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报告法实验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3.25 KB
- 文档页数:4
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引言:实验报告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详细记录了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本文档将介绍撰写实验报告时的一般步骤,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写作指导。
一、引言部分:1.1 实验目的在引言部分,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
这个部分需要清晰地阐述为什么要进行这个实验,该实验的目标是什么。
1.2 实验原理接下来,简要介绍实验所依据的原理和理论知识。
涵盖的内容要与实验的主题密切相关,让读者对实验的背景和基础有所了解。
二、实验步骤:2.1 实验材料在开始实验步骤之前,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例如:实验器材、试剂、样品等。
确保实验所需物品的准备工作充分和正确。
2.2 实验步骤的详细描述在这一部分,将实验步骤按照时间顺序详细描述。
要求结构清晰,语言简明,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实验的进行过程。
表达方式应该是客观、真实、准确的,可以采用过去时态来叙述已经完成的动作。
2.3 数据记录在每个实验步骤之后,相应的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数据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展示,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中的变化。
三、结果与讨论:在结果与讨论部分,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详细解释实验现象和数据的意义。
如果有需要,可以使用图表来更好地展示结果。
在结果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并回答实验目的中提出的问题。
四、结论:结论部分是实验报告的总结,要提炼出实验的核心结果和主要观察点。
要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总结实验结果,并与实验目的进行对比和验证。
五、参考文献:最后,在实验报告的末尾列出引用使用的文献资料、参考书籍等信息,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查阅相关内容、纠错或进一步深入研究。
结语:本文档简要介绍了撰写实验报告时的一般步骤,包括引言、实验步骤、结果与讨论、结论以及参考文献。
通过遵循这些步骤,能够使实验报告更加系统和有条理。
希望这些信息对于撰写实验报告时有所帮助,能够使你的实验报告更加准确、完整和易读。
实验报告格式及写法一、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的格式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标题标题应该简明、准确地描述实验内容,能够概括出实验的核心内容。
2、实验目的明确地写出实验的目的,以便读者能够理解实验的意义和目的。
3、实验原理简要地写出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便读者能够理解实验的设计思路。
4、实验设备和方法详细地描述实验所需的设备和仪器,以及实验的操作流程和方法,以便读者能够重复实验。
5、实验结果和分析客观地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释,以便读者能够了解实验的结论和意义。
6、结论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和展望,以便读者能够了解实验的结论和意义。
二、实验报告的写法1、文字表述清晰准确实验报告的文字表述应该清晰、准确,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语句,以便读者能够理解。
2、数据记录完整规范实验报告的数据记录应该完整、规范,包括实验前后的数据记录、误差分析、数据处理等,以便读者能够了解实验的细节和准确性。
3、分析方法科学合理实验报告的分析方法应该科学、合理,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释,以便读者能够了解实验的结论和意义。
4、结论明确有意义实验报告的结论应该明确、有意义,能够概括出实验的结论和意义,并提出建议和展望,以便读者能够了解实验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开题报告格式及开题报告的写法一、开题报告格式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题目名称:简明扼要地描述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2、摘要:简要概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以及所采用的方法和预期结果。
3、研究背景:介绍研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4、研究目的:明确研究的主要问题和具体目标,以及希望解决的关键问题。
5、研究方法:详细描述研究的设计和实施方案,包括研究对象、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等。
6、研究计划:列出研究的具体时间表和进度安排,包括已经完成的工作和未来的计划。
7、课题开题报告格式及开题报告的写法一、开题报告格式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题目、成员及分工: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名称、成员及各自分工。
实验报告范本一、引言实验的目的是介绍并演示如何撰写实验报告,以便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合适的范本。
本报告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撰写:引言、实验方法、结果和讨论、结论、参考文献。
二、实验方法本实验使用了以下材料和设备:实验样品、试剂、实验装置和仪器。
详细介绍了实验中使用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每个步骤进行了解释和讨论。
三、结果和讨论在这一部分,我们会详细描述实验过程中所取得的结果,并就结果进行讨论。
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分别给出了解决方法,以及结果是否符合预期的原因。
通过对结果的讨论,进一步说明了实验的合理性。
四、结论在本部分,我们对整个实验进行总结,并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并阐述了对于未来研究的一些建议和展望。
五、参考文献在这一部分,我们列出了在实验报告中引用的所有文献和资料的详细信息,包括作者、标题、出版日期和出版社等。
参考文献:[1] Smith, John. "A Study on Experimental Reports."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vol. 10, no. 2, 2018, pp. 45-52.[2] Johnson, Lisa. "How to Write an Effective Lab Report." Science Communication Journal, vol. 5, no. 3, 2019, pp. 67-75.[3] Wang, Xiaojun, et al. "Experimental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Methods in Science, vol. 15, no. 1, 2020, pp. 89-104.六、致谢在这一部分,我们表达对实验中提供支持和帮助的人们的感谢之情,包括教师、实验室助理、同学等。
实验报告的分析怎么写实验报告的分析部分是对实验数据和结果的全面解读和分析。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解释和推论。
以下是编写实验报告分析部分的一些建议和步骤。
1.数据总结与展示首先,对实验数据进行总结和整理。
可以使用表格、图表或文字描述的方式呈现数据。
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按照实验的不同参数进行分类和比较。
2.数据分析在分析数据时,需要将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假设,解释数据的变化和趋势。
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图表分析、趋势线等方式,揭示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规律性。
3.结果解释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解释实验结果的原因和意义。
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和偏差,并提出可能的解释和解决方法。
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和理论,解释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差异。
4.错误分析在实验报告中,应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不确定性进行分析。
识别和讨论实验误差的来源,包括仪器误差、人为误差、环境误差等。
通过误差分析,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5.结论提出在实验报告的分析部分,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和总结。
根据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提出结论和推论。
结论应简洁、明确,并回答实验的研究问题或验证假设。
6.讨论与展望最后,在实验报告中,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展望。
讨论实验结果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并提出可能的改进和扩展方向。
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指出实验结果对相关领域的意义和影响。
以上是编写实验报告分析部分的一般步骤和思路。
根据具体的实验内容和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撰写实验报告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避免使用模糊或主观的词汇。
此外,还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文献和参考资料,支持和加强实验结果的解释和分析。
实验报告的几个部分
实验报告的几个部分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验报告的几个部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验报告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实验名称。
二、实验原理。
将该实验的主要原理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归纳总结。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
如果所用仪器和材料较多,可写重要的部分,常用的可以不写。
四、实验步骤。
该实验如何操作的,方法和顺序。
可以用方框图表示,这样一目了然。
五、实验结果。
将该实验最后结果用文字或图表的方式进行表达。
推荐用表格或图进行表示。
要注意将度量单位写清楚。
六、实验讨论。
该部分主要对上述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有的是对实际操作中实验现象或结果和实验指导不一致的原因进行讨论,有的是对实际操作中产生的实验现象的原理或原因进行讨论,有的是对实际操作中可以改进的方法进行讨论,有的是对该实验的进一步应用进行讨论等等。
实验报告内容概述实验报告是一种系统性的、客观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文档。
它是科研和实验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应用。
实验报告的内容概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引言:引言是实验报告的开头部分,主要目的是介绍实验的目的和背景。
在引言中,可以概述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问题,明确本次实验的研究目标并解释实验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报告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需要详细描述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步骤。
在实验设计中,可以提供实验的流程图、实验器材和试剂的使用方法等信息,确保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实验的过程。
3. 材料与方法:材料与方法部分主要描述实验所使用的材料和实验方法。
其中,需要列举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试剂和样品的具体名称和来源,并介绍实验的主要步骤和操作方法,以便读者能够重复实验。
4. 结果与分析:结果与分析是实验报告的核心部分,需要清楚地陈述实验的结果并进行分析。
在结果与分析中,可以采用文字、表格或图表的形式展示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比较。
同时,需要对结果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解释,指出实验数据的意义和潜在问题。
5. 讨论与结论:讨论与结论部分是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的重要环节。
在讨论与结论中,可以对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并给出相应的解释。
同时,还可以对实验过程中的设计和操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最后,需要总结实验的主要发现和结论,以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部分是对实验报告中所引用的文献进行清晰而规范的标注。
需要按照规定的引用格式列出文献的作者、标题、出版年份、期刊名称等信息,确保报告的学术性和可信度。
综上所述,实验报告的内容概述主要包括引言、实验设计、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与结论以及参考文献等部分。
通过清晰、有条理地呈现实验过程和结果,可以使读者对实验进行理解和评价,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和科学价值。
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对进行的实验及其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和说明的一种书面形式。
实验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引言:介绍实验目的、背景和相关理论知识,清楚地阐明实验的目标和意义。
2. 实验方法:详细描述使用的实验设备、材料和方法,以及进行实验的步骤、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3. 实验结果:将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数据、图表、图片等结果进行清晰、有效地展示,并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解释。
4. 讨论与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讨论,与理论知识进行比较,并提出可能的误差来源和改进方法。
5. 结论:对实验目的的达成程度进行总结,指出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6. 参考文献:列出参考过的文献的文献列表,格式要符合科学写作的规范。
实验报告要求清晰、准确、完整,并能够科学地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另外,实验报告应该使用科学的语言和结构,避免使用口语化表达和个人观点。
写实验报告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提
高自己的科研素养和科学写作能力,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实验目的1. 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 掌握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速度。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催化剂、表面积等。
本实验主要探究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秒表、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
2. 试剂: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硫酸铜溶液:称取5g硫酸铜固体,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溶解。
2. 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称取10g氢氧化钠固体,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溶解。
3. 实验一: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a. 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10ml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b. 记录初始温度。
c. 分别向两个试管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反应现象并记录时间。
d. 重复实验,取平均值。
4. 实验二: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a. 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10ml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b. 记录初始温度。
c. 将其中一个试管放入冰水中冷却,另一个试管放入热水中加热,观察反应现象并记录时间。
d. 重复实验,取平均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增加,反应时间逐渐缩短,反应速率逐渐加快。
这是因为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机会越多,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2. 实验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时间逐渐缩短,反应速率逐渐加快。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反应物分子运动速度加快,碰撞机会增多,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六、实验结论1.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2.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反应现象,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报告的步骤一、引言实验报告是科学研究和实验的重要部分,主要用于记录、总结和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编写一份准确、详细的实验报告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实验报告的步骤和要点。
二、材料与方法在实验报告的第一部分,需要描述实验所使用的材料和方法。
具体来说,要包括实验所用的设备和工具,试验样品的来源和处理方式,以及实验过程的详细步骤。
这样可以给读者一个清晰的了解,使得实验过程可以被其他人重复和验证。
三、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的第二部分应该提供实验所得的结果。
这部分应该详细描述实验结果并使用图表、表格等形式进行展示。
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可以增加实验可信度。
同时,对于主要的实验结果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述,解释其原因和影响。
四、讨论与分析在实验报告的第三部分,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
这部分应该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实验结果,并与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
可以讨论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实验结果背后的物理或化学原理等。
同时,如果实验结果存在一些偏差或不确定性,需要提供原因和可能的改进方案。
五、结论实验报告的最后一部分是结论。
结论应该简洁明了地总结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并进一步指出实验的意义和可行性。
结论还可以包括对实验过程的评价和改进的建议。
在这一部分中,要注意避免重复之前的内容,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六、参考文献在实验报告中,应该引用和标注所有参考文献。
这样可以增加实验报告的可信度和学术性。
引用文献时,要注明作者、题目、出版年份等重要信息,遵循相应的引用规范。
七、附录实验报告的附录部分可以包括一些实验过程中的原始数据、草图、计算公式等。
这些附加信息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
在附录部分,要注意整理、编排好数据和图表,使其易于阅读。
总结:实验报告的编写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规范。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句通顺、表达流畅,排版整洁美观。
标题的使用应简洁明了,能准确概括实验内容。
通过参考文献的引用,可以提高实验报告的学术性和可信度。
部分报告法-瞬时记忆实验报告一、研究背景瞬时记忆是指人脑对刚刚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存储的过程。
人们处于日常生活中不断接受各种不同的信息,有些信息比较重要,需要长期存储和记忆,而有些信息则只是短暂性的,只需要在瞬间进行处理和临时记忆即可。
因此,瞬时记忆是人类生存和社交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这一领域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方法来探究和观察人类在瞬间记忆的情况,并总结分析实验结果,以期提高对瞬间记忆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验方法3.1 实验对象本次实验的对象是20名年龄在20-30岁之间、身体健康、无心理疾病的普通学生。
本次实验所需的材料包括纸笔、数字图片(共10组图片,每组图片各包括9个不同的数字)。
(1)实验前,向实验对象简单介绍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流程,并让实验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
(2)每名实验对象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观察10组数字图片,每组图片呈现3秒钟,然后消失。
(3)实验对象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3分钟)记住每组图片呈现的数字顺序,时间到了之后,在回顾所见图片的同时写下记忆中呈现的数字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每组图片的记忆时间间隔为30秒。
(4)实验结果的收集和数据处理:对实验对象的答案进行记录和统计,计算其正确率和答题时间,对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本次实验共20名实验对象,其中有18名实验对象记住了全部10组数字图片,2名实验对象忘记了其中的2组图片。
平均答题时间为2.5分钟,正确率为90%。
4.2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实验对象在短暂时间内可以准确地记住图片呈现的数字顺序,并且记忆时间间隔在30秒内的情况下,实验对象的正确率和答题时间没有明显降低。
这说明人类具有较强的瞬时记忆能力,并且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储存。
五、结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类具有较强的瞬时记忆能力,可以在短暂时间内对接收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储存。
实验报告的几个部分摘要: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论:实验报告的撰写是科学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应该包含以下几个部分:摘要、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分析和实验结论。
摘要部分是实验报告的开头,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整个实验的目的、内容、步骤、结果和结论。
摘要应该准确地表达出实验中所取得的最重要的结果和结论,以便读者能够快速了解实验的核心内容。
摘要要求简明扼要,通常不超过200字。
实验目的部分应该清晰、明确地表达实验的目的,即通过实验所要验证或研究的问题或假设。
实验目的的描述应该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并与实验结果和结论直接相关。
实验内容部分应该详细描述实验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这包括实验所使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的名称、数量,以及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过程。
对于重要的实验步骤,还可以附上配图或示意图以更好地说明操作方法。
实验步骤部分应按照实验内容的描述,逐步列出实验的操作步骤。
每一步骤的描述应该简明扼要,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
对于较为复杂或重要的实验步骤,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细节和说明,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复现实验。
实验结果部分应准确地记录和呈现实验所得到的数据、观察结果或实验现象。
可以使用表格、图表、图片等形式展示实验结果,并在文中对结果进行简要的解读和说明。
在呈现实验结果时,要注意数据的可读性和清晰性,确保数据完整、准确且易于理解。
实验数据分析部分是对实验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和解读。
可以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图表分析、数值比较等方式,从而得出一些科学结论或规律性的发现。
数据分析部分要求严谨性、科学性和逻辑性,确保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实验结论部分是对整个实验的总结和归纳。
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的结论,回答实验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评价和展望。
结论应该简明扼要,清晰明了,能够直接回答实验的目的和问题。
分批法实验报告心得1. 引言分批法是一种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适用于大量样本的实验研究。
在这次实验中,我们运用了分批法设计,并通过实验结果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心得。
2.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我们使用了一种新型药物,并希望了解它对于不同年龄组的患者的疗效。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采用了分批法设计,将患者分为三个年龄组: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
每个年龄组又被分为两个批次:A 批次和B批次。
每个批次中,我们随机选择患者进行实验,其中A批次接受药物,B批次作为对照组接受安慰剂。
3. 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确定每个年龄组的样本大小,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接着,我们随机分配患者进入各个批次,注意平衡每个批次中的年龄分布。
然后,按照实验方案进行给药或给予安慰剂,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
实验结束后,我们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计算各个批次中的平均疗效、计算置信区间和进行假设检验。
最后,我们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进行讨论。
4. 实验结果根据我们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药物对不同年龄组的患者疗效有明显的差异。
在青年组和中年组中,药物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而在老年组中,药物组的疗效相对较差,与安慰剂组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
5. 讨论与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到分批法设计能够有效地探究不同年龄组的患者对新药疗效的响应情况。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药物可能在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中有不同的疗效,这与我们的初始假设有所出入。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药物在不同疾病类型、不同性别和不同病程的患者中的疗效差异。
此外,我们还可以考虑调整药物剂量、给药方式等因素,以进一步优化药物的疗效。
总之,分批法实验设计是一种灵活而有效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不同患者对药物疗效的响应。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实验报告是对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和结果等的记录, 是教师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依据。
实验报告应该反映出学生的准备情况, 对实验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 实验的完成情况。
同时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实验报告的内容上应该体现出学生对背景知识、设计原理、设计思想、设计代码、具体的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故障的分析和排除、总结和思考题等的记录。
由于课程和实验项目的类型不同, 没有办法对实验报告的撰写给出具体统一的模板, 可以根据实验的特点在实验报告中有所侧重地体现相关内容。
1、通过查看几门课程的实验报告有以下几点讨论意见:2、应该有背景知识和设计思路的内容3、给学生提供较为详尽的实验内容, 通过该内容使学生对实验的过程有一个更为清晰的思路, 并能从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观察的能力。
例如: 在数据库的实验中, 教师应该给出能够测试各种情况的实验数据, 学生就可以在实验结果部分写出具体的执行结果, 通过执行结果教师就能够看出其实验的正确性。
结合设计思路, 给出有必要注释的代码(而不是纯粹的代码)。
思考题最好能够融入到实验内容和实验过程中, 通过具体的实验结果和数据来回答思考题。
例如:4、图形学中封闭区域填充算法的实验, 可以在设置具体的实验内容, 让学生完成递归和迭代两种算法的实现, 通过获取具体的执行时间对两种算法进行量化比较。
数据库的查询类实验中, 可以一种查询的多种实验方式都作为实验内容, 并给学生提供标准的大的数据来进行效率的比较。
报告中应把故障的分析与排除作为单独一项内容, 不要放在“实验过程和步骤”中进行描述。
其它建议:由于实验学时很短, 软件调试又很困难, 借鉴外校的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应尽可能详细, 验证类的实验应该有设计思路和有注释的代码, 并且在合适的位置注明需要思考的问题, 或者需要记录什么。
即使设计类实验也应该有详细的设计思路的指导。
实验报告内容说明
自查报告。
在本次实验中,我负责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
1. 实验数据收集不完整,在实验过程中,我未能及时记录所有实验数据,导致部分数据缺失。
这给后续的数据分析工作带来了困难。
2. 实验数据分析不准确,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时,我存在一定的计算错误,导致了部分数据分析结果的不准确性。
这给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带来了影响。
3. 实验过程中存在操作失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存在一些操作失误,例如未能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未能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等,导致了实验结果的偏差。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1. 在实验过程中,我将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及时记录所有实验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2. 在进行实验数据分析时,我将仔细检查计算过程,避免出现计算错误,确保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3.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将加强对实验条件的控制,避免操作失误,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的实施,我相信在今后的实验工作中能够更加严谨地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确保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部分报告法-瞬时记忆1引言过去的再现法实验是在被试识记完项目后,要求他尽量多地再现全部项目(全部报告法),以此确定其保存量,但此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极为短暂的记忆(毫秒级)。
部分报告法的特点在于:它不要求被试再现全部项目,而只要求再现指定的一部分,再根据这一部分的结果估算保存的总量。
在Sperling的实验中,他比较了部分报告法和全部报告法,结果表明全部报告法一般只能记住4-5个,而部分报告法则可多达8-9个。
Sperling还做了延迟部分报告法实验,即在呈现识记材料之后过一段时间再让被试部分报告。
结果发现,当延迟0.5s时,部分报告法所得结果与全部报告法接近;当延迟1s时,两者就没有什么差别了。
2 方法2.1 被试本实验的被试为某大学本科学生一名,20岁,男生,矫正视力正常。
编号:201104021219 性别:男年龄:20姓名:刘一玉学历:出生日期:1992-10-20所属:职业:测试日期:2013-06-14 11:16:402.2 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实验仪器:计算机, PsyKey心理教学系统大学版实验材料:三行英文字母,每行4个(12个字母之间没有重复)2.3 程序屏幕上出现三行英文字母,每行4个(12个字母之间没有重复),呈现时间为75ms。
实验为组间设计。
字母呈现完之后,在屏幕左边会出现一个箭头,指向第一行、第二行或第三行的位置,即表示要被试回忆第一行、第二行或第三行(箭头的颜色分别是红、黄、绿)。
让被试立即将回忆的结果输入到输入框中,然后按“确定”键开始下一次。
两次实验之间间隔约十秒钟,共做30次实验,实验中间阶段,被试适当休息。
3 结果总量: 4.10上: 1.10中: 1.50下: 1.504 讨论瞬时记忆又称感觉登记或感觉记忆,是认知心理学用来说明人的感觉作用和记忆形成的术语。
刺激物体的信息接触到人的感觉器管,使得到暂时的存贮,这种存贮形式便叫做感觉登记。
上中下三行的保存量不存在显著差异。
题目瞬时记忆姓名:虞结琴班级:10级人力2班学号:2010950077摘要1、研究的问题:本次实验主要是为了证实瞬时记忆现象及其性质,了解部分报告法和延迟报告法。
2、研究过程:6人一组在实验仪器的帮助下,对被试的瞬时记忆进行测量,并记下其瞬时记忆的实验数据。
小组每人各当一次被试和主试,严格按照实验指导进行实验,详细记录了各自的实验数据。
3、研究结果:分别求出立即和延迟报告的平均值。
关键词瞬时记忆部分报告法延迟报告法1 引言感觉记忆也叫感觉登记,瞬时记忆,是指感觉刺激停止之后所保持的瞬间映像。
它作用的时间很短,转瞬消失。
此实验是关于视觉的感觉记忆,也叫图像记忆,是指视觉刺激停止后,视觉系统对信息的瞬间保持,一般保持时间在0.25秒至1秒。
这种记忆虽然为时短暂,但它为人们感知事物的连续性提供了可能,是产生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前提条件。
因此,对瞬时记忆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部分报告法虽然在识记时仍要求被试记住全部内容,但在再现时却只要求再现当时指定的一部分,再由这一部分的保存量来估计获得信息的总量。
2方法2.1被试选取安徽财经大学10人力资源管理系(2)班的六位同学作为被试。
各被试生理各项指标正常,视力正常。
2.2实验仪器EP2004型心理实验台及EP801速示仪,卡片42张,注视卡片1张,笔、纸若干。
2.3程序1.从实验卡片中任取30张,随机分成3组,把每组的卡片号码写在记录纸上,交给被试作反应记录纸(要求回忆行数不要写上),另一张记录纸上主试要写上要求被试记忆的行数。
2.将主机与附机EP801连接好,按<运行/待机>键。
3.主试根据屏显内容设置:联机模式→瞬时记忆→学号→姓名→A视场(1秒)→间隔(10秒)→次数(10),把注视卡片插入B视场,把第一组中第1张卡片插入A视场,对被试讲完指导语后,按<确定>键,主机背后绿色指示灯亮,提示被试可以实验。
实验开始后,主试在屏幕上“”指着间隔时,按事先排好的顺序更换卡片。
实验报告的内容实验报告是科学实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的重要文献形式。
尽管实验报告的内容和结构可以因实验类型和学科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引言、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结论和参考文献。
引言部分是实验报告的开头,相当于地点背景的介绍。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实验的目的和背景,包括研究的问题、对已有研究的综述和背景知识等。
引言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对实验的背景和意义的初步了解,激发读者的兴趣。
实验方法是实验报告的核心部分,也是实验的重要环节之一。
这一部分详细描述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所用的设备、试剂等。
对于定量实验,还应包括测量仪器的准确度和误差的分析。
写实验方法时要尽量准确、详细,使读者能够按照方法重现实验。
实验结果部分是对实验数据的描述和呈现。
可以使用图表、图像、表格等形式,将实验数据进行直观展示。
同时,也可以适当对数据进行分析,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指标,以及进行误差分析。
在展示结果时,应尽量避免主观判断和夸大或缩小结果的意义。
讨论与分析部分是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的重要环节。
这一部分可以根据实验目的提出假设,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如果实验结果符合预期,可以对实验设计和方法进行肯定;如果假设被实验结果否定,可以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此外,还可以与相关的已有研究进行对比和讨论,探讨实验结果的科学意义。
结论部分是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明确回答实验的目的。
结论应简洁明了,并与实验结果相对应。
在写结论时,可以回顾实验的局限性和可能存在的误差,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最后,实验报告还需要包含参考文献部分。
引用文献可以增加实验报告的可信度,并向读者提供相关研究的参考资料。
在引用文献时,需要按照相应的引用格式进行标注,并在参考文献部分列出完整的引用信息。
总之,实验报告的内容丰富多样,旨在呈现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部分报告法-瞬时记忆1引言
过去的再现法实验是在被试识记完项目后,要求他尽量多地再现全部项目(全部报告法),以此确定其保存量,但此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极为短暂的记忆(毫秒级)。
部分报告法的特点在于:它不要求被试再现全部项目,而只要求再现指定的一部分,再根据这一部分的结果估算保存的总量。
在Sperling的实验中,他比较了部分报告法和全部报告法,结果表明全部报告法一般只能记住4-5个,而部分报告法则可多达8-9个。
Sperling还做了延迟部分报告法实验,即在呈现识记材料之后过一段时间再让被试部分报告。
结果发现,当延迟0.5s时,部分报告法所得结果与全部报告法接近;当延迟1s时,两者就没有什么差别了。
2 方法
2.1 被试
本实验的被试为某大学本科学生一名,20岁,男生,矫正视力正常。
编号:201104021219 性别:男年龄:20
姓名:刘一玉学历:出生日期:
1992-10-20
所属:职业:测试日期:2013-06-14 11:16:40
2.2 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实验仪器:计算机, PsyKey心理教学系统大学版
实验材料:三行英文字母,每行4个(12个字母之间没有重复)
2.3 程序
屏幕上出现三行英文字母,每行4个(12个字母之间没有重复),呈现时间为75ms。
实验为组间设计。
字母呈现完之后,在屏幕左边会出现一个箭头,指向第一行、第二行或第三行的位置,即表示要被试回忆第一行、第二行或第三行(箭头的颜色分别是红、黄、绿)。
让被试立即将回忆的结果输入到输入框中,然后按“确定”键开始下一次。
两次实验之间间隔约十秒钟,共做30次实验,实验中间阶段,被试适当休息。
3 结果
总量: 4.10
上: 1.10
中: 1.50
下: 1.50
4 讨论
瞬时记忆又称感觉登记或感觉记忆,是认知心理学用来说明人的感觉作用和记忆形成的术语。
刺激物体的信息接触到人的感觉器管,使得到暂时的存贮,这种存贮形式便叫做感觉登记。
上中下三行的保存量不存在显着差异。
对于实验方法,认为部分报告法可以将材料纵向呈列,随机让被试报告一列的字母。
原因是大多数人习惯于横向阅读,而横向阅读可能出现被试根本来不及看注意以外的那两行字母,并且被试可能在实验中转移了注意。
因此可能导致被试在报告第一行的结果时较差。
按照Spering的理论,被试能够识记所有刺激,实验结果也表明上中下三行的保存量是没有显着差异的。
5 结论
瞬时记忆保存时间很短;瞬时记忆容量有限;上中下三行保存量差异不显着。
6 参考文献
朱滢. 实验心理学(第二版). 北京市: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7 附录
以下为本次实验的原始数据。
详细反应:
序号呈现的字母报告行被试的输入正确个数
1 AUNR-PWQD-CMYF 3 PWAK 0
2 UYZX-HERS-VDNK
3 VNUK 3
3 DTSW-JCRE-IMXV 2 INMS 0
4 KRDI-ZLOX-EWMS 1 PKUN 1
5 ZHOQ-JEXV-YAMR 3 JVME 1
6 LOVC-FZQT-WMPU 2 JORF 1
7 RDSG-TKCE-VOBQ 2 TKFM 2
8 DGHF-YVOM-JKPA 1 JKUN 0
9 BLNJ-XFCM-VIAE 2 XFNH 2
10 EDJS-TKXP-QNAB 2 TKUM 2
11 DELZ-BUKY-TQAI 3 TQNP 2
12 QJRC-FUML-OXIK 3 QLUM 0
13 JFAS-HPBT-VRXM 3 VRNB 2
14 ADIB-LMQH-JUOG 2 LMOB 2
15 GEFL-XCST-MJZA 2 XCFB 2
16 SKPD-WIHB-LFAQ 1 WIQB 0
17 ARKY-MBTL-PGFC 1 ARTB 2
18 JUIR-TAGW-DSVY 1 DFGH 0
19 QDCX-FPNI-LBMZ 2 FQDG 1
20 JDUI-TRYQ-OVXL 1 TRQB 0
21 LQAP-RJSM-BFYE 1 LQAP 4
22 HSDZ-TLKP-UWXC 3 NBDS 0
23 TPBO-GIMJ-QWAZ 3 GIDN 0
24 SELD-ZXBG-TRWH 2 SDQR 0
25 JBAC-FKPN-UOGD 3 UOGD 4
26 YNHK-WFDX-LAUJ 1 WREF 0
27 PKTB-GDUR-XEIY 2 GDUP 3
28 PAUX-WTON-CMJB 1 WTQU 1
29 UHKW-EBTX-IMOA 3 TIMO 3
30 LNMW-CJKX-RASZ 1 MNWP 3
Paired Samples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