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的测量》教学课件1
- 格式:pptx
- 大小:2.13 MB
- 文档页数:15
第四节电流的测量分子热运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连接电流表,会读电流表上的读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灯泡的明亮程度,间接地分析电路中电流的强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会连接电流表。
能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难点电脑平台、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流表教学辅导材料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台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后反思引入课题:实验:一个电池和一个灯泡,使灯泡发光;然后两个电池串联使它发光。
思考:亮度不同,说明什么?结论:电流大小不同……如何判断、测量?进行新课:1、电流的强弱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单位:安培,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µA〕1A=1000mA1mA=1000µA 例:12mA= A= µA2、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符号 A 〔1〕、电流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2)、电流表的使用: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等于一条导线〕电流必须从正极流进,从负极流出选择适宜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边讲边演示一遍〔3〕、读数:确定量程……选择示数确定分度值…读数,写上单位例:投影图片……让学生读数练:给出图片……让学生读数 3、动手做:〔1〕、让学生连一串联电路,并连上电流表测电流〔2〕、读出电流的大小。
3、达标练习:课本后“动手动脑学物理〞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1、完成学案中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分析并答复下列问题分析物理情境,答复下列问题观察演示实验,思考问题设计思想联系生活实际,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出发,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根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习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有关知识。
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
《电流的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知道电流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知道电流表的用途和符号。
记住并理解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读数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使用电学仪器的技能和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合作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教学用具】电源小灯泡两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电流表一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我们知道,小灯泡发光是因为有电流持续通过小灯泡。
下面请同学看老师的实验,仔细观察现象。
教师演示实验:这是一个由电池、灯泡、开关、导线构成的电路,当闭合开关时,同学们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生:灯泡发光,电路中有了电流。
)师:你看到电流了吗?你怎么知道电路中有了电流?(生:没看见,但灯泡发光了。
)教师增加干电池的节数,学生观察小灯泡的亮、暗,看到了什么现象?(生:灯泡的明亮程度不一样,学生讨论,为什么?)教师小结:灯泡越亮表明电路中的电流越强,灯泡越暗表明电路中的电流越弱,即是说电流有强弱,再如:列车行驶时通过电机的电流与计算器中的电流强弱会一样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电流的强弱及其测量.二、探究新知(一)电流的强弱师:同学们请翻开书P45,了解如何表示电流的强弱?电流的单位是什么?知道一些常见的用电器中的一些电流。
(学生看书)学生展示获得的新知:1、电流的强弱用电流表示,其符号是I。
2、电流的基本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常用的单位还有mA和uA.换算关系:1mA=103A,1A=106uA.小组讨论完成下列练习:1、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符号I 表示,2、电流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 A 。
其它常用单位及符号有毫安(mA) 、微安(μA)换算关系:1A= 1000 mA = 106uA3、完成如下单位换算:①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