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知道网课《环境工程原理》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74
东北大学智慧树知到“资源勘查工程”《环境工程》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酸与碱同时进入同一水体,因中和作用而自净了,从而不会形成对水体的污染。
()A.正确B.错误2.安息角愈小,粉尘的流动性愈差。
()A.正确B.错误3.我国于80年代中期提出的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政策包括:()A.“资源化”B.“无害化”C.“快速化”D.“减量化”4.活性污泥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是:()A.废水中含有足够的不溶性易降解有机物,作为微生物生理活动必需的营养物质B.混合液含有足够的溶解氧C.活性污泥在池内呈沉淀状态,能够充分与废水相接触D.活性污泥连续回流、及时地排除剩余污泥,使混合液保持一定浓度的活性污泥5.固体废物最终处理采用陆地处置的基本要求是废物的体积应尽可能大,废物本身无较大危害性,废物处理设施结构合理。
()A.正确B.错误6.我国的水资源并不贫乏,约为28124.4亿m³,其降水量为60000亿立方米左右,相当于全球陆地总降水量的5%,占世界第三位。
()A.正确B.错误7.封场是土地填埋操作的最后一环,封场的目的是:()A.保护地下水免受污染B.及时排出产生的气体C.获得最大的生物降解率D.通过填埋场地表面的修筑来减少侵蚀并最大限度排水8.热污染的主要危害有以下几点:()A.水温升高可导致水体中的化学反应变慢B.水温升高会加快藻类繁殖C.水温升高会减缓细菌生长繁殖D.水温升高会使水体溶解氧浓度升高9.固体废物是各种污染物的终态,性质稳定,不会造成严重污染。
()A.正确B.错误10.焚烧法是一种热化学处理过程,其特点包括:()A.能迅速大幅度地减容B.可彻底消除有害细菌和病毒,破坏毒性有机物C.回收能量及副产品D.残渣稳定安全11.燃烧是吸热过程,而热解是放热反应。
()A.正确B.错误12.下面正确的说法:()A.垃圾焚烧炉炉膛烟气温度一般控制在150~250℃B.垃圾焚烧炉炉膛烟气温度一般控制在250~350℃C.垃圾焚烧炉炉膛烟气温度一般控制在350~450℃D.垃圾焚烧炉炉膛烟气温度一般控制在850~950℃13.我国的水资源并不贫乏,约为28124.4亿m3,其降水量为60000亿立方米左右,相当于全球陆地总降水量的5,占世界第三位。
第一章测试1【判断题】(100分)本门课程的名称是《环境工程原理》吗?A.错B.对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5分)将此物理量换算为SI单位:某物质的比定压热容c p=0.24BTU/(lb·℉)=()A.1.005kJ/(kg·m)B.1.005kJ/(kg·℃)C.1.005kg/(kJ·℃)D.5.965kJ/(kg·℃)2【单选题】(5分)将此物理量换算为SI单位:质量1.5kgf·s2=()A.14.7kgB.24.5kg·mC.14.7kg·mD.24.5kg3【单选题】(5分)将此物理量换算为SI单位:表面张力70dyn/cm=()A.1.58N/mB.1.58N·mC.0.074N·mD.0.074N/m4【单选题】(5分)某室内空气中O3的浓度是0.08×10-6(体积分数),在1.013×105Pa、25℃下,用ug/m 3表示该浓度为()ug/m3。
A.89.45B.195.6C.157.05D.23.655【单选题】(5分)某一段河流上游流量为36000m3/d,河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为3.0mg/L。
有一支流流量为1 0000m3/d,其中污染物浓度为30mg/L。
假设完全混合。
求每天有()kg污染物质通过下游某一监测点。
A.258.7B.599.65C.408.02D.8.876【单选题】(5分)某河流的流量为3.0m3/s,有一条流量为0.05m3/s的小溪汇入该河流。
为研究河水与小溪水的混合状况,在溪水中加入示踪剂。
假设仪器检测示踪剂的浓度下限为1.0mg/L。
为了使河水和溪水完全混合后的示踪剂可以检出,溪水中示踪剂的最低浓度是()mg/L,需加入示踪剂的质量流量是()g/s。
假设原河水和小溪中不含示踪剂。
A.60;3B.61;10.9C.61;3.05D.0.1525;0.00767【单选题】(5分)有一个总功率为1000MW的核反应堆,其中2/3的能量被冷却水带走,不考虑其他能量损失。
智慧树知到《环境科学概论》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科学1. 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的构成要素?A. 土壤B. 水C. 空气D. 光答案:D2. 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科学的定义?A. 它是研究环境构成要素的学科B. 它是研究环境问题的学科C. 它是研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D. 它是研究地球生物圈的结构与功能的学科答案:D第二章环境的动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 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A. 生物群落B. 非生物环境C. 食物链D. 能量流答案:C2. 下列哪项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A. 生物多样性B. 物质循环C. 能量流动D. 生态位分化答案:A第三章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人类活动1. 下列哪项不是导致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A. 工业化和城市化B. 农业活动C. 科学技术的发展D. 人口增长答案:C2. 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问题的类型?A. 空气污染B. 水污染C. 土壤污染D. 文化问题答案:D第四章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1. 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A.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B.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C. 谁污染,谁治理D. 公众参与答案:D2. 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A. 环保法律法规体系B. 环保行动计划C. 环保税收优惠政策D. 环保教育体系答案:D第五章环境保护的行动与责任1. 下列哪项不属于个人环保行动?A. 节约用水用电B. 垃圾分类C. 购买环保产品D. 推广环保理念答案:D2. 下列哪项不属于企业环保责任?A. 遵守环保法律法规B. 实施清洁生产C. 承担环保社会责任D. 开展环保科研答案:D以上就是《环境科学概论》章节测试的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环境工程原理_福建农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伯努利方程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外加功率计算和管路计算三个方面。
答案:流向判断2.流体的机械能包括位能、动能、。
答案:静压能3.气体的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答案:增大、增加、升高4.液体的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答案:降低,减小5.流体黏度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较大。
答案:错误6.气体的黏度大于液体黏度。
答案:错误7.衡量流体黏性大小的物理量是。
答案:黏度8.运动的流体具有黏性,静止的流体没有黏性。
答案:错误9.表示流量的方法有质量流量和。
答案:体积流量10.流体的流动型态有层流、。
答案:湍流##%_YZPRLFH_%##紊流11.表压强是流体的真实压强。
答案:错误12.流体流动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包括沿程损失和。
答案:局部损失13.压强的计量基准有绝对压强、真空度和。
答案:表压强14.按状态分,流体可分为液体、气体和。
答案:超临界流体15.对于连续、稳定的操作,输入的质量等于输出质量和积累质量的和。
答案:错误16.传热和吸收是以热量传递为基础的单元操作。
答案:错误17.对于稳态流动,各截面上流动参数(流速、压力等)不仅随空间位置的改变而变化,而且随时间变化。
答案:错误18.层流时的速度分布和湍流时的速度分布特征相似。
答案:错误19.离心泵的扬程是流体的实际升扬高度。
答案:错误20.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气体的粘度则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答案:正确21.过渡区是流体的流动型态之一。
答案:错误22.可用来判断流体形态的参数是。
答案:雷诺数23.流体的机械能包括位能、动能、。
答案:静压能24.环境工程原理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单元操作。
答案:正确25.20世纪30-60年代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包括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水俣病事件、骨痛病事件、米糠油事件、。
答案:四日事件26.板式换热器具有耐高温、处理量大的特点。
环境工程原理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_____和环境污染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两大类环境问题,它们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类可持续生存的重大问题。
()答案:生态破坏2._____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他是与某个中心事物相关的周围事物的总称。
()答案:环境3.环境学科中所涉及的环境,其中心事物从狭义上讲是_____,从广义上讲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答案:人类4.水的物理处理法中,汽提法的主要原理是_____。
()答案:污染物在不同相间的分配5.____是降低污染物浓度的一种方法,以减轻污染物对生物和人体的短期毒害作用。
()答案:稀释6.环境学科体系包括以下哪些选项?()答案:环境生态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科学;环境规划与管理7.环境污染按污染物形态可以分为()答案:固态污染物;辐射;气态污染物;液态污染物8.环境净化和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包括隔离、分离、转化和稀释四类,以下污染控制技术中属于隔离法的有()。
答案:稳定化;固化9.废物的资源化途径包括物质的再生和能源转化,以下()可以作为物质再生利用技术。
答案:蒸发浓缩;溶剂萃取;电解10.环境工程原理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包括()答案:物料与能量衡算;微观过程解析;变化速率的数学表达11.物理法是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水中污染物的一类方法,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性质。
()答案:对12.转化法是利用化学与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
()答案:对13.由于废气和废水的化学成分比土壤的要复杂,所以废气废水的处理要比污染土壤的净化要困难得多。
()答案:错14.与化工、生物工程等生产系统相比,当前的环境污染治理系统在目的、输入物料的特性、系统优化的目标等方面都具有其自身特点,其技术原理与理论体系和生产系统有明显的差异。
()答案:对15.稀释既可以用于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但不可用于降低污染物浓度以逃避污染责任。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住在富人区的她
全文为Word 可编辑,若为PDF 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智慧树知到“环境工程”《环境学
导论》网课测试题答案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第1卷
一.综合考核(共10题)
1.破坏生态平衡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原因。
()
A.错误
B.正确
2.臭氧属于一次污染物。
() A.错误 B.正确
3.逆温有利于大气扩散。
() A.错误 B.正确
4.环境保护就是防治公害。
() A.错误 B.正确
5.环境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诸环境要素中处于“最差状态”的那个要素。
() A.错误 B.正确
6.一般食物链不超过四级,至多五级。
() A.错误 B.正确
7.环境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两个过程都是可逆的。
() A.错误 B.正确
8.γ大于γd 说明大气层结处于稳定状态。
()
A.错误
B.正确
9.生态平衡是固定的平衡。
() A.错误 B.正确
10.人口问题是产生一切环境问题的根源。
() A.错误
B.正确
第1卷参考答案
一.综合考核
1.参考答案:A
2.参考答案:A
3.参考答案:A
4.参考答案:A
5.参考答案:B
6.参考答案:B
7.参考答案:A
8.参考答案:A
9.参考答案:A
10.参考答案:B。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住在富人区的她 全文为Word 可编辑,若为PDF 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智慧树知到“环境工程”《环境保护》网课测试题答案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第1卷 一.综合考核(共10题)1.生态适应包括进化适应、生理适应、行为适应、感觉适应。
()A 、错误B 、正确2.火山爆发、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属于地质灾害。
()A 、错误B 、正确 3.环境健康是指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环境系统功能正常,环境质量良好,人类身心健康,生命质量有保障。
() A 、错误 B 、正确 4.化学性地方病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疾病。
() A 、错误 B 、正确 5.中国人居环境奖是由建设部2000年设立我国人居环境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奖项。
() A 、错误 B 、正确 6.环境舒适是指人居环境舒适。
() A 、错误 B 、正确 7.适应生存是一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与环境和谐的最低层次。
() A 、错误B 、正确8.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自身变化所引起的,主要受人类活动的操控。
() A 、错误 B 、正确9.适应生存的基本要求是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和保障相对充足的资源供给。
()A 、错误B 、正确10.环境灾害的基本特性,一是被动诱发性,二是突发性,三是多样性和差异性,四是可控性与不完全避免性。
()A 、错误B 、正确第1卷参考答案 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B2.参考答案:B3.参考答案:B4.参考答案:B5.参考答案:B6.参考答案:B7.参考答案:B8.参考答案:A9.参考答案:B10.参考答案:B。
第一章测试1.只要物体温度大于绝对零度,就能发射辐射能。
A:对B:错答案:A2.傅立叶定律表明,热流沿着温度降低的方向传递。
A:错B:对答案:B3.在多层壁导热过程中,哪层壁厚大,哪层温差就大。
A:对B:错答案:B4.壳程指在壳体内装置横向隔板,使流体多次通过壳体空间。
A:错B:对答案:A5.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是A: 热发射B: 热传导C: 热辐射D: 对流传热答案:BCD6.为增强辐射散热能力,可在物体表面涂黑度较大的油漆A:对B:错答案:A7.为减少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温度应力,可设膨胀节A:对B:错答案:A8.一个能满足工艺要求的换热器,其传热速率必须小于热负荷A:错B:对答案:A9.热辐射同光的物理本质一致,服从()定律A:反射B:透过C:漫反射D:折射答案:ABD10.冷热流体换热的接触方式有()A:直接接触B:导热式C:蓄热式D:间壁式答案:ACD第二章测试1.混合气体中能显著溶于液体的组分称为()A:吸收剂B:溶液C:溶剂D:溶质答案:D2.对吸收设备的一般要求是()A:流体流动阻力小B:吸收塔高C:操作稳定D:吸收效率高答案:ACD3.若溶质在实际液相的组成低于其平衡组成,则溶质从气相向液相转移。
A:错B:对答案:B4.双膜理论认为,界面两侧分别有一层虚拟的()。
A:液膜B:阻力C:污染物D:气膜答案:AD5.亨利定律认为,气体溶质的平衡分压和溶解度()。
A:成反比B:没有关系C:关系复杂D:成正比答案:D6.易溶气体的吸收,属于()。
A:气膜控制B:污染物控制C:双膜控制D:液膜控制答案:A7.()填料对液体的预分布没有过苛的要求。
A:码放B:倾倒C:乱堆D:整砌答案:C8.整砌填料不存在偏流现象。
A:对B:错答案:A9.填料层过高,会导致大量液体沿壁流下,液体分布严重不均。
解决办法有()。
A:安装再分布器B:换小填料C:换大填料D:分层答案:AD10.填料塔属于气体分散式吸收器。
环境工程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青岛科技大学第一章测试1.废水一级处理的主要任务是,又叫做。
()参考答案:去除悬浮物质;机械处理(物理处理)2.为了进一步保护水环境质量,必须从控制污染源着手,制定相应的。
()参考答案:污染物排放标准3.废水水质控制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满足有价物质的回收工艺。
;满足废水再用对水质的要求。
;满足废水排放要求。
4.地表水水域按照功能可划分为五类,其中I类水源适合于:()参考答案:国家自然保护区。
5.当对废水出水要求很高时,可对废水进行三级处理,又叫做生化处理。
目的是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和难降解的有机物。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根据浅池沉淀理论,当临界沉速不变时,添加斜板,则沉淀时间。
()参考答案:缩短。
2.关于过流率的工程学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过流率在数值上等于临界粒径。
;过流率越大,沉淀池的容积和表面积可减少,同时,临界粒径也越大。
;过流率是设计沉淀池的重要参数之一。
3.沉淀池的去除效率与水池深度无关。
()参考答案:错4.曝气沉砂池的占地面积远小于平流式沉砂池,原因是:()参考答案:池体深,且水流是旋流。
5.由斯托克斯公式可知,影响颗粒物下沉的主要因素是()参考答案:颗粒物的重量第三章测试1.下列哪些工艺流程适合于生物脱氮处理?()参考答案:Bardenpho工艺;A-A-O工艺;前置反硝化工艺;Phostrip工艺2.供氧量不均是普通活性污泥法的主要缺点之一,请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前端和后端对溶解氧的消耗量不均匀。
3.兼性氧化塘具有脱氮功能,能去除COD和难降解的有机物,应用广泛。
()参考答案:对4.同步除磷脱氮的工艺中,完成反硝化脱氮的主要是在哪个池体?()参考答案:缺氧池5.污泥负荷是设计曝气池容积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污泥负荷只表示活性污泥生长过程中BOD的需求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住在富人区的她
全文为Word 可编辑,若为PDF 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智慧树知到“环境工程”《环境学
导论》网课测试题答案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第1卷
一.综合考核(共10题)
1.生态工艺属于无污染工艺。
()
A.错误
B.正确
2.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就在于控制氮。
() A.错误 B.正确
3.环境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诸环境要素中处于“最差状态”的那个要素。
() A.错误 B.正确
4.生化需氧量越高,表示水中需氧有机物质越多。
() A.错误 B.正确
5.环境噪声就是由不同振幅和频率组成的无调嘈杂声。
() A.错误 B.正确
6.大气中的不定组分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根源。
() A.错误 B.正确
7.环境噪声就是人们主观上不需要的声音。
() A.错误 B.正确
8.臭氧属于一次污染物。
()
A.错误
B.正确
9.采用无过失责任制是环保法中的通行做法。
() A.错误 B.正确
10.对于同一个水样,其CODcr 大于BOD5。
() A.错误
B.正确
第1卷参考答案
一.综合考核
1.参考答案:B
2.参考答案:A
3.参考答案:B
4.参考答案:B
5.参考答案:A
6.参考答案:B
7.参考答案:B
8.参考答案:A
9.参考答案:B
10.参考答案:B。
(完整版)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2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1.3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1.4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界面吸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生物降解作用、燃烧反应。
1.5简述土壤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
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雨水淋溶作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②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或动物所吸入;③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1.6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的主要作用原理是什么解:从技术原理上看,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隔离技术”、“分离技术”和“转化技术”三大类。
隔离技术是将污染物或者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防止污染近一步扩大。
分离技术是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它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
第一章测试1【判断题】(2分)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所有事物,都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A.对B.错2【单选题】(2分)米糠油事件是()污染所致,该事件导致10000多人中毒。
A.汞B.多氯联苯C.镉D.铬3【多选题】(3分)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对策主要有()。
A.制定国际环保公约B.加强环境保护宣传C.促进环保产业发展D.大力发展清洁生产4【判断题】(2分)酸雨是指pH值小于7的雨、雪、雾等大气降水。
()A.对B.错5【判断题】(2分)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环境污染问题,还应该包括生态破坏问题。
()A.对B.错6【判断题】(2分)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生态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是目的。
()A.对B.错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3分)属于生长因子的物质是()A.NaClB.蛋白胨C.维生素D.葡萄糖2【单选题】(2分)能够利用光能并以CO2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的细菌叫()型细菌A.光能异养B.化能异养C.光能自养D.化能自养3【多选题】(2分)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主要分()等A.生长因子B.碳源C.氮源D.无机盐4【判断题】(2分)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加入量为0.2%-0.7%()A.对B.错5【判断题】(2分)互生关系是指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当他们生活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一种生活方式()A.对B.错6【多选题】(3分)下列有关基因工程菌描述正确的是()A.基因工程菌目的基因可以稳定地表达出特定的基因产物B.基因工程菌引入现场环境后会与土著微生物菌群发生激烈竞争C.基因工程菌必须有足够的存活时间D.基因工程菌是利用目的基因转入细菌,使其能够表达所需要的蛋白7【多选题】(3分)微生物农药具有以下特点()A.多数微生物农药高效低毒,对植物不产生药害B.对人畜安全无毒C.不如化学农药具有明显的开发优势D.许多微生物农药是由多种有效成分构成的8【多选题】(3分)预制床法是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特制生物床反应器,包括()A.供水及营养物喷淋系统B.渗滤液收集系统C.供气系统D.土壤底部的防渗层9【判断题】(2分)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是指在自然或人工条件下,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物质()A.错B.对10【判断题】(2分)化能异养型是微生物最普遍的代谢方式()A.错B.对第三章测试1【判断题】(2分)天然水是一种溶液,是成分极其复杂的溶液。
第I 篇 习题解答第一章 绪论1 . 1简要概述环境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学科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突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它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酝酿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从零星的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与实践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环境学科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和内涵不断扩展,所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而且各个学科间又互相交叉和渗透,因此目前有关环境学科的分支学科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划分方法。
图1-1是环境学科的分科体系。
图1-1 环境学科体系1.2 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图1-2 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1.3 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环境工程学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及原理 生态修复与构建技术及原理清洁生产理论及技术原理 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 环境工程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 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土壤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废物资源化技术环境学科体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生态学环境规划与管理1.4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
第九章 吸附9.1 25℃,101.3kPa 下,甲醛气体被活性炭吸附的平衡数据如下: q/[ g(气体)•g(活性炭)-1] 0 0.1 0.2 0.3 0.35 气体的平衡分压 /Pa2671600560012266试判断吸附类型,并求吸附常数。
如果25℃,101.3kPa 下,在1L 的容器中含有空气和甲醛的混合物,甲醛的分压为12kPa ,向容器中放入2g 活性炭,密闭。
忽略空气的吸附,求达到吸附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力。
解:由数据可得吸附的平衡曲线如下图9-1 习题9.1图中吸附平衡线由上述的平衡曲线,可以判断吸附可能是Langmuir 或Freundlich 型。
由11111m mq q k p q =+,整理数据如下 1/q 10 5 3.3 2.86 1/p0.003740.000620.000180.00008作1/q 和1/p 的直线图9-2 习题9.1图中1/q -1/p 的关系曲线由ln 1/ln ln q n p k =+,整理数据如下:ln p 5.59 7.38 8.63 9.41 ln q-2.30-1.61-1.20-1.05作ln q 和ln p 的直线图9-3 习题9.1图 ln q 和ln p 的关系曲线由以上计算可知,用Freundlich 等温方程拟合更好一些。
同时计算参数如下: 1/n=0.3336,n=3,lnk=-4.1266,k=0.016,所以等温线方程为1/30.016q p = 题设条件下,甲醛的物质的量为120000.0010.00488.314298pV n RT ⨯===⨯mol 质量为0.0048300.144m =⨯=g假设达到吸附平衡时吸附量为q ,则此时的压力为()0.14428.314298/300.001q p -⨯⨯=将1/30.016q p =代入,可以求得89p =Pa所以此时甲醛的平衡分压已经很低,如果忽略的话,可以认为此时容器内的压力为101.31289.3-=kPa9.2 现采用活性炭吸附对某有机废水进行处理,对两种活性炭的吸附试验平衡数据如下:平衡浓度COD /(mg•L -1) 1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A 吸附量/ [mg•g(活性炭)-1]55.6 192.3 227.8 326.1357.1378.8 394.7B 吸附量/[mg•g(活性炭)-1]47.6 181.8 294.1 357.3398.4 434.8476.2 试判断吸附类型,计算吸附常数,并比较两种活性炭的优劣。
第一章1.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主要方面()。
答案:科技的快速发展第二章1.气溶胶颗粒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分布在()。
答案:0.002~100μm2.以下的逆温形式中,()属于自由大气层逆温。
答案:下沉逆温3.在烟气处理的工艺流程中,应遵循()的顺序。
答案:先除尘,后脱硫4.二氧化碳的环境浓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原因是()。
答案:排放量增加;植被覆盖率锐减5.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局地环流包括()。
答案:山谷风;海陆风;城郊风6.袋式除尘器按照动力装置布置的位置,可分为()两种。
答案:负压式;正压式7.降水化学组成的时空变化,与下列()影响因素有关。
答案:降水持续时间;降水量;天气类型;地理分布规律8.下面哪些属于环境污染的特点()。
答案:时间分布性;空间分布性;污染因素作用的综合性;污染物含量的复杂性9.社会环境是指由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所形成的环境,下面哪些属于社会环境范畴()。
答案: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社会治安;文化传统第三章1.世界水日是哪天?()答案:3月22日2.下列淡水资源更新周期最长的是()。
答案:永久积雪3.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哪类水体不能作为饮用水水源?()。
答案:IV类4.以下哪些是地下水污染的污染源()答案:垃圾填埋场渗漏污染;地表污(废)水排放和农耕污染造成的硝酸盐污染;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的污染;地下淡水的过量开采导致沿海地区的海(咸)水入侵5.水体富营养化发生时,()出现异常增殖。
答案:藻类6.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的物质主要有N和()。
答案:P7.下列哪些指标是水污染指标()。
答案:TOC;COD;BOD8.现阶段污水处理法主要应用的原理是()。
答案:生物原理9.海洋污染的特点()。
答案:持续性强;污染源广;防治难,控制更难;扩散范围大10.水体污染源有()。
答案:交通运输污染源;农业排水;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11.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1.2 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 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1.3 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1.4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界面吸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生物降解作用、燃烧反应。
1.5 简述土壤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
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雨水淋溶作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②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或动物所吸入;③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1.6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的主要作用原理是什么?解:从技术原理上看,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隔离技术”、“分离技术”和“转化技术”三大类。
隔离技术是将污染物或者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防止污染近一步扩大。
分离技术是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它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
转化技术是利用化学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介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绪论单元测试1【单选题】(40分)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群及其周围的A.生活环境B.自然环境C.社会环境D.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E.生态环境2【单选题】(30分)地球上的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被称为A.次生环境B.自然环境C.生活居住环境D.城乡生活居住环境E.生态环境3【单选题】(30分)人与环境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A.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B.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C.机体的新陈代谢上D.人体每天摄取食物,获得足够营养E.人对环境的破坏,又对环境加以保护和治理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10分)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最大区别是A.能否回收利用B.能长时间使用C.必须天然形成D.消耗速度与其再生的速度之间的相对关系E.可以人工合成2【判断题】(10分)可再生能源就是清洁能源A.错B.对3【多选题】(10分)下列选项中属于次生环境的是()A.高楼大厦B.别墅C.其他选项都正确D.大洋中心E.原始森林4【单选题】(10分)有害和不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下列特征,哪项是的A.将继续长期存在B.将逐渐消失C.历来存在D.依然存在E.比次生环境的问题出现早5【单选题】(10分)“食物网”的概念是A.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相连,形成复杂的网络状食物关系B.多种生物因食物不同,形成的复杂的食物关系C.多种污染食物与健康的相互关系D.多种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状食物关系E.复杂的食物之间的关系6【单选题】(10分)水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迁移的重要介质是A.悬浮物B.颗粒物C.水D.生物体E.胶体7【单选题】(10分)有的污染物在水环境中浓度极低且极为稳定,该污染物通过水生物摄取进入食物链系统,使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大大增加,这种现象被称为A.生物富集作用B.生物降解作用C.生物转化作用D.生物放大作用E.生物自净作用8【多选题】(10分)经济发展包括A.结构改善B.后代人的发展C.教育水平的提高D.社会进步E.经济增长9【单选题】(10分)表征经济增长的参数是A.国民生产总值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C.经济增长指数D.其他选项都不正确E.国家固定资产总值10【单选题】(10分)表征经济发展的参数是A.经济发展指数B.其他选项都不正确C.国民生产总值D.国民可支配收入E.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第二章测试1【判断题】(10分)对于那些生物半减期短、暴露浓度低的污染物,当体内最大蓄积量低于引起有害效应的水平时,就不会引起慢性有害作用。
(完整版)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2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1.3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1.4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界面吸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生物降解作用、燃烧反应。
1.5简述土壤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
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雨水淋溶作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②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或动物所吸入;③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1.6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的主要作用原理是什么解:从技术原理上看,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隔离技术”、“分离技术”和“转化技术”三大类。
隔离技术是将污染物或者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防止污染近一步扩大。
分离技术是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它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
第一章测试
1
【判断题】(100分)
本门课程的名称是《环境工程原理》吗?
A.
错
B.
对
第二章测试
1
【单选题】(5分)
将此物理量换算为SI单位:某物质的比定压热容c p=0.24BTU/(lb·℉)=()
A.
1.005kJ/(kg·m)
B.
1.005kJ/(kg·℃)
C.
1.005kg/(kJ·℃)
D.
5.965kJ/(kg·℃)
2
【单选题】(5分)
将此物理量换算为SI单位:质量1.5kgf·s2=()
A.
14.7kg
B.
24.5kg·m
C.
14.7kg·m
D.
24.5kg
3
【单选题】(5分)
将此物理量换算为SI单位:表面张力70dyn/cm=()
A.
1.58N/m
B.
1.58N·m
C.
0.074N·m
D.
0.074N/m
4
【单选题】(5分)
某室内空气中O3的浓度是0.08×10-6(体积分数),在1.013×105Pa、25℃下,用ug/m 3表示该浓度为()ug/m3。
A.
89.45
B.
195.6
C.
157.05
D.
23.65
5
【单选题】(5分)
某一段河流上游流量为36000m3/d,河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为3.0mg/L。
有一支流流量为1 0000m3/d,其中污染物浓度为30mg/L。
假设完全混合。
求每天有()kg污染物质通过下游某一监测点。
A.
258.7
B.
599.65
C.
408.02
D.
8.87
6
【单选题】(5分)
某河流的流量为3.0m3/s,有一条流量为0.05m3/s的小溪汇入该河流。
为研究河水与小溪水的混合状况,在溪水中加入示踪剂。
假设仪器检测示踪剂的浓度下限为1.0mg/L。
为了使河水和溪水完全混合后的示踪剂可以检出,溪水中示踪剂的最低浓度是()mg/L,需加入示踪剂的质量流量是()g/s。
假设原河水和小溪中不含示踪剂。
A.
60;3
B.
61;10.9
C.
61;3.05
D.
0.1525;0.0076
7
【单选题】(5分)
有一个总功率为1000MW的核反应堆,其中2/3的能量被冷却水带走,不考虑其他能量损失。
冷却水来自于当地的一条河流,河水的流量为100m3/s,水温为20℃。
如果水温只允许上升10℃,冷却水需要()m3/s的流量。
A.
5.26
B.
15.94
C.
159.5
D.
25.26
8
【单选题】(5分)
一加热炉用空气(含O20.21,N20.79)燃烧天然气(不含O2与N2)。
分析燃烧所得烟道气,其组成的摩尔分数为CO20.07,H2O0.14,O20.056,N20.734。
求每通入100m 3、30℃的空气能产生()m3烟道气?烟道气温度为300℃,炉内为常压。
A.
156.88
B.
356.72
C.
203.54
D.
295.62
9
【单选题】(5分)
压强的具有专门名称的国际单位是Pa,用基本单位表示是()。
A.
Kg/m·s2
B.
mmHg
C.
N/m2
D.
atm
10
【单选题】(5分)
关于无量纲准数,下面哪个说法是的。
()
A.
无量纲准数量纲为1。
B.
无量纲准数没有单位,因此没有物理意义。
C.
无量纲准数的数值大小与所选单位制无关。
D.
无量纲准数是由各种变量和参数组合而成的的没有单位的群数。
11
【多选题】(10分)
某设备上真空表的读数为13.3×103Pa,试计算设备内的绝对压强与表压强。
已知该地区大气压强为98.7×103Pa。
A.
表压强=1330Pa
B.
绝对压强=8540Pa
C.
表压强=-1330Pa
D.
绝对压强=11200Pa
12
【多选题】(10分)
关于无量纲准数,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
无量纲准数是由各种变量和参数组合而成的的没有单位的群数。
B.
无量纲准数没有单位,因此没有物理意义。
C.
无量纲准数量纲为1。
D.
无量纲准数的数值大小与所选单位制无关。
13
【单选题】(10分)
若基本物理量为质量[M]、长度[L]和时间[T],则黏度的量纲为()。
A.
ML-1T-1
B.
ML-1T
C.
MLT-1
D.
MLT
14
【单选题】(10分)
在压力为101325Pa、温度为25℃条件下,甲醇在空气中达到饱和状态,已知甲醇的饱和蒸气压p A16.9kPa,求:空气中甲醇的组成以、质量分数x mA、表示。
A.
0.181
B.
0.311
C.
0.236
D.
0.285
15
【单选题】(10分)
在压力为101325Pa、温度为25℃条件下,甲醇在空气中达到饱和状态,已知甲醇的饱和蒸气压p A16.9kPa,求:空气中甲醇的组成以甲醇的物质的量浓度C A表示。
A.
2.36kmol/m³
B.
6.82kmol/m³
C.
9.22kmol/m³
D.
5.48kmol/m³
第三章测试
1
【单选题】(1分)
流体在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与()有关。
A.
欧拉准数和相对粗糙度
B.
雷诺准数和相对粗糙度
C.
雷诺准数和绝对粗糙度
D.
欧拉准数和绝对粗糙度
2
【单选题】(1分)
如图所示,有一水平通风管道,某处直径由400mm减缩至200mm。
为了粗略估计管道中的空气流量,在锥形接头两端各装一个U形管压差计,现测得粗管端的表压为100mm 水柱,细管端的表压为40mm水柱,空气流过锥形管的能量损失可以忽略,管道中空气的密度为1.2kg/m3,试求管道中的空气流量。
A.
1.02m³/s
B.
32.35m/s
C.
8.09m/s
D.
8.09m³/s
3
【单选题】(1分)
牛顿黏性定律适用于牛顿型流体,且流体应呈()。
A.
湍流
B.
层流
C.
静止
D.
过渡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