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电子教案2
- 格式:ppt
- 大小:3.27 MB
- 文档页数:42
《建筑材料》教案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授课教师:张小龙授课班级:11建筑建筑材料电子教案教学课题:普通混凝土课程导入:(1)回顾水泥的特性(2)复习材料的分析方法和特性教学目标:(1)掌握混凝土的组成材料的特性。
(2)理解和掌握混凝土材料的优缺点。
(3)理解和掌握混凝土和易性的概念及影响和易性的因素。
(4)理解和掌握混凝土的强度及强度的表示方法。
(5)理解和掌握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
(6)掌握混凝土的变形特性。
(7)理解和掌握混凝土的常用的外加剂及其使用。
(8)理解和掌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混凝土和易性的概念及影响和易性的因素。
(2)混凝土的强度及强度的表示方法。
(3)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
(4)混凝土的常用的外加剂及其使用。
(5)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难点:(1)混凝土和易性的概念及影响和易性的因素。
(2)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
(3)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归纳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见各小结教案)作业、小结:(见各小结教案)建筑材料第五章混凝土● 5.1 概述● 5.2 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5.3 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5.4 硬化混凝土的强度● 5.5 混凝土的变形性能● 5.6 混凝土的耐久性● 5.7 混凝土的外加剂● 5.8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5.9 本章小结● 5.10 复习思考题5.3 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混凝土拌合物是指由水泥、砂、石及水拌制的混合料(水泥砼在尚未凝结硬化以前)称为砼拌合物,又称新拌砼(Fresh concrete)。
如图5.3.1。
图5.3.1 混凝土拌合物一、和易性的概念和易性:是指砼拌合物能保持其组成成分均匀,不发生分层离析、泌水等现象,适于运输、浇筑、捣实成型等施工作业,并能获得质量均匀、密实的砼的性能。
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技术性能,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三个方面。
1.流动性:指砼拌合物在自重或机械振捣力的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充满模型的性能。
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授课教师:张小龙授课班级:11建筑教学课题:普通混凝土课程导入:(1)回顾水泥的特性(2)复习材料的分析方法和特性教学目标:(1)掌握混凝土的组成材料的特性。
(2)理解和掌握混凝土材料的优缺点。
(3)理解和掌握混凝土和易性的概念及影响和易性的因素。
(4)理解和掌握混凝土的强度及强度的表示方法。
(5)理解和掌握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
(6)掌握混凝土的变形特性。
(7)理解和掌握混凝土的常用的外加剂及其使用。
(8)理解和掌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混凝土和易性的概念及影响和易性的因素。
(2)混凝土的强度及强度的表示方法。
(3)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
(4)混凝土的常用的外加剂及其使用。
(5)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难点:(1)混凝土和易性的概念及影响和易性的因素。
(2)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
(3)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归纳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见各小结教案)作业、小结:(见各小结教案)建筑材料第五章混凝土∙ 5.1 概述∙ 5.2 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5.3 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5.4 硬化混凝土的强度∙ 5.5 混凝土的变形性能∙ 5.6 混凝土的耐久性∙ 5.7 混凝土的外加剂∙ 5.8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5.9 本章小结∙ 5.10 复习思考题5.1 概述一、混凝土( Concrete )的含义凡由胶凝材料(胶结料)、粗细骨料和水及其它材料,按适当的比例配合、拌合配制并硬化而成的具有所需的形体、强度和耐久性的人造石材,叫做砼,如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
即:胶凝材料+粒状材料+水+其它外加材料(外加剂、混合材料)→ 硬化得人工石材水泥砼(Cement Concrete)简称混凝土,是以水泥为胶凝材料,砂石为骨料拌制而成的混凝土,即:水泥+砂+石+水+外加剂(混合材料)→砼(混凝土)。
水泥混凝土是现代土木工程最主要的结构材料,本章主要介绍水泥混凝土。
建筑材料电子教案第一章:建筑材料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3. 熟悉常见建筑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内容:1. 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2. 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3. 常见建筑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活动:1. 引入建筑材料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并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各种建筑材料。
3. 分析常见建筑材料的性质和用途,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作业与练习:1. 学生课后总结所学的建筑材料及其性质和用途。
2. 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建筑,记录所使用的建筑材料。
第二章:混凝土教学目标:1. 了解混凝土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混凝土的组成和制备方法。
3. 熟悉混凝土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内容:1. 混凝土的定义和分类。
2. 混凝土的组成和制备方法。
3. 混凝土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入混凝土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
2. 讲解混凝土的组成和制备方法,通过实验或视频演示混凝土的制作过程。
3. 分析混凝土的性质和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作业与练习:1. 学生课后总结所学的混凝土制备方法和应用。
2. 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混凝土结构,记录其特点和用途。
第三章:钢材教学目标:1. 了解钢材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钢材的性质和用途。
3. 熟悉钢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钢材的定义和分类。
2. 钢材的性质和用途。
3. 钢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入钢材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钢材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2. 讲解钢材的性质和用途,通过实验或实物展示钢材的特点。
3. 分析钢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作业与练习:1. 学生课后总结所学的钢材性质和用途。
2. 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钢结构,记录其特点和应用。
第四章:木材教学目标:1. 了解木材的定义和分类。
《建筑材料电子教案》课件第一章:建筑材料的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1.2.1 建筑材料的定义:建筑材料是指在建筑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物质材料。
1.2.2 建筑材料的分类:按照材料性质可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
1.2.3 建筑材料的重要性:建筑材料是建筑物的基本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舒适和美观。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建筑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建筑材料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混凝土2.1 教学目标:了解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2.2 教学内容:2.2.1 混凝土的定义: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子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
2.2.2 混凝土的分类:按照掺合料的不同,可分为普通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和特种混凝土等。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2.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混凝土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钢材3.1 教学目标:了解钢材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3.2 教学内容:3.2.1 钢材的定义:钢材是铁的合金,主要由铁和碳组成。
3.2.2 钢材的分类:按照碳含量的不同,可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等。
3.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钢材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3.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钢材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木材4.1 教学目标:了解木材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4.2 教学内容:4.2.1 木材的定义:木材是树木的干部分,用于建筑和其他用途。
4.2.2 木材的分类:按照树种的不同,可分为硬木和软木。
4.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木材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通过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木材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玻璃5.1 教学目标:了解玻璃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教案头绪论学习目标:掌握材料的技术标准,掌握建筑材料的分类和学习方法。
了解材料的发展历史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1、掌握材料的技术标准。
2、建筑材料的分类和学习方法教学难点:材料的技术标准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1。
建筑材料的分类用于土建工程的材料总称为建筑材料或土木工程材料。
1.1按化学成分分类:1。
1.1 无机材料:金属材料:黑色金属材料—-钢、铁有色金属材料—-铝、铜、合金非金属材料:天然石材——大理石、花岗石陶瓷和玻璃——砖、瓦、卫生陶瓷、玻璃无机胶凝材料——石灰、石膏、水玻璃、水泥、砂浆、混凝土1.1。
2 有机材料:木材、沥青、塑料、涂料、油漆1。
1。
3 复合材料:金属与非金属复合-—钢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有机与无机复合—-玻璃钢、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1.2按用途分类结构材料:砖、石材、砌块、钢材、混凝土防水材料:沥青、塑料、橡胶、金属、聚乙烯胶泥饰面材料:墙面砖、石材、彩钢板、彩色混凝土吸音材料:多孔石膏板、塑料吸音板、膨胀珍珠岩绝热材料:塑料、橡胶、泡沫混凝土卫生工程材料:金属管道、塑料、陶瓷2。
建筑材料的发展历史随生产力发展而发展原始时代——天然材料:木材、岩石、竹、粘土石器、铁器时代——金字塔(2000-3000 BC):石材、石灰、石膏万里长城(200 BC):条石、大砖、石灰砂浆布达拉宫:石材、石灰砂浆罗马圆形剧场(70—80 AC):石材、石灰砂浆18世纪中叶——钢材、水泥(J。
Aspdin,1824)19世纪——钢筋混凝土(1890—1892);中国,189820世纪——预应力混凝土、高分子材料中国,1956,乌江江界河大桥桁式组合拱桥21世纪——轻质、高强、节能、高性能绿色建材3.建筑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3.1建筑材料是发展建筑业的物质基础材料费用一般占建筑工程总造价的50—70%3。
2必须恰当选择和合理使用原材料材料质量的优劣,配制是否合理,选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
建筑结构系列电子教案建筑结构抗震设计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4.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Seismic Design for Multi-story and High-rise Building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主讲:张自荣2007-114.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4.1 概述•§4.2 钢筋砼结构抗震设计特点•§4.3 钢筋砼结构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4.4 钢筋砼结构及构件抗震等级•§4.5 框架内力与位移计算•§4.6 钢筋砼框架结构构件设计•§4.7 框架-抗震墙和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设计§4.1 概述一、结构分类2~10层为多层,10层及以上(28m以上)为高层•按抗侧力构件形式可分为:•框架结构(10层以下)•框架-抗震墙结构(10~20层)•抗震墙结构(20~30层)•筒体结构(30层以上)•其抗侧力结构的刚度逐渐增加;•框架最柔,筒体结构抗侧刚度最大§4.1 概述---震害分析二、主要震害•重视震害调查分析:每次大地震都能为我们今后的设计提供借鉴,以人类的生命和财产为代价换取的经验和教训,非常重要。
•框架结构的震害:•未经抗震设防的框架,在6~7度区主体结构基本完好,填充墙轻微裂缝;在8~9度区主体结构局部损坏,填充墙及屋顶突出部分严重损坏或倒塌;在10度区梁柱严重破坏,少量倒塌,填充墙破坏。
•考虑了抗震设防的框架,震害相应减轻§4.1 概述---震害分析1.框架梁柱的震害:•主要集中于梁柱节点处,且柱的震害重于梁;角柱重于内柱;短柱重于一般柱①柱的震害:•柱顶:弯矩、剪力、轴力共同作用且都比较大;柱箍筋失效,混凝土剥落,轴力压曲纵筋。
•柱底:离地面100~400处有周圈水平裂缝,震害较轻•柱身:易因剪力大而出现斜裂缝•短柱破坏严重。
教案头绪论学习目标:掌握材料的技术标准,掌握建筑材料的分类和学习方法。
了解材料的发展历史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1、掌握材料的技术标准。
2、建筑材料的分类和学习方法教学难点:材料的技术标准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1.建筑材料的分类用于土建工程的材料总称为建筑材料或土木工程材料。
1.1按化学成分分类:1.1.1 无机材料:金属材料:黑色金属材料——钢、铁有色金属材料——铝、铜、合金非金属材料:天然石材——大理石、花岗石陶瓷和玻璃——砖、瓦、卫生陶瓷、玻璃无机胶凝材料——石灰、石膏、水玻璃、水泥、砂浆、混凝土1.1.2 有机材料:木材、沥青、塑料、涂料、油漆1.1.3 复合材料:金属与非金属复合——钢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有机与无机复合——玻璃钢、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1.2按用途分类结构材料:砖、石材、砌块、钢材、混凝土防水材料:沥青、塑料、橡胶、金属、聚乙烯胶泥饰面材料:墙面砖、石材、彩钢板、彩色混凝土吸音材料:多孔石膏板、塑料吸音板、膨胀珍珠岩绝热材料: 塑料、橡胶、泡沫混凝土卫生工程材料:金属管道、塑料、陶瓷2.建筑材料的发展历史随生产力发展而发展原始时代——天然材料:木材、岩石、竹、粘土石器、铁器时代——金字塔(2000-3000 BC):石材、石灰、石膏万里长城(200 BC):条石、大砖、石灰砂浆布达拉宫:石材、石灰砂浆罗马圆形剧场(70-80 AC):石材、石灰砂浆18世纪中叶——钢材、水泥(J.Aspdin,1824)19世纪——钢筋混凝土(1890-1892);中国,189820世纪——预应力混凝土、高分子材料中国,1956,乌江江界河大桥桁式组合拱桥21世纪——轻质、高强、节能、高性能绿色建材3.建筑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3.1建筑材料是发展建筑业的物质基础材料费用一般占建筑工程总造价的50-70%3.2必须恰当选择和合理使用原材料材料质量的优劣,配制是否合理,选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