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48.04 KB
- 文档页数:2
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摘要】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联合治疗特发性矮小症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重组人生长激素和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介绍了临床研究方法和治疗效果分析。
研究表明,该联合治疗方案在提高患者身高、改善骨龄和促进骨密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安全性评估和长期效果观察结果显示,该治疗方案在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持久效果。
综合评价显示,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联合治疗在特发性矮小症患者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可靠的安全性,为未来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重组人生长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特发性矮小症,治疗效果,安全性评估,临床研究方法,作用机制,长期效果观察,综合效果评价,临床应用前景。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特发性矮小症是一种常见的生长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身高迟缓和生长速度缓慢,患者常常因此而遭受身高差异带来的心理困扰和社会压力。
目前,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已被证实在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因此成为当前治疗该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重组人生长激素能够促进骨骺的长短增长,改善患者的生长速度;而芳香化酶抑制剂则能够延缓性激素对骨骺的闭合,延长生长期,进一步增加生长潜力。
两者联合应用,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显著提高患者的身高增长速度,改善症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治疗的持续时间。
目前对于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尚缺乏系统综合性的评价和研究。
对于该治疗方案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实践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特发性矮小症是儿童常见的生长障碍疾病,目前治疗方法有限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探究新的治疗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和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效果分析作者:王娟娟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18期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和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生长激素缺乏症和特发性矮小症患儿58例,按照不同疾病分为两组,观察组为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对照组为特发性矮小症患儿。
两组患儿均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促甲状腺激素(TS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一1(IGF一1)水平以及治疗前后身高、体重情况。
结果:两组治疗前后TSH、IGF一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身高和体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和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进行推广。
关键词;重组人生长激素;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小症;临床效果儿童矮小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其主要指的是在该年龄段儿童的身高低于同种族、同性别正常儿童的2个标准差以上的情况,低于正常儿童生长曲线的3%"。
儿童矮小症可以根据疾病发生原因分为甲状腺功能降低(GC)、生长激素缺乏症(GHD)、特发性矮小症(ISS)等吧。
矮小症会对患儿的身体和心灵造成十分严重的创伤,也影响了儿童的正常社交能力。
另外沉重的经济负担也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经济压力。
随着我国重组人生长激素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在治疗小儿矮小症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和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生长激素缺乏症和特发性矮小症患儿58例,按照疾病类型分为两组。
观察组为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4~12岁,平均(8.2±1.1)岁。
对照组为特发性矮小症患儿(29例),男18例,女11例;年龄5~11岁,平均(8.1+1.3)岁。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儿童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特发性矮小症就是病因尚不明确的身高矮小,不存在潜在的病理情况,属于儿童期身材矮小的主要因素。
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特性主要为分娩时无异常,婴儿期不存在低血糖情况,四肢、脊柱发育、身体比较正常,无慢性器质性病症、心理病症,饮食合理,生长激素检测不存在病变,孩子身体查探不出异常情况,但是身高却与同年龄段孩子相比,明显偏低,特发性矮小的发生率达到百分之二左右,在总的矮小症总发生率中有七成。
为了能够让患儿能够早期康复,此次针对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治疗进行探究。
方法:根据本科室收治的患儿病例中进行了针对性的筛选,确定参与此次研究的有80例,随机将患儿分成不同小组,一部分患儿给予常规胰岛激素治疗,将其纳入对照组,还有其他患儿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命名为观察组,针对治疗后的各项情况进行了整体的评估。
结果:针对患儿的碱性磷酸酶和生长激素水平进行了调查,治疗后所有患儿均有变化,观察组大部分的患儿明显更为突出;针对治疗后,患儿的体质量、身高、身高标准差积分以及生长速度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对照组依然有部分患儿各项水平未见好转,有比较性(P<0.05)。
结论:儿童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治疗,此次开展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患儿不管是体质量还是身高等方面明显得到提升。
关键词: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儿童特发性矮小症;临床效果前言相比较其他疾病而言,儿童特发性矮小症的发生率较低,虽然对这类病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病因方面依然不确定,可能和多基因混合有着一定的关联性。
儿童特发性矮小症在临床上不存在病理性的改变,生长激素正常,属于发生几率比较低的病症[1]。
对于儿童特发性矮小症的治疗,重组人生长激素运用较为普遍,此次就针对观察主体实行重组人生长激素干预,详情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此次主要针对儿童特发性矮小症的治疗问题做详细分析,以选定医院科室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期间的接收的病例进行调查,符合要求的有80例,随机的方式将患儿分成不同小组,一组为对照组,数据资料显示主要为女患儿,有36例,其他为男患儿,患儿年龄均大于5岁。
儿童生长贴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疗效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深入,人类对于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手段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特发性矮小症是一种儿童生长发育障碍的疾病,给患儿的生活和成长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而儿童生长贴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作为目前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有效手段,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探讨儿童生长贴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疗效,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分析。
我们来了解一下特发性矮小症。
特发性矮小症是指由于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或对其作用不敏感而导致的生长发育障碍疾病,多见于儿童期。
患儿的身材矮小,生长速度缓慢,骨龄与生理年龄不相符等表现。
特发性矮小症的发病原因复杂,可能与遗传、荷尔蒙水平异常、环境因素等有关。
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关键在于补充生长激素,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使其达到正常的身高水平。
儿童生长贴是一种贴剂制剂,通过贴敷在皮肤上从而实现药物的季节性持续给药。
儿童生长贴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原理是通过给予患儿适量的生长激素,促进儿童的骨骼线形成,刺激骨骺软骨增殖,从而促进骨骺的延长和软骨形成,最终实现患儿身高的增长。
儿童生长贴的持续给药形式确保了药物的稳定血药浓度,有利于提高生长激素的利用率,促进生长发育。
重组人生长激素是一种由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合成生长激素,具有与人体内源性生长激素相似的生物学效应。
其在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儿童生长贴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疗效已经得到了临床验证,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是改善骨密度和骨质。
重组人生长激素能够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从而减少了骨折的风险,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三是促进体格发育。
儿童生长贴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还能够促进患儿的体格发育,增强肌肉力量,改善体能,提高抵抗力,预防感染。
四是改善心理健康。
特发性矮小症患儿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影响其正常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
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临床效果但扬华,胡华燕(江西省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内分泌科,江西九江332000)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胰岛素生长因子水平、身高和骨龄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胰岛素促生长因子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身高及骨龄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儿童,可提高患儿体内的胰岛素样生长因素水平、身高、骨龄情况,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重组人生长激素;特发性矮小症儿童;胰岛素特发性矮小症是临床一种患者机体内生长激素水平在正常范围,且不伴有营养不良或内分泌等不良症状的疾病,会导致患者在儿童时期身材矮小[1],其中4~15岁患者占比较多,目前临床上,关于特发性矮小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大多数认为与患者的遗传基因有关。
若该病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高及生活质量,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早发现、早治疗,患有矮小症的患者年龄越小,骨骼的增生及细胞分化的活跃度越强[2],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药物的吸收效果越好,骨骼生长的能力越强,一般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3]。
重组人生长激素具有促进内分泌系统正常运作、蛋白质合成及骨骼生长等生理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但目前关于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儿童的临床效果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探究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特发性矮小症的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年9月第20卷第11期特发性矮小症患儿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效果分析童秀斌(福建省厦门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厦门361006)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矮小症患儿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2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
对照组患儿予以小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观察组患儿予以大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龄、生长速率、身高以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水平,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生长速率、身高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水平,且大剂量用药效果更为明显。
关键词:特发性矮小症;重组人生长激素;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中图分类号:R725.8%%%%%%%%%%%%%%%%%%%%%%%%%%%%%%%%%文献标识码:B%%%%%%%%%%%%%%%%%%%%%%%%%%%%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20.11.017特发性矮小症为儿童常见疾病,是导致儿童身材矮小的主要因素。
重组人生长激素是目前临床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常用药物,能够通过促进蛋白质合成、调节内分泌系统等促进肌肉和骨骼的生长[1~2]。
但临床上尚无规范的用药剂量标准。
我院对不同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的影响以及用药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指导。
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效果及安全性1. 引言1.1 研究背景特发性矮小症是儿童生长发育障碍的一种常见病症,临床上以生长速度减慢和成年身高明显低于正常人群为特征。
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和芳香化酶抑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特发性矮小症的治疗中。
研究表明,rhGH能够直接促进骨骺软骨的增殖和骨骼的线粒体增长,从而增加身高增长速度。
芳香化酶抑制剂则通过抑制体内雌激素合成,延缓性成熟,延长骨骼的线粒体增长期,进而增加患者的最终身高。
尽管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的治疗策略已被广泛使用,但在临床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争议和挑战。
对于这种治疗方式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十分必要。
本文旨在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评估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和优势。
通过系统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临床数据,验证该治疗方案对于特发性矮小症患者的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治疗选择,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性问题和不良反应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为医护人员提供更为全面的医疗指导,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推动特发性矮小症治疗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1.3 研究意义矮小症是一个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发育。
特发性矮小症是其中一种常见类型,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期间,给患者带来了身高增长受限的困扰。
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作为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新方法备受关注。
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其生长发育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中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摘要】目的探讨中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70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35例,观察组患儿均接受中剂量rhGH治疗,参考组患儿接受小剂量rhGH治疗,对患儿治疗后生长速度、骨龄等进行观察,记录患儿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患儿生长速度、骨龄变化等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能够促进患者生长,有效提高预测成年身高,对生长潜能基本无影响,副作用小,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特发性矮小症;安全性特发性矮小症是临床常见儿童矮小症,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发育,若治疗不及时彻底必将对患儿发育、儿童正常身高造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目前临床诊断特发性矮小症难度较大,常与非GH缺乏性矮小、部分性生长激素不敏感等混淆,导致误诊漏诊现象的产生[1],临床治疗中由于缺乏重组人生长激素的指引,临床效果较差。
rhGH治疗是近年来临床研究较多的治疗方式,效果显著,作者对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70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进行分组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院自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70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男40例,女30例,年龄5~15岁,平均年龄(9.62±1.38)岁。
纳入标准:相较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患儿身高均值在2个标准差以下;生长速率均在5 cm/年以下;骨龄正常或延迟;rhGH激发试验中峰值>10 μg/L;患儿出生时体重、身长均正常,身材匀称;无营养性或全身性疾病,染色体及内分泌均正常。
1. 2 方法所有儿童均经同一人、使用同一仪器对体重、身高、BA情况及评估发育进行观察评估,采用2005年中国儿童身高标准,按照国际统一标准Tan-ner对儿童第二特征进行评定,男童以睾丸容积>4 ml、女童以乳房发育进入B2期视为进入青春发育标志。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究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医院编号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营养支持,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
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1年后的身体生长情况,及患儿满意度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生长速度(GV)及预测成年升高(PAH)均高于对照组(P<0.05);骨龄(BA)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满意度(97.56%)高于对照组(85.37%)(P<0.05)。
结论:与单纯的营养干预相比,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矮小症效果显著,可明显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值得在医院中推崇。
【关键词】重组人生长激素;特发性矮小症;临床效果特发性矮小症是由于患儿的生长激素缺乏而导致其发育受损,患儿主要表现为平均身高与正常儿童相比较低,是临床中常见的儿科疾病。
患儿出生时四肢、脊柱及身体比例等均正常,没有潜在的病历状态并且生长激素水平正常,因此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多基因疾病相关[1-2]。
为了探究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82例为研究对象,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医院编号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
两组患儿中,男48例,女34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6.10±2.81)岁。
所整理的两组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营养支持,评估患儿的实际营养需求,并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适量补充钙、维生素等,保持饮食均衡。
1.2.2观察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
520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2019年4月第6卷第4期April.2019,Vol.6,No.4特殊人群的睡眠健康与睡眠障碍SleepHealthandSleepDisordersinSpecialPopulation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催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陈边防 李昌吉(酒泉市人民医院儿科,酒泉,735000)摘要 目的:观察酒泉市人民医院儿科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催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酒泉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6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
对照组采用单纯皮下肌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皮下肌注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催眠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平均身高、骨龄、IGF 1、IGFBP 3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2组患儿治疗前的平均身高、骨龄、IGF 1和IG FBP 3没有明显差距;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催眠观察组患儿的上述各项指标较治疗前、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增长。
结论: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催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安全有效。
关键词 重组人生长激素;催眠;特发性矮小症;疗效;安全性EfficacyandSafetyofRecombinantHumanGrowthHormoneCombinedwithHypnosisintheTreatmentofIdiopathicShortStatureChenBianfang,LiChangji(DepartmentofPediatrics,JiuquanPeople′sHospital,Jiuquan735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observetheefficacyandsafetyofrecombinanthumangrowthhormonecombinedwithhypnosisinthetreatmentofidiopathicshortstatureinourhospital Methods:Atotalof64childrenwithidiopathicshortstaturewereselectedanddividedintocontrolandobservationgroups,32ineachgroup Themeanheight,boneage,igf 1,igfbp 3levelsandadversereactionsofthetwogroupswerecomparedbeforeandaftertreatment Results: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averageheight,boneage,igf 1andigfbp 3betweenthetwogroupsbeforetreatment Theaboveindexesofthechildrentreatedwithrecombinanthumangrowthhormonecombinedwithhypnosis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 Conclusion:Recombinanthumangrowthhormonecombinedwithhypnosisissafeandeffectiveinthetreatmentofidiopathicshortstature.KeyWords Recombinanthumangrowthhormone;Hypnosis;Idiopathicshortstature;Curativeeffect;Security中图分类号:R97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19.04.056 特发性矮小(IdiopathicShortStature,ISS)发病率约23/1000,包括体质性青春期延迟和家族性矮小(FamiliaShortStature,FSS)。
重组人生长激素辅助治疗对特发性矮小症患者疗效、骨代谢水平的影响1摘要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辅助治疗应用于特发性矮小症患者的应用效果及骨代谢水平分析。
研究对象选取自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本院就诊并确诊特发性矮小症治疗的患者共10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辅助治疗。
治疗1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生长情况和骨代谢水平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组的生长情况和骨代谢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对特发性矮小症治疗的患者中实施重组人生长激素辅助治疗可以极大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提升骨代谢水平2现状分析特发性矮小症是一种无病理状态的身材矮小病症,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的身高相较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平均身高低于两个标准差,且生长速率明显低于同龄儿童[1-2]。
目前对于特发性矮小症在临床上仍缺乏特异性手段,常借助营养及锻炼等方法来促进患者的生长,但该方法仍存在很大的不足,难以满足矮小症患者正常的生长速率[3]。
有研究表明[4-5],特发性矮小症患者的体内并不缺乏生长激素,但可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矮小症患者进行治疗,提升患者的生长速率、发挥促进身高生长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了解重组人生长激素对于特发性矮小症生长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特开展本研究。
3问题确立矮小症是指儿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每年的生长速度低于5cm。
矮小症又称为侏儒症,主要表现为患儿身材矮小,生长速度慢。
骨成熟延迟和代谢异常。
现代医学中认为矮小症的原因主要与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有关,儿童身高不能像同龄人一样正常生长。
年龄是生长发育的计时器,而骨龄是衡量生长发育进度的客观指标。
女孩骨龄超过15岁,男孩超过17岁时骨骺线已经愈合很难再有身高的明显增长。
因此,对于矮小症的治疗黄金期就在于2~13岁。
矮小症治疗不能错过最佳治疗期。
特发性矮小症患者在治疗中,若是采取常规治疗模式来处理,治疗效果有限,对于提升患者的生长速率效果不显著。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8 年第 5 卷第 46 期2018 Vol.5 No.4610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临床效果闻 钰(乌鲁木齐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摘要】目的 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于我院儿科内分泌科就诊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共35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7例)仅给予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18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经治疗后GV和PAH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时,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有助于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重组人生长激素;特发性矮小症;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5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46.10.01特发性矮小症主要是指年龄、性别、种族均相同的患儿平均身高低于正常儿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科疾病,发病率在60~80%之间。
基于患儿出生时身高和生长激素水平均正常且没有出现不良症状,如进行性和病理性变化等,故病因至今没有查明,可能与多基因疾病有关。
该病如果不能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及时治疗,则极易对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
现选取35例患儿为分析对象,随机分组并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儿科内分泌科在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男21例、女14例,共3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现根据入院编号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18例中年龄4~13岁,平均年龄(6.8±2.3)岁;对照组17例中最大年龄12岁、最小4岁,平均年龄(6.6±2.6)岁。
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经过对比,差异显著,P>0.05,值得进行对比研究。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矮小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黄丽萍【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21(14)9【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矮小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2017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矮小症患儿14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0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营养支持、钙剂与维生素补充、溶液葡萄糖酸钙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均坚持治疗1年。
比较2组治疗前后身高、体质量、生长速度、骨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并比较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前2组身高、体质量、生长速度、骨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身高、骨龄高于对照组,体质量低于对照组,生长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
治疗前2组IGF-1、IGFBP-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GF-1、IGFBP-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矮小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上调血清IGF-1、IGFBP-3水平,有效促进患儿生长,增加骨龄和生长速度,且安全性较高。
【总页数】3页(P105-107)【作者】黄丽萍【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相关文献】1.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用于不同病因所致的矮小症患儿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2.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3.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4.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5.重组人生长激素辅助治疗儿童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疗效评价发布时间:2022-09-22T06:58:08.357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6月11期作者:姚志营[导读]临床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疗效评价姚志营(河南省汝州市人民医院儿科;河南汝州467599)摘要:目的:探究在临床上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治疗效果。
方法:研究样本病例筛选76例在我院2020.09-2021.09期间接受治疗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随机进行分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有38例。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儿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
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改善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
结果:经干预后,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临床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重组人生长激素;临床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疗效评价在儿科疾病诊断中,矮小症是一种常见病,其是指患儿的身高等生长指标低于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平均值的两个平均标准差以下。
特发性矮小症即是患儿出生时一般身高以及体重等均正常,但无证据支持存在系统性、营养性以及内分泌性、染色体异常等[1]。
属于病因尚未明确的匀称性身体矮小疾病,主要发病原因多认为与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功能缺陷等有关。
目前特发性矮小症患儿数量逐渐增多,应当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措施。
常规治疗即是采用营养支持方式,但整体临床效果不理想[2]。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逐渐注重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能够显著提升治疗疗效。
为此,本文主要探究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的临床疗效。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资料收集时间为2020.09-2021.09,研究对象选择为确诊为特发性矮小症患儿76例。
随机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38例。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症的治疗效果分析曾远辉【期刊名称】《吉林医学》【年(卷),期】2016(037)011【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48例特发性矮小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组的方法,将纳入病例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同时纳入24例对照组,为不愿或拒绝接受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患者,每组各24例。
治疗1组(大剂量治疗组)、治疗2组(小剂量治疗组)分别在每晚睡前1 h 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0.2 kg/d 和0.1 kg/d,对照组不给予治疗。
治疗一年后观察各组的治疗效果,包括身高、生长速度、骨龄、空腹血糖、T4等指标。
结果:治疗1组与对照组、治疗2组与对照组以及治疗1组与治疗2组的身高、生长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间的骨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的血糖和 T4都在正常参考值范围之内,并且血糖和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差异。
结论:运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儿童矮小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0.2 kg/d 剂量组的效果对儿童生长表现更为优越。
【总页数】3页(P2720-2722)【作者】曾远辉【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佛山 528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采用不同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效果分析 [J], 曾远辉2.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和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J], 王娟娟3.特发性矮小症患儿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效果分析 [J], 童秀斌4.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身材矮小症系统分析及切入中药治疗思考 [J], 喻录容;刘丽梅5.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症的治疗效果分析 [J], 曾远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6-12-15T15:56:19.20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9月第17期作者:金兰[导读]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症具有促生长作用且临床安全性高。
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661199
【摘要】目的:考察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儿童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诊治的64名特发性矮小症儿童参与本次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各生长指标和临床安全性。
结果:重组人生长激素能显著增加患儿GV、减小HtSDSBA和HtSDSCA,但对BA无影响;临床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症具有促生长作用且临床安全性高。
【关键词】特发性矮小症;重组人生长激素
特发性矮小症(ISS)患儿与正常儿童相比没有什么异常——其分娩时正常、婴儿期无第血糖史,饮食正常、身体比例正常、四肢及脊柱正常,无慢性器质性疾病、无心理疾病或严重的情感紊乱,而且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也在正常范围,唯一不同的是身材矮小。
与同种族、同年龄和同性别小孩的人群身高平均值相比,ISS患儿的身高要低2个标准差以上[1],如不进行有效干预,患儿都不能达到正常人的身高,因此,会对患者成年后的身心健康、生活及工作等造成严重的影响。
2003年7月FDA批准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用于ISS治疗。
本文旨在考察rhGH对ISS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用药安全性,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64名IS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征得患者监护人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2名患者)。
对照组:女童14例,男童18例,年龄4.5-14.4岁,平均年龄(9.8±1.9)岁,骨龄(6.7±2.3)岁;治疗组:女童15例,男童17例,年龄4.0-15.0岁,平均年龄(10.1±2.1)岁,骨龄(6.6±2.5)岁。
所有患儿均符合ISS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有遗传病、糖尿病家族史的患儿,患其它系统器质性疾病的患儿和对rhGH不耐受、有禁忌症或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患儿。
两组患儿临床一般资料对比分析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治疗方法:加强营养支持,保证蛋白质和钙质的摄入,指导患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并加强体育锻炼。
治疗组治疗方法:在以上营养和运动干预的基础上注射rhGH治疗(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国药准字S2*******,生产商:上海和塞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采用皮下注射方式(肚脐周围、上臂或大腿外侧)给药,给药剂量:0.15 U/kg/d,每晚睡前一小时注射,1次/周,连续用药1-2年。
1.3临床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6个月和12月时分别测量两组患儿的身高、体重、骨龄(BA),计算生长速度(GV)、骨龄对应的身高标准差分值(HtSDSBA)和年龄对应的身高标准差分值(HtSDSCA)。
治疗过程中对患儿定期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甲状腺功能和心肝肾功能检查,观察注射部位反应情况。
观察并详细记录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儿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统计数据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学差异显著的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生长指标的变化情况
如表1所示,治疗0.5、1和1.5年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儿GV、HtSDSBA和HtSDSCA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患儿治疗前后BA无差异(P>0.05)。
2.2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过程中,3例患儿注射部位出现局部皮肤水肿,停药后自行消失,患儿血常规、尿常规、甲状腺功能和心肝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
3.结论
IS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指出生长激素不敏感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2],从而影响配体和受体的正常结合,导致细胞表面受体数量减少,降低了受体功能。
外源性重组生长激素的提供可弥补内源性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促进生长,有效改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身高。
生长激素是一种由垂体前叶分泌的蛋白质激素,能促进机体合成蛋白质、吸收各种微量元素,抑制糖类代谢、加速脂肪分解,对促进人体器官和组织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3]。
rhGH是由191个氨基酸残疾组成的蛋白质,具有与生长激素相同的作用,其问世已有近30年的历史,临床不良反应报道很少,安全性高。
rhGH治疗ISS的疗效存在个体差异,可能与遗传等因素相关;此外,有研究认为rhGH对ISS 的疗效与患儿开始接受治疗的时间密切相关,治疗越早临床疗效越显著。
本研究利用rhGH治疗ISS发现其对患儿BA无明显影响,但是能显著增加患儿GV、减小HtSDSBA和HtSDSCA;临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本文结果显示,重组人生长激素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GV呈现追赶性增长,说明长时间的治疗有助于成年身高的增加。
因此,我们认为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安全、有效,可有效增加生长速度,对骨龄的增长不明显,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舒慧.不同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症患者临床疗效的评价[J].抗感染药学,2015,12(3):476-477.
[2]段艳峰.河南安阳地区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少年儿童特发性矮小症疗效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1C):3857-3858.
[3]蒋宏宇,黄春香.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35例临床疗效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4,20(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