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测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免疫学检测原理及临床应用免疫学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体内免疫系统的反应来确定疾病状态或病原体存在的诊断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体内自身的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或人工合成物质)做出特异性反应,产生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反应,并将其检测出来。
免疫学检测可分为血清学检测和细胞免疫学检测两种。
血清学检测是指通过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存在来确定疾病状态或病原体存在的诊断方法。
主要有ELISA、免疫荧光、免疫印迹等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目标抗原或建立细胞突变株制备成特异性抗原,与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结合,用酶、荧光或其他标记物检测出来。
例如,ELISA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免疫学检测技术,用于检测抗体和抗原的相互作用。
它的原理是将抗原吸附到多孔板上,在体外将待测样本加入其中,样品中如有特异性抗体,则与抗原结合,未结合的抗体被洗掉,再加入标记抗体,标记物与抗原相互结合形成复合物,可以根据标记物的性质来检测复合物的形成。
细胞免疫学检测是指通过检测免疫细胞的反应来确定疾病状态或病原体存在的诊断方法。
主要有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流式细胞术等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血液或其他体液样本中的免疫细胞与特异性抗原共同孵育,在体外激活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或细胞反应,使用流式细胞术分离、检测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
例如,LTT可用于检测细菌或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及免疫功能异常等疾病。
其原理是将血液或其他体液样本加入培养基中,与特定抗原刺激后,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测定培养物中的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反映细胞免疫应答功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免疫学检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被用来诊断多种感染性疾病,例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结核病等。
通过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相应的抗体或细胞反应,可以确定疾病病原体是否存在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
此外,免疫学检测还被用于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等。
通过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特定的自身抗体,可以确定患者的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
免疫学检验方法有哪些
免疫学检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通过将待检样品加入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包被的微孔板中,利用酶标记技术和底物发色反应来检测目标物的浓度或活性。
2.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将蛋白质样品分离并转移到膜上,然后用特定抗体标记的酶或荧光染料检测目标蛋白质的存在。
通常用于检测抗体的特异性和蛋白质的表达量。
3. 免疫荧光染色(Immunofluorescence stning):通过将待检样品与特定抗体结合,并用荧光标记的二抗或直接标记的抗体检测目标物的存在。
4.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将组织切片或细胞片贴培养后,使用特异性抗体和酶、荧光染料或金粒等标记物来检测目标蛋白质在组织或细胞中的表达。
5.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将待检样品中的细胞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并用荧光标记的二抗或直接标记的抗体检测目标细胞的存在和数量。
6. 中和试验(Neutralization assay):通过将待检抗体与病毒或细菌感染的细胞或动物结合,观察抗体是否能够中和病毒或细菌的活性。
7. 结合力测定试验(Binding assay):通过将待检抗体与其靶标物结合,并用荧光标记的二抗或直接标记的抗体检测结合的情况。
以上仅为免疫学检验方法的一部分,根据具体实验目的和样品特点,还可以使用其他更特殊的技术,如免疫电镜
(Immunoelectron microscopy)、免疫贴片(Immunospot assay)等。
为你讲述免疫检验的原理和应用免疫检验是一种常见的检测方法,利用人体的免疫系统来检测生物样本中的特定分子。
这种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环境科学、食品安全等领域。
免疫检验的原理是利用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分子,由于每种抗体只能与特定的抗原结合,因此该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性。
一、免疫检验的原理免疫检验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化学等领域的检测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生物分子(如抗体、抗原等)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来检测样品中所含的特定分子。
在免疫检验中,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核心部分,这种相互作用有很强的特异性,可以用来检测样品中非常少量的目标分子。
免疫检验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抗体的产生和特异性抗体是一种由B淋巴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其主要作用是识别和结合体内或外的异物,如病原体、细胞表面分子等,并激活免疫系统对其进行清除。
每种抗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可以结合与其相应的抗原,而不与其他分子结合。
抗体的特异性是由其结构中的变量区域决定的,这些区域可以与抗原结合并识别其特定形状和结构。
2. 抗原的特性和识别抗原是一种能够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分子,通常是病原体、细胞表面分子或其他异物。
抗原通常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可以被相应的抗体所识别和结合。
在免疫检验中,抗原通常被用来作为检测样品中所含目标分子的识别分子,例如检测病毒或细菌感染时,其相应的抗原可以被用来检测感染的存在和程度。
3. 免疫反应的基本过程在免疫检验中,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免疫反应来实现的。
免疫反应的基本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步骤:识别和结合。
在识别步骤中,抗体的变量区域可以识别并结合与其相应的抗原,而不与其他分子产生结合。
在结合步骤中,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结合力会增强,并形成一个稳定的复合物。
4. 免疫检验的类型免疫检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通过将抗体或抗原固定在微孔板上,然后将待测样品加入,利用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来检测样品中所含的目标分子。
免疫学检测方法与操作规范免疫学检测方法一直是生物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免疫学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监测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常用实验步骤以及操作规范,旨在为科研人员和实验室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一、免疫学检测方法简介免疫学检测方法是通过检测人体免疫系统特异性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其原理基于人体免疫系统对外界病原体的免疫应答,通过检测抗原-抗体反应可以确定某种特定的抗原或抗体是否存在于样本中。
免疫学检测方法常见的类型包括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免疫印迹、流式细胞术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具体选择方法要根据实验目的和样本特点来确定。
二、常用免疫学检测方法及操作步骤1. ELISA方法ELISA是一种定性和定量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常用方法。
其操作步骤包括:(1)涂底板:将包含目标抗原的溶液加入微孔板中,并在相应孔中加入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孵育后洗涤;(2)加入特异性抗体:将标记有酶的特异性抗体加入孔中,并进行孵育和洗涤;(3)底物反应:加入酶底物,允许产生显色反应;(4)终止反应:加入终止液停止底物反应;(5)测定吸光度:使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值,计算样品中目标抗原或抗体的浓度。
2. 免疫印迹方法免疫印迹是一种用于检测特异性抗原和抗体的方法,常用于蛋白质的鉴定和定量。
操作步骤包括:(1)蛋白质分离:将待测蛋白经SDS-PAGE电泳分离;(2)膜转移:将分离后的蛋白转移到膜上,如PVDF或NC膜;(3)阻断:用蛋白阻断剂阻断膜上非特异性结合位点;(4)孵育抗体:使用特异性抗体孵育膜,结合目标蛋白;(5)洗涤:洗去未结合的抗体;(6)显色:加入特定底物进行显色反应;(7)图像分析:使用成像系统记录和分析显色结果。
3. 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常用于分析和鉴定细胞表面标记物的表达情况,以及细胞在不同状态下的功能。
操作步骤包括:(1)细胞准备:对待测细胞进行处理,包括细胞培养、致死和洗涤等步骤;(2)标记抗体:使用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孵育待测细胞,与目标表面标记物结合;(3)洗涤:洗涤去除未结合的抗体;(4)流式细胞仪分析:将标记后的细胞放入流式细胞仪中进行荧光检测和数据分析。
免疫学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免疫学检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技术,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免疫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方法,并探讨其在疾病诊断、病毒检测和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一、免疫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免疫学检验基于机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利用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检测和定量分析抗原或抗体的存在。
其基本原理如下:1. 特异性识别:抗体可以识别并结合与之对应的抗原,形成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2. 高度敏感性:免疫学检验可以检测极低浓度的抗原或抗体,提供高度敏感的结果。
3. 双重验证:通过采用一对互补的抗原和抗体,可以用于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二、常见的免疫学检验方法在免疫学检验中,常用的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等。
下面将对这些方法进行具体介绍:1.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ELISA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的免疫学检验技术。
它利用酶标记的抗体与待检测样品中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酶标记物复合物。
通过添加底物,酶标记物能够催化底物的反应,产生可测量的信号。
ELISA可用于定量或半定量测定目标物的浓度,并可应用于多种领域,如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蛋白质的定量等。
2.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是一种常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的免疫学技术。
该方法通过将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经SDS-PAGE电泳分离后,将之转移到固体载体上。
然后,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并通过酶标记的二抗与一抗结合,产生可见的信号。
免疫印迹可用于诊断疾病、检测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和检测表达水平等。
3. 免疫荧光免疫荧光是一种利用抗体对荧光染料标记的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的免疫学技术。
该技术通过与荧光探针结合并激发荧光信号,来检测细胞或组织中特定抗原的定位和表达。
免疫荧光广泛应用于免疫组织化学、细胞信号转导、病毒感染等领域,可用于研究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机制。
免疫学检测法汇总免疫学检测法是现代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通过检测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原-抗体反应来确定疾病的存在与否,以及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免疫学检测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药物监测和研究等领域。
以下将对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法进行汇总。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利用酶标技术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在。
ELISA分为直接ELISA、间接ELISA、竞争ELISA和间接荧光ELISA等多种类型,适用于检测各种疾病,如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
2.免疫磁珠技术:免疫磁珠技术是通过抗体与磁性颗粒结合,然后利用磁力分离的原理实现对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特点,常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蛋白质的分离等。
此外,免疫磁珠也可用于药物检测、生物分子的富集等。
3. 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蛋白质印迹是一种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存在和表达水平的方法。
首先将蛋白质分离并转移到膜上,然后利用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最后通过荧光标记或酶标记的二抗进行信号的检测。
该方法常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研究,如肿瘤标记物的检测和鉴定。
4.免疫组织化学(IHC):免疫组织化学是一种通过对组织切片中特定抗原的免疫反应进行染色来检测该抗原的存在和分布的方法。
该技术应用广泛,在病理学诊断中常用于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级、鉴别不同组织类型等。
5.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通过检测细胞表面或内部抗原的免疫反应来对细胞进行分类和分析的方法。
流式细胞术结合免疫标记物和激光技术可以实现对单个细胞的快速高通量检测,常用于免疫细胞亚群的检测、免疫细胞活性的评估等。
6.荧光免疫检测:荧光免疫检测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或荧光探针与靶分子结合来检测目标物的存在和表达水平。
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多重检测的优势,常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
除了上述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法外,还有ELISPOT(酶联免疫斑点法)、免疫电镜(Immuno-EM)等特殊的检测方法,用于对特殊细胞亚群或抗原的检测。
免疫评估检测免疫评估检测(Immune Evaluation Testing)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测手段,评估一个人的免疫系统功能状态和抗体水平的一项检测。
免疫评估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一个人是否免疫系统功能正常、是否对某些感染或疾病具有免疫力,并帮助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免疫评估检测常用的检测项目包括: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体液免疫球蛋白检测、细胞毒性测试、抗体水平检测等。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是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人体中的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亚群分布情况,从而评估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
这项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免疫系统是否存在异常,例如免疫缺陷、自身免疫病等。
体液免疫球蛋白检测是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人体中的免疫球蛋白(包括IgG、IgM、IgA等)水平,评估免疫系统对感染的应答能力。
根据检测结果,可以判断人体是否曾经感染过某些病毒或细菌,并有无免疫耐受或亢奋状态。
细胞毒性测试通常用于评估细胞免疫功能,例如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活性。
通过培养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刺激NK细胞的活化,然后检测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从而评估细胞免疫的功能状态。
抗体水平检测是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检测人体中对某些特定抗原的抗体水平。
根据抗体水平的高低,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曾经感染过某些疾病,或是否具有充足的免疫力对抗疾病。
通过免疫评估检测,医生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免疫功能状态,并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以考虑给予免疫增强治疗;对于免疫系统过度激活的患者,可以考虑给予抗炎、免疫抑制治疗。
同时,免疫评估检测也可以用于评估疫苗接种效果,例如检测接种疫苗后是否产生了足够的抗体水平。
总之,免疫评估检测是一项重要的检测手段,可以帮助医生评估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和抗体水平,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五种免疫学检测方法
五种免疫学检测方法如下:
1、自身抗体检测:这是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常见方法,涵盖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抗体检测,包括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等。
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T细胞和B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可以评估免疫系统的活动状态。
3、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检测: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是免疫系统内部各种细胞之间进行通信的信使,如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等。
4、组织活检: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通过活检取样,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样本,以检查是否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变化。
5、抗原或抗体检测:利用抗原、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测定、分析特定物质的方法。
免疫检验知多少免疫检验是一种重要的检验手段,可以通过检测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或抗原来诊断疾病,评估疾病治疗效果以及研究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疾病机理。
本文将从免疫检验的基本原理、常见检测方法、应用领域、检测误差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免疫检验的基本原理免疫检验是基于免疫学的原理开发出来的检测方法。
在生物学中,免疫反应是指机体对于抗原刺激后产生的特异性保护性反应。
免疫检验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抗原-抗体反应抗原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包括蛋白质、多糖、核酸等。
抗体是由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能够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包括IgG、IgM、IgA、IgD、IgE等。
当抗原与抗体结合时,会形成一个不可逆的复合物。
这种抗原-抗体反应是免疫检验的基础。
2、敏感性敏感性是指免疫检验可以检测到极小浓度的抗原或抗体。
一般来说,敏感性是指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到的最低抗原或抗体浓度。
3、特异性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者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同时存在比例性,抗原或抗体过量时,分别表现为后带或前带现象。
4、特异性和敏感性之间的权衡在免疫检验中,特异性和敏感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权衡关系。
如果免疫检验的特异性过高,可能会导致漏诊;如果敏感性过高,可能会导致误诊。
因此,免疫检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需要进行合理的平衡。
二、常见免疫检测方法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常见的免疫检测方法,可以用于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和抗原。
ELISA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待检测的抗体或抗原固定在微孔板上,然后加入与之特异性结合的二抗和酶标记物,通过比色反应测定酶标记物的反应程度,从而判断待检测样品中是否含有特定的抗体或抗原。
2、免疫荧光法(IFA)免疫荧光法(IFA)是一种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标记物的位置来检测特定抗体或抗原的免疫检测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将待检测样品与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结合,再用带有荧光标记的二抗进行检测,如果有荧光信号,就可以判断待检测样品中是否含有特定的抗体或抗原。
免疫功能检查
免疫功能检查是指通过对人体免疫系统进行检测,来评估免疫功能的状态和水平,以及发现免疫系统的异常与疾病。
常见的免疫功能检查方法包括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溶血试验、补体水平检测等。
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是检测淋巴细胞的不同亚群,如T细胞和B 细胞等的数量和比例。
这项检查可以评估T细胞和B细胞的功能及比例是否正常,从而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状态。
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主要是检测人体免疫球蛋白(抗体)的水平。
免疫球蛋白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识别和抵御外界的病原体。
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可以判断免疫系统是否存在异常或者免疫缺陷。
溶血试验用于检测人体的补体系统功能。
补体是一组蛋白质,能够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促进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细胞活性等。
通过溶血试验可以测定补体的活性水平,从而了解免疫系统是否存在问题。
除了上述常见的免疫功能检查方法外,还有其他方法如自身抗体检测、细胞因子检测等,这些检测方法可以进一步了解免疫系统的状态和功能。
免疫功能检查对于评估人体免疫状态和诊断免疫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免疫功能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免疫系统的异常情况,如免疫功能低下、自身免疫疾病等,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和
预防。
同时,在评估免疫功能时还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和症状,综合分析结果,以作为诊断和治疗的参考依据。
免疫组化检测步骤
免疫组化检测是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生物标本中特定分子的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步骤如下:
1. 样本处理:将待检测的生物标本固定在载玻片或组织芯片上,并进行脱水、透明化处理。
2. 抗原修复:使用热解修复或酶解修复等方法,修复样本中的抗原,使其能够更好地结合抗体。
3. 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使用一定的阻断剂,如牛血清蛋白(BSA)或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例如兔血清)来阻断样本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减少假阳性的可能性。
4. 抗体反应:加入特异性的一抗(主抗体),将其与待检测的抗原结合。
5. 清洗:对样品进行洗涤,以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6. 辅助抗体结合:加入辅助抗体(二抗),将其与一抗结合,以增强信号的强度。
7. 显色:使用染色剂(如硝基蓝或3,3'-二氨基苯基亚甲基蓝)对待检测的抗原进行标记,使其可见。
8. 封片:将玻片覆盖剂覆盖在样品上,以保护样品,并进行显微镜观察。
以上是免疫组化检测的常规步骤,具体步骤可根据实验目的和标本类型进行调整。
免疫检验科普
免疫检验是通过测定人体免疫系统的特定分子或特异抗体来诊断疾病的一种检验方法。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各种细胞和分子组成的防御系统,它能够识别和抵御入侵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和异常细胞。
免疫检验主要通过检测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诊断疾病。
抗体是人体为抵御病原微生物而产生的一种特异性蛋白质,它能够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抗原是诱导形成抗体的物质,可以是病原微生物的表面蛋白、细胞内的化学物质或肿瘤细胞产生的特定标志物。
常用的免疫检验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
荧光法、放射免疫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特定抗体或抗原的存在,并通过检测结果来确定是否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是否患有某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肿瘤等。
免疫检验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用于检测传染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免疫检验还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药物研发等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免疫检验结果不是绝对准确的,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检验方法的特异性、试剂的质量、样本的处理等。
因此,在进行免疫检验时,需要综合考虑多因素,配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做出准确的诊断。
检验科常见自身免疫疾病检测方法自身免疫疾病是一类由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多种疾病。
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对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定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医生通常会使用一系列的检测方法。
本文将介绍检验科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检测方法。
一、免疫荧光法免疫荧光法是一种常见的用于自身免疫疾病检测的方法,它是基于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原理。
通过给患者的血液标本添加适当的荧光标记抗体,然后观察标本中是否存在荧光染色的细胞或组织,以确定是否存在自身抗体的产生。
这种方法可以检测多种自身抗体,常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早期筛查。
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利用酶标记的二抗体检测特定抗原或抗体的方法。
在自身免疫疾病的检测中,ELISA常用来测定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水平。
通过将待测血清与特定的抗原结合,然后加入酶标记的二抗体,再加入底物反应产生颜色,可以测定反应的光密度来判断抗体的存在与否以及水平的高低。
这种方法方便、灵敏度高,常用于硬皮病等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
三、免疫透析法免疫透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半定量检测方法,它的原理是通过酸化或热变性改变标本中的抗体结构,使其无法与特定抗原结合。
通过将患者血清与已知抗原结合后,加入过量的未标记抗原和少量的标记抗原,观察标本中是否有特定结合的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适用于多种自身免疫疾病的检测。
四、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通过测定单个细胞表面或内部标记物来分析、计数和鉴定细胞群体的方法。
在自身免疫疾病的检测中,流式细胞术可用于检测特定自身抗体和免疫细胞亚群。
它通过将标本中的细胞与特定的荧光标记抗体结合,再通过仪器的光学装置分析细胞的特性。
流式细胞术具有高效、快速、灵敏度高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与监测。
五、免疫电泳法免疫电泳法是一种利用电场将蛋白质分离并测定其免疫特性的方法。
免疫学检验的这些基础知识你都了解吗免疫学检验是指应用免疫学原理进行检测,以发现人体内某些物质(例如抗体、抗原、病原体等)的检验方法。
它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检测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医疗、科研、食品卫生等领域。
本文将从免疫学检验的基础知识、分类、原理和应用方面进行介绍。
一、免疫学检验的基础知识1.抗原和抗体抗原是指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包括细菌、病毒、细胞、蛋白质、多糖等。
抗体是由机体的B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能够与特定的抗原结合,从而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
2.特异性和敏感性免疫学检验是一种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检验方法。
特异性是指检验结果仅针对特定的抗原或抗体,不会与其他物质产生反应。
敏感性是指检验方法能够检测到极小浓度的抗原或抗体。
3.免疫反应的基本原理免疫学检验基于机体的免疫反应原理。
当机体感染病原体或接种疫苗后,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免疫学检验通过检测血清中特定抗体或抗原的存在与否,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某种病原体或是否存在某种疾病。
二、免疫学检验的分类免疫学检验根据检测原理和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1.直接检测法直接检测法是指通过检测病原体本身或其组成成分来判断是否感染某种病原体。
例如,检测病毒核酸或细菌的荚膜多糖等。
2.间接检测法间接检测法是指通过检测体内特定抗体的存在与否,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某种病原体。
例如,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就是一种间接检测法。
3.荧光素检测法荧光素检测法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可以通过荧光素染色或荧光素标记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在。
荧光素检测法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包括免疫荧光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等。
免疫荧光检测法是利用荧光素标记的抗体与待检测标本中的抗原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信号的强度和分布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特定抗原或抗体。
该方法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结果可视化,适用于许多病原体的检测,如流感病毒、HIV、病毒性肝炎等。
如何看懂免疫检验报告?免疫检验是检验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常用检测方法之一,免疫检验不仅能判断受检者机体免疫系统是否正常,同时也能判断受检者是否存在免疫系统疾病或其他相关疾病。
但是,很多人拿到免疫检验报告,却看不懂,下面小编来说说如何看懂免疫检验报告?1.IgGIgG是免疫球蛋白经过B淋巴细胞在抗原(包含细菌、病毒、毒素等)刺激下转化形成的浆细胞,是血清免疫球蛋白中占比最高的成分,约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75%,也是机体抗感染免疫的主力抗体,其含量的高低不仅能反映出机体免疫反应水平,也能判断机体是否存在免疫相关的疾病。
IgG正常值范围:新生儿:7-14.8g/L、儿童:5-15.5g/L、成人:6-16g/L,若高于正常值范围多提示存在IgG型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麻风、疟疾、放射线菌病、黑热病、性病、淋巴肉芽肿、锥虫病、慢性病毒性活动性肝炎、狼疮样肝炎、肾炎、过敏性紫癜、霍奇金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等,低于正常值范围多提示存在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肾病综合征、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非IgG型多巴性骨髓瘤、轻链病、重链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
2.IgAIgA是血清中含量仅次于IgG的免疫球蛋白,占血清免疫球蛋总量的10-20%,IgA主要分布在各种粘膜表面和唾液、汗液、泪液、初乳、鼻分泌物、消化道和支气管分泌物中,参与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反应,它的正常参考值为0.7-3.8g/L,高于正常值范围多提示存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感染性疾病、亚急性感染性疾病、IgA型多发性骨髓瘤、IgA肾病、囊性纤维化、慢性肝病、家族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乳腺癌等,低于正常值范围多提示存在输血反应、自身免疫病、继发性免疫缺损、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免疫缺陷病、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选择性IgA缺乏症、蛋白丢失性肠病、无γ-球蛋白血症、烧伤等。
免疫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出现的免疫检测技术的新方法,简要介绍了它们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并做出相应的比较。
并论述了免疫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应用的主要领域。
免疫检测技术是基于抗体抗原反应的原理对待测物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的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等优点,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研究手段,在生物分析检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免疫检测技术;分子印迹技术;流动注射免疫;免疫传感器;脂质体;MIA;应用美国物理学家Yallow和Berson于1959年利用放射免疫检测法(Radioimmunoassay,RIA)检测血清中的胰岛素,从而将免疫检测方法引入化学分析界。
从此,免疫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分析检测。
免疫检测技术是以一种抗体或多种抗体作为分析试剂,对待测物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的检测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抗原和抗体之间反应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是免疫检测技术的关键。
目前应用最广的免疫检测技术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Iuorescenceassay,IFA),免疫凝集试验(im—muneagglutination,IA)和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e,IP)等,它们在生物领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样品检测项目的不断增加,以及对快速、简单的原位检测的需求,促进了免疫检测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imprintingtechnique)、流动注射免疫检测(flow injectionim—munoassay)、脂质体免疫检测(1iposomeimmunoas—say)、免疫传感器(immunosensor),以及多组分免疫检测(multicomponentimmunoassay)等新免疫检测技术。
1 新型免疫检测技术简介1.1分子印迹技术分子印迹技术是最近10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交叉技术,是模拟抗体抗原相互作用的具有特异选择性识别位点性质的技术。
它利用化学手段合成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imprintingpolymer,MIP)。
MIP能够特异性吸附作为印迹分子的待测物,在免疫分析中可以取代生物抗体。
与生物抗体比较,MIP具有稳定性好、制备周期短、费用低、易于保存和可以在复杂环境中应用等优势。
该技术是传统意义的蛋白质类抗原抗体免疫检测技术的延伸。
分子印迹技术研究在国外得到较高重视,特别是在生物药物检测。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第一次合成恩氟沙星的MIP,显示出与结构相似物环丙沙星的高度交叉反应性,能选择性识别混合抗生素中的喹诺酮类,并应用于清除复杂样品中的喹诺酮类的吸附剂;应用合成的吲哚美辛MIP作为识别物质,以及可溶性锰(1V)一甲醛一吲哚美辛的检测体系,建立了新的吲哚美辛检测的分子印迹化学发光方法,检测极限为4×10一g/mL。
分子印迹技术尚存在一些缺点,例如水溶液或极性溶剂中进行分子印迹和识别仍是一大难题。
该技术目前处于研究阶段,主要是以有机小分子化合物为检测对象。
小分子化合物属于半抗原,制备相应的免疫检测用抗体,需要与大分子蛋白质连接,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则免除了这方面的考虑。
1.2流动注射免疫检测流动注射免疫分析技术(FIIA)是将流动注射分析与免疫分析结合的一种新的免疫检测技术。
目前已在药物分析、环境监测及农药残留检测等生物检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流动注射免疫分析一般采用异相免疫反应模式,使用固相载体固定抗原或者抗体,从而使游离部分从免疫反应结合物中分离。
关于流动注射免疫分析的研究较多。
钱昌顺L1检测癌胚抗原(CEA)时,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的FIIA技术,加快了分析速度,易于控制反应时间和试剂用量,提高了分析的精确度。
流动注射免疫分析属于流动免疫检测体系,潜在优势在于快速精确、易于实现自动化、可与其它检测技术联合使用。
FIIA也有不足的地方,变异系数大,抗体和酶标的半抗原使用量大,一次只能分析单个样品,难以满足大批量样品分析的需要。
1.3脂质体免疫检测在脂质体免疫检测技术中,大量的免疫标记物(荧光物或酶等)包埋在脂质体腔内或结合在膜表面,免疫化学反应发生时,脂质体裂解,释放出标记物,产生扩增的检测信号。
脂质体的特点是体表面积大、体腔容量大,具有能与多种生物识别物结合的脂类双分子层结构。
日本WAKO公司的脂质体免疫检测法——定性定量检测血清中总补体活性,是将脂质体作为一个人造红细胞,在补体激活过程中攻击并破坏脂质体膜,致使脂质体内的酶被释放,使试剂中的NAD还原成NADH,导致吸光度的变化,吸光度的增减与血清中总补体活性呈正相关,脂质体作为信号放大的工具已很好地应用于免疫检测技术。
由于脂质体的包埋效果、结合的空间位阻现象和它的多价性质等原因,造成放大信号难以达到理论值,甚至可能产生低信号,成为脂质体免疫检测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1.4免疫传感器1990年Herry等提出了免疫传感器的概念,这是将免疫检测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结合的一类生物传感器。
免疫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传统的免疫分析技术相似,属于固相免疫测试法口。
免疫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抗原抗体反应、进行动力学分析,以及缩短测定时间。
随着生物敏感元件的研发,出现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器(surfaceplasmonresonanceim-munosensor)、平面阵列免疫传感器(planarar—rayimmunosensor)、表面声波免疫传感器(sur—faceacousticwaveimmuosensor)、石英晶体微量天平传感器(quartz-crystalmicrobalanceimmu-nosensoer)、光导纤维免疫传感器(fiber-opticimmunosensor)等新型免疫传感器,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免疫传感器的出现,减少了分析时间,提高了灵敏度,使检测过程更简单。
免疫传感器的发展趋势是标记物的种类层出不穷、与计算机的联用、一次性免疫传感器的研发、与其它仪器的集成、多元化的测定,以及应用领域的拓宽等。
1.5多组分分析物免疫检测多组分分析物免疫检测(MIA)是指对同一份样品,同时测定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关分析物的免疫检测技术。
有两种分析方式:多组分定位包被空间分辨分析法和多探针标记法。
王磊磊等将压电石英晶体阵列应用于补体系统免疫分析中,发展了新型的同步免疫分析方法,对补体系统的4种成分(c4、C5、C1q。
、B因子)进行了分析检测,研究了补体系统免疫反应的特性和传感器阵列的响应特性的关系。
2免疫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应用的主要领域2.1残余药物的检测使用免疫学方法对食品中存在的抗生素药物进行检测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张子群应用竞争性酶联免疫技术检测牛奶、蜂蜜、内脏及肉类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四环素含量,测定下限为150ng/kg。
而对食品,特别是肉类食品中的药物残留成分的免疫检测则是近几年才广泛开展。
胥传来等优化了检测克伦特罗(瘦肉精)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各个步骤进行了全面试验,确立了一系列实用的工作条件,为最终组装试剂盒作了技术储备。
2.2有害微生物的检测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往往会对食品的品质和储藏造成毁灭性的损坏,并且食品中病源微生物或其毒素的存在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伤害。
为了有效地控制其传播,必须有快速和可靠的检测方法。
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其中通过制备单克隆抗体分析食品中细菌的ELISA技术研究最多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例如对沙门氏菌最低检测量可达500CFU/g,仅需22h,比常规方法缩短了3d~4d,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交叉反应。
2.3残余农药的检测食品中残余农药的检测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用免疫技术对蔬菜和水果中的杀菌剂噻菌灵检测,以及对奶粉中的除草剂西津玛的检测都有成功的报道,而且灵敏度都很高。
近年来还有一些新的免疫方法应用到这一领域。
Mallatt等将流动注射免疫分析技术应用于异丙隆的检测。
通过利冷隆、敌草隆和绿麦隆的交叉反应性来评估这种生物传感器。
在分析过程中发现,结构相似的物质影响被测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发现单个样品的分析和转换器的再生在15min内完成,检测效果特异、准确。
3结束语免疫检测技术对促进生物检测领域的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传统免疫检测技术存在着信息量少、方法较繁琐等缺陷,免疫检测新技术的研究应用,使其得到了极大改善。
免疫检测新技术中,分子印迹技术侧重于反应对象的改进,流动注射免疫检测与免疫传感器侧重于快速、自动化及检测手法,脂质体免疫检测注重信号放大,多组分分析免疫检测研究的是样品的多样性;并且它们有一定的相关性。
例如:分子印迹技术可以应用在免疫传感器、流动注射免疫检测中,代替普通的抗原蛋白;免疫传感器可以作为流动免疫检测、多组分分析物免疫检测的组成部件等。
目前这些新技术发展较快,但如前所述存在许多问题。
分子印迹聚合物中残余印迹分子难以除尽会影响检测结果;使用更简单实用的固定化技术和性能更优越的载体材料仍是生物传感器今后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多组分分析物免疫分析中几种标记物的测定条件的相互协调,限制了测定的灵敏度和组分数均等。
总体来说,大多数检测技术仍然处于研究开发阶段,大规模的应用尚需先在检测精度的提高、稳定性的保持、操作的简便和经济性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信,免疫检测新技术将不断朝着简便、快速、灵敏、标准的方向发展,以其明显优势处于生物检测的前沿。
参考文献:[1]李兴霞,程玉来,王国来,等.免疫检测新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工业科技,2006,27(3):17O一174.[2]郑晓冬,何丹.食品中农药残留免疫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06,2(6):88-95.[3]骆建新,伍莉萍,杨秀岑,等.流动注射免疫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J].药物分析杂志,2001,21(1):64—66.[4]钱昌顺.流动注射一时间分辨荧光联用检测CEA[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5,20(2):38—39.[5]王兰兰.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1—92.6 王振国.食品农药残留免疫学技术检测.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7,19(3):113~1207 柳其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I及抗生素[J].中国食品工业,2004,(5):6o一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