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专项提升练习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67.50 KB
- 文档页数:9
1 / 9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专项提升练习含答案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 根据要求,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诗词句或名言。
1.诗词的意味无穷,在诗词中,我们可以领略美妙的画面,“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________”;可以赞叹诗人高洁的志向,“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______”;可以感受天真、活泼的人物形象,“大儿锄豆溪东,________________。最喜小儿亡赖,________________”;可以体会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应该发奋图强,与时俱进,正如《周易》里说的:“天行健,________________。”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更加勤奋刻苦地学习:“_______________,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要多读诗歌,因为“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按课文内容填空。
(1)《琥珀》一文中,被松脂包裹起来的动物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2)《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____________,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后裔。
(3)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利用极其灵敏的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_______________,未来的纳米机器人甚至可以通过__________直达病灶,杀死_____________。
(4)我国明代的__________,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实验利用火箭上天的人。
(5)我国自行研制的“_______________”,飞船发射成功,将航天员_________送入太空,向世界宣告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2 / 9 三、 按课文内容或所学知识填空。
1.智能之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充
2.______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3.《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王戎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我们能感受到王戎特别聪明。
4.《题西林壁》一诗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王昌龄的《出塞》,从诗的前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冷月照边关的苍凉的画面。
6.《夏日绝句》的作者是_________代女词人____________。诗中表现诗人高尚的人生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课内积累
1.同桌林飞经常因为遇到疑难问题而苦恼,我先用韩愈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慰他,又用《尚书》中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励他。林飞变得乐观起来,学习也进步了。
2.老师常常告诉我们要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探究,谨慎地思考,明确地辨别,最后要切实地去实行。用《礼记》中的话来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笃行之”。
3.《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作者是___________,在五粒豌豆中,你认为最值得的赞美的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中引用了边塞诗人岑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
五、 古诗句情境填空。
1.我的好朋友小明即将转到新的学校,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我为他送行。此情此景,我想到了用王昌龄的诗歌来表达我们的送别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书法写得好,还会画梅花,妈妈夸他梅花颜色真好看,可小明却说,我
3 / 9 要像王冕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来到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了朵朵美丽的水花。望着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金子总会发光,不错,正如一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说的那样,美好的事物是任何禁锢不了的!
六、 积累运用。
1.《爬天都峰》一文以____________为行文线索,按照____________顺序讲述了“我”爬天都峰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麻雀》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这篇文章按_________顺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作者先写自己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然后写______,最后写________________。
3.《麻雀》一文通过对老麻雀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使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老麻雀这种_____________的精神令我感动。
七、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单元我们去了海宁的盐官镇,观看了被称为________的_______大潮;我们跟随诗人_________与悠闲的花牛一起散步,一起做梦;我们还跟着作家_______三次观看_______,领略了夜空不一样的美。
2.______________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_______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维的山水诗《鹿柴》写得有“声”有“色”,诗中写“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牛和鹅》记叙了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___________的帮助
4 / 9 下赶走了鹅,___________的故事。课文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叙述了作者童年时的一次难忘的经历:“我”在一次班级演出中扮演老虎,因__________而遭到同学嘲笑,自己却___________,真切地反映了“我”成长中的困惑。
3.《陀螺》一文以________为线索,主要叙述了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并从中领悟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课文观景台。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1.《小英雄雨来》课文每部分的小标题可以拟为:①游泳本领高;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下图描述的是第_____部分的内容,我想用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图中的孩子;我想用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图中的鬼子。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认识了________的小英雄雨来,还认识了________的小男子汉,还认识了__________的葵花和宁愿赤脚回家也不想让买鞋人留下遗憾的__________。
十、 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纪昌学射》讲的是纪昌拜______为师学射箭的故事,阐明了__________的道理。
2.《扁鹊治病》这个故事主要讲名医___几次给____治病都遭到了拒绝,结果____、_____、无药可医。警示人们_________。
3.《西门豹治邺》一文的写作顺序用小标题表示出来是:________→
5 / 9 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 根据学过的知识填空。
1.本学期我积累了很多写景的对联我喜欢的一副是________________
2.《在天晴了的时候》描写了雨后天晴的景象,我能写出描写凤蝶儿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的题目写出了诗人王昌龄在______(地点)送别老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4.《我们家的男子汉》描写了一个_________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5.小明学习遇到了挫折,我会把“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名言送给他,鼓励他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不要一味抱怨天,责怪别人。
6.老师经常用“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如果你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刻苦是必不可少的。
十二、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课文《牛和鹅》按________的顺序来写。先写由于听信了他人的话,所以我们不怕________,害怕________。接着写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被鹅________,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________。最后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对鹅都改变了________。
(2)作者小时候从怕鹅到不怕鹅的经历,告诉我们(______)(多选)
A.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B.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
C.不能相信别人的话。
十三、 积累运用。
1.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游山西村》)
2.___________,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