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有限空间气体检测实施细则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2
有限空间气体检测制度一、总则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未经检测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二、检验程序(一)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二)在取样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
有限空间容积较大时,要对上、中、下各部位分别取样分析。
应保证有限空间内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气含量不超过该介质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的10%(体积)。
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不超过国家规定的部门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指标。
氧气浓度在19.5%—23.5%(体积)之间,容器内温度宜在常温左右。
作业期间应每隔2小时取样复查一次(特殊情况下,根据实际确定检测频率),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作业。
(三)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
最低限度应检测下列三项:氧浓度(应在19.5-23.5%范围内),易燃/可燃气体浓度(应< 最低爆炸极限的10%),一氧化碳浓度(应<20mg/m3 )。
(四)有限空间内盛装或者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在危害时,作业人员应当在作业前对物料进行清洗、清空或者置换。
经检测,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的要求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五)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
(六)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七)连续检测作业2天后,作业环境条件无变化时,可以不用检测。
三、通风(一)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二)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标准1、有限空间的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含氧量应为19.5%~21%,若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9.5%,应采取通风措施。
2、有限空间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氢气小于0.4%、柴油小于0.2%。
3、有限空间粉尘浓度小于20g/m³。
4、有限空间硫化氢最高容许浓度10mg/m³。
5、一氧化碳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20mg/ 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30mg/ m³。
6、二氧化碳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9000mg/ 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8000mg/ m³。
7、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20mg/ 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30mg/m ³。
8、氯最高容许浓度1mg/ m³。
9、氰化氢(按CN计)最高容许浓度1mg/ m³。
10、氰化物(按CN计)最高容许浓度1mg/ m³。
11、溴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0.6mg/ 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2mg/m ³。
12、溴化氢最高容许浓度10mg/ m³。
13、液化石油气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1000mg/ 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500mg/m³。
14、一氧化氮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15mg/ m³。
15、乙醚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300mg/ 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500mg/m³。
16、乙醛最高容许浓度45mg/ m³。
17、苯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6mg/ 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0mg/m ³。
18、二氧化氮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5mg/ 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0mg/m³。
19、二氧化硫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5mg/ 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0mg/m³。
20、甲苯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50mg/ 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00mg/m³。
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标准1、有限空间的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含氧量应为19.5%~21%,若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9.5%,应采取通风措施。
2、有限空间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氢气小于0.4%、柴油小于0.2%。
3、有限空间粉尘浓度小于20g/m³。
4、有限空间硫化氢最高容许浓度10mg/m³。
5、一氧化碳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20mg/ 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30mg/ m³。
6、二氧化碳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9000mg/ 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8000mg/ m³。
7、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20mg/ 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30mg/m³。
8、氯最高容许浓度1mg/ m³。
9、氰化氢(按CN计)最高容许浓度1mg/ m³。
10、氰化物(按CN计)最高容许浓度1mg/ m³。
11、溴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0.6mg/ 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2mg/m³。
12、溴化氢最高容许浓度10mg/ m³。
13、液化石油气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1000mg/ 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500mg/m³。
14、一氧化氮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15mg/ m³。
15、乙醚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300mg/ 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500mg/m³。
16、乙醛最高容许浓度45mg/ m³。
17、苯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6mg/ 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0mg/m³。
18、二氧化氮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5mg/ 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0mg/m³。
19、二氧化硫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5mg/ 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0mg/m³。
20、甲苯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50mg/ 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00mg/m³。
有限空间气体检测标准有限空间内气体检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工作场所安全和职工健康。
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检测是为了防止因有害气体超标而导致的职业病和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对有限空间内气体检测的标准进行介绍,以便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工作的要点。
首先,有限空间内气体检测的标准主要包括检测对象、检测方法、检测频率和检测记录等内容。
在进行气体检测时,首先要确定检测的对象,包括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的有害气体种类和浓度范围。
其次,应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根据有限空间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气体检测仪器,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确定检测的频率,一般情况下,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检测应每班至少进行一次,并做好相应的检测记录,以备查阅。
其次,有限空间内气体检测的标准还包括检测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在进行气体检测时,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佩戴好防护装备,确保自身安全。
同时,还需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现有害气体超标,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撤离,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应急处理。
最后,有限空间内气体检测的标准还包括检测结果的处理和相关责任的落实。
一旦检测结果显示有害气体超标,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排除隐患,确保有限空间内的安全。
同时,还需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于检测结果的处理和相关措施的执行,应有明确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综上所述,有限空间内气体检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全体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检测工作能够做到位、做到好,为职工的安全健康保驾护航。
完整版)有限空间作业检测标准有限空间内的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标准非常重要。
以下是有限空间中常见气体的容许浓度标准:1.含氧量:有限空间的空气中含氧量应为19.5%~21%。
如果低于19.5%,必须采取通风措施。
2.可燃气体:有限空间中氢气浓度应小于0.4%,柴油浓度应小于0.2%。
3.粉尘:有限空间中粉尘浓度应小于20g/m³。
4.硫化氢: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³。
5.一氧化碳: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20mg/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30mg/m³。
6.二氧化碳: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9000mg/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mg/m³。
7.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20mg/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30mg/m³。
8.氯: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³。
9.氰化氢: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³。
10.氰化物: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³。
11.溴: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0.6mg/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2mg/m³。
12.溴化氢: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³。
13.液化石油气: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1000mg/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1500mg/m³。
14.一氧化氮: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15mg/m³。
15.乙醚: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300mg/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500mg/m³。
16.乙醛:最高容许浓度为45mg/m³。
在有限空间内工作时,必须遵守这些标准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如果发现气体浓度超出标准,应立即采取措施,如通风或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有限空间气体检测制度1目的为进一步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管理,规范有限空间气体检测实施程序,防止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根据《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6-2009)和《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14)和浙江省《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程》(DB33/707-2013)等有关技术标准、规定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规定的气体检测适用于进入有限空间内部作业或对有限空间进行动火作业的场合。
3定义3.1本制度所指的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或探入有限空间进行的作业。
3.2有限空间的危险一般来自于空间内可燃性、爆炸性、有毒有害的气体;过浓的或是极度缺乏氧气等。
4检测实施4.1作业部门在进行有关密闭、有限空间作业时,在无法确认内部情况时,向安全管理部门申请进行气体检测,检测的实施和结果由安全管理部门进行管理。
4.2安全管理部门气体检测员负责作业部门对公司内有关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的气体检测,并对所测数据负责。
4.3检测结论应告知现场作业人员,并履行签字手续。
5气体检测标准5.1气体检测应测定有限空间内空气含氧量和常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
5.2有限空间的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含氧量应为19.5%~23%,若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9.5%或高于23%,应有报警信号。
5.3有限空间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应低于可燃烧极限或爆炸极限下限的10%。
对储罐、管道的检修,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应低于可燃烧极限下限或爆炸极限下限的1%。
5.4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外,按《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6-2009)中规定要求,常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容许浓度还应符合下表规定:常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和爆炸范围注:最高容许浓度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有限空间气体检测制度1目的为进一步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管理,规范有限空间气体检测实施程序,防止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根据《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6-2009)和《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14)和浙江省《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程》(DB33/707-2013)等有关技术标准、规定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规定的气体检测适用于进入有限空间内部作业或对有限空间进行动火作业的场合。
3定义3.1本制度所指的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或探入有限空间进行的作业。
3.2有限空间的危险一般来自于空间内可燃性、爆炸性、有毒有害的气体;过浓的或是极度缺乏氧气等。
4检测实施4.1作业部门在进行有关密闭、有限空间作业时,在无法确认内部情况时,向安全管理部门申请进行气体检测,检测的实施和结果由安全管理部门进行管理。
4.2安全管理部门气体检测员负责作业部门对公司内有关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的气体检测,并对所测数据负责。
4.3检测结论应告知现场作业人员,并履行签字手续。
5气体检测标准5.1气体检测应测定有限空间内空气含氧量和常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
5.2有限空间的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含氧量应为19.5%~23%,若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9.5%或高于23%,应有报警信号。
5.3有限空间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应低于可燃烧极限或爆炸极限下限的10%。
对储罐、管道的检修,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应低于可燃烧极限下限或爆炸极限下限的1%。
5.4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外,按《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6-2009)中规定要求,常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容许浓度还应符合下表规定:常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和爆炸范围注:最高容许浓度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有限空间气体检测制度1目的为进一步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管理,规范有限空间气体检测实施程序,防止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根据《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6-2009)和《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14和浙江省《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程》(DB33/707-2013)等有关技术标准、规定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规定的气体检测适用于进入有限空间内部作业或对有限空间进行动火作业的场合。
3定义3.1本制度所指的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或探入有限空间进行的作业。
3.2有限空间的危险一般来自于空间内可燃性、爆炸性、有毒有害的气体;过浓的或是极度缺乏氧气等。
4检测实施4.1作业部门在进行有关密闭、有限空间作业时,在无法确认内部情况时,向安全管理部门申请进行气体检测,检测的实施和结果由安全管理部门进行管理。
4.2安全管理部门气体检测员负责作业部门对公司内有关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的气体检测,并对所测数据负责。
4.3检测结论应告知现场作业人员,并履行签字手续。
5气体检测标准5.1气体检测应测定有限空间内空气含氧量和常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
5.2有限空间的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含氧量应为19.5%〜23%若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9.5 %或高于23%应有报警信号。
5.3有限空间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应低于可燃烧极限或爆炸极限下限的10%对储罐、管道的检修,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应低于可燃烧极限下限或爆炸极限下限的1%5.4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外,按《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6-2009)中规定要求,常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容许浓度还应符合下表规定:常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和爆炸范围注:最高容许浓度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目的)第1条本细则以规范有限空间(含密闭空间)气体检测实施程序,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窒息事故为目的。
(适用范围)第2条气体检测适用于进入有限空间内部作业或对有限空间进行动火作业的场合。
(定义)第3条1)本细则所指的有限空间是指存在缺氧、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或粉尘中毒危险等危险有害因素且受到限制和约束、通风不良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
如炉、塔、储罐、槽车以及管道、烟道、下水道、阴沟、地坑、污水池、船舱、储藏室等。
2)有限空间内的危险一般来自于空间内的可燃性、爆炸性、有毒有害的气体;过浓的或是极度缺乏氧气等。
(检测的实施)第4条1)新造船舱室内涂装作业,由制造部门(涂装科)实施作业中、作业后可燃气体浓度检测,对检测的实施和结果进行管理。
2)其他相关部门在进行有关密闭、有限空间作业时,在无法确认内部情况时,向安全担当部门申请进行气体检测,检测的实施和结果由安全担当部门进行管理。
3)安全担当部门对公司内有关作业场所进行不定期的气体检测。
(气体检测标准)第5条1)氧气浓度应在19%-23%内。
2)可燃气体浓度应小于爆炸下限的10%3 )对船舶的货油舱、燃油舱和滑油舱的火工等作业,可燃气体浓度应小于爆炸下限的1%。
(检测方法)第6条1)有限空间气体检测应在人员进入作业之前进行,检测人员应首先在密闭有限空间外进行检测,当进入密闭有限空间检测时,应有一人在密闭有限空间外进行观察监控;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对其中的气体成分应进行连续不断的检测,并有一人在有限空间外进行观察监控,以避免由于人员进入、突发泄漏、温度等变化引起挥发性有机物或其它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变化;3)根据检测气体的性质,考虑可能悬浮、沉积或积聚的死角,合理选择检测点;4)密闭有限空间内部进行气体浓度检测,应配戴使用相应的防护用品。
(检测人员的资格)进行气体检测的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厂内测爆作业资格。
(不合格的处理)第7条1)检测结果超过允许值时,应分析原因,采取通风等措施。
4有限空间气体检测制度有限空间气体检测制度是为了确保在有限空间内工作的人员的安全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程序。
有限空间通常指的是容积较小、进出口受限、缺乏通风和气体扩散的地方,如地下室、储罐和管道等。
一、制定目的及依据有限空间气体检测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浓度处于安全范围内,从而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其依据主要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以及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体系等。
二、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所有有限空间内进行作业的工作人员,包括进入有限空间进行维修、清洁、检修或取样等工作的人员。
三、基本要求1.气体检测前,必须进行周围环境的评估,包括了解有限空间的特点、作业内容、危险因素等,以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2.气体检测应由经过培训并持有合格证书的专业人员进行,并使用经过校准的气体检测仪器。
3.气体检测包括进行有限空间内氧气浓度、可燃气体浓度、有毒气体浓度等的检测,确保其处于安全范围内。
4.气体检测结果应详细记录,包括检测时间、检测点位、检测值等,并保留备查。
5.如果有限空间内气体浓度超过安全范围,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通风、降温、清除污染源等,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四、操作流程1.制定作业计划和安全方案,明确有限空间作业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2.对有限空间进行预先清洁,并确保进出口通畅。
3.进行气体检测前,必须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呼吸器、防护服、手套等。
4.使用气体检测仪器对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浓度进行检测。
5.根据气体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可以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如果气体浓度处于安全范围内,可以进入;反之,应进行进一步的控制和处理。
6.在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得到相关负责人的批准,并由专人监护。
7.在作业过程中,应经常对气体浓度进行检测,并随时记录。
8.作业结束后,必须进行再次检测,确认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浓度处于安全范围内,方可撤离。
五、应急措施1.如果发现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浓度异常,工作人员应立即撤离,并向相关人员报告。
有限空间气体检测标准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检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在有限空间内,气体的浓度可能会超过安全范围,导致窒息、中毒甚至爆炸等严重事故。
因此,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检测标准至关重要。
首先,对于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检测,我们需要明确检测的对象是哪些气体。
一般来说,主要包括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等。
针对不同的气体,我们需要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和标准,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检测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流程和标准。
在进行气体检测前,需要对检测仪器进行校准和功能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在实际检测过程中,需要根据有限空间的特点和结构,合理选择检测点位,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监测到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情况。
此外,还需要注意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另外,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检测还需要注意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检测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需要及时记录,并进行分析和比对。
根据检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最后,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检测标准还需要注意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遵守。
在进行气体检测时,需要遵循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检测工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检测标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在进行气体检测时,我们需要明确检测的对象、遵循操作流程和标准、注意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有限空间内的气体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
有限空间气体检测制度1目的为进一步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管理,规范有限空间气体检测实施程序,防止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根据《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6-2009)和《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14)和浙江省《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程》(DB33/707-2013)等有关技术标准、规定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规定的气体检测适用于进入有限空间内部作业或对有限空间进行动火作业的场合。
3 定义3.1 本制度所指的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或探入有限空间进行的作业。
3.2 有限空间的危险一般来自于空间内可燃性、爆炸性、有毒有害的气体;过浓的或是极度缺乏氧气等。
4 检测实施4.1 作业部门在进行有关密闭、有限空间作业时,在无法确认内部情况时,向安全管理部门申请进行气体检测,检测的实施和结果由安全管理部门进行管理。
4.2 安全管理部门气体检测员负责作业部门对公司内有关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的气体检测,并对所测数据负责。
4.3 检测结论应告知现场作业人员,并履行签字手续。
5 气体检测标准5.1 气体检测应测定有限空间内空气含氧量和常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
5.2 有限空间的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含氧量应为19.5%~23%,若空,应有报警信号。
23%%或高于19.5 气中含氧量低于5.3 有限空间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应低于可燃烧极限或爆炸极限下限的10%。
对储罐、管道的检修,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应低于可燃烧极限下限或爆炸极限下限的1%。
5.4 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外,按《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6-2009)中规定要求,常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容许浓度还应符合下表规定:常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和爆炸范围相对密度最高容许时间加权平均短时间接触容(容爆炸范围%气体明容许浓度(取空气相对密许浓度浓度说名称积)333度为1)(mg/m)(mg/m)(mg/m)4.3 ~45.5——硫化氢—101.19—非高原30202000m ~拔海200.97一氧化碳74.2—12.5 —~3000m海拔高于3000m——1512.8~5.6 ——氰化氢—10.9415.0~5.0 甲烷————0.558.01.45 ~—苯—62.71104.001.4 ~7.63.00 ~——溶剂汽油—300——不燃—一氧化氮151.03注:最高容许浓度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有限空间气体检测制度有限空间气体检测制度一、总则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未经检测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二、检验程序(一)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二)在取样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
有限空间容积较大时,要对上、中、下各部位分别取样分析。
应保证有限空间内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气含量不超过该介质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的10%(体积)。
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不超过国家规定的部门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指标。
氧气浓度在19.5%—23.5%(体积)之间,容器内温度宜在常温左右。
作业期间应每隔2小时取样复查一次(特殊情况下,根据实际确定检测频率),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作业。
(三)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
最低限度应检测下列三项:氧浓度(应在19.5-23.5%范围内),易燃/可燃气体浓度(应< 最低爆炸极限的10%),一氧化碳浓度(应<20mg/m3 )。
(四)有限空间内盛装或者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在危害时,作业人员应当在作业前对物料进行清洗、清空或者置换。
经检测,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的要求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五)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
(六)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七)连续检测作业2天后,作业环境条件无变化时,可以不用检测。
三、通风(一)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二)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空间作业检测标准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标准1、有限空间的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含氧量应为%~21%,若空气中含氧量低于%,应采取通风措施。
2、有限空间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氢气小于%、柴油小于%。
3、有限空间粉尘浓度小于20g/m3。
4、有限空间硫化氢最高容许浓度10mg/m3。
5、一氧化碳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20mg/ 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30mg/m3。
6、二氧化碳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9000mg/ 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8000mg/ m3。
7、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20mg/ 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30mg/m3。
8、氯最高容许浓度1mg/ m3。
9、氰化氢(按CN计)最高容许浓度1mg/ m3。
10、氰化物(按CN计)最高容许浓度1mg/ m3。
11、溴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2mg/m3。
12、溴化氢最高容许浓度10mg/ m3。
13、液化石油气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1000mg/ 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500mg/m3。
14、一氧化氮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15mg/ m3。
15、乙醚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300mg/ 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500mg/m3。
16、乙醛最高容许浓度45mg/ m3。
17、苯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6mg/ 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0mg/m3。
18、二氧化氮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5mg/ 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0mg/m3。
19、二氧化硫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5mg/ 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0mg/m3。
20、甲苯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50mg/ 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00mg/m3。
21、甲醇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25mg/ 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50mg/m3。
22、甲醛最高容许浓度 m3。
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标准1、有限空间的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含氧量应为19.5%~21%,若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9.5%,应采取通风措施。
2、有限空间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氢气小于0。
4%、柴油小于0.2%.3、有限空间粉尘浓度小于20g/m³。
4、有限空间硫化氢最高容许浓度10mg/m³。
5、一氧化碳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20mg/ 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30mg/ m³.6、二氧化碳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9000mg/ 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8000mg/ m³.7、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20mg/ 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30mg/m³.8、氯最高容许浓度1mg/ m³。
9、氰化氢(按CN计)最高容许浓度1mg/ m³。
10、氰化物(按CN计)最高容许浓度1mg/ m³。
11、溴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0.6mg/ 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2mg/m³。
12、溴化氢最高容许浓度10mg/ m³。
13、液化石油气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1000mg/ 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500mg/m³。
14、一氧化氮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15mg/ m³。
15、乙醚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300mg/ 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500mg/m³.16、乙醛最高容许浓度45mg/ m³。
17、苯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6mg/ 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0mg/m³.18、二氧化氮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5mg/ 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0mg/m³。
19、二氧化硫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5mg/ 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0mg/m³。
20、甲苯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50mg/ m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00mg/m³。
(目的)
第1条本细则以规范有限空间(含密闭空间)气体检测实施程序,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窒息事故为目的。
(适用范围)
第2条气体检测适用于进入有限空间内部作业或对有限空间进行动火作业的场合。
(定义)
第3条1)本细则所指的有限空间是指存在缺氧、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或粉尘中毒危险等危险有害因素且受到限制和约束、通风不良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
如炉、塔、储罐、槽
车以及管道、烟道、下水道、阴沟、地坑、污水池、船舱、储藏室等。
2)有限空间内的危险一般来自于空间内的可燃性、爆炸性、有毒有害的气体;过浓的或
是极度缺乏氧气等。
(检测的实施)
第4条1)新造船舱室内涂装作业,由制造部门(涂装科)实施作业中、作业后可燃气体浓度检测,对检测的实施和结果进行管理。
2)其他相关部门在进行有关密闭、有限空间作业时,在无法确认内部情况时,向安全担当
部门申请进行气体检测,检测的实施和结果由安全担当部门进行管理。
3)安全担当部门对公司内有关作业场所进行不定期的气体检测。
(气体检测标准)
第5条1)氧气浓度应在19%-23%内。
2)可燃气体浓度应小于爆炸下限的10%
3 )对船舶的货油舱、燃油舱和滑油舱的火工等作业,可燃气体浓度应小于爆炸下限的1%。
(检测方法)
第6条1)有限空间气体检测应在人员进入作业之前进行,检测人员应首先在密闭有限空间外进行检测,当进入密闭有限空间检测时,应有一人在密闭有限空间外进行观察监控;
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对其中的气体成分应进行连续不断的检测,并有一人在有限
空间外进行观察监控,以避免由于人员进入、突发泄漏、温度等变化引起挥发性有机物或其
它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变化;
3)根据检测气体的性质,考虑可能悬浮、沉积或积聚的死角,合理选择检测点;
4)密闭有限空间内部进行气体浓度检测,应配戴使用相应的防护用品。
(检测人员的资格)进行气体检测的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厂内测爆作业资格。
(不合格的处理)
第7条1)检测结果超过允许值时,应分析原因,采取通风等措施。
2)经再次检测达到允许值后,才可进行相关的作业。
(检测仪的校验)
第8条计量部门按《计量管理规定》对气体检测装置(测爆仪、报警装置、氧浓度测定仪)进行定期校验。
(记录管理)
第9条1)安全担当部门对部门申请和不定期气体检测的结果进行记录并保存;
2)涂装科对新造船舱室内涂装作业气体检测的结果进行记录并保存;
3)按《记录管理规定》对有关气体检测的记录进行管理。
(相关记录)
1、气体检测记录
(附则)
1、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2、本规定修订、废止时的责任者为人力资源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