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
- 格式:pptx
- 大小:541.84 KB
- 文档页数:24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一等奖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二、教学重点1、感受苏词豪放词风。
2、品味词中精炼传神的语言,掌握词中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通过对本词的理解来感悟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相传杭州西湖湖心亭有一石碑,是清乾隆手书,上面写了“虫二”两字,表示这块地方风光美好宜人。
很多人不解其意,大家知道为什么吗?这两个字应该加上两个边框,读作风月无边,盛赞风景之美。
古人面对各式各样的自然风光总会产生不同的奇思妙想,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著名词人苏轼来到传说中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后所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知人论世【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古代第一全才。
”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
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三)【写作背景】北宋元丰五年,苏轼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
历时五个月,苏辙等人拼死上表相救,幸好太后曹氏爱才,不肯杀苏轼,宋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了事。
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作,两赋一词:《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8729;赤壁怀古》【乌台诗案】(四)解题这首词词牌是?“念奴娇”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作家作品与写作背景师:关于作者苏轼,我让大家预习了,现在我来提问一下,苏轼字?生:子瞻!师:号?生:东坡居士!师:什么朝代的?生:北宋!师:头衔?生: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师:我们知道,在诗词方面,他开创了什么词风?生:豪放派!师:另外在散文方面,他又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上学期通过《赤壁赋》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他散文大家的魅力。
由林语堂对苏轼的评价引入新课,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对苏轼的杰出才能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增强学生对苏轼的崇拜感。
)“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实力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佛教徒,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四)文题释义1、念奴娇:词牌名。
念奴为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伎,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
2、赤壁怀古:标题。
赤壁,黄州(今湖北黄冈)赤壁(赤鼻矶),并非真正的三国赤壁古战场;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件。
创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作团练副史。
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
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他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
而他于元丰五年写下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堪称其豪放词的代表作。
(学生拿出笔、笔记本做相关记录并识记,然后以抢答的方式提问上面的文学常识。
)师:同学们掌握得很好,那么他的这篇大作是在什么情况写下的呢?我找一个同学回答一下!王博:它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使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歌,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苏轼的豪放洒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掌握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典故和意象的理解。
2. 苏轼豪放词风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想象力。
3. 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文学地位,引入《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体会诗意,理解诗境。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诗歌的结构、意象、典故等,分析苏轼的豪放词风。
4. 互动环节:引导学生就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苏轼的豪放精神和爱国情怀。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资源1. 相关资料:苏轼的生平介绍、词作选集、《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注释。
2. 多媒体课件:诗歌相关图片、音乐、视频等。
3. 讨论话题:诗歌中的意象、情感、苏轼的豪放词风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互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评价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反思1. 课堂节奏:反思课堂教学的节奏把握,是否适度给予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
2. 教学方法:思考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背景及意义。
2.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介绍苏轼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2. 阐述《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背景。
3. 分析诗歌主题及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苏轼生平、创作背景等。
2. 互动法:提问学生对古诗文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1. 简要介绍苏轼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阐述《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背景。
3. 分析诗歌主题及艺术特色。
4. 引导学生品味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二章:诗词解析教学目标:1. 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意象和典故。
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
教学内容:1. 解析诗中的意象,如“大江东去”、“浪淘尽”等。
2. 分析诗中的典故,如“周瑜”、“小乔”等。
3. 解读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解析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步骤:1. 解析诗中的意象,如“大江东去”、“浪淘尽”等。
2. 分析诗中的典故,如“周瑜”、“小乔”等。
3. 解读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引导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诗歌手法鉴赏教学目标:1. 掌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韵律和节奏。
2. 分析诗中的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内容:1. 解析诗的韵律和节奏,如平仄、押韵等。
2. 分析诗中的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解析韵律、节奏和对仗排比等手法。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跟读、品鉴诗句。
教学步骤:1. 解析诗的韵律和节奏,如平仄、押韵等。
2. 分析诗中的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3. 引导学生跟读、品鉴诗句。
第四章:情感体会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感知诗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1《念奴娇赤壁怀古》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背景与苏轼其人,感受作品豪放风格(教学重点);2.体会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理解与学习苏轼旷达洒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品背景与苏轼其人,感受作品豪放风格(教学重点);2.体会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理解与学习苏轼旷达洒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一、聚焦豪放,创设任务情境同学们,中国是诗歌的王国。
领略过“汉魏风骨"与“盛唐之音”后,我们的诗歌之旅来到了宋代。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宋代是词作的黄金时代。
说到宋词,我们会想到两个流派:婉约与豪放。
它们各自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各美其美。
请看以下两则材料——“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需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明确:大文豪苏轼在传统婉约词外,另辟蹊径,自成一家,开豪放词之先河。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最经典的豪放词代表作。
创设情境:同学们,校文学社要举办“走近东坡词,品评豪放美"系列活动,邀请我们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朗读播报和海报设计,并进一步研读词作,品味词人的情感。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苏轼,回到赤壁古战场,赏大江明月,悟人生几何,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悟豪放之声、观豪放之景、怀豪放之人、感豪放之情、养豪放之心。
二、任务一:朗读播报——感豪放之声要求:录制朗读音频,初步感受词作的音韵美。
1、初读:学生自由诵读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本词。
出示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初步感知词作的风格与音韵特点。
(学生自由诵读)师:同学们已经读完了。
初读本词,你对词作风格和韵律有什么感受?生:读起来确实感觉很壮阔、豪放。
1《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苏轼【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苏轼的诗歌风格和豪放词的风格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词中周瑜形象特点,通过探究作品人物形象与历史人物形象的矛盾。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作的意境,感受作者渴望成就功业的情感,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和壮志未酬的情怀。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苏轼的诗歌风格和豪放词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1、把握词中周瑜形象特点,通过探究作品人物形象与历史人物形象的矛盾。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作的意境,感受作者渴望成就功业的情感,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和壮志未酬的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题金山画像宋·苏轼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二、知人论世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
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
嘉祐二年(1057年),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一说赐进士出身)。
嘉祐六年(1061年),参加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出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外放治理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
随着新党执政,又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赦北还,病逝于常州。
南宋时期,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1《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授课教师:课程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品背景与苏轼其人;学会鉴赏诗词,写作短评。
2、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词中周瑜形象特点,通过探究理解作品人物形象与历史人物形象的矛盾。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品的开阔意境;体会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和壮志未酬的情怀;把握文中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积极乐观面对人生的态度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古诗词学习基础,但是古诗词往往具有思维的跳跃性、抒情的含蓄性,学生难于理解文意和背后蕴含的情感,最终造成对古诗词学习缺乏兴趣而局限于死记硬背的层面。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文中意境及周瑜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教学难点:通过了解作者际遇,以及作者与周瑜的对比,体悟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光阴荏苒,时光回溯,我们一起回到1082年的宋朝,来到湖北黄州。
此时,苏轼新得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他打算开一场直播发布会,苦于没有经验,特地聘请在座的各位担任直播助理。
作为直播助理,我们需要完成以下任务:立人设:苏轼其人开场互动:介绍背景吟咏新词:学会朗诵撰写推荐语:学会鉴赏立人设——苏轼其人1、一生坎坷的苏东坡①1037-1069,变法前,初入仕途。
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
②1069-1085,变法中,忤王安石。
调离中央,先后知杭、密、徐、湖州。
“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
③1085-1093,元佑更化期,神宗去世,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旧党入朝任要职。
召还,遭两党攻击,出知杭、颍、扬、定州。
④1093-1101,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打击旧党被惩处,后被贬惠州、儋州。
2、才华绝伦的苏东坡(1)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诗人(2)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词人(3)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家(4)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书法家3、乐观旷达的苏东坡“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