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总结

1.中国近现代史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到什么时候结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

2.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

3.造成这种性质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

4.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5.进入近代后,中国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A.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通过反帝反封建革命)

B.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首先要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只有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才能进一步实现国家的富强与人民的共同富裕

6.在中国共产党之间,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对中国的出路都进行了各自的探索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

7.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失败原因:从客观上讲,是帝国主义与国内反革命派勾结,绞杀了这场革命;从主观上讲,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没有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国革命需要有新的革命阶级的领导

8.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这些探索我们称之为:旧民主主义革命

9.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是哪一次运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革命领导阶级的不同(新的是无产阶级)

10.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在中国最早酝酿建立共产党的是:李大钊和陈独秀(南陈北李)

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组织在哪里?名字叫什么?在上海建立;名字叫:中国共产党

11.党的一大,制定了党的纲领,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7月23日)(但这次纲领的制定比较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12.党的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目标是:消除内乱、达到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3.党领导的早期工农运动:

A.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1922年1月——1923年2月)

起点:1922年1月爆发的香港海员罢工

顶点:1923年2月爆发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B.农民运动:

党领导的农民运动最早发生在浙江萧山,由早期共产党员沈玄庐组织领导;

被誉为“农运大王”的早期农民运动领袖是:彭湃

14.南京国民政府的初期统治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运动的兴起

A.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东北易帜——1928年12月29日,东北军张学良向全国发出通电,表现愿意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史称“东北易帜”,使南京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B.中国共产党为开辟革命新道路而进行的努力:

1.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在分析中国革命基本形式的基础上,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政府统治的革命总方针。在大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2.著名的三大起义:

a.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政府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被定为建军节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3.三湾改编——1927年9月,秋收起义受挫,毛泽东带领起义队伍向井冈山进发途中,在三湾对部队进行了改编;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实行官兵平等和民主管理;开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军队建设

4.中国共产党对新道路的探索:

什么是中国革命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和武装夺取政权

走这条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必要性:

1.以社会历史条件看:中国是一个外无独立内无民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没有议会和其他合法权利可用;只能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2.以敌我力量对比和敌人力量分布看;一方面敌强我弱;另一方面,敌人力量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农村是敌人统治相对薄弱的地方。要以弱胜强,必须避开强敌。

3.以革命任务和革命主力军角度来看;中国革命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中国的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革命,无产阶级要领导农民革命,必须深入农民和农村中,通过开展土地革命,去宣传、教育、组织、武装农民。

可能性:

1.旧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帝国主义以及中国反动集团内部长期不统一;为共产党利用敌人矛盾,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提供了政治条件;地方性的农业经济使农村可以不依靠城市而独立存在

2.大革命的广泛影响造成了较好的群众基础(也使广大人民适应了真正,并为真正做了心理上的准备)

3.全国革命形势的不断向前发展;大革命失败后,引起革命的基本原因一个也没有解决,中国仍然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只要这些矛盾存在,革命将一直延续下去

4.有相当力量的正式革命武装存在,是走这条路的必要条件

5.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正确的政策,是走这条道路的主观条件

有关中国革命道路应理解和掌握的观点:

16.农民是中国的革命主力军,是中国革命的最广大动力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的主要问题是土地问题;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就是土地革命

为什么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a.中国有80%以上人口为农民,农民深受三座大山压迫,具有强烈地反帝反封建革命要求,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b.农民是共产党领导革命军队的主要来源,由于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较少,加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长期处于农村环境中,因而人民军队兵源主要是农民

c.中国革命长期进行的武装斗争,主要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游击战争,广大农民所在的农村是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根据地

17.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做出了贡献:1928年,《中国政权为什么存在》、《井冈山斗争》

18.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曾出现过思想方法上的错误倾向,主要是:教条主义(即照搬国外的经验)和经验主义(凭借经验领导革命)。注:王明左倾错误,使党失去了大量革命成果,被迫长征

19.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于长征途中,在贵州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主要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军事战略路线和组织路线问题;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日侵华野心由来已久)

20.“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晚,日军按照预定计划,炸毁了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一段小铁路;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于是大举进攻东北军大营,由于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日军很快占领北大营,并攻上沈阳

21.在外敌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全国人民要求一致抗日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中国共产党从人民利益出发,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地下组织的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示威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史称“一二·九”运动

22.国民党内的爱国将领谴责蒋介石: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武力扣押了坚持内战并前往西安督战的蒋介石,史称西安事变。在共产党的参与和努力下,事件得到和平解决,成为国内局势转换的枢纽

23.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战进入了全国性抗战的新阶段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9月正式形成;除极少数汉奸外,中国各阶层和阶级都加入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4.抗日战争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最长时间),战略反攻阶段

25.两党制定了不同的抗战路线,形成了两个战场(两个不同路线)

a.国民党:制定片面抗战路线,主要依靠军队,排斥人民群众,使其正面战场出现失利

b.共产党:成为了抗日战线上的中流砥柱

原因:1.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

2.发动人民群众在敌后开展游击战,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敌后游击战在抗战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了重大的战略作用。有力地打击敌人,有效地保存自己,发展壮大了人民的革命力量3.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4.开展抗日敌后根据地建设

5.加强自身的建设(1938年10月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开展延安整风运动)

25.中国运动的选择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违背民心,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遭到了人民的唾弃,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第二条战线——指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在国统区形成的,由各阶级人民斗争汇合而成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人民民主运动

26.在国共斗争中,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提出了走第三条道路的政治主张。其实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这一方案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其失败原因,一是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帝国主义反对中国独立;二是国民党当局的独裁统治不允许中国过渡资本主义道路;三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无力领导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27.中国共产党以弱胜强的原因?

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要求和方向,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深入农村开展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坚持团结抗日,并取得了抗战胜利。为争取民族的和平、国家的民主而努力奋斗。

28.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中国社会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也就是新民主主义的转变时期

新中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新中国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建国初期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9.建国初期的形势和党所面临的任务:

新中国建立的初期的形势,总的来说困难很多,挑战严峻;在军事上,解放战争尚未完全结束;经济上,继承的是一副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国际上,面临帝国主义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和军事上的威胁。党面临的任务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恢复国民经济

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完成后,特别是土地革命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

三反:反贪污、浪费、官僚主义

五反:反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30.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1953年9月正式公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二是逐步实现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这是总路线的两翼,它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开展的道路

31.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原则:自愿互利

基本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逐步过渡

基本步骤:从互助组转变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

3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特点:和平赎买、向资本家支付定息

途径和步骤: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先采取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委托加工、计划定货、统购包销等。而后采取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公私合营

3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我国大规模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的标志是:“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主讲——冯聚才 第一讲近代中国的危机与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中国跨入近代的状态:——“三条线的交叉” 封建社会的衰落期、清王朝的衰落期、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资本主义的英国发动了第一场侵华战争,结果: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一个享有独立主权的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畸形发展道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典型人物:林则徐)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英法两个资本主义国家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在1858年签订了中——英法俄美《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中-英法俄美《北京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中法战争:1884年-1885年,法国发动侵华战争,结果: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在中国近代史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清政府表现的软弱进一步助长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气焰。

(4)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日本挑起对华战争,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进一步地加深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西方八个国家联手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由于清王朝的不堪一击,北京沦陷,被迫在1900年9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屈辱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基本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与主要矛盾 (1)特点:(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通知中国的决定性力量,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的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 A、中国的封建势力是近代中国最黑暗、最反动的势力,是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主要障碍;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源依然存在; C、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D、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E、近代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在世界史上是少有的。 帝国主义侵华的手段: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二)、主要矛盾: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其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中国人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总结

1.中国近现代史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到什么时候结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 2.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 3.造成这种性质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 4.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5.进入近代后,中国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A.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通过反帝反封建革命) B.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首先要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只有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才能进一步实现国家的富强与人民的共同富裕 6.在中国共产党之间,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对中国的出路都进行了各自的探索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 7.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失败原因:从客观上讲,是帝国主义与国内反革命派勾结,绞杀了这场革命;从主观上讲,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没有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国革命需要有新的革命阶级的领导 8.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这些探索我们称之为:旧民主主义革命 9.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是哪一次运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革命领导阶级的不同(新的是无产阶级) 10.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在中国最早酝酿建立共产党的是:李大钊和陈独秀(南陈北李) 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组织在哪里?名字叫什么?在上海建立;名字叫:中国共产党 11.党的一大,制定了党的纲领,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7月23日)(但这次纲领的制定比较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12.党的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目标是:消除内乱、达到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绪论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3、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5、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6、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7、资本主义产生需要两大前提:一是少数人积累大量财富;二是,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生产者。 8、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标志着世界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9、中国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10、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国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1、反侵略战争等的失败根本原因:a、社会制度腐败;b、经济技术落后。 12、两大任务: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856年,俄国二战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香港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给英国,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向俄国开放伊犁、喀什尔等商埠。 3、1864年,中俄签订《勘分西北边界约记》,割去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 4、1881年,中俄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协议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平方公里领土。 5、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6、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等地留兵驻守。 7、1899年,义和团在山东兴起。 8、《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开放牛庄、登州、台湾、汉口、九江、南京等十个口岸。 9、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战争。 10、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组织翻译《地理大全》并编成《四洲志》。 1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2、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13、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第二章对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 1、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天平天国。 2、《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3、洪仁轩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天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与难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与难点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主要矛盾:(1)帝国主义的中华名族的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两大历史任务: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军事侵略:(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2.政治控制:(1)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 (2)镇压中国人民反抗 (3)扶植、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1)控制通商口岸 (2)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4文化渗透:(1)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2)为侵略者制造舆论 三.反侵略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1.失败原因:(1)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2)经济科学技术的落后,国家综合实力弱 2教训:(1)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2)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的胜利要在科技方面奋起直追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太平天国战争的意义、失败原因、及其教训 1意义:(1)太平天国的起义沉重的打击了封建统治者阶级,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2)太平天国的起义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给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3)太平天国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4)太平天国战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封建统治者的精神支柱 (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解放中,太平天国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得一次他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抗战胜利及其意义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抗战胜利及其意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是考研政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小编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帮助大家梳理本科目重点,把握知识框架。下面是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之抗战胜利及其意义部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抗战胜利及其意义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日本天皇和政府以及日本大本营的代表在东京湾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签署向同盟国的投降书。 2.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9月3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根据波茨坦公告,台湾和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第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第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的援助。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第一,是近代历史上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第二,捍卫了主权和领土完整;第三,弘扬了中国精神;第四,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产生影响。 5.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第一,共产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第二,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民族团结和英勇抗争是决定性因素;第三,国际力量的帮助也很重要。 为什么说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①共产党将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②共产党是引领全民族走向抗战胜利的一面旗帜。③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组织者和鼓舞者。④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⑤共产党人以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胜利的民族先锋。 6.抗日战争胜利的经验:第一,人民的团结是力量源泉;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精神动力;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基本保证;第四,中国人爱好和平,反对战争,但不惧怕战争;第五,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捍卫自己生存的权利。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形考二2018课件

1.【单选择题】迫使国民政府正式对日作战的是()。 选择一项: a. 九一八事变 b. 八一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一二八事变 2.【单选择题】下面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奠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b. 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 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 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第二天,中共立即发表宣言,倡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单选择题】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共同点是()。 选择一项: a. 政治基础相同 b. 社会主要矛盾相同 c. 主要任务相同 d. 合作方式相同 4.【单选择题】下列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淞沪会战结束②平型关大捷③台儿庄战役④南京陷落 选择一项: a. ②③①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②④③ d. ①②③④ 题目 5 正确 获得 4.00 分中的 4.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表明日本侵华战略意图失败的战役是()。 选择一项: a. 台儿庄战役 b. 太原会战 c. 淞沪会战 d. 平型关大捷 题目 6 正确

获得 4.00 分中的 4.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 选择一项: a. 忻口战役 b. 平型关大捷 c. 临沂战役 d. 台儿庄战役 题目7 正确 获得 4.00 分中的 4.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最主要的目的是()。 选择一项: a. 指明抗战的正确道路 b. 总结抗战的经验 c. 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 d. 开辟敌后战场 题目8 正确 获得 4.00 分中的 4.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日本速战速胜灭亡中国计划破产的标志是()。 选择一项: a.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b. 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c. 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的顽强抵抗 d.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扩大 题目9 正确 获得 4.00 分中的 4.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择题】下面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 西方国家普遍支持日本帝国主义改变战略方针 b. 汪伪政权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侵华政策的产物和工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间概念的划分,如下: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社会(1949——至今) 注:新民主主义社会只是一个过渡社会,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式。 第一篇: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第一章: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中国 (1)、经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绝对优势的地位。(2)、政治:封建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其社会结构特点: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其核心是宗法家长制,突出父权、夫权、君权。 (3)、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专制。 世界 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冲破中世纪神学蒙昧主义的精神束缚,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鸦片战争——近代史的起点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特点: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操纵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的基础解体,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障碍。 (4)、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产生,但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5)、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不平衡,中国社会不统一。 (6)、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1)、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更加激化。 (2)、新兴的被压迫阶级工人阶级出现。中国的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至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先于中国的资产阶级产生,五四运动前达到200万人。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殊优点是:受压迫重——革命性最强;集中——容易形成战斗力;来源于农民——容易形成工农联盟。 (3)、中国资产阶级也是中国新产生的阶级。中国的资产阶级主要是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转化而成。 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两对基本矛盾及其关系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的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第一讲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和形成。 (一)概念:一种社会发展形态——特殊的,过渡性的 半殖民地:从政治上概括——是封建国家遭受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而形成的政权的性质,形式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实质上丧失独立,由西方列强实行间接统治。 半封建:从经济上概括——是封建国家遭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形成的社会经济形太。表面上,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又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方式。 (二)概念的形成和提出 提出:《帝国主义论》——1905.列宁——半殖民地——》首次用其指称近代中国 《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1851.恩格斯——》半封建 毛泽东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做了系统的,科学的论证,标志其概念的正式形成。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四条绞索,五次斗争——概括 四条绞索:(1)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65——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3)1894_1895中日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问题:1、为什么说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 1)国家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①领土②司法③关税④贸易自主权⑤片面最惠国待遇⑥允许传教士进人内地⑦允许外国公使驻扎北京。 2)清政府开始沦为洋人的朝廷 ①“北京政变”后,清政府开始与外国列强勾结②“总理各国事物衙门”成立 2为什么说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1)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基地 2)列强在华经济势力加强。 1、经营商业与轮船航运业。 2、开办工矿企业 3、开设银行。 3)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 中国农村逐步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市场体系 2 东南沿海一带开始畸形繁荣 3 租界开始出现 4)大批华工被虐卖出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名教从西汉开始成了中国文化思想的核心,那时它应该还算是新事物,是有很大的进步性的,当然也就会对当时的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名教重“名”,正如孔子所说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于是西汉统治阶层就通过“举孝廉”来选取官员,开始时那些“孝廉”应该是名实相副的,但到了东汉后期,造假的人就多了起来,正如“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素寒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还有,名教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如此“腐朽”,它的“名”是以通人情、明事理为基础的。《论语》阳货第十七中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八佾第三中他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到了封建统治阶层这里,名教就被歪曲,被武装起来,成了他们统治、压迫、愚化人民,扼杀人民思想的工具,国民性因此而变得像鲁迅先生所批判的那样。我不知该不该这样说,即使是生产关系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但要是没有西方列强的欺压凌辱,没有一批先觉们睁眼看世界,我们一直到现在能不能像西方国家一样自己从封建制度中走出来?因为那被歪曲了的名教对我们民族的侵蚀太严重了,以至于在当下人们也还没完全逃脱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第六页到第七页: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我想说,现在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就是“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不过我所理解的“中学”的含义跟洋务派所要说的不是一回事,我所理解的“中学”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积极的、有用的文化,是摈弃了糟粕的民族传统道德、精神和哲学思想,是我们之所以为中华儿女的根本。西方很多有用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可是现在西方文化也悄然走进了国门,我们中间很多年轻人开始成为歌迷、球迷,开始爱上日本动漫,开始喜欢上好莱坞电影,开始把唱英文歌、看韩剧当做潮流……西方人爱强调“人权”,用这来给我们施加压力,而我们也用这“人权”来反抗长辈的管束。道德是靠舆论压力约束人的,可现在长辈的舆论成了“封建”、“顽固”与“迂腐”,哪还有所谓的压力,只有了“反抗万岁”。道德没了约束力,乱七八糟的丑事自然也就愈来愈多了,而且还会慢慢被人接受,慢慢合理化。西方思想中很多是放任人的欲望,而且还对这些私欲加以保护,看看世界已被他们整成什么样子了。西方的科技比我们强,可他们的文化不一定比我们的传统文化好,比如说,我们祖先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问题上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可要比西方的“征服自然”好。所以我认为我们还是应该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四十七页:洋务运动中的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的失败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没能与我国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团结起来,这也难怪,因为他们根本就没代表最广大人民——农民的利益。维新派是要君主立宪制,革命派是要民主共和制,他们都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可中国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并不强大,所以他们想依靠西方列强,但列强只是想得到利益,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体会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体会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我感触颇深。一方面,我对中国近代的这一段历史有了愈加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刻的体会。 中国的近代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前夜的风云变幻的八十年,这是一段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第二个阶段是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的翻天覆地的三十年,这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入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1840年,成为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G_O_V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入入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耻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耻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除了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这两次农夫运动都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入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实在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颠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中华民族又爆发了爱国的五四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抵触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抵触;农夫仍然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民族资产阶级这些新的社会力量发展起来了,而工人阶级则代替资产阶级成了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辛、曲折的斗争,颠覆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要点(精心整理)

自考《纲要》复习要点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 2.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是: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3.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台湾全岛及所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并赔款白银2亿两(单个国家赔款数额最多),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赔款4.5亿两(赔款总额最多),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 把持中国海关大权长达40多年的是英国人赫德。 5.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政治方面: (1)资本—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实行联合专政) 经济方面: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依然存在,在社会经济中占显著优势,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在中国政治、文化生活中有一定作用,但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

社会方面: (5)在列强争夺和间接统治下,加之地方性农业经济所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使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极不平衡性。 (6)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人民群众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贫困和不自由世界少见) 7.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旧的封建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旧的被统治阶级是农民阶级;新产生的阶级是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革命性的两面性特征);新诞生的被剥削阶级工人阶级。 8.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1)深受三重压迫和剥削,革命性最强;(2)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力量和传播先进思想;(3)同农民有着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9.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关系: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关系: (1)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当外国列强同封建政权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时,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3)国内战争威胁帝国主义利益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时,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完全勾结。10. 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区别:二者的主体、内容不一样。第一个历史任务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第二个历史任务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要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第一个历史任务是第二历史任务的前提条件;第二个历史任务时第一个历史任务的最终目标。 11.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的反英斗争。 12.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重要原因;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饶的反侵略斗争是最根本原因。 13.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最根本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 14.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组织编撰《四洲志》。 15.魏源:编撰《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天津;《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勒索白银2亿两,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中俄《爱晖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等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勒索到4.5亿两白银,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中美《望厦条约》取得并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总结(B)(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总结(B) 一、有关单项选择的重点内容 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A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社会 C.半殖民地社会 D.半封建社会 2.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C)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1895年割让台湾的屈辱条约是( C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 D )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B.中国军事力量的强大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5.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方案是( D ) A.《天朝田亩制度》B.《太平条规》 C.《太平刑律》D.《资政新篇》 6.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 A ) A.甲午战争北洋舰队的覆没 B.“中外和好”政策的形成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戊戍政变 7.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 变为止,历时103天,该历史称为( A ) A.戊戌变法 B.清末新政 C.同光新政 D.同治中兴 8.对“民权主义”理解正确的是( A ) A.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C.平均地权、核定地价 D.实行君主立宪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B ) 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 D.《资政新篇》 10.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B ) A.打倒孔家店 B.民主和科学 C.兼容并包、百家争鸣 D.文学革命 11.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 C ) A.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D.护法运动失败 12.中国共产党明确地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大会是( B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第一节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形成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第二节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自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外国列强的争斗和间接统治之中,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第六,在外国列强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第三节 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第二章 第一节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第二节 1.洋务派部分成员: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恭亲王奕訢是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 2.洋务派举办洋务是从近代军用工业着手的。 3.洋务事业: 一是兴办近代企业。(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备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在南京设立的金陵机器局。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最重要的官督商办民用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 二是建立新式海陆军。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1840(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2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革命任务:反帝反封 4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先后经过了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探索救国活动。还有农民阶级的救国活动。 (1)地主阶级的活动: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等的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洋务派李鸿章,曾国藩等的师夷长技以自强。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资产阶级的活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新文化运动 (3)无产阶级的活动: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救国活动。 (4)农民阶级的活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6历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4--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日本全面侵华(1937---1945)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第14、15页)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第6、7页)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

1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3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4到(《辛丑条约》)的订立为止,庞杂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已宣告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完全形成5外国教会为列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办得较早的外文期刊是《字林西报》 6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 7魏源在其(《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8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需要的前提少数人积累大量货币财富、大批劳动者成为自由出卖劳动力的无产者 9.19世纪50~80年代,俄国共侵占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这主要是通过()完成的。《瑷辉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改订伊犁条约》 10西方列强通过以下哪些条约,一步一步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 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1858年的《天津条约》)。 11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是(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12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是.北洋水师 13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的主张是(“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 14冯桂芬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著作是(《校邠庐抗议》 15. ..洋务运动时期,主要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是(京师同文馆) 16..洋务运动时期,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是(福州船政局 17.戊戌维新时期,严复在天津主办的报纸是(《国闻报》) 18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主持的重要学堂是(广州万木草堂 19.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颁布的政令要求各省书院改为(.高等学堂 20.洋务运动中,左宗棠率领的用洋枪装备的军队是.淮军( .21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反复强调封建的纲常伦理不可变的著述是(《劝学篇》)22.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重新“垂帘听政”的名义是(“训政) 23洋务运动时期,封建统治阶级的成员包括(.张之洞.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24.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同盟会 25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民报》 26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创立民国 27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黄花岗起义 28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保路运动 29辛亥革命爆发前,长期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的是(共进会文学社) 30.中华民国元年是(.1912年 31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推翻了封建帝制) 32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表现为(.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331915年,(蔡锷)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34..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中华革命党),组织武装反袁 35.在1840年至1919年期间,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辛亥革命) 36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局面的社会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7.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是(护法运动的失败) 38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纺织和面粉) 39.20世纪初主张“实业救国”的著名实业家楷模是(张謇)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

近代史纲要课后题总结 综述 ....... ..风云变幻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战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4)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是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基本特征: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科学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①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着显著的优势。 ②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③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封建势力是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