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临床检查
- 格式:ppt
- 大小:16.33 MB
- 文档页数:155
骨科最全临床查体:图文结合,收藏备用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发现和辨别正常所见和有临床意义的体征,作出疾病的初步诊断。
体格检查是医生的基本功,正确查体,对于准确诊断非常重要。
颈部特殊试验(1)臂从神经牵拉试验:又称Eaton试验。
此试验之机制是使神经根受到牵拉,观察是否发生患侧上肢反射性痛。
检查时,让患者颈部前屈,检查者一手放于头部病侧,另一手握住患肢的腕部,沿反方向牵拉,如感觉患肢有疼痛、麻木则为阳性。
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臂丛损伤、前斜角肌综合征。
(2)头部叩击试验:病人坐位,医生以一手平置于患者头部,掌心接触头项,另一手握拳叩击放置于头顶部的手背。
若病人感到颈部不适、疼痛或上肢(一侧或两侧)痛、酸麻,则该试验为阳性。
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3)椎间孔挤压试验:又称Spurling试验。
让患者端坐,头后仰并偏向患侧,检查者立于患者后方,用手按住患者顶部向下施加压力,如患肢发生放射性疼痛即为阳性。
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4)转身看物试验:让患者观看自己肩部或身旁某物,若患者不能或不敢贸然转头或转动全身观看,说明颈椎或颈肌有疾患,如颈椎结核、颈椎强直、“落枕”等。
(5)头前屈旋转试验:也称Fenz试验。
先将患者头部前屈继而向左右旋转,如颈椎出现疼痛即为阳性,多提示有颈椎骨关节病。
胸腰椎特殊试验拾物试验:在地上放一物品,嘱患儿去拾,如骶棘肌有痉挛,患儿拾物时只能屈曲两侧膝、髋关节而不能弯腰,多见于下胸椎及腰椎病变。
(儿童)腰部伸展试验:患儿俯卧,检查者用双手提起患儿双足,将两下肢及骨盆轻轻上提,如有腰椎病变,由于肌痉挛,腰部保持僵直,生理前凸消失。
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伸膝,被动抬高患肢。
正常人神经根有4mm滑动度,下肢抬高到60°~70°始感腘窝不适。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根受压或粘连使活动度减少或消失,抬高在60°内即可出现坐骨神经痛,阳性率约为90%。
直腿抬高加强实验(Bragard征):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这时再被动背屈患肢踝关节以牵拉坐骨神经,又出现放射痛。
新编实用骨科学介绍实用骨科学是一门研究骨骼疾病和损伤的学科,涉及到骨折、关节炎、脊柱问题等等。
本文将探讨一些实用的骨科知识,包括骨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骨科手术的创新进展以及预防骨骼问题的方法。
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骨折1.手动检查:寻找异常的骨间隙和骨移位来判断是否骨折。
2.X光检查:用于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程度。
3.CT扫描:适用于隐匿性骨折,能提供更准确的图像。
关节炎1.临床症状: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2.X光检查:能检查关节的损伤和关节间隙的变窄。
3.血液检查:通过检测关节炎相关的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和尿酸,来确定炎症的程度。
脊柱问题1.MRI扫描:用于诊断椎间盘突出、脊柱炎和脊髓损伤等问题。
2.脊柱X光:检查椎体的变形和脊柱的弯曲。
3.脊髓电图:用于评估神经功能损害的程度。
创新的骨科手术关节置换手术1.人工关节置换:通过置换受损关节的方法,缓解疼痛和恢复关节功能。
2.肩关节镜手术:通过腔镜技术修复肩关节损伤。
骨折修复手术1.钢板和螺钉固定:用于稳定骨折的片段。
2.外固定:采用内外支撑框架固定骨折。
脊柱手术1.脊椎内镜手术:通过微小切口进行脊柱手术。
2.胸椎植入物:用于治疗胸椎骨折和脊柱变形。
预防骨骼问题的方法运动1.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和游泳,能增强骨密度和肌肉力量。
2.骨密度运动:如重力训练和举重,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
营养1.钙和维生素D:钙和维生素D是骨骼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2.蛋白质:蛋白质是骨骼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摄取足够的蛋白质。
保持姿势1.正确的姿势:保持正确的姿势,减少对脊柱和关节的压力和负担。
2.动态姿势: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会导致肌肉疲劳和不适,应定期改变姿势。
结论骨科学是一门研究骨骼疾病和损伤的学科,通过诊断、治疗和预防来改善骨骼健康。
本文介绍了常见骨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创新的骨科手术以及预防骨骼问题的方法。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维护我们的骨骼健康。
骨科基础丨史上最全的50种骨科检查方法,骨科医生必收藏!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发现和辨别正常所见和有临床意义的体征,进行疾病的初步诊断。
体格检查是医生的基本功,特别是骨科专科检查。
正确查体,对于准确诊断非常重要。
骨科专科检查更是每个医师的必备技能,无论是日常临床工作还是各种职称考试都是重点。
1前屈旋颈试验 Fenz sign先令患者头颈部前屈,再左右旋转活动,若颈椎处出现疼痛即为阳性,提示颈椎骨关节病,表明颈椎小关节多有退行性病变。
2椎间孔挤压试验 Spurling sign患者头转向患侧并稍屈曲,检查者左手掌置于患者头顶,右手轻叩击掌背。
当患肢出现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感时,即为阳性。
提示有神经根性损害,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3颈脊神经根张力试验(Eaten sign 或 Lasequard sign):患者坐位,检查者一手将患者头部推向健侧,另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并向下牵引,如出现患肢的麻木疼痛即为阳性。
提示神经根型颈椎病、臂丛损伤或前斜角肌综合征。
4Addsion sign 试验患者坐位,仰首转向患侧,深吸气后屏住呼吸,检查者一手抵住患者下颌,一手摸患侧桡动脉,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则为阳性。
提示血管受挤压,常见于前斜角肌综合征。
5Thomas sign 试验患者仰卧,大腿伸直,则腰部前凸;屈曲健侧髋、膝关节,迫使脊柱代偿性前凸消失,则患侧大腿被迫抬起,不能接触床面,即为阳性。
常见于腰椎、骶髂关节及髋关节内有病变,或内收肌痉挛。
6直腿抬高试验 Lasegue sign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住患侧足跟,另一手保持膝关节伸直,抬高患肢至患者疼痛,并记录其角度,在60~70度出现坐骨神经的放射性疼为阳性。
7Bragard sign 加强试验在Lasegue ( )时,缓慢放低患肢高度,待放射性痛消失后再将踝关节被动屈曲,如再度出现放射性疼痛,即为阳性。
此二征阳性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诊断依据。
8Arid test 试验患者坐立于床边,双小腿下垂,分别抬高小腿,观察出现疼痛和麻木时小腿高度和膝关节屈曲角度,结果同lasegue。
临床骨科外科骸骨脱位临床检查方法、诊断、治疗策略和手术方式操作流程骸骨脱位临床检查1、骸骨推移试验检查方法:患者平卧位,股四头肌放松,膝关节完全伸直,检查者的拇指置于骸骨内缘,将骸骨轻轻向外推。
采用4分骸骨法进行测量和记录骸骨外移程度。
正常情况下骸骨向外侧推动不应超过2/4,如果骸骨外移3/4表明内侧限制结构薄弱或缺失,如果骸骨外移4/4意味着骸骨能够向外侧脱位。
2、骸骨外推恐惧试验:骸骨外推恐惧试验是在骸骨外推试验的基础上,在1936年由Fairbank提出,作为评估骸骨脱位的方法。
检查时患者平卧位,股四头肌放松,膝关节屈曲30°,检查者将拇指置于骸骨内侧缘,轻轻向外侧推骸骨,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果患者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和恐惧,出现股四头肌收缩,对抗能骨半脱位,并且试图屈膝牵拉骸骨复位,则为骸骨外推恐惧试验阳性。
辅助检查1、X线片对诊断有很大价值,可以显示骸骨形态和位置是否正常,常规应拍膝关节正侧位及骸骨轴位X线片。
骸骨轴位X线片对骸骨向外侧偏斜及半脱位有肯定的意义,可显示骸骨及滑车发育不良,膜股关节面不相适应及骸骨移位情况,可通过测量外侧骸股角、股骨镰间角、膜股适合角及骸股指数,以明确诊断。
①外侧骸股角:骸骨的外侧关节面与股骨两镰顶点连线所呈之角,正常者此角应向外张开,开口向内或消失则表明骸骨半脱位。
②股骨镰间窝角:内外镰顶点分别连线滑车最低点所呈的角,正常值138。
±6°,大于此范围则说明踝间窝变浅,骸骨易于出槽。
③骸骨适合角:骸骨中央脊至滑车沟底连线与镰间窝角平分线所呈之夹角,正常值-6°±6°,此夹角位于角平分线外侧则定义为正值,内侧则负值,>16°为骸骨外侧半脱位(正值越大则表明向外移位越明显)。
④骸股指数。
膜股指数是指内侧骸股关节间隙最短距离与外侧骸股关节最短距离之比,正常为W1:16,当>1:1.6时,可表明骸骨倾斜或半脱位。
骨科基本检查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CT检查:判断骨折移位的程度和具体位置。
核磁共振检查:判断患者关节是否存在韧带损伤或半月板损伤,同时对于骨骼方面的创伤性疾病、炎症性疾病、退行性病变以及肿瘤性疾病也能做出诊断。
X线检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骨质软化、骨质疏松、骨折等。
彩超检查:检查长期卧床患者是否存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发育与体型评估:了解患者的生长和发育状况,从而提供更准确的医疗建议。
营养状态评估: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营养不良等症状。
体位与姿势观察:观察患者的体位和姿势,对于疾病的诊断有重要帮助。
骨科常规检查项目
骨科常规检查项目包括视诊、触诊、叩诊、测量、肌力检查等。
视诊主要观察患者的步态、体型、姿势以及四肢畸形。
触诊检查包括皮肤温度、肌腱状况和关节肿胀。
叩诊则用来判断是否存在压痛和叩击痛等异常症状。
此外,骨科检查还可能包括体格检查、X线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血常规检查、骨髓穿刺检查等。
这些检查项目的目的是为了发现患者是否存在骨骼或关节的异常,以便于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进行骨科常规检查时,患者需要配合医生,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操作,以便获得准确的检查结果。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一、临床诊断要点1. 听诊、问诊、望诊、切诊相结合,全面了解病史、症状、体征等。
2. 根据患者表现进行病机辨证,确定病因、病位、病机。
3. 通过骨伤科常见检查方法,如X射线、CT、MRI等,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4. 综合分析临床资料,确立诊断,并进行相关治疗。
二、诊疗原则1. 注重整体观察,病情明确后,从整体上采用一贯的诊疗原则。
2. 中西医结合,根据病情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3. 强调个体化治疗,针对每位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 相互配合,中药和物理治疗等方法可以相互配合,以融合优势。
三、临床操作规范1. 根据诊断结果,明确治疗方案,包括用药、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2. 合理用药,选择适宜的中成药或中药治疗,注意剂量和用法用量,遵循药物治疗原则。
3. 物理治疗,如按摩、拔罐、热敷、针灸等,应由专业人士进行操作,注意操作规范。
4. 康复训练,根据病情和患者条件,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定期评估和调整训练方案。
四、病情观察与随访1. 定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记录相关信息,包括症状、体征、用药效果等。
2. 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和生活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医疗伦理和职业操守,保护患者隐私和权益。
2. 操作规范,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标准化。
3. 患者教育,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必要的治疗知识和注意事项,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以上为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的基本要点,详细内容请参考相关专业文献和指南。
骨科常用体格检查项目和意义脊柱特殊体检1.上臂牵拉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Eaton sign:检查者一手扶患侧颈部,一手握患腕,向相反方向牵拉。
此时因臂丛神经被牵张,刺激已受压之神经根而出现放射痛、麻木感,为阳性,见于颈椎病。
2.椎间孔挤压试验(压头试验)Spurling sign:患者端坐,头后仰并偏向患侧,检查者用手掌在其头顶加压,出现颈痛并向患手放射为阳性,见于颈椎病。
3.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 sign及加强试验Bragard sign:患者仰卧、伸膝、被动抬高患肢。
正常人神经根有4mm滑动度,下肢抬高到60度~70度始感腘窝不适。
本症患者神经根受压或粘连使滑动度减少,抬高到60度以内即可出现坐骨神经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其阳性率约为90%。
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这时再被动背屈患肢踝关节以牵拉坐骨神经,如又出现放射痛称为加强试验阳性。
4.健肢抬高试验(Fajersztajn征):直腿抬高健侧肢体时,健侧神经根袖牵拉硬膜囊向远端移动。
从而使患侧神经根也随之向下移动,当患侧椎间盘突出在神经根的腋部时,神经根向远端移动受到限制而引起疼痛。
如突出的椎间盘在肩部时则为阴性。
检查时病人仰卧,当健侧直腿抬高时,患侧出现坐骨神经痛者为阳性。
5.仰卧挺腹试验:病人仰卧,作挺腹抬臀动作,使臀部和背部离开床面,出现患肢坐骨神经痛者为阳性。
6.股神经牵拉试验:病人取俯卧位,患肢膝关节完全伸直,检查者上提伸直的下肢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当过伸到一定程度时,出现大腿前方股神经分布区域疼痛者为阳性。
此方法用于检查L2~3和L3~4椎间盘突出的病人。
7.屈颈试验(linder征):病人取坐位或半坐位,两下肢伸直,此时坐骨神经已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然后向前屈颈而引起患侧下肢的放射疼痛为阳性。
骨盆特殊体检1.骨盆分离试验与挤压试验阳性:医生双手交叉撑开两髂嵴,此时两骶髂关节的关节面凑合得更紧贴,而骨盆的骨盆前环产生分离,如出现疼痛即为骨盆分离试验阳性。
骨科岗位职责一、职责概述骨科医生是一种专业医生,负责诊断和治疗与骨骼系统相关的疾病和损伤。
他们需要具备全面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以及专门的骨科专业知识。
在骨科岗位上,医生需要担负以下职责:二、临床诊断和治疗1. 病历记录:医生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重要信息,并制定治疗方案。
2. 临床检查: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骨骼系统检查,包括观察病变区域外观、检查关节功能和肢体运动能力等。
3. 鉴别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需要对各种可能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确保准确确定病因。
4. 治疗方案制定:医生需要根据诊断结果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手术治疗等。
5. 手术操作: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医生需要具备手术技能,进行各类与骨骼系统相关的手术,如骨折复位和关节置换等。
6. 术后治疗和康复:手术结束后,医生需要负责患者的术后治疗和康复计划制定,以确保患者能够恢复正常功能。
三、医疗管理和指导1. 医疗团队管理:医生需要领导骨科医疗团队,包括病区医生、护士和技术员等,确保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医患沟通:医生需要与患者和其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解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回答患者的疑问和关注。
3. 医学指导:医生还需要对副医师和实习医生进行骨科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提供医学指导,以提高整个团队的医疗水平。
4. 疾病预防和保健教育:医生需要积极参与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向患者和公众提供相关的保健教育,提高疾病预防和治疗意识。
四、医疗质量管理和科研工作1. 医疗质量保证:医生需要秉承医疗质量第一原则,确保医疗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2. 医学科研:医生需要积极参与骨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提高骨科医学的水平,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3. 学术交流:医生需要参加行业内的学术会议,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分享经验,学习最新的医学进展。
五、紧急情况处理1. 急救处理:在紧急情况下,如严重骨折和骨骼挤压伤等,医生需要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如止血、疼痛缓解和骨折复位等。
医药健闻骨科疾病诊断为何首选影像学检查刘江谊 (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上海 201100)在骨科疾病诊疗中,多会为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再根据诊断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影像学诊断技术是骨科医生的“透视眼”人体骨骼在皮肤肌肉软组织的包裹下,难以通过肉眼观察病变情况,需要借助临床诊断技术加以确定。
体征检查是骨科检查的早期项目,通过观察关节部位的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形态变化等,确定病变位置,明确功能状态及疾病发展情况。
但该方法并不能明确患者病情。
实验室检查也是骨科检查的重要项目,但也不能直接明确骨骼病变,仅能对病情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如关节疼痛患者可以通过类风湿因子、尿酸水平等检查,评估是否存在痛风或类风湿关节炎等病症。
而通过影像学技术,可以显示出人体不同组织的影像差异,通过对比正常组织,可以确定病变位置;部分影像学技术还可以鉴别患者的病变类型,甚至绘制出3D立体结构图,全方位评估病变及损伤情况。
因此,影像学技术是医生的“透视眼”,可以观察内在病变,从而指导骨科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
骨科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技术X线诊断X线是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之一。
虽然不能明确软组织病变的具体情况及骨关节内部结构变化,且成像清晰度和立体度欠佳,但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可行性,设备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普及率较高,基层医疗设备也可以引进使用,因此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X线检查可为骨科疾病筛查提供重要信息,确定病变的大致方向或位置,后续再选择更加高效准确的影像学技术,即可明确病情。
CT诊断CT检查技术是X线检查技术的升级版本。
与X线检查相比,实现了断层扫描,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病变的具体情况,显像效果更加清晰,对于组织结构异常更加敏感,可发现微小的病变。
经CT 扫描后,骨折及软组织损伤无处遁形,可直观地确定骨折及关节受累情况,同时完成骨折分型评估,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详细的信息,有助于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
磁共振诊断磁共振检查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医学检查技术。
临床必备:骨科常用体格检查,本文帮你全面掌握骨科疾病临床检查过程应按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以便为疾病诊断、治疗及时提供全面、详尽、准确、客观的第一手资料。
观察的顺序应该按照下列顺序:1.视诊(inspection);2.触诊(palpation);3.活动(assessmentofmobility)4.听诊(auscultation);5.测量(measurement);6.肌力测定(muscletesting);7.神经学检查(neurologicalexamination);8.日常动作相关的综合功能(comprehensivefunction related to dailyactivity)一、视诊1.步态首先观察患者的步态。
出现跛行可能有以下几种:(1)疼痛跛行(antalgic gait):负重期明显缩短的步行。
(2)下肢短缩步态(limp due to short leg):身体明显高低起伏的步态。
(3)关节变形挛缩步态(limp due to joint deformity or contracture):关节固定在某一位置上的异常步态。
(4)关节不稳定步态(limp due to joint instability):关节破坏或韧带断裂造成的异常步态。
(5)肌无力步态(limp due to muscle weakness):典型的肌营养不良的摇摆步态(waddling gait)和臀中肌麻痹的臀肌步态(Trendelenburg gait)。
(6)末梢神经麻痹性步态(limp due to peripheral nerve palsy):典型的如腓总神经麻痹造成下垂足的高抬腿步态/跨越步态(steppage gait)。
(7)弹性下坠性步态(elastic falling limp):股骨头脱位后在肌肉内移动的步态。
(8)痉挛性步态(spastic gait):高位中枢神经损伤的步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