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
- 格式:ppt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34
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12一、环境因素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3(1)猫头鹰白天休息,晚上出来活动,主因是温度、光照影响其行为;4(2)生物节律性行为:是对环境的某些节律性刺激作出的反应,如昼夜节律、月周期节律5(鱼的繁殖)、季节节律(动物的迁徙、换羽,植物的开花、结果)。
6(3)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
7(4)植物的向光性和生长素。
8a.植物体内的激素: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激素,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910b.生长素是由胚芽尖端产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长。
达尔文猜想胚芽尖端会产生11生长素,温特实验证明了达尔文的科学猜想,郭葛从植物体内分离出生长素。
12c.植物向光性:观察现象,胚芽弯向光源生长。
13产生条件::①单侧光照射;②具生长素且分布不均匀。
14产生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面生长素分布多,胚芽生长快;向阳面生长素分布少,胚芽生长慢。
1516(5)植物生长素17a.产生部位:胚芽的尖端。
b.作用: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②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③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1819落花落果。
20c.缺点:生长素浓度较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
应用于防治杂草。
2122(6)胰岛素与血糖含量23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正常含量为:90毫克/100毫升。
24(1)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神经系统和胰岛素。
25血液中血糖含量的升降,决定于胰岛素分泌的增加或减少;而胰岛素分泌的多少,26导致血糖含量的下降或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正常值。
27(2)胰岛素的功能:促进人体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内,还能加速血糖的分解。
28(3)胰岛素分泌异常的病症。
29a.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
血糖含量高于正常值。
治疗服用胰岛素。
)医治糖尿病30可以定时注射胰岛素。
是否患糖尿病可以检查血液血糖浓度是否为90毫克/100毫升或检查尿里是否含葡萄糖。
3132b.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症。
专题15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人体的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1)结构:包括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递兴奋神经纤维:轴突与髓鞘(一个神经由多条神经纤维组成)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二元反射弧:最简单的反射弧。
包括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如:膝跳反射。
无中间神经元,神经中枢为传出神经元的胞体。
➢三元反射弧:三个神经元组成的反射弧。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既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反射弧保持完整,就一定有反射吗?不一定,接着往下看:4.反射发生的条件(二者缺一不可)①反射弧结构完整;②适宜强度的刺激5、反射种类:1.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无关刺激+非条件刺激=条件刺激刺激:非条件刺激(具体事物)铃声食物分泌唾液条件反射(如光,声音等)非条件反射:眨眼、吮吸、缩手、膝跳、搔扒、排尿、分泌消化液条件反射:食物(非条件刺激) + 铃声(无关刺激)→条件刺激→形成条件反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条件反射包括 :第一信号系统(具体信号)动物和人都有第二信号系统(语言文字)人类特有二者联系 非条件反射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基础 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 由于K 离子大量外流, 膜外侧集较多的正离子 膜外离子浓度高于膜内, 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称为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当神经纤维某部分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 由于神经元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大, 钠离子外流 ,电位差表现为内正外负, 称为动作电位反射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如“刺指缩手” 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如“谈癌色变”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如“惊弓之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1)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第五单元人体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必修教材第四章、选修教材第一章)3·2看吧动物的节律行为和生物钟自然环境随着地球的运动有明显的时间性变化,如每日有昼夜之分,每年有四季之分,海洋每天有涨潮和退潮的变化等。
动物生活在有节律性变化的环境里,逐渐适应,使自己的行为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有节律性的变化。
这种有节律性变化的行为叫做节律行为。
例如,猫头鹰和田鼠在晚上出来活动,还有许多动物在白天出来活动,这就是昼夜节律行为。
许多鸟类,如大雁、丹顶鹤等,每年秋天从北方飞到南方过冬,春天又回到北方繁殖,这种有规律的迁徙往返便是季节节律行为。
很多海洋生物的活动与潮水的涨退变化相适应,叫做潮汐节律行为。
例如,海滩上有一种小蟹,叫做招潮蟹,落潮时在海滩上觅食,涨潮前10分钟就躲进洞里,潮汐每天总向后推迟50分钟,而小蟹出洞的时间也恰好与潮汐的变化时间相吻合。
动物的节律行为在时间上为什么与环境的变化如此吻合呢?主要是在动物体内存在着一种类似时钟节律的自动性,叫做生物钟。
生物钟能够调节动物的行为,使之发生有节律的变化。
由生物钟调节的动物节律行为,对动物获得食物和适宜的生活条件,避开不良的3年高考平台2006高考题1.(2006全国高考理综Ⅰ,1)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
这些细胞位于(A.大脑皮层B.垂体C.下丘脑D.答案:C解析:神经细胞都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而合成与分泌激素则是内分泌腺的功能。
四个选项中下丘脑既属于神经系统又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能分泌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激素释放激素等激素。
2.(2006全国高考理综Ⅰ,2)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
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答案:A解析:用抗原刺激机体,机体能产生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故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增加,同时机体还能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该细胞可以在体内抗原消失数月乃至数十年以后,仍保持对抗原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