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判断
- 格式:doc
- 大小:36.52 KB
- 文档页数:3
⾼⼆⽣物《细胞的代谢》要点归纳 ⾼中⽣物复习过程应该是⼀个巩固前学知识和提⾼分析、判断、推理等解题能⼒的过程,决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和死记硬背的过程。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物《细胞的代谢》要点归纳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物《细胞的代谢》要点归纳 1.3细胞的代谢 物质进出细胞的⽅式 1)物质跨膜运输⽅式的类型及特点 物质进出细胞既有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也有逆浓度梯度的运输,称为主动运输。
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进出细胞,叫做⾃由扩散(⽔,氧⽓,⼆氧 化碳)。
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葡萄糖进⼊红细胞)。
从低浓度⼀侧运输到⾼浓度⼀侧,需要载体蛋⽩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所释放的能量,这种⽅式叫做主动运输。
P72了解胞吞胞吐 2)细胞是选择透过性膜 细胞膜和其他⽣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分⼦⾃由通过,⼀些离⼦和⼩分⼦也可以通过,⽽其他的离⼦、⼩分⼦和⼤分⼦则不能通过。
3)⼤分⼦物质进出细胞的⽅式 胞吞胞吐 酶在代谢中的作⽤ 1)酶的本质、特性、作⽤ 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的具有催化作⽤的有机物,其中绝⼤多数是蛋⽩质。
少数RNA也具有⽣物催化功能 特性:⾼效性、专⼀性、作⽤条件较温和。
(见书P85图5-35-4及⼩字部分) 作⽤:同⽆机催化剂相⽐,酶降低活化能的作⽤更显著,因⽽催化效率更⾼。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温度pH值 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 1)ATP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 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缩写。
ATP分⼦的结构式可以简写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种特殊的化学键,叫做⾼能磷酸键,ATP分⼦中⼤量的能量就储存在⾼能磷酸键中。
ATP是细胞内的⼀种⾼能磷酸化合物。
2)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及意义 在有关酶的催化作⽤下,ATP分⼦中远离A的那个⾼能磷酸键很容易⽔解,于是,远离A的那个P就脱离开来,形成游离的Pi(磷酸),同时,储存在这个⾼能磷酸键中的能量释放出来,ATP就转化成ADP(⼆磷酸腺苷)。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物质出入细胞的几种基本方式:主动运输、协助扩散、自由扩散和胞吞胞吐。
o掌握各种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特点、条件和实例。
o理解细胞膜在物质转运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实际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细胞膜和物质转运机制的兴趣和好奇心。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认识到物质出入细胞方式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主动运输、协助扩散、自由扩散和胞吞胞吐的特点和实例。
•难点:理解不同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机制和调控。
三、教学准备•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多媒体课件,包括各种方式的定义、特点、条件和实例。
•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实物或模型。
•物质出入细胞的实验演示材料(如有条件)。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通过展示一些与物质出入细胞相关的生活实例,如药物进入细胞、营养物质被细胞吸收等,引出物质出入细胞的概念和重要性。
o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药物是如何进入细胞的吗?营养物质是如何被细胞吸收和利用的?2.新课讲解o介绍物质出入细胞的几种基本方式:主动运输、协助扩散、自由扩散和胞吞胞吐。
o详细讲解每种方式的特点、条件和实例,如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通常用于逆浓度梯度运输;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但不需要能量,通常用于顺浓度梯度运输;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通常用于气体和脂溶性物质的运输;胞吞胞吐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o通过比较和归纳,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异同和适用范围。
3.实验演示与观察(如有条件)o教师演示物质出入细胞的实验,如观察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运输情况。
o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照和分析。
o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加深对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理解。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授导型教案一、设计思想《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于《标准》的这种理念,在开展此次教学中,我将采用授导型教学方式,中间穿插自辅式教学方式相结合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不仅与周围的环境之间发生物质交换,而且与周围的其他细胞之间也要发生物质交换。
因此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它不仅与第二章中质膜的结构和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学好其他章节有关内容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的基础,了解了细胞由一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质膜包被着,这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认知基础。
同时,高一学生还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和认知能力,比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比较好的完成此次教学任务,但还不是很完善,这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扩散的特点。
2.阐明渗透的概念及原理。
3.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并概述原理。
4.概述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的概念;区别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两种不同的方式。
5.概述胞吞和胞吐两种方式。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扩散作用和渗透作用的过程,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
2.通过分析细胞的吸水原理和探索细胞吸水的过程,初步学会探索细胞吸水原理的科学方法,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
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3.通过区别物质进出细胞的不同方式,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扩散和渗透作用的过程,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
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2.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高中生物细胞代谢知识点4篇高中生物细胞代谢知识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1)一个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具有一层半透膜。
(2)植物细胞内原生质层可以看作是半透膜,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可以看作是半透膜,所以都可以发生渗透吸水。
(3)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
原生质体是指植物细胞除去细胞壁以后的结构。
(4)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例如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膜;协助扩散,例如葡萄糖穿过红细胞的细胞膜;主动运输,例如Na+、K+穿过细胞膜。
(5)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拓展:①溶液中的溶质或气体可发生自由扩散,溶液中的溶剂发生渗透作用;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6)细胞通过胞吞摄取大分子,通过胞吐排出大分子。
四、酶与 ATP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
(2)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
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拓展:①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②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在低温,如0℃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
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3)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
(3)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
(4)ATP和ADP的转化注意:①酶不同:酶1是水解酶,酶2是合成酶;②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
③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
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拓展:①动物体内合成ATP 的途径是呼吸作用,植物物体内合成 ATP 的途径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酶和ATP”知识及生物记忆口诀易错点1 无法准确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 .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1 )①根据分子的大小、是否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进行判断:②根据运输方向判断: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
③根据达到平衡时的浓度判断:若达到平衡时细胞内外仍存在浓度差,则是主动运输,因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达到平衡时细胞内外浓度相等。
(2 )不同条件下运输方式的判断①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有胞吞、胞吐和主动运输。
②需要载体蛋白参与,不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一定是协助扩散。
(3 )无机盐离子的运输方式:无机盐离子的运输方式并非都是主动运输,在顺浓度梯度情况下,也可通过被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如在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Na+、K +的运输,在兴奋时Na +内流和在恢复静息状态时K +外流都是协助扩散。
2 .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1 )物质浓度(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2 )氧气浓度(3 )温度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因而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易错点2 不会正确分析有关酶促反应的图解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1 .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 .酶的作用原理(1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 )原理: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3 )意义:使细胞代谢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
二、酶的本质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
三.酶的特性1 .高效性(1 )含义: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 13倍。
(2 )意义:使细胞代谢快速进行。
2 .专一性(1 )含义: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2 )意义:使细胞代谢有条不紊地进行。
3 .作用条件温和(1 )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举例说明物质出入细胞的主动运输方式和胞吞与胞吐。
2.掌握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判断方法。
(重难点)1.通过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胞吞与胞吐的学习,形成物质与能量的生命观念。
2.通过对物质运输的方式的学习,养成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思维方式。
一、主动运输1.物质运输方向: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
2.条件:需要细胞膜上相应载体蛋白的协助;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3.实例:K+、Ca2+、Na+等离子通过细胞膜。
4.意义:保证了活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二、胞吞与胞吐1.胞吞:大分子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
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的现象。
2.胞吐: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然后移动到细胞膜处,并与之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的现象。
三、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基础1.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或空间结构的变化对物质跨膜运输起决定性作用,这也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
2.胞吞或胞吐过程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更离不开膜上磷脂双分子层的流动性。
1.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
()2.被动运输都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
() 3.分泌蛋白主要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排到细胞外。
()4.液泡中积累了大量离子,故液泡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5.组织细胞吸收氧的速率取决于细胞内外氧的浓度差。
()6.细胞胞吞、胞吐大分子物质不消耗能量。
()提示:1.√2.×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二者都不需要消耗能量,但协助扩散需要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
3.×分泌蛋白排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
4.×液泡中积累了大量离子依赖于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5.√6.×胞吞、胞吐过程要消耗能量。
课时跟踪检测(九)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一、选择题1.胆固醇、小分子的脂肪酸、维生素D等以自由扩散的方式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A.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细胞膜上镶嵌了各种形态的蛋白质分子C.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D.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解析:选D 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胆固醇、小分子的脂肪酸、维生素D等脂溶性物质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优先进入细胞。
2.某科学家在研究物质运输时发现有下列四种曲线关系。
在研究某种物质的跨膜运输时,发现与曲线②和④相符,最可能是下列哪一过程( )A.葡萄糖从血浆进入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B.细胞排出二氧化碳C.小肠上皮细胞从小肠内吸收葡萄糖D.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解析:选C 符合曲线②和④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项是协助扩散,B项和D项是自由扩散,只有C项是主动运输。
3.用磷脂双分子层将某种不容易进入细胞的药物包裹成小球,通过小球膜与细胞膜的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该药物的化学成分和进入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 )A.固醇,自由扩散B.性激素,协助扩散C.蛋白质,主动运输 D.蛋白质,胞吞解析:选D 该药物不容易进入细胞,因此它应该是一种大分子物质,固醇、性激素都属于脂质,很容易通过磷脂双分子层,所以该药物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进入细胞方式是胞吞。
4.关于下图中序号代表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和②所示过程都需消耗能量B.只有①所示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C.大分子物质只有通过①过程才能进入细胞D.氨基酸进入组织细胞与过程②有关解析:选B 分析题图可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被动运输和①(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②(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主动运输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进入细胞;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与过程①有关。
2023高考生物跨膜运输知识点高考生物跨膜运输知识点一、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二、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方向、载体、能量、举例自由扩散、高→低、不需要、不需要、水、CO2、O2、N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维生素等协助扩散、高→低、需要、不需要、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低→高、需要、需要、氨基酸、K+、Na+、Ca+等离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胞吐如何弄清知识内在联系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了。
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如:关于DNA,我们会分别在“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三个地方学到,但教材中在三个地方的论述各有侧重,同学们要前后联系起来思考,既所谓“瞻前顾后”。
又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时,我们会学习许多细胞器,那么这些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有何异同呢?这需要大家做了比较才能知道,既所谓“左顾右盼”。
学好高中生物的必要方法1、观察比较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不仅可以获得新知,也能验证已知。
生物学是实验科学,观察是获得生物知识的重要环节。
如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等等,有效地发挥观察在生物学学习中的作用。
而我们生物学的原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来的。
2、综合归纳教师授课尤其是新授课,一般是分块的,但各块各知识点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各年级生物知识是连贯的,是一个整体。
学习时要将分散的知识聚集起来,归纳整理成为系统的知识,这样易理解好记忆。
3、把握规律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被动转运: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扩散是沿着浓度梯度进行的,称为被动转运,包括自由扩散和辅助扩散。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进出细胞的方式。
(如:o二)(2)辅助扩散:通过载体蛋白扩散进入和离开细胞的物质。
(葡萄糖进出细胞的方式)2、主动运输:有能量消耗,并且需要有载体的帮助进出细胞的方式。
(小分子物质、离子)3.内吞和外吞:大分子颗粒物进入和离开细胞的方式。
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比较:1.小分子和离子进入和离开细胞的方式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运输方向高浓度到低浓度高浓度到低浓度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承运人吗不需要需要需要它会消耗能量吗不消耗不消费消耗举个例子o二、co二、h二o、甘油乙醇、苯等出入细胞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2.大分子物质和颗粒进入和离开细胞的方式(2)结构基础:细胞膜的流动性。
(3)条件:两者都需要能源消耗。
易错点拨:1.上表中的“高浓度”和“低浓度”是指传输离子或小分子本身的浓度,而不是其溶液的浓度。
2、被动运输的动力来自于细胞内外物质的浓度差,主动运输的动力来自atp。
3.内吞和外吞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像主动运输一样,内吞和外吞也需要能量供应。
如果分泌细胞中的ATP合成被阻断,胞吐就不能继续。
4、载体是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不同物质分子的运输载体不同,即载体具有专一性,不同生物细胞膜上的载体的种类和数目不同。
5.低浓度时,物质通过细胞膜的速度比自由扩散快得多,因为细胞膜上有能与特定物质结合的载体蛋白。
6、主动运输能够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是一种对生命活动来说最重要的物质运输方式。
7.抑制载体蛋白的活性只会阻止载体蛋白运输的物质的运输,不会影响其他物质的运输。
8、若抑制呼吸作用,所有以主动运输跨膜的物质运输都会受到抑制。
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判断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
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A.甲<乙,被动运输B.甲>乙,被动运输
C.甲>乙,主动运输D.甲=乙,主动运输
【参考答案】B
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条件是半透膜和浓度差。
由于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则细胞液浓度不变;当外表皮细胞放在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液浓度先增加,后减少。
学霸推荐
1.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 mmol/L和120 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
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
2.如图表示水生植物丽藻对K+的吸收过程,该过程属于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被动运输D.主动运输
3.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细胞胞吞的一定是固体物质
B.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协助扩散
C.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运输
D.胞吐过程一定会发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
4.离子泵是一种具有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答案
1.【答案】A
动作电位的产生原因是Na+内流,此时的Na+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当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时,Na+浓度的维持靠钠钾泵,此时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
2.【答案】D
【解析】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如水、CO2、甘油,
A错误;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B错误;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动力是浓度差,C错误;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如水生植物丽藻吸收K+,D正确。
3.【答案】D
4.【答案】C
【解析】离子泵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说明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是逆浓度进行的,A、B错误,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氧气的供应量,进而影响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C正确,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使离子泵失活,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