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探地质编录法及要求共83页
- 格式:ppt
- 大小:8.85 MB
- 文档页数:83
钻探地质编录钻探工程是地质普查、详查、勘探的主要手段,钻探地质编录内容包括:1、钻孔施工前、钻孔施工后、终孔的地质技术管理工作;2、钻孔岩矿心地质编录;3、岩矿心管理和处理工作。
一、钻孔施工前、钻孔施工后、终孔的地质技术管理工作(一)、开孔前的准备工作1.编录人员首先应认真学习设计,明确所要施工钻孔的目的、任务及对钻孔的各项要求,熟悉已有地质资料,了解钻孔施工处的地层、构造、矿化蚀变等地质情况,为编录工作打下基础,并认真编制和填写设计勘探线剖面图、《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设计柱状图)》。
2.钻孔开钻前,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提前10。
—15天到实地根据钻孔设计的孔位用罗盘和皮尺结合GPS、工程后方交汇或者地形图确定钻孔定位.布孔后孔位用木桩作标记,木桩上用油漆标注钻孔号,以便机台及时平整机场。
钻孔定位后不得擅自移动,在平整机场后再次用后方交汇法验证孔口位置,确保孔位未移动.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向机台下达《钻孔定位通知书》,格式见表2.3.机台将钻塔、钻机安装完毕,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到现场进行安装验收。
验收项目主要有:钻孔位置是否移动、检查和校正钻机水平程度(罗盘测量)、钻机立轴、钻孔天顶角及岩心收集装置(岩心箱,岩心牌等).验收合格后,签发《钻孔安装验收书》。
4.钻孔安装验收合格后,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填发《钻孔开孔通知书》,并应向施工人员详细介绍钻孔施工目的,地质情况及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严格保证钻孔质量,确保六大指标的实施。
岩心的清洗整理及编号等一整套工作应由钻机各班记录员承担。
(二)、钻孔施工后的地质技术管理工作1.岩心管理(1)岩(矿)心排放入箱岩(矿)心经整理后,按先后次序排好(最后取出的岩(矿)心先装,最早取出来的岩(矿)心后装),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一排排放入岩心箱中。
(2)岩(矿)心编号岩(矿)心放入岩心箱后,对长度大于5厘米和虽小于5厘米但较完整的岩(矿)心用油漆进行编号,如:4 ,其中整数“4”表示提取岩(矿)心的回次是第四回次;分母“3”表示本回次提取岩(矿)心的总块数是3块;分子“2”表示岩(矿)心为本回次中的第二块。
钻探工程技术要求一、钻孔原始地质编录要求(一)准备工作(二)钻孔地质编录二、采样(化学分析样的采取)(一)采样目的(二)采样准备(三)布样原则及要求(四)样品编号原则(五)岩矿心取样方法三、钻孔资料整理(一)文、图、实物资料整理(二)编制钻孔柱状图(三)钻孔地质剖面图1四、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应提交的主要资料钻探工程质量六项指标五、钻探工程技术要求一、钻孔原始地质编录要求钻孔原始地质编录是对钻探取得的岩矿心(包括岩屑、岩粉)进行观察,并对观察过程及所揭示的地质现象进行真实、准确的记录。
(一)准备工作1、施工准备2、技术准备编录人员应熟悉矿区的基本地质特征,包括地层及分布状况、岩性组合特征、矿产种类及矿层(体)赋存状态、褶皱、断裂、矿带分布及特征、矿区岩矿层划分单元等;了解和熟练掌握原始编录的有关规定、程序、要求、方法等;了解钻孔施工设计。
、编写钻孔设计书A编录人员应会同探矿人员,在矿区钻孔位置确定后,编写钻孔设计书。
钻孔设计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钻孔编号、设计孔深、钻孔方位(斜孔)、钻孔倾角。
(2)岩矿层分层起止井深(由上至下)(3)岩矿层分层柱状图、分层岩石名称、断层、破碎带井深。
(4)各分层岩心、矿心、矿层顶底板岩心等的采取率要求(以矿区设计为准)。
(5)孔深校正及要求(一般直孔每100m校正一次,斜孔50m校2 正一次,误差±1‰)。
(6)钻孔结构及钻进方法等。
、B、钻孔安装通知书C、钻孔施工通知书、(二)钻孔地质编录钻孔编录工作,应随钻孔施工进度在钻探施工现场及时进行,在预计见矿井段,编录人员要跟综指导,确保钻探质量。
1、检查整理岩矿心(1)检查钻孔施工记录在编录前,编录人员应详细检查钻探班报表、包括“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中记录的回次进尺、井深、有关水文观测数据等是否齐全、准确。
)检查岩矿心整理情况(2在施工现场,将岩心箱依井深顺序排列。
仔细检查岩心长度及编号是否正确,岩矿心摆放有无拉长现象,发现岩矿心顺序有颠倒的,应予以调整,发现破碎的岩矿心有人为拉长现象时,应恢复到正常长度后重新丈量,并通知机长当班记录员更正班报表。
钻探工程技术要求一、钻孔原始地质编录要求(一)准备工作(二)钻孔地质编录二、采样(化学分析样的采取)(一)采样目的(二)采样准备(三)布样原则及要求(四)样品编号原则(五)岩矿心取样方法三、钻孔资料整理(一)文、图、实物资料整理(二)编制钻孔柱状图(三)钻孔地质剖面图四、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应提交的主要资料五、钻探工程质量六项指标钻探工程技术要求一、钻孔原始地质编录要求钻孔原始地质编录是对钻探取得的岩矿心(包括岩屑、岩粉)进行观察,并对观察过程及所揭示的地质现象进行真实、准确的记录。
(一)准备工作1、施工准备2、技术准备编录人员应熟悉矿区的基本地质特征,包括地层及分布状况、岩性组合特征、矿产种类及矿层(体)赋存状态、褶皱、断裂、矿带分布及特征、矿区岩矿层划分单元等;了解和熟练掌握原始编录的有关规定、程序、要求、方法等;了解钻孔施工设计。
A、编写钻孔设计书编录人员应会同探矿人员,在矿区钻孔位置确定后,编写钻孔设计书。
钻孔设计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钻孔编号、设计孔深、钻孔方位(斜孔)、钻孔倾角。
(2)岩矿层分层起止井深(由上至下)(3)岩矿层分层柱状图、分层岩石名称、断层、破碎带井深。
(4)各分层岩心、矿心、矿层顶底板岩心等的采取率要求(以矿区设计为准)。
(5)孔深校正及要求(一般直孔每100m校正一次,斜孔50m校正一次,误差±1‰)。
(6)钻孔结构及钻进方法等。
、B、钻孔安装通知书C、钻孔施工通知书、(二)钻孔地质编录钻孔编录工作,应随钻孔施工进度在钻探施工现场及时进行,在预计见矿井段,编录人员要跟综指导,确保钻探质量。
1、检查整理岩矿心(1)检查钻孔施工记录在编录前,编录人员应详细检查钻探班报表、包括“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中记录的回次进尺、井深、有关水文观测数据等是否齐全、准确。
(2)检查岩矿心整理情况在施工现场,将岩心箱依井深顺序排列。
仔细检查岩心长度及编号是否正确,岩矿心摆放有无拉长现象,发现岩矿心顺序有颠倒的,应予以调整,发现破碎的岩矿心有人为拉长现象时,应恢复到正常长度后重新丈量,并通知机长当班记录员更正班报表。
钻探工程技术要求一、钻孔原始地质编录要求(一)准备工作(二)钻孔地质编录二、采样(化学分析样的采取)(一)采样目的(二)采样准备(三)布样原则及要求(四)样品编号原则(五)岩矿心取样方法三、钻孔资料整理(一)文、图、实物资料整理(二)编制钻孔柱状图(三)钻孔地质剖面图四、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应提交的主要资料五、钻探工程质量六项指标钻探工程技术要求一、钻孔原始地质编录要求钻孔原始地质编录是对钻探取得的岩矿心(包括岩屑、岩粉)进行观察,并对观察过程及所揭示的地质现象进行真实、准确的记录。
(一)准备工作1、施工准备2、技术准备编录人员应熟悉矿区的基本地质特征,包括地层及分布状况、岩性组合特征、矿产种类及矿层(体)赋存状态、褶皱、断裂、矿带分布及特征、矿区岩矿层划分单元等;了解和熟练掌握原始编录的有关规定、程序、要求、方法等;了解钻孔施工设计。
A、编写钻孔设计书编录人员应会同探矿人员,在矿区钻孔位置确定后,编写钻孔设计书。
钻孔设计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钻孔编号、设计孔深、钻孔方位(斜孔)、钻孔倾角。
(2)岩矿层分层起止井深(由上至下)(3)岩矿层分层柱状图、分层岩石名称、断层、破碎带井深。
(4)各分层岩心、矿心、矿层顶底板岩心等的采取率要求(以矿区设计为准)。
(5)孔深校正及要求(一般直孔每100m校正一次,斜孔50m校正一次,误差±1‰)。
(6)钻孔结构及钻进方法等。
、B、钻孔安装通知书C、钻孔施工通知书、(二)钻孔地质编录钻孔编录工作,应随钻孔施工进度在钻探施工现场及时进行,在预计见矿井段,编录人员要跟综指导,确保钻探质量。
1、检查整理岩矿心(1)检查钻孔施工记录在编录前,编录人员应详细检查钻探班报表、包括“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中记录的回次进尺、井深、有关水文观测数据等是否齐全、准确。
(2)检查岩矿心整理情况在施工现场,将岩心箱依井深顺序排列。
仔细检查岩心长度及编号是否正确,岩矿心摆放有无拉长现象,发现岩矿心顺序有颠倒的,应予以调整,发现破碎的岩矿心有人为拉长现象时,应恢复到正常长度后重新丈量,并通知机长当班记录员更正班报表。
钻探编录要求前⾔简要地介绍了岩⼟的成因类型,各类⼟的⼀般特性和⾁眼观测特征,野外记录所要描述的内容以及钻探、取⼟及孔内原位测试的⼀般要求。
学习结束,要求各记录员掌握⼀般粘性⼟、粉⼟、砂⼟、碎⽯类⼟及软⼟的野外基本鉴定⽅法,选择合理钻具,正确进⾏原状样的采集和钻孔内原位测试,并进⾏准确记录。
了解三类岩⽯的基本特征掌握岩⽯采取率、RQD的计算⽅法、地下⽔位的观测和⽔样的采集,基本掌握特殊⼟的特征和描述内容,了解其钻探、取样⽅法等。
第⼀章粘性⼟粘性⼟分为粉质粘⼟和粘⼟⼀、粉质粘⼟定义:塑性指数⼤于10且⼩于或等于17的⼟应定名为粉质粘⼟,⾁眼观察,细⼟中有砂粒,⼲时不坚硬,⽤锤可打成细⼟粒,湿时有塑性有粘结⼒,能搓成φ0.5-2mm的⼟条,长度较⼩,⽤⼿搓、捻感觉有少量细颗粒,稍有粘滞感觉。
⼆、粘⼟定义:塑性指数⼤于17的⼟定为粘⼟,⾁眼观察较细腻,⼀般⽆砂粒,⼲时很坚硬,⽤锤可打成碎块,湿时塑性粘性⼤,⼟团压成饼时,边部不裂,能搓成φ=0.5mm的⼟条,长度不少于⼿掌,⽤⼿搓捻有滑润感觉,当⽔分较⼤时,极为粘⼿,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
三、描述内容:颜⾊、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结构及层理特征1、颜⾊:主⾊在后,次⾊在前。
2、状态:①坚硬:⼲⽽坚硬,很难掰成块。
②硬塑:⽤⼒捏先裂成块后显柔性,⼿捏感觉⼲,不易变形,⼿按⽆指印。
③可塑:⼿捏似橡⽪有柔性,⼿按有指印。
④软塑:⼿捏很软,易变形,⼟块掰时似橡⽪,⽤⼒不⼤就能按成坑。
⑤流塑:⼟柱不能直⽴,⾃⾏变形。
3、包含物:贝壳、铁锰结核、⾼岭⼟姜结⽯等。
4、光泽反应:⽤取⼟⼒切开⼟块,视其光滑程度分为①切⾯粗造为⽆光泽。
②切⾯略粗造(稍光滑)为稍有光泽。
③切⾯光滑为有光泽。
5、摇震反应:试验对应将软塑~流动的⼩⼟块或⼟球,放在⼿掌中反复摇晃,并以另⼀⼿掌振击此⼿掌,⼟中⾃由⽔将渗出,球⾯呈现光泽。
⽤⼿指捏⼟球,放松后⽔⼜被吸⼊,光泽消失,根据⼟球渗⽔和吸⽔反应快慢可区分为:①⽴即渗⽔及吸⽔者为反应迅速。
钻探编录细则一钻孔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开钻前。
必须有分队技术负责签发“探矿工程定位和机械安装通知书”。
所定孔位距基点的距离,由两人以上在剖面上量得,然后交测量组进行定位。
2 分队技术负责或钻探组长带领测量人员会同探矿队安装队长,进行实地定位并钉好前车后车方向桩,以免建错钻塔。
然后将安装定位通知书交给探矿工程队进行安装。
3 开钻前分队技术负责,钻探编录技术人员携带“探矿工程施工通知书”“钻孔地质设技书”,会同探矿技术员,机长一齐到现场实地检查安装是否合格(指方位角和倾角)岩心箱.岩心票.泥浆箱,简易水文观测工具。
及各种记录表格是否齐全符合要求,经检查双方无异议。
方能在施工通知书和地质设计书上签字生效.开钻生产,否则不能开钻。
二钻孔地质编录工作1 钻孔的地质编录应及时进行,不得积压。
编录之前.首先检查班报表.、岩心票、岩心箱,岩矿心长度和岩心编号是否准确无误岩心是否冲洗干净、摆放得整齐无误,特别注意是够颠倒。
2 地质编录时,将要编录的孔段,自上而下顺序排好。
仔细检查岩矿心摆放顺序丈量长度。
如发现岩矿心顺序颠倒和人为的拉长等现象。
立即通知机台当班记录员系统改正。
3 当一个回次或几个岩心长超总长时。
说明前面回次有残留岩心。
残留岩心在记录表中不另行记录,只在计算分层深度时直接利用残留岩心长度计算即可,以免由记录位置不当计算错换层深度。
4 在未进行残留岩心测量或残留岩心测量不准时,某个回次因有残留岩心,使其岩心长度大于进尺时,残留岩心处理方法可参照下面两种方法进行:①在岩心完整时以本回岩心采取率为100%,将起出部分推到上回次计算.如继续起出还可以继续上推,一般不能上推五个回次.如继续起出应寻找某原因再作处理.如岩心破碎或沙状、状和不在同一岩性中钻进而用反循环取心工具采取的岩心,一般不能上推.②允许同一岩性做五个回次之内进尺长度之和大于或等于相同回次岩心长度之和,然后计算回次均采取率。
5 分层空深的计算,按回次采取率,以比例配分法计算。
钻探编录技术要求钻孔地质编录要求为使大梁湾井田勘探钻探编录规范进行,保证取全取准钻孔第一性地质资料,为综合研究和报告编制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现将大梁湾井田勘探钻探编录提出以下具体要求。
1、钻探地质编录所获取的第一性资料,是煤田地质工作的最基础资料。
它的质量与精度,直接影响综合编录以至整个勘探成果的可靠性。
因此,地质人员必须认真、严肃地对待钻探地质编录工作,要全面、系统、准确无误地搜集好钻探地质资料。
2、编录人员必须对工作区的地质及工程部署情况有比较详细的了解,熟悉工作区的地层分布、地层时代、层序、构造轮廓、岩性特征、煤层特征、厚度及埋深等。
同时熟悉本次工程部署情况、工作依据和地质目的,以便为地质编录打好基础。
3、钻探地质编录应在现场进行,所有样品、标本必须在野外及时鉴定,然后送实验单位进行化验、鉴定。
4、与地质技术负责、机长共同确定钻孔位置。
钻孔位置确定后,任何人未经项目部同意不得移动钻孔位置。
5、编制、检查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6、进行开孔前的检查验收。
(1)检查校正立轴;(2)检查岩芯箱、岩芯牌、红漆、钢卷尺、测绳(测水位用)、各种钻探记录表格是否齐全、符合标准;(3)开孔前向钻机工作人员详细介绍施工钻孔的地质目的、任务、地质情况及质量要求等,使钻台人员做到心中有数、精心施工,从而达到预期地质目的。
完成上述检查后,方可开钻施工。
7、在地质编录中,所使用的测量工具(罗盘、钢尺、三角板、三棱尺等)必须符合要求。
8、钻探编录内容及要求按编录细则执行。
9、钻探编录文、图、表三者要相符(包括性质、数量、位置、界线等)。
10、钻探记录的检查(1)编录人员应经常对钻机小班记录员进行指导和协助,及时掌握施工进度、钻孔质量及地质变化。
(2)认真检查班报表的记录内容是否齐全、规范,数据计算是否正确。
(3)对钻孔岩芯进行检查,注意岩芯放置位置顺序是否颠倒,编号是否有误,岩芯长度与记录是否相符。
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当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编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