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的教学团队
- 格式:pptx
- 大小:410.24 KB
- 文档页数:33
《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教学系、研究室(所)临床医学系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中文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课程类别选修课英文Family Medicine and CommunityHealth Service总学时32 理论学时26学分 1建议授课时间第3/4学期实践学时 6所属课程群学科基础课程先修课程可替代课程无面向对象口腔医学本科学生课程负责人朱舜课程教学团队二、课程定位全科医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一些发达国家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医学理念与医疗服务模式。
它是整合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的新型医学专科。
它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医疗、预防、康复和健康促进有机结合,将个体保健与群体保健融为一体。
全科医学是临床二级学科。
三、课程目标系统阐述全科医学的产生背景、发展趋势和独特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问题为导向、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全科医学中的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全科医疗质量与全科医疗资源管理;以及常见健康问题的全科医学处理等。
通过教学与学习,为口腔医学毕业生了解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并服务社区提供基础。
四、课程内容课程模块课程单元学习目标学时教学方式学习要求概述1.能阐述全科医学、全科医疗、全科医生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2.能区分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全科医生与其它专科医生的区别和联系。
3.能陈述全科医生的素质、角色和任务以及世界全科2+2多媒体讲授社区实践社区实践医学的发展现状。
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1.能区分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与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的区别与联系。
2.能说明全科医师应诊中的四项主要任务。
3.能陈述健康信念模型与就医行为。
4.能理解以病人为中心的医患交流。
4多媒体讲授文献学习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1.能复述家庭的定义、类型,家庭的内在结构;2.能陈述家庭照顾中的三级预防,家庭生活周期。
全科教研室的组成及职责一、全科教研室人员组成教研室主任(科室主任)教研室副主任(教学主任)教研室秘书教研室成员(所有与全科医师培养相关的科室的主任、教学干事和带教老师)。
二、教研室主任职责1、贯彻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及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和要求,主管本院教学及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组织全院完成学校下达的教学任务,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2、负责与学校及其它基地间的联系,总体指导协调所有与全科医师培训有关的生活、生产、教学活动。
3、定期指导、检查全科教研室教学工作进度及教学计划落实情况。
4、定期参与全科教学工作会议,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教改方案及激励政策。
5、审查批准全科教学经费的使用和预算。
6、组织邀请相关人员参加教学行政查房。
三、教研室主任、副主任(一)条件1.高级技术职称。
2.热爱教学,有教学背景或教学经验者优先。
(二)职责1.不断加强以提高学员综合临床胜任力为目标的全员教学意识,并以身作则。
2. 根据上级部门及实际工作要求,制定教研室的规章制度及相关岗位职责。
3.指导、督促、考核教研室秘书工作。
4.制定及组织实施带教老师的遴选,对新任课教师组织试讲工作。
教学实施过程中定期加强督导,保证教学质量。
5.定期检查各科室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包括讲课、查房、病历讨论、技术操作、病历书写、教案书写、课件准备、集体备课等)。
并对教师工作予以考核,评定绩效,并及时给出评估反馈。
6.组织学生的出科考核、阶段考试、年终考核、考评工作(包括理论、口试、操作的考试和综合表现考评)。
7.定期召开教研室会议,布置教学工作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每学期至少二次。
并有文字记录。
8.有计划的培养中、青年师资,并亲自示范性教学,每月至少1-2次(可与日常工作结合)。
9.负责优秀教师的评选工作。
10.创新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组织撰写教学论文或经验交流。
11.检查本教研室档案管理和教学统计工作。
12.每学期末、学年末对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并制定下一年度教学工作计划,上报科教科。
全科医学科专业基地教学小组摘要:一、引言二、全科医学科专业基地教学小组的成立背景三、教学小组的组成与职责1.成员构成2.职责分工四、教学小组在全科医学教育中的作用1.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2.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3.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五、教学小组的工作成果与展望1.取得的成绩2.面临的挑战与改进方向3.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未来展望正文:全科医学科专业基地教学小组是在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旨在提高全科医学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全科医生。
教学小组在全科医学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全面推进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
全科医学科专业基地教学小组由一批经验丰富的全科医学专家和教育工作者组成。
他们在全科医学领域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临床实践经验,为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教学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为全科医学教育贡献力量。
教学小组的主要职责包括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制定、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等方面。
首先,在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制定方面,教学小组根据全科医学的发展需求,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制定出科学、合理、实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全科医学知识。
其次,在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方面,教学小组成员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教学小组还注重引入先进的教学技术和设备,如虚拟仿真实验、模拟病人等,使学生能够在更加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最后,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方面,教学小组建立了一套科学、严谨的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此外,教学小组还通过学生评教、专家评议等方式,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全科医学科专业基地教学小组在全科医学教育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建设构想背景: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全面全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这个体系中,全科医生团队作为基层医疗服务的主力军,对于实现医疗卫生服务覆盖全民的目标至关重要。
但目前的全科医疗服务存在着人员数量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
因此,建设一个高效、稳定、可持续性的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构想:1. 团队建设建设一个由专业全面、素质高、具备高度工作责任感的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团队。
人员结构包括:全科医生、护士、公共卫生健康人员、心理咨询人员等。
全科医生起到核心作用。
2. 岗位职责明确各岗位职责。
全科医生作为医疗团队的核心,负责基层医疗服务的各项工作,包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治工作,以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预防保健咨询等工作;护士主要负责病人的生命体征监测与护理,药品的配发和说明,及其他与医疗配套的工作;公共卫生健康人员主要负责儿童、老年人、孕产妇等特殊人群的健康管理;心理咨询人员主要负责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
3. 服务范围将服务范围扩大至基层医院、社区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农村诊所等。
通过制定完善的服务规划、现代化的医疗设施、完善的技术设备来提高服务的覆盖范围。
4. 系统化管理将医疗服务管理工作制度、流程考核、培训等内容纳入系统化管理,建立专业的团队管理机构。
在岗位职责分工的同时,针对各个岗位制定考核标准,每年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作为晋升、评职称、涨工资等的重要依据。
5. 建立数字化服务平台建立数字化服务平台,对每个患者建立电子档案。
在每次就诊后,全科医生及团队成员将患者的健康状况、用药记录等数据录入服务平台,并实时更新。
医生将根据患者的病情,提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健康管理建议。
患者与医生的互动将从面对面到线上,通过此平台帮助医生及时掌握患者健康状况,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结论:构建高效、稳定、可持续性的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是健康服务管理的重要方向。
《全科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20413BZ001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性质:考查课学时/学分:理论48,总学时48一、课程简介全科医学又称家庭医学,是面向社区和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范围涉及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
它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医疗、预防、康复和健康促进有机结合,将个体照顾与群体照顾融为一体。
全科医学是在西方国家通科医生长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综合了现代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用以指导医生从事基层医疗保健第一线服务的知识技能体系。
《全科医学概论》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包括概述、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以社区为范围的健康照顾、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照顾、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全科医学中的医患关系与沟通、健康评价与健康管理、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呼吸系统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糖尿病的全科医学处理、社区急症的全科医学处理、精神卫生问题的全科医学处理和重点人群的全科医疗服务等。
二、课程目标1.建立知识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全科/家庭医学主要概念和基本原则;全科医学对个人、家庭和社区进行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一体化照顾的理论;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和特征;全科医疗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熟悉全科医师的角色与素质要求、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和联系;全科医师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了解国外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特点以及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原则与方法,我国发展全科医学的必然性、迫切性、特点与可行途径。
培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兴趣,为在毕业后继续进行全科医学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奠定理论基础。
2.建立能力目标。
在授课时逐步培养学生全科医师的临床思维方式和诊疗策略,培养学生全科医疗中的沟通技巧,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