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的系列位置效应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402.97 KB
- 文档页数:9
记忆记忆(memory):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的过程。
识记即识别和记住事物特点及其相互联系,它的生理基础为大脑皮层形成了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保持即暂时联系以痕迹的形式留存于脑中;再现则为暂时联系的再活跃。
通过识记和保持可积累知识经验。
通过再现可恢复过去的知识经验。
各人记忆的快慢和准确、牢固、灵活的程度,可能随其记忆的目的和任务、对记忆所采取的态度和方法而异;各人记忆的内容则随其观点、兴趣、生活经验而转移,对同一事物的记忆,各人所牢记的广度和深度也往往不同。
识记(memorization):反复认识某一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痕迹,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
即识别和记住事物的特点以及其间的联系,从而积累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是记忆的开端环节。
从有无预定目的和任务来看,可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
从识记材料的性质以及对材料是否理解来看,又可分为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
在一般情况下,识记的主要规律是:(1)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
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
在有意识记中,记忆任务越明确具体,效果越好。
(2)任务的久暂也直接影响识记的效果,识记任务越持久,记忆效果越好。
(3)识记材料变成直接操作或活动对象,效果会更好。
(4)识记所需时间,往往随材料的数量增加而增加,增加的时间量要比材料数量大得多。
识记效果依赖于材料的性质。
一般说来,意义材料优于无意义的材料;形象材料要优于抽象材料;课文优于难句。
随意识记(voluntary memorizing):亦称“有意识记”。
与“不随意识记”相对。
个体在识记目的明确,运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并借助一定意志努力的情况下发生的识记。
进行随意识记时,个体具有高度的自觉性,把注意力专注在识记对象上,是一种艰苦的智力劳动。
其效果远优于不随意识记,在个体掌握系统知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不随意识记(involuntary memorizing):亦称“无意识记”。
与“随意识记”相对。
个体在没有识记目的,不使用任何识记方法,也不需要意志努力情况下发生的识记。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记忆》考点最新版(二)1、简答题某班班规中,对不按时完成作业或作业中出现错误必须“漏一补十” 、“错一罚十” ,在教学中,不少老师也采用这一处罚措施。
你怎样看待这一班规或措施?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措施不当,违背记忆规律,效果不好分析:识记数量不能过量识记材料性质有意义的情绪、动机惩罚打击自信心2、单选题遗忘曲线的首先提出者是_____A : 巴甫洛夫B : 艾宾浩斯C : 斯伯林D : 弗洛伊德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艾宾浩斯提出了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
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 (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 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
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3、单选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_____A : 陈述性记忆B : 逻辑记忆C : 情绪记忆D : 动作记忆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这是典型的情绪记忆,情绪记忆是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
4、单选题奥运会期间看游泳比赛的记忆属于_____。
A : 情景记忆B : 语义记忆C : 程序性记忆D : 陈述性记忆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考查情景记忆的分类。
5、单选题学生对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愉快心情的记忆是_____A : 形象记忆B : 情绪记忆C : 逻辑记忆D : 动作记忆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是最深刻的。
6、单选题从记忆内容看,印象最深刻的记忆是_____A : 运动记忆B : 形象记忆C : 情绪记忆D : 语词记忆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记忆》考点最新版(二)1、简答题人在识记一篇文章时,一般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识记效果好,而中间部分的识记效果差,请说明其原因。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 存在着干扰现象 (2) 开头识记效果好是因为没有前摄抑制,结尾识记效果好是因为没有倒摄抑制;而中间部分即有前摄抑制,又有倒摄抑制。
2、单选题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按照它去拨号,但打过以后,再问你该号码,你又不记得了。
这是_____。
A : 瞬时记忆表现B : 感觉记忆表现C : 短时记忆表现D : 长时记忆表现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短时记忆是指人脑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的加工与编码的记忆。
开始能按照电话}码打电话.后来就忘记了.说明电话号码在人脑中保持3、多选题哪些学习材料容易被学生遗忘?_____A : 不重要的B : 无意义的C : 识记次数和识记时间较少的D : 系列材料的中间部分参考答案: ABCD本题解释:【答案】ABCD。
解析: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①学习材料的性质;②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③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④识记的方法;⑤时间因素;⑥情绪和动机也影响着遗忘的进程。
4、多选题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总结的遗忘规律是_____A : 先快后慢B : 先慢后快C : 先多后少D : 先少后多参考答案: AC本题解释:【答案】AC。
解析: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是艾宾浩斯总结的遗忘规律。
5、简答题许多优秀学生总结出的考试复习方法如下:第一、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教材的中心、重点和难点上,不彻底搞懂绝不放手。
第二,要及时巩固,防止遗忘。
复习要在课后及时进行,但不能一曝十寒,第三,在复习时候,要善于将抽象的知识和材料形象化,进行生动丰富的想象,第四,背诵文章时,要加强对中间部分材料的重点识记,第五,要合理安排好复习内容,一次识记内容不能太多,并且要达到过度学习。
请你根据有关遗忘的知识,分析防止遗忘的方法(应如何复习)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①及时复习。
一、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除此之外,心理学还研究个体行为、社会心理、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
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是边缘科学。
2、心理现象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但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个性)心理3、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过程。
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都伴随着注意这种心理状态。
(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绪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4、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所处社会环境不同,形成了人的人格心理的差异。
人格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人格倾向性是指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等;人格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
5、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心理学,是所有心理学分支的最基础和一般的学科,也是心理学专业学生入门的第一门专业课程。
在普通心理学中,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研究常分为几个领域:感觉与知觉;学习与记忆;思维与言语;情感与意志;人格与个别心理特征。
这些领域包括了人的心理活动的极为重要的方面。
普通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它研究的是在任何情境下人的一切的心理活动,而?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实践情境下学生的心理的。
??6、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生命全程中身心变化与其年龄之间的关系,探究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解释个体心理从一个年龄阶段发展到另一个年龄阶段的规律,具体包括婴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中年和老年心理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第一节认知过程一、感觉(一)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2.内部感觉(1)机体觉:。
(2)运动觉:(3)平衡觉:感觉的特性感觉的特性指的是感觉的相互作用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象三种特性二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的相互补偿和联觉两种特性。
1.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现象。
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现象。
2.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产生同时对比。
3.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也叫做感觉后效。
感觉后象分为正后象和负后象。
4.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一种感觉改变另一种感觉)(2)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3) 联觉(一种感觉产生另一种感觉)(四)感受性测量感受阈限(1)绝对感受性(能力)和绝对感受阈限(数值)其成反比(2)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受阈限二、知觉(一)知觉的概念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知觉的种类根据知觉反映的客观对象的不同,知觉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1.空间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4 .错觉等(三)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理解性ღ以过去经验参与对新事物加以理解2.知觉的选择性(优先)3.知觉的整体性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4.知觉的恒常性事物本身不变。
三、注意(一)注意的概念(特点)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二)注意的分类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
什么是无意识记忆无意识记忆是心理学概念之一,按心理活动是否带有意志性和目的性分类,可以将记忆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两种。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无意识记忆,希望能帮到你。
无意识记忆的概念亦称“潜意识记忆”、“无意识记忆”。
与外显记忆相对,指人脑内部潜在的不需意识参与的一种无觉察的记忆,亦即不依赖于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的一种自然的记忆。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关于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积累了不少资料。
主要来自五个不同但又相互交叉的研究领域:(1)再学时的节省,斯莱梅卡(Slamecka et al.,1985)等人认为,可以把再学时的节省当做内隐记忆的指标。
(2)阈下编码刺激的作用,即不为被试知觉到的刺激,能被知觉系统做出高水平的加工。
(3)无意识学习,雷伯等人(Reberet al.,1976)证明人能够进行内隐学习,在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能学会确定符合语法的字母串,在语法规则较为复杂时记忆性的内隐学习比规则发现性的外显学习更有效。
(4)启动效应,即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的接触而使对这一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故学习时的启动物和测验阶段的目标词可导致反应时正确率的提高。
(5)健忘症病人的内隐记忆,他们虽不能外显地记得曾完成的任务,但却能获得诸如追赶旋转体和镜形跟踪等运动技能。
他们还能表现出对所获得的信息的启动效应和虚构一些人们的信息。
目前西方对内隐记忆的几种理解:(1)它对信息的提取是无意识的。
(2)它是启动效应的种类之一,即重复启动效应。
(3)它是不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去回忆所学习的内容而只要求完成某项操作的任务。
(4)它提出一个多种记忆说的理论假设,人可能存在由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两个相对独立的记忆机能系统。
记忆分类:1.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叫形象记忆。
这些具体形象可以是视觉的,也可以是听觉的、嗅觉的、触觉的或味觉的形象,如人们对看过的一幅画,听过的一首乐曲的记忆就是形象记忆。
这类记忆的显著特点是保存事物的感性特征,具有典型的直观性。
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记忆的分类是心理学部分考察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此部分考察形式主要以事例反选或者概念反选的方式出现,由于部分考生对该知识点理解不到位,以至于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会出现概念混淆的情况。
本文在此对其在整个心理学中的知识点做出总结,希望对各位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一、把握考点第一步之辨概念:1.根据记忆过程中意识的参与程度,可以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因此,又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2.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可以把它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是指事前没有明确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去努力。
由于缺乏目的性,因而识记内容带有偶然性和片断性,缺乏系统性。
有意识记是指有意识记是有明确的识记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在识记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依靠有意识记。
二、把握考点第二步之明规律:内隐记忆强调信息提取过程中的无意识性,它经常表现为:人在操作某任务时,在不需要对先前经验进行有意识回忆的情况下,已储存在脑中的经验或信息会在提取和操作中自动起作用,从而影响到作业的绩效。
内隐记忆最初是在遗忘症患者身上发现的,表现为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再认等方面的明显缺陷,但是,他们在残词补全的测验中,完成的状况却接近于正常人。
一般在再学时的节省、阈下编码刺激的作用和启动效应等方面能检验到内隐记忆。
正常人也存在内隐记忆现象,比如知觉辨认、偏好判断、语词认知、技能学习、人脸识别等,都能够找到内隐记忆的痕迹。
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相对,指人在意识的控制下,主动地收集某些知识经验来完成当前作业任务时表现出来的记忆。
外显记忆是对过去经验的有意识检索和提取的过程,其突出的特点是强调信息提取过程中的有意识性,而不是信息识记过程的有意识性,即个体能意识到自己正在积极地检索或提取记忆中的信息,从而实现回忆或再认。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1(总分120, 做题时间120分钟)单项选择题1.(2017·辽宁)垂直线段与水平线段等长,但看起来垂直线段比水平线段长,这是错觉中的( )SSS_SINGLE_SELA厄任斯坦错觉B黑灵错觉C菲克错觉D庞佐错觉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3.8答案:C菲克错觉是指垂直线段与水平线段等长,但看起来垂直线段比水平线段长。
2.(2017·浙江)儿童边掰手指边数数,如果动作停止,思维也停止。
这说明儿童的思维属于( )SSS_SINGLE_SELA直观动作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直觉思维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3.8答案:A直观动作思维是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过程。
儿童通过掰手指数数来进行思维,动作停止思维也停止,这种思维属于直观动作思维。
3.(2016·河北)让学生以某种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
这是( )SSS_SINGLE_SELA头脑风暴训练B推测与假设训练C自我设计训练D发散性思维训练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3.8答案:D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形态扩散等。
用途扩散,即让学生以某件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
题干所述是发散性思维训练中的用途扩散。
4.(2017·陕西)关于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常考)SSS_SINGLE_SELA当我们学习英语单词时,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汉语拼音对我们记忆英语单词有干扰,这就是倒摄抑制B当我们能熟练使用英语单词时,英语单词对我们回忆之前学过的汉语拼音有干扰,这就是前摄抑制C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就是在学习两种不同但又彼此类似的材料时产生的,在学习一种材料的过程中不会出现D在学习两种不同材料时,如果后来学习的材料与之前学习的材料在难度上不同,倒摄抑制的作用也就不同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3.8答案:D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记忆》必看考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奥运会期间看游泳比赛的记忆属于_____。
A : 情景记忆B : 语义记忆C : 程序性记忆D : 陈述性记忆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考查情景记忆的分类。
2、单选题练书法时,我们所知道的规则和方法是储存在_____中的。
A : 陈述性记忆B : 情景记忆C : 程序性记忆D : 语义记忆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解析: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可以用言语表达。
情景记忆:对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
程序性记忆(技能记忆):记忆程序性知识,如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
感觉记忆(感觉寄存器或瞬间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
3、填空题记忆过程包括____、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
参考答案: 识记4、单选题在学习了新知识之后,遗忘内容的百分率最大的时期是_____,因此复习要及时。
A : 两天之内B : 一周C : 两周D : 一个月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材料后的 1—24 小时,最晚不超过 2 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
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 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
5、多选题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总结的遗忘规律是_____A : 先快后慢B : 先慢后快C : 先多后少D : 先少后多参考答案: AC本题解释:【答案】AC。
解析: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是艾宾浩斯总结的遗忘规律。
6、单选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的是_____A : 言语记忆B : 逻辑记忆C : 情绪记忆D : 动作记忆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情绪记忆是指以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为内容的记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对“怕”的记忆.7、多选题哪些学习材料容易被学生遗忘?_____A : 不重要的B : 无意义的C : 识记次数和识记时间较少的D : 系列材料的中间部分参考答案: ABCD本题解释:【答案】ABCD。
教育综合知识梳理-记忆与认知规律记忆一、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记忆的品质:敏捷性(记忆的速度和效率)持久性(记忆的保持)准确性(记忆的正确和精确)准备性(记忆的提取和应用)二、记忆的分类1、根据信息从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信息编码方式和记忆阶段的不同,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2、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可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3、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程度,可将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4、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记忆的生理机制:巴甫洛夫用暂时神经联系来解释记忆。
三、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包括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记忆过程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一)识记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
1、分类:(1)有无目的性: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记忆材料的性质和识记方法: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2、识记的规律(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1)识记的目的与任务(2)识记的态度和情绪状态(3)活动任务的性质(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5)识记的方法(二)保持与遗忘1、保持及其规律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二环节。
规律:(1)保持在数量上的变化:1)表现为识记的内容随着时间的延长进程呈减少的趋势,甚至遗忘。
2)记忆恢复:是指识记某种材料,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的保持量大于识记后即时测得的保持量。
(2)保持在质的方面的变化:1)记忆内容中不重要的细节部分趋于消失,主要内容及特征能较好的保持,使记忆内容简洁、概括和合理。
2)记忆内容中的某些特点和线索有选择地被保留下来,同时增添某些特征,使记忆内容成为较易理解的“事物”。
2、遗忘及其规律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心理过程,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信息加工的观点,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或提取错误。
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是指对外界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2.表象是指过去被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
3.识记是识别和记住客观事物的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是输入信息和初步编码的过程。
4.有意识记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采取了相应的方法或步骤,并经过一定意志努力所进行的识记。
又称随意识记。
5.意义识记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的识记。
6.保持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得到保留和巩固的过程。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是进一步编码和储存的过程。
7.再认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当重新出现时仍能,被识别出来的心理过程。
它是记忆的初级表现。
8.重现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由其它刺激的作用,使其映象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心理过程。
又叫回忆,它是记忆的最高表现。
9.有意重现是指有明确的目的任务,自觉进行的重现。
10.追忆是指经过较大的意志努力,进行比较艰苦的追寻思索后,才在头脑中呈现出经历过的事物的映象的心理过程。
11.遗忘是指识记后的内容由于干扰或保持不牢,导致不能再认或重现,或者发生错误的再认或重视的现象。
12.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现象。
1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指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的一条有关遗忘进程的曲线图。
它揭示出了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又称艾宾浩斯保持曲线。
14.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现象。
15.系列位置效应是指人们发现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回忆的顺序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回忆的正确率上,最后呈现的词遗忘得最少,其次是最先呈现的词,遗忘最多的是中间部分。
这种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发生的现象。
16.记忆术指为了便于记忆而将信息加以组织的技巧,其基本原则是使新信息同熟悉的已编码的信息相联系,从而便于回忆。
二、填空题1.过去经验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编码储存提取2.表象语词3.形象性概括性4.语词5.三级记忆说单一记忆说6.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7.7±2 组块8.无意识记有意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9.重复理解10.输入初步编码继续编码储存提取11.数量质量12.恢复现象(回涨)13.再认重现(回忆)14.无意重现有意重现15.遗忘16.消退说干扰说压抑说提取失败理论17.艾宾浩斯无意义音节18.先快后慢19.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20.舌尖现象21.再认22.前摄抑制、倒摄抑制23.长时记忆和情绪记忆24.追忆三、单项选择题1.C2.D3.C4.C5.B6.D7.B8.B9.C10.C 11.C 12.B 13.C 14.B 15.A 16.B 17.C 18.B19.C 20.B 21.B 22.C 23.B 24.A 25.D 26.C四、判断题1.+2.+3.-4.-5.-6.-7.-8.+9.- 10.- 11.+ 12.+ 13.+ 14.+ 15.- 16.+17.- 18.+ 19.- 20.- 21.- 22.- 23.+ 24.+25.+ 26.+ 27.+ 28.- 29.- 30.- 31.+ 32.+33.- 34.+ 35.- 36.- 37.+ 38.+ 39.- 40.+41.+ 42.+ 43.+ 44.+ 45.- 46.- 47.- 48.-49.- 50.- 51.+ 52.+五、辨析题1.机械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