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人机系统事故分析及安全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019.00 KB
- 文档页数:21
“人机料法环”与安全工作的分析报告人机料法环(Man-Machine-Material-Method-Environment)是一个用于系统分析和问题解决的概念模型。
它主要用于分析和优化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以确保生产安全和高效率。
在安全工作中,人机料法环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地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预防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本报告将对人机料法环和安全工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人机料法环模型1. 人(Man):人是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他们的操作技能、安全意识和遵守规章制度的程度都会对生产安全产生直接影响。
在安全工作中,必须重视员工的培训,提高其安全知识和技能,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操作设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及时发现和报告隐患。
2. 机(Machine):设备的质量和运行状态对生产安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设备必须经过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并配备相应的安全保护装置,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事故发生。
此外,设备操作界面必须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
3. 料(Material):原材料的质量和处理过程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必须选择合格的原材料,确保其符合标准,并采取相应的储存和处理措施,避免材料变质、受污染或其他质量问题导致事故发生。
4. 法(Method):操作规程和流程是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依据。
必须建立完善的操作规程,明确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要求,避免操作时出现失误。
此外,必须加强对操作规程的培训和监督,确保员工能够正确执行操作流程。
5. 环(Environment):生产环境的安全和卫生状况对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
必须加强对生产环境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环境干净整洁,通风良好,消防设施齐全,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因环境原因导致的事故发生。
二、安全工作分析在安全工作中,人机料法环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人机工程案例分析3篇人机工程案例分析·11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日本称为“人间工学”,或采用欧洲的名称,音译为“Ergonomics”,俄文音译名“Эргнотика”在我国,所用名称也各不相同,有“人类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工效学”、“机器设备利用学”和“人机工程学”等。
为便于学科发展,统一名称很有必要,现在大部分人称其为“人机工程学”,简称“人机学”。
“人机工程学”的确切定义是,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研究的基本对象,运用生理学、心理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知识,根据人和机器的条件和特点,合理分配人和机器承担的操作职能,并使之相互适应,从而为人创造出舒适和安全的工作环境,使工效达到最优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 人机系统(Man-Machine systems)“人机系统”,就是人和一些机器、装置、工具、用具等为完成某项工作或生产任务所组成的系统。
更确切地说,这种系统还应包括环境条件在内。
所以,人机系统实际上是指人机环境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人机系统的范围是很广阔的,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如人用铅笔书写,就是一个简单的人机系统;又如船员驾驶轮船,飞行员驾驶飞机,司机开动汽车,就是一些较复杂的人机系统。
在人机系统中,包括人、机器和环境三个组成部分,而每个组成部分可称为一个分系统或子系统。
机器分系统具有控制器和显示器(显示器的种类很多,有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等)。
人,这一分系统在看到(或听到,触到)显示器的显示时,就要决定如何去控制,如何去操作。
如果有必要调节时,即可通过人体的动作去进行操纵。
整个人机系统是在各种不同的环境里工作。
而环境条件又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各个分系统的工作。
可见,在人机系统中,人同机器、环境的关系总是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和相互制约的,但人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因此,为了能充分地发挥人和机器的作用,使整个人机系统可靠、安全、高效,以及操作方便和舒适,设计人机系统时就得充分考虑人和机器的特征与功能,使之相互协调配合,构成有机整体,达到生产和工作的最佳效果。
1.论述眩光对作业的不利影响以及针对其所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
眩光对作业的不利影响:主要是破坏视觉的暗适应,产生视觉后像,使工作区的视觉效率降低,产生视觉不舒适感和分散注意力,造成视觉疲劳。
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1.限制光源亮度;2.合理分布光源;3.改变光源或工作面的位置;4.合理的照度2.轨迹交叉论:在一个系统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形成过程中,一旦发生时间和空间的运动轨迹交叉,就会造成事故。
3.掩蔽效应:一个声音被另一个声音所掩盖的现象,成为隐蔽。
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声音的掩蔽作用而提高的效应,成为掩蔽效应。
4.什么是百分位数?工程上常以正态分布的某个百分位a处的人体尺寸数值Xa作为设计用人体尺度的一个界值,以控制设计的适应范围,该界值称为百分位数。
人体测量的数据常以百分位数来表示人体尺寸等级,最常用第5%、第50%、第95%三种百分位数来表示。
其中第5百分位数是代表“小”身材,是指有95%的人群身材尺寸均大于此值;第50百分位数表示“中”身材,是指大于和小于此人群身材尺寸的各为50%;第95百分位数代表“大”身材,是指有95%的人群身材尺寸均小于此值,而有5%的人群身材尺寸大于此值。
5.人误:指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条件下,人没有完成分配给它的功能。
或人为的使系统发生故障或发生机能不良事件,是违背设计和操作规程的错误行为。
*6.疲劳发生的机理:疲劳物质累积机理、力源耗竭机理、中枢变化机理与生化变化机理、局部血流阻断机理。
*7.安全防护装置的设计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2)坚持装置的安全可靠原则(3)坚持安全防护装置与机械装备的配套设计原则(4)坚持简单、经济、方便的原则(5)坚持自动组织的设计原则*8.人机功能分配的原则是什么?笨重的、快速的、精细的、规律性的、单调的、高阶运算的、支付大功率的、操作复杂的、环境条件恶劣的作业以及需要检测人不能识别的物理信号的作业,应分配给机器承担;而指令和程序的安排,图形的辨认或多种信息输入时,机器系统的监控、维修、设计、创造、故障处理及应付突然事件等工作,则由人承担。
人机工程学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人机工程学1.2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人机工程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3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人的心理与生理特性、人机系统设计、人机界面设计、人机工程实验等。
二、教学方法2.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人机工程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技巧和方法。
2.3 实验法:通过人机工程实验,使学生亲自体验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3.1 第一章:人机工程学概述人的心理与生理特性人机系统的基本概念人机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3.2 第二章:人的心理与生理特性人的感知与认知人的心理与行为人的生理特性3.3 第三章:人机系统设计人机系统的组成与结构人机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人机系统的评价与优化3.4 第四章:人机界面设计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界面设计的方法与技巧界面设计的评价与优化3.5 第五章:人机工程实验实验设备与方法实验项目与内容四、教学评估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4.2 期中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占总成绩的30%。
4.3 期末考试:包括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占总成绩的40%。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人机工程学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年。
5.2 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
5.3 实验设备:人机工程实验设备,用于实验教学。
六、教学活动安排6.1 第六章:人机系统的安全与舒适安全人机工程的基本原则人的失误与事故分析人机系统的舒适性设计6.2 第七章:人机系统的故障分析与预防故障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人机系统的可靠性设计6.3 第八章:人机工程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工程考虑产品可用性评估案例研究:人机工程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6.4 第九章:人机工程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工业工程与人机工程的关系生产线设计中的人机工程问题案例研究:人机工程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六、第十章:人机工程学的未来发展新技术在人机工程学中的应用人机工程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学生分组讨论:人机工程学在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七、教学评估7.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人机工程安全技术考试题2单项选择题1. 维修性设计中的简化设计目的是简化()的工作,降低对()的技能要求。
(1.0)A、使用与维修人员,使用与维修人员B、维修人员,使用人员C、使用人员,维修人员D、维修人员,维修人员2.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即:()。
(1.0)A、以人类为中心——以机械为中心——人机系统环境协调——以系统为中心B、以机械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以人类为中心——人机系统环境协调C、以机械为中心——以人类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人机系统环境协调D、以人类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人机系统环境协调——以机械为中心3. 高温作业分为三种类型,下列()不正确。
(1.0)A、高温、强辐射型作业B、高温、高湿型作业C、夏季露天作业D、高湿、强辐射型作业4. 串联系统可靠性()。
(1.0)A、大于同样单元组成的并联系统的可靠性B、大于组成单元的可靠性C、大于同样单元组成的串并联系统的可靠性D、以上三个说法都不正确5. 保证机械本质安全的机械安全技术是()。
(1.0)A、基础技术B、工程设计技术C、管理技术D、支撑技术6. 颜色对比与人眼辨色能力有一定关系,当人们从远处辨认前方的多种不同颜色时,其易于辨认的顺序是()。
(1.0)A、黄、绿、红、白B、红、黄、绿、白C、白、黄、绿、红D、红、绿、黄、白7. 长时间单调、乏味、紧张的作业,持续的精神压力,对工作不感兴趣、工作中心情不愉快等因素,会促使作业()疲劳的发生或加重。
(1.0)A、肌肉B、精神C、神经D、关节8. 机械设备的有效寿命是指()。
(1.0)A、机械设备的早期失效期阶段B、机械设备的偶然失效期阶段C、机械设备的损耗失效期阶段D、机械设备的三个失效期之和的时间9. 机械设计应达到本质安全的要求,使用本质安全工艺过程和动力源要求对预定在有爆炸隐患场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应采用全气动或全液压控制系统和操纵机构或本质安全电气装置,并在机械设备的液压装置中使用()液体。
人机料法环与安全工作的分析报告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人机料法环”对安全工作的影响分析报告2015年截止8月份,我矿共发生了4起事故。
事故1:2015年4月2日12:50左右在二采区运输大巷皮带机尾处,发生的机械事故,致使奥喜明右腿处骨折。
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皮带机尾未安装防护设施的情况下,在其周围违规作业,主要因素:人为因素。
事故2:2015年5月13日17:10左右,在13106综采工作面发生的冒顶片帮事故,致使郭水旺左脚耻骨骨折,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作业前对工作环境的安全状况未细致的排查。
主要因素:人为因素。
事故3:2015年6月21日10:00分左右,在13101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发生的车辆事故,事故致使高永旺、梁安平一轻伤、一重伤。
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综采队违章作业,回柱绞车使用不符合规定,主要因素:人为因素。
事故4:2015年7月24日0:45分左右,在地面筛分车间发生高处坠落事故,致使康迎赖第2腰椎,第12胸椎骨折。
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康迎赖违章操作,架设的平台两边无护栏,且背面护栏高度不够,平台没有固定。
通过四起事故的发生,我们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人”就是指现场作业的所有人员,包括领导、带班长、普通员工。
人员管理为“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中最重要,也是最难于管理的一个方面。
人的性格特点不一样,那么在生产的过程中,对待工作的态度就不一样,有的人温和、做事慢、仔细、对待事情认真;有的人性格急躁,做事只讲效率,质量低,但工作效率高等等。
作为管理者对不同性格的人应使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尽量安排适合其性格特点的岗位,使他们能“人尽其才”通过对这几起事故的分析可以得出,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工作都没有重视到位,对事故的发生都报有侥幸心理,甚至去违章操作,完全没有认识到因为自己一点点的疏忽大意就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
安全人机研究的主要内容:1.人的特性研究2.机的特性研究3.环境特性研究4.人—机关系的研究5.人—环关系的研究6.人—机—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的研究7.事故预防以及事故致因的研究事故的基本特性:1事故的因果性2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3.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与预测性(选)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又称作因果继承原则。
损失←一次原因(直接原因)←二次原因(间接原因)←基础原因事故因果类型1.多因致果型2.因果连锁型3.集中连锁复合型多米诺骨牌事故模型:人员伤亡的发生时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能量意外转移理论:如果发生事故时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与人体,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了人体的承受能力,则将造成人员伤害;如果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设备,建筑物,物体等,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他们的抵抗能力,则将造成设备,建筑物,物体等的损坏轨迹交叉理论:基本思想是:伤害事故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的事件顺序发生的结果。
概括起来分为人与物两大系列。
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无得不安全状态在各自法杖是,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着发生了接触,于是导致能量转移到人体上,便发生了伤害事故事故的统计规律即事故法则(事故三角形),又称1:29:300法则,即没330个事故中,会造成死亡重伤1次,情商微伤事故29次,无伤事故300次(简答必考)事故的预防原则:I技术原则1.消除潜在危险的原则2.降低潜在危险严重度的原则3.闭锁原则4.能量屏蔽原则5.距离保护原则6.个体保护原则7.警告,禁止信息原则8作业时间保护原则II组织管理原则1.系统整体原则2.计划性原则3.效果性原则4.责任制原则5.坚持合理的安全管理体制原则III安全教育原则(名词解释共4个)基本状态:指人体清晨进食前,静卧半小时后水平仰卧,肌肉松弛,清醒而精神放松的状态(选)人的生理节律性分为:昼夜节律,周节律,月节律范格热舒适方程需满足以下3个最基本条件:1.人体必需处于热平衡状态2.皮肤平均温度应具有与舒适相适应的水平3.为了舒适,人体应具有最佳的排汗率,排汗率也是新陈代谢率的函数人体能量产生机理:1三磷酸腺苷在人体内分解为二磷酸腺苷(ADP)产生能量,这种能量直接供给肌肉收缩,是肌肉收缩的唯一直接能量来源2磷酸肌分解所产生的能量可供ADP 转化为ATP 3糖原或脂肪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完全分解,产生代谢产物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大量能量产能通过三种途径1.ATP-CP系列CP+ADP<=>Cr(肌酸)+ATP 2.需氧系列葡萄糖或脂肪+氧ATP 3.乳酸系列葡萄糖(糖原)ATP+乳酸基础代谢:生理学将人清醒,静卧,空腹以及室温在20℃左右定位基础条件,人在基础条件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