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我来做优质课公开课课件获奖 (3)
- 格式:ppt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15
第五课《这些事我来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到做家务不仅能够减轻大人的负担,而且在动手做家务的过程中,我们还会有许多收获,因此,我们要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
2.懂得作为家庭中的一份子,我们应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减轻父母的负担。
二、教学重点认识到做家务是为家庭服务,是为父母减轻负担。
三、教学难点在做家务的过程中,还能够有许多的收获,我们要养成做家务的习惯。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父母是非常辛苦的,我们在家里面可以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减轻他们的负担。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家务活方面的话题。
板书课题:这些事我来做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做你猜”。
游戏的内容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家务活,老师做动作,同学们来猜。
出示:做饭、擦桌子、洗碗、洗衣服、叠被(二)活动一:家务小能手1.师:有几位同学就经常做家务,并从做家务中收获了很多,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教材32页情景)师:这三位学生做的是什么家务?从这些家务活中收获了什么?生:喂小羊慢慢知道了小羊的生活习性。
生:打扫卫生,为家人带来了干净的生活空间。
生:淘米做饭,帮妈妈减轻了负担。
2.师:像他们这样不但会做很多家务,而且能在做家务中收获很多的同学,我们称他们为“家务小能手”。
师:咱们班有这样的小能手吗?让我们来采访一下他们平时都做过哪些家务吧。
生:我经常整理自己的房间,这样我的房间既干净又整洁,走进去感觉非常舒服。
生:我经常照顾阳台的植物,从中我了解到了很多植物的知识。
知道哪些花要多浇水,哪些花要少浇水?哪些花要多晒太阳,哪些花要少晒太阳。
梳理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分享,原来大家都有能力承担一部分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些事呀,我们都能做。
(三)活动二:家务擂台赛1.师:我们班有这么多家务小能手,下面我们就来举办一次“家务擂台赛”,让家务小能手们比个高下。
2.师:在比赛开始前,请同学们说说这场“家务擂台赛”比赛的内容应该是什么。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5.这些事我来做(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通过抽样一个班级进行家长问卷,数据显示82%左右的家长让孩子做家务、近90%的家长愿意让孩子经常做家务,但是现实生活中,能经常做家务的只有48%左右的孩子。
家长反馈:洗碗、洗衣服、做饭、大扫除、整理书柜等是难度最大的。
从数据分析,家长对于子女的劳动教育不太重视,而孩子因缺少参与家务劳动的机会,劳动观念薄弱,也没有主动承担家务劳动的责任意识。
三、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家务事的种类,发现家务事多、任务重,感知家长承担家务的辛苦;2.通过交流做家务的体验,总结做家务对自身的好处,明晰参加家务劳动的意义,初步培养坚持参加家务劳动的习惯;3.通过讨论与分析,辨析不愿做家务的现象和原因,激发形成“应该做”“主动做”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家长问卷(问卷星统计)2.课件3:学习单:完成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
完成后,重点写自己的体验感受;同时,采访家长“如果你天天能为家里承担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有什么好处?”五、教学重难点1.能感受到做家务的好处并与同学交流;2.辨析不愿做家务的现象和原因,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承担家务的意识。
六、教学过程课前活动:1.在学习单上写下“我知道的家务事有哪些”;2.四人小组交流,一个人说,其余同学认真听,相同的圈起来。
等第一个同学说完,第二组员补充不同的,同样的其余两个同学圈出相同的。
等第二个同学汇报完毕,若还有不同的,继续补充。
都说完了,回自己座位,端正坐好,安静等待。
活动一:说一说:这些事我做过(一)说一说:你知道的家务事有哪些?1.学生说3.出示家长罗列的家务事4.小结:一个家,不管人多人少,吃穿住行所带来的家务事总是那么多。
(一)你们家谁来做这些事呢?1.相机询问父母的职业2.出示问卷结果3.小结:大部分家务事家长承担,我们也偶尔参与。
(三)你做过哪些家务事1.出示家长罗列的家务事2.开火车说:哪件或哪些事我做过?3.小结:你们做过的家务很多,那么哪些最容易,哪些最难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活动二:试一试,我会做这些事(一)体验活动一:最容易的家务体验(展示、口述等)(二)体验活动二:叠衣服(三)体验感言(四)小结:做过家务、会做家务,是不同的级别。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一课:守纪律、讲文明礼貌一、教学目标:1.了解纪律的概念,明确纪律对个人和集体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端正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遵守班级和学校的纪律。
3.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讲文明,提倡礼貌待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纪律的概念和重要性的教育。
2.如何培养和践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准备:1.教具和材料:幻灯片、黑板、纸张、铅笔等。
2.教学环境:整洁、安静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教师出示“纪律”两个字,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纪律的意思。
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解释,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纪律的内涵,明确纪律对个人和集体的重要性。
2.概念解释:教师以幻灯片和黑板为媒介,简要解释纪律的定义和重要性。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讨论纪律对学校和班级的作用,并引导学生明确知道纪律的好处。
3.探究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以班级纪律为话题,讨论并列举破坏纪律的行为。
引导学生思考破坏纪律的行为对个人和集体的影响,并形成共识。
4.学习方法引导: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讲解学习方法中的纪律要求,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守纪律是合理安排时间和高效学习的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
5.文明礼貌的教育:教师通过案例故事、图片展示等多种方式,向学生讲解文明礼貌的定义和重要性。
使学生明白文明礼貌是一种美德,影响他人和自己的心情以及生活品质。
6.行为规范训练: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模拟现实生活场景,让学生指出不文明和不礼貌的行为,并提出改正的建议。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文明礼貌的行为规范。
7.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关于纪律和文明礼貌的情景图片,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并回答与之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8.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纪律、讲文明礼貌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布置学生回家整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写一篇关于纪律和文明礼貌的心得体会。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的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案5篇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为主要目标,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套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
但他们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道德和法治方面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制观念。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2.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制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教材。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增加课堂趣味性。
3.案例材料: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4.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图片、卡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歌曲等手段,引导学生关注道德与法治话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教材内容,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有直观的了解。
同时,结合典型案例,让学生感受道德与法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