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水实验演示
- 格式:ppt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14
电解水实验
1、电解装置图:如右图
)
2O 通电 2H2↑+ O2↑
注意:电源用(直流电或交流电),在水中可加
入硫酸钠或氢氧化钠是为了。
现象:试管内有气泡,正极产生的是,负极产生的
结论:水是有组成。
2、下图为某同学进行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据此回答:
(1)图中A端为电源的(填“正”或“负”)极.
(2)C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C、D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
为.
(3)上述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组成的.
(4)在水的电解实验中,在变化前后没有改变的微粒是.
(5)世博园区内有许多饮水台,可取水直接饮用.其中的饮用水处理步骤如下图所示;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6)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每个公民和全社会的责任.下列做法有利于防止水资源污染的是.①农业生产中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②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③不用含磷洗衣粉④将海水淡化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水的电解实验研究水的电解及产生的气体水的电解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水的电解以及产生的气体。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通过通电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本文将探讨水的电解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及产生的气体。
一、实验原理水的电解是利用电流在水中传递的过程,通过水的分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
根据电化学理论,当直流电通向导电溶液时,正负极之间的电流将导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在水的电解中,水分子(H2O)被分解为氢离子(H+)和氢氧离子(OH-)。
正极反应:2H2O(液)→ O2(气)+ 4H+(液)+ 4e-负极反应:4OH-(液)→ 2H2O(液)+ O2(气)+ 4e-总反应:2H2O(液)→ 2H2(气)+ O2(气)二、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实验室电解槽、导电板、导线、直流电源、两根氢氧炉管和试管等。
2. 将电解槽中注满蒸馏水,并向其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以增加水的电导率。
3. 将两根氢氧炉管分别插入电解槽中,一个连接正极,另一个连接负极。
4. 将导电板放入电解槽中,确保与两根氢氧炉管充分接触。
5. 将电解槽与直流电源连接,调整电流强度,并开始通电。
6. 观察气体产生情况,收集产生的气体。
三、产生的气体根据水的电解反应,水分解产生了氢气和氧气两种气体。
1. 氢气(H2):氢气是水的电解产物之一,它经由负极释放。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较轻,在空气中具有爆炸性。
2. 氧气(O2):氧气是水的电解产物之一,它经由正极释放。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较重,能够助长燃烧。
实验过程中,氢气通常会在负极产生,形成气泡从导电板上升至水面,而氧气则在正极产生,也会形成气泡从导电板上升至水面。
收集这些气泡可以进行进一步检验和研究。
四、实验应用水的电解实验不仅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教学内容,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实验应用的例子:1. 制取氢气:水的电解实验可以用于制取氢气。
氢气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室、燃料电池、氢燃料汽车等领域。
电解水效果的验证实验环保设备网整理电解的原理是:将直流电通往水中,阴、阳离子会由于各自的电荷属性,向两个不同的电极移动,也就是阳离子往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从而形成两种极端的溶液:酸性和碱液,当然同时生成氢气。
应用时,通过对两种溶液的配比形成弱碱性水,排放多余的酸性水。
然而配比时无法精确掌握,所以形成的PH值是没有安全性的,曾经有出水PH值为9的案例,这个时候就不是喝水了,而在洗胃。
同时这种机器形成的酸水和氢气对自然界也是有一定破坏的,同时也会影响到家庭里的涉水部件寿命。
实验一、弱碱性水小分子团试验实验道具:茶叶{散状} 自来水弱碱性水玻璃杯{2个}目的:弱减性水渗透快、溶解力强方法:二只玻璃杯放入茶叶后再将它分别倒入自来水和弱碱性水,稍加搅拌后就可以看到,弱碱性水的杯中茶叶已经下色,而自来水中茶叶不会下色。
在两个相同的杯子中,分别加入等量茶叶少许,再分别向其中加入等量的碱电解水和自来水,静置二分钟,会发现,碱电解水杯中的颜色为棕黄色,而自来水中的颜色几乎无变化证明:小分子团的弱碱性水有很强的溶解性和渗透性,多喝它不会有腹胀的感觉,而且很容易被人体接受。
多喝了会很快解小便排出体外。
人体有二个很重要的器官:肝和肾。
肝用来解毒,肾用来排毒。
如果一个人一天的排尿量小于500mg,就会导致尿毒症,造成全身细胞中毒而死亡。
据此,世界著名医学博士林秀光先生提出这样一个观念:小分子团水具有很强的活性,能够迅速的进入人体细胞,把人体内的废物带出体外。
人体的另一排泄途径是粪便。
由于我们平时喝的是大分子团的水,而且含有大量的三氯甲烷。
很容易对肠道的有益菌群造成破坏。
生活中就有很多的人患有慢性腹泻与便秘。
前者一天排泄好几次,后者几天才排泄一次,这些都不是正常的现象。
俗话讲,便秘三十年就是肠癌。
而经常饮用弱碱性水,就会让你每天排便一次,并且粪便没有难闻的恶臭味。
象婴儿一样大便呈淡黄色,很松软,飘浮在水面上。
现在我们的粪便是什么样的状况呢?大家可以回去观察一下,如果你排出的粪便又黑又硬,可能是你的肝脏出了问题,如果你的粪便有一种难闻的臭洋葱气味,可能是淋巴炎或白血病的前兆。
初中化学教材实验专题复习:电解水实验一、实验原理: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二、实验装置:三、实验现象: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大约为1:2。
四、气体的检验:待两只玻璃管收集了一定体积的气体后1、乙玻璃管(正极):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气体体积小的玻璃管尖嘴处,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2、甲玻璃管(负极):用试管在甲玻璃管尖嘴处收集气体,然后用大拇指堵住管口,将试管口朝下移向酒精灯火焰,松开大拇指点火,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或点燃时有爆鸣声),证明是氢气。
五、实验结论1、正极收集到氧气,负极收集到氢气,氧气体积:氢气体积=1:2。
2、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特别提醒:1、电解水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2、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3、由电解水实验得出水的组成应用的是推理法;4、电解水时通常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稀硫酸)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它们本身并未参加反应。
六、误差分析:氧气和氢气的气体体积比往往小于1:2的原因:1、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比氢气稍大。
2、氧气氧化性很强,有时在电极上就与电极发生了氧化反应。
七、实验拓展:结论的推广及应用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依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2、验证了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3、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通过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推求出水分子构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经进一步科学确认,得出水的化学式为HO。
2专项检测1.(2016•湖南湘西)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答案】B【解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因此B错误;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可再分,A、C、D正确。
初中化学知识点:电解水试验
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实验现象表达式电解水验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
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气+氢气(分解反应)2H2O通电2H2+O2
通过氢气还原氧化铜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所用药品为H2、CuO和无水硫酸铜或CaCl2,反应原理是让H2与CuO反应,生成的水被吸收装置吸收,通过盛CuO的玻璃管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来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氧元素的质量;再通过吸收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求出生成H2O的质量,从而计算出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再通过计算确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水的电解实验水的电解实验是化学实验中常见且重要的实验之一。
通过电解水,我们可以观察到水分子的分解以及氢氧离子的迁移和反应过程。
本文将介绍水的电解实验的步骤、原理和实验结果等相关内容。
一、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实验室电解槽、导线、电池、铜条或碳棒、蒸馏水和少量盐酸。
2. 搭建实验电路:将电解槽放在实验台上,将电池正极与导线连接,再将导线连接到电解槽中的阳极(通常使用铜条或碳棒);将电池负极与导线连接,再将导线连接到电解槽中的阴极。
3. 添加电解液:在电解槽中倒入适量的蒸馏水,并加入少量盐酸(用于增加电解液的电导率)。
4. 开始电解:打开电池开关,使电流通过电解槽中的电解液,开始水的电解过程。
5. 观察实验现象:观察电解槽中的气泡产生和气体释放情况,同时还可以观察到电解槽中液体颜色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水的电解实验基于电解的原理,即利用外加电源将电流通过电解液中的溶质,从而使溶质发生化学反应。
在水的电解实验中,电流通过水溶液后,水分子(H2O)将发生分解。
根据电解液的种类和电解条件的不同,水分子可以分解成氢气(H2)和氧气(O2),也可以分解成氢氧离子(H+和OH-)。
电解水的总反应方程式如下:2H2O(l)→2H2(g)+O2(g)在电解水的过程中,电流通过阳极,会使得电极上的氧气生成。
而电流通过阴极,会使得电极上的水分子还原为氢气。
因此,在观察实验现象时,我们可以看到气泡从阳极释放出来,同时阴极附近也会有气泡产生。
三、实验结果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实验结果:1. 释放气体:在实验过程中,阳极处会释放出氧气气泡,阴极处会释放出氢气气泡。
这表明水分子发生了分解,生成了氧气和氢气。
2. 液体颜色变化:在电解过程中,电解液的颜色可能会发生变化。
一般而言,在阳极上产生的氧气会使电解液变为淡黄色或浅棕色。
3. 电解液中的离子浓度:通过测量电解液中阳极和阴极处的离子浓度,可以得到水分子分解的程度。
电解水实验现象
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是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所以水的电解试验中的实验现象是两个电极上都产生气泡,其中正极气泡冒出的速率慢,负极气泡冒出的速率快;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之间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之间结合成氧分子,因此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实验原理: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从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实验要点:通直流电,不能用交流电;加入氢氧化钠或硫酸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能力。
电解水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
水溶液中有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通电的情况下,氢离子向负极移动,得电子形成氢气,氢氧根离子向正极移动,失电子,形成氧气和氢离子,形成的氢离子又往负极移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闭合回路。
纯水导电能力不强,点解速率慢,原因在于氢离子在阴极的电子形成氢气,在阴极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少,导致水本来的电离平衡受到影响,阴极附近溶液带负电,吸引其他的正离子,影响氢离子在阴极被氧化,阳极原理也是如此。
加适量的电解质可以加快点解速率。
本实验用的是10%的硫酸,硫酸浓度过大,实验不安全,过小不会对电解速率有多大的改善。
○1电极用粗铁丝制作,套于塑料管内,是两段裸露,用一大烧杯做电解槽,电解液用10%碳酸钠溶液或者氢氧化钠溶液。
○2用两支口径,长短都一样的事关收集电解形成的氢气和氧气,如图(简易水电解器图)
○3先将电解液注入烧杯中,两根电极挂在烧杯壁上,两支试管都灌满电解液倒扣在电极上。
○4将电极与电源相连,通以12v的直流电流尽享点解。
○5断电后对阴阳极气体进行检验。
电解水实验为本词条添加义项名电解水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关于这个实验的现象、结论、注意事项在这道题中都所体现。
同时也复习了氧气的检验方法。
20本词条百科名片缺少图片, 无基本信息模块, 欢迎各位编辑词条,额外获取20个积分。
目录1实验装置2实验现象3实验结论4反应方程式1实验装置水分子H2O氧元素 O2氢元素H2电解水实验【为增强水的电解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一般不加氢氧化钠溶液,容易起泡沫)】装置:水槽、试管、直流电、电极(正极必须为惰性电极,否则电极溶解而收集不到氧气,可以用铅电极)电源:通常为12V的直流学生电源。
2实验现象试管内有气泡,与电源正(氧气),负极(氢气)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气体比值:1:2(熟记口诀:氢二氧一,正氧负氢)但在一般情况下,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值一般大于2:1,原因有下面两种:1.氢气和氧气的溶解性的差别,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1L水30mL的氧气)所以一小部分氧气溶于水,比值大于2:1.2.电极氧化消耗了一部分氧气ρO2=1.429g/mL ,ρH2=0.089g/mL(其中氢,氧两种分子数比值:2:1;氢气,氧气的质量比值:1:8)有八个字简单概括是:正氧,负氢。
氢二,氧一。
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在上图的装置里,我们可以知道氢气多的是负极,少的则是氧气。
氢多氧少3实验结论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注意:电解水实验是产生氢气和氧气,不能说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两者是不能相互交换的)水(分子)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分子个数比2:1体积比为2:1 质量之比为1:8水通电生成氢气、氧气。
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有时实验结果不准确,原因如下:1、氢气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2、气体在电解器壁上的附着程度不同;3、有副反应发生,消耗氧气。
4反应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水(通直流电)→氢气+ 氧气符号表达式:电解水实验词条标签:化学实验。
一、水的性质及组成
物色味液体沸物性:无色、无味、液体,ρH 2O =1.0g/cm 3,0-4℃(冷胀热缩)
沸点:100℃、
凝固点:0℃、低压直流电
性质
装置:
注V(H 2) :V(O 2) > 2:1
加入少量的稀H 2SO 4或
N OH 增强溶液导电性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化性:电解水NaOH ,增强溶液导电性符号表达式:H 2O 通电
H2+O2
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爆炸极限:
4%-74.2%Cu + H 2O
试管内黑色固体变成红色,试管内有水雾产生试管内黑色固体变成色,试管内有水雾产除去较大颗粒物
Al 3+ +OH -=Al (OH )3
适用范围: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不溶性固体和可溶性固体的分离主要仪器: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
装置:
(引流)滤纸沙(用品)过滤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NaCl 、泥沙2、过滤低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三靠: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
漏斗底部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飞溅)
滤纸破损
滤纸与漏斗内壁间有气泡
肥皂水
较多泡沫
鉴别
方法:煮沸(家中)、
蒸馏(实验室)装置:
蒸馏水
热水
冷水
化肥水华、赤潮农业(N、P)生活污水合理施肥加强监测
华赤潮农()水
资源一水循环
多用使用
)操作②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物理”或“化学”)。
)小刚取少量液体
刚取少量液体
产生,过滤后,小刚重复上述实验,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解水实验报告引言:电解水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其原理是通过电流通过水溶液,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和研究电解水过程中的现象和规律。
实验材料和仪器:1. 电解池:由两个玻璃杯组成,中间有一块亚麻布作为隔膜。
2. 两根电极:一个作为阴极,用铜片制作;另一个作为阳极,用锌片制作。
3. 导线和电源:用铜线连接电极和电源。
4. 水:取适量纯净水。
实验步骤:1. 准备电解池,将两个电极插入玻璃杯中的水中。
2. 将电极连接到电源上。
注意:阳极连到正极,阴极连到负极。
3. 打开电源,通电一段时间,观察气体产生情况。
4. 关闭电源,取出电极,观察产生的气体。
实验结果:1. 在电解过程中,阳极冒出大量气泡,阴极也冒出少量气泡。
2. 收集阳极气泡,点燃后发现它是氧气,具有俯冲燃烧现象。
3. 收集阴极气泡,点燃后发现它是氢气,具有明亮燃烧现象。
实验讨论:1. 为什么在电解水过程中阳极冒出大量气泡,而阴极只冒出少量气泡?这是因为水分解产生的氢气在电解过程中比氧气更容易溶解在水中,所以阴极上的氢气冒泡较少。
而氧气则比较稳定,在阳极上形成气泡并从水中释放出来。
2. 为什么氢气燃烧时呈现明亮的火焰,而氧气燃烧时具有俯冲燃烧现象?氢气是一种高度可燃的气体,它与空气中的氧气容易发生燃烧反应,形成水蒸气。
当点燃氢气时,它燃烧的速度非常快,产生的火焰明亮。
而氧气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具有俯冲燃烧现象,即与可燃物质发生剧烈反应,产生火焰向下延伸。
实验应用:1. 电解水实验不仅仅是一项基础化学实验,还在很多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它可以用于生产氢气燃料电池,作为清洁能源的替代品。
2. 电解水实验还可以用来制备溶液中的氧气。
在实验室中,通过电解水可以快速制备氧气,用于其他实验的需要。
结论:通过本次电解水实验,我们观察到了水分解产生氧气和氢气的现象,并了解了它们的燃烧特性。
这个实验不仅是化学教学中的基础实验,还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学习方法报社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解读电解水实验电解水实验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点实验,该实验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来探究物质的宏观组成。
下面就对电解水实验作一个全面的解读。
实验目的:通过电解水实验来探索水的宏观组成。
实验装置:水电解器。
实验步骤:(1)水电解器里加满水(其中加有少量烧碱或硫酸),连接直流电源的电极。
观察并记录两个电极和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
(2)一段时间后,停止电解。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连接电源正极刻度管内的气体;用点燃的木条检验连接电源负极刻度管内的气体。
实验现象:(1)通直流电后,观察到两个电极表面均有气泡产生。
通电一段时间后,两端玻璃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连接电源正、负极刻度管内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2)连接电源正极刻度管内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连接电源负极刻度管内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是氢气。
实验结论:(宏观)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实验分析:(1)由于纯水的导电能力很弱,所以向水中加入少量烧碱或硫酸,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2)电解水的电源必须用直流电源,不可用交流电源,因为只有直流电源才能使水中的带电微粒定向移动。
(3)实验前,必须把两个管内充满水,否则实验得不到正确的结论,并且还可能发生危险。
电解水反应的实质:水分子通电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很多个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实验拓展:由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1︰2,结合氢气和氧气的密度,可得出水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8[通过水的化学式(H2O)也可计算得出此结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