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文明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 格式:ppt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34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一编 农业文明时代的东西方世界(古代史板块)◆古代中国宏观结构◆古代西方世界宏观结构(一)雅典:民主制(直接民主)(二)罗马:罗马法(法治原则)(三)古希腊先哲:人文精神的产生专题一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必修一第一单元)【高考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知识线索】一、早期政治制度(先秦): 夏——王位世袭制内容 商——内服外服制周——分封制是核心,宗法制是分封准则,礼乐制度是等级制度特点 等级严密,政权与族权相结合,家国一体的血缘政治,带有神权色彩,权力尚未高度集中二、秦至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含义:专制主义指中央决策方式,表现为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制、终身制;中央集权相对地方分权而言,指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受制于中央政府。
2.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斗争;明朝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宋朝解决 3.演变的特点: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中央集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削弱 4.演变的历程及主要内容小农经济(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一)儒家思想 、古代科技文化(三、四)古代:适合小农经济(封闭、分散)明清:阻碍新经济因素的成长5.影响:明代中叶前积极为主明中后期消极为主积极:①政治上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民族融合;②促进农耕经济发展,③促进文化的交流消极:①政治专制主义强化易出现失误、暴政、腐败②经济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③文化专制阻碍科学发展和思想进步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必修二第一单元)【高考考点】(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5)商鞅变法(6)孝文帝改革【知识线索】生产力:生产工具:铁犁牛耕(曲辕犁),水利工程:都江堰农业公有制:井田制、均田制(孝文帝改革)(主体)生产关系所有制经营方式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出现三大内容、冶铁业(注意冶铁燃料变化))、棉纺织业(宋末元初植棉传到内地,明中叶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制陶、制瓷业(汉青瓷、南北朝白瓷、宋景德镇“瓷都”、元彩瓷(青花、釉里红)、明五彩和斗彩、清粉彩珐琅彩(补充)官营:产品不入市场,明前期占主导私营:商品生产,流入市场,明中后期占主导家庭手工业:二者的补充,一直存在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政府政策、商品、货币、商人、商帮、城市(职能的转变,商业以唐宋为转折点,唐以前政治、军事功能为主,时间空间受官府直接严格控制,(补充)坊市分开;宋开始经济功能为主,打破坊市界限和时间限制)、商路(陆上、海上丝绸之路)、思想文化等因素。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九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下列文明成果属于古代埃及的是()A.金字塔B.楔形文字C.《汉谟拉比法典》D.司母戊鼎【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埃及文明。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埃及人民的骄傲。
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呈锥体状,下底为正方形,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的“金”字,故被中国人称为“金字塔”。
金字塔建筑的科学性和高超的技术,表现出古埃及人令人惊叹的智慧。
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
A符合题意;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排除BC;司母戊鼎是中国的古代文明成就,排除D。
故选:A。
2.如图是一幅关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
图中制定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的国家位于()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巴比伦文明,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②是两河流域。
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即《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故选:B。
3.如表所列内容为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的目录(部分)。
据此推断,第三章的标题应是()第一编农业文明时代第一章古代西亚文明第二章古代埃及文明第三章____________第四章古代中华文明A.古代希腊文明B.古代印度文明C.古代罗马文明D.古代阿拉伯文明【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印度文明的相关史实。
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交流人类的文明起源于远古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地区的文明逐渐发展起来,并通过交流与互动相互影响。
本文将探讨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交流,从而展示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连结。
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人类文明的起源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此时人类开始制造石制工具,并具备一定的社会组织和交流能力。
随着农业的出现,人类社会逐渐进入新石器时代,并形成了中国、印度、中东和欧洲等地的早期文明。
二、古代文明的发展与特点1. 中国文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形成和传承至今的文明之一。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的黄河流域出现了典型的农业文明,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中华文明以其独特的宇宙观念、文字和哲学为特点,对世界其他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印度文明:古印度文明以其复杂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和哲学体系而闻名。
印度的早期文明体现在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该文明在城市规划、浴室和下水道系统等方面展示了较高的水平。
3. 中东文明:中东地区的文明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古巴比伦、古埃及等文明在农业、制度建设、建筑和科学等方面取得了独特的成就,丰富了人类的文化遗产。
4. 欧洲文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是欧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希腊文明以其哲学、文学、艺术和民主政治而著称,对现代西方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古罗马文明则对政治、法律和工程学等领域产生了影响。
三、古代文明的交流与互动1.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商业和文化交流通道。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茶叶等商品传播到欧洲;西方的黄金、草药等商品也传入中国。
在商业的基础上,东西方文化也相互渗透、交流。
2. 海上丝绸之路:除了陆地交通,古代人们还通过海上通道进行交流。
从中国的福建、广东到东南亚、印度、中东,再延伸到地中海地区,海上丝绸之路成为连接古代文明的重要纽带。
3. 互学互鉴: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商品的流通,更重要的是思想、艺术和科学的互相传承与学习。
中东的数学、医学和哲学知识传入欧洲,西方的画艺、冶金技术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自从人类出现以来,文明就成为了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文明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和地理条件下,由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技等多种因素的作用,而形成某一特定地区或民族独特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生活方式、艺术风格等的总和。
本文将从早期人类社会的文明起源开始,一步步地探讨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
早期人类社会的文明起源早在5000多年前,人类就开始了黄河、长江等地区的农业生产,至此,人类开始了从游牧生活向农业生活的转变。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真正开始。
在前3000年的时间里,人类的文明历程开始了。
这个时期,人类最初的文化成就是文字和城市。
在东亚,巴比伦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中心。
该城市最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
当时,巴比伦还是一座相对较小的城市,但后来由于它在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成为古代文化的重要中心之一。
在古代欧洲,希腊文明则成为了欧洲文明的代表。
希腊文明涌现在公元前8世纪,因为它在哲学、政治、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成为了西方文化的支柱之一,直至今日都对人类文明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古时代的文明发展在中世纪前期,东西方世界出现了一些非常特别的文化形态和思想。
欧洲的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都在这个时期形成了,同时,中世纪日本也成为了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这个时期,古代文明经历了一段重要的演变。
在西方文明中,天主教教会的影响开始显现。
中世纪欧洲教会组织团结一致、法统彰明、权威高压,严重限制了社会的思想发展和科学发展。
不过,也应当注意到,在中世纪欧洲的修道院中,有许多关于医学、音乐理论、建筑学等方面的重要发明和创造,对于整个欧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东亚的文明也在中世纪前后经历了重要的变化。
中世纪时期,中国元朝的哥伦布记载了许多西方国家从未探索过的新地区和海洋,这一切都使元朝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在日本,中世纪时期的文化发展受益于上杉藩主齐藤宗利的带领。
他推行了多种文化艺术活动,发起了创作新作品和重建古迹等活动。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冲撞与融合河北 李学明人类文明交往的方式主要有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两种方式:暴力冲突主要指战争。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带血的政治。
战争充斥着暴力,同时又在客观上传播着文化。
古代不同文明之间、不同地域之间,存在着强国与弱国的矛盾和碰撞。
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暴力、奴役、压迫,但在客观上也导致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人类历史的每次进步,往往是以其它弱小民族的牺牲为代价的”。
下面以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征服地中海为例来做简要说明。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碰撞:希波战争。
希波战争是世界史上欧亚两大洲之间进行的第一次洲际战争。
此次战争历时近半个世纪,先后经历了马拉松战役、温泉关战役、萨拉米斯湾战役、布拉底战役等,希腊城邦最终获胜,波斯帝国则从此一蹶不振。
希腊城邦国家的民主制度得以保存、发展。
这次战争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波斯、希腊的范围,这是世界史上人类历史文化的一次大融合,在这一融合过程中,西方世界的历史中心由两河流域开始向地中海地区转移,而希腊文化的保存、发展则成为西方文明的基础和源泉。
这场战争加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打破了东西方世界几乎隔绝的局面,促进了科学、艺术的进步。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再次碰撞:希腊化时代的开始──亚历山大东征。
如果说有人天生就是征服者,那这个人就是亚历山大,他散尽家财,把希望留给自己,进行了十余年(335BC-324BC)的掠夺战争,行程万里余,进行了上百次强渡江河、围城攻坚、山地、平原、沙漠作战,建立起西起巴尔干半岛、尼罗河流域,东至印度河流域的亚历山大帝国,把“马其顿方阵”发挥得淋漓尽致。
实现了“把战争带给亚洲、把财富带回希腊”的雄心,践行了开疆拓土的抱负。
使自己成为史学家眼中“世界秩序和世界统治权”的象征。
亚历山大的东征,给亚非带来灾难和破坏,但也促进了新文化(罗马文化)的形成与交流。
在古代,由于自然的、社会历史的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当时人类文明的主体在欧亚大陆和北非,以山河为界,大海为限又形成了许多各自相对独立的文明:东亚文明、印度文明、中东文明、希腊文明。
专题跟踪训练(三)一、选择题1.(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
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解析]明成祖迁都北京时国家政治上是统一的,A项错误;中国古代自南宋时经济重心已转移到了江南地区,因此迁都北京,必然会促进南北间的商品流通,从而促进跨区域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区域性商帮在明初时还没有明显形成,C项错误;D项夸大了该举措的作用,错误。
[答案] B2.(2015·重庆卷)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主张:“操兵之道,不独执械走阵于场肆,而后谓之操;虽闲居坐睡嬉戏,亦操也……兵虽静处闾阎(街巷),然亦谓之操,乃真操也。
”可见戚继光更强调士兵的()A.队形操练B.武艺训练C.阵法演练D.习惯养成[解析]由材料可知,戚继光认为训练士兵不只是在军械场上,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进行,这才是真正的“操兵之道”,由此可以推断出,本题选择D项。
[答案] D3.(2015·北京卷)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
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由“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可知,朝鲜使者认为王阳明谤辱朱子,阳明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叛逆,说明朝鲜使者奉程朱理学为正宗,①正确,由“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可得出③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的学说未超出理学的范畴,而理学是对儒学的新发展,故排除②④。
据此可知本题选C。
[答案] C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历史教案:世界文明的交流与冲突一、世界文明的交流与冲突: 人类历史上重要的主题人类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冲突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个文明相互接触、交流和碰撞,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多元化。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分别探讨不同时期的世界文明交流与冲突,并展示其重要性以及对人类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二、古代世界:古代东西方文明互动1. 西方文明与中东:埃及与巴比伦在古代世界中,埃及和巴比伦是两个有着独特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强大国家。
埃及位于非洲大陆,而巴比伦则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地区。
这两个地区不仅通过贸易往来进行经济交流,也通过征战扩张建立了龙钟之音。
2. 中东-希腊罗马:亚历山大大帝与海上丝绸之路亚历山大大帝统一了古代近东地区,并将希腊罗马文化引入亚洲。
此外,海上丝绸之路也成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
希腊罗马文化在亚洲得到了广泛传播,同时中东地区的知识、科技和贸易也通过丝绸之路输送到欧洲。
三、中世纪时期:东西方冲突与共存1. 中东-欧洲:十字军东征在中世纪时期,基督教圣殿骑士团发起了多次东征,试图收复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等宗教圣地。
这些十字军东征带来了大量的死伤和破坏,但也促进了中东和欧洲之间的文化交流。
2. 亚洲-欧洲:蒙古帝国与丝绸之路蒙古帝国在13世纪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并控制了从中国到欧洲的贸易路线。
这使得丝绸之路得以重新焕发活力,并推动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地区文明的崛起。
同时,蒙古人还将文化、科技和制度带入了欧洲。
四、近代世界:新的冲突与合作1. 欧洲殖民扩张与全球贸易欧洲列强在16至19世纪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
这导致了大量非洲、亚洲和美洲地区的文明受到压迫和剥削,但也带来了西方现代化的思想和技术。
2. 二战后的文化传播与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文化传播成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议题。
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音乐和流行文化影响着世界各地。
同时,各个国家也开始反思自身历史,并倡导本土文化的保护。
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东西方文明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交流与融合的现象。
随着世界的发展和进步,这种交流与融合也越发频繁和深入。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文化交融和互相借鉴这三个方面来探讨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的意义及其影响。
一、历史背景东西方之间的文明交流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早在丝绸之路的时代,中国和欧洲以及中东地区就有广泛的商贸交流,这不仅促进了物资的流通,还带来了诸多的文化交流。
而在后来的历史中,随着航海时代的到来,更多的东方文化被西方世界所了解和接受,同时也有许多西方文化传入东方国家。
这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知识,也推动了各自文明的发展进程。
二、文化交融东方和西方文明的交流不仅仅是物质层面上的交流,更多的是在思想、艺术等文化领域的交融。
东方的哲学思想、传统医学以及文学艺术等都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孕育了独特的东西方混合文化。
西方的科学技术、民主制度以及现代艺术等也对东方文明带来了新的冲击和启发,推动了东方文明的发展和变革。
这种文化交融让人们在不同的文化中找到共同的价值观,使得世界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三、互相借鉴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不仅是一种单向度的影响和融合,更多的是相互借鉴和取长补短。
东方文明的兼容并蓄和开放性让西方文明在东方找到了土壤,同样,西方文明的创新和进取也为东方文明注入了活力和动力。
通过互相借鉴,东西方文明得到了共同的进步和发展。
例如,中国的传统医学和西方的现代医学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种互相借鉴不仅促进了文化的融合,也展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积极意义。
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它打破了传统的壁垒,让不同的文化相互理解和尊重。
然而,在今天全球化的时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文化冲突、利益纷争等问题常常出现,导致交流融合的进程受到阻碍。
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开放的思维,尊重不同的文化观点,并通过对话和交流来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世界文明史的六种历史形态人类社会发展有基本相同的轨迹与规律,这种规律性就表现于世界文明的历史形态,文明的历史形态不等于社会历史形态,例如,农业文明是一种文明的历史形态,它的社会形态可能是奴隶社会或是封建社会等。
但是文明形态与社会历史形态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
要注意的是,文明的历史形态是指世界主要文明一定阶段的典型模式,但是,这种形态不是每一个文明都必须具有的,也不是世界文明的主要体系发展中都必须全部经历的历史阶段。
这两点说明是非常重要的,以后我们在东西方文明的比较中就会看到,东西方文明所经历的历史形态恰恰不是完全相同的。
比如说,资本主义就是一种社会历史形态,这种形态对于西方文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因此,世界学者们一直关心这样一个问题,从中世纪之后的经济发展来看,中国与欧洲同样有发达的经济。
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在17世纪之前可能比欧洲有更发达的农业与手工业。
但是,为什么欧洲进入了资本主义而中国一直是封建国家?有的学者如马克斯·韦伯等人的理论还有相当大的影响,他们认为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中所具有的保守内容影响了中国走向资本主义。
但是,美国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Wallerstein)在其《现代世界体系》中文版的序言中却发表了另一种看法,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资本主义作为一个世界体系为什么发端于西欧而不是中国,对此学术界已进行了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的讨论。
中国和西方的许多知名学者参与了。
我曾两次讨论这一问题,一次是在《现代世界体系》的第一卷第一章中(最早成文于1970年);另一次是在“西方,资本主义与世界体系”一文中,此文发表在《评论》杂志第15卷第4期、1992年的秋季号的第561-619页(距第一次已有20年了)。
在这篇简短的序言中,我不可能再次展开这一话题。
但是,请充许我对于这关键性的问题略述几点看法:第一,创立资本主义不是一种荣耀,而一种文化上的耻辱。
电脑家教 转haizhilv海洋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差异,解读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作用和历史意义。
首先我要声明这是我的个人见解,如果有什么不同观点大家可以商榷。
本人不接受板砖和谩骂。
本人水平有限,文字功底不足之处还请多多包涵。
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新奇的发现。
可能早就有人想详细阐述过相同的内容。
还请看过类似文章的高人不吝赐教。
在这里我想先强调一下,必然性和偶然性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中的重要性。
两者共同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去论证哪个重要没有意义。
因为就算缺少了百分之一,我也只能叫他百分之九十九而非百分之百。
人和动物都要依附于环境。
当人真正的祖先在非洲大陆上诞生,成长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族群。
他们所要面临的新问题也随之而来。
首当其冲的是一个我们现在也一直未能真正找到答案的问题。
人口资源的问题。
当这样一个问题出现在一个小小的族群的中的时候。
他们的解决办法十分的简单。
是我至今仍在采用的方法。
一个叫分家,一个叫拓荒。
分家,就是将现有的领地分割成几块。
每一块都由有一个强壮的个体和他所拥有的异性和他的子嗣拥有。
这种方法也只能解决当前的问题。
在经过不断的分家后,必然导致领地冲突和族群战争。
强大的族群吞并了小族群。
当然在战斗中也一定会消耗掉不少人口。
战败的小部族不得不选择逃离,躲避追杀远走他乡。
这就是拓荒的开始。
还有一种拓荒者是被族群排斥的小群体。
稍作思考便知道他们一定是某种内部斗争的战败者或者是牺牲品。
如此数十万年里人类将足迹踏遍了整个地球。
从上面的推演可以很清晰的知道,人类之所以能够统治全球是他强大的适应内能力,所导致的族群不断分化迁徙的结果。
这是由先天条件,创造的必然结果。
当世界各地都有人类居住后,一些偶然因素开始显现他们的强大威力。
影响最为深远的便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肤色和骨骼体质的不同。
这些突变恰恰是应运了各自种族所自地区的地理环境。
(如有人对这一问题有疑问请自行搜索相关知识,这里不再举例。
)人类卓越的认识能力无疑是来自对于外部事物的观察理解和想象。
世界近现代史问答题精选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拓展1】《马可·波罗行纪》流传,使欧洲人陷入“寻金热”之中,本质上反映了?——反映了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
【拓展2】葡萄牙、西班牙殖民征服的性质?两国的殖民征服均是封建性的。
为什么?原因(了解一下):因为葡、西两国当时都是封建主专政,海外扩张受到王室直接控制且以贵族为主体;两国殖民征服的目的仍在于扩大封建统治的范围,且建立起来的也都是封建性的帝国;两国在殖民扩张中掠夺的财富只是花在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享乐上,并未在本国转化为发展资本主义所必需的资本。
【拓展3】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为什么打着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旗号?——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联系中国维新思想)【拓展4】这一时期是大发现的时代:发现世界,发现人,发现自然?1)发现世界——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走向一体。
2)发现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3)发现自然——自然科学革命。
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拓展1】如何认识议会的召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在议会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提出限制王权、保障议会权力的政治问题;革命的中心问题就是政权问题。
因此以议会的召开做为革命开始的标志。
【拓展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革命任务是什么?——推翻斯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拓展3】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它体现的主要精神是什么?中国此时是如何强化君主权力的?——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大权,约束国王的作为。
——中国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使皇权得到强化。
【拓展5】欧洲的启蒙运动把矛头直接指向谁?其批判的领域在?——矛头指向封建制度;批判的领域集中于政治思想领域。
【拓展6】启蒙运动过程中,主要的学说有哪些?——三权分立学说;天赋人权学说;“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的学说。
【拓展7】如何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对欧洲和其他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标志一个新历史时期的到来。
历史年代表1. 古代历史1.1 旧石器时代(公元前250万年 - 公元前1.1万年)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石器作为工具和武器。
在这个时期,人类属于狩猎采集的社会形态,主要以捕猎猛兽和采集植物为生。
石器时代承载着人类社会最初的文化和技术。
1.2 新石器时代(公元前1.1万年 - 公元前700年)新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进入农业文明时代的阶段。
人们开始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进一步发展了工具制作和陶器制作技术。
这个时期也看到了城市的出现,社会组织形成了部落和氏族制度。
1.3 古代文明时期(公元前3000年 - 公元前476年)古代文明时期见证了人类社会的蓬勃发展。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明,如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中国文明等。
这些文明在政治、宗教、文化和艺术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中世纪历史2.1 封建社会时期(公元476年 - 公元14世纪)封建社会时期是中世纪欧洲的主要历史时期,特点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封建主和农奴之间的等级关系严重。
在这个时期,欧洲城市的发展促进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兴起。
2.2 十字军东征(公元11世纪 - 公元13世纪)十字军东征是基督教世界对伊斯兰世界的一系列军事行动。
其目的是夺取耶路撒冷和巩固基督教在东方的地位。
这一时期的战争对欧洲和中东地区的历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3 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世纪 - 公元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艺术和文化的重要时期,人们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重建古代经典作品和研究古代哲学等来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
3. 近代历史3.1 科学与工业革命(公元17世纪 - 18世纪)科学与工业革命是近代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它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工业技术的进步,使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化社会,加速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3.2 殖民时代(公元16世纪 - 20世纪)殖民时代是西方国家对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殖民统治时期。
7年级上册历史同步冲刺历史是一门极富魅力的学科,通过了解过去的人和事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历史课程,本文将提供7年级上册历史的同步冲刺内容,来巩固大家的历史知识。
第一章:人类、社会与文明1. 人类的进化与石器时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是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根据化石和考古发现,可以推测出人类的进化过程,从早期人类的直立行走到智人的出现。
通过了解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社会逐渐进入农业时代的动态过程。
2. 农业时代的发展农业革命标志着人类社会从狩猎采集时代向农耕社会的过渡。
农业的出现,使人们能够定居下来,形成村落和城市,社会分工逐渐出现。
在学习农业时代的发展过程时,我们还需要了解农业技术和农业文明的形成。
第二章:古代文明的兴衰1.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
秦始皇通过统一六国和推行一系列强力措施,如焚书坑儒和修筑长城等,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通过学习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央集权政治对于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2. 中国古代文明的传播中国古代的文明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境内,还通过人与人、文化交流等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
丝绸之路是重要的商贸通道,为东西方文明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习古代文明的传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
第三章:埃及文明与亚洲古代文明1. 埃及文明的发展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埃及文明建立了伟大的金字塔和壁画等,同时埃及的教育和医学也非常发达。
通过学习埃及文明的发展,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明的巨大贡献和影响。
2. 亚洲古代文明的兴起亚洲地区有许多古代文明,如印度河流域文明、黄河流域文明等。
这些文明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轨迹。
通过学习亚洲古代文明的兴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和多样性。
第四章:希腊古代城邦文明1. 希腊城邦的兴起希腊古代城邦是古代希腊城市国家,如雅典和斯巴达等。
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一、古代文明的扩展1. 条件: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其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
2. 概况(1)古埃及: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
埃及新王国时期,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
(2)西亚①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
②亚述帝国: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
(3)古希腊①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
②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1. 背景: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
2. 波斯帝国(1)国土疆域: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2)政治制度①中央:继承了西亚地区的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国王权力被认为来自神。
②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
③治理: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由波斯人担任最重要职务。
3. 亚历山大帝国(1)兴起:公元前4世纪晚期,历经10年征战,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灭亡了波斯帝国,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2)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①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
②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
4. 罗马帝国(1)对外扩张①背景:古代罗马原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邦。
它成功解决了内部矛盾,由公民组成的军队实力强大。
②扩张: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
③影响:在扩张过程中,罗马把大批战俘和被征服地区的居民卖为奴隶,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
(2)帝国繁荣①和平时代:帝国内不同地区经济联系加强,贸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