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俄罗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5.06 KB
- 文档页数:3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俄罗斯》(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俄罗斯》这一课时主要介绍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状况以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材料,帮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俄罗斯地域广阔,情况复杂,学生对其的了解相对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地图和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培养他们的读图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状况以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学会阅读和分析地图、文字材料。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文字材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状况以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2.难点:对俄罗斯地域广阔、情况复杂的理解,以及从地图和文字材料中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资料分析法:通过文字材料,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人口分布、经济状况等。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地图:俄罗斯地图、欧洲地图、亚洲地图等。
3.文字材料:关于俄罗斯的人口分布、经济状况等的资料。
4.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俄罗斯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俄罗斯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图片和文字材料,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点和自然资源丰富程度。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2《俄罗斯》(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2》是一篇介绍俄罗斯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文章。
文章内容丰富,语言简练,适合学生阅读。
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俄罗斯的基本情况,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篇文章前,已经了解了地球上的大洲和国家的基本概念,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俄罗斯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文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俄罗斯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面积、人口、首都等。
2.掌握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
3.了解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工业、农业等情况。
4.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
2.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工业、农业等情况。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
2.使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
2.准备课堂提问的问题。
3.准备小组讨论的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国家基本情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文章,了解俄罗斯的基本情况。
阅读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地理位置、面积、人口、首都等。
3.操练(10分钟)针对文章中的地形、气候特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堂提问。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内容包括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工业、农业等情况。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等方面,让学生通过阅读、查找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俄罗斯。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俄罗斯的地形、气候特点以及自然资源、工业、农业等情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俄罗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俄罗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工业、交通、人口和城市等方面。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俄罗斯的基本认识,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俄罗斯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俄罗斯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国家地理特点有一定了解。
但俄罗斯地域广阔,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复杂,学生对其认识可能存在局限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俄罗斯的特点,拓宽视野,培养学生对俄罗斯的整体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工业、交通、人口和城市等基本地理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俄罗斯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感兴趣,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罗斯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2.难点:俄罗斯的地形、气候、自然资源、工业、交通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交通等特点。
2.图片法:通过图片展示俄罗斯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俄罗斯城市和地区,分析其地理特点。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俄罗斯地理特点的认识和见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案例分析等内容的课件。
2.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俄罗斯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俄罗斯的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工业、交通、人口和城市等基本地理特点,让学生对俄罗斯有一个整体认识。
第四节俄罗斯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地理位置:认识俄罗斯是个地跨欧亚两洲的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能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临海和主要邻国。
2、较为平坦的地形,了解主要平原、高原、山脉、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3、温带大陆性为主的气候。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的演示,了解并掌握俄罗斯的基本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俄罗斯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
难点:1、俄罗斯气候的成因。
2、俄罗斯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于我们的几个邻国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与我国接壤的国土面积最大的邻国俄罗斯。
一、预学交流填一填:1、俄罗斯是一个跨、两洲的国家,总面积达1700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位。
2、俄罗斯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带,小部分带,以气候类型为主。
3、俄罗斯的地形西部以为主,东部多。
由于纬度较高,气候特征是冬季,夏季。
4、俄罗斯横跨大陆的北部,西濒,东临洋,北靠洋,陆上与我国有绵延很长的边界线。
5、俄罗斯的河流伏尔加河注入;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
想一想:俄罗斯主要以什么气候为主?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二、合作探究1、读图思考回答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积?2、读“俄罗斯地形图”找出俄罗斯境内的河流和湖泊?4、讨论探究俄罗斯为什么把伏尔加河称为“母亲河”?伏尔加河与西伯利亚地区的主要大河相比有什么优越性?三、精导:要点突破俄罗斯的气候俄罗斯由于所处纬度较高,因此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又由于东西距离长,出现了在东西方向上的差异。
东欧平原西部受大西洋的影响,气候比较温和,西伯利亚地区受极地寒冷气流影响,冬季非常寒冷,而且时间长。
在俄罗斯北部从亚洲到欧洲,亚寒带针叶林绵延很广。
北冰洋沿岸是终年严寒的极地气候。
学法指导利用图表助记俄罗斯主要地形区和河流的分布西俄罗斯东东欧平原伏尔加河乌拉尔山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4《俄罗斯》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俄罗斯是亚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地跨亚欧两大洲,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本节课主要通过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分布以及其主要的工业和城市来帮助学生了解这个国家。
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地图、图片和数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国家地理有一定的认识。
但俄罗斯地域广阔,涉及到很多具体的地理信息,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俄罗斯的了解可能主要来自于媒体和文艺作品,可能存在一些刻板印象和误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纠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能够识别俄罗斯的地图和主要山脉、河流。
2.了解俄罗斯的人口分布和城市分布,能够解释其分布的原因。
3.了解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和主要工业,能够分析其经济发展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包括山脉、河流、气候等。
2.俄罗斯的人口分布和城市分布,以及其原因。
3.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和主要工业,以及其经济发展特点。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数据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2.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城市和工业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俄罗斯的地理特征。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来加深对俄罗斯地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和图片,包括俄罗斯的地图、山脉、河流、城市分布图等。
2.准备相关的人口数据和经济发展数据,包括人口增长率、GDP增长率等。
3.准备相关的小组讨论材料,包括案例分析和讨论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俄罗斯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提问:你们对俄罗斯有什么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有哪些特点?2.呈现(15分钟)通过PPT呈现俄罗斯的自然环境、人口分布、城市分布、自然资源和主要工业等地理特征。
《俄罗斯》(第1课时)教案1.知识与技能(1)了解俄罗斯的位置和范围,知道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2)掌握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资源等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俄罗斯的地理位置以及主要陆上邻国的了解,懂得发展中俄睦邻友好关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点,主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教学难点】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资源等特征。
一、情境导入展示有关俄罗斯的图片:红场、克里姆林宫、芭蕾舞(学生欣赏图片)提问:看到这些图片,你会想到哪些国家?(学生回答)二、新课学习(一)面积最大的国家(1)地理位置活动:读图,说一说俄罗斯的纬度位置,濒临的海洋及陆上邻国。
(学生读图回答)活动:读图,说一说俄罗斯的经度位置是怎样的?(学生读图回答)(2)地形与河流活动:大河和山脉是俄罗斯大地形区的重要分界线,请在图中找出依据。
(学生读图回答)提问:读图说一说,俄罗斯的地势有什么特征?(学生读图回答)活动:找出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说一说它流经的地形区和注入的水域。
(学生读图回答)活动:找出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说一说它们的流向是怎样的?最终注入了哪里?说明西伯利亚地区的地势特征是怎样?(学生读图回答)(3)气候展示俄罗斯气候类型分布图,提问:读图说一说俄罗斯有哪些气候类型?哪一种气候的分布面积最大?根据纬度位置判断,俄罗斯的气候有什么特征?活动:分析上扬斯克和莫斯科的气温和降水资料,比较两地的气候特点;分析影响两地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学会分析表格资料,回答问题)(4) 资 源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蕴藏量大,自给程度高。
矿产资源中,石油、天然气、煤、铁、金、铜铅、锌、镍、钴、钾盐等的含量均居世界前列。
俄罗斯森林资源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针叶林区。
俄罗斯水资源充足,河川径流总量居世界第2位。
位于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淡水资源储量最大的湖泊。
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俄罗斯》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教材为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内容为俄罗斯。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以及其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具备一定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但对于俄罗斯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文化丰富的国家,对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深入理解俄罗斯的地理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
2.掌握俄罗斯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3.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4.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俄罗斯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2.俄罗斯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的理解和记忆。
3.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地图引导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
2.案例分析法:通过介绍俄罗斯的典型地理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地理特征。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文化特点等,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互动式教学: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俄罗斯地图、地形图、气候图等相关地图资料。
2.准备俄罗斯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文字资料。
3.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俄罗斯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七年级地理下册《俄罗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下册《俄罗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标解读课标要求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该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用实例说明自然环境的影响。
学习重点、难点分析俄罗斯的气候特征,俄罗斯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薄弱的原因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分析法、对话法、引导法、归纳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设计理念教学设计以“俄罗斯是一个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大国,有许多令人感叹与意思不到的地方“贯穿全课,并通过大量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中俄罗斯的面积、地形、河流、气候都有令我们惊叹的地方。
唤起学生的探索兴趣,使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效果显著。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设计意图讲述导入激发兴趣讲述导入《俄罗斯》,2012年是一个不择不扣的大选之年,很多国家都要进行选举,在2012年上半年哪个大国的选举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同学回答:俄罗斯展示课题《俄罗斯》讲述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站:走进俄罗斯读“俄罗斯在世界上的位置”图和“俄罗斯的地形”图,探索俄罗斯的位置:1.同学们知道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吗?你对这个国家有何了解?2.说说俄罗斯的地理位置。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
展示“俄罗斯在世界上的位置”图和“俄罗斯的地形”图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第二站:俄罗斯的地形特征读“俄罗斯的地形”图,探究俄罗斯的地形特征。
1.找出俄罗斯主要地形区与主要河流。
2.俄罗斯地形以叶尼塞河为界,西部主要为什么地形区,东部为什么地形区?3.俄罗斯地势特征是什么?学生第三站:俄罗斯的气候读“俄罗斯气候分布”图6.9“亚洲的气候类型”探究俄罗斯的气候特征。
1.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这种气候的特征如何?(以雅库茨克为例)2.分析俄罗斯气温和降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的变化趋势。
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俄罗斯》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俄罗斯,我们将从地理、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来介绍这个国家。
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和数据,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俄罗斯。
同时,教材中还设计了一些思考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学习过一些地理知识,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俄罗斯是一个地域广阔、内容丰富的国家,学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俄罗斯有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
2.掌握俄罗斯的主要地形、气候特点。
3.了解俄罗斯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情况。
4.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俄罗斯的主要地形、气候特点。
2.俄罗斯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情况。
3.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俄罗斯的相关问题。
2.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俄罗斯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运用地图分析法,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地图和图表,用于分析和展示。
3.准备思考题和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俄罗斯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提问:你们对俄罗斯有哪些了解?2.呈现(10分钟)介绍俄罗斯的基本信息,如人口、首都、主要地形等。
展示相关的图片和数据,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俄罗斯。
3.操练(10分钟)分析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和气候特点。
让学生阅读地图,找出俄罗斯的主要山脉、河流等。
提问:俄罗斯的地形和气候对经济和文化有哪些影响?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俄罗斯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了解。
讨论结束后,邀请小组代表进行分享。
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俄罗斯》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俄罗斯,这是地理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俄罗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俄罗斯作为一个遥远的国家,学生对其了解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学会阅读和分析地图,提高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2.难点:俄罗斯的地形分布和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地图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3.准备好课件,以便进行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俄罗斯的地形分布、气候特点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进行分析和解说。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解答他们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完成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俄罗斯》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山东省莱阳市高格庄中心初级中学宫乔乔第一课时■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在地图上读出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概括俄罗斯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2.能够通过具体的事例分析俄罗斯自然环境对人文环境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有关俄罗斯的资料和地图,了解俄罗斯的位置、地形等特点,培养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因地制宜发展的理念。
■重点难点重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方面的特点。
难点:俄罗斯各自然要素之间及自然要素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模式、策略与手段为学生提供图文资料,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运用读图分析和归纳法,归纳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了解有关俄罗斯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初识俄罗斯教师:课件播放俄罗斯的景观图片(如克里姆林宫、红场、莫斯科景观、芭蕾舞等)。
你知道这些景观在哪个国家吗?学生:俄罗斯。
教师:关于俄罗斯你还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预设:让学生充分发言,最后可以总结: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有关俄罗斯的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近俄罗斯,看看会有哪些新的收获。
设计意图:心中有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也是实际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二、探究深入,走近俄罗斯(一)横跨亚欧大陆北部情景一:认识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学以致用,运用前边所学的描述一个国家地理位置和地形的方法来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教师:俄罗斯在哪儿?你能运用前边我们学过的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的方法,描述一下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吗?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俄罗斯在世界的位置图。
初一下册地理《俄罗斯》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和首都;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概括俄罗斯的地势和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差不多特点;3.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俄罗斯自然资源对工业进展的阻碍。
(二)过程与方法1.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通过大量图片、文字、数据资料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爱好。
2.通过学生独立活动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摸索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周边及自己国家的自然环境状况,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运用地图说明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势、气候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地图说明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势、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俄罗斯地势特点对河流的阻碍;自然资源对工业的阻碍。
三、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周围有许多的邻国吧,前面我们差不多学习了我们东边的日本,南边的印度,那么在我们的北方还有一个大国(学生答:俄罗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俄罗斯》。
(一)展现学习目标(2分钟)1.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概括俄罗斯的地势和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差不多特点;3.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俄罗斯自然资源状况及其对工业进展的阻碍。
(二)自主探究1、自学指导读“图7.48”,结合37-38页内容,自学完成下列问题:(1)描述俄罗斯的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和领土范畴;(2)指出俄罗斯要紧的平原、山地、河流等地势区,分析俄罗斯地势和气候的特点;2、学生自学,解决上述问题(6分钟)3、自学检测(1)描述俄罗斯的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和领土范畴;学生回答自学内容,教师指导总结归纳:海陆位置: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北部,西濒波罗的海;东临太平洋;北靠太平洋。
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隔海相望,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设计意图:通过在地图上标注,在投影上指图,加深学生对俄罗斯海陆位置的认知。
七年级地理下册俄罗斯教案(1)新人教版课题俄罗斯课型新授总课时主备人授课日期主讲人审核人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俄罗斯自然地理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的周边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全面的了解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俄罗斯的资源气候地形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师生双边活动个案补充一、导课激情二、自主学习(由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根据学习提纲完成)1、位置2、范围3、地形区4、河流5、城市三、激情互动1、气候2、地形四、魅力精讲你知道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谁吗?你还知道俄罗斯哪些出名的地方?学生会回答,俄罗斯的军事力量,总统普京,经济发展状况,历史渊源,和我国的关系,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他们了解我们的周边国家。
出示俄罗斯的地形图和自学提纲学生自主学习。
1.找出俄罗斯面临的海域,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北冰洋,巴伦支海,波罗的海,黑海。
2.俄罗斯是一个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在图中找到这一结论的依据?俄罗斯的欧洲面积大还是亚洲面积大?3.从西向东找到俄罗斯的地形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归纳俄罗斯的地形特点。
4.找到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哪个地形区?注入哪一个湖泊?5.找到俄罗斯的重要的城市,第一大城市莫斯科,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太平洋沿岸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北冰洋沿岸城市摩尔曼斯克。
6.计算俄罗斯的面积是我国的多少倍?俄罗斯的亚洲面积广阔,为什么还被称为是欧洲国家?7.俄罗斯气候类型及特点?北冰洋沿岸是什么气候?太平洋沿岸是什么气候?8.比较俄罗斯的东部和西部莫斯科和上扬斯克的气候特点有什么不同?9.通过俄罗斯的地形剖面图分析俄罗斯的地形特点?俄罗斯地跨两大洲,面积大部分在亚洲,但是人口的分布大部分在欧洲,经济中心在欧洲,文化传统俄罗斯为什么属于欧洲国家?五、拓展应用六、堂清练习在欧洲,所以说是一个欧洲国家。
七年级地理下册《俄罗斯》第一时教学
设计
标解读标要求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该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用实例说明自然环境的影响。
学习重点、难点分析俄罗斯的气候特征,俄罗斯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薄弱的原因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分析法、对话法、引导法、归纳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设计理念教学设计以“俄罗斯是一个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大国,有许多令人感叹与意思不到的地方“贯穿全,并通过大量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中俄罗斯的面积、地形、河流、气候都有令我们惊叹的地方。
唤起学生的探索兴趣,使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效果显著。
教
学
流
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设计意图讲述导入
激发兴趣讲述导入《俄罗斯》,XX年是一个不择不扣的大选之年,很多国家都要进行选举,在XX年上半年哪个大
国的选举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同学回答:俄罗斯展示题《俄罗斯》讲述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站:
走进俄罗斯
读“俄罗斯在世界上的位置”图和“俄罗斯的地形”图,探索俄罗斯的位置:
1同学们知道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吗?你对这个国家有何了解?
2说说俄罗斯的地理位置。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
展示“俄罗斯在世界上的位置”图和“俄罗斯的地形”图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堂上;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第二站:
俄罗斯的
地形特征
读“俄罗斯的地形”图,探究俄罗斯的地形特征。
1找出俄罗斯主要地形区与主要河流。
2俄罗斯地形以叶尼塞河为界,西部主要为什么地形区,东部为什么地形区?
3俄罗斯地势特征是什么?学生
第三站:
俄罗斯的气候
读“俄罗斯气候分布”图69“亚洲的气候类型”探究俄罗斯的气候特征。
1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这种气候的特征如何?(以雅库茨克为例)2分析俄罗斯气温和降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的变化趋势。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组长汇报结果指图讲解出示“俄罗斯气候分布”图学生深入的自主学习,培养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提高了析图能力。
使学生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