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肿瘤标志物及组合
- 格式:ppt
- 大小:761.00 KB
- 文档页数:26
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癌抗原125、鳞状细胞癌抗原、肿瘤相关物质等20种常用肿瘤标志物、主要疾病临床意义及正常参考值甲胎蛋白(AFP)AFP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指标,适用于大规模普查,如成人血AFP值升高,则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
甲胎蛋白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甲胎蛋白在胎儿血液循环中具有较高浓度,出生后则下降,至生后2-3月甲胎蛋白基本被白蛋白替代,血液中较难检出,成人血清中含量极低。
甲胎蛋白生理功能包括运输功能,作为生长调节因子双向调节功能、免疫抑制、T淋巴细胞诱导凋亡等,与肝癌及多种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多种肿瘤中均可表现出较高浓度,可作为多种肿瘤阳性检测指标。
临床主要作为原发性肝癌血清标志物,用于原发性肝癌诊断及疗效监测。
在转移性肝癌AFP值一般低于350-400ng/ml。
正常参考值:≤7ng/m l癌胚抗原(CEA)C EA升高常见于大肠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肝癌、肺癌、卵巢癌、泌尿系肿瘤等,吸烟、妊娠期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肠道憩室炎、直肠息肉、结肠炎、胰腺炎、肝硬化、肝炎、肺部疾病等,CEA在诊断上辅助价值。
术前或治疗前CEA浓度能明确预示肿瘤状态、存活期及有无手术指征等。
术前CEA浓度越低,病期越早,肿瘤转移、复发可能越小,生存时间越长;术前CEA浓度越高说明病期较晚,难于切除,预后差。
正常参考值:≤5ng/ml癌抗原125(CA125)CA125最常见于上皮性卵巢肿瘤血清中,诊断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差,恶性肿瘤引起腹水中可见升高,升高可见于如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病、宫颈炎及子宫肌瘤、胃肠道癌、肝硬化、肝炎等多种妇科良性疾病。
正常参考值:≤35U/ml癌抗原15-3(CA15-3)乳腺癌辅助诊断指标但在乳腺癌早期敏感性不高,早期阳性率为60%,转移性乳腺癌阳性率为80%。
癌抗原15-3术后随访,监测肿瘤复发、转移指标。
增高:见于乳腺癌、肺癌、结肠癌、宫颈癌等。
AFP、CEA、CA50、CA199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摘要:研究和分析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基类抗原50(carbohydrate antigen,CA50)、糖基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这四项组合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临床意义。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50;糖类抗原199肝脏对于人体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器官之一,它们很容易受到各种良性和恶性疾病的影响,最突出的肝脏肿瘤仍然是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
在恶性肿瘤中来说它的发病率在世界第五左右,它的病死率已经达到世界前三的位置[1]。
全世界每年有70万人死于肝癌,其中中国约占百分之五十,是仅次于肝癌的第二大死因[2]。
一、研究背景根据流行病学研究,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和重症脂肪型肝炎以及肝硬化等严重肝脏疾病的患者,这往往会导致PHC的发生。
通过手术切除对PHC进行早期治疗是有效的,可以延长生存期。
然而,一些晚期PHC患者可能会出现,如果检测不准确他们将会浪费最好的手术治疗时间,只能被迫接受放疗和化疗。
放疗和化疗不仅具有严重的不良反应,而且会发生一系列的毒副作用,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很有影响。
因此,PHC的早期诊断,尽快的明确病情,对于患者来说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很重要的。
二、研究进展AFP是一种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可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预后、疗效、疗效的重要指标。
判断其复发、转移等提供了很好的临床依据[3-4],在肝癌高危人口中,已被广泛用于普查与筛选。
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血清中的甲胎蛋白浓度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迅速上升,其特异性是诊断PHC的一个指标。
而肝细胞肿瘤、胚胎肿瘤和部分肝外肿瘤细胞能再结合AFP,从而使AFP浓度增加。
肿瘤标志物CA153、CA125、CEA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摘要:目的通过对市南区人民医院肿瘤科患者肿瘤标志物CA153、CA125和CEA血清水平进行检测,研究在临床诊断中CA153、CA125、CEA水平进行联合检测的价值。
方法本研究开展时间为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将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0例作为本研究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30例为本研究对照A组,以及诊治的乳腺良性疾病者30例为本研究对照组B 组,三组研究者将会同时接受血清CEA、CA125和CA153水平检测,对比分析这三组受试患者的血清CA125、CA153和CEA的含量、阳性检出率。
同时为三组受试患者绘制ROC曲线,探究 CA125、CA153、CEA三项指标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患者辅助诊断过程中的价值。
结果研究组的三项指标血清水平均明显高于研究对照A组、研究对照B组;病例组单独进行三项检测,其指标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A组与对照组B组,且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都高于单项指标检测。
ROC结果显示:CA153、CA125、CEA指标联合后的曲线下面积,大于三项指标进行单独检测。
结论 CA153目前依然是辅助诊断乳腺癌最有价值的指标;CA125作为卵巢癌的最优指标,其对乳腺癌的辅助诊断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两项结果与CEA联合检测后,将会提升对乳腺癌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在乳腺癌的分期判断中也具有较高价值,特别是对于早期乳腺癌的筛查更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乳腺癌;肿瘤标志物;诊断1.研究背景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GLOBOCAN 2020的数据显示,女性乳腺癌首次超过肺癌成为最常见的癌症,2020年全球新发乳腺癌226.14万例,占总体癌症发病的11.7%,死亡68.50万例,占总体癌症死亡的6.9%[1]。
2020年我国乳腺癌新发病例约42万,乳腺癌发病数高居全球第一,死亡人数约为11.7万,居女性癌症死亡首位[2]。
肿瘤标志物诊疗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肿瘤标志物是一种特异性的生化标志,其在体内存在于肿瘤组织细胞或者肿瘤细胞的衍生产物中,并被释放到血液、尿液或其他体液中。
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的含量变化,可以用于辅助判断肿瘤的类型、进展程度和治疗效果等。
正确认诊和治疗肿瘤标志物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建立科学的肿瘤标志物诊疗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一、肿瘤标志物的分类肿瘤标志物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糖类抗原、蛋白质抗原、肿瘤相关基因及蛋白质等。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癌抗原CA125、CA19-9、AFP等。
每种肿瘤标志物对应着不同的肿瘤病种,而且同一种肿瘤可能会产生多种肿瘤标志物。
根据不同的肿瘤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以选择适合的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
二、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中的应用肿瘤标志物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早期筛查、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等领域。
在早期筛查中,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可以有效地筛查出一些潜在的肿瘤患者,提高早期诊治的机会。
在诊断中,肿瘤标志物可以协助明确诊断,辅助鉴别恶性与良性病变,提高准确性。
在治疗过程中,检测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可以反映治疗的疗效,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在预后判断中,肿瘤标志物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生存率和疾病进展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参考。
三、建立科学的肿瘤标志物诊疗标准为了更好地使用肿瘤标志物,制定科学合理的肿瘤标志物诊疗标准至关重要。
要明确每种肿瘤标志物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应用价值,了解其产生机制、分布情况、生物学意义和临床应用范围等。
要建立合理的检测标准和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要选择合适的标本类型和检测技术,建立适用于不同标志物的检测方法。
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诊断标准,规范化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和诊断流程。
肿瘤标志物作为肿瘤诊疗中重要的辅助指标,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各种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为方便大家学习记忆肿瘤标志物的参考意义现总结归纳如下:甲胎蛋白(AFP):60%~70%原发性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可升高,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特别是有乙肝、肝硬化的患者应定期监测。
癌胚抗原(CEA):胃肠道肿瘤,特别是肠癌,癌胚抗原会升高。
癌胚抗原对手术后监测有重要意义,肠癌患者经过治疗癌胚抗原可下降或恢复正常,如果手术后癌胚抗原持续升高,就要考虑复发转移的可能,所以应定期监测。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65岁以上老年男性特别要注意,前列腺癌与前列腺肥大症状相似,两者都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夜尿增多等表现,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务必检测前列腺特异抗原,以排除是否患有前列腺癌。
糖类抗原19-9(CA19-9):对于诊断胰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高敏性为91.7%,特异性为85%糖类抗原125(CA-125):80%~90%女性卵巢癌患者糖类抗原125可升高。
但也有不少非卵巢癌的恶性肿瘤可升高,如胰腺癌、肝癌、胃肠癌、乳腺癌。
化验患者血液或体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可在肿瘤普查中早期发现肿瘤,并观察肿瘤治疗的疗效以及判断患者预后。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1)甲胎蛋白(AFP)为原发性肝癌、睾丸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2)癌胚抗原(CEA)为消化系统肿瘤、肺癌、乳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3)糖类抗原125(CA125)为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4)糖类抗原153(CA153)为乳腺癌等肿瘤的标忐物;5)糖类抗原19-9(CA19-9)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6)糖类抗原724(CA724)为胃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7)糖类抗原242(CA242)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8)糖类抗原50(CA50)为消化系统肿瘤、乳癌、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9) CYFRA21-1(cy211)为非小细胞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1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为小细胞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等肿瘤的标志物;11)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1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为胚胎细胞癌、滋养层肿瘤(绒癌、葡萄胎)等肿瘤的标志物:13)甲状腺球蛋白(TG)为甲状腺癌的标志物14)铁蛋白 (SF)为消化系统肿蜜、肝癌、乳腺、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15)B2微球蛋白(B2MG)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肺癌、甲状腺癌、鼻咽等患者体液中升高;16)鱗状细胞抗原(SCC)为宫颈瘟、肺鳞癌、食管癌等肿瘤标志物。
1、甲胎蛋白与癌胚抗原指标简介1.1 甲胎蛋白甲胎蛋白(AFP)是一种糖原蛋白,主要产生于胚胎期的肝细胞层或卵黄囊,在胃黏膜细胞层中也有少量分泌。
AFP目前仍是临床上原发性肝癌特异性最高的肿瘤标志物,其阳性检出率为70%左右。
相比于肝超声和成像造影,因其检出结果避免了主观判断,且提高了灵敏度,大大提高了早期诊断的准确率。
但仍有约3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为AFP阴性。
此外,在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肝病及其他肿瘤中也存在AFP的升高,这给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干扰。
1.2癌胚抗原除了AFP,胚胎发育过程中还产生一种酸性蛋白——癌胚抗原(CEA),出生后逐渐消失或仅维持极低的量,过多的CEA可能在细胞恶性化过程中起作用。
CEA是一种广谱性的肿瘤标志物,但以消化道恶性肿瘤中阳性率最高。
而另一方面,CEA对术后评价和预后判断所起的作用具有更重要的临床价值。
2、AFP/CEA指标联检的优势2.1 AFP/CEA联检诊断原发性肝癌黄长生通过联合检测血清AFP、CEA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研究,结果表明,单项指标对肝癌的阳性检出率以AFP的特异性最高,为71.88%,也有25.0%检出CEA阳性,而联检的阳性率达90.63%。
在赵建军等对肝细胞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形式)的研究中,CEA、AFP的单项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1%和51.4%,均低于两项联合检测的55.3%。
AFP、CEA的联合检测,不但提高了肝癌早期的检出,而且对判断原发性肝癌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因而对临床上治疗方案的及时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2 AFP/CEA联检可区分转移性和原发性肝癌在赵明等人的研究中, 肝转移癌患者血清CE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和原发性肝癌患者(P<0.05), 且阳性率为88.4%。
而肝转移患者中的AFP阳性率为41.8%,在原发性肝癌中为93.5%。
刘永炜的研究中,原发性肝癌的CEA阳性率14.2%,转移肝癌则为76.9%, 前者CEA水平也远低于后者。
肿瘤标志物常用组合肿瘤的标志物常用组合男性肿瘤标志物常规筛查4项:AFP、CEA、CA199、F-PSA女性肿瘤标志物常规筛查5项:AFP、CEA、CA199、CA153、CA125肝脏肿瘤标志物检测4项:AFP、CEA、CA199、Fer卵巢肿瘤标志物检测5项:AFP、CEA、CA199、CA125、B-HCG肺癌抗原相关2项:NSE、CF211肠癌的实验室诊断常用的诊断结/直肠癌的TMCEA CA50 CA242 TPA CA19-9 ß2-MG SF等多项TM的联合检测:CEA+CA50+CA19-9其中两种阳性即判为阳性,或其中一种为阳性,结合影象学检查即可诊断。
肝癌的实验室诊断单一TM的应用AFP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可高达85%-90%(CA50 50%,SF 77%,CEA 62%-75%,ß2-MG 72%)多项TM的联合检测首选AFP、CEA和CA19-9,AFP是原发性肝癌诊断、鉴别诊断、疗效及预后评估的必测指标,阳性率大于90%。
CEA对于继发性肝癌具有良好的诊断率。
胃癌的实验室诊断目前缺乏特异性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血清学诊断多采用多指标的联合测定,进行综合判断常用于诊断胃癌的标志物CEA 、CA724、CA19-9、CA50、AFP、CA242、ß2-MG、胃癌抗原、组织多肽抗原等CA72-4、CA242、CEA、MG-Ag 四种TM联合检测为最佳组合,必要时可增加检测CA19-9,以其中两种阳性即判为阳性,或其中一种为阳性,结合影象学检查即可诊断。
肺癌的实验室诊断常用的与肺癌有关的TMSF CEA HCG ACTH CA125 NSE CYFRA21-1 SCC CA199 CA50 ß2-MG等多项TM的联合检测无法确定病理类型时:CEA NSE CYFRA21-1 ACTH SF CA125 CA50鳞癌:CYFRA21-1 SCC,大细胞肺癌:CYFRA21-1 CA125,肺腺癌:CYFRA21-1 CEA,支气管肺癌:ACTH HCG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仅次于宫颈癌、宫体癌的第三位妇科肿瘤,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六位,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一位。
常见肿瘤标志物(一) 癌胚抗原(CEA)最初认为CEA是结、直肠癌的特异性标志物,其后发现在内胚层细胞分化而来的其它恶性肿瘤也可呈阳性。
在一些良性肿瘤和一些非肿瘤性疾病,血液中CEA浓度也会增高。
因此,CEA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
临床意义:1.血清CEA升高主要见于结肠癌、直肠癌、胰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的中晚期,其他恶性肿瘤也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
2.一般情况下,病情好转时血清CEA浓度下降,病情恶化时升高。
3.肠道憩室炎、直肠息肉、结肠炎、肝硬化、肝炎和肺部疾病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阳性的百分率较低。
(二) 甲胎蛋白(AFP)胎儿血浆中的AFP值可达到3000ug/L,随后即逐渐降低,出生后,AFP合成很快受抑制,其含量降至50ug/L,周岁婴儿的浓度接近成人水平,一般健康成人血浆AFP浓度低于20ug/L。
主要用于诊断肝癌。
临床意义:1.70%~80%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AFP明显升高 (>500μg/L)2.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AFP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其水平常<500μg/L。
3. 原发性肝癌在治疗过程中,如AFP含量保持在术后水平,示病情稳定;下降示病情好转,持续不降说明疗效不佳4.生殖腺胚胎性肿瘤患者的血清中AFP可见升高。
5.妊娠期AFP也可升高,一般在400μg/L以下,分娩后3周恢复正常。
若孕妇血清中AFP异常升高,应考虑有胎儿神经管缺损畸形的可能性。
(三) 癌抗原125(CA125)重要的卵巢癌相关抗原,是一种大分子多聚糖蛋白,存在于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病人的血清中,主要用于辅助诊断恶性浆液性卵巢癌、上皮性卵巢癌。
临床意义:1.卵巢癌患者血清中CA125水平明显升高。
手术和化疗后期水平很快下降。
当复发时,在临床确诊前几个月便可呈现CA125增高,尤其卵巢癌转移患者的血清CA125更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
2.其它非卵巢恶性肿瘤也有一定阳性率,如乳腺癌40%,胰腺癌50%,胃癌47%,肺癌41%,结肠癌34%,其它妇科肿瘤43%。
各种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为方便大家学习记忆肿瘤标志物的参考意义现总结归纳如下:甲胎蛋白 (AFP):60%~70%原发性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可升高 , 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特别是有乙肝、肝硬化的患者应定期监测。
癌胚抗原 (CEA): 胃肠道肿瘤 , 特别是肠癌 , 癌胚抗原会升高。
癌胚抗原对手术后监测有重要意义 , 肠癌患者经过治疗癌胚抗原可下降或恢复正常 , 如果手术后癌胚抗原持续升高 , 就要考虑复发转移的可能 , 所以应定期监测。
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 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65 岁以上老年男性特别要注意 , 前列腺癌与前列腺肥大症状相似 , 两者都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夜尿增多等表现 ,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 , 务必检测前列腺特异抗原 , 以排除是否患有前列腺癌。
糖类抗原 19-9(CA19-9): 对于诊断胰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高敏性为 91.7%,特异性为85%糖类抗原 125(CA-125):80%~90%女性卵巢癌患者糖类抗原 125 可升高。
但也有不少非卵巢癌的恶性肿瘤可升高 , 如胰腺癌、肝癌、胃肠癌、乳腺癌。
化验患者血液或体液中的肿瘤标志物 , 可在肿瘤普查中早期发现肿瘤 , 并观察肿瘤治疗的疗效以及判断患者预后。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 :1) 甲胎蛋白 (AFP)为原发性肝癌、睾丸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2)癌胚抗原 (CEA)为消化系统肿瘤、肺癌、乳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3)糖类抗原 125(CA125)为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4)糖类抗原 153(CA153)为乳腺癌等肿瘤的标忐物;5)糖类抗原 19-9(CA19-9) 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 ;6)糖类抗原 724(CA724)为胃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7)糖类抗原 242(CA242)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 ;8)糖类抗原 50(CA50)为消化系统肿瘤、乳癌、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9)CYFRA21-1(cy211) 为非小细胞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1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为小细胞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等肿瘤的标志物 ;11)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为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1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为胚胎细胞癌、滋养层肿瘤 ( 绒癌、葡萄胎 ) 等肿瘤的标志物 :13)甲状腺球蛋白 (TG)为甲状腺癌的标志物14)铁蛋白 (SF) 为消化系统肿蜜、肝癌、乳腺、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15)B2 微球蛋白 (B2MG)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肺癌、甲状腺癌、鼻咽等患者体液中升高;16)鱗状细胞抗原 (SCC)为宫颈瘟、肺鳞癌、食管癌等肿瘤标志物。
2024年检验科按照疾病设置项目组合2024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疾病的检验科也得到了更加完善和专业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健康,检验科在疾病的检测方面将按照不同的疾病进行项目组合,以提供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第一组:感染性疾病检测组合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交通的便利,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速度也更加迅速。
因此,对常见和潜在的感染性疾病进行快速检测非常重要。
这个项目组合将包括常见感染病毒(如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的检测,同时还将包括一些常见的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该项目组合将广泛应用于卫生防疫部门和医疗机构,旨在早期发现感染性疾病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第二组:代谢疾病检测组合代谢疾病是指由于人体新陈代谢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类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这个项目组合将包括检测血糖、血脂、血压等相关指标,并结合人体新陈代谢相关基因的检测,以全面了解个体的代谢状况。
通过定期检测,人们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代谢异常,提前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患上相应疾病的风险。
第三组:肿瘤标志物检测组合肿瘤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最为严重的一类疾病,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对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这个项目组合将包括常见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胰腺炎标志物等)的检测,以及一些肿瘤相关基因的筛查。
通过综合分析肿瘤标志物和遗传背景,可以更全面地评估疾病的风险,并为个体提供定制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第四组:遗传性疾病检测组合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遗传性疾病进行早期筛查和个体风险评估已经成为可能。
这个项目组合将包括对常见遗传病(如先天性心脏病、遗传性肿瘤等)的基因检测,以及一些遗传风险因子的筛查。
通过及早发现遗传病的风险,人们可以做好相应的遗传咨询和干预,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传播。
第五组:免疫功能检测组合免疫功能是维持人体免疫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指标,对于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