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习题集(给学生)
- 格式:docx
- 大小:33.01 KB
- 文档页数:7
文学理论习题三答案习题三:文学作为活动一、名词解释1、生活活动区别于动物的生命活动、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2、文学本体论本体论属于哲学术语,它是探讨一切存在,即现实对象的基本特征的学说。
该术语由德国哲学家、唯理主义者伍尔夫所创,其含义与古希腊的“形而上学”(理论哲学)相近,但不涉及精神、宇宙等范畴。
文学本体论是对文学的基本属性作出界定的学说。
它是美国新批评家兰塞姆提出的一个文学理论术语,在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中,用以指关注形式的理论。
具体而言,这一术语意在说明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而作为本体的作品并不是指传统思路中的内容或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仅仅指作品形式,即所谓“肌质”、“隐喻”、“复义”、“含混”、“语境”、“反讽”等语言学或修辞学因素。
实质上,这种文学本体论是一种作品本体论。
3、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是蕴含在人的本性中,通过一系列的言行来加以体现、贯彻的性质。
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人的本质力量通过社会实践而在现实世界中对象化,人又从对象化的世界中反观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过程。
4、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5、文学起源的劳动说是关于文学起源问题的诸种学说的一种。
它认为,劳动对于文学活动的产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劳动是文学发生的起点,文学活动在发生学上的根本原因在于作为人类最为基本的生活活动的劳动。
劳动说不仅是文学发生学诸说的一种,而且还能合理地说明其他诸说,这一学说包含了更多的真理性成分。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发展了文学起源的劳动说。
6、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是指作者与读者在文学活动的文本中所达成的潜在对话。
即一个作家在从事创作时,都已经替自己设定了具体的阅读对象,也就是潜在的读者或者可能的读者。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部作品是由弗洛伊德所创作的?A. 《梦的解析》B. 《乌托邦》C. 《百年孤独》D. 《追忆似水年华》2. 以下哪位学者是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代表人物?A. 马克思B. 萨特C. 罗兰·巴特D. 弗洛伊德3.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解读是:A. 唯一的B. 固定的C. 无限的D. 受限于作者意图的4.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主张:A. 重建文本的结构B. 强调文本的中心性C. 揭示文本的多义性D. 忽视文本的内在逻辑5. 存在主义文学理论强调的是:A. 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B. 个体的自由选择C. 个体与社会的冲突D. 个体的社会责任6. 以下哪部作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A. 《悲惨世界》B. 《百年孤独》C. 《追忆似水年华》D. 《变形记》7. 符号学在文学理论中主要研究的是:A. 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B. 文学作品的接受过程C. 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D. 文学作品的社会背景8. 以下哪部作品是后殖民主义理论关注的对象?A. 《简·爱》B. 《鲁滨逊漂流记》C. 《安娜·卡列尼娜》D. 《战争与和平》9.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A. 性别平等B. 社会公正C. 个体自由D. 文化传承10. 以下哪位学者是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A. 巴赫金B. 伊瑟尔C. 德里达D. 萨义德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2. 解释“互文性”这一概念,并举例说明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3. 阐述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批评方法。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现实主义文学与自然主义文学的区别和联系。
2. 分析存在主义文学理论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请选取一部你熟悉的文学作品,运用至少两种文学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并阐述这些理论如何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该作品。
自考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文学理论的基本功能?A. 文学批评B. 文本分析C. 文学创作D. 文学史研究答案:C2. 俄国形式主义认为文学性主要存在于文本的哪个方面?A. 主题内容B. 文体结构C. 作者意图D. 读者反应答案:B3. 在文学理论中,互文性的概念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罗兰·巴特B. 米哈伊尔·巴赫金C. 朱丽娅·克里斯蒂娃D. 特里·伊格尔顿答案:C4. 下列哪位学者不是后殖民理论的代表人物?A. 爱德华·萨义德B. 霍米·巴巴C. 雅克·德里达D. 加亚特里·斯皮瓦克答案:C5. 新批评理论认为文学文本应该被独立于外部世界来分析,这一观点被称为什么?A. 文本主义B. 形式主义C. 结构主义D. 语境主义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文学理论中的“新历史主义”强调文学文本与________之间的关系。
答案:历史背景7. 符号学中的“所指”是指符号所代表的________。
答案:概念或对象8.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中,本我、自我和________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人格结构。
答案:超我9. 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________是指女性在社会和文化中被构建和表现的方式。
答案:女性形象10.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本的意义是________的,由读者的阅读过程所决定。
答案:开放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结构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不是由单个元素决定的,而是由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构成的。
它强调文本内部的结构规律,认为通过分析文本的二元对立结构,如能指与所指、叙述者与叙述等,可以揭示文学作品的深层意义。
12. 描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主要特点。
答案: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主要关注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和性别角色,以及这些形象和角色是如何反映和塑造了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和偏见。
--名词解释1文艺学2文学理论3文学活动“四要素”4广义文学5狭义文学6折中义文学7话语8话语蕴籍9文学10一般意识形态性质11审美意识形态性质12审美13精神生产14物质生产15文学创作材料16艺术发现17创作动机18艺术构思19直觉20灵感21综合22突出23简化24变形25陌生化26即兴27推敲28艺术真实-- 29艺术概括30情感把握31形式创造32现实型文学33理想型文学34象征型文学35诗36小说37剧本38散文39报告文学40本文41典型42特征化43意境44意象45叙事学46文学的叙事47情节48表层结构49深层结构50行动逻辑51行动元与角色52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53 叙述时长54叙述频率55视角56叙述动作57叙述者的声音58抒情59抒情话语60抒情作品61抒情性作品的构成62文学风格63创作个性64文学消费65期待视野66文体期待67形象期待68意蕴期待69接受动机70接受心境71隐含的读者72填空73还原与异变74共鸣75净化76领悟77延留78文学批评79美学批评与历史批评80美学观点81历史观点82文学批评的标准83文学批评家的职责简答题1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史有什么联系与区别?2文学理论的任务是什么?3文学理论有哪些基本形态?其划分依据是什么?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哪些?5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的依据是什么?6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是什么?7有关文学发生的学说有哪些?8为什么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比其它学说有更大合理性?9什么是文学发展中的“不平衡”原理?10文学概念有哪三种涵义?11怎么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12怎么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13什么是话语?14什么是文学的双重性质?15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什么含义?16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具有什么性质?17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的发展有哪些带规律性的经验?18“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的?19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20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21文学历史上关于文学创造的主、客体有哪些解释?22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具有什么特点?23怎么理解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24文学创造材料的特征和来源是什么?25文学创造的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是什么?26文学创造的构思方式有哪些?27什么是灵感和直觉?28什么是突出与简化?29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有什么区别?30艺术真实与科学真实有什么区别?31怎样解释艺术概括的规律?32什么是形式创造?文学创造中,形式创造要遵循哪些原则?33文学作品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特征?34有关文学作品体裁的分类有哪些?35历史上关于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的划分有哪些?36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有哪些?37典型任务与典型环境关系是怎样?38怎么理解文学意境的特征?39王国维是怎样对文学意境进行分类的?40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1审美意象是怎样分类的?42现代叙事学对传统叙事理论有哪些发展?43如何理解文学叙事的特征?44怎样理解虚实的意识形态本质?45情节与故事有什么区别?46什么是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47时长关系的变化有哪四种运动形式?48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视角有什么区别?49叙事与抒情有什么区别50抒情性作品由什么构成的?51普通话语与抒情话语有什么区别?52风格的本质有哪些看法?53风格的特征与形态主要有哪些?54怎样理解文学风格的时代性?55怎样理解文学风格的民族性?56什么是期待视野,其有哪些层次?57接受动机主要有哪些?58什么是文学接受活动中的还原与异变?59共鸣是产生的三个因素是什么?60文学接受GC中的共鸣与净化、领悟有什么区别?61历史上出现过几种文学批评形态?62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标准是什么?63文学批评家的职责有哪些?64怎么理解文学批评家的素养?六论述题1论艺术真实的特征。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文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文学作品B. 文学创作C. 文学批评D. 文学现象2. 下列哪一项不是文学理论的学科特点?()A. 理论性B. 系统性C. 实践性D. 应用性3.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学是一种()。
A. 社会现象B. 经济现象C. 政治现象D. 宗教现象4. 在文学理论中,文学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
A. 思想内容B. 艺术形式C. 社会功能D. 历史价值5. 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不包括()。
A. 历史分析法B. 比较分析法C. 逻辑分析法D. 经验总结法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等方面的学科。
2. 文学理论的基本功能包括、、和。
3. 根据文学理论,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和。
4. 文学批评是文学理论的,它关注文学作品的和。
5. 文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和等阶段。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文学理论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答:文学理论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学理论为作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创作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学的本质和规律;其次,文学理论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和形式,揭示了文学创作的内在逻辑和技巧,为作家提供了创作的指导和启发;再次,文学理论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批评和评价,促进了文学创作的交流和发展,推动了文学的创新和进步。
2. 论述文学理论在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性。
答:文学理论在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学理论为文学批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批评标准,使得文学批评能够更加科学和系统;其次,文学理论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和外在联系,帮助批评家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价值,提高批评的深度和广度;再次,文学理论通过对文学现象的分析和解释,揭示了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地位,增强了文学批评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最后,文学理论通过对文学批评方法的总结和创新,推动了文学批评的发展和完善,提高了文学批评的质量和水平。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文学的基本功能?A. 审美B. 娱乐C. 教育D. 宣传答案:D2. 文学理论中的“新批评”主张关注文本的哪一方面?A. 作者意图B. 文本自身C. 读者反应D. 社会背景答案:B3. 在文学理论中,“互文性”指的是什么?A. 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B. 文本与作者的互动C. 文本与读者的互动D. 文本与社会的互动答案:A4. 下列哪位学者提出了“接受美学”理论?A. 罗兰·巴特B. 斯坦利·费什C. 米哈伊尔·巴赫金D. 弗洛伊德答案:C5. “结构主义”在文学理论中主要关注什么?A. 文本的深层结构B. 作者的个人经历C. 读者的主观体验D. 文学作品的道德教化功能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文学理论中的“解构主义”是由________提出的一种批评方法,它强调文本的开放性和多义性。
答案:雅克·德里达7. “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强调按照生活本来的面貌真实地、客观地描绘生活,其代表作品有托尔斯泰的________。
答案:《战争与和平》8. 在文学理论中,“象征”是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暗示________。
答案:抽象概念或情感9. “后殖民主义”理论关注殖民历史对________的影响,以及文化身份和权力关系。
答案:当代社会和文化10. “现代主义”文学强调对传统形式的突破和创新,其特点是________、断裂和重新组合。
答案:非线性叙事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形式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主要在于其形式特征,如结构、语言、风格等,而非其内容或与外部世界的关联。
形式主义者强调文本内部的分析,认为文学作品应当通过其自身的内在规律来理解。
12. 描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主要特点。
答案: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关注性别角色和性别关系在文学作品中的呈现,探讨女性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表现。
《文学理论》题集第一大题: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哪位理论家提出了“文学四要素”说?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艾布拉姆斯D. 萨特2.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不包括?A. 什克洛夫斯基B. 雅各布森C. 托尔斯泰D. 艾亨鲍姆3.下列哪部作品被视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A. 《尤利西斯》B. 《荒原》C. 《追忆似水年华》D. 《变形记》4.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强调的核心是?A. 文本结构B. 作者意图C. 读者反应D. 社会背景5.下列哪位理论家提出了“镜像阶段”理论?A. 拉康B. 弗洛伊德C. 索绪尔D. 德里达6.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一个主要特征是?A. 强调文本的确定性B. 推崇宏大叙事C. 反对二元对立D. 重视理性分析7.下列哪位作家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A. 海明威B. 马尔克斯C. 乔伊斯D. 卡夫卡8.下列哪个概念与接受美学紧密相关?A. 文学性B. 期待视野C. 陌生化D. 文本间性9.下列哪位理论家的著作对“文学场”进行了深入研究?A. 皮埃尔·布尔迪厄B. 米歇尔·福柯C. 罗兰·巴特D.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10.下列哪个术语用于描述文学作品中语言的特殊使用方式?A. 隐喻B. 象征C. 文学语言D. 修辞第二大题: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_________ 是指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
2._________ 文学理论强调文学作品是一个自足的结构,其意义存在于文本内部。
3.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关注_________与_________之间的关系及其权力动态。
4.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汉斯·罗伯特·尧斯提出了_________的概念,用来描述读者在阅读前的心理准备状态。
5._________ 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历史语境的变化而变化。
文学理论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文学作品B. 文学创作C. 文学批评D. 文学理论本身答案:D2. 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文学即人学”的观点?A. 亚里士多德B. 马克思C. 弗洛伊德D. 尼采答案:B3. 文学作品的四要素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作者B. 读者C. 世界D. 情节答案:C4. 以下哪部作品不属于现实主义文学?A. 《安娜·卡列尼娜》B. 《百年孤独》C. 《悲惨世界》D. 《战争与和平》答案:B5. 以下哪个术语不是由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的?A. 陌生化B. 形式主义C. 新批评D. 文本分析答案:C6. 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之一是?A. 现实主义B. 象征主义C. 浪漫主义D. 后现代主义答案:B7. 下列哪位作家不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A. 托马斯·品钦B. 弗吉尼亚·伍尔夫C. 唐·德里罗D. 萨尔曼·鲁西迪答案:B8. 文学接受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是由谁决定的?A. 作者B. 读者C. 批评家D. 社会环境答案:B9. 以下哪部作品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A. 《百年孤独》B. 《局外人》C. 《尤利西斯》D. 《追忆似水年华》答案:A10. 文学理论中,“互文性”的概念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罗兰·巴特B. 米哈伊尔·巴赫金C. 朱丽亚·克里斯蒂娃D. 雅克·德里达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文学理论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文学的本质和功能B. 文学作品的结构和形式C. 文学创作的过程和方法D. 文学批评的标准和方法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文学理论中的重要流派?A. 结构主义B. 后结构主义C. 女性主义D. 新历史主义答案:ABCD3. 文学批评的常见方法包括?A. 社会历史批评B. 心理分析批评C. 形式主义批评D. 接受美学批评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文学理论中的基本概念?A. 符号B. 叙事C. 隐喻D. 意识形态答案:ABCD5. 以下哪些作品属于现代主义文学?A. 《荒原》B. 《尤利西斯》C. 《追忆似水年华》D. 《百年孤独》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文学理论的主要功能。
名词解释1文艺学2文学理论3文学活动“四要素”4广义文学5狭义文学6折中义文学7话语8话语蕴籍9文学10一般意识形态性质11审美意识形态性质12审美13精神生产14物质生产15文学创作材料16艺术发现17创作动机18艺术构思19直觉20灵感21综合22突出23简化24变形25陌生化26即兴27推敲28艺术真实29艺术概括30情感把握31形式创造32现实型文学33理想型文学34象征型文学35诗37剧本38散文39报告文学40本文41典型42特征化43意境44意象45叙事学46文学的叙事47情节48表层结构49深层结构50行动逻辑51行动元与角色52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53 叙述时长54叙述频率55视角56叙述动作57叙述者的声音58抒情59抒情话语60抒情作品61抒情性作品的构成62文学风格63创作个性64文学消费65期待视野66文体期待67形象期待68意蕴期待69接受动机70接受心境71隐含的读者73还原与异变74共鸣75净化76领悟77延留78文学批评79美学批评与历史批评80美学观点81历史观点82文学批评的标准83文学批评家的职责简答题1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史有什么联系与区别?2文学理论的任务是什么?3文学理论有哪些基本形态?其划分依据是什么?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哪些?5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的依据是什么?6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是什么?7有关文学发生的学说有哪些?8为什么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比其它学说有更大合理性?9什么是文学发展中的“不平衡”原理?10文学概念有哪三种涵义?11怎么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12怎么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13什么是话语?14什么是文学的双重性质?15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什么含义?16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具有什么性质?17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的发展有哪些带规律性的经验?18“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的?19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20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21文学历史上关于文学创造的主、客体有哪些解释?22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具有什么特点?23怎么理解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24文学创造材料的特征和来源是什么?25文学创造的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是什么?26文学创造的构思方式有哪些?27什么是灵感和直觉?28什么是突出与简化?29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有什么区别?30艺术真实与科学真实有什么区别?31怎样解释艺术概括的规律?32什么是形式创造?文学创造中,形式创造要遵循哪些原则?33文学作品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特征?34有关文学作品体裁的分类有哪些?35历史上关于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的划分有哪些?36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有哪些?37典型任务与典型环境关系是怎样?38怎么理解文学意境的特征?39王国维是怎样对文学意境进行分类的?40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1审美意象是怎样分类的?42现代叙事学对传统叙事理论有哪些发展?43如何理解文学叙事的特征?44怎样理解虚实的意识形态本质?45情节与故事有什么区别?46什么是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47时长关系的变化有哪四种运动形式?48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视角有什么区别?49叙事与抒情有什么区别50抒情性作品由什么构成的?51普通话语与抒情话语有什么区别?52风格的本质有哪些看法?53风格的特征与形态主要有哪些?54怎样理解文学风格的时代性?55怎样理解文学风格的民族性?56什么是期待视野,其有哪些层次?57接受动机主要有哪些?58什么是文学接受活动中的还原与异变?59共鸣是产生的三个因素是什么?60文学接受GC中的共鸣与净化、领悟有什么区别?61历史上出现过几种文学批评形态?62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标准是什么?63文学批评家的职责有哪些?64怎么理解文学批评家的素养?六论述题1论艺术真实的特征。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博客1. 什么是文学理论?请简述其主要功能。
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性质、功能、形式和历史发展进行研究的学科。
其主要功能包括: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和意义,探讨文学与社会、文化、心理等的关系,以及研究文学创作和接受的过程。
2. 请解释文学的“模仿说”。
“模仿说”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文学理论观点,认为文学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
文学通过模仿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揭示出普遍的人性和道德规范,从而达到教育和娱乐的目的。
3. 简述文学的“表现说”。
“表现说”认为文学作品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直接表现。
这一观点强调文学作品的主观性和个人性,认为文学作品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传达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独特见解。
4. 文学与意识形态有何关系?文学与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文学作品往往反映了特定社会和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同时也能够影响和塑造读者的意识形态。
通过文学作品,作者可以传达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观点,而读者则可能在阅读过程中接受或反思这些观点。
5. 请解释文学的“形式主义”理论。
“形式主义”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认为文学作品的价值主要在于其艺术形式的完美和创新。
这一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和效果是由其内在的文学技巧和结构决定的,而非外在的社会或历史因素。
6. 文学批评有哪些主要方法?文学批评的主要方法包括:新批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
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探讨其意义、价值和影响。
7. 什么是“互文性”?“互文性”是指文学作品之间相互引用、借鉴和对话的现象。
这一概念认为,文学作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与其他文学作品的互动中产生意义。
通过互文性,文学作品能够形成丰富的文化对话和历史脉络。
8. 请简述文学的“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是研究读者如何理解和接受文学作品的学科。
这一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不断生成和变化的。
读者的背景、经验和期待都会影响他们对文学作品的解读。
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de)一个重要分支.它以文学(de)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是一门以文学(de)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de)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并配合作品分析(de)学科.2.视角:视角也称为聚焦,就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de)角度.3.领悟:领悟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de)一种更高境界,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后而进入(de)更高阶段,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和过程.4.广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者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de)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5.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de)一个标志,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de)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和人物(de)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de)一种强烈(de)心灵感应状态.另一个意义是指不同(de)读者,包括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de)读者,在阅读同一文学作品时可能产生(de)大致相同或相近(de)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趋同现象.6.情节: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de)一系列事件7.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指(de)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de)精神资料而进行(de)对于自然、社会(de)观念活动.8.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de)特殊(de)语言与意义状况(de)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de)意义生成可能性.9.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de)文学体裁.10.审美批评:审美批评是一种情感性评价也是一种体验和超越矛盾统一(de)批评,而且常常是形式或形象(de)直觉批评.11.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de)相对稳定(de)整体话语特色.12.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de)方式再现客观现实(de)文学形态.13.材料:文学创造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de)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de)刺激或信息.14.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de)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15.文学(de)审美属性:文学作品从情绪情感上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给读者带来美(de)享受(de)属性,就是文学(de)审美属性.16.文学消费:文学消费主要是指读者(de)阅读.17.点评:点评也叫评点,是我国一种传统批评文体.它不需要谋篇布局,精心构思,它一般都是具有相当鉴赏水平和学识功底深厚(de)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偶有感悟(de)随意挥洒.18.即兴: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de)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种作品(de)情况.19.文学活动(de)“四要素”:文学活动(de)四个要素或者构成环节包括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应该形成互相渗透、依存和作用(de)整体性关联.20.推敲:推敲是指作家在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调动词句,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心象物化为定型产品(de)操作过程.21.隐含(de)读者:是指本文本身设定(de)能够把本文提供(de)可能性加以具体化(de)读者.22.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是体现时代精神和人民审美理想(de)具有新颖生动(de)个性和丰富多样(de)性格内涵(de)社会主义革命者、创业者和建设者形象.23.折中义文学:介乎广义文学和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纳(de)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可以称为折中义文学.24.净化:文学(de)净化就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之后而不由自主地达到(de)调节精神、排遣情绪、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de)状态.25.狭义文学:狭义文学指(de)是今天通行(de)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de)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等.这种文学与音乐、戏剧、绘画、雕塑、书法、电影等一起被称为“美(de)艺术”.26.理想型文学: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de)方式表现主观理想(de)文学形态.27.艺术发现: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de)生活材料(de)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de)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de)一种独特(de)感知.28.抒情角色:是指抒情作家在抒情性作品中表现情感时所处(de)地位.29.刚健:刚健是刚强、雄伟(de)风格形态.30.散文: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de)文学体裁.简析1.分析艺术发现(de)心理特征艺术发现(de)心理特征主要有,其一、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de)蓦然领悟;其二、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de)凝合,体现着深层(de)心理内容;其三、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de)一种独特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常常只是一个机缘,在这个机缘(de)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de)契合;其四、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de)事物,而只是把自己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de)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自己(de)知觉中出现一个新(de)创造物(每个小点分).2.风格与创作个性(de)关系创作个性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他(de)作品中(de)性格特征(3分).作家(de)世界观、艺术观是通过影响和改变作家(de)审美意识特别是审美理想而影响创作个性和风格(de)(4分).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de)体现,时代则是培植创作个性(de)气候与土壤(3分).3.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科学真实有什么区别第一、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de)认识和感悟.艺术真实是一种内蕴(de)真实,它不是对生活真实(de)自然主义.摹本,而是对它(de)反映.艺术真实是一种假定(de)真实,艺术情境(de)假定性是艺术真实(de)外在特征.第二、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de)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艺术真实是一种主观(de)真实,对客体世界(de)认识、感悟与表现带有浓厚(de)主观性.同时它也是诗艺(de)真实,艺术真实是艺术技巧创造(de)真实(每个小点5分)4.形式创造应遵循(de)基本原则从内容出发去选择与创造形式(4分);发挥形式对艺术表现(de)能动作用(3分);重视形式自身(de)独立(de)审美价值(3分).5.文学(de)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文学(de)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是对文学活动(de)特殊性质(de)概括(4分),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de)综合特性(de)话语活动(6分).6.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de)关系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文学消费也制约着文学生产(4分).前者主要表现在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对象、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de)方式、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de)需要(3分).后者表现在文学产品在消费中才能够得到最后实现、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de)方式和规模、文学消费体现了文学生产(de)目(de)和动力(3分).7.意境(de)特征情景交融(3分);虚实相生(3分);韵味无穷(4分)8.分析审美意象(de)基本特征审美意象有以下(de)基本特征,审美意象(de)本质特征是哲理性(2分);审美意象(de)表现特征是象征性(2分);审美意象(de)形象特征是荒诞性(2分);审美意象(de)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de)直接参与(4分9.如何看待文学接受过程中(de)误解文学接受过程中(de)误解有“正误”和“反误”两种(4分).前者非常普遍,对于文学价值(de)实现非常重要,许多文学作品对于人类社会(de)意义,就是通过这样(de)“误解”形式实现(de)(3分).后者显然只能导致对文学艺术(de)损伤乃至粗暴践踏(3分).10.文学接受(de)主要动机文学接受(de)主要动机有审美动机、求知动机、受教动机、批评动机、借鉴动机等.接受动机(de)不同,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是彼此无关(de).在实际(de)阅读中,不同(de)阅读动机是互相联系(de)(每一小点2分).11.文学典型(de)美学特征:文学典型(de)特征性;文学典型(de)艺术魅力(每一小点5分).12.文学典型(de)审美特征13.怎样理解文学批评(de)意识形态性质文学批评是一种与一定(de)社会意识形态深刻联系(de)批评话语(4分);文学批评通过对文学思潮、文学运动(de)评估,对文学批评自身(de)检讨,以及对其他文学现象(de)衡定,表现出它作为意识形态评价(de)功能(3分);它造就新人,扶持创作,使批评者具有一定(de)权威,以尽可能发挥其在意识形态评价上(de)作用(3分)14.批评家(de)态度和素养其态度是首先应该有坚持实事求是(de)科学态度(2分);其次要有坚持客观全面(de)公正态度(2分);再次要有坚持艺术民主(de)平等态度(1分).主要(de)素养有思想理论修养(2分)、专业艺术修养(2分)、知识技能修养(1分).15.理智和情感在艺术构思中(de)作用在艺术构思中,情感是动力因素(5分),理智是约束和规范动力(de)嚼勒,二者不可或缺(5分)16.怎么考察风格(de)民族性民族风格是民族个性(de)体现,是不同民族(de)文学互相区别(de)重要标志(5分).我们可以从人物塑造、环境和风俗描写、语言、民族精神等方面加以考察,特别是民族(de)生活题材内容更是我们考察(de)重点(5分).问答为什么文学起源上(de)“劳动说”比其他几种学说更有合理性文学活动在发生学上(de)根本原因是人类最为基本(de)活动——劳动;是文学发生(de)起点,因为,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de)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de)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de)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de)形式(每一小点3分)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具有什么关系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以历史唯物主义(de)观点科学地阐明了人们(de)生活环境与人物性格形成(de)关系.并以历史唯物主义(de)眼光观察文学创作,提出了“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de)典型人物”(5分).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de),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de)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de)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de)发展变化(5分).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不是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他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互相依存,彼此不能失去对方(5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de)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de)内涵和关系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提出(de)美学(de)观点和历史(de)观点是文学批评中具有宏观视野(de)一种原则和方法(5分).美学(de)和历史(de)观点作为批评(de)最高标准即一种方法论和原则,从根本上讲,是因为它既反映了文学作为意识形态(de)普遍规律,又体现了文学这种特殊(de)意识形态,即审美意识形态(de)特殊规律(5分);按照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de)实践,美学(de)观点和历史(de)观点作为方法论思想和基本原则是有其基本内涵并互相联系(de)(5分).文学作品(de)本文层次包括些什么内容文学作品(de)本文层次包括: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三大层次.其中,文学话语层面包括文学话语是内指性(de)、文学话语具有心理蕴含性、文学话语具有阻拒性;文学形象层面包括主客观(de)统一、假定与真实(de)统一、个别与一般(de)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de)统一;文学意蕴层面包括历史内容、哲学意味、审美意蕴等内容(每一小点5分).风格与形象创造包括些什么内容主要包括风格与题材选择和主题提炼、风格与人物塑造、风格与环境描写等(每一小点5分).论述分析文学叙事(de)基本特征叙事(de)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de)社会行为及其结果叙事是话语(de)虚构(10分).本题要求学员必须有对具体作品(de)具体分析.试述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之间(de)关系在文学阅读中,读者(de)期待视野与本文之间,常常呈现出顺向相应与逆向受挫两种情况(10分).那些真正富于创新意义,富有艺术魅力(de)作品,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伴随着期待指向(de)遇挫(5分).作品艺术成就(de)高低,显然与对读者期待视野丰富补充(de)程度即超越读者期待视野(de)程度有关(10分).文学创造(de)客体是特殊(de)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de)客体和唯一源泉.首先,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de)客体;其次,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de)唯一源泉.作为文学创造客体(de)社会生活(de)特殊性.首先,文学创造(de)客体是整体性(de)社会生活;其次,文学创造(de)客体是具有审美价值(de)或经过审美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de)社会生活;再次,文学创造(de)客体是作家体验过(de)社会生活.(第一点10分,第二点10分,第三点5分)延留在文学接受中(de)意义延留不仅体现为读者对作品(de)含英咀华和一时思想情感(de)变化,还体现在对读者审美趣味、精神气质、以及人格规范潜移默化(de)久远影响(15分).它是文学作品产生直接社会效应(de)重要方式之一(5分).延留时间(de)长短以及延留效果(de)性质,也是我们判定一部作品价值高低(de)重要尺度之一(5分文学创造是对社会生活(de)一种情感把握情感把握是一种价值取向(de)把握,是认识与评价、理智与情感、真理追求与价值取向(de)统一(10分).情感把握是文学创造(de)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作家对自己(de)创作对象作情感性体验和评价(5分).情感把握作为一种价值取向(de)把握,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生活(de)主体性“裁判”,要求其情感态度具有诚挚性和高尚性(5分);文学“裁判”是“诗意”(de),它以审美(de)视角和艺术(de)方式,把情感把握寄寓于“境”(de)创造中,并与“理”(de)阐发相交融(5分).。
文学理论考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
A. 文学作品B. 文学创作C. 文学批评D. 文学现象答案:D2. 文学作品的四要素包括()。
A. 作者、读者、世界、文本B. 作者、读者、文本、语言C. 作者、读者、文本、语境D. 作者、读者、文本、文化答案:C3. 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文学是人学”的观点?()A. 亚里士多德B. 马克思C. 弗洛伊德D. 萨特答案:B4. 以下哪部作品属于现代主义文学?()A. 《百年孤独》B. 《悲惨世界》C. 《安娜·卡列尼娜》D. 《红楼梦》答案:A5. 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文学即游戏”的观点?()A. 康德B. 席勒C. 尼采D. 弗洛伊德答案:B6. 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主要区别在于()。
A. 准确性B. 规范性C. 形象性D. 逻辑性答案:C7. 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文学是意识形态”的观点?()A. 马克思B. 恩格斯C. 阿尔都塞D. 卢卡奇答案:C8. 以下哪部作品属于后现代主义文学?()A. 《尤利西斯》B. 《荒原》C. 《追忆似水年华》D. 《百年孤独》答案:A9. 文学批评的主要功能是()。
A. 指导创作B. 指导阅读C. 指导教学答案:B10. 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的观点?()A. 索绪尔B. 罗兰·巴特C. 德里达D. 雅各布森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文学理论的主要功能包括()。
A. 指导创作B. 指导阅读C. 指导教学E. 指导批评答案:ABCDE12. 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包括()。
A. 作者B. 读者C. 文本D. 语境E. 世界答案:ABCDE13. 文学批评的类型包括()。
A. 社会历史批评B. 心理批评C. 形式主义批评E. 后结构主义批评答案:ABCDE14. 文学语言的特点包括()。
A. 形象性B. 隐喻性C. 多义性D. 模糊性E. 创造性答案:ABCDE15. 文学流派的分类包括()。
文学理论2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文学理论中,认为文学作品是作者主观情感的直接表达的观点属于:A. 模仿说B. 表现说C. 形式主义D. 结构主义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文学作品的四要素之一?A. 作者B. 作品C. 读者D. 背景答案:D3. 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理论,其主要目的是:A. 强调作品的现实意义B. 强调作品的艺术形式C. 强调作品的社会功能D. 强调作品的教育作用答案:B4. 文学作品的“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是在:A. 作者创作时确定的B. 作品完成后固定的C. 读者阅读过程中产生的D. 社会历史背景决定的答案:C5.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中心是:A. 作者B. 读者C. 作品D. 社会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文学作品的三个层次包括语言层、______层和______层。
答案:形象,意蕴2. 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家罗兰·巴特提出的“作者已死”的观点,意味着______不再是作品意义的决定者。
答案:作者3.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是在______和______的互动中产生的。
答案:作品,读者4.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强调______的消解和______的多样性。
答案:中心,意义5. 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认为,文学作品的价值在于其______和______。
答案:陌生化,艺术形式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新批评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新批评理论主张文学批评应该关注文学作品本身,而不是作者的生平、社会背景或作品的社会效果。
它强调文本的自足性和多义性,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是通过文本内部的语言、结构和象征等元素来实现的。
2. 论述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特点。
答案: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主要关注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时期文化与文学的关系。
它强调文化身份、权力结构和历史背景对文学作品的影响,探讨殖民主义对殖民地和前殖民地国家文化和文学的塑造作用,以及这些国家在后殖民时期对文化身份的重新建构和表达。
《文学理论》习题集一、填空题1.《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p62.宋文帝立‚四学‛:文学、儒学、玄学和史学。
P63.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的四要素说: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P114.德国文学理论家伊瑟尔将自然科学理论和文学理论称为‚硬理论‛和软理论。
p155.‚文学性‛概念来源于俄国形式主义,是其代表人物雅各布森在20世纪初提出的。
P176.文学文本由三个不同层面构成:语言、结构、文类。
p367.语言是文本的基本要素,结构是文本内各部分的关系。
p368.亚里士多德系统地提出了有机统一论,指出任何一个文学文本,无论是诗还是悲剧,都必须构成一个完整体,各部分相互关联秩序井然。
他在著作《诗学》里指出悲剧就是对一个严肃完整,并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9.俄国形式主义者日尔蒙斯基就文本结构提出了‚文本五层次说‛,包括语音层、词语层、句子层、语义层和语言文化遗产层。
10.波兰美学家英加登提出了文本层次结构理论,认为文学文本包含四个层次:语音层、意义层、图式化外观层和再现对象层。
p6811.曹丕在《典论·论文》区分文章为四类: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
12.亚里士多德区分不同的文类为戏剧、史诗、赞美诗。
13.诗是用_韵文形式____形式来表达抒情主体强烈情感的文类,其听觉层面和视角层面的标志性特征分别是__韵律节奏____和_分行排列_____。
P92,P11314.诗的音乐性最典型地体现在_韵律____和__节奏___两个方面。
P9915.‚摘下槐花/槐花在手中放出香味/香味来自大地无尽的忧伤‛,海子的这首诗体现了诗歌分行的_强调____和_突出____功能。
P12016.‚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其意象类型分别是是_对比型____和_关联型____。
P133—13617.‚雪锹铲平了冬天的额头‛,‚吃麦子长大的/在月亮下端着大碗‛,这两句诗采用的比喻类型分别是__隐喻___和__提喻___。
P14018.小说概念的三个要素是_人物形象____、__故事情节_____、_典型环境_______。
19.叙述包括实际的作者、_隐含的作者________、__叙述者_______、____受术者_____、__隐含的读者_____和__实际的读者______六种角色。
20.‚隐含的作者‛也被称为 _作者面具________。
21.叙述话语的三个方面是 _叙述声音________、__叙述方式_______ 和 __叙述情节_______。
22.叙述焦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
23.小说叙述方式可分为两类:讲述和_呈现____。
24.叙述的四种常见手法是:_言谈____、_记述____、_描写____和_评论____。
25.托多洛夫的小说情节模式是_____。
26.托多洛夫认为小说有三种主题型的情节类型分别是:_命运型____、_人物型____和_思想型____。
27.根据情节的建构方式划分为 _交错____故事情节和_叠套____故事情节。
28.小说中情节的时间问题涉及 _叙述时间____ 和_故事时间____的关系。
29.简述小说叙述研究的四级范畴。
30.请简要说明小说中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关系。
省略是在叙述时间中略去故事时间,加速是叙述时间缩短了故事时间,场景是叙述时间和故事时间相当,减速是叙述时间对故事时间的延迟,停顿则是故事时间在叙述时间里的中止。
31.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强调文学艺术是作者情感表现的观点有自己的传统,据《尚书·尧典》记载,中国文学理论萌发期就已有‚风以动之,教以化之‛的命题。
P26232.古罗马贺拉斯提出了寓教于乐说,以此平衡文学娱乐性和道德化的关系。
P26233.柏拉图认为,诗人的灵感来自神力的驱遣;一旦诗人获得这种灵感,他就会失去平常的理智而进入迷狂状态状态。
P27034.巴特提出‚作者死了‛的口号。
P29035.文学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口传文化时代、手稿文化时代、印刷文化时代、电子文化时代。
P26536.现代的‚作者‛概念和作者崇拜出现于印刷文化时代,而在电子文化时代,作者的重要性却遭遇了空前的质疑和挑战。
P267,27137.弗洛伊德开创了精神分析的文学分析方法,强调揭示文本中隐藏的无意识动机和欲望P28038.本雅明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引入文学领域,提出了‚作者即生产者‛的命题。
P26439.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系统是由世界、作者、文本和读者共同构成的,其中,文本在文学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
P26240. 赫什认为,文本解释的最终依据在于作者创作文本的意图。
P27941.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指出过文学只是一个具有不确定性的,它召唤读者充分发挥再创造的才能。
P30443.西方当代文学理论中的‚读者转向‛打破了作者中心论和文本中心论中心论这两种理论模式。
P30048.伊瑟尔的审美反应论认为,文本中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即文本的空白,需要读者加以填充。
P32150.《论语·八佾》:‚《韶》,尽美矣,又尽善矣。
‛p33651.《毛诗序》:‚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p33651.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葛兰西提出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发展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揭示了意识形态如何在特定社会和文化中获得公众的认可问题。
P33752.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表明,领导权的确立关键在于通过公共舆论赢得公众的赞同与认可。
P33953.法国理论家罗兰·巴特指出,神话分析就是要揭示隐藏在本义背后的转义,亦即意识形态的建构。
p34054.法国女作家波伏娃在《第二性》一书中对传统社会和文化中歧视女性的现象作了有力批判。
P34455.美国批评家巴特勒发展了波伏娃的理论,她认为社会性别是一种身份认同,而不是自然的、本原的和不可避免的,性别身份认同不过是一种社会地语法建构而已。
P34556.女性主义提出了特殊的‚女性批评‛(gynocriticism)主张,这种批评旨在揭露文学中占支配地位的男性中心主义的真相。
P34757.后殖民批评的‚三剑客‛一般是指萨义德、斯皮瓦克和霍米·巴巴。
P35058.萨义德在《东方学》一书中认为,在西方知识界的舞台上,东方不是一个自然的对象,而是西方权利结构建构出来的是一个符合西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的对象。
P352 59.生态批评(ecocriticism)这一术语最初出现在鲁科特的《文学和生态学:生态批评的实验》一文中。
P35760.生态批评包含了许多不同支脉的理论谱系,其共同点在于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p35861.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提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论断,它不仅触及文学史的历史分期,还触及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类。
P36762.文学研究包括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三个部分。
P36863.《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P37264.王国维《文学小言》:‚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此四子若无文学之才,其人格亦自千古。
‛p37365.章培恒等著《中国文学史新著》将中国文学史从先秦到晚清分为上古文学、中世文学和近世文学三大时段。
P39066.美国学者布鲁姆在《西方正典》中认为,经典作品区别非经典作品的主要差异在于原创性。
P398二、名词解释1.刘勰的‚文笔‛说P7:有情、采、韵者为文,无情、采、韵者为笔2.‚内部研究‛P25:对文本的风格、技巧、文类、修辞、叙述等层面的分析3.‚外部研究‛P25:以文本与其他方面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如作家创作、社会背景、文学接受等,考察文本发生的外部情况4.语境P26:文学文本生产、流传和接受的背景或文脉5.莫里斯‚符号三维说‛p34:句法、语义和语用6.托多洛夫的‚文本三层面说‛p34:词语、句法和语义7.文学语言突出说p44: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的关系,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虽有差异但关系密切,文学语言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语言的突出或凸显,语言的突出在文学文本中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或艺术性。
8.文学语言拟陈述说P46-48:瑞恰慈提出,他发现文学语言和科学语言至少在两方面不同,其一,文学语言是某种虚拟性的语言,无关真伪;而科学语言则是对事实或真相的客观描述,关乎真伪。
其二,文学语言偏重于情感的表现,而科学语言则服务于意思的表达。
9.文本结构 P60:通常指文本内部的组织构架,部分或要素间的关联方式10.文类 p75:文类这个概念通常被用来指称某些文学的类型和范畴11.语法结构说 p70:语法结构说把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引入文本结构的分析,把人物设定为名词,人物动作设定为动词,人物关系或事态设定为形容词,通过语法结构来类比或分析文本,揭示出文本结构与语法结构的相似性。
12.有机统一说 P63:有机统一说把文本视为一个有生命力的有机体,其中各要素和部分相互作用成一个和谐整体。
13.视觉韵P104:视觉韵并不是一种声音的重复或对应,而是在诗行的特定位置上(比如句末)的词语视觉上的接近或相似,因此造成了视觉上的类似于听觉押韵的效果。
14.中心型意象P130:特征是有某个(或若干个)意象作为全诗的中心,它(们)是贯穿全诗进程的关键意象,也是支配者全诗其他意象的主导意象。
功能在于中心意象支配着全诗的氛围,决定了全诗的主题和情感基调。
15.韵律P103:16.节奏P108—11117.叙述话语:故事是叙述的素材或内容,话语则是如何讲述这些素材和内容的方式18.聚焦:聚焦是再现叙述的情境和事件所依据的某种视角,是组织那些叙述的情境和事件所依据的感知上或观念上的位置。
19.讲述:讲述是通过一个叙述者的中介来展现的,叙述者并不是直接地或戏剧化地表现事件和对话,而是讲述它们,概括它们等。
20.呈现:呈现是事件和对话地直接展示,叙述者就像在戏剧中那样销声匿迹了,读者被要求从自己的所见所闻中得出结论。
21.情节:情节是人为的艺术加工所形成的小说叙述22.复调小说:23.‚作者死了‛P290:写作活动中作者个人不过是一个语言活动的载体,真正制约着作者写作的乃是语言本身。
24.超文本P272:超文本这个概念是指非顺序的书写文本,他给予读者各种分叉选择,并允许读者作种种选择,最好是在一个互动地屏幕上阅读。
就像人们通常所想像的那样,它是一个通过链接而互相关联起来的文本模块,那些链接为读者提供了不同的路径。
25.‚知人论世‛P269,274,27526.‚以意逆志‛ P26927.作者意图论P27728.接受美学P30229.隐含的读者P32030.解释团体P32631.文化领导权P33732.身份认同p35333.‚制度性遗忘‛p35534.人本主义生态论P35935.诗史互证P375三、简答题1.文学理论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162.如何理解‚文学性‛概念?p17—193.简述乔纳森·卡勒对文学特征所做的五点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