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课题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计算机机毕业论文题目《计算机毕业论文题目》简介: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和要求一)、目的要求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门功课,它是对毕业生《计算机毕业论文题目》正文开始>>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和要求一)、目的要求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门功课,它是对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一次总结和检验,它还是毕业生在校学习阶段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所具备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次大练兵,它也是毕业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次全面的训练,为走向社会和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具体要求如下:1.要求学生系统复习大学期间学过知识,并将其用于解决所选课题中的具体问题,锻炼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要求学生在毕业论文实践中,根据课题的需要自学一些新知识,并将它们用于实践,进而锻炼自学能力。
3.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所选课题的内容,着重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4.在整个做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始终坚持求实的作风,科学的态度,协作的风格和钻研的精神。
5.强调毕业论文的全过程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完成一项科研任务的整个过程。
全过程包括选择课题、论证其可行性、调查研究和阅读资料确定完成课题的具体方案、编程并调试程序完成课题要求或者论述某些观点、写出论文报告、完成论文答辩。
二)、时间安排和具体要求毕业论文安排在毕业前,从动员后起15周内完成,每周至少用10学时,共150学时。
具体安排分如下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用3周时间)A、首先进行毕业论文动员。
动员是由教学中心负责毕业论文工作的老师组织毕业班学生学习和讨论毕业论文动员的课件内容,明确目的要求和具体安排。
B、选定课题内容。
动员后学生抓紧时间选课题,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所选课题报给教学中心负责毕业论文的老师,再由教学中心负责集中后,通过电子邮件报到北京大学远程教育办公室。
所报内容要求:在计算中心选择课题的学生需写学生的学号和姓名、所选课题名称、该课题指导老师姓名等。
通信工程毕业设计简单通信工程毕业设计简介通信工程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信息传输、网络通信、无线通信等多个领域。
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课题,并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
本文将简要介绍通信工程毕业设计的一般流程和一些常见的课题选择。
一、毕业设计的一般流程通信工程毕业设计的一般流程包括课题选择、文献综述、系统设计、实验验证和论文撰写等环节。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专业知识,选择一个合适的课题。
然后,进行文献综述,了解当前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接下来,根据综述的结果,进行系统设计,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等。
在系统设计完成后,我们需要进行实验验证,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和相关理论知识,撰写毕业论文。
二、常见的课题选择1.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家居系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实现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该课题涉及到通信协议、嵌入式系统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2. 5G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5G通信技术是当前通信领域的热门话题,我们可以选择这个课题进行研究。
通过对5G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高网络的带宽和传输速度,实现更快速、稳定的数据传输。
该课题需要对无线通信原理和网络优化算法等进行深入研究。
3. 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网络安全设计网络安全是当前互联网时代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我们可以选择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网络安全设计作为毕业设计课题。
通过对软件定义网络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一种高效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保护网络通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 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研究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仓储、智能交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们可以选择这个课题,研究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设计一个有效的识别系统。
该课题需要对射频通信和信号处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毕业设计课题(论文)任务书系部:计量工程系专业:供用电技术专业班级供电08—1指导老师(含职称):刘海客课题(论文)题目:配电系统中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一:设计(论文)的主要任务及目的供用电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是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
通过本课题的毕业设计,学生将加深、巩固对供电、用电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并学会利用所学专业基础知识解决供电、用电相关岗位的工作上遇到的实际问题。
本课题要求基于配电系统中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分析设计,其目的和任务是:(1)巩固《电力系统分析》的相关基础知识,锻炼学生进行电力系统分析的能力;(2)巩固《供用电设备》所学知识,锻炼学生进行组合各种供用电设备的实践能力;(3)巩固《供用电网络继电保护》,锻炼学生根据元件参数设计继电保护的能力;(4)巩固所学的电气主接线知识和绘图知识,锻炼学生应用电气CAD等软件绘制工厂变电所计算用电气主接线简图的能力;通过本次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扩大专业知识面,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力求在收集资料、查阅文献、调查研究、方案制定、计算机处理、撰写论证、口述表达等方面加强训练,实现所学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同时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协作精神、创新意识。
毕业设计应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下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知主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和自组织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按时完成论文写作任务,灵活运用资料,切记不可抄袭。
二:设计(论文)的基本内容:1.设计资料1. PU TTGEN H B , MACGREGOR P R , LAMBERT F C. Distributed generation : semantic hype or the dawn of a new era IEEE Power and Energy Magazine , 2003 , 1 (1) : 22-29.2. 王成山,王守相.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若干问题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2(20):1-4,31.Wang Chengshan, Wang Shouxiang.Study on Some Key Problems Related toDistributed Generation Systems.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8,32(20):1-4,31.3. 李天友,金文龙,徐丙垠.“配电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北京,2008年3月.Li Tianyou, Jin Wenlong, Xu Bingyin.“Distribution Technology”,ChinaElectric Power Press, Beijing, March,2008.4. 梁有伟, 胡志坚, 陈允平. 分布式发电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综述. 电网技术, 2003, 27 (12):71-75,88.Liang Youwei, Hu Zhijian, Chen Yunping. A Survey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ower System. Power System Technology, 2003, 27(12):71-75,88.5. 严俊,赵立飞. 储能技术在分布式发电中的应用. 华北电力技术,2006,第10期,16-19.Yan Jun, Zhao Lifei. Energy Storage for Distributed Generation.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2006, No.10, 16-19.Deng Zigang, Wang Jiasu, Wang Suyu etc..Status of High Tc superconducting Flywheel Energy Storage System. 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2008, 23(12):1-10.6. 胡学浩.分布式发电(电源)技术及其并网问题.电工技术杂志,2004,第10期, 1-5. Hu Xuehao. Distributed Generation and Grid-connected Technology. Electric Engineering,2004, No.10, 1-5.7. 鲁宗相‘王彩霞‘阂勇‘周双喜‘, 吕金祥, 王云波,微电网研究综述,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19):100-107.Lu zhongxiang. Wang Caixia. Min Yong. Zhou Shuangxi. Lu Jinxiang, Wang Yunbo, Overview on Micro Grid Research,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7,31(19):100-1078. Christian Schulz. Gerold R?der. Michel Kerrat, Virtual Power Plant With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Micro-units, CIRED Seminar 2008: SamrtGrids for Distribution,June,2008,Frankfut参考网站国农村电气化信息网、输配电设备网、北极星电力网、国家电力信息网、中国电力新闻网2.设计内容(1)分布式电源概述1.1分布式电源的概念1.2 分布式电源系统结构1.3 分布式电源的技术特点(2)分布式电源的发展现状2.1国外分布式电源发展2.2 国内分布式电源发展(3)分布式电源接入对电网的影响3.1对电网规划的影响3.2对线路上潮流的影响3.3对网损的影响3.4对电能质量的影响3.5对系统保护的影响3.6对可靠性的影响3.7非正常孤岛问题3.8其他方面的问题(4)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的环境和条件(5)分布式电源的相关国家标准5.1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技术规定5.2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测试规定5.3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运行控制规范5.4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监控系统功能规范(6)分布式电源并网关键技术6.1国外经验6.2分布式智能发电技术6.3分布式电源信息交互技术6.4分布式电源规划设计技术6.5适用于分布式电源新型储能技术6.6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调度技术6.7分布式电源标准体系和检测技术(7)分布式电源技术展望(8)总结3.基本要求1、论文应做到中心突出,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必须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文字通顺;并能进行深入分析,见解独到。
机电毕业设计简单课题机电毕业设计简单课题机电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机械、电气、自动化等多个领域。
在机电工程专业的学习中,毕业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对于一些初学者来说,选择一个简单但有足够挑战的毕业设计课题是非常重要的。
在选择机电毕业设计课题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
毕竟,一个人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更容易投入精力和时间。
如果你对机械方面感兴趣,可以选择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如自动门、输送带等;如果你对电气方面感兴趣,可以选择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板或控制系统。
其次,选择一个简单的毕业设计课题并不意味着缺乏挑战性。
相反,一个简单的课题可能会有更多的创新空间和发展潜力。
例如,你可以选择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手臂,但是在其运动控制和精度方面下功夫,使其能够完成更复杂的任务。
或者,你可以选择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板,但是在其功能和性能上进行改进,使其更加实用和可靠。
在进行机电毕业设计时,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
首先,要明确设计的目标和需求,确定设计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然后,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接下来,进行详细的设计和制造,包括材料选择、零部件设计和加工等。
最后,进行实验测试和性能评估,对设计进行改进和优化。
在机电毕业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技术和工程方面的问题,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的可行性。
一个好的设计不仅要满足技术要求,还要考虑到成本和效益。
因此,在进行毕业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实际应用的需求和限制,避免过于理想化和不切实际的设计。
除了技术和工程方面的问题,机电毕业设计还需要考虑到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一个成功的毕业设计不仅仅是一个设计方案,还需要考虑到项目的进度和资源管理,以及与其他团队成员的协作和沟通。
因此,在进行毕业设计时,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机电毕业设计是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
大专毕业设计模板范文毕业设计模板范文
[学校名称]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毕业设计(论文)设计模板
一、课题名称: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五、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六、研究的进度安排:
七、预期的研究结果:
八、毕业设计的组织和实施计划:
九、论文的组织结构:
参考文献:
附件清单:
注:
1. 该模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2. 模板中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课题的设计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
3. 根据学校和院系的要求,可能还需要添加其他的内容,如评审意见等。
4. 毕业设计模板范文应该明确地列出论文中各个章节的标题和内容,以便指导学生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写作。
以上是一个大专毕业设计模板范文的简要示例,具体的内容和格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毕业设计模板范文应该包括课题名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方法和途径、研究的进度安排、预期的研究结果、毕业设计的组织和实施计划、论文的组织结构等内容,以便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写作和实施。
同时,根据学校和院系的要求,还可能需要添加其他的部分,如评审意见等。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附表B.1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附表B.1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附表B.1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附表B.1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附表B.1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由指导教师填写)(由指导教师填写)(由指导教师填写)(由指导教师填写)(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包装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时间为1-16周。
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随着网络化企业管理区域的发展,开发一套具有普遍通用意义的餐厅点菜管理系统会受到大部分餐厅的青睐,并且该系统必须具备操作简单,功能俱全,可扩展性好,易于维护等特点。
由于系统的可扩展性好,我们很容易在原有的功能上进行扩展新的功能,来为每个客户开发一套符合自己特色的餐厅点菜管理系统。
所以开发这样一套具有普遍通用意义的餐厅点菜管理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餐饮业的种类在千变万化之中,餐饮业消费持续增长,同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这就迫切需要引入准确、高效的计算机管理方式。
该软件使用计算机对餐饮信息进行管理,目的在于让许多餐饮企业可以拥有崭新的收银管理体验,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速度快、可靠性高、存储量大、成本低等,能够极大地提高运营管理的效率。
由于软件中添加了用户可以在服务器端通过摄像头对客户进行监控的设置,使得本软件扩大了企业的管理范围。
餐饮业务涉及的各个工作环节已不再仅仅是传统的管理、结算业务,而是更广、更全面的服务性行业代表。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餐饮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同业竞争,如何提供更多的工作流程和更优质的服务,如何吸引更多的顾客,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加强顾客账户信息管理、进行顾客业务再造,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业务竞争能力是摆在各家饮食广场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饮食广场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从选餐、结算等,整个过程应该能够体现以人为中心,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给顾客感受一种顾客至上的享受,提高管理水平,简化各种复杂操作,在最合理最短时间内完成业务规范操作,这样才能令客舒适难忘,增加顾客回头率。
餐饮行业发展态势明显,主要体现在连锁经营、品牌培育、技术创新、管理科学化为代表的现代餐饮企业,大众化消费越来越成为餐饮消费市场的主体;饮食文化已经成为餐饮品牌培育和餐饮企业竞争的核心,现代科学技术、科学的经营管理、现代营养理念在餐饮行业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毕业论文设计---图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三峡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图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专业信息管理与服务院部电子工程学院学号 2009301020131 姓名史正添指导教师唐文涛讲师答辩时间 2011年6月目录内容摘要引言第一章课题简介第二章需求分析2.1图书管理现状2.2系统的数据字典2.3系统数据流程图第三章系统概念3.1系统功能模块解析3.2系统功能结构图3.3系统ER图的设计第四章系统逻辑和物理设计4.1数据库的设计4.2数据库的维护4.3功能模块的实现第五章调试与分析5.1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5.2进一步改进设想第六章用户操作说明6.1软硬件环境6.2应用系统安装6.3操作手册小结参考文献致谢内容摘要图书管理系统是采用Visual Basic6.0开发的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
开发本系统的基本步骤:需求分析、系统概念设计、系统逻辑和物理设计、系统实现和维护。
在系统分析中先后用数据字典、数据流程、系统的功能结构图、ER图分析了系统所需的各种数据。
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模块独立设计法,比较详细的展现了各个模块的功能。
在库和表的设计当中, 我们力求层次清晰,设计简单实用。
在系统具体实行阶段中,我们精心细致的画出了各个窗体并给出了相应的事件和代码,以实现各个窗体的作用。
本系统虽然设计简单,但有一定的实用性。
系统的功能较为全面,使用简单,基本上可以作为一般大中小学的图书管理系统。
关键字:数据库 SQL 语言 Visual Basic6.0 图书图书管理引言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的信息时代。
在各行各业中离不开信息处理,这正是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管理系统的原因。
计算机的最大好处在于利用它能够进行信息管理。
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
尤其对于复杂的信息管理,计算机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
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密切相关,系统的开发是系统管理的前提。
毕业设计题目:石油化工装置的DCS控制系统设计课题类型:工程设计
本设计课题意义:DCS控制系统是随着现代大型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不断兴起和过程控制要求的日益复杂应运而生的综合控制系统。
它是计算机技术、系统控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可提供窗口友好的人机界面和强大的通讯功能,是完成过程控制、过程管理的现代化设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石化企业广泛应用。
学生通过本课题设计,了解石油化工行业DCS的应用状况,系统掌握工程上DCS的图形化设计步骤和方法,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对课题的要求:一、主要内容:(1)了解石油化工行业DCS的应用状况;(2)掌握软件使用方法及控制系统的组态工作流程;(3)以石油化工常减压/加氢/硫磺装置为例,设计一个应用系统,完成系统硬件、部分软件组态、流程图画面设计、实时监控设计;(4)对设计好的系统进行工艺现场监控软件的模拟仿真.
二、要求:
查阅20篇以上参考文献,其中要有外文文献。
完成毕业设计报告,报告要写作规范、内容正确、条理分明、语言流畅、结构严谨。
图纸、实验数据各种标准资料的运用和引用符合学校和学科( 专业) 国家标准规定。
本科1人,专科3人
本课题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系统硬件软件组态、流程图画面设计、实时监控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参考题目: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风格转换技术研究与应用一、引言(200字)随着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图像处理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图像风格转换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可以将图像的风格从一个领域转换到另一个领域,为用户提供全新的视觉体验。
传统的图像风格转换方法往往需要手动选择和设计规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风格转换技术的出现,使得图像风格转换更加智能、高效。
本文旨在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风格转换技术,并尝试将其应用于具体场景。
通过对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和调优,提出一种可行的图像风格转换算法,并在实际应用中验证其有效性和实用性。
二、研究内容(400字)1. 深度学习在图像风格转换中的应用现状分析通过对当前深度学习在图像风格转换领域的发展进行全面的调研,分析其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风格转换技术与传统方法的比较,确定研究的切入点。
2.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风格转换算法设计基于前期调研结果,设计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风格转换算法。
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和生成对抗网络等深度学习模型,构建图像风格转换的模型架构,并进行网络训练和参数调优。
3. 验证与应用在采集和构建具体的图像数据集的基础上,对所设计的图像风格转换算法进行验证。
通过实验对比与传统方法的效果,评估算法的准确度、处理速度和图像质量,并探索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三、研究意义(200字)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风格转换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
进一步推动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图像风格转换效果。
同时,该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艺术创作、游戏、电影特效等领域,丰富视觉艺术表达手法,为相关领域带来创新的可能性。
本研究通过对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风格转换技术的研究,为图像处理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并对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对未来深度学习在图像风格转换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毕业设计课题简介
从现在的科学角度来看,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各个领域的不断创新,以及每个国家之间的日益交流和国力的大大提升,人类在许多方面已经创造出了很多的陈果。
此外,随着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对很多的方面有了新的要求,这样就导致了需要新的机械产品来提升水平,板材送进夹钳装置就是其中是一。
现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较快,产品更新的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
本次设计上的夹钳装置也和其他的机械行业一样不断向前迈进,据可靠研究调查发现,当前已经在运行的主机行业已十分广泛,特别的在很多高档的制造行业和国家重点相关项目中,对其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扩大,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也必然会使得夹钳行业向前发展。
经过我国几代科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板材送进装置方面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例如由中南科学院廖卫献研究的送进机,已经将送进的硅块从84块增加到96块,使得材料的利用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此种方法,可以实现冲床每年提高加工能力160-300t。
在众多的的送进装置中,气结构形式有多种。
例如可以用机械手进行送进,其过程是用机械手抓住由传送带传送而来的板材,进而放入落料架。
通过调查得知,国外的送进装置发展也非常迅速而且日趋成熟。
通过对国外的生产和研究的调查,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或地区,日本、美国最具代表性,尤其是日本,由于机械式自动送进机构相对简单,故而对其涉及的研究很少。
而代替的是对更加新型的送进的理论的研究与设计。
在国内外的专业人员的不断设计与探索之后,也设计出了很多具有时代意义的新的送进装置。
在日本有专家研究出利用机械手与冲床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送料。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从侧面送料,故设计时很复杂而且不易制造维修。
而且成本相对较高不适宜中小企业进行规模化生产。
在工作时,以冲床上的曲轴作为主输送轴。
然后通过花键轴进行伸缩运动,球头部件会被连接到机械手轮。
期间,相关的传动部件还要通过动作使机械手与机床同步,从而完成整个运送过程。
此外,改送进装置还配备有另外的一套专用的驱动可移式输送机,通过该输送机就可以将板材送至主机的位置处进行加工。
但是,它的这套系统是根据日本本国发展情况而定的。
因此,它只能适合于日本本国加工的使用,所以不太适合我国的纵向送进的要求。
许多资料表明,如果根据现在的整体的综合水平来看,我国的某些行业还不
能跟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同时,在夹钳装置的行业,就性能方面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列如,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环保性。
因此,当前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科技方面加大投入,只有这样才能赶上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
本设计中,采用液压缸进行推动并固定,采用气缸进行夹紧。
它有着很多的优点,使得装置运行平稳,可靠性大大提高,传送时较为灵敏。
同时,最为一个在生产中的配套辅助机构使得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