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等方面的归纳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3
【专题突破】高中地理各种气候类型成因及分布图汇总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与季风):气流性质与来向对气温的影响(靠近冬季风的源地,气温低;受来自高纬的气流影响,气温低;)3.地形(高度、地势、坡向):(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0.6℃/100米)(2)山间盆地、河谷气温较高(同一热量带内,地形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如:高大山脉阻挡,冬季风难以入侵;盆地地形,冬季不易散热)(3)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4)背风坡处,有焚风出现,气温高4.海陆位置:(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湖泊、湿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小;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大;(2)沿海地区冬季气温较内陆高,夏季气温较内陆低;内陆地区与之相反。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影响气温日较差(昼夜温差)的因素:1.纬度:低纬地区>高纬地区(原因:太阳高度高纬低、日变化小)2.季节:中纬度夏季>冬季3.地形地势:凹地(如盆地、山谷)>凸地(如小丘、山顶);高原大于海拔低的平原。
4.下垫面性质:陆地>海洋;沙土>粘土、深色土>浅色土、干松土壤>潮湿紧密;旱地>水田。
5.天气状况:晴天>阴天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影响太阳辐射(光照)的因素:1.纬度: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度大(光照充足);白昼时长长,光照充足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我国青藏高原)3.天气状况: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我国西北地区)4.空气密度(大气透明度)影响降水的因素:1.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与季风):(1)气压带、风带:低气压带控制区降水多,高气压带降水少;西风湿,信风干,而大陆东岸因信风来自海洋上,带来水汽,降水较多;(2)夏季风影响地区,暖湿多雨;冬季风影响地区,干燥少雨。
高中地理世界气候
高中地理世界气候主要涵盖了全球各大洲各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等内容。
由于篇幅限制,以下仅简要概述。
1.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主要是受到赤道低压带的影响。
2.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3.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全年炎热干燥,主要是受到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影响。
4. 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5.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全年温和湿润,受西风带影响显著。
6.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内部和北美大陆中部,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主要是受到陆地性质和距离海洋远近的影响。
7. 极地气候:分布在北极圈和南极圈内,全年严寒,降水少,主要是受到极地高压带和冰洋气团的影响。
以上只是对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一个简单概括,每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和变化都与地球的运动、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因素密切相关,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世界气候类型特点,分布,成因年高考在即,世界气候的不同类型的特点,分布,成因供大家学习参考。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
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6.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
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00毫米以上或更多。
地理总结:地球上的12种气候类型及特点地球上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12种。
1.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规律:赤道两侧,(南北纬10度左右)成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呈上升气流特点:全年高温多雨2.热带草原气候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南北纬10-20度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特点:常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闷热多雨,受信风带控制时,干旱少雨3.热带沙漠气候分布规律:大致在南北回归线附近(20-30度)内陆或大陆西岸成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特点:常年高温少雨,干旱4.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规律:南亚和东南亚(10-25度大陆东岸)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特点: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5.地中海气候分布规律:30-40度大陆西岸(地中海最为典型)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特点: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和湿润6.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布规律:亚热带大陆东岸(25-35度)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特点:雨热同期,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特点: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均匀.冬季稍多,气温年变化小8.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规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40-60度)成因: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特点: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9.温带季风气候分布规律:亚洲东部(35-60度)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特点:雨热同期,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年变化大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规律:北纬50-70度主要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成因:纬度高特点: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短促,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11.极地气候分布规律:北冰洋沿岸和南极洲成因:纬度高特点:全年皆冬,严寒少雨12.高原山地气候分布规律:海拔高的高原和山地成因:海拔高特点:气温要低于通纬度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地理高考气候气候是地球上一个区域长期的天气状况。
它是由大气环流、气候要素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在地理高考中,气候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考生需要了解不同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同时掌握与气候相关的地理知识。
本文将以地理高考气候为题,从气候因素、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全球气候格局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气候因素气候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主要包括纬度、地形、海洋、季风、气候变化等。
首先是纬度的影响。
随着纬度的增加,太阳辐射减弱,影响到温度。
因此,赤道地区气候较热,极地地区气候较冷。
接下来是地形的影响。
山脉、高原、平原等地形特征会影响气流的形成和温度的分布。
海洋也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海陆空气的交换、水平和垂直热量传输等方面。
季风是指在一年中,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不同地区产生季节性的气候变动。
最后是气候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改变地球的气候系统,导致气候类型的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
二、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根据气候类型和特征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柯本气候分类法、经典经线气候分类法等。
柯本气候分类法是根据温度和降水的特征将地球划分为若干气候类型的分类方法。
其中,常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热带雨林气候位于赤道附近,主要特点是温暖潮湿,降水充沛。
热带草原气候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边缘地带,特点是干季和雨季明显,温暖干燥。
地中海气候位于地中海沿岸地区,特点是冬季温暖潮湿,夏季炎热干燥。
温带季风气候位于中纬度地区,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气候类型外,还有其他气候类型如极地气候、高原气候等。
每种气候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征,了解这些特征对理解气候变化和气候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三、全球气候格局全球气候格局主要由纬度和地形等因素决定。
赤道地区位于热带,气候较热,常年高温多雨。
随着纬度的增加,温度逐渐下降,气候也逐渐变冷。
高中地理气候类型成因/分布/特点归纳一、热带雨林气候1. 判断依据: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年雨型(>2000mm)2. 位置:纬度位置(分布规律):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A.“两个低地,一片群岛”: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的亚马孙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群岛。
B.五个非地带性分布:几内亚湾沿岸,巴西东南沿海地带,中美洲东侧,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沿海地区。
3. 气候特点(特征):常年高温多雨。
4. 气候形成原因:终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5.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6. 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新加坡的首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著名旅游城市万隆;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尼日利亚的首都都拉各斯;民主刚果首都金沙萨;古巴首都哈瓦那;巴拿马的首都巴拿马;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秘鲁城市伊基托斯。
7. 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二、热带草原气候(萨瓦纳气候)1. 判断依据: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夏雨型(750—1000mm)2. 位置: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海陆位置:非洲撒哈拉以南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的北部和东部呈环状分布,南美的巴西高原,马达加斯加岛西侧,中美洲西侧。
3. 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干湿季,湿季多雨。
高中地理气候类型知识点高中地理气候类型知识点地理是一门广泛的科学,既包括自然地理也包括人文地理。
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地球表层及其自然环境,而气候类型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气候类型不仅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影响,也对地球上的生态和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高中地理气候类型的知识点,包括气候的定义、气候类型划分、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等。
一、气候的定义和影响因素气候是指一定地区长期稳定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量、风向和风速等。
气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海洋和大气运动等。
而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不同的气候类型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都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气候类型划分的方法为了更好地研究气候,学者们将全球划分为不同的气候区,将相似的气候包括在同一气候类型中。
目前较为常用的划分气候类型的方法是柯本气候分类法。
该分类法根据地球表面上空气温度和降水量来确定气候类型,将全球划分为五大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三、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1.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特点是温度高、湿度大、降水量充沛。
气候一年四季如春,气温稳定,雨季与旱季没有明显界限。
热带雨林气候地区的植被高大茂密,物种多样性高,为地球上的绿色宝库。
2.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区位于热带雨林气候以外,特点是季风明显、雨季与旱季分明。
随着季节的变化,气温和降水量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植被以草原和灌木为主,有些地区逐渐形成热带落叶林。
3.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位于热带季风气候以外,特点是季风更为明显,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潮湿。
降水量集中在夏季,秋季为相对旱季。
气候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
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植被以落叶乔木为主。
4.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分布在西风带,受大西洋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夏季凉爽潮湿,冬季温和潮湿。
高一地理候知识点总结地理候是指一定时间段内地区气候的平均天气状况,是衡量气候现象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在高一地理学习中,地理候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高一地理候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
一、地球的气候带划分地球的气候带划分是根据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特征进行划分的。
主要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带状区域。
每个气候带都有其特有的气候条件和气候类型。
1. 寒带气候带寒带气候带位于极圈之间,气温极低,普遍寒冷。
主要的气候类型有冰川气候和亚寒带气候。
2. 温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位于寒带和热带之间,气温适宜,四季分明。
主要的气候类型有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地中海型气候。
3. 热带气候带热带气候带位于赤道附近,气候炎热,日照充足。
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二、地理候要素及其分布地理候要素主要包括温度、降水和风。
它们在不同地理候带的分布特点不同。
1. 温度温度是衡量地理候的一个重要指标。
随着纬度的增加,温度逐渐减小。
赤道地区温度高,极地地区温度低。
2. 降水降水是指地表接收到的雨、雪、雹、露、霜等形式的水。
降水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
热带气候带降水充沛,而温带和寒带气候带则相对较少。
3. 风风是地球大气层中气流的水平运动。
主要分为气候风和地形风。
不同气候类型的风具有不同的特点,如热带气候带的东北贸易风和西南季风。
三、地理候对人类的影响地理候对人类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农业和人类居住方面。
1. 农业地理候决定了不同地区的农作物适宜生长的种类和数量。
例如,热带气候带适宜种植水稻和香蕉,而温带气候带适宜种植小麦和苹果。
2. 人类居住地理候对人类居住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们倾向选择适宜的气候条件居住,例如在温带气候带和地中海型气候带的地区人口较为密集。
四、全球气候变化和地理候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候产生了影响,引起了一系列的气候变化现象。
1. 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导致气温升高,使得原本寒冷的地区气候逐渐变暖。
高三气候知识点总结气候类型地球上的气候类型有很多种,主要包括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三大类型,每种类型又有不同的细分。
热带气候分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其中,热带雨林气候位于赤道地区,气温高,降水丰富,植被茂密;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与温带之间,气温适中,降水适中,植被以草原为主;热带沙漠气候位于赤道以北和以南的地区,气温高,降水稀少,植被以沙漠为主。
温带气候分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其中,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适中,降水分布不均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内陆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较少;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东亚、西欧等沿海地区,气温温和,降水均匀。
寒带气候主要分为寒带大陆性气候和寒带海洋性气候。
寒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洲和北美洲的内陆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稀少;寒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北部和美洲大陆的西北部,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降水较为充分。
气温要素气温是气候的重要要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大气的状况和人们的生活。
地球上的气温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地形地貌和海洋流等。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气温的主要来源,地球表面受到的太阳辐射量由多种因素决定,如纬度、季节、地形等。
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气温越高;季节变化也会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度,夏季辐射强,冬季辐射弱。
地形地貌对气温的影响也很大,山地通常比平原气温低,而且山地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下降,这就是所谓的“海拔效应”。
海洋流是指洋流在海洋中的运动,它对气候和气温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
一些暖流能够把温暖的海水带到高纬度地区,从而使那些地区的气温较为温暖;而一些冷流则会使高纬度地区的气温较为寒冷。
降水要素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液态或固态水的过程,也是气候的重要要素之一。
地球上的降水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风、湿度和地形地貌等。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整理版)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一般来讲大陆西岸的各气候类型以气压带风带控制为主,其中同学们应区分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和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控制。
2、找出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在特征上的差异3、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所处的气压带、风带判断其类型。
4、高原气候和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高大山地、高原地区,气候特征随高度增加垂直变化明显。
5.气候类型判断判断气候类型一般分三步走:A.依据气温的季节分布特点判断南北半球B.依据气温判断温度带:(月平均气温高于20℃,炎热;低于0℃,寒冷)最冷月>15℃――终年高温,为热带的四种气候最冷月>0℃―――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0℃――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最热月<10℃或终年0℃以下――极地气候C.依据降水量及季节分配特点确定气候类型:全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700mm左右,冬雨稍多)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温带季风气候(>400mm)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300—1000mm)全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6、气候类型特例A、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山地迎风坡十沿岸暖流”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B、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东岸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山脉的背风坡”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