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6.01 MB
- 文档页数:7
污水的物理处理污水的物理处理概述污水的物理处理是指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悬浮物和沉淀物等杂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物理处理通常是污水处理流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处理方法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污水物理处理方法及其原理。
1. 筛网过滤筛网过滤是最基本的污水物理处理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通过设置网孔大小,将大颗粒的固体颗粒截留在筛网上,使其无法通过。
常见的筛网过滤设备有机械格栅和旋流器。
机械格栅通过机械运动将废水中的固体颗粒拦截在格栅上,然后清除。
旋流器则利用离心力将固体颗粒分离出来。
2. 沉淀沉淀是将污水中的悬浮物通过重力沉降分离出来的方法。
当污水在沉淀池内停留一段时间后,重力作用会使较大颗粒的固体悬浮物下沉到池底形成污泥,清水则从上方流出。
常见的沉淀池设备有沉砂池和沉淀池。
沉砂池是通过加大沉淀池面积和延长停留时间来增加沉淀速度,从而加速悬浮物的沉降。
沉淀池则通过设定适当的流速和水流方向,来达到分离清水和污泥的目的。
3. 浮选浮选是一种将水中的悬浮物质利用气泡附着在气泡上并浮升至液面上进行分离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利用了悬浮物与气泡的附着性不同,使得固体颗粒不断上浮并被清除出污水。
浮选通常通过气浮池或气浮设备来实现,其中气浮池是一种利用原水和空气的混合物的密度差异来使悬浮固体颗粒从底部上浮到液面进行分离的设备。
4. 吸附吸附是指通过吸附材料吸附污水中有机物质和颜色等杂质的技术。
吸附材料通常是具有大量微孔和表面活性物质的固体,如活性炭。
吸附过程中,污水中的有机物质会因为活性炭表面的吸附作用而被吸附住,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5. 水力分类水力分类是一种通过水流的作用将水中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的方法。
其原理是在水流的作用下,细小的固体颗粒会向下沉积,而较大的固体颗粒则会被卷起并随水流带走。
水力分类常用于处理细颗粒和密度小的固体颗粒。
典型的水力分类设备包括沉降池、旋流器和浓缩器等。
结论污水的物理处理是净化水质的重要步骤,通过筛网过滤、沉淀、浮选、吸附和水力分类等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从而净化水质。
物理污水处理方法知识讲解
物理处理又称机械处理,主要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回收水中不溶解的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
常用方法有筛滤、沉淀与上浮、过滤等。
1.筛滤分为格栅和筛网
格栅:用以截留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以免堵塞水泵及沉淀池的排泥管。
筛网:用于截留尺寸在数毫米至数十毫米的细碎悬浮态杂物,尤其适用于分离和回收废水中的纤维类悬浮物和动植物残体、碎屑。
2.沉淀与上浮分为沉淀和上浮
沉淀:用于去除粒径在20-100nm以上的可沉固体颗粒,对胶体粒子和粒径为100-10000nm的细微悬浮物必须首先投加混凝剂来破坏他们的稳定性,使其互相聚集为数百微米以至数毫米的絮凝体,才能用沉降、过滤和气浮等常规固液分离法予以去除。
上浮:在水处理中,常利用密度差以上浮或气浮法分离废水中低密度的固体或油类污染物。
此法可以去除废水中60μm以上的油粒,以及大部分固体颗粒污染物。
3.过滤分为格筛过滤、微孔过滤和深层过滤
格筛过滤:过滤介质为删条或滤网,用于去除粗大的悬浮物,如杂草、破布、纤维、纸浆等,其典型设备有格栅、筛网、管道过滤器等。
微孔过滤:采用成型的滤材,如滤布、滤片、烧结滤管、蜂房滤芯等,用于去除粒径细微的颗粒。
深层过滤:采用颗粒状滤料,如石英砂、无烟煤等。
由于滤粒颗粒之间存在孔隙,原水穿过一定深度的滤层,水中的悬浮物即被截留。
(完整版)污水的物理处理污水的物理处理一、污水处理方法简介污水中含有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如不加处理任意排放,会污染环境,造成公害,所以,在排放前必须先处理。
污水处理的实质是:利用各种方法将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分离出来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
1、污水处理方法:⑴按照作用的原理分:物理法、化学法、生物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
物理法:是利用物理作用来分离废水中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性质。
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来分离或回收废水中的污染物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生物化学法: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理作用来去除废水中溶解的和胶体状态的有机物。
物理化学法:是通过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使废水得到净化。
⑵按照处理程度分: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
①一级处理:主要采用物理处理方法,像格栅、沉砂池、初次沉淀池等,。
去除对象:污水中的悬浮物,一般可以去除50%左右的悬浮物和25%~30%左右的BOD5②二级处理:物理法+生物法去除对象:主要去除有机污染物,一般BOD的去除率可以在90%以上,出水的BOD在20mg/L以下,有些还可以去除N、P等营养元素。
③深度处理:为了满足高标准的受纳水体要求或以回用为目的。
主要采用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及生化法。
2、污水处理方法的组合:遵循的原则:先易后难,先简后繁。
也就是说,首先,去除大块的垃圾以及漂浮物,然后在依次去除悬浮固体、胶体物质及溶解性物质,即先物理法,在化学法和生化法,某种污水具体采用哪种处理工艺,还要根据污水的水质、水量、经济效益及排放要求等共同决定。
3、城市污水处理典型流程:二、物理法常见的物理处理法有:格栅或者筛网、调节、沉淀、澄清、气浮等。
(一)格栅(筛网)的运行管理1、格栅(筛网)的作用:将污水中的大块污物(树枝、木塞等)拦截出来,防止其将堵塞后续单元的机泵或工艺管线。
和筛网比较,格栅的应用更为广泛,所以,我们今天重点介绍格栅的运行管理。
污水处理中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旨在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降低到达一定的标准,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物理处理方法是其中的一种关键技术,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中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
一、颗粒物去除颗粒物是指废水中的悬浮颗粒物质,如沉积污泥、悬浮颗粒等。
常见的颗粒物去除方法包括:1. 沉砂池处理:通过设置沉砂池,利用重力作用将废水中的沉积物沉淀到池底,从而实现颗粒物的去除。
沉砂池通过不同的结构设计,如斜板、斜槽等,提高沉淀效果。
2. 气浮法:利用气体的浮力原理,通过对废水注入空气或其他气体,形成细小气泡,使废水中的悬浮颗粒物质附着在气泡上升到水面,再经过集水和除泡装置,实现颗粒物的去除。
3. 旋流器:旋流器是一种利用涡旋力和离心力将废水中的颗粒物质进行分离的设备。
通过旋流器内部的涡旋和离心力效应,将废水中的颗粒物质沉降到旋流器底部,从而实现去除。
二、悬浮物去除悬浮物是指废水中的微小悬浮物质,如悬浮菌群、胶体颗粒等。
常见的悬浮物去除方法包括:1. 滤料过滤:通过设置过滤装置,利用滤料对废水中的悬浮物进行截留,从而实现去除。
滤料可以选择砂滤料、活性炭等,根据不同的悬浮物质选择不同的滤料。
2. 膜分离:膜分离是一种常见的悬浮物去除技术,通过膜的选择性阻隔作用,将废水中的悬浮物质从水中分离,从而实现去除。
常用的膜分离技术有微滤、超滤、纳滤等。
三、溶解物去除溶解物是指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无机物等。
常见的溶解物去除方法包括:1. 活性炭吸附:活性炭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
通过将废水经过活性炭吸附装置,利用活性炭对溶解物质进行吸附,从而实现去除。
2. 厌氧氧化:通过将废水置于缺氧或无氧环境中,利用微生物的厌氧代谢作用,将溶解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实现去除。
3. 化学沉淀:通过添加化学药剂,如铁盐、铝盐等,与废水中的溶解物质发生反应,形成沉淀物,从而实现去除。
以上是污水处理中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通过颗粒物去除、悬浮物去除和溶解物去除,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使其达到一定的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的方法与原理污水处理是指将含有废水、污水或其他有害物质的水进行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或可再利用的水质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的方法与原理,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个方面。
一、物理处理方法与原理1. 筛网过滤:将污水通过筛网,去除较大的固体颗粒物,如石块、树叶等。
原理是利用筛网的网孔大小,使固体颗粒无法通过网孔而被拦截。
2. 沉淀:将污水静置一段时间,使其中的悬浮物沉降到底部,形成污泥。
原理是利用重力作用,使悬浮物与水分离。
3. 气浮:通过注入空气或其他气体,使污水中的悬浮物浮起,形成浮泡,然后将浮泡一同排出。
原理是利用气泡的浮力将悬浮物从水中分离。
二、化学处理方法与原理1. 加药沉淀:向污水中加入化学药剂,如铁盐、铝盐等,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凝聚成较大的颗粒,便于沉淀。
原理是利用化学物质与悬浮物的反应,促使其聚集。
2. 中和调节:将酸性或碱性的污水通过加入酸碱中和剂,使其pH值接近中性。
原理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使污水的酸碱度达到平衡。
3. 活性炭吸附:将污水通过活性炭床,使其中的有机物质被吸附到活性炭表面。
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大孔结构和吸附性能,去除有机物质。
三、生物处理方法与原理1. 好氧处理:将污水送入好氧生物反应器,通过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质和二氧化碳。
原理是利用好氧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将有机物质氧化分解。
2. 厌氧处理:将污水送入厌氧生物反应器,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原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将有机物质氧化分解。
3. 植物处理:利用植物的吸收作用,将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同时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
原理是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净化污水。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的方法与原理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个方面。
物理处理通过筛网过滤、沉淀和气浮等方式去除悬浮物;化学处理通过加药沉淀、中和调节和活性炭吸附等方式去除有机物质;生物处理通过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和植物处理等方式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质。
污水物理处理概念及工艺一、概念介绍污水物理处理是指通过物理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悬浮物、沉淀物和部分溶解物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物理处理通常是污水处理过程的第一步,为后续的化学和生物处理提供良好的处理条件。
二、物理处理工艺1. 筛网过滤筛网过滤是最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之一,通过设置不同粗细的筛网,将污水中的较大颗粒、悬浮物和固体杂质截留在筛网上,从而达到初步去除杂质的目的。
2. 沉淀沉淀是利用重力作用,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部分溶解物质沉降到底部,从而实现分离的过程。
常见的沉淀设备有沉淀池和沉淀池。
3. 浮选浮选是利用气泡在水中产生的浮力,将悬浮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物理处理方法。
通过向污水中注入气泡,使悬浮物质附着在气泡上升到水面,形成浮渣,从而实现分离的目的。
4. 溶解气体浮选溶解气体浮选是通过向污水中注入溶解气体,使气体在水中溶解,形成微小气泡,将悬浮物质附着在气泡上升到水面,从而实现分离的过程。
该工艺具有处理效率高、处理效果好等优点。
5. 电渗析电渗析是利用电场作用力,通过离子迁移和电荷转移的方式,将污水中的离子和溶解物质分离出来的一种物理处理方法。
通过施加电压,使溶液中的离子向电极迁移,从而实现分离的过程。
6. 膜分离膜分离是利用特殊的膜材料,通过渗透、过滤、吸附等作用,将污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质和离子分离出来的一种物理处理方法。
常见的膜分离工艺有超滤、微滤、纳滤和反渗透等。
三、物理处理的优势和应用1. 优势(1)物理处理过程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添加化学药剂,减少了处理成本。
(2)物理处理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物和部分溶解物质,提高了水质的净化效果。
(3)物理处理可以作为污水处理的预处理工艺,为后续的化学和生物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处理条件。
2. 应用物理处理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领域。
通过物理处理,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杂质,净化水质,保护环境。
污水物理处理方法污水物理处理是指利用物理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通过物理理化的手段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
下面将从污水处理的入水处理工艺、固液分离、气浮法、生物处理、混凝沉淀及后处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入水处理工艺1、筛网处理:利用不同孔径的网格,将进入污水处理的原水中的大颗粒物和悬浮物进行过滤和拦截,以便减少后续工艺设备的冲蚀。
二、固液分离1、沉淀技术:通过重力的作用使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沉淀到污泥坑或污泥浓缩器中,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2、压滤机:利用压力差将污泥中的水分离出来,通过过滤、压榨、冲洗等步骤处理污泥。
3、离心机:通过离心力使污泥中的固体颗粒与水分离,从而达到固液分离的效果。
三、气浮法气浮法主要通过气泡的附着将污水中的悬浮颗粒物、油脂等浮起来,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1、气浮池:将空气注入污水中,通过气泡与悬浮物颗粒结合,使其浮起,最终被拦截在表面上,从而分离出固体颗粒。
2、气浮沉淀池:在气浮池中加入沉淀剂,通过与气泡结合,使沉淀剂结团后沉淀,将水中的悬浮物或杂质随之一起沉淀下来。
四、生物处理1、活性污泥法:通过添加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同时将悬浮物也随着活性污泥一起沉淀。
2、生物膜法:利用附着在填料、滤料上的微生物对污水进行生物降解处理,通过微生物代谢的作用,分解有机物。
3、人工湿地法:利用湿地植被和土壤的滤过作用,通过微生物的降解和生物吸附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悬浮物。
五、混凝沉淀1、混凝剂加入:在处理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混凝剂,使微小的悬浮物颗粒迅速结聚成较大的絮团,方便后续的沉淀处理。
2、絮凝体沉淀:通过重力作用,使絮凝物与水分离,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六、后处理1、消毒: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消毒,杀灭残留的细菌和病原体,以保证出水质量。
2、再生利用: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深度处理,改变水质,使其达到可以再利用的标准。
总结:污水物理处理方法是通过一系列物理理化的手段对污水进行处理,从而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
一、废水物理处理1、废水物理处理法是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和去除废水中不溶解的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包括油膜、油珠)的方法。
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的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2、废水物理处理法方法:大纲:污水物理处理法的去除对象是漂浮物、悬浮物质。
采用的处理方法与设备主要有:筛滤截留法——筛网、格栅、滤池与微滤机等;重力分离法——沉砂池、沉淀池、隔油池与气浮池等;离心分离法——离心机与旋流分离器等。
①重力分离法A、原理:重力分离处理法利用重力作用原理使废水中的悬浮物与水分离,去除悬浮物质而使废水净化的方法。
B、结构组成:处理单元有沉淀、上浮(气浮)等,使用的处理设备是沉淀池、沉砂池、隔油池、气浮池及其附属装置等。
●沉淀池:A、作用: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可在重力的作用下沉淀去除。
这是一种物理过程,简便易行,效果良好,是污水处理的重要技术之一。
B、沉淀池的种类:按水流方向分,有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3种形式。
每种沉淀池均包含5个区,即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
了解部分。
A、类型:4种自由沉淀絮、絮凝沉淀、区域沉淀、压缩沉淀a)自由沉淀:当悬浮物质浓度不高时,在沉淀的过程中,颗粒之间互不碰撞,呈单颗粒状态,各自独立地完成沉淀过程。
典型例子是砂粒在沉砂池小的沉淀以及悬浮物浓度较低的污水在初次沉淀池中的沉淀过程。
自由沉淀过程可用牛顿第二定律及斯托克斯公式描述。
b)絮凝沉淀:(也称干涉沉淀),当悬浮物质浓度为50~500mg/L时,在沉淀过程中,颗粒与颗粒之间可能互相碰撞产生絮凝作用,使颗粒的粒径与质量逐渐加大,沉淀速度不断加快,故实际沉速很难用理论公式计算,主要靠试验测定:这类沉淀的典型例子是活性污泥在二次沉淀池中的沉淀。
c)区域沉淀:(或称成层沉淀,拥挤沉淀).当悬浮物质浓度大于500mg/L人时,在沉淀过程中,相邻颗粒之间互相妨碍、干扰,沉速大的颗粒出无法超越沉速小的颗粒,各自保持相对位置不变,并在聚合力的作用下,颗粒群结合成一个整体向下沉淀.与澄清水之间形成清晰的液一团界面,沉淀显示为界面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