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 格式:pptx
- 大小:7.75 MB
- 文档页数:104
第一章绪论2.中药方剂各组成药味的有效成分之间通过配伍最有可能出现的物理变化是(溶解度)的改变,从而对(药效)产生相应的影响。
3.对中药的化学成分与中药味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的研究也总结出一些初步规律。
如以辛味药为例,辛味药含(挥发油)成分者最多,其次是(苷类和生物碱)。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7.采用溶剂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要注意(溶剂的选择),溶剂按(极性)可分为三类,即(亲脂性有机溶剂),(亲水性有机溶剂)和(水)。
10.利用中药成分混合物中各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分配系数),可采用(溶剂分配法)而达到分离。
11.利用中药化学成分能与某些试剂(生成沉淀),或加入(某些试剂)后可降低某些成分在溶液中的(溶剂度)而自溶液中析出的特点,可采用(沉淀法)进行分离。
第三章糖和苷类化合物4.苷类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苷中的非糖部分称为(苷元)。
5.苷中的苷元与糖之间的化学键称为(苷键),苷元上形成苷键以连接糖的原子,称为(苷键原子)。
6.苷元通过氧原子和糖相连接而成的苷称为(氧苷),根据形成苷键的苷元羟基类型不同,又分为(醇苷)、(酚苷)、(酯苷)和(氰苷)等。
7.苷类的溶解性与苷元和糖的结构均有关系。
一般而言,苷元是(亲脂性)物质而糖是(亲水性)物质,所以,苷类分子的极性、亲水性随糖基数目的增加而(增加)。
8.由于一般的苷键属缩醛结构,对稀碱较稳定,不易被碱催化水解。
但(酯苷)、(酚苷)、(稀醇苷)和(B位有吸电子)的苷类易为碱催化水解。
1.醌类化合物在中药中主要分为(苯醌)、(萘醌)、(菲醌)、(蒽醌)四种类型。
2.中药中苯醌类化合物主要分为(邻苯醌)和(对苯醌)两大类。
3.萘醌类化合物分为()、()及()三种类型。
8.大黄中游离蒽醌类成分主要为(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算)。
10.根据羟基在蒽醌母核上位置不同,羟基蒽醌可分为(大黄素型)和(茜草素型)两种,前者羟基分布在(两侧苯环上)上,后者羟基分布(一侧苯环上)上。
中草药中各类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中草药是传统中医药领域中常用的药材,它们通常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类和挥发油等。
为了研究和利用这些化学成分,需要进行提取和分离。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草药中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的方法。
1.浸提法浸提法是最常用的中草药提取方法之一,它是将中草药与适量的溶剂(如醇、水)混合并浸泡,以使草药中的化学成分溶解到溶剂中。
浸提时间一般较长,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浸泡时间和溶剂种类等参数来调整提取效果。
2.液液分配法液液分配法是利用在两个不相容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原理进行分离的方法。
首先将中草药与溶剂混合,在振荡过程中,目标化合物会分配到两个不相容的溶剂相中,然后通过离心等方法将两个相分离,从而获得目标化合物。
3.蒸馏法蒸馏法是一种分离挥发性化合物的方法。
在蒸馏过程中,通过加热使中草药中的挥发性化合物转化成蒸馏气体,随后通过冷凝器将气体转化回液体,最后将液体收集。
蒸馏法能够有效地分离挥发性化合物,并且不会破坏其化学结构。
4.萃取法萃取法利用不同溶剂对中草药中化学成分的选择性溶解性进行分离。
首先将中草药与适当的溶剂进行浸泡,然后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法将溶液分离出来,最后通过浓缩溶剂获得目标化合物。
5.柱层析法柱层析法是一种利用吸附剂(如硅胶、活性炭等)对混合液中不同成分进行分离的方法。
将混合液加入柱层析管中,通过不同成分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力、解吸力和扩散速率等差异,使其逐渐分离。
层析柱中可以选择不同的溶剂体系、柱材和固相材料,以增强分离效果。
总之,中草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有浸提法、液液分配法、蒸馏法、萃取法和柱层析法等。
根据目标化合物的性质、草药的组成和需求,可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提取分离,从而为中药研究和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中药材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汇总手册中药材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中药材的药理作用和药效成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汇总一些常用的中药材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旨在为中药材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是中药材化学成分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常用的色谱分析技术,可用于分离和定量分析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通过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流动相,可以实现对中药材中多种化学成分的分离和测定。
二、质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是一种用于分析中药材中化学成分的重要方法。
其中,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是一种常用的质谱分析技术,可用于分析中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
通过将气相色谱和质谱相结合,可以实现对中药材中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
三、红外光谱分析法红外光谱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无损分析技术,可用于分析中药材中的有机化合物。
通过测量中药材样品在红外光的作用下吸收、透射或反射的特征,可以得到中药材中化学成分的信息,从而实现对中药材的分析和鉴别。
四、核磁共振分析法核磁共振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可用于研究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通过测量中药材样品中的核磁共振信号,可以得到中药材中化学成分的结构和相对含量信息,从而实现对中药材的分析和鉴别。
五、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是一种新兴的分析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通量等优点,可用于分析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通过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技术,可以实现对中药材中多种化学成分的快速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
六、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分析技术,可用于分析中药材中的电活性成分。
通过测量中药材样品在电化学电位或电流作用下的响应,可以得到中药材中电活性成分的信息,从而实现对中药材的分析和鉴别。
综上所述,中药材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中药材的药理作用和药效成分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中药化学整理及习题完整中药化学整理及习题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只要有考核要求,就会有习题,借助习题可以更好地检查参考者的学习能力和其它能力。
什么类型的习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完整中药化学整理及习题,欢迎大家分享。
完整中药化学整理及习题第一章绪论本章复习要点:1、熟悉中药化学的含义及研究内容。
2、了解中药及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3、了解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第一节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概念】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研究对象】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为中药化学成分,在这其中要明确三个概念:①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治疾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②无效成分—无生物活性、不能起防治疾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③有效部位—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位。
【任务】主要研究中药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结构鉴定或确定、生物合成途径和必要的化学结构修饰或改造,以及有效成分的结构与中药药效的关系等。
第二节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中的作用【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作用】1、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
2、促进中药药效理论研究的深入。
3、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原理。
4、阐明中药炮制的原理。
【在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1、建立和完善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
2、改进中药制剂剂型,提高药物质量和临床疗效。
3、研制开发新药,扩大药源。
第三节中药及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向【研究概况】1、中国古代医药化学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2、国内外研究成果。
【发展趋势】在研究思路上,更加注重以活性为指标,追踪有效成分的分离。
从单味药的研究向复方方向发展。
从具体研究目标上,多根据临床需要,找出有疗效的有效成分或药物。
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更加重视引进和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理论和技术成果。
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分离提纯,确定中药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便于进一步的药理活性研究和药物开发。
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如化学、生物学、分析方法学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
1.薄层色谱(TLC)薄层色谱是一种简单、快速、经济的分离方法,广泛应用于中药成分的分离鉴定。
其原理是将待分离的混合物通过毛细管或吸附在薄层上,通过固定相与移动相的相互作用,使各组分在薄层上展开,进而实现分离。
薄层色谱可以通过对比色、紫外可见光谱或化学显色等方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层析是利用固定在固相上的离子交换剂与离子交换液相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离。
它可以根据离子交换剂的性质选择相应的液相,达到对离子化合物的提纯和分离的目的。
离子交换层析可以根据样品的离子性质和pH值的调节来实现对目标成分的富集和分离。
3.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方法,适用于易挥发的有机物的分离与鉴定。
它基于样品分子在固定相和气相之间的分配行为,通过变化温度或增加载气(或称为惰性气体)的流速,实现对样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分离。
GC 可以结合质谱(MS)等技术进一步确定目标化合物的结构。
4.高效液相色谱(HPLC)高效液相色谱是一种强制流动相分离分析技术,适用于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和分析。
它基于样品分子在固定相和液相之间的分配行为,通过变化流动相的性质(如极性、pH值等)和流速,实现对样品中成分的分离和定量。
HPLC可以结合不同类型的检测器,如紫外可见光谱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等,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5.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超高效液相色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分离技术,具有高分离效率、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特点。
与传统的HPLC相比,UHPLC采用了更小的颗粒直径固定相和更高的流速,实现对复杂混合物的快速分离。
中药化学第一章绪论理解误区:1.中药都是天然植物或纯天然的2.中药无毒或毒性很低学习内容:1.掌握植物各类有效成分结构、理化成分(溶解度、极性、酸碱性、鉴别反应)、合成2.掌握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3.掌握有效成分结构鉴定理化方法:颜色反应、理化常数、衍生物制备光谱方法:UV、IR、NMR、MS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一)分离方法:色谱分离法1.吸附色谱:利用吸附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对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吸附能力的差异∆极性吸附剂上有机化合物的保留顺序:氟碳化合物<饱和烃<烯烃<芳烃<有机卤化物<醚<硝基化合物<腈<叔胺<酯醛酮<醇<伯胺<酰胺<羧酸<磺酸:利用被分离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正相色谱:固定相——强极性溶剂(硅胶吸附剂);流动相——弱极性溶剂(氯仿,乙酸乙酯)分离极性分子&中等极性分子极性小的先流出反相色谱:流动相——强极性溶剂(甲醇-水/乙腈-水);固定相——弱极性溶剂(十八烷基硅烷/C8键合相)&中等极性分子官能团极性:糖>酸>酚>水>醇>胺>酰胺>醛>酯>醚>卤代烃>烃极性官能团越多,极性越大(甲醇>乙醇>氯仿>苯)3.凝胶色谱:分子筛作用根据凝胶的孔径和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大小到达分离大分子不能进入凝胶内部且分离时先出来(二)质谱MS1.电子轰击质谱:相对分子质量较小2.电喷雾店里质谱:大分子&小分子3.化学电离质谱1.化学位移δ=信号峰位置-TMS峰位置/核磁共振仪所用频率*1062.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诱导效应:电负性越强,信号峰在低场出现;共轭效应:p-π共轭(孤对电子与双键)移向高场;π-π共轭(两个双键)移向低场化学键的各向异性:叁键化学位移移向高场,碳碳、碳氧双键移向低场;苯环移向低场;δCH3<δCH2溶剂:形成氢键移向低场浓度、温度3.峰裂分数:n+1 规律——n为相邻碳原子上的质子数峰面积:质子的数目氢核之间的自旋偶合(自旋干扰);数J,用来衡量偶合作用的大小。
资源中药化学考试试题第一章绪论1. 中药化学是一门( ),主要运用()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的学科。
2.中药方剂各组成药味的有效成分之间通过配伍最有可能出现的物理变化是()的改变,从而对()产生相应的影响。
3.对中药的化学成分与中药味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的研究也总结出一些初步规律。
如以辛味药为例,辛味药含()成分者最多,其次是()。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1.中药化学成分大多属于(),按其生物合成途径可分为()和()。
2.中药二次代谢产物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为()、()、()、()和复合途径3.通过乙酸-丙二酸途径能生成()、()、()等化合物。
4.通过甲戊二羟酸途径能生成()、()化合物。
5.通过莽草酸途径衍化生成()、()、()等化合物。
6.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应根据被提取成分的()和考虑各种提取分离技术的()和()进行选定,使所需要的()能充分地得到提取和分离。
7.采用溶剂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要注意(),溶剂按()可分为三类,即(),()和()。
8.超临界萃取法是一种集()和()于一体,又基本上不用()的新技术。
9.中药化学成分中常见基团极性最大的是(),极性最小的是()。
10.利用中药成分混合物中各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可采用()而达到分离。
11.利用中药化学成分能与某些试剂(),或加入()后可降低某些成分在溶液中的()而自溶液中析出的特点,可采用()进行分离。
12.凝胶过滤色谱又称排阻色谱、(),其原理主要是(),根据凝胶的()和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而达到分离目的。
13.离子交换色谱主要基于混合物中各成分()差异进行分离。
离子交换剂有()、()和()三种。
14.大孔树脂是一类没有(),具有(),()的固体高分子物质,它可以通过()有选择地吸附有机物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15.中药化学成分分子式的确定,目前最常用的是(),()不仅可给出化合物的(),还可以直接给出化合物的()。
中药化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中药化学的概念: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2、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中药化学成分。
具体地说,中药化学主要是研究中药中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3、中药的来源:中药除少数品种为人工制品外,大都是来自于植物、动物、矿物的非人工制品,并以植物来源为主。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1、中药有效成分:通常把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具有治疗作用,可以用分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并具有一定物理常数的单体化合物。
2、中药无效成分:不具有生物活性也不能起防病治病的作用的化学成分。
3、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1.溶剂提取法2.水蒸气蒸馏法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第三章糖和苷类化合物1、糖: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酮及其衍生物、聚合物的总称。
2、苷:苷又称为甙或配糖体,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
苷中的非糖部分称为苷元或配基。
3、氮苷:糖上的端基碳与苷元上氮原子相连接而成的苷称为氮苷。
4、碳苷:一类糖基的端基碳原子与苷元碳原子直接相连接而成的苷类化合物。
第四章醌类化合物1、醌类化合物可分为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
2、醌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1)酸碱性醌类化合物多具有酚羟基,故具有一定的酸性。
β–羟基醌类化合物的酸性>α–羟基醌类化合物的酸性(2)颜色反应主要基于其氧化还原性质以及分子中的酚羟基性质。
3、3、醌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1)蒽醌苷类与游离蒽醌的分离根据其极性的差别,故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苷类在氯仿中不溶而游离(2)游离蒽醌的分离方法:pH梯度萃取法、色谱法(3)蒽醌苷类的分离方法:溶剂法、色谱法第五章苯丙素类化合物1、概念:苯丙素类是指基本母核具有一个或几个C6-C3单元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类群,是一类广泛在在于中药中的天然产物,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有效成分2.无效成分3.有效部位4.有效部位群5.单体二、问答题1.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中有何作用?2.中药化学在中药产业化中有何作用?3.举例说明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关系。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一、选择题(一)A型题(每题有5个备选答案,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最佳答案)1.用石油醚作为溶剂,主要提取出的中药化学成分是()A.糖类B.氨基酸C.苷类D.油脂 E.蛋白质2.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主要提取出的中药化学成分类型是()A.蜡B.挥发油C.氨基酸D苷类E.生物碱盐3.用60%以上浓度的乙醇作为溶剂,不能提取出的中药化学成分类型是()A.苷类B.油脂 C.多糖类 D.单糖类 E.挥发油4.利用分子筛作用进行化合物分离的色谱是()A.硅胶柱色谱B.离子交换色谱 C.凝胶过滤色谱 D.大孔树脂色谱 E.纸色谱5.可以确定化合物分子量的波谱技术是()A.红外光谱B.紫外光谱 C.质谱 D.核磁共振光谱E.旋光光谱(二)B型题)A.吸附色谱 B.排阻色谱 C.离子交换色谱 D.大孔树脂色谱 E.分配色谱6.纤维素用于()7.二乙基氨乙基纤维素用于()8.羟丙基葡聚糖凝胶用于()9.硅胶常用于()10.聚酚胺用于()A.l H-NMR谱B.l3C-NMR谱 C.同核化学位移相关谱D.异核多量子相关谱 E.异核多键相关谱11.DEPT属于()12.HMBC属于()13.HMQC属于() 14.INEPT属于() 15.NOE属于()(三)C型题A.大孔树脂色谱 B.凝胶过滤色谱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1.主要利用分子筛作用原理的是()2.主要利用物理吸附作用原理的是() 3.具有可解离基团的是()4.具有离子交换性质的是()5.可在水中应用的是()A.HMQC B.HMBC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6.反映l H核和与其直接相连的l3C核的关联关系的是()7.反映l H核和与其远程偶合的l3C核的关联关系的是()8.属于异核化学位移相关谱的是9.属于同核化学位移相关谱的是()10.可给出化合物精确分子量的是()(四)X型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下列中药化学成分由乙酸-丙二酸途径生成的有()A.酚类 B.生物碱 C.醌类 D.皂苷类 E.脂肪酸类2.下列中药化学成分由甲戊二羟酸途径生成的有()A.脂肪酸类 B.萜类 C.甾类 D.醌类 E.黄酮类3.凝胶过滤色谱()A.适用于分离分子量不同的成分 B.可在水中应用 C.可在极性有机溶剂中应用 D.采用亲脂性溶剂洗脱 E.适用于分离酸性强度不同的成分4.分配色谱()A有正相与反相色谱法之分B.反相色谱法可分离非极性及中等极性的各类分子型化合物C.通过物理吸附有选择地吸附有机物质而达到分离D.基于混合物中各成分解离度差异进行分离E.反相分配色谱法常用的固定相有十八烷基硅烷5.大孔树脂色谱()A.色谱行为具有反相的性质B.被分离物质的极性越大,其Rf值越大 C.极性大的溶剂洗脱能力弱D.极性小的溶剂洗脱能力弱 E大孔树脂在水中的吸附性弱二、名词解释1.分配系数2.盐析法 3.pH梯度萃取法 4.分馏法 5.沉淀法6.结晶 7.重结晶8.膜分离法三、问答题1.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有哪些?目前主要方法是什么?2.常用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是怎样的?采用溶剂提取法应如何选择提取溶剂?3.溶剂提取法中主要的提取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4.何谓水蒸气蒸馏法?在中药中主要用于何类成分提取?5.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精制方法有哪些?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6.影响结晶的因素有哪些?选择结晶用溶剂的主要原则是什么?7.何谓吸附色谱?简述常用吸附剂的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