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业 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8
论农业环境保护现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趋势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形势非常严峻,已经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上各种思潮时起时落,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的热点,必须在加强法制建设、普及环境教育、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基础设施、推广科学技术等方面加大力度,从而进一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证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农业是我国国名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生态环境又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兴衰。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农业生产力,就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功不可没。
但是,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形势还相当严峻,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987年2月,布兰特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长篇报告中最早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1991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与荷兰政府联合召开了“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通过了“DenBos”宣言,即可持续发展与乡村发展宣言。
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农业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是指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方式,实行技术和体制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农业;是一种能够永续利用土地、水和动植物的遗传资源的农业;是一种环境永不退化、技术使用恰当、经济能够维持、社会能够接受的农业。
1994年7月,《中国21世纪议程》把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业投入,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保持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以满足逐年增长的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二、农业生态环境破坏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土地沙漠化和荒漠化;水土流失,;农业用水资源匮乏;土地盐碱化和农田污染等,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它违背了可持续发展所倡导的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极大负面的影响。
巴西与贵州黔东南“烤烟栽培”的异同及黔东南烤烟对于巴西烤烟技术的学习借鉴2011级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农学(1)班彭绍辉学号:222 011 326 012 078 摘要:巴西和黔东南适合烤烟生存的地理及气候条件决定了它们都进行烤烟种植。
巴西幅员辽阔,却并没有一般大国常见的大片沙漠,巴西南北最大长度4320公里,东西最宽4328公里。
地形最大特点是高原多,约占领土面积的59%,但高度较低,超过海拔1200米的部分只占全国领土面积的0.5%.。
而贵州黔东南地处云贵高原,海拔多为1000-2000米,这样的海拔有益于烤烟的生长.另一方面:巴西和黔东南均地处于赤道线与南北回归线之间,它们的气候都以亚热带气候为主。
气温都在烤烟适宜生长的范围之内。
,平均温度不超过27℃,最高气温不超过36℃。
再者由于森林覆盖密度大导致各地的湿度比较高,这也恰好满足了烤烟对水分的需求。
因此巴西和黔东南相似的海拔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它们均适合种植烤烟!关键词:烤烟栽培、规模、技术、学习、发展。
巴西烤烟发展历史及现状巴西目前烤烟有两种,一种是本国使用的黄烟,名为阿玛勒林聂(AMARELINH O),这种烟身份薄,没有什么香气,呈柠檬色。
另一种是弗吉尼亚烤烟,近年来每年产量约25万吨,仅低于我国和美国,列世界第三位,出口量约15万吨,仅少于美国,列世界第二位。
质量仅此于美国,可与津巴布韦、马拉维和南朝鲜烤烟相媲美,属主料烟型。
六十年代以前,巴西主要种植阿玛勒林聂烤烟,这种烟不出口,仅供国内需要。
据说巴西开始种植弗吉尼亚品种是早在三、四十年代由英美烟草公司从我国云南省带去的,但是数量很少。
巴西重视发展弗吉尼亚烤烟生产是从1967年开始的。
当时联合国对罗德西亚实行制裁不久,西欧各大卷烟厂为了寻找新的烤烟供应来源,首先由英美烟草公司在巴西的机构星光公司大力发展烤烟生产。
不过,在1970年以前,巴西所种的烤烟和目前我国的烟一样多为柠檬色的烟。
世界农业结课论文[5篇模版]第一篇:世界农业结课论文我国生态农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摘要:生态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主导模式。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对于促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阐述了我国生态农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依据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我国生态农业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对策我国的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通过合理的外部能源投入,把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有机结合根据资源、环境特色,通过技术、知识密集,将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良性循环综合农业体系。
其特征是在可行范围内主要依靠作物轮作、秸秆、牲畜粪肥、豆科作物、绿肥作物培肥地力,利用生物和人工技术防治病虫草害,尽量减少化肥、农药、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量,最终实现农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达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
1,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我国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以及滥砍盗伐、毁林垦荒,造成许多地方出现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现象。
1980年,在银川召开了全国农业生态经济学术讨论会,在这次会议上,我国首次使用了“生态农业”这一名词。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生态农业取得了长足进步,逐渐成为农业现代化生产的一种新方式。
目前,全国有不同类型的生态农业试点2000多个分布在全国的30个省(市、区)及4个单列市,其中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102个,省级300多个,地市级10多个,还重点推广面积超过666.67万hm2,同时引导20多万生态农业户走上生态致富的道路,而且正以更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和推广。
从实施的效果来看,2002年,我国生态农业示范县的国内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收入平均年增长8.4%、7.2%和6.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2、0.6和1.5个百分点。
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在比较中求发展课程名称:世界农业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班级:学号:姓名:2015年12月20日在比较中求发展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摘要】: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荔堡镇的农业主要以“家庭小农经济”经济为主,粮食作物种植种类比较单一、土地利用率低、技术落后,但是该地区最近几年的农业发展速度加快,巨大的发展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的农业主要以规模化的彩色苗木(花卉)的种植为主,土地的利用率以及投入产出比较大,家乡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向北碚区静观镇借鉴很多经验。
关键词:农业;比较;借鉴;发展;正文:(一)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荔堡镇农业发展概况该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集中,昼夜温差大,年降雨量553毫米,相对湿度69%,年平均气温11℃,光照资源充足,日照时数2243小时,年有效积温3320℃,无霜期174天。
主要有:“泾龙牌”富士苹果、黄金梨、地膜洋芋、“透心红”胡萝卜、“玻璃脆”芹菜、朱家涧大葱、嫩玉黄架豆、“泾丰牌”泾州大葱、甘蓝、西红柿、白菜、西葫芦等特色产品,产量高、品质好。
县委县政府最近几年重点推广了农业新品种选育、果树更新换代、保护性耕地等增产增效技术,有效提高了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
2012年,农业良种率达到93%以上,先进适用技术普及率达到98%,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54%,科技成果转化率年提高1.3个百分点、达到50%,土地产出率年递增9.7%、达到1430元/亩。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林产品,已成为该地区追求奋斗的目标。
该地区紧紧围绕果畜草菜四大产业开发,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先后建办了恒兴果汁公司、旭康肉食、元通果品包装、润泰牧业公司、昕达万吨果蔬贮藏保鲜库、恒兴万吨胡萝卜汁生产线、王村脱水蔬菜厂等龙头企业。
鼓励、引导和扶持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大户走专业合作之路,累计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8个,资产总额937.3万元,拥有会(社)员1.68万个(户),带动农户2.95万户。
世界的农业发展导语: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之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农业也在不断演变和进步。
本文将围绕世界的农业发展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农业的历史和重要性1.1 农业的起源和历史农业起源于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人类发现了耕种土地和种植作物的技术,并开始驯养动物。
农业的发展标志着人类从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的原始社会进入了农业时代。
1.2 农业的重要性农业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基础,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农业生产提供食物和原材料,支撑着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农业还带动着农村经济的繁荣,保持和改善农村社会稳定。
第二部分:世界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2.1 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是支撑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提供粮食和农产品,还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
然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面临着种植技术陈旧、灌溉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
2.2 发达国家的农业发达国家的农业在技术和管理上相对先进。
他们通过机械化、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了农业产量,并拥有相关的农产品加工和贸易体系。
发达国家的农业也面临着均衡发展、环境保护等问题,需要关注可持续农业发展。
2.3 农业的科技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也在不断创新。
基因编辑、农药植保无人机、智能温室等技术的应用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和可持续。
科技创新还为农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如垂直农场、养殖水产、无极农业等。
第三部分:世界农业发展的挑战和应对措施3.1 人口增长和粮食安全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农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粮食安全是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
农业需要提高产量,改善耕地利用效率,推广科学的农业种植技术。
3.2 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愈发显著。
极端天气事件、干旱、洪涝等都对农作物生长和养殖业造成了影响。
农业需要适应气候变化,发展耐旱、耐寒和耐盐碱的品种,合理利用水资源,推行可持续农业。
3.3 就业和农村发展农业的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使得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面临挑战。
农业发展现状结论论文
农业是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提供粮食和生活资料、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发展现状也在不断变化。
首先,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技术的应用,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得到推广和应用,农用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和农业智能化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产量。
其次,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推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业结构逐渐从传统的粮食主导型发展为以农副产品、农业综合开发和农特产品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结构。
再次,农业可持续发展得到重视。
农业发展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注重保护环境资源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的推进,致力于降低农业对土地、水资源的消耗,减少农业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提高。
农业发展的优化和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带动了农民的收入增长和农村经济发展。
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农村旅游业的兴起,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来源和就业机会。
总的来说,农业发展现状正在朝着科技化、多元化和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
不过,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业用地减少和农民收入分配不均等,需要进一步加
强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创新,努力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只有不断发展和改进,才能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幸福生活做出更大贡献。
世界历史农业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千年来,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文将从不同时期和地域的角度,探讨世界历史农业的演变和影响。
1. 早期农业的出现早期农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定居生活阶段。
大约在公元前10000年,原始人类开始对植物进行有意识的种植,并养殖动物。
这种农业的形式被称为“新石器时代农业”,它催生了人类社会的农业革命。
人类从采集食物到自给自足,农业生产模式开始渗透到整个人类社会。
2. 古代农业文明的兴起古代农业文明的兴起与河流流域的农业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古埃及的农业发展与尼罗河的氾滥有关。
尼罗河的洪水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古埃及农业成为当时最为先进的农业文明之一。
另外,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以黄河和长江流域为主要基地,稻谷和麦类的种植贡献了中华农业文明的繁荣。
3. 封建农业的形成封建制度的出现给农业带来了新的变化。
封建农业是指在封建社会中私人土地逐渐演变成封建领主的领地,并以这些土地为基础进行经营。
欧洲的封建农业体制在农村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农奴制度和领地经济成为当时社会结构的基石。
4. 农业革命的影响18世纪至19世纪时出现的农业革命,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
农业机械化和化肥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农田的产量和效率。
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加速了人口的城市化。
然而,农业革命也带来了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恶化的问题,对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5. 现代农业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农业开始注重可持续性和环保生产。
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高效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水平大幅度提升。
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应用,也使得作物品种的改良和抗病能力的提高成为可能。
现代农业不仅要满足粮食需求,还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总结:世界历史农业的演变是一个从原始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进程,涵盖了人类社会不同时期和地域的农业文明。
世界主要农业种植与粮食安全农业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也是维持世界人口粮食安全的基础。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根据不同的气候、地理和文化条件,选择种植适应当地条件的农作物,以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与充足。
本文将以地理分区的方式,介绍世界主要农业种植与粮食安全情况。
一、亚洲地区亚洲地区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广阔的耕地和适宜的气候条件。
在东亚地区,稻谷种植是主要农业产业,尤其是中国、日本和韩国。
稻谷是东亚地区居民的主要食物来源,对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同时,中南亚地区以小麦和棉花种植为主,印度和巴基斯坦是该地区的农业大国。
东南亚地区则以橡胶、热带水果和油棕为主要农作物,泰国和印度尼西亚是橡胶和水果的主要出口国。
二、非洲地区非洲地区拥有广袤的土地资源,但由于部分地区气候干旱和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导致农业生产能力相对较低。
北非地区以小麦和玉米种植为主,埃及和摩洛哥是该地区的农业重要国家。
撒哈拉以南的撒哈拉沙漠地区主要以玉米、高粱和豆类为主要农作物,尼日利亚和南非是该地区的农业大国。
此外,非洲的咖啡、可可和坚果等特色农产品也在国际市场上有着重要地位。
三、欧洲地区欧洲地区在农业领域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
西欧地区以谷物(小麦、玉米)、蔬菜和水果种植为主,法国、德国和英国是该地区的农业重要国家。
中欧地区主要以玉米、小麦和葡萄为主要农作物,匈牙利和波兰是中欧的农业大国。
东欧地区以小麦、玉米和马铃薯为主要农作物,俄罗斯和乌克兰是该地区的农业重要国家。
四、美洲地区美洲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业出口地区之一,产量庞大。
北美地区以玉米、大豆和小麦为主要农作物,美国和加拿大是该地区农业的中心。
中美洲以咖啡、香蕉和甘蔗为主要农作物,哥斯达黎加和洪都拉斯是该地区的农业重要国家。
南美地区以大豆、糖和牛肉为主要农业产业,巴西和阿根廷是南美洲的农业大国。
综上所述,世界各地根据气候和地理条件的不同,选择适合当地的农作物种植,保障粮食供应和粮食安全。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农业时代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本文从农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出发,分析了农业时代变革的驱动力,总结了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对未来农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一、引言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时代经历了从原始农业到现代农业的漫长历程。
在历史的长河中,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繁荣。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农业时代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二、农业时代变革的驱动力1. 科技进步:农业科技的发展是推动农业时代变革的核心动力。
从杂交育种、生物技术到精准农业,科技进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 全球化:全球化使得农业资源、技术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同时,全球化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3. 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三、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1. 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整合,提高农业效益。
2. 科技化: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种植、养殖到农产品加工,科技化水平不断提高。
3. 绿色化:农业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绿色农业模式逐渐兴起。
4. 精准化:精准农业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实现了农业生产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
四、未来农业发展趋势1. 数字化: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推动农业数字化发展。
2. 智能化: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焦点,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发展模式将得到推广。
4. 国际化:农业国际化趋势明显,农产品贸易和农业投资将更加活跃。
五、结论农业时代变革与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我们要紧密关注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而努力。
农业综合课题研究论文农业论文15篇【摘要】只有农业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我国其他经济才可以更顺利地得到发展,农业作为经济产业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大力推进气象保障服务才能更好地保障我国的农业发展。
推行切实的惠民政策,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业平稳发展。
农业能够在保持为社会提供高质、高量的产品的同时,又能够保持住最佳平衡状态的农业生态。
【关键词】农业生产农业农业论文农业论文:农业生产农田水利论文1农田水利发展的作用1.1提高农业生产的作用环境和气候是制约农业生产主要因素,而我国的气候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特别是降水量的分布,南方较北方多。
从而导致不同区域出现不同的问题,降水过多可引发水灾,较少则导致旱灾,而通过水利设施的调节作用能够成功实现防水治水的目标,即通过对水资源进行储存和释放,让农田能在不同环境下适应并发展,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2改善生活条件的作用随着农田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水利工程可以通过对水资源进行净化,从而为人们提供生活方面的用水,保证农村人们的生活环境逐步提供。
当然,农田水利工程也是一项生态工程,其作用就是提高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生活水平,并且具有节水的功能,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也是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2当下我国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问题2.1水质条件较差,净化具有一定难度水质条件较差是我国很多农村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地区的卫生条件较差,没有科学的净水设备,很多生活用水都未经过净化就进行饮用和浇灌,特别是一些含有重金属元素较多的水,如铅、汞、砷等含量远远超过国家标准,对于居民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另一方面,由于很多地区的种植多采用农药和化肥,而这些化学物质也会对附近河流以及湖泊的水源造成污染,从而导致水源安全问题。
而如何克服农村饮水问题,也是农田水利建设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2.2设备技术局限,建设进度迟滞不前设备和技术是农田水利建设的基础,而就我国目前农田水利普及现状而言,很多发达的沿海地区都已经普及了这种先进的技术,所以农田水利建设的开展的主要目标也是内陆甚至是一些偏远地区。
农业的现状、挑战与发展摘要: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农业作为一个支撑生命基础的行业,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气候变化、土地退化、粮食安全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当前全球农业面临的挑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核心产业之一,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能源等基本需求,同时也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在全球范围内,农业现状严峻,挑战重重。
首先,气候变化给全球农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洪涝、高温、低温等极端天气现象,给种植业和畜牧业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也给植物和动物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其次,土地退化也是当前全球农业面临的挑战之一。
过度开垦、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以及大面积的土地沙化、盐碱化等现象,都导致了土地的质量下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如何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强农业政策的制定和管理,以确保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农民的利益,促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政策可以包括资金支持、税收政策、市场监管等。
例如,为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的农民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益。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相关法规来引导企业和农民采取环保措施,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有效保护土壤和水质。
另一方面,农民需要加强自身的环保意识和技能,积极参与可持续农业的实践。
例如,采用有机肥料、绿色肥料,精细管理农作物,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对土地的保护和利用进行合理规划,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保护土地资源,预防土地退化。
此外,针对农民在粮食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信息交流、物流、市场营销等问题,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应该提供培训和支持。
另外,企业也需要承担义务,通过资源节约和环保管理等方式推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例如,农业公司可以采取现代化技术进行农业精细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智能化精准农业,减少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的影响。
同时,社会各界也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推动可持续农业的普及。
例如,通过媒体报道、学校教育、公众活动等渠道,向公众普及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相关知识,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全球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第一章:全球农业发展现状农业是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但它们所面临的挑战是极具挑战性的。
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生产能力似乎仍在增加,但食品链上游严重的人力资源不足和水资源的短缺阻碍了大量温饱人民的需求。
本章将重点介绍全球农业生产的现状。
1.1 农业面积和劳力全球现有的农业面积约为4.5亿公顷,其中亚洲拥有最多的耕地,达到2.4亿公顷,而非洲的耕地则仅有占全球总耕地的三分之一。
面对创建更具可持续性发展的现实,我们需要建立先进的生产模式来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
农业劳力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全球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已经达到23亿人。
在农业生产中,大多数劳动力来自中国和印度,占全球劳动力总数的30%以上。
这使得中国和印度同样也成为了全球农业发展的推动力量。
1.2 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涉及到宏观和微观方面的问题。
据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粮食产量达到2.7亿吨,其中玉米和大豆的生产量最高,分别为10亿吨和3.6亿吨。
亚洲是全球谷物生产的主要地区,而非洲的谷物生产却相对较低。
畜牧业的生产是农业领域的另一个关键领域。
体重超过1,000公斤的家畜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而欧洲、北美和拉丁美洲则主要是肉类和乳制品生产的领域。
尽管畜牧业发展潜力仍然存在,但其生态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第二章:全球农业发展趋势分析在全球范围内,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农业发展,但所有这些都是追求可持续性发展。
本章将重点关注全球农业发展的趋势,以解释农业发展可持续性的未来。
2.1 贸易保护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贸易保护和政策化,这是一种政府对农业生产控制的方式。
许多政策旨在支持本国农业并增加对进口农产品的关税和其他非关税措施。
国际贸易机构指出,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会导致高额的粮价和食品短缺,还会损害农民和消费者利益。
2.2 技术变革农业技术变革是全球农业的发展趋势之一,有效地提高了种植和畜牧的生产力。
农业论文的范文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一个弱质产业,在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民日常生活中,农业风险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农业论文的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农业论文的范文篇1浅析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1.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向,开发和引进先进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积极开展对外贸易,近些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稳定的发展,农村的建设以及农民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各级政府也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因素阻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1)农业劳动力不足,劳动力素质与现代化农业要求相差较远。
近年来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很多青壮年进城务工,导致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
农民地位不高,很多人对农民的印象还是停留在文化素质低,收入不高的处境。
毕业的大学生就业也基本上不会选择去农村。
并且,现代化农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高了,要求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所以出现“劳动力不足,现有劳动力素质又有欠缺”的尴尬处境。
(2)农业市场信息滞后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滞后,信息网络不健全,农业信息化发展基础建设力度弱。
加上经济发展速度和开放程度的不同,区域间、城乡间存在明显的信息化差距。
全域共进的农业信息化发展难度加大。
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如电网设施、互联网线缆等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普及率还有待提高。
2012年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仅有21.4台,而城镇每百户居民平均计算机拥有量为87台。
[1]第 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农村网民逐年增加,2013年已达1.77亿,占所有网民的28.6%,但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仅为27.5%,农村学校计算机教育普及率更低农民不能及时得到信息反馈,从而造成对市场需求的不准确估量,大量农产品滞销,农民赔本的状况。
世界的农业资源和发展1. 引言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自古以来,农业的发展就与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农业资源和发展问题愈发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世界农业资源现状、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2. 世界农业资源现状2.1 土地资源全球土地资源总量约为1.4亿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积约为1.2亿平方公里。
耕地分布不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耕地面积较大,而欧洲和北美地区耕地面积相对较小。
2.2 水资源全球水资源总量约为1.3亿立方千米,其中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约为0.3亿立方千米。
水资源分布同样不均,南美洲、非洲和亚洲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而欧洲和北美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
2.3 气候资源全球气候资源多样性较高,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
然而,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不确定性。
2.4 生物资源全球生物资源丰富,拥有多种农作物、家畜和野生生物。
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为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3. 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3.1 人口增长与粮食安全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对粮食需求不断上升。
保障粮食安全成为各国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3.2 资源约束土地、水资源和气候等农业资源日益紧张,加剧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
3.3 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亟待转变。
3.4 农产品市场竞争全球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对农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出更高要求。
3.5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挑战,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4. 应对挑战的策略4.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科技创新、农业管理改革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粮食安全。
4.2 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加强农业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水资源等农业资源。
4.3 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
4.4 加强农业市场竞争能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业市场竞争能力。
世界的农业与农业发展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全球化的快速推进,世界的农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全球农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可持续农业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全球农业的现状目前,全球农业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据统计,全球有近七十亿人口,而农业生产要为这么多人提供充足的食物供应,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发达国家不仅在技术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与此同时,农业的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全球粮食产量不容乐观。
再者,气候变化带来了不可预料的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和台风等,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此外,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土壤污染、水资源浪费等问题,亟待得到解决。
二、全球农业发展的趋势面对上述问题,全球农业发展正朝着可持续性和高效性的方向发展。
可持续农业,即在保护环境、提高生态效益的同时,确保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稳定增长,为人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首先,全球各国纷纷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力度。
在种植领域,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提高作物产量和抗逆能力的有效手段。
在养殖领域,科学饲养模式的推广和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提高了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动物福利。
其次,农业多元化发展是未来的重点之一。
随着人们对食品需求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农作物的生产已经无法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因此,发展蔬菜、水果和海产品等高附加值农产品,将成为未来全球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性可持续农业不仅是全球农业发展的趋势,更是保障人类粮食安全和生态平衡的关键所在。
首先,可持续农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压力,保护环境,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
此外,可持续农业还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
农业毕业论文农业,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石之一,自古以来便承载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农业已经从传统的耕作方式转变为现代化、智能化的产业。
本文旨在探讨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首先,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生物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们能够培育出抗病虫害、适应极端气候的作物品种。
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精准度。
智能农业设备如无人机、自动收割机等,已经在许多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现代农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不仅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周期,还可能导致粮食产量的大幅波动。
其次,水资源的短缺也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此外,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
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不仅破坏了土壤结构,还对水体和生态系统造成了污染。
面对这些挑战,未来的农业发展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
首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研发适应气候变化的作物品种和节水灌溉技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推广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此外,加强农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和生产技能,也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关键。
综上所述,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过程,它不仅涉及到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还涉及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只有通过综合施策,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未来提供坚实的食物保障。
世界农业论文我国华北地区农业与以色列农业之比较摘要本文对华北地区与以色列的各自农业特色进行分析,比较二者异同点,吸取以色列农业成功的经验,从中获得的启示以及华北地区农业进一步发展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以色列农业华北地区农业水资源缺乏发展建议正文:1.以色列农业1.1以色列概况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建立在沙漠上的发达国家。
以色列是世所罕见的土地贫瘠、水源奇缺的国家,年降水约200毫米,在沙漠地区更少,仅有25到50毫米;人均水资源270吨,不足世界的3%。
全国90%的土地是沙漠,一半以上的地区属于典型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以色列国土面积约为21 000平方公里,只有沿海的狭长地带和内陆的几个谷地适合于农耕。
虽然以色列濒临地中海,但其气候主要受东南部沙漠地带的影响。
降雨主要在冬季,降雨量由东北往西南递降,东北部年平均降雨量为800—400毫米,西南部几乎为零。
因此,约60%的地区农业生产终年需要人工灌溉,即使在东北部降雨量相对高的地区,4—10月间夏季作物也需要人工灌溉。
1.2以色列特色农场结构以色列的农业组织大体上有基布兹(Kibbutz)和莫沙夫(Moshav)莫沙瓦(Moshava)三种。
不是合作社,农民们自己干自己的活,对农村经济的重要性较小。
基布兹,意即“集体农庄”,是犹太移民为了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而自愿集合在一起创建的。
最主要的特征有三个:一、所有的生产资料包括土地归集体所有;二、所有收入(包括其成员在外面聘任所得的个人收入)全部归集体所有,基布兹给每个农民按月发给生活津贴,生活必需品实行供给制,其余收入、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三、基布兹内部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理财,由选举产生的管理委员会管理基布兹的内部事务。
人们在“平等、公有、自愿”的原则下,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莫沙夫的意思是“合作社”,是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元的村庄,现约有400个。
每个莫沙夫有60至100农户,各个家庭农场是独立的。
政府向他们出租土地,房屋、田地、收入归农户所有,平时各农场相互协作,共同使用机械,共同购买投入品和出售农产品。
莫沙夫的基本特征是:土地和水资源所有权归属国家,但经营权属家庭个人;其他生产资料及收入均归农户;教育、医疗、文化、产品供销等统一由村里提供服务。
莫沙瓦(Moshava)是完全个体的农户,不是合作社,农民们自己干自己的活,对农村经济的重要性较小。
1.3以色列的农业生产和贸易以色列的种植业与畜牧业发展比较均衡。
在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与畜牧业之比为6:4,种植业比重大的原因,主要是水果、蔬菜和花卉园艺业的附加值较高,在资金密集度和知识密集度方面都非常突出,已经成为以色列农业的支柱。
在畜牧业方面,养鸡业后来居上,超越养牛业,成为最重要的部门之一。
根据各种农产品的产值排列,农业内部各类产品的重要性依次是:蔬菜、水果、家禽业、养牛业、大田作物、花卉业和水产业。
2.华北地区农业2.1华北地区地理农业概况华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东北、西北、东南和中南的中央枢纽,又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主体部分。
本区地处中国第二大平原华北平原,又是首都北京所在地,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是中国北方经济重心。
华北地区有北西南三面环绕的山地屏障,东部有山东丘陵,广阔的黄淮海平原则由山麓至滨海,形成三大平原地带:①山前洪积 -冲积平原;②冲积平原;③滨海平原。
华北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热资源充足,降水集中夏季,雨热同季。
大部分地区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
广大的平原地貌与雨热同季的气候,为本区提供了优越的农业自然资源条件;但地表排水不畅、盐土广布以及春旱夏涝,是本区形成旱涝灾害、土地次生盐渍化和农业生产不稳的主要原因。
历史上华北区是中国农业发达而且农业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带。
水源短缺是本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2.2 华北地区代表作物主要作物:冬小麦、玉米、谷子、甘薯(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上也有分布)其他:烟草、葡萄、枣、高粱(黄土高原)特产:苹果、梨、板粟油料作物:花生(山东产量第一)纤维作物:1、棉花(除辽宁外的大部分地区)2、蚕丝(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河南省西部)2.3 农业发展优势与劣势优势1、黄土地(来自黄土高原的黄土母质、泥沙由黄、海、淮河携带,冲击成华北平原)土层深厚,疏松,利于耕种。
2、季风气候,雨热同期3、农耕历史悠久4、平原面积广大,劳动力充足5、多河流,利于发展灌溉农业劣势(1)华北地区人口密集,耕地不集中,机械化程度低。
(2)配套的社会化农业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3)水利设备不健全(4)农业科学及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4)交通运输条件落后。
(6)自然环境和水资源有待改善,土地盐碱化情况严重。
3. 华北地区与以色列地区3.1异同点二者最主要的相同点就是水资源的匮乏。
而水资源匮乏,正是制约华北地区农业发展最主要的要素。
华北地区是水资源矛盾和环境问题十分突出的地区。
中国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年总用水量为5500亿至560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
华北地区有7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水资源总量为1 170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4.18%,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35立方米,不足全国1/6,世界的1/24。
目前,由于山区与平原径流明显减少和过量开发水资源,已造成了地下水漏斗、平原区河道干涸、湖泊湿地萎缩、地表和地下水污染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严重影响到该区水安全,并制约着该地区农业的发展。
以色列约三分之二的土地为沙漠,水资源严重不足,不足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养育着700万人。
在以色列的大部分地区,如果没有人工灌溉的水,就连一棵草也不能生长。
这样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度,多年来一直重视研发水技术,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水源处理、保存和灌溉技术。
以色列人用自己的节水智慧,大力发展农业,农产品不仅能够满足国内的需求,而且大量向国外出口,被誉为欧洲的“冬季厨房”。
二者在用水方面的不同点以色列华北区水资源管理水资源定为国家所有不得随意开采严格的监管监管力度不足私自打井抽取地下水地下水漏斗灌溉先进的滴灌技术大面积漫溉,使水无效地渗透蒸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日常用水严格定制水价培养公民的节水意识水价偏低节水意识不强浪费严重技术污水处理和海水咸水淡化技术都很强污水处理和海水淡化技术较薄弱工业污水污染严重3.2以色列的主要经验一、循环利用污水资源。
以色列是世界上循环水利用率最高的国家,处理后的污水利用率已达70%,居世界首位,其中1/3用于灌溉,约占总灌溉水量1/5。
应用的面积从1970年代的1 620公顷扩大到90年代中期的36 840公顷,现在,以色列每年大约有3.2亿立方米的废水经过处理以后用于农业生产,分布在城镇周围的果园主要用污水灌溉。
二、利用微咸水。
以色列南部沙漠的微咸水被用来农田灌溉,生产的西红柿和其他蔬菜、水果的品质,甚至优于淡水灌溉生产的产品。
以色列南部沙漠生产的标有用微咸水灌溉的水果和蔬菜在欧洲市场上的价格较高,销路很好。
以色列利用淡化咸水进行灌溉的面积达到45 000 公顷,面积大于西班牙和意大利。
三、采用滴灌和微灌技术。
滴灌与其他灌溉技术相比有许多好处,如可用于长距离和坡地灌溉;肥料可以与水一起直接输送到植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从而节约了水和肥料;由于水和肥料集中在植物的根系部分,减少了杂草的生长;滴头直接将水输送到根系附近的土壤中,水的蒸发极微,大大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滴灌避免了水与叶子的直接接触,可以用微咸水灌溉而不灼伤叶子;在用微咸水灌溉盐碱地时,可以冲走根部的盐分,避免根部盐分的积聚。
四、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由于淡水资源十分珍贵,以色列因地制宜地在各地修建各类集水设施,尽一切可能收集雨水、地面径流和局部淡水,供直接利用或注入当地水库或地下含水层。
从北部戈兰高地到南部内盖夫沙漠,全国分布着百万个地方集水设施,每年收集约1~2亿立方米水。
3.3以色列给我们的启示近年来,以色列政府根据国情,强调“科技立国”,不但创造出了沙漠中的农业奇迹,并且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一个既缺水又缺耕地的沙漠小国发展成为一个年出口10多亿美元新鲜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的发达国家。
从以色列农业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深刻的启示。
一、环境是可以改变的。
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以色列是十分恶劣的,但是以色列人用几十年时间,在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土地上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片绿洲,不能不令世人叹服。
沙漠里的大棚温室、遍布大地滴灌系统、浩大的国家输水工程等等,无不诠释着一个真理,即一切人类文明成果都是人们辛勤努力和智慧的结晶。
二、农业发展必须有科技的支撑。
发达的科研、推广和服务是以色列农业发展的源动力。
国家建立了一套由政府部门(农业部等)的科研机构与社区(基布兹、莫沙夫)相结合的科研、开发体系。
每个科研机构都非常专业化,定期将研究的成果推广用于农业生产,使这些科研成果很快就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以色列的农业科研人员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技术指导、咨询和培训。
他们是科技推广者和技术承包的实践者,与农户签订有服务合同,从而使农民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高素质的农民是决定性的因素。
以色列国民受教育程度之高是世界闻名的。
在建国之初,农民受教育甚至高于全国人民的平均水平。
现在,农民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到47%,其他至少是高中文化程度。
大量的高素质移民为以色列更增加了新的血液。
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是掌握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可靠保障。
农民有扎实的文化科学基础,乐于接受新生事物,采用新品种、新技术,这就是以色列现代农业的腾飞的基本保障。
3.4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主要途径1.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是目前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最有效途径,要加强对水资源管理的执法力度和宣传力度,提高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使珍惜和保护水资源,要采取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对水资源实行综合管理,统一调配。
2.加强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建设。
首先,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根本途径。
引滦入津、引滦入唐、黄济青等跨流域调水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天津、青岛等大型工业城市用水紧张局面。
“南水北调”工程就是计划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到西北、华北地区,这项工程一旦建成实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状况就会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其次,修建水库是解决降水季节变化大的主要措施。
华北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8月,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因此,在华北地区各河中上游应大力修建水库,要通过改造或扩建增加原有水利工程的蓄洪能力,使枯水期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补充,也使水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三是加强生态工程建设,提高地表植被的覆盖率。
结合小流域治理,大力植树种草,涵蓄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