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串并联 公式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1
电学7个物理量及有关公式一、电学解题思路:①明确电路的连接方式(串联、并联),方法:把电流表视为一根导线,把电压表视为一个断开的开关,根据电流的“路径法”判断,如果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则为串联,如果两条以上则为并联;②明确电流表、电压表的测量对象;③当电路(动态电路)发生改变时,明确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流表、电压表的测量对象是否发生改变:○4运用串联、并联电路的规律及欧姆定律解题二、电学两大定律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数学表达式:I=U/R,应用时,I、U、R对应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电学两大定律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数学表达式:Q=I2Rt串联电路:P= I2R三、比较灯的亮度:看灯的实际功率并联电路:P=U2/R四、关于效率的公式: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能质子(带正电)原子核(+)一、物质的组成中子(不带电)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而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二、分子动理论1、分子间存在间隙;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运动——温度越高则热运动越激烈;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三、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运动,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的现象。
四、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五、能:物体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势能的总和。
1、一切物体都具有能。
不论是温度高还是温度低。
做功:能量的形式发生改变。
2、改变能的方式热传递:能量的形式没有改变。
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3、增加物体的能:○1对物体做功物体○2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减少物体的能:○1物体对外做功○2物体对外界放出热量4、热量、温度、能的区别△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升高——→能增加不一定吸热。
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电流定律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
Q=It电流单位:安培(A 1安培=1000毫安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
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⒉电压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⒊电阻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
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⒋欧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
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⒌串联电路特点:①I=I1=I2 ②U=U1+U2 ③R=R1+R2 ④U1/R1=U2/R2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
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8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解:由于P=3瓦,U=6伏∴I=P/U=3瓦/6伏=0.5安由于总电压8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6伏,应串联一只电阻R2 如右图,因此U2=U-U1=8伏-6伏=2伏∴R2=U2/I=2伏/0.5安=4欧。
答:(略⒍并联电路特点:①U=U1=U2 ②I=I1+I2 ③1/R=1/R1+1/R2 或④I1R1=I2R2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
Q=It电流单位:安培(A 1安培=1000毫安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中考专题复习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1、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在串联、并联电路的中的规律:(☆☆☆☆☆) 电流:◆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I=I 1=I 2◆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I 1+I 2并联电路分流,该支路电流的分配与各支路电阻成反比。
即:1221R RI I = I 1R 1=I 2R 2 电压:◆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电源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U=U 1+U 2串联电路分压,各用电器分得的电压与自身电阻成正比。
即: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和电源电压相等。
U=U 1=U 2电阻:◆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总电阻要比任何一个串联分电阻阻值都要大。
(总电阻越串越大)R=R 1+R 2◆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分电阻的倒数和。
总电阻要比任何一个并联分电阻阻值都要小。
(总电阻越并越小)R=R 1R 2/R 1+R 2(上乘下加)或: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的电阻倒数之和。
即:◆因此几个电阻连接起来使用,要使总电阻变小就并联;要使总电阻变大就串联。
◆如果n 个阻值都为 R 0 的电阻串联则总电阻R=nR 0◆如果n 个阻值都为 R 0 的电阻并联则总电阻 R=R 0/n电功:◆串联电路:总电功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之和。
即:W 总=W 1+W 2+…Wn电流通过各个用电器所做的电功跟各用电器的电阻成正比,即:2121R RW W =◆并联电路:总电功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之和。
即:W 总=W 1+W 2+…Wn电流通过各支路在相同时间内所做的电功跟该支路的电阻成反比。
即:1221R RW W =2、公式:(☆☆☆☆☆)◆电流(A): I=U/R (电流随着电压,电阻变)◆电压(V): U=IR (电压不随电流变。
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电阻(Ω):R=U/I(对于此公式不能说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电阻与电流、电压没有关系。
1 初中电学公式归纳与简析初中物理电学公式繁多,初中物理电学公式繁多,且各种物理规律在串并联两种电路中有时完全不同,且各种物理规律在串并联两种电路中有时完全不同,且各种物理规律在串并联两种电路中有时完全不同,使得学生极易将各使得学生极易将各种公式混淆,为了使学生对整个电学公式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知识网络,现将初中串、并联中的物理规律以及电学公式以两个表格的形式归纳总结如下:一、电学中各物理量在串并联电路中的规律比较表(一)电路物理量规律(符号单位)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流(I/A )I = I 1 = I 2 2 =…I n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I = I 1+I 2+…+I n (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电压(U/V )U = U 1+U 2+…+U n (串联电路中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U = U 1 = U 2…= U n (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电阻(R/Ω)R = R 1+R 2+…+R n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1R =1R 1+1R 2或R= R 1R 2R 1+R 2(并联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电能(W/J )W=W 1+W 2+…+W n (无论串联与并联电路消耗的总电能等于各部分电功之和)电功率(P/W )P=P 1+P 2+…+P n(无论串联与并联电路中的总功率等于各部分电功率之和)电热(Q/J )Q=Q 1+Q 2+…+Q n(无论串联与并联电路产生的电热等于各部分电热之和)各物理量与电阻的分配关系电流:I I 1 :I 2=1 :1I 1:I 2=R 2:R 1(与电阻成反比)电压:U U 1:U 2=R 1:R 2(与电阻成正比)U 1:U 2=1:1 电能:W W 1:W 2=R 1:R 2(与电阻成正比)W 1 :W 2=R 2:R 1(与电阻成反比)电功率:P P 1:P 2= R 1:R 2(与电阻成正比)P 1:P 2=R 2:R 1(与电阻成反比)电热:Q Q 1:Q 2 =R 1:R 2(与电阻成正比)Q 1:Q 2=R 2:R 1(与电阻成反比)U 1U 2 U R 1 R 2 I I I 1 I 2 R 1 R 2 U二、电学中各物理量求解公式表(二)电流:I/AI= U R I = P U 电压:U/VU = IR U = P I U = PR 电阻:R/Ω= R = U U I R = U 2P R = P I 2 R = Q I 2t 电功率:P/W P = W t P = UI P = U 2RP = I 2R 电能(电功):W/J W = Pt W = UIt W = U 2Rt 电热:Q/J Q = I 2Rt 注:当电能完全转化为热能时(纯电阻电路),Q = W = Pt= UIt = U 2Rt 其他公式: W = n NKW ·h 注:n 为电能表在某一时段内转过的转数,N 为用电器消耗1kW ·h 所转的转数 分析:1、对于电功、电功率、电热三个物理量,它们无论是在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中,都是总量等于各部分之和。
中考专题复习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及公式总结1、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在串联、并联电路的中的规律:(☆☆☆☆☆)电流:◆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I=I 1=I 2◆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I 1+I 2并联电路分流,该支路电流的分配与各支路电阻成反比。
即:1221RR I I = I 1R 1=I 2R 2 电压:◆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电源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U=U 1+U 2串联电路分压,各用电器分得的电压与自身电阻成正比。
即: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和电源电压相等。
U=U 1=U 2电阻:◆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总电阻要比任何一个串联分电阻阻值都要大。
(总电阻越串越大)R=R 1+R 2◆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分电阻的倒数和。
总电阻要比任何一个并联分电阻阻值都要小。
(总电阻越并越小)R=R 1R 2/R 1+R 2(上乘下加)或: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的电阻倒数之和。
即:因此几个电阻连接起来使用,要使总电阻变小就并联;要使总电阻变大就串联。
◆如果n 个阻值都为 R 0 的电阻串联则总电阻R=nR 0 ◆如果n 个阻值都为 R 0 的电阻并联则总电阻 R=R 0/n电功:◆串联电路:总电功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之和。
即:W 总=W 1+W 2+…Wn电流通过各个用电器所做的电功跟各用电器的电阻成正比,即:2121R R W W =◆并联电路:总电功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之和。
即:W 总=W 1+W 2+…Wn电流通过各支路在相同时间内所做的电功跟该支路的电阻成反比。
即:1221R R W W = 电功率:◆串联电路:总电功率等于各个用电器实际电功率之和。
即:P 总=P 1+P 2+…P n各个用电器的实际电功率与各用电器的电阻成正比,即:◆并联电路:总电功率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
即:P 总=P 1+P 2+…P n2121RR U U =n21R 1R 1R 1总R 1++= 2121R RP P =各支路用电器的实际电功率与各个支路的电阻成反比。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相关物理量特
点及规律
串联电路
电路1. 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无干路、支路之分;
2. 各元件相互影响,同时工作,同时停止工作;
3. 开关的控制作用与开关的位置无关,要控制整个电路
只需一个开关;
电流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I=I1=I2=……=In (n为大等于2的整数)
电压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U= U1+ U2+……+ Un (n为大等于2的整数)
电阻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用电器的电阻之和。
R= R1+ R2+……+ Rn (n为大等于2的整数)
综合
∵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即:I1=I2=I3
由欧姆定律
∴
∴
即:串联电路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比,等于它们的电阻之比。
∵P=UI=(U1+U2+U3)I P1=U1I P2=U2 P3=U3I
∴P= P1+ P2+ P3
即:串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的功率之和。
∵P=UI P1=U1I P2=U2I P3=U3I
∴同理
串联电路中各元件的功率之比等于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等于它们的电阻之
比。
图表中有关求功率P的公式及推导现在先不用记。
电学7个物理量及有关公式一、电学解题思路:①明确电路的连接方式(串联、并联),方法:把电流表视为一根导线,把电压表视为一个断开的开关,根据电流的“路径法”判断,如果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则为串联,如果两条以上则为并联;②明确电流表、电压表的测量对象;③当电路(动态电路)发生改变时,明确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流表、电压表的测量对象是否发生改变:○4运用串联、并联电路的规律及欧姆定律解题二、电学两大定律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数学表达式:I=U/R,应用时,I、U、R对应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电学两大定律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数学表达式:Q=I2Rt串联电路:P= I2R三、比较灯的亮度:看灯的实际功率并联电路:P=U2/R四、关于效率的公式: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质子(带正电)原子核(+)一、物质的组成中子(不带电)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而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二、分子动理论1、分子间存在间隙;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运动——温度越高则热运动越激烈;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三、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运动,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的现象。
四、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五、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势能的总和。
1、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不论是温度高还是温度低。
做功:能量的形式发生改变。
2、改变内能的方式热传递:能量的形式没有改变。
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3、增加物体的内能:○1对物体做功物体○2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减少物体的内能:○1物体对外做功○2物体对外界放出热量4、热量、温度、内能的区别△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不一定吸热。
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物理知识点电路中电阻的串并联计算与电流与电压与功率物理知识点:电路中电阻的串并联计算与电流、电压、功率电路中的电阻是一个重要的元件,它能够调节电流的流动和控制电路的性能。
在电路中,电阻可以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连接,不同的连接方式会有不同的电流、电压和功率计算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阻的串并联计算以及与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关系。
一、电阻的串联计算在电路中,当两个或多个电阻直接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直线连线的方式时,我们称之为电阻的串联连接。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依次通过每个电阻,所以电流大小相同。
为了计算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我们需要将每个电阻的阻值相加。
假设有两个电阻R1和R2串联连接在一起,其阻值分别为R1和R2,串联电路总电阻(Rt)的计算公式如下:Rt = R1 + R2例如,如果R1的阻值为3欧姆,R2的阻值为5欧姆,则串联电路总电阻为Rt = 3 + 5 = 8欧姆。
二、电阻的并联计算在电路中,当两个或多个电阻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另一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平行连线的方式时,我们称之为电阻的并联连接。
在并联电路中,电压大小相同,而电流则根据电阻的阻值不同而有所变化。
为了计算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我们需要使用以下的计算公式:1/Rt = 1/R1 + 1/R2其中,Rt为并联电路的总电阻,R1和R2为被并联的两个电阻阻值。
举例来说,如果有两个电阻R3和R4并联连接在一起,其阻值分别为R3和R4,那么并联电路的总电阻计算如下:1/Rt = 1/R3 + 1/R4假设R3的阻值为2欧姆,R4的阻值为4欧姆,则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为:1/Rt = 1/2 + 1/4 = 2/4 + 1/4 = 3/4通过倒数的计算,得到Rt = 4/3 欧姆。
三、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关系在电路中,电流、电压和功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根据欧姆定律,电压(V)等于电流(I)与电阻(R)的乘积,功率(P)等于电流(I)平方乘以电阻(R),具体公式如下:V = I * RP = I^2 * R其中,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P表示功率。
一、欧姆定律部分
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I=I1=I2=…=In (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U=U1+U2+…+Un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I=I1+I2+…+In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U=U1=U2=…=Un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都等于电源电压)
6.R=R1+R2+…+Rn (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7.1/R=1/R1+1/R2+…+1/Rn (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8.R并=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9.R串=nR (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10.U1:U2=R1:R2 (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
11.I1:I2=R2:R1 (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
二、电功电功率部分
12.P=UI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3.P=W/t (定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4.Q=I2Rt (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路)
15.P=P1+P2+…+Pn (适合于任何电路)
16.W=UIt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7. P=I2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8. P=U2/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9. W=Q (经验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其中W是电流流过导体所做的功,Q是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
20. W=I2Rt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1. W=U2t/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2.P1:P2=U1:U2=R1:R2 (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压、电阻之比)
23.P1:P2=I1:I2=R2:R1 (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电阻的反比)
串联:I=I1=I2 U=U1+U2 R=R1+R2 U1/U2=R1/R2 P1/P2=R1/R2 Q1/Q2=R1/R2W1/W2=R1/R2
并联:I=I1+I2 U=U1=U2 1/R=1/R1+1/R2 U1/U2=R2/R1P1/P2=R2 /R1 Q1/Q2=R1/R2W1/W2=R2/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