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矿山水文地质规范篇一: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第一章总则第1条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是保证煤矿煤矿安全生产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
为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掌握矿井水文地质规律,研究和解决太井生产建设中的水文地质问题,防治水害,保护和利用地下水资源,特制定本规程。
第2条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的基本任务:一、开展矿区(井田)水文地质补充调查、补充勘探和水文地质观测工作。
二、为矿井建设、采掘、开拓延深、改扩建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或专门报告。
三、在采掘过程中进行水害分析、预测和防探水。
四、开展矿区(井田)专门防治水工程中的水文地质工作。
五、为补充和改善矿区(井)生产、生活供水,进行调查、勘探,提供水源资料。
六、根据需要开展老矿区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和研究。
第3条加强矿井水文地质的科学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引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并不断加以发展、创新。
第二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及其工作要求第4条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井巷充水及其相互关系出发,根据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性质、富水性,补给条件,单井年平均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等项,把矿井水文地质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四个类型(见表1)。
第5条极复杂型矿井,除必须按照水文地质特点和开采需要进行补充调查、勘探和专门试验,建立井上下水动态观测网,坚持长期观测,以及健全观测资料台帐和历时曲线等外,还应做到:一、高原山地向斜正地形岩溶矿区,要注重岩溶调查、暗河探测和封闭汇水洼地的水均衡工作,研究分析探放、堵截暗河水的方案与措施。
二、石灰岩露头颁范围广,河溪发育,山塘水库多的矿区,要注重地表水体、岩溶泉同井下出水点关系的调查分析,做好探放溶洞泥砂水工作,防止大突水的威胁。
三、经常直接或间接受煤层顶底部石灰岩溶洞—溶隙高压富含水层突出威胁的矿区(井),要开展区域水文地质综合调查,研究岩溶发育规律,并采用大口径抽水、井下大型放水试验及连通试验,勘查岩溶水集中强径流带或岩溶管道带的分布。
工程地质编录模板注意事项 1、 在钻探前必须明确本工点内是否出露(或隐伏)断层、破碎带!在钻探 过程中发现破碎带必须仔细描述,并及时反映到地质组! 2、 对斜坡钻孔一定要注意观察周围地形地貌,看是否有滑坡发育,一旦发 现软弱层及时向地质组反映! 3、 初始水位和稳定水位必须按要求量测! 4、 钻探过程中发现溶洞,对其深度、大小、特征等必须严格准确把握和描 述! 5、在土类颜色变化明显时、基岩换层处必须要分层,并详细描述 一、土类描述 1.1黏性土(黏土、粉质黏土) 描述应包含内容: X 色,潮湿程度,火杂物及其主要成份是 xy 夹层情况,是否含砾、卵石及 白分比含量、光泽反应等。
注:光泽反应就是切面对光线的反应,一般情况下描述为 光滑”、稍有光 滑”、粗糙 示例: 黏土:黄褐色,硬塑(坚硬、软塑、流塑), 火杂少量碎石,碎石成份为强风化灰岩,棱角状, 粒径为25mm ; 土质均匀,手可搓成细丁 0.5mm 的长条粉质黏土 :黄褐色,硬塑(坚硬、软塑、流塑),火杂少量碎石,碎石成份 以灰岩为主,棱角状,一般粒径为 2〜20mm ,最大粒径为25mm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20.0m 〜30.5和40.5m 以下为坚硬,局部夹少量 铁铤氧化物,其中28.5〜29.5m 、35.5〜37.0m 夹杂砾石,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 棱角状,一般粒径为 3〜20mm ,最大粒径为50mm 。
1.2 粉土X 色,密实程度,潮湿程度,火杂物及其主要成份是 X*层理及夹层情况,18.4m 以下为坚硬, 般粒径为 2〜20mm是否含砾、卵石及白分比含量等示例:粉土:黄褐色,6.2〜6.7m为灰白色,密实,稍湿,手捏有砂感,不能搓条,含约5%细砂,局部夹黏土、杂砾石,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浑圆状,一般粒径为5〜20mm,最大粒径为80mm。
1.3砂土(粉、细、中、粗、砾)x色,密实程度,潮湿程度,主要成份是X*级配良好(或差),有无黏粒(或估计黏粒含量)等示例: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灰白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砂粒成分为长石,石英,粒径为5〜8mm,偶见卵石,粒径为10〜50mm,其中7.0〜7.3m夹粉质黏土。
搞地质需掌握的基本知识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粉土;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一、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2cm,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二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浅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30cm厚薄层粉土,湿,中密~密实;二十三、碎石土: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50%~70%棱角形,次棱角形,一般直径20~40mm最大粒径120mm成份以灰岩为主,少量为砂岩,由老黄土、新黄土,中粗砂,砾石充填;二十四、中风化灰岩:灰~深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结构致密坚硬,裂隙发育大部分闭合,由方解石充填,岩芯多呈短柱状,长柱,少量呈碎石块状,碎粒状,土状,长度20~40cm局部溶蚀现像严重,岩芯表面呈峰窝状,溶径5~20mm,最大50mm.二十五、全风化粘土岩:褐灰色,黄褐色,棕红色;结构构造完全破坏岩芯呈土状,含风化碎屑,碎块,手捏易碎,遇水易分解;二十六、强风化粘土岩:褐灰色,黄褐色;棕红色,结构构造大部分破坏,岩芯呈碎块状,节理裂隙较发育; 二十七、页岩:灰黄色,薄层状,手捏易散,遇水易崩解;二、野外记录要点:1粉质粘土:一般描述颜色,状态,湿度,夹含物;土质结构特征均质程度或夹层,互层夹薄层;状态:流塑、软塑、可塑、硬塑、坚硬 ;湿度:稍湿、很湿、饱和、干燥;夹含物:铁锰质斑状黑色结核及浅绿色高岭土成份局部地区夹碎石,砂石颗粒粒径较小,并夹腐植物2 粉土:描述颜色,状态稠度湿度,夹含物,土层结构;切面光泽,韧性;摇振反应;状态同粉质粘土不可搓条,湿度同粉质粘土;夹含物:腐蚀物;摇振反应:取少量粉土搓成小球在手掌中摇晃,如有水溢出表示摇振反应较高,无水则低;3残积土:颜色,状态,夹含物;状态:软塑、可塑、硬塑夹含物一般为夹铁锰质结核,及少量钙质及砂质物;4 砾石层:颜色可有可无,密度,粒径,砾石的主要矿物,磨园度,级配,硬度;密实度——<5松散、在5~10为稍密、在10~20为中密、>20为密实;5粉砂:颜色,密度,湿度,夹含物;密度0<N<10松散、10<N<15稍密、15<N<30中密、N>30密实;湿度:在地下水位以下为饱和;夹含物质:母片夹腐蚀物质,局部夹碎石;6岩石:颜色、采取率、岩石成分、层理特征、节理,裂隙情况,岩芯完整程度,力学表观程度,钻进漏水或快慢的情况;颜色:次色加主色,三色以上为杂色;岩石成分:长石、石英、云母碎屑等;风化程度:强、中、微、无风化阶段;RQD:所有采取岩芯大于10cm岩芯之和与总进尺商的百分比;现场可进行填写有效长度LO,然后再计算:100%-90%好,90%-75%¥较好,75%-50%较差,50%-25%差,小于25%很差;岩石采取率:所有采取岩芯长度和与总进尺商的百分比,;岩层的采取率一般不低于80%、破碎岩层一般不低于65%;7岩芯完整程度的描述:长柱状L>40cm岩体完整、短长柱状20<L<40、短柱状10<L<20较破碎饼状\扁柱状3<L<10cm破碎、碎裂状\砂状L<3cm 很破碎;岩石的力学表观特征:锤击,手捏,手折锤击声脆硅质岩,钙质砂岩,较难击碎;锤击声不清脆砂质泥岩,泥灰岩较易击碎浸水后指可划痕;锤击声哑,有凹痕泥岩,页岩易击碎手可折断;锤击声哑:有较深的凹痕半成岩或全风化岩,手可捏碎,浸水后捏成团;8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填充物的性质和填充程度.密实度等;9 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 颗粒级配, 颗粒级配,粘粒含量.湿度,密度等;10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振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地质柱状图的画法:地质柱状图分两种:一、钻孔地质柱状图;1.野外工作:根据钻探岩芯编录,记录各地层、构造特征,矿化特征;测量各岩性段的岩芯长度,分层;2.室内工作:根据各回次按比例尺做图,钻孔柱状图一般为1:200,标明各地层代号,分层,矿段,根据各种图例画图,编写岩性、构造、含水等描述,填写责任表等;写图名;二、实测地质柱状图,要先测地质剖面图:1.室外工作:选定工作地区地层出露较完整地段,进行实测;详细记录收集:地层、构造产状、分层依据,寻找化石和各地层含岩浆岩,变质岩的基本特征,着重含矿地层的描述,记录剖面线的方位、各测段的坡角、地质构造、地层特征描述;2.室内工作:换算地层、构造的假视倾角,计算测线水平距离,计算各地层的真厚度;a.做地质剖面:按照所需的比例尺换算,根据坡角,水平距离做出测线的地形,根据视倾角做出地层分界线,画图例,标上地层代号;b.做地质柱状图:取一张厘米纸,按照所需要的比例尺实测地质柱状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500,地层从新到老往下做新地层在上,老地层在下,岩浆岩从最底下往边上画,根据各地质队规定的图例,标上图例,标明地质年代代号,各地层厚度,地质特征描述等,写图名;填写责任表:写上图名、做图日期、比例尺、负责人、做图人签名;图做完成了后,编写一份地质报告; 这是简单的做图过程,要地质专业的人士才能做和看,其中牵涉到很多地质专业知识;。
施工地质编录所需资料施工地质编录所需资料1)放水洞轴线上的地面线高程、土岩界面、设计开挖线、实际开挖线2)放水洞明挖段左右两侧的地面线高程、土岩界面、设计高程线、实际开挖线3)放水洞上下游洞身段的设计底面高程线、实际开挖线、底面与两侧的角点处高程、顶面与两壁角点处高程。
4)大坝心墙处的地面线、土岩界线、设计开挖线、实际开挖线5)溢洪道的地面线、土岩界线、设计开挖线、实际开挖线6)上下游坝基处的设计清基线、实际清基线7)灌浆资料(包括试验孔资料、试验压力、每孔灌浆深度、平面布置图等)8)放水洞内的支护桩号、支护形式9)溢洪道的支护桩号、支护形式⑸隧洞回填灌浆按招标设计图示尺寸规定的计量角度,计算设计衬砌外缘弧长与灌浆段长度乘积的有效灌浆面积计量。
混凝土层钻孔、预埋灌浆管路、预留灌浆孔的检查和处理、检查孔钻孔和压浆封堵、浆液废弃、灌浆操作损耗等所发生的费用,应摊入有效工程量的工程单价1、圆钢每m重量=0.00617×直径×直径2、方钢每m重量=0.00786×边宽×边宽3、六角钢每m重量=0.0068×对边直径×对边直径4、八角钢每m重量=0.0065×直径×直径5、螺纹钢每m重量=0.00617×直径×直径6、等边角钢每m重量=边宽×边厚×0.0157、扁钢每m重量=0.00785×厚度×宽度8、无缝钢管每m重量=0.02466×壁厚×(外径-壁厚)9、电焊钢每m重量=无缝钢管10、钢板每㎡重量=7.85×厚度11、黄铜管:每米重量=0.02670*壁厚*(外径-壁厚)12、紫铜管:每米重量=0.02796*壁厚*(外径-壁厚)13、铝花纹板:每平方米重量=2.96*厚度14、有色金属比重:紫铜板8.9黄铜板8.5锌板7.2铅板11.3715、有色金属板材的计算公式为:每平方米重量=比重*厚度方管: 每米重量=(边长+边长)×2×厚×0.00785不等边角钢每米重量=0.00785×边厚(长边宽+短边宽--边厚)工字钢每米重量=0.00785×腰厚[高+f(腿宽-腰厚)]槽钢每米重量=0.00785×腰厚[高+e(腿宽-腰厚)]定额子目的换算类型[color=darkslategray]定额项目的换算,就是把定额中规定的内容与设计要求的内容调整到一致的换算过程。
地质编录(大全5篇)第一篇:地质编录钻孔岩矿心地质编录(一)、编录前的检查工作1、钻孔编录必须随施工在现场进行,对钻孔质量进行监督,有关情况随时向技术负责人汇报。
认真检查班报表及各种记录、岩心的清洗整理编号及存放情况等一整套工作,要准确无误,如发现错误应及时和向本台机长或组长提出修改。
及时检查机台是否按有关规定进行简易水文观测、孔深测量、钻孔弯曲度测量工作,超差时应及时向上级汇报妥善处理。
预见矿层时要及时向机台提供“见矿通知书”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钻探质量。
2、岩(矿)心丈量后,核对各种原始和计算数据,确认各数据值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岩(矿)心描述。
对每一段岩(矿)心均应进行详细观察描述。
为了避免重复,一般按不同岩性、不同矿层或矿石类型进行分层记录,逐项填入地质记录表中。
厚大的单一岩(矿)层必须进行系统观察,以免遗漏地质现象,但可隔几个回次描述一次。
(二)、岩(矿)心描述内容(1)岩(矿)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矿化特征、蚀变现象、构造破碎情况及次生变化等。
(2)测量岩心标志面(层面、片理面、断裂面、接触界线等)与岩心轴夹角。
(3)岩层、矿化、蚀变在小范围内有所变化时应丈量出具体深度并注明。
(4)选择有地质意义且具有代表性的岩(矿)心,作大比例尺素描图并进行照象,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5)钻孔内岩性分层时应注明上下两层岩石的接触关系。
如渐变关系、侵入关系等。
(6)记录内容要求繁简适度,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对矿心及顶底板,矿化蚀变带和构造部位等应详细描述。
(三)、样品采集随着工程进展,及时划样、采样。
要求各种样品均具有代表性。
采样小组应实地检查、现场核对岩(矿)心。
采样前应布样、填写分样牌、计算样品孔深,切忌混样及样品串号。
样品采集后,地质组长或技术负责应及时对所采样品质量进行检查,并填写质量检查卡。
采集样品有化学样、光谱样、物相分析样、岩矿鉴定样、小体重样等1、化学样目的是通过对样品的化学分析,了解矿石中金属矿物的含量,查明矿石质量,确定矿体与夹石、围岩的界线,并作为储量计算的主要依据。
(完整)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完整)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的全部内容。
(完整)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199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规范是固体矿产(金属、非金属、煤下同)矿区(或井田、矿段下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工作的基本准则,规定了勘探类型、勘探程度、工程量、勘探技术要求及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评价和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1。
2 本规范适用于固体矿产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是制订勘探设计、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和报告编写、审查批准的依据.2 引用标准GB 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03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749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1615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J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3 总则3。
1 勘探工作的基本任务3.1。
1 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预测矿坑涌水量。
对矿床水资源综合利用进行评价,指出供水水源方向。
3。
1。
2 查明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露天采矿场岩体质量和边坡的稳定性,或井巷围岩的岩体质量和稳固性,预测可能发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1。
3 评述矿区的地质环境质量,预测矿床开发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的建议。
3.2 勘查工作阶段划分及其工作程度要求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应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阶段相适应,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勘查阶段可简化或合并.但提供矿山建设设计作依据的地质勘查报告,均应达到勘探阶段的要求。
什么是地质编录?
地质编录是用文字、图件、表格等形式,把地质勘查和矿山生产过程中所观测的地质和矿产现象,以及综合研究的结果,系统、客观地反映出来。
这一工作过程,称地质编录。
它为研究工作地区的地质和矿产规律,评价和开发矿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资料。
按性质,分为原始地质编录和综合地质编录。
原始地质编录,是通过地质观察、取样分析、试验鉴定和其他观测,以及通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物化探等工作,直接取得有关图件,数据和文字记录等原始资料的过程,称原始地质编录。
它为研究工作地区的地质和矿产规律,编写地质报告,正确评价矿床,合理进行开采等,提供第一性的资料。
按地质工作的项目、研究对象、工程类型的不同,原始地质编录的内容、方法和格式要求均不同。
在矿产普查、勘探和矿山开采过程中,原始地质编录有地质填图的原始地质编录、坑探工程地质编录、钻孔地质编录、样品地质编录以及各种采矿工程(如采场、台阶等等)的地质编录等。
综合地质编录,又称地质资料综合整理,它是根据各种原始地质资料进行的系统整理和综合研究的工作过程。
通过这一过程,编制出各种必要的、说明工作地区的地质、矿产规律的图表和地质、矿产勘查报告,为进一步的地质勘查、地质矿产评价、矿山或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采区、掘进、回采地质说明书的编制开拓开采期间的涌水量高峰值,而不是指突然透水量)和正常涌水量;7、其它影响因素:预测区域可能存在的岩熔侵入体,古河床冲刷,陷落柱等情况;8、储量计算。
9、问题及建议:针对存在的地质问题,提出注意事项和建议。
(二)附图1、采区煤层底板等高线图;2、采区储量计算图;3、采区地质剖面图;4、采区煤岩层综合柱状图。
二、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一)岩巷1、文字说明(1)掘进区地质情况:(掘进区域沉积特征,岩石特征,厚度等)(2)构造情况:(构造复杂程度,褶皱情况,断层性质,走向,断距,及透气性)(3)水文地质特征:(预计前方涌水情况,主要涌水来源)(4)其他预计危害矿井的因素:(如老窑,陷落柱,岩溶等)(5)建议。
2、附图(1)预想地质剖面图,横1:1000纵1:100。
(二)煤巷1、文字说明(1)掘进区域概况:掘进工作面区域和与邻区及地面的关系;(2)老空老巷情况:区内老空区位置、范围、积水状况,对掘进的影响。
(3)地质构造:区内煤(岩)层产状,地质构造的主要特征及其对掘进的影响,并预测断层落差、褶皱的位置和形态。
(4)煤层:本区域煤厚,煤层结构并预测其变化情况;煤层顶底板(包括伪顶、直接顶)的岩性、厚度、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变化情况;(5)水文地质情况:本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有无突水的危险性,主要含水层和主要导水构造与掘进工作面的关系等。
对防水煤柱、探放水等措施提出具体建议,并预计掘进工作面的最大涌水量;(6)其它影响:岩浆侵入、岩溶陷落柱对煤层可能造成的破坏情况。
(7)问题建议:在地质、水文地质工作中尚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2、附图(1)掘进工作面预想剖面图,横1:1000纵1:100;(2)掘进工作面区域煤层底板等高线预测图,1:1000或1:2000;三、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一)文字说明1、工作面概况:工作面位置、范围、面积以及与四邻和地表的关系;2、地质构造概况:本工作面各实见点地质构造(包括煤层倾向、褶皱、断层)的概况,实见或预测的落差大于三分之二采高的断层向工作面内部发展变化的情况;3、煤层结构:各实见点煤层厚度和结构的情况,及其向工作面内部变化的规律;4、煤层顶底板情况:各实见点煤层顶板(伪顶、直接顶)的厚度,岩性,裂隙组的方向和发育情况;5、陷落柱等影响因素:推测工作面内陷落柱、岩浆侵入体、河流冲刷带等的具体位置及其对正常回采或合理分层的影响;6、储量计算;7、水文情况:区域地层充水性,上、下及同煤层采空积水情况,断层、陷落柱导水性,对工作面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的预计,有无突水危险;8、工作面尚存在的地质、水文地质问题和对今后地质工作的有关建议。
地质报告编制规定要求————————————————————————————————作者: ————————————————————————————————日期:ﻩ附件一: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为规范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依照《矿井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等有关规定及标准要求,制订了《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并提出有关要求:一、适用范围按《矿井地质规程》规定,生产矿井每隔8~10年,对原地质报告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
涉及开采煤层、矿界变更和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矿井,应及时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
二、技术要求1、《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是以原井田精查或详终勘探地质报告或上一次《生产矿井地质报告》为基础,通过对以往全部地质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研究编制而成的。
报告由文字、附图、附表、附件四部分组成。
2、报告的范围、对象原则上应与采矿许可证范围保持一致。
3、报告应客观、准确、全面反映地质工作成果,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及资料的继承性,依据充分、结论明确。
4、报告中的所有分析测试项目指标,应统一使用(换算到)现行法定计量单位。
5、第一次提交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属编制性质,再提交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属修编性质。
三、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文字部分编写具体要求(一)封面(1)报告名称统一为:四川省+煤田名称+矿山名称+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其中矿山名称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矿山名称相一致。
不是第一次提交的生产矿井地质报告,需在名称后面加注提交年份。
(2)报告提交单位:报告提交单位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采矿权人相一致。
(二)封二按报告名称、编制单位名称、技术负责人、报告编写人,提交单位名称、负责人、总工程师、参与报告编写人、提交报告日期的次序编排。
正式报告的封二必须加盖编制单位和提交单位的印章;编制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提交单位的总工程师、双方参编人员应在打印的名字后亲自签名(盖章),不得只打印或复印代之。
地质编录地质编录是指将直接观察到的地质现象或采用其他手段(钻探、物探、测试及化验等)所获的地质资料,用文字和图表等形式正确地记录或系统地表示出来的方法与过程。
地质编录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探与矿井生产地质工作中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地质研究成果的体现。
编录资料的正确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地质勘探工作的质量和地质研究程度,而且还直接影响到矿井建设与生产。
地质编录可分为原始地质编录和综合地质编录两类。
本章我们将以原始地质编录为主分别介绍这两种地质编录。
原始地质编录的内容原始地质编录的内容原始地质编录的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l )文字资料也称为文字描述,即在野外记录簿上用规定的格式记录各种地质现象,如矿体产状、形状、厚度;矿石的物质组成及矿物共生组合、结构构造;矿体与围岩接触关系;围岩类型及其蚀变作用;地质构造及其控矿关系等。
它包括坑探工程、井巷工程中地质现象的记录,钻孔、井巷煤芯、岩芯(层)的描述,岩石薄片和煤薄片、光片及化石鉴定的文字报告,野外及其他所有第一性地质资料和数据的描述记录。
2 )图表资料原始地质编录图件主要包括各种素描图,素描图是用简易的皮尺、钢卷尺和罗盘等工具,测绘各种以矿体为中心的地质现象并将其画到坐标纸上,各种勘探工程的素描图见后述。
如天然露头和各种坑探工程、井巷工程的地质素描图、实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以及其他照片、素描材料等。
原始地质编录表格主要包括各种坑探工程原始记录表、钻探工程原始记录表、岩芯鉴定表、采样登记表、样品测试分析化验结果表,以及其他记录原始地质资料和原始地质数据的表格、卡片等。
3 )实物资料实物资料也称实物标本,它是采集有代表性的矿石、蚀变岩和各种围岩标本,以便进行综合研究。
对一些特殊的标本,包括岩石、矿物、煤、化石的标本和样品,以及对研究地质规律有重要意义的其他标本和样品等进行收集和整理。
4 )照相有条件情况下,对一些特殊地质现象,如矿体与围岩接触带、各种矿化穿插关系和地质构造现象进行拍摄,并附以简要文字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范是固体矿产(金属、非金属、煤下同)矿区(或井田、矿段下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工作的基本准则,规定了勘探类型、勘探程度、工程量、勘探技术要求及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评价和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固体矿产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是制订勘探设计、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和报告编写、审查批准的依据。
引用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总则勘探工作的基本任务3.1.1 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预测矿坑涌水量。
对矿床水资源综合利用进行评价,指出供水水源方向。
3.1.2 查明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露天采矿场岩体质量和边坡的稳定性,或井巷围岩的岩体质量和稳固性,预测可能发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1.3 评述矿区的地质环境质量,预测矿床开发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的建议。
勘查工作阶段划分及其工作程度要求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应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阶段相适应,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
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勘查阶段可简化或合并。
但提供矿山建设设计作依据的地质勘查报告,均应达到勘探阶段的要求。
普查阶段:结合矿产普查进行,对于已进行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的地区,其资料可直接利用或只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调查,大致查明工作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
详查阶段:基本查明矿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为矿床初步技术经济评价、矿山总体建设规划和矿区勘探设计提供依据。
勘探阶段:详细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地质环境,为矿床的技术经济评及矿山建设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
勘查范围宜包括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当水文地质单元面积过大时,应包括疏干排水可能影响的范围。
前言本标准属于煤炭工业协会《2005年煤炭行业标准项目计划》,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文件批准下达.本标准是为了适应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工作的需要,在原煤炭工业部1980年颁发的有关规程基础上,总结二十多年执行过程的实践经验,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制定的。
本标准是《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的配套标准。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替代原煤炭工业部(80)煤地字第638号文件颁发的《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规程》和《煤田水文地质测绘规程》。
本标准的附录主要引自GB 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及DZ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王佟、傅耀军、程爱国、孙玉臣、华解明、袁同星、牛志刚、李洪。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提出并负责解释。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1、适用范围1。
1本标准规定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的基本准则,侧重于勘查技术要求、工作方法。
1。
2本标准适用于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各阶段的设计编制、勘查施工、地质研究、地质报告编制和评审、资源/储量评估、矿业权评估、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在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面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 127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DZ/T 0 0215-2002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GB/T 14158—93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 50215—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197—2005 露天矿工程设计规范GB 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T 0080—93 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3、总则3.1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是煤炭资源勘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勘查阶段都应予以重视,认真做好相应工作。
钻孔岩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工作
一、岩芯鉴定
岩芯的岩性、回次进尺井深、换层井深、岩石名称,结构构造、矿物成分、颜色等应与地质编录一致。
二、岩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内容及方法
1、详细观测记录描述裂隙与岩芯的轴夹角、裂隙宽度、充填程度,充填物成分、地下水活动形迹,裂隙面的粗糙程度、有无擦痕等。
2、对岩芯上孔洞与裂隙的描述:孔洞的大小、形状,孔洞之间的连通情况,洞壁上有何种沉淀物,孔洞的成因、裂隙的宽度、裂隙的充填物、充填程度;是否见褐铁矿薄膜。
统计线裂隙率,测量裂隙与岩芯的轴夹角。
尤其对矿层顶底板的裂隙发育情况要注意观察。
裂隙统计可采用线裂隙率法,即
线裂隙频率(条/m )=
注意避免破裂岩芯的重复统计,并重点描述宽大裂隙。
3、泥化层的描述:泥化层的层位、物质成份、厚度、轴夹角等。
4、详细观测记录描述岩芯上出现的溶孔、溶洞的大小、溶蚀深度、个数。
5、风化情况
强风化带:岩芯全部退色、易碎,大部分母岩结构被破坏,多数矿物粘土化,裂隙面上地下水活动行迹明显,如沉淀物、水垢等,岩芯多呈碎屑状、角砾状、渗土状、砂状、粉状。
强风化带工程地质条件不稳定,易发生崩塌。
弱风化带:岩石部分退色,或颜色变浅,母岩结构基本清晰可见,岩芯易机械破碎,多呈块状,少量碎块状、柱状。
相对强风化带来说工程地质条件比较稳定,同时也是潜水含水层的底板。
6、岩芯块度、形状划分
长柱状(指长度>20cm 的岩芯);短柱状10~20cm ;大块状10~5cm ;碎块状5~2cm ;碎屑状<2cm 。
7、检查机台上的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记录本,记录的次数是否符合要求、内容是否齐全。
如果发现水位的升降情况较大,要立刻对照相应部位的岩芯情况,确定含水层的位置及其厚度。
如发现有钻具自动陷落的记录,则可能有溶洞。
8、检查机台上观测水位的测绳,标记是否清楚、悬挂测钟的地方,标记是否为零。
9、终孔后24小时编录人员要亲自观测静止水位,并作好记录。
10、终孔后要下达封孔设计书,孔内封孔部位可设计在接近矿层顶板处,在矿层顶板的上部选择岩芯完整的部位进行封孔。
因为岩芯破碎的部位,木塞安置不稳,不能满足封孔要求。
封孔的长度5-10米。
封孔设计书要写清楚,水泥标号425号以上,要用水泵将水泥浆送入到设计部位,严禁从孔口倒入。
孔口封闭2-3米。
在孔口的中心点用钢条做好孔口标记。
如果矿层的底板也有含水层,矿层的底板也要封闭,以阻止地下水通过钻孔对矿床充水为原则。
含水层和隔水层基本特征:
1、含水层特征
A 、风化壳以上岩石明显褪色,硬度减弱,蔬松易碎,并发育有细微风化裂隙,该段岩芯裂隙条数(条)
该段岩芯长(m )
属风化壳裂隙潜水含水层。
B、凡裂隙发育部位,密集裂隙率在3%以上,裂隙面上有水蚀痕迹,或有商量铁锰质沉淀物充填即可定为含水层。
C、裂隙中有涌水、滴水和渗水现象。
D、层间破碎带、断裂破碎带和碎裂岩带中碎裂岩、角砾岩发育部位,及其两侧影响带范围。
E、灰岩或泥岩中空洞发育且相互沟通较好。
F、各种强烈蚀变岩石,质地疏松,特别是靠近断裂构造部位。
G、当含水层出露在潜水面以上时,往往无水直接涌出,当含水层被坑道或钻孔揭穿后,由于排水作用使天然水位下降,其上部的含水层中也无水涌出。
但仍为含水层,应特别注意这些含水层。
隔水层特征:
A、新鲜致密岩石,裂隙不发育,如正常板岩、泥岩、砂岩等。
B、构造断裂带中,较厚且具塑性的粘土质充填物。
C、构造断裂带中具有大量硅质岩和铁质充填物、如硅化带、石英脉等。
岩心水文地质编录,除记录基本岩性外,应着重描述岩石含水性和透水性,颗粒成分和粒度,胶结物性质和胶结程度,裂隙性质和发育程度,充填物性质和充填程度,岩石被溶蚀程度和溶蚀特征以及岩石蚀变特征和风化程度等。
观测钻孔涌水、漏水和出现沙漏现象,这些部位一般为含水层。
对涌水钻孔应及时测量水位。
观测、记录落钻、卡钻、摔块和发生孔内事故等位置。
这些部位岩石往往比较破碎,也有可能是含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