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学好物理的十个方法学好物理的十个方法:1. 培养对物理的兴趣:对物理的兴趣是学好物理的基础。
可以通过阅读科普书籍、参观科技博物馆或物理实验室等方式,培养对物理知识和实验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2. 掌握基础知识:物理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之上的科学,掌握数学知识对于学好物理非常重要。
特别是对于代数、几何和三角学的基础知识,需要花时间系统学习和巩固。
3. 理解物理概念:通过阅读教科书、参加物理课程或参与讨论小组等方式,深入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理解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基础,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定律和原理。
4. 进行实验和观察: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进行实验和观察可以加深对物理现象和理论的理解。
尽量亲自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思考实验中的问题和现象,并与理论知识进行联系。
5. 解题技巧的学习:物理学习中充满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掌握解题技巧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学习不同类型问题的解法,培养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的能力,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解题的能力。
6.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和实践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求解中。
例如,通过解决物理学中的实际问题,如机械力的计算、电路的分析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物理学的理解。
7. 与同学和老师交流:物理学习是一个相互探讨和交流的过程,与同学和老师多进行交流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可以分享彼此的理解和经验,共同解决问题,相互促进。
8. 培养思辨和创新能力:物理学习需要培养思辨和创新的能力,不仅要学会理解和应用已有的物理理论和定律,还要能够创新地思考并解决新的问题。
通过开展科研活动或参加物理竞赛等,培养思辨和创新能力。
9. 多进行实践应用:物理学习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际应用,例如进行物理实验、计算和模拟等。
通过实际应用可以检验和巩固物理知识,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0. 坚持学习和复习:物理学习需要坚持不懈,进行长期的学习和复习。
定期进行复习,回顾和强化已学知识,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和提高。
物理研究方法有哪些物理研究方法是指在物理领域进行科学研究时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
以下是常用的物理研究方法:1. 实验法:物理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础,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来观察和测量现象,并得到准确的数据。
实验法可以提供直接的观测和量测结果,验证理论和模型,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
2. 理论分析方法:物理学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探究物理问题并进行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物理现象。
理论分析方法基于数学方程和物理原理,通过推导和计算得出结论。
3. 模拟方法:利用计算机模拟物理系统的运行和现象。
通过编写计算机程序,对物理系统进行模拟,以获得数值结果和模拟图像,从而预测和验证物理现象。
4. 数值计算方法:以数字计算为基础进行研究。
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和方程,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得到数值结果来预测物理现象和解决物理问题。
5. 系统观察方法:对物理现象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以了解物理系统的行为和变化规律。
系统观察方法适用于一些具有较长时间尺度和多变量的物理现象,例如气候变化和行星运动等。
6. 数据分析方法:通过对实验数据或模拟数据进行统计学和数学分析,找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数据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物理学家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信号和模式,从而得出结论和提出假设。
7. 归纳和演绎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归纳总结物理现象的规律和原理。
基于这些总结,进行演绎推理,得出关于其他相关问题的结论。
8. 比较研究方法:将不同物理系统或现象进行比较,以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比较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物理学家理解共性和特殊性,从而得出更广泛的结论。
上述方法并非孤立存在,常常需要综合运用,根据具体研究问题的特点灵活选择和结合使用。
物理常用三大科学方法介绍
物理常用三大科学方法介绍
一、转换法:
随便说一下,很多仪器的制造也利用了转换法。
如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温度转换成液柱的升降制成了温度计。
将看不见、摸不着的
液体压强转换成两液面的高度差制成了压强计等。
二、类比法:
三、理想化法:
理想化法是指根据所研究问题(一般都十分复杂,涉及诸多因素)的需要和具体情况,确定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保留主
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排除无关干扰,从而简明扼要地揭示事物
的本质。
理想化法是一种科学抽象,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
理
想化方法包括理想实验法和理想模型法。
学习物理的好方法(15篇)学习物理的好方法(精选15篇)学习物理的好方法篇1一、物理的学习是模块化的,共分四个模块:1.对概念的理解,不能单纯地去背诵。
面对一个新的`物理量,重要的是要了解它在实际解题中作用。
2.概念的应用:理解概念之后,对它的应用就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了。
解题是,要抓住,每道题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在给你条件,只要将条件与物理量相对应,然后代到相应的公式中,就可以解出答案了。
3.衍生4.综合:物理的各个章节中,除了光学相对独立之外,其它都是联系很紧密的,必须注意将他们之间前呼后应起来。
二、如何做习题:做习题特别是理科习题时,必须把握量与质的关系。
主要抓做题的质量。
“我”在高中期间从未买过习题,主要是做完书上以及老师给出的题后,总结出每道题的解题思路。
解题的过程分为:1.分析物理进程:把过程抽象为物理量2.利用数学将题解出来三、学习习惯:1)上课应该认真听讲,至于学习方法,应该是让学习方法适应自己,而不是让自己去适应别人用起来好的方法。
2)做题的时候要多思考,多提问题。
“我”做题的速度一向很慢的,但是每次做完题后,都看看是怎样得出的,看看对以后有什么可借鉴的,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不是做完后就置之脑后。
这样,“我”考试的时候就快了,不像别人,到了考试的时候又去忙着推导。
3)要即错即问,多与老师、同学讨论问题,不要害羞。
4)复习要一遍一遍地反复复习。
5)对于参考书,成绩不是太好的同学,买的时候要找那些有解析、总结归纳比较好的书,而非是那种单纯给出答案的书。
学习物理的好方法篇2物理实施新课程,对于教师是一个挑战,而由于学生在八年级刚开始接触物理,所以初中物理教学带有启蒙的性质。
一方面是要传授一定的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开创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实施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注重教师与学生在探究性活动能力的培养。
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看实质,从物理意义上认识物理现象,逐步学会提出问题,逐步学会深入地思考物理现象的内在规律。
常见的物理教学方法(具体)常见的物理教学方法有哪些常见的物理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通过听课、理解、记忆、练习来掌握知识。
2.谈话法:也称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和对话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
3.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就某个问题开展讨论,并相互交流观点、看法,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实验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观察事物的变化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总结出原理或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5.练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
6.探究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索来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法。
7.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共同提高学业成就的教学活动。
8.范例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思考和讨论,从而掌握某一类事物的规律性和本质属性的教学方法。
以上教学方法并非固定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和调整。
同时,教师在使用这些方法时,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协作精神的培养,以实现有效的教学。
文科物理教学方法文科物理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讲述经典物理学家及其事迹,让学生明白伟大思想来自对科学研究的热爱。
2.采用类比方法讲解文科物理课程。
通过讲解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和实例,来类比需要深入理解的物理概念或公式。
3.采用PPT、动画演示等多媒体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奥妙。
4.增强实践环节,适当增加实验课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实践验证物理规律。
5.针对文科学生的特点,采用案例研讨、课堂讨论、答疑等多种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6.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推荐相关书籍和文献,让他们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前沿动态。
物理方法有哪些物理方法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运用物理学原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
物理方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下面我们来看看物理方法具体有哪些。
首先,物理实验是物理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种。
通过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可以验证理论,发现新现象,探索新规律。
例如,著名的“双缝干涉实验”就验证了光的波动性,而“卢瑟福散射实验”则揭示了原子的结构。
其次,数学模型是物理方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物理学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物理现象和规律,从而进行推演和预测。
比如,牛顿的经典力学就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而量子力学则是通过数学模型来描述微观粒子的行为。
另外,理论推导也是物理方法中的重要手段。
物理学家通过对已知的物理规律进行推演,提出新的理论,预测新的现象。
例如,爱因斯坦通过对相对论的推导,提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E=mc^2,预言了核能的释放。
此外,观察和测量也是物理方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精密的仪器设备和准确的测量方法,物理学家可以获取各种物理量的数值,从而验证理论,发现新现象。
比如,通过粒子加速器的观测和测量,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新的基本粒子。
最后,模拟和计算也是物理方法中的重要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物理学家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复杂的数值模拟和计算,来研究各种物理现象和复杂系统。
比如,天体物理学家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宇宙的演化过程,地球物理学家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地震的发生和传播过程。
总的来说,物理方法是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物理方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希望本文对物理方法有哪些这一问题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学好物理的十个方法
1. 了解基本概念:首先要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如力、运动、能量等。
建立起牢固的基础知识。
2. 学会分析问题:物理学是一个重视实践和解决问题的学科。
学习物理时,应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练习数学技巧:物理学往往与数学密切相关,掌握数学技巧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概念。
4. 多观察实验现象: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深入理解物理规律。
尽量参与实验或观察实验现象,积累实践经验。
5. 阅读物理相关书籍和资料:读物理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可以帮助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和参考书籍进行阅读。
6. 解题训练:物理学是一个应用学科,需要进行大量的解题训练来掌握物理概念和原理。
多做习题,培养解题思维。
7. 参加物理实验室或实践活动:参加物理实验室或实践活动可以提升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8. 加入物理学习小组:加入物理学习小组可以与他人交流学习经验,共同解决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9. 查阅科学新闻和研究成果:了解最新的科学进展和研究成果可以帮助你与物理学的前沿知识保持联系。
10. 坚持练习和思考:学好物理需要坚持练习和思考,保持对物理学的好奇心,不断追求知识的深入和广度。
物理实验的七种方法
物理实验的方法那可真是丰富多彩啊!观察法,就像侦探在寻找线索,仔细地盯着每一个细节,试图从中发现物理现象的奥秘呀!这不就是在挖掘宝藏嘛!测量法,那可是获取精确数据的关键呢,没有它好多物理量都没法准确知道,就像没有尺子没法量东西一样重要!控制变量法,这简直就是解开复杂问题的神奇钥匙呀,把其他因素控制住,只研究一个变量的变化,多巧妙!类比法,把陌生的物理概念和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一下子就好理解多了,这不是跟找相似之处一样嘛!科学推理法,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现象进行推理,哇,这就像在头脑中搭建一座知识的桥梁呢!归纳法,从众多的实验结果中总结出普遍规律,就像从一堆珍珠中串起那根线!转换法,把不容易测量的物理量转换为容易测量的,这多机智呀,就好像变魔术一样把难题变简单了!
你想想看,要是没有这些方法,我们怎么能深入了解物理世界的奇妙呢?观察法让我们看到了那些细微之处的精彩,测量法给了我们精确的数据支持,控制变量法让我们能专注于关键因素,类比法让复杂变得简单易懂,科学推理法让我们的思维能飞跃,归纳法让知识有了体系,转换法让不可能变成可能!这七种方法,就像是七把钥匙,能打开物理世界的无数扇门!每一种方法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作用,它们相互配合,让我们能在物理的海洋中畅游无阻啊!它们就像是七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我们探索物理的道路呢!我们真应该好好利用这些方法,去发现更多的物理奥秘呀,难道不是吗?
所以说呀,物理实验的七种方法真的是太重要啦!它们是我们探索物理世界的得力助手,没有它们,我们的物理研究将会变得多么艰难和盲目啊!我们要珍惜这些方法,熟练掌握它们,让它们为我们的物理探索之旅增添更多的精彩和乐趣!。
四种常用的物理解题方法
在解决物理问题时,以下四种方法是非常常用的:
1. 隔离法:将所研究的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然后对隔离后的物体进行分析、讨论。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内力或外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 整体法:将多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然后对整体进行分析、讨论。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整体的运动状态或受力情况。
3. 图像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将物理问题转化为图像问题,从而更直观地理解问题。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
4. 控制变量法:通过控制某些物理量不变,然后改变其他物理量,来观察物理量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
这种方法常用于探究物理规律或验证物理理论。
以上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物理问题。
常用的物理实验方法常用的物理实验方法有很多种,下面我将介绍其中一些常见的实验方法。
1. 实验测量方法:这是最基本的实验方法之一。
它通过使用各种仪器对物理量进行测量,从而获得实验数据。
例如,在测量长度时可以使用尺子、游标卡尺等仪器;在测量时间时可以使用秒表、计时器等仪器。
2. 杆状物体的伸长实验:这是一种用来研究材料的弹性性质和力学性质的实验方法。
实验中,会选取一根杆状物体(如金属棒),在其两端施加一定的力,通过测量杆状物体的伸长量来求解材料的弹性模量、杨氏模量等力学性质。
3. 平衡态测量实验:这是一种用来研究物体的平衡状态的实验方法。
实验中,会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或改变物体的支点位置等方式来寻找物体的平衡状态,从而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平衡条件和平衡原理。
4. 电路实验方法:这是一种用来研究电子电路的实验方法。
实验中,会根据电路的不同特性来设计实验方案,例如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交流电路等。
通过改变电路的参数或元器件的性质来观察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变化。
5. 声学实验方法:这是一种用来研究声波特性的实验方法。
实验中,会使用各种声学仪器,如声音录放设备、声音频谱仪等,来测量和分析声音的频率、振幅、速度等声学量,从而研究声波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
6. 光学实验方法:这是一种用来研究光波特性和光学现象的实验方法。
实验中,会使用各种光学设备,如透镜、反射镜、光栅等,来研究光的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现象。
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光信号的变化,可以得出有关光学性质和光波特性的结论。
7. 热学实验方法:这是一种用来研究热现象和热能转化的实验方法。
实验中,会使用各种热学仪器,如测温计、热量计等,来测量和分析温度、热量的变化。
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和控制变量,可以研究热传导、热辐射等热现象,以及热能的转化和守恒原理。
除了以上列举的实验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物理实验方法,如核物理实验方法、量子物理实验方法等,这些方法在具体实验中会更加复杂和专业。
高中物理涉及到的物理方法
1.模型建构法:将复杂的物理现象简化为便于理解和研究的物理模型,如质点模型、理想气体模型、点电荷模型等。
2.实验探究法:通过设计和进行物理实验来验证物理定律,探索物理现象的本质,例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等。
3.数学分析法:运用数学工具如代数、几何、微积分等对物理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如通过数学方程推导物理定律,解决力的平衡问题,求解物体运动轨迹等。
4.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多个变量影响某一物理现象时,通过控制其他变量不变,仅改变一个变量,以研究这个变量对现象的影响,如在研究影响电阻的因素时,分别保持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不变,单独研究每个因素的作用。
5.图像法: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绘制成图像,直观展现物理过程的变化规律,如描绘速度-时间图像来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6.矢量分析法:在处理力、速度、加速度等具有方向的物理量时,运用矢量的加减法则和分解法分析物理问题。
7.等效替代法:如在电路分析中,利用等效电阻、等效电源等概念简化电路结构,便于分析。
8.理想化方法: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矛盾,如理想气体、理想变压器、理想导体、理想弹簧等理想模型的运用。
9.归纳与演绎法: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归纳总结,形成普遍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演绎推理,预测新的物理现象。
10.物理思维法:包括因果分析、类比思维、逆向思维、逻辑推理等,用于分析物理问题的因果关系和内在逻辑。
常用的物理教学方法有什么常用的物理教学方法有什么在最近,了解真正的物理教学,这是务求深入理解概念、透彻掌握规律,而不是浮于表面地了解或者记背。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常用的物理教学方法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常用的物理教学方法1)讲解法讲解法是老师根据口头语言向学生教授知识的方式。
讲解法包含叙述法、讲解法、讲读法与报告法。
老师应用各类教学策略进行教课时,大多数都伴之以讲解法。
这个是目前中国最常常使用的一种教学策略。
2)讨论法讨论法亦叫问答法。
这是老师按一定的课堂教学要求向学生提问题,要求学生答复,并根据问答的方式来引领学生获得或者加强知识的方式。
讨论法非常有利于激起学生的逻辑思维,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自思考与語言表达的能力。
初中,特别是小学低学段常用讨论法。
讨论法可分温习说话与启示说话二种。
温习说话是基于学生已学课本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老师学生问答方式以协助学生温习、深入、体系化已学的知识。
启发说话则是根据向学生提出来思考过的问题,逐步引领他们去深层次思考与探取新专业知识。
3)示范法示范课堂教学是老师在教课时,把实物或者直观教具展现给学生看,或是做示范的实验,通过实际观查收获感性知识以说明与见证所教授知识的方式。
示范课堂教学能使学生收获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重对学习对象的印像,把课本上基础知识与实际事物联系起來,形成正确而深入的定义;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专注力,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层次了解、记忆与加强;能使学生根据观查与思考,进行逻辑思维活动,发展洞察力、想像力与思维逻辑。
4)训练法训练法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靠着自主的控制与矫正,反复地完成一定行为或者活动方法,借以形成能力、方法或者习惯的教学策略。
从生理体制上说,通过训练使学生于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便于圆满地、胜利地完成某类活动。
训练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特别是工具性科目(如语文科目、英语、数学科目等)与能力性科目(如体育、音乐、美术等)。
物理18种科学方法
物理常用科学方法
对于一些微观的或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仅凭教师的讲解、
描述和学生的想象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若教师在指导学生研究这些抽象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时注意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尝试运用相应的科学方法去认识和理解,不仅会大大提高学生对这些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习惯,提高科学素质会大有裨益,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
下面,笔者介绍研究物理现象常用的几种科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转换法:
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转换法。
它是帮助我们认识抽象物理现象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如:我们在认识和研究“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理论时,由于分子是微观的,不能直接用肉眼看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能直接观察或感觉到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和理解它;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在存在;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小磁针指向或偏转以及与其它一些磁场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同理,在研
究物体是否带电,我们也不能直接看到物体是否带电,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验电器上锡箔片的开合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在研究空气的存在和大气压强时,我们可以通过感觉空气的流动及现实生活中对大气压强的各种应用来证明空气和大气压强的存在。
比较常用的几种物理方法1.等效替代法等效法是把复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转化为简单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一种科学思想方法。
它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即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替代,体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在中学物理中,合力与分力、合运动与分运动、总电阻与分电阻、平均值、有效值等,都是根据等效概念引入的。
在学习过程中,若能将此法渗透到对物理过程的分析中去,不仅可以使我们对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变得简捷,而且对灵活运用知识,促使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迁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解题时,用的最多的是以模型替代实物。
“等效”并非指事物的各个方面效果都相同,而是强调某一方面的效果。
因此一定要明确不同事物在什么条件、什么范围、什么方面等效。
通常可以考虑对下列因素进行等效替代:研究对象、物理模型、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物理作用等。
2.类比法利用“类比法”可以帮助学生把感到陌生的问题与自己一个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它们的相似或相近之处,达到认识事物的规律。
一、“矢量”与数学中的“向量”类比:帮助学生把“矢量”与数学中的“向量”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和相同点,发现其规律,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法则”和“相似形法则”等方法来达到解决物理问题的目的。
例如:在对力、位移、速度、电场场度以及磁感应场度等物理量的教学中与“向量”进行对比,知道这些物理量都是有大小和方向的,并且知道它们的线段的长度表示大小、箭斗表示方向。
同时了解了这些物理量与“向量”的区别在于物理量有单位,而“向量”无单位。
更进一步加深了对物理量的理解。
二、把物理中相同形式的公式进行“类比”:就是把表达不同规律的和定律的公式而具有相似的形式进行比较它们间的相同的变化特点和变化关系,达到掌握知识的效果。
教学中具体指导学生在课后把形似而内容要点不同的公式列出来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掌握每一个公式的特点和区别。
初中物理有哪些实验方法,及每种常见初中物理实验方法1、控制变量法这是初中物理实验中用的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具体可以这样理解:当实验结果受到多个因素影响时,为了研究其中某一个因素的变化对结果有何影响,就必须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保持不变的方法。
具体的例子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影响物体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大小的主要因素;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中国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电流产生的热量中国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主要因素等等。
2、实验+假设(合理外推)法某些物理现象由于条件所限,无法直接由实验得出结论,于是我们先进行初步实验,再根据实验的规律进行合理的延伸推理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初中物理教材主要有两个这样的实验:研究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实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3、转换法有些物理现象直接通过感官看不见,摸不着很难直接进行观测加以认识,于是我们通过它们所产生或表现出来的其他看的见,摸的着的现象就能间接的认识它的一种方法。
比如:马德堡半球实验间接反映了大气压不但存在且很大;研究电流产生热量的中国是通过观察温度计的变化而间接反映出来的;研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时通过观察木块被小球推动的距离来反映小球动能大小的;研究电磁铁的磁性是通过它吸引铁钉的数目中国来判断它的磁性强弱的;研究滑动摩擦力时通过观察匀速拉动物体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反映了摩擦力的大小等等。
4、等效法实验中为了研究的方便,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的物理量而不会改变物理效果的一种方法。
比如:研究合力与各个分力的关系时用一个合力取代了各个分力的共同作用;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时用总电阻替代了各部分电阻等等。
初中物理新课标中所涉及到的实验方法还有很多,但作为中招考试以上四种方法是最常出现的,尤其是在实验题方面,这只是自己几十年来教学的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初中物理各种实验探究方法,及其代表实验有哪些.能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经常用到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研究某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往往要同时用到几种研究方法.如在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们同时用到了观察法(观察电流表的示数)转换法(把电阻的大小转换成电流的大小、通过研究电流的大小来得到电阻的大小)归纳法(将分别得出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的信息归纳在一起)和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电阻与长度有关时控制了材料、横截面积)等方法.可见,物理的科学方法题无法细致的分类.只能根据题意看题中强调的是哪一过程,来分析解答.下面我们将一些重要的实验方法进行一下分析.一、控制变量法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中学物理实验难以同时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而是在分别控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分别得出实验结论.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脑与动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到这“两个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I=U/R.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不变,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保证压力相同时,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中学物理课本中,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研究电压一定、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研究物体吸热与物质种类、质量、温度的关系;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因素等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二、转换法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如:分子的运动,电流的存在等,如:空气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分子看不见、摸不到,不好研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它;电流看不见、摸不到,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以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磁场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它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再如,有一些物理量不容易测得,我们可以根据定义式转换成直接测得的物理量.在由其定义式计算出其值,如电功率(我们无法直接测出电功率只能通过P=UI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出U、I计算得出P)电阻、密度等.中学物理课本中,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我们转换成测排开水的体积(这里也有等效思维)我们测曲线的长短时转换成细棉线的长度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大气压强的测量(无法直接测出大气压的值,转换成求被大气压压起的水银柱的压强)测硬币的直径时转换成测刻度尺的长度测液体压强(我们将液体的压强转换成我们能看到的液柱高度差的变化)通过电流的效应来判断电流的存在(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电流)通过磁场的效应来证明磁场的存在(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磁场)研究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内能的变化,只能转换成测出温度的改变来说明内能的变化)在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因素时,我们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在我们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我们将电功的多少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密度、功率、电功率、电阻、压强(大气压强)等物理量都是利用转换法测得的.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证明此物受到力的作用;苹果落地可证明重力存在;马得堡半球实验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雾的出现可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影的形成可以证明光沿直线传播;月食现象可证明月亮不是光源;奥斯特实验可证明电流周围有磁场;指南针指南北可证明地磁场的存在;手机能打电话可证明电磁波的存在;扩散现象可证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铅块实验可证明分子间引力的存在;运动的物体能对外做功可证明它具有能.在我们回答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回答说小球在平面上滑动的越远则动能越大,就是将动能的大小转换成了小球运动的远近.以上列举的这些问题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例:1、分子运动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但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它,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下面是小明同学在学习中遇到的四个研究实例,其中采取的方法与刚才研究分子运动的方法相同的是(A.利用磁感应线去研究磁场问题B.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C.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先使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再让电压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D.研究电流时,将它比做水流三、放大法在有些实验中,实验的现象我们是能看到的,但是不容易观察.我们就将产生的效果进行放大再进行研究.比如音叉的振动很不容易观察,所以我们利用小泡沫球将其现象放大.观察压力对玻璃瓶的作用效果时我们将玻璃瓶密闭,装水,插上一个小玻璃管,将玻璃瓶的形变引起的液面变化放大成小玻璃管液面的变化.严格说放大法也属于转换法.四、积累法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我们常常将微小的量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比如在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时候,我们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在将结果除以100,这样使测量的结果更接近真实的值就是采取的积累法.要测量出一张邮票的质量、测量出心跳一下的时间,测量出导线的直径,均可用积累法来完成.严格地说积累法也属于转换法.五、类比法在我们学习一些十分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时,由于不易理解我们就拿出一个大家能看见的与之很相似的量来进行对照学习.如电流的形成、电压的作用通过以熟悉的水流的形成,水压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的结论.学生在学习电学知识时,在老师的引导下,联想到:水压迫使水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类似的,电压迫使自由电荷做定向移动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抽水机是提供水压的装置;类似的,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水流通过涡轮时,消耗水能转化为涡轮的动能;类似的,电流通过电灯时,消耗的电能转化为内能.我们学习分子动能的时候与物体的动能进行类比;学习功率时,将功率和速度进行类比.例:1、某同学在学习电学知识时,在老师的引导下,联想力学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并找出了一些相类似的规律,其中不准确的是(A.水压使水管中形成水流;类似地,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B.抽水机是提供水压的装置;类似地,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C.抽水机工作时消耗水能;类似地,电灯发光时消耗电能D.水流通过涡轮时,消耗水能转化为涡轮的动能:类似地,电流通过电灯时,消耗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通过类比,用大家熟悉的水流、水压的直观认识,使得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电流、电压等知识跃然纸面,栩栩如生.六、理想化物理模型:实际现象和过程一般都十分复杂的,涉及到众多的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对学习和研究起到了简化和纯化的作用.但简化后的模型一定要表现出原型所反映出的特点、知识.模型法有较大的灵活性.每种模型有限定的运用条件和运用的范围.中学课本中很多知识都应用了这个方法,比如有:液柱、比如在求液体对竖直的容器底的压强的时候,我们就选了一个液柱作为研究的对象简化,简化后的模型依然保留原来的特点和知识)光线、在我们学习光线的时候光线是一束的,而且是看不见的,我们使用一条看的见的实线来表示就是将问题简化,利用了理想化模型)液片、在我们研究连通器的特点,求大气压时我们都在某一位置取了一个液面,研究该液面所受到的压强和压力,也是将问题简化,利用理想化模型法)光沿直线传播;在我们学习中我们知道真正的空气是各处都不均匀的,比如越往上空气越稀薄,在比如因为空气各处不均匀形成了风,而在光是沿直线传播一节中我们将问题简化,只取一个简单的模型,一条光线在均匀的介质中传播)匀速直线运动;生活中很少有一个物体真正的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我们研究问题的时候匀速直线运动只是一个模型)磁感线(磁感线是不存在的一条线,但是我们为了便于研究磁场我们人为的引入了一条线,将我们研究的问题简化.光滑平面(研究力学时常用到光滑平面,即物体表面没有摩擦,但是真正没有摩擦的表面是没有的.为了问题的简化就把很小的摩擦不考虑就假设物体表面光滑)例:1、在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运用物理模型进行研究的是(多项选择A、建立速度概念B、研究光的直线传播C、用磁感应线描述磁场D、分析物体的质量七、科学推理法:当你在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的时候就是在进行推理,或说是在做出推论,例如当你家的狗在叫的时,你可能会推想有人在你家的门外,要做出这一推论,你就需要把现象(狗的叫声)与以往的知识经验,即有陌生人来时狗会叫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得出符合逻辑的答案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时,当我们把物体在越光滑的平面运动的就越远的知识结合起来我们就推理出,如果平面绝对光滑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在做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时,当我们发现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就越小时,我们就推理出,真空是不能传声的.八、等效替代法:比如在研究合力时,一个力与两个力使弹簧发生的形变是等效的,那么这一个力就替代了两个力所以叫等效替代法,在研究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时,也用到了这样的方法.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我们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因为我们无法真正的测出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所以我们利用了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替代物体的大小.九、归纳法:是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的技术.要做出正确的归纳,就要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这个样本必须足够大而且具有代表性.在我们买葡萄的时候就用了归纳法,我们往往先尝一尝,如果都很甜,就归纳出所有的葡萄都很甜的,就放心的买上一大串.比如铜能导电,银能导电,锌能导电则归纳出金属能导电.在实验中为了验证一个物理规律或定理,反复的通过实验来验证他的正确性然后归纳、分析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在阿基米德原理中,为了验证F浮=G排,我们分别利用石块和木块做了两次实验,归纳、整理均得出F浮=G排,于是我们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使用的正是这种方法.在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中,我们反复做了三次实验来验证F1×L1=F2×L2也是利用这种方法.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结论的得出(在实验中对多种结论进行分析整理并得出最后结论时)都要用到这一方法.在验证导体的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经过多次的实验我们得出了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也是将实验的结论整理到一起后归纳总结得出的.在所有的科学实验和原理的得出中,我们几乎都用到了这种方法.运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运用这种思维方法时实验一定要改变条件多做几次,否则得出的结论可能是特殊结论,而不具备普遍性.十、比较法(对比法)当你想寻找两件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就需要用到比较法,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和物理量很多,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进行比较,我们主要从中寻找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如,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如,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如,电动机和热机.如,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利用比较法不仅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和区别,使同学们很快地记住它们,还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十一、分类法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导体和绝缘体.十二、观察法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如长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观察法.十三、比值定义法:例:密度、压强、功率、电流等概念公式采取的都是这样的方法.十四、多因式乘积法:例:电功、电热、热量等概念公式采取的都是这样的方法.十五、逆向思维法例:由电生磁想到磁生电以上这些方法,还只是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会遇到和使用的一些科学方法,列举出来,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也希望大家都来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多了解和掌握一些科学方法,灵活运用,以便于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初中物理的实验方法有哪些物理中探究实验的方法有:一.对比(比较法)寻找几个事物共同点或不同点的研究方法叫对比,这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物理有哪些实验方法
物理实验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实验方法:
1. 设备测量方法:使用仪器和设备对物理量进行直接测量,例如使用测量尺测量长度、使用天平测量质量等。
2. 实物模型方法:用实物模型来模拟和研究物理现象,例如使用模型球和弹簧来研究弹性力。
3. 自然观察方法:观察和记录自然界中已有的物理现象,例如观察坠落物体的运动规律、观察光的折射现象等。
4. 抽样调查方法:通过对部分样本或数据进行调查和分析得出一般规律,例如通过调查一定数量的学生的平均身高来估计全校学生的平均身高。
5. 数值模拟方法:使用计算机模拟和计算物理现象,例如使用计算机模拟天体运动、模拟流体力学等。
6. 实验设计方法:通过设计不同的实验条件和组合来验证和探索物理规律,例如设计实验证明能量守恒定律、设计实验证明万有引力定律等。
7. 理论-实验比较方法:通过将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进行比较来验证理论的正确
性和适用性,例如比较实验结果与光的干涉理论预测的干涉条纹情况。
这些方法并不是互相独立的,实际的物理实验往往会结合多种方法来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结果。
学习物理的八类基本方法学习物理是一个有系统性的过程,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是八类基本的学习物理的方法。
1.系统学习法:物理学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学科,学习物理需要有大局观。
学习时应先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框架,明确学习的目标和重点,建立起整体的认知结构,然后再深入学习细节。
可以通过学习大纲、教材等逐步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
2.深入理解法:物理学不仅仅是记忆和应用知识,更重要的是深入理解其中的原理和概念。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验现象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为了提高理解力,可以多做一些相关的习题和实验。
4.精炼笔记法: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及时总结和整理所学内容是必要的。
可以通过做笔记将知识点、原理和公式等整理成条理清晰的结构,并标注重点和难点。
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过的知识,还能方便复习和复习时的查阅。
5.动手实践法: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进行一定的实验和观察。
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可以提高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进行简单的实验,并进行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
6.立体思维法:物理学中很多概念和原理都是较为抽象和复杂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可以采用立体思维法。
通过动态模拟、图像变换、实物模型等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具象化,从而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7.积极解决问题法:物理学习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而积极解决问题是学习的有效途径。
面对问题时,要坚持思考和动手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广泛寻求帮助和讨论交流,借助他人的经验和观点,解决问题。
8.全面复习法:物理学习是个累积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复习巩固知识。
在复习时,要全面覆盖已学内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练习。
可以使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复习,如笔记回顾、习题复习、模拟考试等。
通过不断重复学习和回顾,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提高应用能力。
1.控制变量法:
(1)定义:在研究一个量与多个因素关系时,将一些因素固定不变,分别只研究该量
与一个因素的关系,从而使问题简化。
(2)举例: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先将电阻固定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
系,然后再将电压固定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2.转换法:
(1)定义:将看不见、摸不着、不便于研究的问题或因素,转换成看得见、摸得着、
便于研究的问题或因素。
(2)举例:磁场看不见,撒上铁粉,通过铁粉的有序排列“看见”磁场并进行研究。
3.放大法:
(1)定义:放大、扩大、变大或增加某些因素使问题更容易解决。许多情况下可以认
为这是一种特殊的转换法。
(2)举例:将带有细玻璃管的塞子插到装满水的瓶口,显示玻璃瓶的微小形变。
4.换元法(替代法):
(1)定义:换元法就是运用替换或代换的方法去进行创造的方法。
(2)举例: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用平面玻璃代替平面镜进行研究。研究透镜时,用冰
块去代替玻璃制作简易的透镜。
5.等效法:
(1)定义:两种现象在效果上一样,因此可以进行相互替代。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特殊
的替代法。
(2)举例: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6.分类法:
(1)定义:将许多东西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组。
(2)举例:将汽化现象分为蒸发、沸腾两类。
7.比较法:
(1)定义:找到两种东西(现象、物理量等)的相同点、不同点。
(2)举例: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8.类比法:
(1)定义:由两种东西的一部分相似之处,推测其他部分也可能相似。
(2)举例:研究功率时,想到功率表示做功快慢、速度表示运动快慢这一相似性,推
测功率在定义、定义式、单位等方面也可能与速度相似。
9.拟人类比法:
(1)定义:拟人类比又称“亲身类比”或“角色扮演”。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设想自
己变成了问题中的某些事物,从而去设身处地、亲临其境地感受问题的本质,解决问题。是
一种特殊的类比法。
(2)举例:在研究分子热运动时,可以让学生设想自己就是一个个的分子。
10.模型法:
(1)定义:将研究的问题在抓住要点的基础上进行简化、抽象,建立模型,运用模型
去更方便地研究问题。
(2)举例:为研究光现象,引入“光线”这一模型。
11.等价变换法:
(1)定义:让学生把有关知识的数据、形象、动作、符号、公式、实例、文字叙述等
各种信息自由地变换表示,培养学生联想能力。
(2)例如,在研究压强时,将压强定义式变换为定义的文字叙述,或相反。
12.逆向思考法:
(1)定义:对研究的问题从相反方向思考,从而受到启发或得出结论。
(2)举例:由“电能生磁”,引导学生反过来想一想,“磁能否生电?”
13.缺点列举法:
(1)定义:以挑剔的眼光去看待被研究的问题,找到它的缺点或不完美之处,然后针
对这些缺点找到解决的方法。
(2)举例:在研究了“弹簧测力计”之后,就可以对弹簧测力计进行改进:
①首先,让学生找出普通弹簧测力计的缺点:
不能记忆数据(一旦指针回零,就不能再显示刚才的数据);不能在暗处读数;不能测
压力。
②然后,让学生协作学习、分组讨论,就可能解决上述问题:
在针轨上加一塑料泡沫片;加一个小灯泡电路;将弹簧测力计顶部打开,接入一受力装
置与指针和弹簧连接。
14.缺点利用法:
(1)定义:针对所研究内容中的缺点和不足,将错就错、变害为利、变废为宝,找到
知识的应用途径。
(2)举例: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易使物体下落破碎是缺点,但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一点
制成打桩机、重锤,悬挂物体等等。再如,导体中电流过大,产生大量热量而引起火灾是缺
点,但正是据此制成了电热器来为我们服务。
15.组合法:
(1)定义:通过不同原理、不同技术、不同方法、不同现象、不同器材等组合,去设
计创造、解决问题。
(2)举例:将电流表、电压表组合使用,去测量电阻。
16.逐渐逼近法:
(1)定义:是指在解决某些问题时,让学生设计逐渐逼近的实验及其过程,然后根据
实验现象的发展趋势和走向,进行理想化推理,从而推出结论或规律。
(2)举例: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让学生设计阻力逐渐减小的三个斜面实
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阻力越小,速度变化越慢”,最终进行理想化推理,得到“当阻力
为零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
17.反证法:
(1)定义:是指在解决某些问题时,若直接证明该问题的存在有困难,可以让学生设
计该问题不存在的情景,通过该情景不成立,从而推出原来问题的存在。
(2)举例:在研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直接证明二力平衡必须在同一物体上很困难,
可以设计一个可以分为两半的物体,当将该物体分为两个物体后,发现二力不平衡了,从而
说明了一对平衡力必须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