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八版)
- 格式:docx
- 大小:49.55 KB
- 文档页数:29
1信息技术大世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2.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学会合作学习。
2.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信息技术课堂纪律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励学生从小立志学好信息技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
难点:认识信息技术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
三、教学内容:
(一)图片激趣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丁丁”、“点点”的形象,简单叙述人物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
(二)学习新知
1.看一看
结合教材内容,展示大量事例和图片,让学生充分感知信息技术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体验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说一说
小组讨论、交流:信息技术还在哪些方面为我们带来方便。
(三)学生自学教材:从古到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1.小组合作学习。
2.全班分享交流:说一说心得体会。
(四)拓展知识
教师介绍: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比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航测和卫
星遥感技术在救灾中的应用;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使用等。
四、课堂小结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信息技术,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信息技术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信息技术。
五、课后探究
利用课余时间了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更多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方式。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教学内容:信息技术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计算机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定义和基本组成部分。
2. 学会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3. 培养正确使用计算机的意识和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定义和基本组成部分。
2.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1.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教学投影仪、计算机。
2. 学生:教材、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展示计算机的图片,问学生们认识这是什么?2. 学生回答:这是计算机。
3.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计算机是干什么用的吗?二、新授(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解释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是运算、控制和存储数据的自动化电子设备。
2. 教师给学生演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打开电源,启动计算机,打开应用程序等。
3. 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显示器、键盘、鼠标、中央处理器等。
三、操练(15分钟)1. 教师布置操练任务:请学生们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2. 学生们分组进行操练,互相帮助和交流。
四、拓展(10分钟)1. 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等。
2. 教师组织学生们讨论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在黑板上记录下来。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向学生总结课堂内容:我们今天学习了计算机的定义和基本组成部分,还学会了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2. 教师询问学生们对课堂内容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请学生们完成课堂作业,复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2. 提醒学生们注意计算机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安全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定义和基本组成部分,教师通过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的演示和操练,让学生们初步了解和掌握了计算机的使用方法。
但是由于课时有限,学生对计算机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下节课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展相关的知识。
XX小学2019——2020学年上期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重大版第八版)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学期采用的是重庆大学出版社第八版教材。
该教材内容难度适中而且比较实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生的接受能力。
这套教材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体现出了个计算的侧重点,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索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年级上册的这本教材主要学习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鼠标的基本操作和我的世界三个单元。
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先对信息技术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后,学习一些简单的计算机系统操作,并学习简单的儿童编程模块——我的世界,让三年级的小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完成相关任务,体验儿童编程。
二.学情分析(一)心理特点1.个性差别大: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
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发现自己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
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2.情绪不稳定:三年级学生由于学习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突,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3.自控能力不强: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承认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二)信息技术学习方面1.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都比较好奇,对信息技术学习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有主动学习的意愿。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第一至五章)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学会正确的开关机方法,认识计算机的各个部分。
学会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基本的操作。
1.2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正确的开关机方法计算机的各个部分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基本的操作1.3 教学步骤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示范正确的开关机方法,让学生跟随操作介绍计算机的各个部分,让学生触摸和认识讲解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基本的操作,让学生跟随练习1.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开关机检查学生是否能够认识计算机的各个部分检查学生是否能够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基本的操作第二章:Word 2010的基本操作2.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Word 2010进行基本的文字处理。
学会输入文字,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等。
学会插入图片、表格等。
2.2 教学内容Word 2010的界面和基本操作输入文字,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等插入图片、表格等2.3 教学步骤讲解Word 2010的界面和基本操作示范输入文字,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等,让学生跟随操作示范插入图片、表格等,让学生跟随操作2.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输入文字,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等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插入图片、表格等第三章:Excel 2010的基本操作3.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Excel 2010进行基本的表格处理。
学会输入数据,设置单元格格式。
学会使用公式和函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3.2 教学内容Excel 2010的界面和基本操作输入数据,设置单元格格式使用公式和函数进行简单的计算3.3 教学步骤讲解Excel 2010的界面和基本操作示范输入数据,设置单元格格式,让学生跟随操作示范使用公式和函数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跟随操作3.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输入数据,设置单元格格式检查学生是否能够使用公式和函数进行简单的计算第四章:PowerPoint 2010的基本操作4.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PowerPoint 2010制作简单的幻灯片。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鼠标使用、桌面图标操作等。
(2)培养学生熟练使用Microsoft Word进行文档编辑的基本技能。
(3)让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学会文明上网。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1. 学习开关机、鼠标的使用方法。
2. 熟悉桌面图标及基本应用程序的使用。
第二章:Microsoft Word的基本使用1. 学习Word的启动与退出。
2. 掌握文字输入、编辑、删除等基本操作。
3. 学习字体、字号、颜色等格式的设置。
第三章:网络安全与文明上网1. 学习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如病毒防治、个人信息保护等。
2. 引导学生学会文明上网,抵制不良信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Microsoft Word的基本使用、网络安全与文明上网。
2. 教学难点:Word中字体、字号、颜色等格式的设置。
四、教学方法:1.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2. 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等。
2. 任务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速度等方面。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内容:第四章:Microsoft Word的高级使用1. 学习插入图片、表格、形状等对象。
2. 掌握页面设置、打印预览等高级功能。
第五章:网络的基本使用1. 学习浏览器的使用,进行网上搜索。
2. 了解电子邮件的基本知识,进行简单的邮件发送和接收。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三篇】教案一:认识电脑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脑的基本组成部分。
2. 学会使用电脑的基本操作。
教学重点:1. 电脑的基本组成部分。
2. 电脑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1. 电脑的基本操作。
教学准备:1. 准备电脑若干台,每台电脑安装有教学软件。
2. 准备电脑操作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电脑的外观,了解电脑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2. 讲解并演示电脑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使用鼠标、键盘输入等。
3. 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内容。
作业布置:1. 回家后,向家长介绍电脑的基本操作。
教案二:电脑绘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脑绘画的基本技巧。
2. 学会使用电脑绘画软件进行绘画。
教学重点:1. 电脑绘画的基本技巧。
2. 使用电脑绘画软件进行绘画。
教学难点:1. 使用电脑绘画软件进行绘画。
教学准备:1. 准备电脑若干台,每台电脑安装有绘画软件。
2. 准备绘画素材。
教学过程:1. 讲解电脑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颜色、图层等。
2. 演示使用电脑绘画软件进行绘画的方法。
3. 让学生动手绘画,巩固所学内容。
作业布置:1. 回家后,利用电脑绘画软件进行绘画创作。
教案三:网络搜索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搜索的基本方法。
2. 学会使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
教学重点:1. 网络搜索的基本方法。
2. 使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
教学难点:1. 使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
教学准备:1. 准备电脑若干台,每台电脑连接有网络。
2. 准备搜索引擎。
教学过程:1. 讲解网络搜索的基本方法,如关键词、分类搜索等。
2. 演示使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的方法。
3. 让学生动手搜索,巩固所学内容。
作业布置:1. 回家后,利用搜索引擎进行主题搜索,并将搜索结果与家长分享。
教案四:电子邮件的使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
2. 学会使用电子邮件进行收发邮件。
教学重点:1. 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
小学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信息技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2. 学会使用计算机进行基本的操作;3. 掌握使用鼠标进行点击、拖拽、复制和粘贴等基本操作;4. 学会使用基本的文字处理软件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5. 学会使用浏览器进行简单的网络浏览。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2. 鼠标的基本操作;3.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4. 浏览器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1. 鼠标的基本操作;2.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
教学准备:1. 教材:《信息技术》第一册;2. 教具:计算机、鼠标、投影仪;3. 软件:文字处理软件、浏览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10分钟)1.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介绍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部分;2. 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鼠标的基本操作(15分钟)1. 讲解鼠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演示鼠标的点击、拖拽、复制和粘贴等操作方法;3. 让学生跟随演示进行练习。
三、学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25分钟)1. 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界面;2. 演示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输入、编辑和保存的操作方法;3. 让学生跟随演示进行练习。
四、学习浏览器的基本操作(20分钟)1. 讲解浏览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界面;2. 演示使用浏览器进行网页浏览和搜索的操作方法;3. 让学生跟随演示进行练习。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计算机的其他功能和应用;2. 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对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帮助。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练习使用鼠标进行基本的点击、拖拽、复制和粘贴操作;2. 让学生练习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3. 让学生练习使用浏览器进行简单的网络浏览。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鼠标、文字处理软件和浏览器的基本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演示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了这些操作的方法。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第一课:认识计算机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区分计算机和其他电器设备2. 能够说出计算机的一些特点和功能3. 能够简单地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教学内容1. 认识计算机- 计算机和其他电器设备的区别- 计算机的特点和功能- 计算机的组成部分2. 计算机入门- 计算机的开机和关机- 计算机操作界面的认识教学重点1. 能够正确区分计算机和其他电器设备2. 能够简单地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3. 能够熟练进行计算机的开机和关机操作教学难点1. 计算机的特点和功能的传授和理解2. 计算机操作界面的认识教学方法1. 图片法2. 演示法3. 操作法第二课:键盘操作教学目标1. 能够掌握键盘上字母和数字的位置及打法2. 能够掌握常用的快捷键教学内容1. 键盘上的字母和数字的位置及打法2. 常用的快捷键教学重点1. 键盘上字母和数字的位置及打法2. 常用的快捷键的掌握和使用教学难点1. 快捷键的理解和记忆教学方法1. 演示法2. 操作法第三课:鼠标操作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掌握鼠标的使用方法2. 能够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功能教学内容1. 鼠标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功能2. 鼠标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教学重点1. 鼠标操作的基本技巧掌握2. 常用功能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掌握教学难点1. 鼠标操作的灵活性和实际运用教学方法1. 演示法2. 操作法第四课:Word 文字处理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掌握 Word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2. 能够完成简单的文字处理和排版工作教学内容1. Word 软件的界面和常用功能2. 文字处理和排版的基本操作教学重点1. Word 软件的界面和常用功能的掌握2. 文字处理和排版的基本操作的理解和实操教学难点1. 长文章的排版技巧教学方法1. 演示法2. 操作法第五课:网络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网络的概念和作用2. 能够熟练掌握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教学内容1. 网络的概念和作用2. 网络基础知识和网络使用技巧教学重点1. 网络的概念和作用的掌握2. 网络基础知识和网络使用技巧的应用教学难点1. 网络的概念和作用的理解和具体应用教学方法1. 图片法2. 演示法3. 操作法。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全册)课程概述本教学大纲是针对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教案。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通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认知,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处理和交流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研究和生活提供支持。
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够正确、有效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2. 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网络浏览和搜索、文档处理等。
3. 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网络使用和信息保护能力。
教材内容安排第一单元:计算机基础知识- 课时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使用方法- 课时2:计算机的启动与关机操作- 课时3: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 课时4: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第二单元:网络浏览与搜索- 课时1: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课时2:浏览器的安装和使用- 课时3:常用的网络搜索方法和技巧- 课时4:网络资源的利用与评估第三单元:文档处理- 课时1: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课时2:文字格式设置和排版技巧- 课时3:图片的插入和编辑- 课时4:文档保存与分享教学方法本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合作研究,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通过多媒体教具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和网络浏览实践,提高他们的技术应用能力。
3. 项目实践:设计小组项目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能力。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分享和交流彼此的研究心得和问题解决方法。
评价方式本课程采用综合评价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发言表达能力、实践操作等。
2. 项目成果评价:评估学生的项目成果,包括合作与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性等。
3. 作业考核:布置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的理解程度。
重大第八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实用标准第一单元第1课:信息技术大世界教学课题: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人们传播信息的方式,计算机教室上课的要求。
课型研究:目标:1.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
2.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3.掌握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2.掌握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
活动内容:一、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教师进行小结。
二、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带来的便利让学生举例介绍身边应用信息技术的活动,教师通过PPT 介绍更多的信息技术,让学生想象没有这些技术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三、提出上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的不同要求教师倾听学生的问题和感想,提出上信息技术课的注意事项,如安全、保护设备等。
四、总结本课让学生分享上完第一节信息技术课的收获和想法,教师总结本课的内容。
教具准备:PPT、板书。
信息技术大世界信息技术的应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
在学校里,信息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在课后,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研究情况,制作文档来记录自己的研究进度和实用标准。
第一单元第2课1课时本课的目标是了解台式计算机的组成,掌握正确的开机和关机方法,认识计算机的桌面以及学会遵守计算机课堂纪律。
教学重点是了解台式计算机的组成和掌握正确的开机、关机方法,认识计算机的桌面。
活动内容包括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研究打开计算机,认识桌面,研究关闭计算机以及总结本课。
在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时,同学们可以通过指出教室里的电脑各部分的名称来了解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
在研究打开计算机时,同学们需要注意先开显示器再开主机。
在认识桌面时,同学们可以移动鼠标来看看桌面会有什么变化。
在研究关闭计算机时,同学们需要演示正确的关闭方法。
第二单元第3课1课时本课的目标是掌握鼠标的基本组成,操作姿势以及指向、单击、双击操作。
活动内容包括掌握鼠标的基本组成,操作姿势以及指向、单击、双击操作。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研究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智能设备的使用,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如计算机的组成和启动过程。
2. 学会使用常见的办公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和演示软件。
3. 掌握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的方法。
4. 学会使用智能设备,如平板电脑和手机。
5.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单元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硬件和软件。
- 研究计算机的启动过程。
- 了解常见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单元二:办公软件的使用- 研究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编辑和排版。
- 研究使用演示软件创建简单的幻灯片。
单元三:信息检索- 了解搜索引擎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 学会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
单元四:智能设备的使用- 研究使用平板电脑和手机进行基本操作。
- 了解智能设备的功能和常见应用程序。
单元五: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 进行小组合作项目,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方法- 讲解和示范: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 实践操作: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实践操作计算机和智能设备。
-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项目,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 定期进行课堂练和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技能和能力。
教学资源- 计算机和智能设备- 办公软件和搜索引擎- 课堂练和作业教学时长本教案设计为10周的教学计划,每周2节课,每节课45分钟。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资源的情况。
2走进计算机乐园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了解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的作用。
2.掌握正确开机、关机的方法。
3.掌握计算机桌面布局。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2.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正确开机、关机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掌握正确开机、关机的方法;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
三、教学内容:(一)走进电脑展厅1.介绍教材插图——“计算机乐园”的布局。
2.引入本课主题——“电脑展厅”。
(二)学习新知1.认识计算机组成(1)观察计算机的组成部分,说说自己的发现。
(2)了解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
2.学习开机、关机(1)找一找电源开关按钮。
(2)学习正确的开机、关机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开机、关机操作。
3.认识桌面(1)了解计算机桌面的布局。
(2)试一试:移动鼠标到桌面不同的区域,看看桌面有什么变化。
(三)学习课堂纪律要求。
1.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讲解课堂纪律要求。
(四)拓展知识讲述计算机发展的小故事,或播放一些有关计算机的相关影像资料,或展示一些有关计算机的图片资料。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学会了正确开机、关机,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以后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五、课后复习利用课余时间复习计算机主要组成部分知识和开机、关机方法。
7 手指键盘来挑战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基本目标:1、熟练掌握下排键的正确击键方法。
2、利用练习程序和小游戏对基本键、上排键、下排键、部分符号键进行综合指法训练。
3、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姿势,养成正确的计算机键盘操作习惯。
提高目标:在方法正确的基础上,实现大多数字母键和符号键盲打。
(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掌握下排键的正确击键方法。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在学习中举一反三,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掌握键盘操作的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在学习中鼓励学生不怕失败,寻找方法,克服困难,对反复机械的训练保持耐心和毅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下排键的正确操作方法;难点:让学生掌握敲击下排键时,手指击键完成后必须将手指放回基本键的击键方法,注意B键和N键的击键方法。
三、教学内容(一)复习导入。
1.复习:(1)上排键的基本指法。
(2)5分钟打字小竞赛。
(二)合作探究。
1.出示幻灯片:找出下排字母键。
问:根据上节课基本键的学习,想一想下排键应该怎样按。
2.分小组学习探究。
小组合作,打开指法练习软件,试按下排字母键,和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索下排键的敲击方法。
3.小组学习汇报。
3.总结小组交流汇报:(1)下排键的手指分工;(2)B键和N键的按键方法;(3)手指击键完成后必须放回基本键。
(三)练习提高。
1.再练习《指法练习》软件中的下排键。
要求学生在熟练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进行盲打。
2.开展5分钟的打字小竞赛。
3.玩一玩趣味游戏《吃苹果》。
(四)学习评价。
统计学生在《指法练习》中得到的练习评价。
四、课堂小结我们已经完成了对键盘基本操作的学习,同学们在课后可以根据自己对键盘的熟悉程度,实现大多数按键的盲打。
五、课后练习1.熟悉键盘主键盘区按键的位置,实现盲打。
2.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挑战教科书P41页《吃苹果》,练习时注意指法要准确,尽量盲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