中国的泰迪——伊犁鼠兔
- 格式:pdf
- 大小:337.03 KB
- 文档页数:1
兔年说说鼠兔那些事虎年兴,兔年旺。
新年交替之际,2010年11月21至24日刚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了“全球虎保护峰会”上,虎的保护工作被列入议事日程,但人们对兔子这个家族还认识不够,多么希望随着兔年的到来,我国兔形目动物的保护工作有新的起色。
作为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物种生存委员会兔形目专家组的中国专家,也来说说我国兔形目动物这个大家族和保护的那点事。
兔形目动物的大家族兔形目动物曾是从啮齿目动物中分出来的,过去分类学家都把它作为啮齿动物,认为是老鼠家族成员。
虽然他们都有终生生长的凿状门齿,但兔形目动物在一对上门齿之后还有一对钉状小门齿,更明显的是它们的粪便截然不同。
在兔形目动物这个大家族中有旷兔类、穴兔类和鼠兔类三大类群,在我国野生兔形目动物这个大家族中,却少了一个以穴居为主的穴兔类这个物种系列,但目前人工饲养的家兔多属穴兔类,所以有人将其称之为家兔,但这是不全面的,因为,穴兔类在国外有许多野生种类。
鼠兔是族中的另一个成员除兔科外,还有一个鼠兔科,其也只有一个鼠兔属。
鼠兔是相当古老的动物类群,是渐新世时就从其他兔形目动物中分化出来的。
鼠兔起源于亚洲,青藏高原被称为现生鼠兔的分布和演化中心。
我国鼠兔占世界总数的80%,有24个种类,其中12种是中国特有种,其中柯氏鼠兔和伊犁鼠兔被列为濒危物种。
许多人在问,鼠兔到底是老鼠还是兔子,我们最好的回答就是看看粪便就知道了。
鼠兔粪便和兔子的一样,都是椭圆形的,两者的粪便都入药,兔子的粪便叫望月砂,鼠兔的粪便叫草灵脂。
同时两者都有吃软便的习性,其软便维生素含量比正常粪便高4~5倍。
因此,我们实际认识的鼠兔是一种小型哺乳动物,体型在200毫米上下,圆圆的短耳朵、黑色的小眼睛,看不见的小尾巴,看似像没有尾巴的老鼠,实际它却是野兔的近亲,是兔类家族中最小的成员。
分布范围从青藏高原到蒙古大草原,甚至远至欧洲与北美洲,都有它们的身影。
同样是鼠兔,根据其栖息地选择的不同,其生存状况和生态习性截然不同。
十年间伊犁鼠兔生存状况的变化李维东【期刊名称】《动物学杂志》【年(卷),期】2003(38)6【摘要】20 0 2年 6~ 9月 ,作者在天山山区对伊犁鼠兔以往各定位观测点开展了生存现状和栖息环境变化的调查 ,与 1 0年前的研究资料作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在曾有伊犁鼠兔分布的 6个定位观测区内 ,仅有1处保持原状 ,其它 3处种群呈现减少趋势 ,已有 2处定位观测区的鼠兔基本消失 ,其中包括伊犁鼠兔的模式标本产地。
根据野外调查的结果初步推算 ,伊犁鼠兔的数量已由过去的 2 90 0只降至 1 3 0 0只左右 ,成熟个体由 2 1 0 0只降至 93 0只左右 ,在近 1 0年间伊犁鼠兔的种群数量至少减少了 5 5 %以上。
目前 ,伊犁鼠兔是数量减少、种群持续衰退、栖息地被严重分割的受胁物种。
受IUCN SSC兔形目专家组的委托 ,按新制定的《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3 1版 )重新评估 ,结果表明 ,伊犁鼠兔基本符合濒危物种A2abc和C2a(i)项标准 ,从两方面指标可归为濒危 (EN)级物种。
【总页数】5页(P64-68)【关键词】伊犁鼠兔;生存现状;濒危等级;对比研究【作者】李维东【作者单位】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8【相关文献】1.针对中华伊犁鼠兔生存危机的保护及管理 [J], 刘嘉璐;黄子芸;杨嘉雯2.某医院十年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成年患者的生存状况与病原体研究 [J], 顾照华;张东俊;胡建国3.亲爱的伊犁鼠兔 [J], 周静;渝歌(绘)4.新物种伊犁鼠兔以草药为食物的天山萌物 [J], 李维东(文/图);谢永平(图);郭东明(图);王丹(图);冬目(图)5.小哺乳动物在高寒环境中的生存对策Ⅰ.高原鼠兔和根田鼠褐色脂肪组织(BAT)重量和显微结构的季节性变化 [J], 王德华;王祖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山上的鼠兔-旅游管理天山上的鼠兔文·图/米飞飞2015年3月23日,美国《国家地理》发布一组有关伊犁鼠兔的照片,因其形象呆萌可爱,长相酷似泰迪,立即引起众多人的关注。
想必很多人并不了解,它是中国新疆特有的一个物种,目前其生活领地正在面临威胁,数量也在急剧减少,现存不足1000只的伊犁鼠兔因比大熊猫还稀少,被列入《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天然呆萌夜行者比国宝还稀有的动物,想必很多人并不了解,但只要看过长得超像泰迪熊的伊犁鼠兔的人,都会被其天然呆萌的气质所吸引。
伊犁鼠兔(学名:Ochotona iliensis)是一种体型娇小的山地哺乳动物,约20厘米长,长有大大的耳朵,一张萌萌的脸,灰色的皮毛上散落着些许棕色斑点。
它们主要栖息在海拔2800米至4100米之间的天山裸岩区。
伊犁鼠兔为夜行草食性动物,爱吃景天、虎耳草、金莲花、雪莲等高山植物,平时就在高高的山岩上和人们玩捉迷藏,一直非常神秘。
由于这些植物多生长于高海拔的岩壁石缝间或小台地,伊犁鼠兔不得不常常饿肚子。
它们的天敌有白鼬、石貂、狐狸和各种猛禽。
除冬季外,伊犁鼠兔多在夜间活动,如贮草、迁移等。
伊犁鼠兔具有良好的暗视野外活动能力,其垂直攀岩和跳跃能力都很强,黑暗中也能精确地定点跳跃。
研究人员推测,其夜行习性与其数量稀少、缺乏种群警戒行为、为躲避天敌攻击有关。
伊犁鼠兔是高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群体,目前仅存于天山山脉。
在其自然栖息地现存不足1000只,数字还在不断减少中。
因为喜欢高寒环境,在26°C的高温下生活两天就足以杀死它们了。
不幸的是,全球变暖继续加剧,适合伊犁鼠兔生活的环境也越来越恶劣。
近年来随着生活领地正在面临威胁,它们已处于濒危状态,是世界上最濒危的动物之一。
被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并命名伊犁鼠兔由中国科学家李维东先生发现和命名。
对其发现,非常偶然。
1983年7月初,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李维东,在尼勒克县吉里马拉勒山山谷的峭壁间考察时,突然,有一只小动物从岩石缝隙中探出了灰色的小脑袋,一瞬间又缩了回去。
生活Life李维东和伊犁鼠兔的故事33年前的偶然一瞥,一只“萌脸”小家伙走进了李维东的视野。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小小的萌物竟会改变他的人生轨迹,余生都将为保护这一物种而坚守。
它正是因李维东发现而被确认的我国天山特有濒危物种——伊犁鼠兔。
凭借这份坚守绿色理想的精神和感人至深的行动,李维东获评“2014—2015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这是新疆环保人获得的第一份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大奖。
认准了就要坚持到底谈及发现伊犁鼠兔的过程,李维东至今印象深刻。
1983年7月,他和同事在野外工作中救助了一位牧民的孙女。
为表达谢意,那位牧民邀请李维东他们去家里做客。
牧民家后面有一座平顶山,饭后,众人攀爬到山顶,站在悬崖峭壁之巅,想看看天山深处的世界。
就在这时,岩石缝里突然冒出一只灰色的、带着斑点的小脑袋,与周边的岩石环境非常接近。
小脑袋一瞬间又缩了回去,李维东屏住呼吸耐心等待着,终于等到了那只又像兔子又像老鼠的小动物再次出现。
李维东采集到了伊犁鼠兔的1号标本。
这一瞥,让李维东开始了艰辛的寻找伊犁鼠兔的工作。
在多次查寻伊犁鼠兔踪迹无果的情况下,李维东没有放弃。
他夏天在茫茫疆域上奔跑,冬季登上天山主峰,只为了再看到那个曾经出现在他生命里的“小脑袋”。
老天不负有心人,就在李维东而立之年生日的前一天,他和伙伴们在天山的另一处采集到了伊犁鼠兔的2号和3号标本。
经过研究和比对,确认这是兔形目的一个新种动物。
1986年,李维东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马勇一起把这个物种命名为“伊犁鼠兔”,这是中国人自主发现并命名的哺乳动物,在当今世界可谓非常难得。
正是这种执着的精神成就了李维东。
他原是一名医生,为了伊犁鼠兔的保护工作,而毅然放弃了医生职业。
他说,转行并不是不热爱原来的工作了,而是由于发现伊犁鼠兔作为一个古老的物种,却马上濒临灭绝,使他不得不投身于保护工作。
随着涉足环保领域越来越绿色·李维东和伊犁鼠兔的故事百科·下一个“青蒿素”在哪·纸尿裤VS尿布情感·丁玲值得我用一生去爱健康·拔罐好处多 罐中有天地生活Life绿色赵娜本栏目编辑 / 钱敏 rmzkqm@2016年第19期人民新闻网081>080<深,李维东意识到,野骆驼、藏羚羊、蒙古野驴等许多野生动物都亟需保护,这让他更加义无反顾。
伊犁鼠兔栖息状况及保护措施作者:徐可沈小恒王子玥李维东来源:《科学与技术》2018年第11期摘要:2018年8月,我们跟随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维东来到天山山区进行大手牵小手的科学考察。
李维东,作为自1983年亲自发现伊犁鼠兔以来便一直关心鼠兔的命运的科学家,亲自带领我们寻找伊犁鼠兔的踪迹,对现今伊犁鼠兔的栖息状况进行评估并展望通过未来的保护措施将伊犁鼠兔从濒临灭绝的边缘拯救。
关键词:伊犁鼠兔;濒危动物;栖息状况;保护措施1.正文1.1人类活动对伊犁鼠兔栖息地的影响1.1.1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暖“2004年3月12日美国《科学》杂志第303卷的新视点一栏,就发表题为“All Downhill From Here?”的专题报道,提到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许多高山动植物濒临灭绝,生态系统破坏的问题······这些适合寒冷和贫瘠条件的植物和动物将面临着高温和掠食者、竞争者的多重影响,其数量下降将从这里开始。
”由于随着人类活动而加剧的气候变暖,伊犁鼠兔越来越不能适应逐渐变化的自然环境,同时也就加快了它们灭绝的速度。
据专家介绍,近五十年来,全球变暖一方面是自然规律的影响,另一方面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森林砍伐、耕地减少等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间接改变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从而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近一个世纪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等造成的大气污染,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这些温室气体也就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直接原因。
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随着这个趋势,新疆天山山区的冰川大量融化,河流水量快速增加,湖面和雪线明显上升。
天山一号冰川自1959年以来一直处于退缩和减少的状态:其厚度累计已减薄8米,长度和面积亦在大幅退缩和减少,1999年新疆冰川平均后退率已由1986年的每年0.236米增至每年0.412米,呈加速趋势;原紧密相连的东西支冰川现已彻底分离,成为相距四五十米的东支和西支冰川。
伊犁鼠兔—全球气候变化的晴雨表图文/李维东新疆的伊犁鼠兔近日作为中国特有种、濒危种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濒危物种红色目录》之中。
从此伊犁鼠兔作为全球濒危物种,其保护工作受到国际组织的关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物种的影响是21世纪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伊犁鼠兔这样的高山动物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晴雨表。
近日正在举行的“第三届SEE·TNC生态奖的评选中,有关伊犁鼠兔濒临灭绝的信息及保护对策的环保项目顺利通过预审,是新疆唯一入围并进入网络公投和专家评审程序的环保项目。
作为发现“伊犁鼠兔”的第一人,我从不曾想到,这样一个只有20多厘米长的小动物,竟然会是一种震惊世界的新物种,而且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联,也正是这次意外发现,使自己的人生道路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转变为一名动物学家和环保工作者。
二十多年前的惊人发现1983年8月13日一个新的物种在新疆尼勒克县的天山山区被发现,三年后的1986年12月被正式发表定名,使世界动物史册上又多了一个由中国人命名的动物。
在19世纪哺乳动物都早已被命名的时代,要发现一个兽类新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这是20世纪末世界动物史册上的新发现,一个由中国人命名的动物。
1986年将其正式命名为伊犁鼠兔,拉丁学名为:Ochotona iliensis Li et Ma,1986。
鼠兔属动物是高寒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奇异群体。
当时国际公认的鼠兔属仅有24个种,伊犁鼠兔便是其中的一个种。
伊犁鼠兔体形较大,耳和后足长度在该属里是最大的一种。
最为明显的是头额部及颈两侧有3块鲜艳的锈棕色斑,显得天生美貌。
为认识这个世界上认识太晚的新物种的方方面面,我们组成课题研究小组,跋山涉水、跨越天山南北,行程数万里,前期十年间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对伊犁鼠兔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天山南北是伊犁鼠兔的家伊犁鼠兔的分布不仅仅是在伊犁的尼勒克县,沿北天山至乌鲁木齐一号冰川450公里处的山地都有发现。
推荐答案植物:雪莲、红柳、胡杨动物:野骆驼、野生四爪陆龟、绿头鸭、斑嘴鸭、鹰鸥、白鹭温泉县境内有三亿五千万年繁衍史的珍稀动物新疆北鲵(俗称娃娃鱼),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级保护动物,其栖息地已列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答案补充动物还有:野驴、鹅喉羚、普氏野马、羚羊答案补充植物还有:盐桦、沙冬青、肉苁蓉以及梭梭答案补充像北鲵是国家保护动物,濒临灭种的动物像野骆驼、野生四爪陆龟、绿头鸭、斑嘴鸭、鹰鸥、白鹭等动物,分布在西藏、新疆等地普氏野马植物主要有胡杨松树还有一些普通的小花小草。
动物有兔子藏羚羊雪豹棕熊狼马牛羊。
新疆特有野生动物——塔里木兔毛驴、马、骆驼、野驴、野马、马鹿等等伊犁鼠兔伊犁鼠兔是一种古老的兔型目动物,数量稀少,种群呈断带状分布。
伊犁鼠兔体长约20厘米,头顶和颈侧有棕色斑纹,是鼠兔中耳朵最大、后足最长、体形最大的一种,其生活习性十分特殊,性格温顺,是攀岩高手。
据了解,伊犁鼠兔仅在中国新疆有分布,是高寒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奇异群体,隶属哺乳纲兔型目,为鼠兔科中仅有的一个属。
当前国际公认的鼠兔属种仅有24个,伊犁鼠兔便是其中之一。
首次发现伊犁鼠兔是在尼勒克县的吉里马拉勒山,以后逐渐发现在新疆南北天山均有分布,但其实际栖息地仅占分布面积的17%。
它们主要栖息在天山山区海拔2800米至4100米之间的裸岩区,栖息地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被积雪覆盖,植物特别稀少,环境相当恶劣,尤其在冬季,生存更为困难。
B发现命名1983年7月初,李维东当时所在的伊犁地区防疫站组织了一支自然疫源地调查队,驻扎在尼勒克县吉里马拉勒山山谷。
调查工作即将结束,有一天,李维东骑马去哈萨克朋友吾玛尔汗家玩。
李维东发现,吾玛尔汗的毡房北面有一座高山,山上有很多褐色岩石,出于好奇,他便花了3个小时才爬上顶峰。
没想到峰顶竟然很开阔,山的一侧是浓密的松林,另一侧是裸露的褐色岩石。
突然,一只小动物从李维东身边窜过去,一转眼便钻到了岩石缝隙里,因为职业的敏感,他就留意起来。
“天山精灵”伊犁鼠兔再现天山!颜值堪比大熊猫,如今却濒临灭亡提起我国目前最稀有和动物保护级别最高的动物,大家脑海中都会不约而同地出现“国宝”大熊猫那呆萌可爱的身影。
然而在我国却还有一种稀有动物的地位是可以跟大熊猫比拟的,它的名字叫伊犁鼠兔,只不过它可没有大熊猫的富贵命,如今已接近灭绝。
而且更神奇的是伊犁鼠兔在地球上整整消失了30多年,基本寻觅不到它们的踪迹,以至专家学术界都猜测它们可能已经灭绝了,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时隔多年后它们又奇迹般地出现了。
那这伊犁鼠兔到底有何稀奇之处呢?为何消失多年后再现却濒临灭绝了呢?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详细了解下“天山精灵”—伊犁鼠兔吧!伊犁鼠兔的简介伊犁鼠兔,顾名思义是因为在新疆伊犁被发现的一种外形似兔似鼠而被命名为伊犁鼠兔,是我国新疆天山独有的一种体型非常娇小呆萌的山地哺乳动物。
虽然它像兔子又像老鼠,但它确确实实是真兔子,而且其颜值非常高,可爱呆萌如大熊猫,被誉为生长在高寒山区的“小泰迪”。
从外形上来看,一般成年的伊犁鼠兔体长在15-20厘米之间,体重约在200多克左右,其耳朵和胡须非常显目,长度一般超过8厘米,是鼠兔属中最长的,而且其耳朵短而圆,挺直地竖立在头顶,看起来非常呆萌可爱。
伊犁鼠兔的毛色一般以棕色和灰色为主,毛色顺滑鲜亮,额头和颈部两侧会有明显的棕色斑点散落,身上有淡淡的灰白棕相间的斑点,全身毛发非常浓密柔软,而且一般它们夏季毛发颜色会变得比较鲜艳,其尾巴隐藏在细细的毛发中,基本看不出有尾巴的痕迹。
而其牙齿结构和四肢非常接近普通的兔子,伊犁鼠兔拥有一对非常明显的能够前后重叠的大门牙,牙齿细密且有齿隙,具有双重消化功能,即食物进入肠胃消化后再排出时,因为其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所以它们可以再次食用自己的粪便来充分补充营养物质。
而且其四肢和足底比较的长,一般后肢比前肢稍长,这也就是它们的弹跳和活动迅疾的原因之一了。
伊犁鼠兔跟普通的兔子一样也是草食性动物,它们主要是以金莲花、虎耳草、天山雪莲、火绒草等珍贵高山药材为主食。
情系伊犁,恋恋鼠兔情系伊犁,恋恋鼠兔作者:青辰“从治病救人到保护动物,从学者到志愿者,他展示了一个行动者不变的坚守”——这是2016年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审委员会给予李维东的颁奖词。
1983年7月,在伊犁动物防疫站工作的李维东发现了一种神奇的小动物。
它扭动着身子,在吉里马拉勒山几近垂直的岩壁上又蹬又爬,毛茸茸的圆耳朵直愣愣地竖在头顶,看起来既像鼠又像兔,额头和侧颈还有三处棕色斑块。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马勇听完李维东的讲述后,推测这可能是个新物种。
确定新物种需要足够的标本。
经过两年地毯式搜寻调查,1985年8月12日,李维东成功采集到了两个鼠兔标本。
如何给新物种鼠兔命名呢?李维东深思熟虑后,用了自己热爱的家乡名字命名——“伊犁鼠兔”。
从此,世界动物史上又多了一个由中国人命名的动物。
为了深入了解伊犁鼠兔的生活习性,李维东在家养了一只。
李维东的女儿和儿子把这只伊犁鼠兔当成了宝贝,每天放学后就围着它转,追着它跑,给它喂东西。
朝夕相处中,胆小的伊犁鼠兔渐渐不怕人了,自从它爬到女儿的床上大便过一次后,每次要大便时都要到她床上蹲着。
女儿哭笑不得:“为什么它会把我的床当成厕所?”养了十个月后,这只伊犁鼠兔患病死了,女儿和儿子伤心了很久。
女儿叮嘱李维东:“爸爸,你要做伊犁鼠兔的保护神,要让它们变得越来越多。
”随着对伊犁鼠兔的研究深入,李维东发现它们濒临灭绝,于是他主动申请调到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工作,踏上了保护伊犁鼠兔之路。
每隔一段时间,李维东就要扛着沉重的设备,徒步穿越三座海拔3000多米的天山主峰,到伊犁鼠兔观测点进行观察。
在野外调查经常遭遇各种突发事件:车经常陷在沼泽里,一挖就是三五天,长则需要八九天;食物是压缩饼干、罐头之类的;随时要防御野生动物的攻击;在广阔的山脉行进会面临迷路的风险……由于伊犁鼠兔出没的地区多为陡峭山壁,因此红外相机的布置地点也十分险峻。
有一次,李维东手脚并用爬到相机架设处,两腿叉开支在崖壁上,身下是壁立千仞的深渊,半点闪失都不能有。
李维东:半世情牵峭壁上文/青辰命名伊犁鼠兔,一腔热血1983年7月的一个早上,在伊犁卫生防疫部门工作的李维东受到尼勒克一户牧民邀请,到他家做客。
老牧民家后有个美丽的高山湖泊,热爱摄影的李维东为了拍到美景,攀爬到悬崖峭壁之巅。
他突然发现对面岩石缝里冒出一个灰灰的小脑袋,一瞬间又钻了回去,李维东屏住呼吸等待它再次出现。
红红的岩石间,长着几簇绿油油的红景天,不一会儿,小家伙又出现了。
它扭动着身子,在几近垂直的岩壁上又蹬又爬,看起来像鼠又像兔。
毛茸茸的圆耳朵直楞楞地竖在头顶,和其他鼠兔不同的是,它的额头和侧颈有三处棕色斑块。
初遇之后,李维东带着鼠兔标本下了山,问遍了老牧民,谁也不认识。
最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马勇推测这可能是个新物种。
李维东非常激动,他怕这个小家伙的命名权被邻国学者抢走,决定加大野外调查力度。
可是确认新物种需要足够的标本,得经常入山,一次来回至少大半个月。
家里孩子老人都需要照顾,妻子一个人怎么应付得过来?李维东抓心挠肝地挂念着那些小家伙,更怕它们的命名权被邻国学者抢走。
那段时间,李维东总是神情恍惚的样子,妻子得知了他的心事,果断地说:“不让你去做你喜欢的事情,你成天心神不宁,我的心里也不会快活。
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垮不了!”第二天,李维东发现妻子早就不声不响帮他准备好了衣物、帐篷、食物等。
李维东每次外出,少则十天半个月,多则两三个月。
归家后,他抢着洗衣拖地做饭,只是他烧的菜不是炒糊了就是做咸了,洗过的衣服妻子也要返工一次。
李维东憨憨一笑,抱歉地说道:“你是我们家的大功臣,我离不开你呀!”妻子总是笑着打趣他,“你是我们家的稀客,更辛苦!”接下来的2年,李维东一有空就往山上跑。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漫长的地毯式搜寻调查,1985年8月12日,李维东和同事终于在最早发现点的东侧20公里处成功采集到了2个鼠兔标本,李维东长长舒了一口气。
就在大家欢天喜地准备下山时,浓雾却封锁了整个山顶,四面悬崖,根本看不到下山的路。
CULTURAL GEOGRAPHY132M an and nature人与自然在天山上,有一个仅发现三十多年的新物种,形似老鼠,实属兔类,以雪莲、金莲花、红景天等珍贵药材为食,这是一个由中国人发现并命名的中国天山特有物种——伊犁鼠兔。
文 李维东 图 李维东 谢永平 郭东明 王丹 冬目Ochotona iliensisA New Species Found in Xinjiang新物种伊犁鼠兔以草药为食物的天山萌物环球人文地理133不少中国特有物种早在几世纪以前,就被西方学者命名,伊犁鼠兔是近几十年来,难得由中国人发现并命名的新物种。
为了满足国际动物命名法则的要求,我和同伴攀上天山山脉,花费3年时间终于采集到3个模式样本,成功将这个萌物命名为伊犁鼠兔。
此后,由于心系鼠兔,我从一个医务工作者,变成了一名动物保护专家。
然而,伊犁鼠兔发现之初就已濒临灭绝,之后22年不见踪影,在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短短三十年间,这个小种群动物的数量减少了三分之二,保护伊犁鼠兔迫在眉睫。
抢先获得命名权三年样本采集艰辛路1983年7月初,我和同事们在尼勒克县北部的陶乌拉斯台山区,进行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
一位老牧民的孙女得了中毒性痢疾,将她治好后,我们受邀到其家里做客。
老牧民住处附近,有一个叫做加斯库勒的高山湖泊,和海拔3200多米的吉里马拉勒山。
清晨,我们花费3个多小时登上这座全是悬崖峭壁的平顶山,正在高处欣赏加斯库勒湖的美景时,一个毛茸茸的小脑袋突然从岩石缝里冒出,又一下子钻了回去。
我屏住呼吸等待它再次出现,终于,CULTURAL GEOGRAPHY134环球人文地理135见到了这个全身毛发呈灰褐色,似鼠非鼠的小家伙。
这是一个大家从未见过的物种,随即我采集了样本,下山向牧民询问,周围牧民竟都不认识它:“我们在这里放了几十年羊,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小动物。
”结束野外工作后,回到伊犁地区卫生防疫站,我将它做成固态标本,并开始分类鉴定,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后,也未找到该物种的任何记载。
寻找中国的“皮卡丘”作者:黄卫来源:《户外探险》2016年第05期2015年3月,消失20年的伊犁鼠兔再现西域大地的实拍照片几乎瞬间就在网络上引爆,大家不约而同地感叹:如此萌物,我们不该让重现成为永别。
于是,一系列“拯救伊犁鼠兔”的众筹项目很快上线并得到了众多热心网友的支持,同年8月,一场随这一物种发现者实地探访伊犁鼠兔栖息地的科研考察活动如期展开。
到达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出租车司机叫醒我的那一刻,有一瞬间,还以为自己依然在国道218上,起身准备下车尿尿……五天1500公里的行程,我们很多时间都是在车上,一路沿着天山南北前行。
1500公里对于辽阔的新疆来说,只是很小的一段距离,但足以让我们领略到新疆这片大地上的多样地貌变化和多元的文化,当然,还有那最让人念念不忘的此行主角“天然萌神”伊犁鼠兔。
“天山侠客”直面“冰川活化石”在伊犁鼠兔命名人兼保护专家李维东老师带领下,这趟被我们称为“天山侠客行”的志愿者行程自乌鲁木齐开启—只不过此行我们并不是重演七侠聚首下天山的故事,而是去寻找一只“以萌服人”又相当珍稀罕见的兔子,并努力为它做点什么。
立秋刚过,就下起了雨。
真是一场难得的雨,让这段时间持续的高温终于可以消停一下了。
距离乌鲁木齐市区一百多公里外的一号冰川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了,只是这段路途并不轻松。
眼前是一段紧挨悬崖峭壁的蜿蜒山道,仅有的路桩稀疏地排布着,有些则因为被撞已经毫无作用的倒伏在地;而山上还不时落石滚滚,从视觉到听觉,路况带来的全方位压迫感让车上每个人都陡然紧张起来。
之前一路都在沉沉睡着的同车志愿者谷峪也醒了,眼尖的她不断发现着不幸摔入峡谷深处的车辆残骸,并以此提醒我们不能放松警惕。
自认为经历过一些危难“大场面”的我穿行在这样的峭壁峡谷间,也不由自主地倒抽一口凉气,感觉自己连脚板心都抓紧了。
好在一路有惊无险,当翻越过这一段“考验”路况后,路途开始变得平坦了,视线也随之变得开阔,不远的山脚下一个小村庄出现在了大家眼前,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我与伊犁鼠兔的25年1983年8月13日,一个新物种在新疆尼勒克县天山山区被发现,1986年12月,这个新物种被正式命名为“伊犁鼠兔”。
发现“伊犁鼠兔”第一人李维东没有想到,这种只有20多厘米长的小动物,竟然会是一种震惊世界的新物种。
正是这次意外发现,使他的人生道路发生了重大转变,本是普通医务工作者的他成为了一名动物专家。
伊犁鼠兔的发现纯属偶然1983年7月初,我随医疗工作组在尼勒克县北部的陶乌拉斯台山区进行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一位名叫吾玛汗的哈萨克族老牧民向我们求救,说他的孙女得了中毒性痢疾,生命垂危。
经过几天的全力抢救,这个名叫努尔古丽的小姑娘脱离了危险。
为表达谢意,吾玛汗我去他家做客。
我骑了一天马,翻过一座山,来到吾玛汗位于加斯库勒湖旁的家。
没想到在我翻越的这座大山后面还有一座更高的平顶山,美丽的加斯库勒湖就在两山之间。
为拍摄到湖的全貌,我和吾玛汗花费了3个多小时登上了周边全是悬崖峭壁的平顶山。
这座山是北天山西支婆罗科努山的一小部分,地图上称之为吉里马拉勒山,海拔仪测得的高度是3200米。
当我们站在悬崖边观赏加斯库勒湖的美景时,附近的岩石缝里突然冒出一个小脑袋,一瞬间又钻了回去。
我屏住呼吸等待它再次出来,终于见到了一只全身灰色,又像兔子又像老鼠,额头和颈侧有3块棕色斑点的小动物。
随着“砰!”一声枪响,小动物滚到了石缝中,我费了很大劲才把它取了出来,装入随身携带的鼠袋中。
出野外期间,我们还肩负着调查该区域动物物种的任务,特别是啮齿类动物。
回到吾玛汗老人的毡房,附近牧民看见它都摇着头说:“我们在这里放了几十年羊,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小动物。
”回到单位之后,我开始查阅文献资料,没有查到有关该物种的记载。
便通过自治区党委防治地方病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刘恩铨同志,将彩色照片寄给中科院动物所的马勇研究员,马勇教授仔细看过照片后十分欣喜,他肯定了我们的猜测,说很有可能是新物种。
由于1号标本在国际分类学界不能排除个体变异的可能,他建议尽快采集2、3号标本。
伊犁鼠兔的礼物
李丹莉
【期刊名称】《小学生时空》
【年(卷),期】2011(000)012
【摘要】有这样一种动物,长得既像兔子又像老鼠,额头和脖子上有3块棕色斑点。
有谁会想到,这样一个只有20多厘米长的小动物,竟然会是一种震惊世界的新物种,而且还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联。
【总页数】5页(P4-8)
【作者】李丹莉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9.837
【相关文献】
1.天山一号冰川:伊犁鼠兔最后的家园
2.在天山峭壁中寻找伊犁鼠兔——随新疆环境保护科学院副研究员李维东科考散记
3.李维东和伊犁鼠兔的故事
4.新物种伊犁鼠兔以草药为食物的天山萌物
5.[动物学] 伊犁鼠兔时隔20年重现我国新疆天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