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 格式:pptx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33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个人为了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提升自身能力和素养,以及保护好自己的形象和信誉,需要遵守和实践的道德规范和标准。
教师是培育人才的重要力量,教师道德修养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我们的教育事业,也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未来。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1. 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
教师要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教育事业推向新的高度,才能够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
2. 崇尚人道主义,坚守社会公德教师是为人师表的,首先要成为学生们的榜样。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崇尚人道主义,讲求人际关系,注重团队精神。
同时,教师要坚守社会公德,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宣扬正能量,维护良好的社会风气。
3. 拥有严谨的思维和科学的精神教师职业道德的体现还表现在教师的思想方法和教学方法上。
教师要具有深厚的学科知识和卓越的专业技能,努力以科学的理性和准确的语言表达方法来传达教育知识,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人性认知,倡导严谨的思维和科学的精神。
4. 尊重学生,注重教学实效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心理,增加教学的可接受性与实效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发展。
5. 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教育公平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教育公平,不能以身试法,不能利用职权为个人谋取私利,更不能以权谋私,滥用权力。
教育是重要的办公场所,教师要合规合法行事,不能违反国家法律和学校的纪律。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加强和维护1. 不断提升教育理念与教学水平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发展,不断提升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
构建自我激励机制,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文化内涵,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逐渐成长,让自己的教学工作更加专业化和精益化。
2. 投入精力培养学生作为教师,不仅要注重自身发展,更要投入精力培养学生。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有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它关系到
教师的职业形象和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需要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和提升。
那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
本方法有哪些呢?
首先,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教师是肩负着培养未来的
重任,应该时刻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敬畏之心,树立正确的职
业观,坚守教育初心,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做到
以学生为中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其次,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一言
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
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不断提升
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素养、道德修养、职业技能等方面,做
到言行一致,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再次,教师要注重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和遵守。
教师应该深入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遵循教师职业操守,做到忠诚教育事业,
廉洁自律,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言行一致,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传身教。
最后,教师要注重与同行的交流与学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需要与同行进行交流与学习,通过与同行的交流,可以不断吸收他人的优点,找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和修正,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注重自身修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与同行交流与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内容教师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职业道德修养至关重要。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廉洁自律**:教师应当自觉遵守教育行为规范,坚持廉洁自律。
不以教书育人为名谋取私利,不搞权色交易,不接受学生或家长的财物。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遵纪守法,不违背职业操守。
2. **热爱教育事业**: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在于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要以责任心和使命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不断追求教育教学创新。
3. **公正公平**:教师要做到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偏袒、不歧视,不因个人喜好对学生有任何偏见,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权利和机会平等。
在评价学生时要客观公正,不做出主观臆断。
4. **尊重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不侮辱、不打骂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关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5. **文明礼貌**:教师要以身作则,展现文明礼貌的师表形象。
言行举止要得体,不说粗话、不耍大牌,与学生交往时要尊重学生的感情和意见,维护师德师风。
6. **提高修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增强道德自律意识。
要注重职业道德修养的自我反省,及时纠正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努力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
7. **社会责任**:教师要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公益活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内容涵盖了广泛的范围,是教师必须严格遵守的准则和规范。
只有不断提升道德修养,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希望每位教师都能牢记教育使命,时刻铭记职业道德规范,做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第九章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一、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的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进一步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许多国家都把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增强国力作为首要任务。
对于我国的教育而言,除了要迎接这一全球共同的挑战外,还面临着社会转型、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转轨对人才培养要求发生深刻变化的特殊挑战。
二、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之一,他们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
儿童和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立德志的重要时期,他们在个性心理品质上表现出来的显著特点是模仿性强,可塑性大。
此时,周围的社会风气和人的道德面貌如何,对他们的个性心理品质和道德观念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教师是学生最关注的人物,也是他们最爱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从道德品质到每一个生活细节,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无数教育实践证明,教师职业道德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能够迫使每一个学生去检点自己,思考自己的行为和管住自己的那种力量,首先就是教育者的人格和他的思想信念,他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他的道德面貌的完美性。
三、教师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完善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能使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意义,深刻理解教师所担负的社会职责和使命,确立坚定的职业信念,而这种坚定的职业信念恰恰是教师完成本职工作的基本保证,也是促进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为教育事业自觉奉献的动力源泉,崇高的教师职业理想也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树立起来的。
因此,崇高的教师职业理想来源于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反过来,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崇高的教师职业理想又会促进教师道德素质的提高。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能促进教师改善劳动态度,敬业爱生,形成良好的教风。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修养的原则引言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修养的原则对于教师的工作表现和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教师职业道德基本修养的原则,帮助教师们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升自身素质。
1. 诚信原则诚信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之一。
教师应当坚守诚信原则,对待学生、同事和学校都应保持真实、正直的态度。
教师应当遵守诺言,言出必行,诚实守信,不说虚假的话,不许诺不能实现的承诺。
诚信行为不仅能够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还能够赢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
2. 尊重原则尊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之一。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权利,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感受,不歧视、不排斥任何学生。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思想和知识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 专业原则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坚持专业原则。
教师应当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做到教学内容和方法与时俱进。
同时,教师还应当尊重学科规范,遵循教学纪律,确保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 公正原则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原则之一。
教师应当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任何学生。
教师在批评和表扬学生时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偏不倚。
教师还应当公正对待同事,做到公平评价和公正竞争,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5. 爱心原则爱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之一。
教师要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耐心倾听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关怀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同时,教师还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6. 合作原则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应当与同事积极沟通和交流,在教育教学方面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还应当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和培养学生。
7. 责任原则责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决定性要素之一。
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成才的重要任务,教师应当主动承担起教育责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原则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时刻牢记自身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遵守一系列的原则,以确保自己的行为符合职业操守,为学生树立榜样。
以下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原则:1. 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尽职尽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2. 忠诚诚信教师要对学生、对学校忠诚无私,对待工作要忠实可靠,言行一致,言出必行,保持诚信,绝不说谎言,不做虚假宣传,对待学生公平公正。
3. 严谨治学教师要严谨治学,细心备课,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偷懒敷衍,不搞应试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表率。
4. 以身作则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要做一个符合职业操守的榜样,言行一致,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5. 尊重学生敬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之一。
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倾听学生的声音,给予关爱和指导,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6. 终身学习教师要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做一个教书育人的行家里手。
总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原则是教师们必须牢记的底线标准,只有不断遵守这些原则,才能在教育事业中大显身手,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接班人。
愿每位教师都能严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原则,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引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在岗位上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修养,它不仅是教师责任与使命的体现,也是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涵盖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需的道德理念、职业操守、职业行为和职业规范等多个方面。
1.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道德理念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要求教师具备正确的道德理念,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价值追求。
教师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关爱、帮助他们成长。
教师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和引领学生。
1.2 职业操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即敬业、守信、尽责。
教师应以专业的态度对待教育工作,投身于教学与研究,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同时,教师应守信用,言行一致,履行自己的承诺与责任。
教师还应尽职尽责,尊重学生权益,注重课堂管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1.3 职业行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要求教师具备合适的职业行为,即教师应遵循教育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和发展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教师应倾听学生的声音,重视学生的意见和反馈,并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师还应注重团队合作,与家长、同事和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1.4 职业规范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要求教师遵守职业规范,即教师应遵循法律法规和教育法规,遵循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和学校的管理制度。
教师还应遵循教育教学的科学原则,保持教育的公平和公正,不搞特权,不偏袒任何学生。
教师还应保护学生的隐私权,妥善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2.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履行职责和使命的前提和保证。
其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关系到教师的形象和声誉,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发展和提升的基础。
再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对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第一章官学P3:是指由中国历代官府所办的各级学校。
中国封建官学教育制度的初步形成当从汉武帝兴学算起,经历代王朝的发展而区域完善。
科举制度P7:科举制度的创立一般以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始置进士科为开始,从此直到清末,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国家政治和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师职业P17: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的职责和所从事的专门业务。
第二章道德P27: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职业道德P32: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一系列职业道德规范。
教职业道德P36: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第三章道德原则P46:也称作道德的基本原则或根本原则。
它是社会或阶级在道德上对人们的行为和品质提出的根本要求,是调整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以及个人与社会整体之间利益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是评价人们行为是非、善恶的根本标准;同时,它也是对一定社会或甲级的道德关系的本质概况,是道德的社会本质或阶级属性的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是区分不同道德类型的最根本的标志。
道德规范P48:是一定的社会和阶级从其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形成和概括的,人们在某种社会关系中应单普遍遵循的具体的行为准则。
集体主义P50: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在道德上的集中体现乐教敬业P56:所谓“乐教”,既是乐于教育,是指教师要以一种愉悦、快乐和热爱的心情投入到教育活动活动中去。
第四章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把教育和教学结合起来,尽职尽责,即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德一代新人。
教学相长学生为本P70:高等学校和教师因为学生而存在,为了学生而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作为一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教师的职业操守和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诚信和诚实守信诚信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石,教师要言行一致,言行背后要有真实的内心。
教师要诚实守信,对待学生、家长和同事要言行一致,不说谎、不欺骗,不散布虚假信息。
同时,教师还要守信用,信守承诺,履行教育教学任务,不轻易违背教育规章制度。
2. 崇尚职业操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还包括崇尚职业操守,教师要具备职业操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不做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情,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教师要以身作则,始终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
3.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还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不歧视、不偏袒,要以平等、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
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给予他们适当的关爱和帮助,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4. 保护学生权益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还包括保护学生权益。
教师要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不进行任何形式的体罚和虐待。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隐私,不泄露学生的个人信息。
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学生的问题。
5. 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还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关注教育教学前沿和最新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6.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还要求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以平等、亲和的态度对待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和个人意愿,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与学生共同成长。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涵盖了教师的各个方面,包括个人品质、职业操守、教育教学实践等。
教师职业道德与个人修养教师是社会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是学生的楷模榜样和引路人。
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对于他们的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师德,不断提升个人修养,以更好地履行教育教学工作,为培养学生健康成长而努力奋斗。
一、职业道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是育人的工作者,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
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师需要具备的职业道德包括:诚信、敬业、尊重、公正、关爱等。
首先,诚信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教师应当做到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榜样。
只有教师本身守信用、讲诚信,才能要求学生廉洁守纪,增强学术诚信意识。
其次,教师要具备敬业精神。
教师应当热爱教育事业,奉献精神,恪尽职守,尽心尽责地教书育人,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帮助和指导。
再次,尊重学生是教师的应尽责任。
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不应有偏见或歧视,给予学生平等的尊重和关爱。
最后,公正是教师不可或缺的品质。
教师应当客观公正地对待学生,公平地评判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不偏袒不排斥任何一位学生,给予每个学生公正的机会和评价。
二、个人修养是教师的内在修养教师的个人修养不仅包括学识上的提升,还包括道德品质的提高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只有教师不断提升个人修养,才能更好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首先,教师要注重学识的积累和提高。
教师应当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其次,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工作压力大,要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和耐心,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才能处理好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再次,教师要注重修身养性。
教师要注重修养品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最后,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活力和创造力。
教师要注重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工作状态,不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为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激情。
第九章教师职业道德综述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道德的本质:( 1)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本质的决定性作用a.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b.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道德的内容。
c.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决定道德的变化。
d.在阶级社会中,道德的阶级性和道德的共同性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在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比如职业生活中,会由于共同的经济活动而形成共同利益,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统一的职业道德要求。
总之,任何道德只有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中才能找到根源。
那种脱离社会经济关系来谈论道德的本质,把道德说成是“超历史”的理论是荒谬的。
3.道德的特点:( 1)特殊的规范性( 2)独特的多层次性( 3)广泛的社会性( 4)更大的稳定性。
4.道德发展的规律性:(1)社会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发展。
(2)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进步的。
(3)道德是在批评继承中发展的。
5.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6.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7.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从事教师劳动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
8.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1)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a.学生的“向师性”心理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b.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具有示范性的特点。
c.教师独特的劳动手段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特点。
( 2)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a.教师劳动对象的复杂性b.教师劳动内容的复杂性c.教师劳动过程的复杂性( 3)教师职业劳动的创造性a.教育是一个创造人才的过程b.教育是教师创造性运用教学规律的过程c.教育工作要求教师具有创造性才能进行创造性劳动( 4)教师职业劳动的长周期性9.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道德意识的自觉性教师职业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只要是对教师职业认识和教师职业信念而言,也就是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伟大意义的深刻理解和认识从事教育工作所应有的志向和意志。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一、教师爱岗敬业教师爱岗敬业可以归纳为三个层面上的内容:(1)情感上——爱校爱教爱生。
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一种情感上的接纳,甚至“迷恋”;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场所有一种剪不断的“情结”。
能把自己的情感世界与教育的兴衰、学校的兴衰联系在一起,为教育之忧而忧,为教育之乐而乐。
以校为家,把学生当儿女、兄弟姐妹。
这种情感是爱岗敬业最根本的动力源泉。
这种情感是内在的,也是持久的,不会因教师职业待遇的高低或条件的忧劣而轻易波动。
教师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才能敬重自己的事业,并为之而自豪;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可能以恭敬之心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对学生、对事业严肃认真、专心致志、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2)理念上——教书育人。
教师对职业的爱心要在懂教育规律、思想方法科学和清醒头脑的前提下,否则这种爱就会盲目和没有方向。
教师爱岗敬业要体现在既要培养学生具有符合社会要求,适应时代发展的综合素质,又要开发学生潜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教师爱岗敬业不仅仅表现在关注学生的学习,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更要体现在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上,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教育性上,体现在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上。
教师爱岗敬业不仅要教会学生做事,还要教会学生做人,要培养学生形成做事、做人应具备的良好品德。
(3)态度上——认真负责。
教师对工作、对学生的态度是教师爱岗敬业的直接体现。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朱熹强调“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不是物,容不得半点疏忽。
教育的影响触及心灵,容不得丝毫大意。
教育过程中的任何轻率、差错和随意性都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教师的职业态度除“认真”二字,别无选择。
具体讲:教师在工作上要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决不敷衍了事,在行动上,科学规范、遵规守纪、严以律己,为人师表。
在学生面前,教师没有个人行为,教师的言行举止在学生的视野之中,教师应随时注意完善自己的职业形象。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导论1、他律:是指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机构以及教师所在学校组织的师德教育。
2、自律:是指教师在实践中主动培养自己师德品质,也叫自我教育。
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根据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自省、自律、自警、自励,不断达到新的道德境界的实践活动过程,以及通过这一无止境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所达到的程度、水平。
4、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师德是教师素质之魂,是做人从教的基础。
高素质的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
我国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对教师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自身品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教师职业道德是调节教师人际关系的准绳和润滑剂。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
(3)教师群体的道德水准,决定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5、当前教师职业道德面临的新挑战:(09年10月四川考题)(1)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新挑战。
在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冲击下,我国经济要在国际竞争中得到超越性发展,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
道德是构成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2)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念并存的新挑战。
在多元价值取向并存的现实中,学校作为社会化机构,教师作为这一机构的代表,必须按照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要求,选择与社会相一致的信仰价值和行为规范来教育自己和学生。
(3)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新挑战。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靠法制的力量去支配和促进社会进入理想的道德境界,客观上只有建立起健康有序的社会道德秩序,法制的保障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中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挑战。
未来的人才不仅具有较高的科技素质,而且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健康丰富的情感和较高的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原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1. 引言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当遵循的一套准则和规范。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影响学生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以期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2. 教育使命和社会责任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应当始终牢记自己的教育使命和社会责任。
教育使命是指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为己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责任,引领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提高综合素养。
社会责任则涵盖了教师对学生、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包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积极参与家庭教育以及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等。
3. 专业精神和学术规范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关键在于培养专业精神和遵守学术规范。
专业精神是指教师要以高度认同职业和专业的精神状态,持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应当保持诚实守信的学术道德,严禁抄袭和剽窃,积极发表研究论文,倡导学术独立性和公正性。
4. 师生关系和教育方法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处理师生关系和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给予平等和公正的对待。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善于倾听、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并能够理解和体谅学生的困难和需求。
此外,教师还应当不断改进和创新教育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5. 道德榜样和自我修养作为教育者,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还应当成为学生道德榜样。
教师应当坚守道德底线,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积极传递正能量。
此外,教师还应当注重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修养、艺术修养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培养。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影响和引导学生。
6. 培养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还应当包括培养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
创新精神是指教师要具备教学教研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积极探索和应用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1.职业:人们由于分工而长期从事的专业业务和特定的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2.道德是有一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伦理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以区分善恶美丑为内容的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所谓道德本质,是指道德现象的内在联系和道德的内在矛盾。
3.道德活动有三大领域:社会公共活动领域的道德,职业活动领域的道德,家庭活动领域的道德。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
5.职业道德就是指人们在从事某种正当的社会职业过程中,思想和行为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
职业道德的特点:第一,内容的稳定性;第二,形式和行为尺度的多样性;第三,适用对象的限定性。
6.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调整人和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现象就是指人类现实生活中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持的一类社会现象。
道德现象一般分为三个方面:道德活动现象、道德意识现象、道德规范现象。
道德关系就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按照一定的道德价值观,或者说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将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作为其研究对象,并把握两者的辩证统一。
7.作为伦理学分支的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对象应当是指向教育领域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
教育是一种培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这种实践活动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体三要素。
它具有目的性、实践性、双边性、多功能性等一般特点。
8.教师职业道德:揭示教师职业道德关系中的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矛盾的种种表现,并根据不同矛盾的性质和特点,总结出反映这些矛盾发展变化规律的理论,确定解决这些矛盾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体系,提出进行道德评价的标准,以及进行道德教育,提高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引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从师生关系、教学方法、职业操守等多个方面来培养和提升的,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
一、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以关爱学生为核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和参与机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平等的交流环境。
二、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个人修养息息相关。
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诠释道德准则,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通过积极向上的行为示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还涉及到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师应掌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兴趣中愉快地学习。
同时,应注重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职业操守的要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还要求教师具备高度的职业操守。
教师应以诚信为本,坚守职业道德底线,绝不容忍学术不端等违规行为。
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不断追求教育的公平与公正。
五、善于反思的品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需要教师具备善于反思的品质。
教师应不断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效果,能够主动反思并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只有不断反思,教师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和职业素养。
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锤炼学生的道德修养。
七、与家长的沟通合作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还包括与家长的沟通合作。
教师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以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八、学习与交流的重要性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需要教师具备持续学习和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意识。
教师应注重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学交流活动,与同行共同成长。
九、适应多样化的学生成长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要求教师能够适应多样化的学生成长。
教师职业道德第九章教师职业道德综述1 “道德”二字合用,始于荀子《劝学》篇。
道德概念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逐步提高而逐步完善的。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核心概念)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合。
2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本质起决定性作用。
道德的特殊规范性表现在:(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2)道德规范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
(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道德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因此它又是实践精神。
道德把握世界的特殊性集中表现在:(1)道德把握的主要对象是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2)道德把握世界的主要手段是进行道德评价;(3)道德把握世界的目的是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
3 科学以真假掌握现实世界,艺术以美丑掌握现实世界,道德则通过价值方式掌握现实世界。
4 道德的特点:(1)特殊的规范性;(2)独特的多层次性;(3)广泛的社会性;(4)更大的稳定性。
5 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决定论”和“道德无用论”。
6劳动是道德产生的根源。
社会分工是道德形成的关键。
原始社会的道德特征:维护氏族部落的共同利益是原始社会道德最突出的特征。
原始社会的道德规范:维护部落氏族内的自由平等,也是原始社会最重要的生活准则和道德规范。
维护或反对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和绝对屈从的对立和斗争,是奴隶制社会道德最基本的内容。
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道德最基本的社会内容。
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也是它最基本的原则。
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主要的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7 道德发展的规律性:(1)社会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发展。
(2)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进步的。
(3)道德是在批判继承中发展的。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一环,承担着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要具备和不断提升的素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榜样的典范。
一个品德高尚、言行端正的教师,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反,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言行不慎,必然会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从根本上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要求教师在工作中时刻保持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
一个道德修养高尚的教师,不仅在教学中能够严谨求实,奋发有为,更能够用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积极的引导和帮助。
在日常教学中,高尚的职业道德可以促使教师更加尊重学生,更加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以及更加全心全意地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服务。
这样的教师才能够真正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潜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作用。
而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教师,往往会在教学中顾此失彼,对学生不够关心,关注的更多是课程内容的教授,这样的教学方式自然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
一个有道德修养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能够用关爱和理解对待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在学生面临学业困难、人际关系问题或者家庭困扰的时候,一个关心学生,能够给予学生关爱和帮助的教师,往往可以成为学生们心目中的良师益友。
而没有职业道德修养的教师,往往会因为缺乏对学生的关心和理解,或因为自身情绪的波动而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这样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伤害。
如何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教师需要加强对职业道德修养的认识。
只有深刻理解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和价值,才能真正的把它内化为自己的一种行为准则。
教师需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