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籽脱皮_低温压榨_膨化浸出制油新工艺
- 格式:pdf
- 大小:159.18 KB
- 文档页数:4
油菜籽脱皮、低温压榨、膨化浸出制油工艺分析【摘要】本文以油菜籽的制油工艺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文章首先介绍了传统菜籽制油工艺,然后对传统菜籽制油工艺改进的地方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最后在此基础之上对新型菜籽制油工艺进行了总结。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油菜籽脱皮;低温压榨;膨化浸出;制油工艺;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位居世界第一,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
根据油菜籽油中芥酸含量的高低,可分为高芥酸(芥酸〉40%)型、中芥酸(芥酸>20%)型、低芥酸(<5%)型三大种类。
我国过去栽培的油菜主要为高芥酸型,主要品种有芥菜型、白菜型和甘蓝型,其脂肪酸组成大致为:油酸15。
79%、亚油酸14.57%、芥酸48.37%。
普通油菜籽不仅芥酸含量高,必需脂肪酸含量较低,而且还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如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大概为5%——8%),芥子碱等,这不但影响其营养价值,同时不利于菜籽饼粕的综合利用.一、传统菜籽制油工艺1、压榨法压榨法是借助机械外力的作用,将油脂从油料中挤压出来的一种方法.压榨法是传统制油方法,其工艺流程为:压榨法工艺简单,生产规模可大可小,适合各种植物油的生产。
但压榨法存在出油率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等缺点,同时由于轧胚蒸炒使菜籽饼粕中蛋白质变性严重,综合利用率低,因此现在压榨法多为小作坊使用。
2、预榨——浸出法我国目前采用的菜籽加工工艺是预榨一浸出工艺。
其工艺流程为:预榨——浸出工艺一般采用未脱皮菜籽加工,种皮中的单宁、色素、粗纤维和胶质等抗营养因子进入饼粕中,使饼粕颜色加深,蛋白质含量及其消化率降低,饲用适口性差;采用高温(105-110摄氏度)加热的时间较长时,会导致蛋白质过度变性,使其丧失营养价值;同时,高温带皮加工使油的品质变差,色泽加深,杂质增多,造成精炼困难,加工能耗大、成本高,不利于油的深加工利用。
油菜籽是如何榨成油的原理油菜籽榨油的原理主要涉及物理压榨和化学提取两个过程。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油菜籽榨油的过程。
首先,油菜籽的榨油过程可以分为预处理和榨油两个阶段。
在预处理阶段,油菜籽经过清洗、筛选和烘干等工艺,去除杂质和水分,保证油菜籽的质量。
这是为了提高后续榨油的效率和油品的品质。
然后,在榨油阶段,通常有物理压榨和化学提取两种方法。
物理压榨是最常用的榨油方法之一。
物理压榨利用压榨机将预处理后的油菜籽进行压榨,将植物细胞中的油脂从油菜籽中分离出来。
压榨过程中,油菜籽进入螺杆和螺杆槽之间,随着螺杆的旋转,油菜籽被挤压,并释放出自身内部的油脂。
油脂随着螺杆的运动,通过榨油机的出口排出,而残渣则通过另一个出口排出。
这个过程可以重复多次,以确保尽可能多的油脂被压榨出来。
化学提取是另一种榨油方法。
它主要通过溶剂将油脂从油菜籽中提取出来。
在化学提取过程中,油菜籽首先经过粉碎处理,使其颗粒细化。
然后,将油菜籽料与有机溶剂(如正己烷或二氯甲烷)混合,使油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随后,用溶脂设备对悬浮液进行浸泡和过滤,将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油脂和其他成分分离开来。
接下来,通过蒸发掉有机溶剂,使油脂得到纯化。
在这个过程中,可采用真空蒸发、蒸馏和冷冻等方法,使有机溶剂蒸发掉并回收利用。
无论是物理压榨还是化学提取,得到的原始油被称为“榨油渣油”。
榨油渣油含有一定量的杂质、酯化物、生活垃圾以及残留的溶剂等。
因此,在使用前需要对其进行精炼处理。
油菜籽油的精炼过程一般包括脱酸、脱臭、脱色和脱蜡等步骤。
脱酸是利用碱和油脂相互作用,去除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
脱臭则是通过蒸馏或蒸汽扫除的形式,去除油脂中的气味物质。
脱色是利用活性炭等吸附剂吸附油脂中的色素物质,提高油脂的透明度。
脱蜡则是利用低温冷冻或溶剂结晶将油脂中的蜡质分离出来。
经过以上精炼处理,最终得到的油菜籽油品质良好,并可以用于食用或工业用途。
总结而言,油菜籽榨油的原理主要涉及物理压榨和化学提取两个过程。
食用油生产工艺流程食用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原料之一,它不仅是烹饪的必备品,还是许多食品加工的原料。
食用油的生产工艺流程经过多道工序,包括原料准备、清洗、压榨、脱酸、脱臭、脱色、冷却、灌装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食用油的生产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
食用油的原料主要有植物油和动物油两种。
植物油的原料包括大豆、花生、菜籽、棉籽、油菜籽、葵花籽等,而动物油的原料主要是猪油、牛油等。
在原料准备阶段,首先需要对原料进行筛选,去除杂质和异物,然后进行清洗,确保原料的卫生和安全。
2. 压榨。
原料经过清洗后,进入压榨工序。
压榨是将原料中的油分离出来的过程,主要有物理压榨和化学提取两种方法。
物理压榨是通过机械设备将原料中的油分离出来,而化学提取是利用溶剂将油分离出来。
压榨后得到的初榨油含有较多的杂质和酸,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3. 脱酸。
初榨油中含有一定量的酸,需要进行脱酸处理。
脱酸是通过碱处理或蒸汽脱酸的方法将油中的酸性物质去除,以提高油的质量和口感。
4. 脱臭。
脱酸后的油还会含有一些异味和杂质,需要进行脱臭处理。
脱臭是通过高温蒸汽将油中的异味和杂质去除,以提高油的纯度和口感。
5. 脱色。
脱臭后的油还会含有一定的色素,需要进行脱色处理。
脱色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油中的色素去除,以提高油的透明度和美观度。
6. 冷却。
经过脱色处理后的油需要进行冷却,以降低油的温度,防止氧化和变质。
7. 灌装。
经过以上工序处理后的食用油将被灌装到包装容器中,以便于运输和销售。
在灌装过程中,需要对包装容器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食用油的卫生和安全。
总结。
食用油的生产工艺流程经过多道工序,包括原料准备、清洗、压榨、脱酸、脱臭、脱色、冷却、灌装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质量,确保食用油的卫生和安全。
同时,食用油生产过程中也需要遵守相关的卫生和安全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合格。
食用油的生产工艺流程不仅关乎产品的质量和口感,还关乎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把关,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菜籽预处理、压榨法、浸出制油工艺过程菜籽是一种常见的油料作物,每年都会有大量的菜籽被加工成油。
制油的流程通常包括预处理、压榨法、浸出制油工艺过程。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三个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菜籽的预处理菜籽到工厂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以便保证后面的工艺过程能够正常进行。
菜籽的预处理主要包括清洗、烘干、去杂、压碎等步骤。
其中清洗是指将菜籽表面的杂质和灰尘等清除干净,以免在后面的过程中对机器造成不必要的磨损。
烘干是指将清洗过的菜籽晾干,以去除水分,避免后面的工艺过程中出现爆炸等情况。
去杂是指将菜籽中的杂质、石子等物质去除,以保证后面的工艺过程中不受干扰。
压碎是指将去杂后的菜籽压碎成小颗粒,以方便后面的压榨过程进行。
二、菜籽的压榨法菜籽的压榨法是一种常见的油制作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压榨机通过对菜籽进行挤压,将油和菜籽分离出来。
压榨法主要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冷压法,另一种是热压法。
冷压法是指在压榨菜籽的过程中,不加热,直接用机器将菜籽挤压成饼,并将油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能够保留植物油的天然味道和营养成分,但因为油的生产效率较低,因此成本也比较高。
热压法是指在压榨菜籽的过程中,加热提高油脂流动性,提高油的产量。
由于热压法可以大幅度提高油脂的产量,因此成本相对较低。
但这种方法容易破坏植物油的味道、营养成分等天然特性。
三、浸出制油工艺过程除了通过压榨法制油外,还可以采用浸出方法进行制油。
浸出制油工艺通过对菜籽进行浸出,将油和菜籽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而且效率高,是现代化的生产方式。
浸出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机溶剂浸出,另一种是超声波浸出。
有机溶剂浸出是指用各类溶剂将油脂从植物中提取出来。
由于溶剂的选择和使用有一定的讲究,因此该方法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和设备。
超声波浸出是指利用超声波加速浸出过程,提高浸出速度和效率。
由于超声波对菜籽的杀菌、杀虫、去除表面污染也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之,制油是一个复杂的工艺,其过程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人员。
食用油的革命----禾睦福脱皮冷榨天然菜籽油贵州省油菜研究所贵州禾睦福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丰富,对食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每天都在追求营养健康的膳食,却经常忽略了膳食最基本的油。
食以油为先,食用油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为人体提供必需的脂肪酸以及多种营养物质,有效改善了菜肴的色香味形,增进食欲。
然而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食用油产品——转基因的、调和的、浸出的、压榨的,消费者往往是一头雾水。
绝对多数的消费者不知道如何选好油,如何用好油,这就是对食用油的认识存在知识盲点。
贵州省油菜研究所和贵州禾睦福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想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更多消费者学会健康选油、健康用油、安全用油。
什么是禾睦福脱皮冷榨天然菜籽油呢?下面我们将介绍制油原料、加工工艺、产品成分、微量元素以及制油理念等知识,带领大家一起认识真正符合目前市场上所要求的安全、健康、营养拥有的的第四代食用油:“禾睦福脱皮冷榨菜籽油”。
一、专业术语要了解食用油,首先需要弄清楚以下几个专业术语。
饱和脂肪酸:分子为一条直线状,容易排列整齐。
所有在低温时易凝固。
当中没有人体所必须的脂肪酸。
人体摄入过多易患心脑血管疾病以及“三高”症状。
不饱和脂肪酸:分为单不饱和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含有人体自身所不能合成的脂肪酸,必须从膳食中补充。
调和油:根据使用需要,将两种以上经精炼的油脂按照一定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
棕榈油:一种出产自东亚的廉价植物油。
饱和脂肪酸含量比猪油还高。
目前众多油厂选用棕榈油作为调和油的主要用油。
转基因原料:即原料来自转基因产品,目前转基因产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不确定性。
化学浸出:使用化学溶剂(二甲苯)对原料进行浸泡,然后再进行分离制油的方法。
成品易受到化学物质的影响。
物理压榨:使用纯物理原料对原料中含有的油分进行压榨出油的一种工艺,不受化学物质的影响。
低温压榨:在物理压榨的原有基础上进行再创新,使压榨温度得以降低,杜绝了高温对营养物质的破坏,是目前食用油行业最先进的制油法。
压榨油和浸出油比较食用油被外资垄断还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外资通过浸出油加工工艺,危害国人的健康。
了解食用油的加工工艺后你就知道了,这不是无中生有,食用油加工分为物理压榨和化学浸出油两种加工方法,外资食用油企业基本上采用的是化学浸出法。
先简单的介绍一下两种工艺:物理压榨工艺(本文用传统物理榨油举例,设备螺旋榨油机,原料菜籽)将菜籽加水破碎(加水的目的是防止炒焦)→然后入锅炒熟(炒到115摄氏度)→再入螺旋榨油机压榨→出毛油→将毛油沉淀→进行毛油精炼(传统工艺是将毛油加热到130-140摄氏度后,每100Kg毛油兑水3-5Kg进行提炼,脱磷脂、脱色、脱酸介)→最后制成食用油传统物理压榨法整个榨油和炼油过程未使用任何化学剂,所以不存在化学残留。
化学浸出油工艺先将菜籽压成碎薄片→用称为“六号抽提溶剂油”浸泡,使油脂溶解在轻汽油中形成混合油→然后对混合油进行加热,除去轻汽油,制成半成品油→菜籽毛油化学高温精炼脱胶、脱色、脱臭(用15波美度的碱液提炼;脱色用膨润白土,并适当加入活性炭)→最后制成食用油浸出油工艺从半成品油到毛油精炼,整个过程都在使用化学剂,有的提炼过程中甚至使用硫酸,所以浸出食用油中会残留化学物质,用最先进的浸出油设备也会有微量化学残留。
浸出油还残留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极强,其毒性为人们熟知的剧毒药KCN的10倍,为砒霜的68倍。
黄曲霉毒素B1是目前已知的致癌性最强的生物代谢产物。
毒性主要损害肝脏,可引起急性肝炎。
黄曲霉毒素还有明显的慢性毒性与致癌性,持续摄入可引起肝肿大、肝细胞重度脂肪病变并发生肝硬化。
物理压榨油工艺不使用化学剂,无化学残留,不破坏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产油率低,就拿油菜籽说只有33%,所以成本高;而化学浸出油工艺使用六号轻汽油、碱液、膨润白土等化学剂,有微量化学残留,可致癌,破坏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铁、锌等营养成分,产油率高,成本低。
菜籽油加工工艺要点一油菜籽传统制油工艺菜籽传统制油工艺有以下几种:1.一次直接压榨工艺工艺流程:油菜籽-清理-软化-轧坯-蒸炒-压榨-毛油-过滤-清油此工艺饼中残油高、加工温度高,获得的油、饼质量差,不适于大批量生产。
2.预榨——浸出工艺油菜籽-清理-软化-轧坯-蒸炒-预榨-浸出此加工工艺,工艺路线长,投资费用大,加工温度高,毛油、粕的质量差。
3.直接浸出工艺油菜籽-轧坯-结粒-浸出二油菜籽现代制油工艺菜籽现代制油工艺主要指采用“挤压膨化预处理后浸出工艺”和“菜籽冷榨工艺”等工艺。
湿法挤压膨化预处理浸出制油工艺国外以美国Anderson公司为代表生产的用于高含油料预处理的挤压膨化机。
国内有中国农机研究院、武汉工业学院等单位分别研制了湿法挤压膨化机。
菜籽脱皮挤压膨化预处理浸出制油工艺油菜籽-清理-脱皮-菜籽仁-挤压膨化-浸出-粕高温或低温脱溶-高温粕或低温粕或:油菜籽-清理-脱皮-菜籽仁-挤压膨化或凝聚造粒-浸出-混合油负压蒸发气提-毛油全精练-油脚(-毛油全精练-优质色拉)菜籽油的制作工艺菜籽油就是我们俗你的菜油,又叫油菜籽油、香菜油,是用油菜籽榨出来的一种食用油。
菜籽油色泽金黄或棕黄,有一定的刺激气味,民间引叫作“青气味”。
这种气味是其中含有一定量的芥子甙所致,但特优品种的油菜籽则不含这种物质。
那么菜籽油是如何制作的呢?1、清洗:清洗前,先将菜籽放在竹制箩筐内,用脚踩碎其中的并肩泥(泥块),然后进行筛选。
通过风车除去轻于菜籽的灰杂物。
再用粗细筛分别除去大于或小于菜籽的夹杂物。
2、炒籽:采用夹层锅(也可用两个锅套起来用),夹层中可以填入草灰或细砂。
开始炒时,火力可稍大,约0.5小时后,锅内菜籽有炸裂声,即应控制火力。
菜籽出锅前10分钟要压住火苗,当锅内菜籽温度达到115~120℃,手捻菜籽碎后呈金黄色时,即可出锅。
炒时要勤翻动。
3、磨碾:磨要放平,调好磨心高低,下料均匀,大小籽分开磨,磨时不出整籽。
菜籽油生产工艺流程
菜籽油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油,由菜籽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工艺而得到。
下面是菜籽油的生产工艺流程:
1. 清洁:将采摘来的菜籽进行清洁,去除杂质和不合格的菜籽。
2. 松散:将清洁后的菜籽进行松散处理,使其更容易进行后续的加工。
3. 破碎:将松散的菜籽进行破碎,使之成为较小的颗粒,便于进一步提取油脂。
4. 蒸煮:将破碎后的菜籽进行蒸煮处理,以杀灭细菌和酶活性,提高油的质量。
5. 榨油:将蒸煮后的菜籽送入榨油机中进行榨油。
榨油机可以采用冷榨或热榨的方式,冷榨方式更注重保留油脂的营养成分,而热榨方式则能提高产油率。
6. 油渣分离:经过榨油后,得到的物质中既有菜籽油,又有榨渣。
通过离心分离,将榨渣和油脂分开。
7. 沉淀:将分离得到的油脂进行沉淀,使其澄清,得到较纯净的菜籽油。
8. 精炼:对沉淀后的菜籽油进行精炼处理。
包括脱色、脱臭和脱酸等工艺,以去除杂质、异味和酸性成分,提高菜籽油的质
量。
9. 储存:经过精炼后的菜籽油进行储存,等待包装和销售。
菜籽油应保存在干燥、阴凉和避光的环境中,以延长其保质期。
上述是一般的菜籽油生产工艺流程,不同的厂家和地区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别。
此外,菜籽油的生产过程中还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避免污染和资源浪费。
菜籽油生产工艺流程
《菜籽油生产工艺流程》
菜籽油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油,它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还具有多种保健功效。
菜籽油的生产工艺流程相对比较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最终得到成品油。
下面就是菜籽油的生产工艺流程。
1. 原料清理和筛选:菜籽油的生产首先需要对菜籽进行清理和筛选,去除杂质和坏籽。
2. 破碎和压榨:经过清理和筛选的菜籽会被送入破碎机进行破碎,然后将破碎后的菜籽送入压榨机中进行压榨,以获取菜籽油。
3. 油渣分离:通过压榨后会得到一定量的菜籽油和油渣,需要对油渣进行分离,得到纯净的菜籽油。
4. 油水分离:在获取到的菜籽油中还会含有一定量的水分,需要进行油水分离,将水分从菜籽油中去除。
5. 精炼和脱臭:经过油水分离后,菜籽油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精炼和脱臭,以提高菜籽油的品质和口感。
6. 油品包装:最后,经过精炼和脱臭处理的菜籽油会被送入包装线,进行包装封装,最终成品油就可以上市销售。
通过以上工艺流程,菜籽油的生产过程就完成了。
这些工艺流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工序,需要严谨的操作和精湛的技术,确保最终生产出的菜籽油符合卫生和品质标准。
同时,菜籽油的生产工艺流程也需要考虑到节能减排和环保的要求,以确保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油菜与油茶脱皮低温压榨工艺特点一、油菜脱皮低温压榨工艺1、油菜传统制油工艺缺点目前我国油菜籽加工普遍采用蒸炒、预榨、浸出工艺,也是当前最成熟的传统制油工艺。
该工艺存在诸多缺点:1)经高温蒸炒和热榨,毛油品质明显下降,色泽深,酸值和非水化磷脂含量高,导致炼耗和加工成增加本,油脂精炼率降低;2)压榨毛油和浸出毛油需进行脱酸、脱胶、脱色、脱臭等处理才能符合安全食用的要求,而在此过程中,维生素E、甾醇等具有一定功能、活性和营养的物质流失严重,同时产生有害的反式脂肪酸,且显著增加能耗和污染物排放;3)由于菜籽外皮含有大量纤维素、胶质以及单宁等多酚类化合物,带皮加工制油所得菜籽饼粕作为饲料的适口性和蛋白利用率降低;4)加工过程中由于长时间较高温度蒸炒,菜籽蛋白质变性严重,同时使蛋白质有效氨基酸破坏,显著降低了饼粕的利用价值。
2、油菜脱皮低温压榨新工艺油菜脱皮低温压榨新工艺路线:油菜籽→清选→干燥→脱皮→皮仁分离→冷榨→膨化→浸出→脱皮菜籽粕↓ ↓冷榨毛油 浸出毛油油菜籽含有35∼40%的油脂和25%左右的蛋白质,含有12∼19%的种皮,种皮中含有30∼34%的粗纤维,全籽中90%的芥子碱、色素、植酸、单宁等抗营养物质也主要存在于种皮中。
油菜籽经清选、烘干、冷却、脱皮和皮仁分离,获得含皮率2%左右的菜籽仁,菜籽仁调质处理,使物料达到适宜的水分和温度后,直接进入低温压榨机中榨油,低温压榨饼残油率10%∼16%(干基)。
在油脂浸出时,膨化料由于呈多孔状结构,溶剂易于渗透,混合油也易于向外扩散,浸出器再加大溶剂喷淋量,适当提高溶剂比,浸出粕残油可达1.5%左右,粗蛋白含量高达45∼48%(干基),且脱皮菜籽粕色泽浅,抗营养因子含量降低,大大提高了粕的营养价值。
而未脱皮油菜籽经预榨、浸出,其粕中粗蛋白含量为35∼40%。
3、油菜脱皮低温压榨工艺特点油菜籽脱皮低温压榨的目的在于脱除纤维部分和色素体,有效地除去其中所含的抗营养因子,得到蛋白质变性小的饼粕,使菜籽粕蛋白质含量提高到45%左右,成为可与大豆粕相媲美的优质饲用蛋白资源,或为进一步制备食用蛋白提供理想原料。
菜籽油精炼工艺流程说明
菜籽油精炼工艺流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 脱酸:通过加入适量的碱液,进行酸碱中和反应,以去除油中的游离脂肪酸。
2. 水洗:用适量的水对油进行洗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色素。
3. 脱水:通过加热和真空干燥的方式,去除油中的水分。
4. 脱色:通过活性白土等吸附剂,去除油中的色素,使油的颜色更加清澈透明。
5. 脱臭:通过蒸汽脱臭和过滤等步骤,去除油中的异味和挥发性物质。
6. 冬化:在低温下使油中含有的高熔点物质结晶并分离,以获得更加纯净的油品。
7. 精滤:通过精细过滤,进一步去除油中的微量杂质和胶质等物质。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精炼出高品质的菜籽油。
精炼后的菜籽油应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如色泽、气味、透明度、酸价、过氧化值等方面的要求。
油菜籽脱皮低温压榨制油生产技术规程一、概述油菜籽脱皮低温压榨制油生产技术是一种利用油菜籽原料通过脱皮、低温压榨等工艺制取优质食用油的生产技术。
该技术具有生产工艺简单、产出高品质油脂的特点,因此在食用油生产领域受到了广泛应用。
二、工艺流程1. 原料准备a. 选用新鲜、无霉变质的油菜籽作为原料。
b. 原料入库前进行质检,严格控制原料的质量。
2. 清洗脱水a. 将原料进行清洗,并去除杂质、泥土等杂质。
b. 进行脱水处理,使原料表面的水分充分蒸发。
3. 脱皮a. 将脱水后的油菜籽送入脱皮机进行脱皮处理。
b. 脱皮后的油菜籽质地干燥,无皮屑残留。
4. 低温压榨a. 将脱皮后的油菜籽送入低温压榨机进行压榨。
b. 低温压榨过程中,控制温度在60℃以下,避免过高温度破坏油脂的品质。
5. 油水分离a. 将压榨出的油水混合液进行沉淀,分离出食用油和油渣。
b. 对分离出的食用油进行过滤、脱色等后续处理程序。
6. 包装a. 对食用油进行灌装、包装,符合卫生标准。
b. 对包装后的成品油进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
三、关键技术1. 脱皮技术a. 选用先进的脱皮设备,确保脱皮效果。
b. 控制脱皮过程中的水分含量,避免因水分过高导致油菜籽变质。
2. 低温压榨技术a. 确保低温压榨机的稳定运行,避免温度过高。
b. 通过调节压榨时间、压榨速度等参数,保证油脂的品质。
3. 油水分离技术a. 采用高效分离设备,提高油水分离效率。
b. 对油水混合液进行适当的沉淀时间,有利于油水分离。
四、品质控制1. 原料质量控制a. 对进厂原料进行严格质检,确保原料的新鲜、无霉变质。
b. 建立原料档案,对原料来源、质量等进行记录和追溯。
2. 生产过程控制a. 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和调整,确保生产过程稳定。
b. 设立生产工艺标准,指导生产作业人员操作。
3. 产品质量检验a. 对成品油进行全面的化验和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卫生标准和食用油质量标准。
b. 对产品进行质量抽检,并建立质量档案。
菜籽油生产工艺流程
菜籽油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油,它具有营养丰富、口感好等特点,因此在食用油市场上具有很大的需求。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菜籽油的生产工艺流程。
菜籽油的生产通常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 清洗:将采摘的菜籽先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和表面的脏物。
清洗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油品的卫生和质量。
2. 破碎:清洗过的菜籽随后要进行破碎处理,破碎机会将菜籽破碎成一定的颗粒大小,这样有利于后续的提油过程。
3. 蒸煮:破碎后的菜籽要经过蒸煮处理,蒸煮的目的是为了破坏菜籽内部的细胞结构,使油脂容易释放。
4. 压榨:蒸煮后的菜籽会被送入油压榨机,在高温和高压的作用下,菜籽中的油脂被挤压出来。
榨油机会分离出菜籽油和菜籽渣。
5. 沉淀、过滤:榨出的菜籽油含有一些杂质和悬浮物,需要通过沉淀和过滤的方法进行处理。
首先将油进行自然沉淀,沉淀一定时间后,再经过过滤器过滤掉杂质和悬浮物。
6. 精炼:沉淀过滤后的菜籽油还需要经过精炼处理,精炼的目的是为了去除菜籽油中的脂肪酸、胆固醇、杂质等不利于健康的物质,提高油的质量和纯度。
7. 储存和包装:精炼的菜籽油被存放在专用的储存罐中,待油品稳定后,通过灌装机进行包装,一般包装成瓶装菜籽油或桶装菜籽油,以便销售和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菜籽油的生产工艺流程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具体的工艺流程还需要根据不同厂家的生产设备和工艺要求来确定。
总结起来,菜籽油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清洗、破碎、蒸煮、压榨、沉淀、过滤、精炼、储存和包装等步骤。
通过这些工艺步骤,生产出的菜籽油具有较高的品质和纯度,可以满足人们对食用油的需求。
菜籽油加工工艺流程
《菜籽油加工工艺流程》
菜籽油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油,它是由菜籽经过一系列加工工艺处理而成。
下面是菜籽油加工的工艺流程。
1. 菜籽清洗:首先将采收的菜籽进行清洗,去除杂质、泥土和其他不洁物。
2. 蒸煮:经过清洗的菜籽投入蒸煮锅中进行蒸煮,主要是为了软化菜籽,使菜籽中的油脂更容易被提取。
3. 压榨:蒸煮后的菜籽被送入压榨机中进行压榨,以提取菜籽中的油脂。
4. 油脂沉淀:经过压榨得到的原油需要进行沉淀处理,使得油脂与杂质分离,从而提高油的纯度。
5. 澄清:经沉淀处理后的油脂需要进行澄清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残渣。
6. 精炼:澄清后的油脂需要进行精炼,以去除油脂中的色素、异物和不纯物质,提高油的透明度和口感。
7. 脱臭:精炼后的油脂需要进行脱臭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杂味和异味。
8. 包装: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菜籽油就可以进行包装,并进行检验和质量检测,最终投放市场。
总的来说,菜籽油加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蒸煮、压榨、油脂沉淀、澄清、精炼、脱臭和包装等步骤。
通过这些工艺处理,菜籽油可以得到提纯,并成为一种优质的食用油。
菜籽油的加工工艺
菜籽油,又称菜油,是从油菜籽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食用油。
它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将油菜籽进行清洗,去除其中的杂质和灰尘。
然后,将清洗后的油菜籽进行破碎,以释放出其中的油脂。
这个过程可以使用机械或化学方法进行。
接下来,将破碎后的油菜籽进行蒸炒,以提高油脂的提取率。
蒸炒后的油菜籽被送入榨油机中,通过压力将油脂从油菜籽中榨出。
榨出的油脂经过沉淀和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水分。
然后,将油脂进行高温处理,以破坏其中的有害物质和异味。
最后,将处理后的菜籽油进行冷却和包装,以供消费者使用。
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压力、时间和卫生条件等参数,以确保菜籽油的质量和安全。
除了传统的加工方法外,现代的菜籽油加工技术还包括使用溶剂浸出、低温压榨等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提高菜籽油的提取率和质量,但也需要更加严格的技术和设备要求。
菜籽油的加工工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和安全。
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优质的菜籽油,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保障。
食用油的压榨和浸出有什么区别食用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是烹饪食物还是制作调味品,食用油都是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
然而,许多人对食用油的生产过程并不了解,特别是其中的压榨和浸出两种不同工艺。
那么,食用油的压榨和浸出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压榨和浸出的基本原理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食用油的生产过程。
食用油的主要来源是各种油料,如大豆、花生、芝麻等。
这些油料含有丰富的油脂,但是要将其提取出来,就需要进行压榨或浸出等工艺处理。
压榨压榨是一种常见的提取油脂的方法。
在压榨过程中,油料会经过高温高压的机械压榨,使油脂从油料中被挤压出来。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是由于高温高压会破坏一部分油料中的营养成分,所以有些精细的食用油并不采用这种方法。
浸出与压榨不同,浸出是一种通过溶剂将油脂从油料中溶解出来的方法。
在浸出过程中,油料首先会被粉碎成细粉,然后与有机溶剂接触,油脂会在溶剂的作用下被提取出来。
这种方法相对压榨而言更适合提取高品质的食用油,但是需要后期处理以去除残留的溶剂。
压榨和浸出的区别了解了压榨和浸出的基本原理后,我们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区别。
1.工艺流程不同:压榨主要通过机械压榨的方式提取油脂,而浸出则是通过溶剂将油溶解出来。
2.适用油料不同:压榨适用于一些植物油料,如大豆、花生等,而浸出比较适用于一些质地较硬的油料,如油菜籽等。
3.营养保留程度不同:由于压榨过程中需要高温高压,部分营养成分可能会被破坏,而浸出可以更好地保留油料中的营养成分。
结语在选择食用油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来选择压榨或浸出的产品。
无论是哪种方法提取的食用油,都应该注意适量食用,健康膳食才是最重要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您对食用油的压榨和浸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菜籽油工艺菜籽油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油,其工艺包括采摘、清洗、烘干、压榨、脱酸、脱臭等多个环节。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菜籽油的工艺流程。
一、采摘和清洗菜籽油的生产首先要进行采摘和清洗工作。
采摘的时间应该选择在菜籽成熟后,但果皮还没有变硬之前,这样可以保证菜籽的品质。
采摘后,需要将菜籽进行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垢。
二、烘干清洗后的菜籽需要进行烘干,这样可以去除菜籽表面的水分,避免在后续的加工中出现霉变等问题。
烘干的温度应该控制在50-60℃之间,时间大约在两个小时左右。
三、压榨烘干后的菜籽需要进行压榨,这是制作菜籽油的关键步骤。
压榨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较为常见的是机械压榨和水力压榨。
机械压榨是利用机械设备将菜籽压碎,然后通过压榨机械将油脂压出。
水力压榨则是利用压力将菜籽中的油脂压出。
四、脱酸压榨出的菜籽油中含有大量的游离脂肪酸,需要进行脱酸处理。
脱酸的方法有化学脱酸和物理脱酸两种。
化学脱酸是利用化学反应将游离脂肪酸进行酯化,使其变成不易挥发的酯类化合物。
物理脱酸则是利用物理方法将菜籽油中的游离脂肪酸去除。
五、脱臭脱酸后的菜籽油还需要进行脱臭处理。
脱臭的方法包括蒸馏、吸附和膜分离等多种方法。
其中蒸馏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通过加热菜籽油,使其挥发出不良气味,然后通过冷凝器将挥发的气体冷凝回液体状态。
六、包装和储存经过脱酸和脱臭处理后,菜籽油就可以进行包装和储存了。
包装时应该选择无毒、无味、耐腐蚀的材料,以保证菜籽油的品质。
储存时应该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同时要保证储存环境的通风性和干燥性。
菜籽油的工艺流程包括采摘、清洗、烘干、压榨、脱酸、脱臭和包装储存等多个环节。
在每个环节中,都需要严格控制操作流程和条件,以保证菜籽油的品质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