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
- 格式:docx
- 大小:29.13 KB
- 文档页数:15
人教版数学四上《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计算工具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计算工具,包括算盘、计算器和电脑等,掌握它们的基本使用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计算工具的发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计算工具的了解还比较有限,大部分学生只知道计算器,而对算盘和电脑等计算工具的认识几乎为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计算工具,并学会基本的操作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算盘、计算器和电脑等计算工具,知道它们的基本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计算效率。
3.让学生体会计算工具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通过对计算工具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计算工具,学会基本的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算盘的拨珠方法和电脑的简单操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计算工具,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算盘、计算器和电脑等计算工具,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操作。
2.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以便于教学演示和学生的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算盘、计算器和电脑等计算工具,让学生初步了解它们的外观和功能。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算盘、计算器和电脑,让学生掌握它们的基本使用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算盘、计算器和电脑,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用来计算?让学生发挥想象,拓展思维。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算盘和计算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让学生掌握计算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算盘和计算器的结构及使用方法;二是用算盘和计算器进行简单计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对数字敏感,好奇心强。
但他们使用算盘和计算器的经验不足,对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还需加强指导。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和操作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算盘和计算器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能熟练地使用算盘和计算器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算盘和计算器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
2.难点:算盘和计算器的操作技巧,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计算工具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示范教学法:教师演示算盘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模仿操作。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反馈评价法: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足够的算盘和计算器,以便学生实践操作。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本算盘和计算器的使用说明书,以便课后自主学习。
3.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算盘和计算器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算盘和计算器吗?它们有什么作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1.5《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计算工具的认识》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五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并学会使用算盘和计算器这两种常见的计算工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算盘和计算器的构造、使用方法以及适用场合,从而提高计算效率。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但对于算盘和计算器这两种计算工具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只接触过计算器,对算盘的认识几乎为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算盘和计算器的特点,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这两种工具。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算盘和计算器,了解它们的构造、使用方法和适用场合,能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以及珍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算盘和计算器,学会正确使用这两种计算工具。
2.难点:了解算盘和计算器的构造,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和适用场合。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计算工具。
2.直观演示法:教师利用实物和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算盘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激励评价法: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算盘和计算器,以便在课堂上让学生实际操作。
2.课件:制作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算盘和计算器的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巩固训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如“小明要去超市买东西,他需要计算总价,应该如何操作?”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四年级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11篇四年级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27页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
2、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
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认识算盘,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努力,激发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存储运算键。
教学准备:算盘、多媒体课件、算筹、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计算工具。
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新授(一)、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自主探究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生可能会答:计算器、算盘……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绳结、算筹等使用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1、远古计数: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都非常丰富,但有关计算工具的知识还远不止这些,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
人们就用什么来计数?(板书:远古计数)生回忆: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
2、算筹:(1)远古的用实物记数、刻道记数、结绳记数的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计数级是什么事情,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
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
(出示课件)(板书:算筹)介绍算筹:我国古代人用算筹表示数和计算。
算筹是用木棍或竹子制成。
在屏幕上展示。
算筹是如何用来计数的。
与远古计数方法相比它的优点就是有数位,哪一位表示几就用小棍来表示。
一个竖棍就是1,二个就是2,五个就用一个横棍来表示……空格表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