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
- 格式:docx
- 大小:29.13 KB
- 文档页数:15
人教版数学四上《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计算工具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计算工具,包括算盘、计算器和电脑等,掌握它们的基本使用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计算工具的发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计算工具的了解还比较有限,大部分学生只知道计算器,而对算盘和电脑等计算工具的认识几乎为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计算工具,并学会基本的操作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算盘、计算器和电脑等计算工具,知道它们的基本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计算效率。
3.让学生体会计算工具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通过对计算工具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计算工具,学会基本的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算盘的拨珠方法和电脑的简单操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计算工具,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算盘、计算器和电脑等计算工具,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操作。
2.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以便于教学演示和学生的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算盘、计算器和电脑等计算工具,让学生初步了解它们的外观和功能。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算盘、计算器和电脑,让学生掌握它们的基本使用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算盘、计算器和电脑,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用来计算?让学生发挥想象,拓展思维。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算盘和计算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让学生掌握计算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算盘和计算器的结构及使用方法;二是用算盘和计算器进行简单计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对数字敏感,好奇心强。
但他们使用算盘和计算器的经验不足,对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还需加强指导。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和操作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算盘和计算器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能熟练地使用算盘和计算器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算盘和计算器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
2.难点:算盘和计算器的操作技巧,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计算工具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示范教学法:教师演示算盘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模仿操作。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反馈评价法: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足够的算盘和计算器,以便学生实践操作。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本算盘和计算器的使用说明书,以便课后自主学习。
3.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算盘和计算器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算盘和计算器吗?它们有什么作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1.5《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计算工具的认识》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五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并学会使用算盘和计算器这两种常见的计算工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算盘和计算器的构造、使用方法以及适用场合,从而提高计算效率。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但对于算盘和计算器这两种计算工具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只接触过计算器,对算盘的认识几乎为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算盘和计算器的特点,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这两种工具。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算盘和计算器,了解它们的构造、使用方法和适用场合,能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以及珍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算盘和计算器,学会正确使用这两种计算工具。
2.难点:了解算盘和计算器的构造,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和适用场合。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计算工具。
2.直观演示法:教师利用实物和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算盘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激励评价法: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算盘和计算器,以便在课堂上让学生实际操作。
2.课件:制作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算盘和计算器的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巩固训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如“小明要去超市买东西,他需要计算总价,应该如何操作?”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四年级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11篇四年级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27页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
2、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
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认识算盘,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努力,激发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存储运算键。
教学准备:算盘、多媒体课件、算筹、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计算工具。
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新授(一)、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自主探究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生可能会答:计算器、算盘……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绳结、算筹等使用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1、远古计数: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都非常丰富,但有关计算工具的知识还远不止这些,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
人们就用什么来计数?(板书:远古计数)生回忆: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
2、算筹:(1)远古的用实物记数、刻道记数、结绳记数的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计数级是什么事情,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
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
(出示课件)(板书:算筹)介绍算筹:我国古代人用算筹表示数和计算。
算筹是用木棍或竹子制成。
在屏幕上展示。
算筹是如何用来计数的。
与远古计数方法相比它的优点就是有数位,哪一位表示几就用小棍来表示。
一个竖棍就是1,二个就是2,五个就用一个横棍来表示……空格表示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认识计算工具的多样性。
2. 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四则运算。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效率。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机等。
2.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开关机、清屏、存储、读取等。
3. 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计算器的高级功能,如存储、读取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开关机、清屏、存储、读取等操作。
3. 演示与练习:教师演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学生跟随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计算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计算器的发展历程和使用方法。
2. 请学生用计算器解决一道实际问题,并记录解决过程。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 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认识计算工具的多样性,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四则运算,并能运用计算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效率。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因为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掌握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才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提高计算效率。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详细补充和说明:1. 开关机:计算器的开关机是使用计算器的第一步,教师应向学生详细讲解开关机的方法。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如计算器、算盘等。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工具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计算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 掌握计算工具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教学难点:1. 正确使用计算工具进行计算。
2.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计算工具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计算器、算盘等计算工具。
2. 学生准备:学习计算工具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计算方法,如口算、笔算等。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讲解计算工具(10分钟)1. 教师介绍计算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包括数字键、运算符号键、清除键等功能键的作用。
2. 教师演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如输入数字、进行运算、查看结果等。
3. 教师介绍算盘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包括珠算的基本规则和操作方法。
三、学生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台计算器和一台算盘。
2.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计算器的操作练习,如输入数字、进行运算、查看结果等。
3.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算盘的操作练习,如珠算的基本规则和操作方法。
四、解决问题(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时间等,让学生使用计算工具进行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并展示解答过程和结果。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经验和体会,互相交流学习。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计算工具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其他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如计算尺、计算机等。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计算工具的认识程度,包括计算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算盘的基本规则和操作方法。
2. 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工具进行计算的能力,包括输入数字、进行运算、查看结果等。
四年级上册数学中涉及到的数学计算工具包括:
1. 计算器:计算器是一种用于进行数学计算的工具,它可以快速地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2. 算盘:算盘是一种传统的计算工具,它由许多珠子组成,可以用于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
虽然现代社会普遍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但算盘仍然被一些人称作为传统文化遗产。
3. 数字卡片:数字卡片是一种用于进行数字操作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练习数位分解、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运算。
4. 几何图形模型:几何图形模型是一种用于进行几何图形认知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和属性。
5. 测量工具:测量工具是一种用于进行长度、重量、容积等测量的工具,如尺子、天平、量杯等。
这些数学计算工具都是学生在日常数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它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人教版数学四上《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掌握简单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工具的种类•电子计算器•电脑•手持移动设备2. 计算工具的基本功能•加、减、乘、除运算•百分数计算•单位换算3. 计算工具的应用场景•日常生活中的计算问题•学习中的数学计算•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哪些计算工具?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2. 学习1.介绍各种计算工具的种类和基本功能。
2.演示如何正确使用计算工具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和问题解决。
3.练习:让学生用计算工具解决一些实际计算问题,如购物计算、时间计算等。
3. 拓展分组讨论: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个应用场景,设计一个与计算工具有关的问题,并分享给全班。
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计算工具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升计算能力。
四、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和表现2.练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3.分组讨论的设计及展示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完善教学计划,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计算工具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提升数学计算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计算工具的认识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计算工具的种类和作用。
2.掌握常见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
3.能够在实际计算中运用合适的计算工具。
教学重点1.计算工具种类的介绍。
2.常见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区分各种计算工具的使用场景。
2.选择合适的计算工具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计算工具种类的介绍教学内容1.计算工具的种类介绍。
2.计算工具的作用和使用场景。
教学步骤1.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介绍各种计算工具的种类和使用场景。
2.让学生观察实物,让学生进行亲身体验。
第二课时:常见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学内容1.常见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
2.各种计算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
教学步骤1.通过展示和讲解,介绍各种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
2.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
3.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
第三课时:计算工具的综合运用教学内容1.通过综合计算题目,引导学生用合适的计算工具进行计算。
2.让学生学会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工具。
教学步骤1.通过展示计算题目,让学生理解题目的要求和计算方法。
2.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计算工具进行计算。
3.学生完成计算后,让学生自己检查答案,找出错误并进行修改。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学生掌握了各种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工具进行计算。
但是,在实践操作中,学生对计算工具的选择还不够熟练,需要进行多次练习。
因此,在教学后,需要分组继续进行计算工具的实践操作。
同时,也需要多给学生提供一些综合性的计算题目,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2023年《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2023年《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1教学内容:教科书P.23——27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计算工具,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2、通过学习,了解算盘的计数方法,认识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计算器的简单使用,了解计算机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工具。
教学重难点:会使用常见的计算工具。
课前准备:算盘、电子计算器。
一、知识想一想,你见过哪些常用的计算工具?你会使用它们吗?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计算工具,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2、通过学习,了解算盘的计数方法,认识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计算器的简单使用,了解计算机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工具。
二、自主学习,一边出示自学指导,一边检测,一边交流讲评。
1、自学课本第23页,想一想:①算盘上方每颗珠子代表多少?下方的每颗代表几?②你会在算盘上表示出32784吗?2、自学课本第24页。
①你会使用这样的电子计算器吗?②阅读课本第25页的“阅读资料”,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过程。
3、自学课本第26页例1,想一想:①如何计算26×39=312÷8=②用电子计算器计算和笔算,哪种方法算的快?如何进行验算呢?③练一练:1526﹢46587=68432﹣3596=359×53=657÷3=4、自学课本第27页例4,思考:①仔细观察前四个算式的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直接写出后面三个算式的计算结果吗?试一试。
②请你用计算器检验刚才猜想出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③完成课本第27页的“做一做”。
三、达标测评1、用计算器计算367+65=572﹣98=26×68=144÷12=2、先用计算器计算前三个算式,再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其他算式的得数,最后用计算器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142857×1=142857×2=142857×3=142857×4=142857×5=142857×6=五、课后反思2023年《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2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3~25页全部内容二、教材简析:“计算工具的认识”分别介绍了计算工具算盘和计算器,还安排了有关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