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辨析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3
成语的辨析方法
成语的辨析方法包括:
注意关键字词:有些成语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意思,不能随意解释。
例如,“望文生义”指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不了解成语的确切含义,仅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造成不确切的理解,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区别感情色彩:成语的使用离不开语境,不同感情色彩的成语一般只能用于和该词感情色彩一致的语境,即褒义成语要用于褒义语境,贬义成语要用于贬义语境。
例如,“趋之若鹜”是贬义词,不能用于褒义语境。
以上辨析方法仅供参考,建议查阅汉语词典了解更多辨析方法。
成语辨析的几个思考角度一、感情色彩例: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
×无所不为:没有什么坏事不做。
(贬)1.我市数百名公安干警倾巢出动,经过数夜蹲首,终于抓获了这起枪杀案的犯罪嫌疑人。
×倾巢出动:出动全部力量。
(贬)2.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传来,天安门广场欢声雷动,人们为这一振奋人心的大喜事而弹冠相庆。
×弹冠相庆:一人做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贬)3.这些天来,由于没有完成好任务,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辜负了人民的委托。
×耿耿于怀:心中有事牵萦,无法排遣。
一般指内心愤愤不平。
(贬)4.破坏公共设施的犯罪行为,使广大干警荡气回肠,下决心打击这伙罪犯。
×荡气回肠: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
(褒)5.为应对入世带来的挑战,服务行业面向市场,不断改革,在服务的多样化上下功夫,使消费者如过江之鲫,纷纷而至,从而效益大增。
×过江之鲫:赶时髦的人很多。
(贬)6.据报道,沿用了20年的高中语文课本将改头换面,由两种新版教材代替,呼唤多年的中学语文教材改革终于迈开了一步。
×改头换面:只改形式,不改内容。
(贬)7.日元不断贬值,其势如破竹的下跌势头,使已经遭受金融危机重重打击的亚洲经济雪上加霜。
×势如破竹: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褒)8.为了写好这篇文章,刘教授查找文献,寻章摘句,做了上千张卡片,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寻章摘句:读书时只摘记漂亮的词句,不深入研究;写作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贬)9.招商引资要实事求是,不能不负责任地口若悬河,更不能说谎,否则不但难以引来项目,还会损害一个地方的政府形象。
×口若悬河:能言善变,滔滔不绝。
(褒)改“信口开河”(贬)10.在全球股市波动下,为使美元坚挺,降息在所难免。
×在所难免:指不好的事11.大连万达战胜浦项制铁,无独有偶,鲁能泰山也战胜了现代恐龙。
一、意义轻重不同1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区别】都含有“认为自己正确”的意思。
但前者是指主观不虚心,语意较轻;后者是自以为了不起,比别人高明,语意较重。
2.惨无人道惨绝人寰【区别】形容狠毒残酷。
前者指非常凶狠,毫无人道。
后者指世上没有比这更悲惨的事了。
语意较重。
3.暗箭伤人含沙射影【区别】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
但使用的手段有差别:前者指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别人,程度比后者重,后者的手段多是语言,并还有影射某人或某事之意。
(指桑骂槐)4.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区别】都有凭空捏造之意。
但前者重在没有事实根据,后者重在本来没有,语气较重。
5.独断专行专横拔扈一意孤行【区别】都有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办事主观蛮干之意。
但前者有蛮横、霸道之意,语意较重。
一般只用于掌权者;中者和后者,多形容缺乏民主作风,语义较轻,而且不限于当权者,一般人也可用,范围较宽。
6.嫉恶如仇深恶痛绝【区别】都含有厌恶、憎恨之意。
如仇,如同仇敌。
痛绝,厌恶、憎恨到了极点。
后者语意较重。
7.魂不守舍失魂落魄【区别】都可形容精神恍惚的样子。
前者可形容精神不集中;后者重在形容惊慌异常或因受强烈刺激而行动失常,语义较重。
8.荒诞不经荒诞无稽荒谬绝伦【区别】都表示荒唐、不可信之意。
但不经指不正常,不近情理;无稽指无法考查,绝伦指超出同类,没有可以相比的,后者语意最重。
9. 爱财如命一毛不拔【区别】都形容极其吝啬,但前者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意重,后者偏重于行为上的自私吝啬,语意轻。
二、意义侧重点不同1.称心如意心满意足【区别】都有如愿以偿,适合自己心意的意思,不同点是前者侧重在称心,后者侧重在满意。
2.苟且偷安苟且偷生【区别】都含有得过且过,保持现状的意思。
不同点是前者偏重在贪图安逸,后者偏重在贪图生存。
3.安分守己随遇而安【区别】都有规矩老实之意,前者侧重于规矩老实,后者侧重于拘守成规,不敢变易。
4.包办代替越俎代疱【区别】都有包办之意。
但前者重在包办,后者重在超越权限。
辨析成语八技巧作者:郑海玲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2年第10期在运用成语时,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本来该用甲成语却用了跟甲成语在意义上有细微差别的乙成语,导致误用。
因此有必要学会辨析同义成语的技巧。
下面介绍八种技巧。
一.意义轻重不同。
有些同义成语意义相同或相近,只是在意义上有轻重的不同。
例如“自以为是”和“自命不凡”,二者都含有“认为自己正确”的意思。
但前者是指主观不虚心,语意较轻;后者是自以为了不起,比别人高明,语意较重。
再如“惨无人道”和“惨绝人寰”,二者都可以形容狠毒残酷。
不同点是前者指非常凶狠,毫无人道,而后者指世上没有比这更悲惨的事了。
两相比较,前者的语意较轻,后者的语意较重。
二.意义侧重点不同。
有些同义成语意义大体一样,只是在用法上有其侧重点的不同。
例如“称心如意”和“心满意足”,它们都有“如愿以偿,适合自己心意”的意思,不同点是前者偏重在称心,后者侧重在满意。
再如“苟且偷安”和“苟且偷生”两个成语都含有“得过且过、保持现状”的意思,不同点是前者偏重在贪图安逸,后者偏重在贪图生存。
三.范围大小不同。
有些成语意义大体是一样的,只是使用范围上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
例如“汗牛充栋”和“数不胜数”,二者都可以形容事物多。
不同点是前者只能形容书籍很多,而后者可以泛指任何事物的数量多,两相比较,前者的范围小,后者的范围大。
再如“食而不化”和“食古不化”,它们都含有“没有很好地消化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意思,但前者指学习古代的知识,指的范围小,而后者既可以指古代的,也可以指现代的,其范围比前者要大得多。
四.适用对象不同。
这主要是指成语用法来说的。
有些同义成语意义大体相同,但有的适合用于甲类事物,有的适合用于乙类事物。
例如“鱼龙混杂”和“鱼目混珠”,它们都含有“两种东西混在一起,难以分辨”的意思,不同点是前者适用的对象是人,指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后者适用对象是物,指假的事物冒充真的事物。
辨析成语运用正误的方法1.看成语的意思是否与句意相符。
例①【解析】“坐地分赃”,如果望文生义,就会以为是“坐在地上分取赃物”,而实际上,它的意思是“不亲自偷窃抢劫而坐在家里分取赃物”,用在这个句子中是不合句意的。
例②【解析】“叹为观止”指“赞叹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此处误解为“因为不能继续观看风景(观看停止)而叹息”。
例③对美国来说,黑海石油储量多寡并不重要,【解析】“当务之急”是名词性的偏正短语,“急”应当是个名词,“急”通常是“紧急”的意思,作名词的时候,那就应当是“紧急的事情”。
抽出句子的主干一一“战略地位是紧急的事情”,显然不通。
【小结】怎样准确地记住成语的意思呢?诀窍是记住成语中的关键词语的意思。
比如,“喻之以理”,记住“喻”是“告知”,“不言而喻”,记住“喻”是“了解”,这样也就记住它们的意思了。
同样,揣摩成语的意思,也可从成语中的关键词语入手。
2.看成语与其它词语搭配是否得当。
例④【解析:“天花乱坠”用来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夸大的或不切实示的),它不能与“想”搭配。
例⑤【解析】“人迹罕至”意谓“很少有人去的地方”,爬满青苔的崖壁,是没有人去的,所以不能用“人迹罕至”来修饰。
3.看成语的适用对象、范围是否恰当。
例⑥留下。
【解析】“固若金汤”用来形容城池或阵地坚固、不易攻破,这里用来形容“河堤”适用对象不对。
例⑦呢。
【解析】“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用于兄弟之间不当。
4.看成语的感情色彩是否与语境相符。
例⑧【解析】“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多用于坏事。
如:威胁利诱,无所不至。
这句话是想说校长对待同学非常细心周到,应用“无微不至”才对。
例⑨【解析】“趋之若鹜”意谓像野鸭成群而往。
比喻很多人争相趋附、前往。
用在此句中,感情色彩不合语境。
一般来说:像“黔驴技穷”“狼奔东突”“狗急跳墙”“鼠目寸光”“沐猴而冠”“乌合之众”这类成语,把人比喻成“驴”“狼”“猪”“乌鸦”等动物,都是贬义的。
辨析成语的六个方法:
注意成语的语义和范围:成语的语义往往比较精炼,一个成语可能只包含一个特定的概念或形象。
在理解成语时,要特别注意其原始意义和比喻意义,以及其适用的范围。
注意成语的来源和背景:很多成语都来源于历史故事、典故或者民间传说,理解其背后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注意成语的语法结构:成语的语法结构往往比较固定,不能随意改变。
例如,“半途而废”不能改作“半途而返”,“喜出望外”不能改作“喜出望外”。
注意成语的修辞手法:很多成语使用了一种或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夸张等。
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注意成语的情感色彩:成语往往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如褒义、贬义、中性等。
理解其情感色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并正确地使用。
注意成语的搭配对象:不同的成语有不同的搭配对象,理解其搭配对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并正确地使用。
以上就是辨析成语的六个方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辨析近义成语的八种方法宇文皓月一、意义轻重分歧。
1.自以为是自命非凡都含有“认为自己正确”的意思。
但前者是指主观不虚心,语意较轻;后者是自以为了不起,比他人高明,语意较重。
2.惨绝人寰惨绝人寰形容狠毒残暴。
前者指非常凶狠,毫无人道。
后者指世上没有比这更悲惨的事了。
语意较重。
3.冷箭伤人含沙射影都比方黑暗诽谤、攻击或陷害他人。
但使用的手段有不同:前者指面前用某种手段伤害他人,程度比后者重,后者的手段多是语言,并还有影射某人或某事之意。
(指桑骂槐)4.实事求是无中生有都有凭空捏造之意。
但前者重在没有事实根据,后者重在原本没有,语气较重。
5.独断专行专横拔扈一意孤行都有不考虑他人的意见,处事主观蛮干之意。
但前者有蛮横、蛮横之意,语意较重。
一般只用于掌权者;中者和后者,多形容缺乏民主作风,语义较轻,而且不限于当权者,一般人也可用,范围较宽。
6.疾恶如仇深恶痛绝都含有厌恶、憎恨之意。
如仇,如同仇敌。
痛绝,厌恶、憎恨到了极点。
后者语意较重。
7.魂不守舍失魂落魄都可形容精神恍惚的样子。
前者可形容精神不集中;后者重在形容惊慌异常或因受强烈刺激而行动失常,语义较重。
8.荒诞不经荒诞无稽荒谬绝伦都暗示荒唐、不成信之意。
但不经指不正常,不近情理;无稽指无法考查,绝伦指超出同类,没有可以相比的,后者语意最重。
9. 一毛不拔一毛不拔都形容极其吝啬,但前者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意重,后者偏重于行为上的自私吝啬,语意轻。
二、意义偏重点分歧1.称心如意心满意足都有如愿以偿,适合自己心意的意思,分歧点是前者偏重在称心,后者偏重在满意。
2.苟且偷安苟且偷生都含有得过且过,坚持现状的意思。
分歧点是前者偏重在贪图安适,后者偏重在贪图生存。
3.循分守己随遇而安都有规矩老实之意,前者偏重于规矩老实,后者偏重于拘守成规,不敢变易。
4.包办代替越俎代疱都有包办之意。
但前者重在包办,后者重在超出权限。
5.中途而废浅尝辄止都有没有完成之意。
前者偏重于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后者偏重“浅”,没有深入。
成语辨析:1、看词义,忌望文生义。
(成语若理解不透,极易造成望文生义错误。
)例:告别时,这位服装个体户一定要送我几件高档衣服,真是大方之家。
例: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2、看色彩,忌褒贬颠倒。
例: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成绩。
3、看谦敬,忌词语错位。
(谦词对自己,敬词对别人)例:小明经常向老师请教,真是不耻下问。
4、看对象,忌张冠李戴。
(有特定使用对象)例:舞台上这位亭亭玉立的小伙子是少数民族歌手。
例: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5、看表达,忌重复赘余。
(隐含义与句子语义重复)例:他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6、看逻辑,忌自相矛盾。
(成语与句意不符、矛盾)例:时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痞子蔡就是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之一。
例:领导者应在问题出现时就未雨绸缪,而不应在问题出现后惊慌失措。
7、看意思,忌正反不分。
例: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8、看程度,忌轻重失度。
(看语言环境用词义轻重合适的成语,避免大词小用、小词大用。
)例: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
例:张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1、大方之家:指见多识广、懂得大道理的人。
句中误解为“出手大方的人”。
差强人意:差:稍微。
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句中误解为:强人所难了。
2、自命不凡:自以为很了不起,不平凡,含贬义。
形容崇高理想不恰当。
3、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
这里颠倒了师生关系。
4、亭亭玉立: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形容小伙子不合适。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
不能形容古人刻苦学习的楷模。
5、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与“大笑”重复。
6、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
与“蓬勃发展”矛盾。
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事先”显然与“出现时”矛盾。
容易混淆的成语及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及辨析成语作为汉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引人深思的意义。
然而,由于某些成语的用法和含义相似,容易造成混淆。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容易混淆的成语,并进行辨析。
1. 良莠不齐和褒贬不一这两个成语都是形容事物或人的好坏参差不齐,但含义有所不同。
良莠不齐强调了好与坏的混杂在一起,意思是品质参差不齐,好坏不一;而褒贬不一则强调了对同一事物或人的评价存在差异,既有褒义也有贬义。
例如:“这个饭店的服务员素质良莠不齐,有的服务态度很好,有的却非常冷漠。
”与之相比,“对这本书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觉得很好,有人觉得一般。
”2. 不可思议和难以置信这两个成语都表示某事超乎想象,但语气和使用场景有所不同。
不可思议更强调人们对某事感到难以理解或解释,常用于形容匪夷所思、离奇的情况;而难以置信则更侧重于人们对某事感到难以相信,强调被事实或事件震撼。
例如:“他的骗术实在是不可思议,我们完全无法理解他是如何做到的。
”与之相比,“他的成绩提高得如此之快,简直难以置信。
”3. 秋高气爽和秋老虎这两个成语都与秋天的天气有关,但表达的意义截然不同。
秋高气爽是形容秋天天气凉爽、宜人的景象,意味着秋天是一个适合户外活动的季节;而秋老虎则指的是在秋季仍然炎热的天气,意味着秋天的某段时间仍然像夏天一样闷热。
例如:“今天的天气真是秋高气爽,适合出门散步。
”与之相比,“这几天的天气真是秋老虎,热得让人无法忍受。
”4. 好高骛远和高瞻远瞩这两个成语都与远大的目标和眼光有关,但含义截然不同。
好高骛远指的是人们追求过高、超出现实的目标,缺乏实际可行的办法;而高瞻远瞩则强调人们具有远见和眼光,能够看到事物的长远发展趋势和潜在的机会。
例如:“他总是好高骛远地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结果一事无成。
”与之相比,“他的决策总是高瞻远瞩,能够及时抓住市场的机遇。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容易混淆的成语及其辨析。
了解这些成语的区别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运用它们,并避免在表达中发生误解。
成语辨析口诀
成语辨析口诀如下:
1.望文生义要不得,比喻部分像整体,局部像全部,断章取义会
闹笑话。
2.褒贬语境要分清,比喻夸大无痕迹,感情色彩就不对。
3.语法功能要留意,比喻同类才相似,不同类就不对。
4.词语轻重要当心,概念大小很关键,把握关系才不犯错误。
5.适用对象要留神,比喻设事才合理,生搬硬套才闹笑话。
以上是常见的成语辨析口诀,在理解和运用成语时可以加以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往往比较复杂,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背景来理解。
因此,在学习和运用成语时,建议多加注意和辨析,以免出现误解或误用的现象。
近义成语的辨析(一)近义成语理性意义方面的辨析近义成语间理性意义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语义轻重不同“怒气冲冲\怒气冲天”都有“十分愤怒”的意思,但二者语义轻重不同,前者只是一般的形容,语义较轻,后者带有夸张意味,语义较重。
“自作自受\自食其果”都有“自己做了坏事自己承受”的意思,但二者语义轻重不同,前者表示说话人的埋怨情绪,语义较轻,后者表示说话人拍手称快的情绪,语义较重。
2、表达重点不同“寡不敌众\众寡不敌”都有“人数力量相差很多”的意思,但二者表达重点不同,前者以“寡”的一方为着眼点,偏重在人少的抵挡不过人多的,后者以“众寡”双方为着眼点,偏重在人数力量相差悬殊,难以抵挡。
“眉开眼笑\眉飞色舞”都有“非常高兴”的意思,但二者表达重点不同,前者偏重在快乐,多形容人们欢乐、喜笑的情态,后者偏重在得意,多形容人们自得、兴奋的情态。
3、范围大小不同“爱不忍释\爱不释手”都有“喜欢得放不下”的意思,但二者所指范围大小不同,前者可以指称不能用手去拿的事物,所指范围较大,后者只能指称可以用手去拿的事物,所指范围较小。
“一目十行\一目了然”都有“看东西反应快”的意思,但二者所指范围大小不同,前者指称的只能是文字,所指范围较小,后者除文字外,还可以指称其他具体事物,所指范围较大。
4、适用对象不同“捷足先得\捷足先登”都有“行动敏捷”的意思,但二者适用对象不同,前者多适用于可以跟“得”照应的事物,后者多适用于可以跟“登”照应的事物。
(《中国成语》误,576页)“不耻下问\移樽就教”都有“向人请教”的意思,但二者适用对象不同,前者含有被请教的对象的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意思,因此只适用于上对下,后者则没有这种限制,对上对下都适用。
5、内涵宽窄不同“熙来攘往\熙熙攘攘”都有“人多、热闹、拥挤”的意思,但二者语义内涵宽窄不同,前者还有人来人往的含义,语义内涵较宽,后者则没有这种含义,语义内涵较窄。
(《汉语成语》误,1249页)“味如鸡肋\味同嚼蜡”都有“寡淡乏味”的意思,但二者语义内涵宽窄不同,前者还有弃之可惜的含义,语义内涵较宽,后者则没有这种含义,语义内涵较窄。
易混成语辨析在学习中,有很多词语我们经常会遇到,但是有时候我们却并不能正确的区分它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易混成语辨析吧!一、望其项背:【辨析】望其项背:指望着他的身影,可以追上,比得上。
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这里是用来形容“跟在别人后面”。
【举例】他几年如一日地在书法道路上摸索前进,终于取得了让人望其项背的成绩。
【反义】望尘莫及:用来表示赶不上或比不上。
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
例如:他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一般人是望尘莫及的。
二、春风得意:【辨析】春风得意:比喻人遇到好的机会心情舒畅,兴致高涨。
而不是用来形容学习或事业上很顺利的样子。
例如: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令人羡慕,说起话来也是春风得意。
二、意气风发:【辨析】意气风发:形容志气豪迈,精神奋发。
一般不用来形容人做学问或办事,更不能形容运动会上运动员夺冠后的状态。
而这里是用来形容人谈吐不凡,做事精神抖擞,十分有气势。
三、粉墨登场:【辨析】粉墨登场: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
【举例】他戴着一副眼镜,看上去就像一位科学家,此时他正在粉墨登场。
【反义】昙花一现: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多用于描写瞬间即逝的事物。
例如:随着奥运的进行,中国的跳水运动员正在粉墨登场,争取更大的胜利。
【反义】老骥伏枥:比喻人到了晚年,有雄心壮志,还想为国效力。
例如:这位老人正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四、风华正茂:【辨析】风华正茂:指青年朝气蓬勃,富有理想和抱负。
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不用来形容学生。
例如:看到这些风华正茂的大学生,真使我羡慕不已。
五、不假思索:【辨析】不假思索:没有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形容做事敏捷、干净利落。
例如:一听到有人找他帮忙,他马上就答应了。
【反义】三思而行:指经过反复考虑再做出决定。
例如:请您在做重要决定之前,一定要三思而行啊!六、眼疾手快:【辨析】眼疾手快:眼睛看得快,手脚动作也灵活。
比喻动作敏捷、手法熟练。
辨析近义成语的【2 】八种办法一.意义轻重不同.1.自认为是孤芳自赏都含有“认为本身准确”的意思.但前者是指主不雅不虚心,语意较轻;后者是自认为了不得,比别人高超,语意较重.2.惨无人道惨绝人寰形容恶毒残酷.前者指平常凶恶,毫无人道.后者指世上没有比这更悲惨的事了.语意较重.3.暗箭伤人架词诬控都比喻暗中毁谤.进击或谗谄别人.但运用的手腕有差别:前者指暗地里用某种手腕损害别人,程度比后者重,后者的手腕多是说话,并还有暗射或人或某事之意.(指桑骂槐)4.捕风捉影无中生有都有凭空假造之意.但前者重在没有事实依据,后者重在本来没有,语气较重.5.专断专行专横拔扈独行其是都有不斟酌别人的看法,办事主不雅蛮干之意.但前者有野蛮.霸道之意,语意较重.一般只用于掌权者;中者和后者,多形容缺少平易近主风格,语义较轻,并且不限于当权者,一般人也可用,规模较宽.6.疾恶如仇深恶痛绝都含有厌恶.仇恨之意.如仇,如同仇敌.痛绝,厌恶.仇恨到了顶点.后者语意较重.7.魂不守舍掉魂崎岖潦倒都可形容精力恍惚的样子.前者可形容精力不分散;后者重在形容惊惶平常或因受强烈刺激而行动掉常,语义较重.8.荒诞不经荒诞无稽荒诞绝伦都表示荒谬.不可托之意.但不经指不正常,不近情理;无稽指无法考核,绝伦指超出同类,没有可以比拟的,后者语意最重.9. 爱财如命爱财如命都形容极其小气,但前者着重于性情上的小气,语意重,后者着重于行动上的自私小气,语意轻.二.意义侧重点不同1.称心如意心知足足都有如愿以偿,合适本身心意的意思,不同点是前者侧重在称心,后者侧重在知足.2.自甘堕落敷衍塞责都含有得过且过,保持近况的意思.不同点是前者着重在妄想安逸,后者着重在妄想生计.3.安分守己随遇而安都有规则诚实之意,前者侧重于规则诚实,后者侧重于拘守成规,不敢变易.4.包办代替越俎代疱都有包办之意.但前者重在包办,后者重在超越权限.5.半途而废浅尝辄止都有没有完成之意.前者侧重于半途停滞,有可惜之意 ;后者侧重“浅”,没有深刻.6.不由自立不由自立都有掌握不住本身的意思.前者侧重下意识,以及情形的影响.后者形容热忱奔放,心境无比高兴和冲动时才用.三.规模大小不同1.汗牛充栋数不胜数都可以形容事物多.前者只能形容书本许多,规模小;尔后者可以泛指任何事物的数目多.规模大.2.食古不化食而不化都有没有很好地消化已经学过的常识.前者指进修古代的常识,规模小;尔后者既可以指古代的,也可以拽现代的,规模大.3.安之若素随遇而安都有对情形遭受不在意之意.前者多指面临不顺遂的景况,仍能像平凡一样,规模小;后者强调在任何情形中都安然自得,觉得知足,也有安于近况,得过且过之意.4.不可一世气焰万丈都能形容气概汹汹,使人为难.俚前者的运用规模广,不限用于人,还可用于气概.形势.敕令等;后者只用于人,并含有“傲慢自信的意思.5.理所当然理所当然都表示按道理应当如斯的意思.前者信笺在应当如斯,实用规模要比后者宽得多;后者着重在合乎道理,语意重,颜色稳重,还可指平常准确的.不能改变的道理.6.恋恋不舍流连忘返(L10)都有舍不得分开的意思.前者语义规模广,可泛指一切迷恋的人.事物.景物等;后者着重对景物的迷恋.7. 别具一格别开生面都有不同凡响,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到之意.前者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不同凡响,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后者着重“生面”上,表示新的局势或情势,实用规模较广.四.实用对象不同1.不可思议不堪假想都有不能想象的意思.前者实用于奥妙的事物或深邃而又不可懂得的工作或道理,后者实用于轻微的不良效果.2.鱼龙混淆鱼目混珠都有两种器械混在一路,难以分辩的意思.前者实用的对象是人,指大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路,后者实用对象是物,指假的事物假装真的事物.3.爱憎分明泾渭分明(A3)都有界线清晰之意.前者指思惟情感的爱与恨;后者多指人或事的利害显然不同.4.步履维艰寸步难行(B23)都可指行走艰苦.前者一般只用于老年人或有病的人;后者常比喻处境艰苦.五.情感颜色不同1.侃侃而谈夸夸其谈都可以用来形容措辞许多,前者是褒义词,指从容不迫的谈论着的样子;后者是贬义词,批指只说脆而不坚的空论.2.无与伦比登峰造极无以复加都有达到顶点的意思.无与伦比是褒义词,登峰造极是中性词,无以复加是贬义词.3.不求甚解(中)囫囵吞枣(贬)4.八面玲珑(贬)面面俱到(中)5.如虎添翼(褒)为虎添翼(贬)6.逝世得其所(褒)逝世有余辜(贬)7.信口开河(贬),;娓娓动人(褒)8.标新立异(中.贬); 独树一帜(褒)10.无微不至(褒); 无所不至(为)(贬)11.不认为然不认为意12.不胜其烦(贬),犹言禁不起.烦,繁多,烦琐.工作烦杂琐碎,使人难以忍耐.厌,嫌恶,烦,琐细.不嫌麻烦费事. 不厌其烦(褒)13.不负重望不孚重望14.陈词滥调老生常谈都指讲惯了.听厌了的话.前者谈的内容既陈旧又空洞(滥,空洞,不合实际)贬义;后者谈的虽是老话,但不必定没有实际意义,中性.15.百依百顺惟命是从都有怎么说就怎么做的意思.前者含有因为情感上的爱而表现出来的服从;后者有贬义,多用于高低能之间.16.背注一掷背城借一都有最后拼一下以求成功的意思.前者着重在尽所有力气作最后一次冒险(注,赌注)贬义;后者着重鄙人决心决一输赢,褒义.17.因时制宜看(见)风使舵识趣行事都是指可以或许跟着形势做事.因时制宜侧重指灵巧灵巧,擅长顺应新情形,褒义词;量体裁衣侧重指跟着情势随时改变偏向,改变立场,贬义词;识趣行事侧重指可以或许抓住机会,中性词.18.嬉皮笑容嬉皮笑容都表示面带笑容,笑嘻嘻的意思.嬉皮笑容侧重表示顽皮而轻佻的嬉笑,用于形容不严正不稳重的更替立场,前边可以加上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如,对他~;有时还可以表示为了阿谀人而装出笑容的意思,形容巴结迎合的丑态,含贬义;嬉皮笑容侧重表示因心境高兴而满面笑容,多形容高兴.欢快的表情,前面不能加上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也不含巴结迎合之意,是褒义词.19.面貌一新面貌全非前者指呈现极新的面孔,形容彻底改变本来的模样,褒义词;后者指面孔完整改变.形容变动极大,贬义词.20.费尽心血挖空心思煞,很,形容费尽了心思.褒义词;费尽心思,绞尽脑汁.贬义词.他~找了许多多少来由为本身辩解.21.处心积虑殚精竭虑前者,处心,存心,积虑,长时代的斟酌.存心忆久,重复思虑.贬义词;殚,竭,竭尽,用尽.竭尽心力思虑策划.褒义词.22.随心所欲随心所欲六.语体颜色不同1.积少成多积少成多都有一点一滴的意思.前者是书面语,后者是口头语.2.势成骑虎进退掉据都有进也艰苦.退也艰苦的意.前者书面语,后者口头语.3.博闻强志见多识广:都有见识广之意.前者侧重见闻渊博,记忆力强,用于书面语;后者侧重经历多,多用于白话.4.胡里胡涂糊里糊涂都指糊涂蒙昧.形容词.前者是书面语,后者是白话.5.深恶痛绝咬牙切齿都指厌恶.恼恨到了顶点.前者侧重形容仇恨的思惟情感,书面语;后者侧重指仇恨的表情,白话.七.语法搭配不同1.提纲挈领一语中的都有措辞简短而能抓住本质,切中关键的意思.但前者能带宾语,如~天机;尔后者则不能带宾语.2.全神灌注心神专注都可以形容精力很分散,留意力不疏散.但前者可以用.在“在……上”“于……”前边,如,上数学课时,我们班的同窗~在黑板上. 后者没有这种用法.3.金城汤池稳如泰山都能形容十分牢固,不可摧毁.前者多用作宾语,也可用作主语,如军平易近联袂共建~.后者多用作谓语,定语.如这座城堡工事牢固,兵兵器优良,的确是~.八.症结语素不同1.兼收并蓄兼容并包前者重在“蓄”上,有储蓄保存的意思,指把各类内容的器械都加以接收并保存起来.后者重在“包”字,有包含.容纳之意,指把有关的各方面都包含容纳在内.2.坚如磐石稳如泰山前者症结在“坚”,有牢固.顽强之意,多形容建筑物等的牢固不可摇动,也比喻团体.国度无比顽强,不可克服;后者的症结“稳”,即稳定.稳定之意,多形容嵬峨建筑物的稳定不易摧毁,也形容人在紧迫情形下镇静.从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