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 格式:ppt
- 大小:437.50 KB
- 文档页数:18
“哪个能吃”——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的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基础理论知识部分。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性内容,了解了信息的重要性,但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呢?这是接下来摆在同学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信息获取的基本能力: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理解信息获取过程的各个环节,知道如何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并在这一过程中,开展小组协作,将掌握的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达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总目标,为以后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高中一年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动脑思考,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相互探讨学习的风气较浓厚,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不高,教师应当设置合理情境,引用生活实例,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内容转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知识任务,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实践、探索,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生活实例的分析,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知道如何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2.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树立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的体验亲历信息获取的过程,掌握信息获取过程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规划和归纳能力。
2.学会根据实际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信息技术的魅力,激发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2.能准确评价信息的真实性、适用性和相关性四、教学重点及难点(一)教学重点: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2.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采用适合的方法获取信息。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信息获取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满足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一般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设定需求,选择信息来源,搜索信息,筛选信息,整理加工信息,评估信息可信度,应用信息,反思与检讨。
1. 设定需求。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自己要获取什么样的信息,这取决于我们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和需求。
比如,要做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研究报告,我们需要了解相关的科学原理、政策法规、社会影响等方面的信息。
2. 选择信息来源。
在确定需求的基础上,我们需要选择可信的信息来源。
这需要评估信息发布者的信誉度,了解信息的发布背景和动机,比如是否有商业或政治的利益驱动。
3. 搜索信息。
接下来,我们需要寻找和收集符合需求的信息。
这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如搜索引擎、图书馆、专业期刊、学术会议等。
4. 筛选信息。
在收集到大量信息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筛选。
要尽可能减少信息的重复性和无效性,同时筛选出最有用的信息。
可以根据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权威性、时效性、适用性、新颖性等标准进行评估。
5. 整理加工信息。
在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和加工,以便于后续的应用。
这包括将信息分门别类、梳理信息的逻辑结构、进行比较和综合等处理方式。
6. 评估信息可信度。
我们需要根据收集的信息来评估它们的可信度。
这可以通过对信息来源的核实、事实的验证、构造合理性的判断等方式来进行。
如果发现信息存在不确切或不可靠的地方,需要采用纠错和修改的方法来进行处理。
7. 应用信息。
最后,我们需要将整理和评估过的信息应用到实践中。
这可能包括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决策、论证观点等方面。
需要注意信息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8. 反思与检讨。
在应用信息后,我们需要对整个信息获取过程进行反思和检讨。
这可以帮助我们检查信息是否满足需求,评估信息的质量和可用性,并且反馈信息及其应用的效果。
综上所述,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了解这些步骤,可以让我们更加有效地获取并应用信息。
2.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一、教学目标1.能对信息获取有一个全面的宏观的把握,正确划分信息获取的基本阶段,能有效的规划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努力优化信息获取的方案。
2.从人类的一般信息获取过程角度对具体的信息获取活动进行设计和优化。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信息获取方案的确定。
2.教学难点: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信息获取方案的确定。
三、授课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回顾复习1、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标志和意义。
2、信息技术的定义。
3、怎样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
(二)新课1、情境导入,引发思考——杨叔子院士打猪草的故事(P14)换位思考,如果需要你去完成这个任务,你会怎么做?结论:有效的获取信息是解决问题的起点。
2、案例分析:刘蕾要获取第二天即周日郊区天气情况信息,由浅及深的指导学生思考。
得出此案例中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3、参照以上案例分析过程,小组活动。
从以上四个课题中选择一个主题,填写下表:主题:焚书坑儒的历史背景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资费标准李白和杜甫各十首诗全班同学的生日4、老师点评并带领学生总结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⑴定位信息需求: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什么信息(2)选择信息来源:针对表2-1分析比较各类信息来源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文献型信息源:报纸,期刊,公文,图书,词典口头型信息源:同学,朋友,父母电子型信息源:广播,电视,电话,网络实物型信息源:运动会,动物园,销售现场等(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4)评价信息评价依据:先前确定的信息需求实际上,只要我们利用信息,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评价信息。
三、课堂小结我们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检查其实用性和准确性。
最终获得与需求相吻合的信息。
2.1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获取信息的四个环节⏹①确定信息需求②确定信息来源③采集信息④保存评价信息1.(填空)获取信息的过程一般是过程是确定信息需求、_确定信息来源__、采集信息、保存信息。
2.(判断)人类通过天文望远镜获取大量的天体数据信息,这一过程属于信息的存储过程。
(错误)[讲解]获取信息的四个环节:①确定信息需求②确定信息来源③采集信息④保存评价信息。
获取大量的天体数据信息这一过程属于信息获取的过程。
信息来源的三大分类:及特点P15⏹媒体: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他人:老师、父母、同学、朋友、专家等⏹事物本身:表情、行为、化学反应、过程、现场等(最为可靠)采集信息的工具⏹扫描仪:扫描图片;扫描印刷体文字;⏹照相机:主要用于采集图像信息;⏹摄像机:主要用于采集视频信息;⏹录音设备:主要用于采集音频信息;⏹计算机:采集来自光盘网络等多种类型的信息至计算机中;1.获取信息的来源决定了信息的可靠程度,下列哪一种信息获得的信息最可靠?( A )A、亲自进行科学实验B、因特网C、朋友、同学D、报刊杂志2.获取信息的途径中属于直接获取信息的是(B )A、看电视B、从事科学研究C、听广播D、上网浏览3.2013年3月23日,首届北京农业嘉年华在昌平区举办,作为学校小记者的你们采用哪种方式可以获取到最为真实、鲜活的信息。
( A )A.到实地去参观B.上网查询C.通过电视报道D.询问去过的人[讲解]信息获取分为直接获取和间接获取,直接获取是最可靠的;直接获取来自事物本身,间接获取来自他人或媒体。
4.将新买的书籍中15页包括文字、图片、表格的内容录入计算机中最合适的方法是:(B )A、把文章一字一句地重新输入到电脑里面再作修改B、用扫描仪把文章扫描到电脑,再用汉字识别软件识别成可编辑的文档C、用数码相机把文章拍摄成图片保存到电脑,再用photoshop作文字处理D、利用IBM语音输入法把该文章读入到电脑,再作修改5.因研究性学习小组的需要,王斌要到动物园收集有关猴子的资料,制作一份电子演示文稿。
2-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目标1:列举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让学生体验信息获取的共同特征、一般规律,使学生能够总结、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再进一步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掌握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并分析其原因,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选择。
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规划和归纳能力。
2:能利用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规划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并进行评价。
3: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内容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学重点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信息获取方案的确定。
教学难点剖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讲述杨叔子院士打猪菜的故事。
他不认识猪菜,但是超额完成了任务,如果是你们,又如何完成这个任务?学生:4名同学为一小组讨论。
填写学案第一题,然后分别找三组同学的代表回答。
得出可能的结论:1.把猪赶出去2.通过书本认识猪菜3.问别人通过这个例子向学生指出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解决问题信息获取是解决问题的起点,需要不断获取信息。
二、通过例子推导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师提问:假期我想去我国北方城市大连旅游,可我从没去过,那么我该怎样制定有效而且合理的路线呢?同学们积极回应,说“坐飞机”、“坐火车”、“走路”、“骑单车”等。
教师说:同学们指出的方法基本上都可以达到目的地,有所不同的就是所需时间、金钱、交通工具等方面。
但是,是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合于我们呢?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
首先明确我们的需求是“假期去北方城市大连旅游,但是不知道路线”,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解决路线和交通工具问题”。
关于交通工具,同学们也都提出了许多种,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它们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有多高(在讨论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讨论方向的引导与提示,有的同学在讨论过程中会偏离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