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冷凝器-
- 格式:ppt
- 大小:2.37 MB
- 文档页数:45
空调制冷系统的组成一、空调制冷系统的概述空调制冷系统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室内热量转移到室外,从而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
其基本组成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等。
二、压缩机压缩机是空调制冷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其作用是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吸入,经过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气体。
常见的压缩机有活塞式压缩机、螺杆式压缩机和离心式压缩机等。
三、冷凝器冷凝器是将高温高压气体中的热量释放出来,并使其变成高压液体的设备。
在空调制冷系统中,通常采用水或空气作为散热介质。
常见的冷凝器有管式冷凝器和板式冷凝器等。
四、膨胀阀膨胀阀是控制制冷剂流量的重要部件之一,在整个系统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其主要功能是将高温高压液体通过细小的孔口流出,使其压力降低,同时温度也随之降低。
常见的膨胀阀有毛细管膨胀阀和电子膨胀阀等。
五、蒸发器蒸发器是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吸入,并通过与室内空气的接触来吸收热量的设备。
在空调制冷系统中,通常采用水或空气作为冷却介质。
常见的蒸发器有板式蒸发器和管式蒸发器等。
六、其他组成部件除了上述四个基本组成部件外,空调制冷系统还包括很多其他的组成部件,如制冷剂、管路、控制系统等。
1. 制冷剂:是指在空调制冷系统中用于传递热量和完成制冷循环的介质。
常见的制冷剂有R22、R410A等。
2. 管路:是将各个组成部件连接起来并传递制冷剂流动的重要部分。
通常采用铜管或钢管等材料。
3. 控制系统:是对整个空调制冷系统进行控制和监测的设备。
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控制器等。
七、总结空调制冷系统是由多个组成部件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是其基本组成部分。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制冷剂、管路和控制系统等其他因素。
只有各个组成部分协调配合,才能实现良好的制冷效果。
制冷机冷凝器工作原理
制冷机冷凝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气体通过一根长长的管子,让热量散失到四周的空气中。
在这个过程中,铜之类的金属由于其导热性能强,常被用于输送蒸气。
为了提高冷凝器的效率,通常在管道上附加热传导性能优异的散热片,这可以加大散热面积,从而加速散热。
此外,通过风机加快空气对流,热量被有效地带走。
制冷机的制冷原理是一个循环过程。
首先,压缩机将工质(通常是低温低压的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
然后,这些气体通过冷凝器冷凝成中温高压的液体。
接下来,这些液体经过节流阀节流后,成为低温低压的液体。
最后,这些低温低压的液态工质被送入蒸发器,在其中吸收热量并蒸发成为低温低压的蒸汽,然后再次被输送进压缩机,从而完成整个制冷循环。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制冷机书籍或咨询制冷机生产商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冷冻水泵与冷凝器工作原理
冷冻水泵和冷凝器是制冷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冷冻水泵工作原理:
冷冻水泵是制冷系统中的一种泵,主要用于将低温冷冻剂
(如液氨、液氧等)从蒸发器中抽送到冷凝器。
其工作原理如下:
a. 冷冻水泵通过电动机带动泵的转子旋转,产生离心力。
b. 冷冻水泵的进口管路连接到蒸发器的出口,将低温冷冻剂
吸入泵中。
c. 低温冷冻剂在泵内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被压缩并加速流动。
d. 高速旋转的冷冻水泵通过出口管路将低温冷冻剂推送到冷
凝器,进一步进行制冷循环。
2. 冷凝器工作原理:
冷凝器是制冷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组件,用于将高温高压的气
体冷却成液体。
其工作原理如下:
a. 高温高压的气体(冷冻剂)从冷冻水泵进入冷凝器。
b. 冷凝器内部通道布置有大量的冷却管,冷却管外包覆有冷
却介质,例如水或空气。
c. 冷冻剂在冷凝器中与外部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通过传热
过程而冷却下来。
d. 冷却后的冷冻剂逐渐转化为液体形态,并在冷凝器内被收集。
e. 冷凝后的液体冷冻剂会经过节流阀(或膨胀阀)降压,重
新进入蒸发器中,继续参与制冷循环。
通过冷冻水泵和冷凝器的配合工作,制冷系统能够循环地实现将热量从蒸发器中吸收,通过冷凝器的冷却过程将热量释放到外环境中,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冷凝器在压缩式制冷系统中,除了起心脏作用的压缩机外,还有为完成制冷循环所必需的冷凝器、蒸发器与节流阀。
其中冷凝器和蒸发器就是制冷装置中的主要热交换设备,它们传热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制冷装置的性能和运转的经济性。
因此,正确地选择、操作管理冷凝器和蒸发器对发挥和提高制冷装置的制冷性能、降低运行费用有密切关系。
节流机构在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中用来实现制冷剂液体的节流膨胀,并起调节蒸发器供液量的作用。
设备虽小,但它是制冷系统中四个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
一、冷凝器的功用及其传热的基本情况冷凝器是将制冷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汽的热量传递给冷却介质(空气或水)并使之凝结成液体的热交换设备。
其工作过程是:来自压缩机的过热制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后先被冷却成饱和蒸汽,继而被冷凝成饱和液体。
若冷却介质流量大、温度低时,饱和液体还可进一步被冷却成过冷液体。
在既定的热交换设备中其热交换面积是一定的,因而要提高传热量,除了提高对数平均温差外,其重要途径是如何提高传热系数。
而冷凝器传热系数的大小则取决于冷凝器的结构、管壁内外两侧(制冷剂侧及冷却介质侧)放热系数以及传热表面污脏的程度,下面简单地分析一下影响冷凝器的传热系数的因素。
1、影响制冷剂侧蒸汽冷凝放热系数的因素制冷剂凝结的形式当制冷剂蒸汽在冷凝器中与低于其饱和温度的壁面相接触时,它就在壁面上凝结为液体。
其凝结形式可分为“膜状凝结”和“珠状凝结”两种情况。
一般说来,在相同温差下珠状凝结比膜状凝结的放热量要大15~20倍。
但制冷剂蒸汽在冷凝器中的凝结一般为膜状凝结。
制冷剂的流速和流向当制冷剂蒸汽在直立管壁上作膜状凝结时,在冷却表面的最上端,蒸汽直接同壁面接触而冷凝,凝结的液体就沿着冷却表面向下流动,液膜层越向下越厚。
这时液膜便把冷却表面同制冷剂蒸汽隔开,蒸汽凝结时所放出的潜热必须通过液膜层传递到壁面。
显然冷却表面越高,温差越大,平均放热系数将越小。
如果冷凝液膜的流动方向与汽流方向一致时,可使冷凝液膜能较迅速地流过传热表面。
冰箱由哪几部分构成(2010-02-23 19:50:22)转载▼电冰箱主要由箱体、门体、制冷系统、电气系统及附件五部分组成。
一.箱体和门体箱体、门体根据不同的温度要求组成若干间室,与外界空气隔绝并分别保持一定低温。
箱体、门体由箱壳、箱胆、门壳、门胆等结构件和绝热材料组成。
1.箱壳、门壳一般由0.4-0.8mm的冷轧钢板作成,表面经磷化与喷塑(或喷漆)处理。
为了美观,门壳多用彩板,有的冰箱已经使用拉丝板。
2.箱胆、门胆一般用厚1.2-5mm的ABS板或HIPS板经真空成型作成。
箱胆也有用铝板作成的,这种箱胆强度比塑料好,但耐腐蚀性不如塑料。
3.隔热层过去冰箱的隔热层都用玻璃棉充填,现在冰箱隔热层都用聚氨酯发泡塑料。
聚氨酯发泡塑料是在异氰酸酯、聚醚的聚合反应中,加入发泡剂发泡而成。
发泡剂过去都采用R11,这种发泡剂对大气层的臭氧层有较大的破坏作用。
现在的发泡剂逐渐改为R141b或环戊烷,这两种发泡剂都是环保发泡剂。
4.门铰链箱体和门体由门铰链联接在一起。
单门电冰箱有上、下两个铰链,双门电冰箱有上、中、下三个铰链。
门铰链上一般都加一个限位机构和一个自锁机构。
5.门封条为防止冰箱内冷气外泄和外界热气侵入,在门体的内壁四周装有磁性门封条,依靠磁条的磁力,将门封与箱体铁皮紧紧吸住。
门封条是用软质聚氯乙烯挤塑成条,将磁性胶条穿入塑料门封条的空心管里,四角热粘合而成。
康佳冰箱的门封条基本都可以进行拆卸,方便清洗。
二.制冷系统电冰箱的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干燥过滤器、毛细管、和蒸发器组成,制冷系统利用制冷剂的循环进行热交换,将冰箱内的热量转移到冰箱外的空气中去,达到使冰箱内降温的目的。
1.压缩机家用电冰箱用压缩机一般为全封闭压缩机。
它的全称为“电冰箱用全封闭型电动机-压缩机”,它实际是将压缩机与电动机全部密封在机壳内。
(1)压缩机的作用压缩机是制冷循环系统的“心脏”,它的作用是在电动机的带动下,输送和压缩制冷剂蒸气,使制冷剂在系统中进行制冷循环。
制冷系统蒸发器与冷凝器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而若失效关闭一、冷凝器的操作1、制冷系统运行时,冷凝器除放油阀和放空气阀关闭外,其余各阀均理应开启。
2、水冷式冷凝器的冷凝压力最高不应超过1.5MPa(做参考),否则应查明原因查清并及时排除。
压缩机全部停机15min后,才可停止向冷凝器供水。
冬季长时间停止工作时应将存水放净,以免冻坏设备。
3、经常检查冷却水的温度和水量,冷却水转口贸易的温差约为2-4记,一般冷凝温度比冷却水出水温度高3-5℃。
4、冷凝器导管上污垢的污垢要定期清除污垢厚度不得超过1mm,一般每年根除一次。
5、空气冷却氟用冷凝器有油污现象时会出现油污。
应及时发现冷凝器的爆燃,以便及时检修。
6、立式壳管式冷凝器分水器的放置应适当,水沿管道内壁应均匀分布,水量要充足。
7、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的冷却水应下迸上出,运行时冷却水不得断电。
8、蒸发开放式冷凝器运行时,应先起动排风机及循环水泵,再开启迸气阀和出液阀。
喷水嘴应畅通,喷水要均匀,每年要清洗一次水垢。
9、风冷式冷凝器必须经常用压缩空气清洗管壁和上所散热肋片上累积的尘土,以提高传热效率。
10、多台冷凝器组合使用时,要确定冷凝器的工作台数、所需冷却水量及水泵运行运转的台数,应以压缩机的耗电量、冷却水的温度等相位为依据,达到制冷系统的经济政策、合理和安全运行。
二、蒸发器的操作冷间滤网可分为两类:冷风机和冷却排管。
冷风机一般在冷却间、冻结间和冷却物冷减间使用,因安装位置可分为落地式冷风机和吊顶式冷风机。
冷却排管常用于冻结物冷藏间,一般的小型冷藏库也使用冷却排管蒸发器。
1、冷风机的操作。
稳态冷风机起动前应处于完好平衡态,风机与电动机的地脚松动螺栓不会应松动,叶片果皮与钢骨及风筒不应摩擦,转动应灵活,轴承润滑应良好。
正常运转时,冷风机的蒸发盘管表面应均匀结霜。
若发现结霜不均匀说明供液不正常,应进行调整,适当开大供液阀,增加供液量。
若霜层太厚,将会使蒸发盘管的翅片间隙被霜层堵住,阻碍空气流通,降低换热效率,使冷间降温困难。
大型氨制冷冷库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一、制冷剂氨(Ammonia,NH3)作为制冷剂已有多年的历史,尽管目前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新型制冷剂,但由于氨在常温下不易被氧化,其热力性质与压力曲线图的形状具有较宽的范围,在制冷设备中具有较高的热力性能和压力比,同时价格较低,因此,至今氨制冷装置仍占有很大的比例。
二、制冷系统氨制冷系统一般由冷冻系统、冷凝系统和蒸发系统组成。
各部分的作用如下:1.冷冻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组成。
压缩机将氨气压缩并输送至冷凝器;冷凝器将氨气冷却并形成液态氨;节流阀负责控制氨液的流量和压力;蒸发器则将液态氨转化为气态氨,实现制冷效果。
2.冷凝系统:由冷凝器、冷却水和排放水组成。
冷凝器负责将气态氨转化为液态氨;冷却水负责将冷凝器的热量带走;排放水则将热量排放到环境中。
3.蒸发系统:由蒸发器、回热器、压缩机和排放口组成。
蒸发器负责将液态氨转化为气态氨;回热器将部分氨气导入压缩机进行再压缩:压缩机则将氨气压缩并输送至冷凝器;排放口则将未被压缩的氨气排放到环境中。
三、冷库保温冷库保温是保持冷库温度稳定的重要措施。
常用的保温材料有聚苯乙烯、聚氨酯等。
这些材料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和耐久性,能够有效地减少冷库的热损失,提高冷库的保温效果。
四、制冷控制系统制冷控制系统是控制制冷设备运行的重要部分。
它通过调节压缩机的转速、阀门的开启度和制冷剂的流量等参数,来控制冷库的温度和湿度。
制冷控制系统一般由温度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和显示器等组成。
五、冷却水循环系统冷却水循环系统是制冷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由冷却水泵、冷却塔和管道等组成。
冷却水通过水泵输送到冷凝器等设备中进行热交换,然后通过冷却塔将热量排放到环境中,实现冷却效果。
六、氨液回收系统氨液回收系统是用来回收和再利用制冷系统中排放的氨液的系统。
它由氨液收集器、氨液泵和过滤器等组成。
通过收集和过滤排放的氨液,回收系统能够实现氨液的再利用,减少氨液的浪费和对环境的影响。
制冷系统中冷凝器分类
在制冷系统中,冷凝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负责将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转化为低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冷凝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按照不同分类标准对冷凝器进行的分类:
根据冷却介质分类:
1、水冷式冷凝器:用水作为冷却介质,通过冷却水循环系统将高温气态制冷剂冷却成液态。
风冷式冷凝器:用空气作为冷却介质,通过空气流动将高温气态制冷剂冷却成液态。
2、根据冷凝压力分类:
高压冷凝器:在较高的压力下工作,通常用于大型制冷系统或需要较高冷凝压力的场合。
低压冷凝器:在较低的压力下工作,通常用于小型制冷系统或需要较低冷凝压力的场合。
3、根据冷凝器的结构分类:
壳管式冷凝器:由一组平行的管子组成,管子外面套有一个壳体,水在管外流动,制冷剂在管内流动。
这种结构适用于大型制冷系统。
翅片式冷凝器:由许多扁平的翅片组成,制冷剂在翅片之间流动,空气通过翅片表面进行热交换。
这种结构适用于小型制冷系统或需要高
效散热的场合。
套管式冷凝器:由多组直径不同的管子组成,制冷剂在管内流动,水在管外流动。
这种结构适用于需要较大散热面积的场合。
4、根据使用场合分类:
工业用冷凝器:用于工业制冷系统中,通常较大,能够处理大量的制冷剂。
家用冷凝器:用于家用制冷设备中,如冰箱、空调等,通常较小,但也需要高效的散热性能。
这些是常见的冷凝器分类方式,实际上根据不同的标准还可以进行更多的分类。
选择适合特定应用场合的冷凝器类型对于确保制冷系统的性能和效率非常重要。
压缩机冷凝器的制冷原理
压缩机冷凝器是制冷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制冷剂从高温高压状态转变为高温低压状态,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其制冷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压缩机是制冷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吸入,经过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然后将其送入冷凝器中进行冷却。
在压缩机内部,制冷剂通过叶轮的旋转产生压缩效果,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2. 冷凝器的工作原理
冷凝器是制冷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冷却成高温低压的制冷剂。
在冷凝器中,制冷剂通过管道流动,同时与外界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冷却效果。
冷凝器的冷却效果取决于其表面积和热交换效率,因此在设计冷凝器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3. 制冷剂的循环过程
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的循环过程主要包括蒸发、压缩、冷凝和膨胀四个阶段。
在蒸发阶段,制冷剂从低温低压状态转变为低温高压状态;在压缩阶段,制冷剂从低温高压状态转变为高温高压状态;在冷凝阶段,制冷剂从高温高压状态转变为高温低压状态;在膨胀阶段,制冷剂从高温低压状态转变为低温低压状态。
这个循环过程不断重复,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总之,压缩机冷凝器的制冷原理主要包括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冷凝器的工作原理和制冷剂的循环过程。
这些原理相互作用,从而实现了制冷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制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