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新-国学-孔子
- 格式:pptx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10
1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十本必读的经典国学书籍,不可错过哟。
1、《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
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
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
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孙子兵法》竹简出土在临沂。
3、《左传》《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
《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4、《楚辞》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为"离骚体"。
十本必读的经典国学书籍清单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十本必读的经典国学书籍,不可错过哟。
1、《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
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
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
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孙子兵法》竹简出土在临沂。
3、《左传》《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
《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4、《楚辞》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为"离骚体"。
论语全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国学 || 教育孩子的10个国学经典小故事1.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
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2.舜的故事。
1.小朋友,你知道什么是国学吗?你听说过国学吗?2.小朋友,你听说过孔子吗?你知道孔子是谁吗?3. 你知道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人吗?4.你知道孔子的家乡在哪里吗?5.你能说出三个孔子弟子的名字吗?6.你知道孔子有多少弟子吗?其中有多少名贤人?7.你读过《弟子规》吗?能给我们读几句吗?8.你知道儒家“五经”,指的是哪五经?9.小朋友,妈妈教你读过《三字经》吗?给老师读几句好不好?10.小朋友,你知道儒家的“五常”都是什么吗?11.小朋友,你去过文庙吗?你知道文庙是作什么的吗?12.小朋友,听过《千字文》这本书吗?13.你知道《弟子规》的作者是谁吗?他是哪个朝代的人呢?14.你知道“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指的是谁吗?15.孔子距离我们大致有多少年了?16.你知道孔子,叫什么名字吗?17.小朋友,你听说过三千小童吗?你知道三千小童国学馆是做什么的吗?18.你知道虎门三千小童国学馆在什么地方吗?19.小朋友,你听说过有一本书叫《道德经》吗?你知道《道德经》是谁写的呢?20.小朋友,你知道有一本古书《黄帝内经》,它是写什么的呢?21.小朋友,你知道有一本书叫《孙子兵法》,它是写什么的呢?22.小朋友,你听说过《孝经》这部书嘛,你知道《孝经》是写些什么?23.小朋友,你听说过《孟子》这部书吗?你知道孟子是谁?孟子被称作为亚圣。
24.小朋友,你知道中国有《四大名著》都是什么吗?你知道它们的作者都是谁?25.小朋友,“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这是哪部书中的话?26.小朋友,你知道林则徐是谁吗?你知道虎门销烟是怎么回事呢?27.小朋友,你知道文天祥吗?你知道文天祥的哪一首诗?28.小朋友,请问下面一段话出自哪部书:“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陈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29.小朋友,请问下面一段话出自哪部书?“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幼儿园国学课程教案《孔子教育原则》教学主题:孔子教育原则班级年级:幼儿园难度级别:低教学目标:1. 理解孔子教育的基本原则。
2. 掌握孔子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如仁、义、礼、智等。
3. 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孔子教育的基本原则。
2. 仁、义、礼、智等核心价值观。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幼儿理解孔子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2. 如何让幼儿掌握仁、义、礼、智等核心价值观。
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黑板、教案、课件、图片等。
2. 教学材料:孔子教育原则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教师将孔子的肖像挂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认识孔子。
(2)教师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幼儿了解孔子及其思想。
(3)教师提问:“孔子是谁?孔子提倡什么教育?”引导幼儿思考。
2. 讲解(20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或讲解,引导幼儿了解孔子教育的基本原则。
(2)教师讲解孔子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幼儿认识其重要性。
(3)教师通过图片等形式,讲解仁、义、礼、智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和作用。
3. 游戏活动(30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互动游戏,比如“捉迷藏”、“石头剪子布”等,提倡友爱、公平、尊重等行为规范。
(2)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礼仪培养”,如大家排队、有序行动等,通过实践来理解“礼”。
(3)教师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比如“怎样才能变得聪明”等,从而培养幼儿的智慧。
4. 总结(10分钟)(1)教师以图表形式呈现本节课的教育理念和价值。
(2)教师带领幼儿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
(3)教师布置家庭作业,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学习并完成相关任务。
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通过针对幼儿园的教学手段,引导幼儿理解孔子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从而培养幼儿的品德和才智。
通过引导幼儿参与互动游戏和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和礼仪意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愉悦幼儿的学习过程,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和智力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孔子的认识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新高考新国学2011-10-18 0905_5cc149a20102dt2f博士后-宇文所安-识人孔子的认识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诸葛亮有七句话给我印像很深“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孔子也有三句奇绝话“观其所由,察其所举,视其所安”。
或曰居视其所安,达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穷视其所为,贫视其所取。
论语为政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此句是孔子观察人的道理。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以,为也。
为善者为君子,为恶者为小人。
观,比视为详矣。
由,从也。
事虽为善,而意之所从来者由未善焉,则亦不得为君子亦。
或曰“由,行也。
谓所以行其所为者也。
”察,则又加详亦。
安,所乐也。
所由虽善,而心之所乐者不在于是,则亦伪耳,岂能久而不变哉?焉,于虔反。
廋,所留反。
焉,何也。
廋,匿也。
重言以深明之。
程子“在己者能知言穷理,则能以此察人如圣人也。
《四书读本》(王淄尘)此章句言看人之法。
“视其所以”者看这个人所做的事。
“观其所由”者,“观”也是看,由,经过也看这个人所已经做过的事。
“察”是仔细考察他对于做过的事他心中安不安。
世界上的人总是好人少坏人多。
此句虽然是看人之法,未免注重在坏人的以方面。
坏人所做之事,总不免损人利己。
“察其所安”者是说这个人,倘做了坏事,我要考察他对于这件坏事心里安不安。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者,“焉”做那里二字解。
“廋”是做“隐匿”二字解。
“人焉廋哉?”是说“这个人哪里还隐匿的过呢?”连说两句,是说照上面三句所说的方法去看人,这个人的善恶正邪,无不可以看出来。
又“察其所安”者,常见一一般人做了损人利己的事,往往自以为能,对人说了,觉得很是有趣。
我们看人,只要从这种地方去看。
他做了损人利己的事,反自以为能,就是他安心于做了坏事。
国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集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众多领域的知识体系,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明传统。
国学知识点广泛而丰富,包括孔子思想、儒家经典、道家思想、佛教传统、兵法经典、诗词歌赋、书画艺术等多个方面。
下面对国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孔子思想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等重要思想,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政治治理的道德性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尊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代表之一。
2. 儒家经典《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载了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和思想。
《大学》、《中庸》和《孟子》也是儒家经典著作,内容涉及哲学、伦理、政治等方面的重要思想。
儒家经典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源自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强调“道”和“非为”思想,主张人应当顺其自然,追求自我修养和心灵的平和。
《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佛教传统佛教传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空”、“色”、“无我”等重要思想,主张解脱生死轮回,达到涅槃境界。
《金刚经》、《心经》等是佛教传统中的经典著作,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兵法经典《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等是中国古代的兵法经典著作,强调了军事战略和战术的重要性,对中国古代和现代军事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诗词歌赋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方式,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是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的经典著作,对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书画艺术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达方式。
国学知识: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呢?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因为社会内部不可调合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机摇撼了传统文化的*性,对传统文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与日俱增,就连“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孔子也不能不把当时所处的时代精神注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并对传统文化加以适当的改造,以便在社会实践中建立一种新的和谐秩序和心理平衡,这种情况到了大变革的战国时代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人们在崩塌的旧世界废墟上已经依稀看到了冲破旧尊卑等级束缚的新时代的曙光。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
祖籍宋国夏邑,出生于鲁国陬邑。
东周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一直被历代统治者视作正统学科,以至作为任贤用能的标准,影响延绵数千年至今。
孔子曾带领部分*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分别为:《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三千,贤*七十二人。
孔子去世后,其*及其再传*把孔子及其*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长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曾子曾子,(前505-前435),名曾参(zēngshē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山东平邑)人。
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
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
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的思想道德修养。
编《论语》、著《大学》、写《孝经》、著《曾子十篇》,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国学经典名句释义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
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准;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著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材料校本教材二(中年级)编者的话为了进一步扩大国学经典的影响力,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提高我乡师生文化品位和人文素质,根据冠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系列活动的实施方案》冠教发【2011】44号文件精神,我们编写这套教材,以供学生使用。
本教材根据以下特点编排:1.分年级推进。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学校划分三个推进梯队,分阶段推进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1—2年级为第一推进梯队,诵唱《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以国学发蒙,立身养性;3—4年级为第二推进梯队,诵唱《弟子规》《千家诗》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论中外古今、扬中华精神,立命养志;5—6年级为第三推进梯队,诵唱《诗经》《论语》《孟子》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知行结合,塑造儒雅风度。
2.分三个层面进行。
三个层面,即:精神层面、文化层面、技艺层面,从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等三个方面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光大华夏传统美德,秉承中华“礼仪之邦”之古风,习礼、厚德、雅行;树凛然之正气,养浩然之气节;培养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宽广包容的民族精神。
立足民族,放眼世界,诵读中外传统诗文经典,吸收世界文化精华,积淀智慧财富,生发创新胚芽。
开发师生学习传统技艺的课堂,对词吟诗作文、书法绘画搏弈,习得国学技艺,提高师生素质。
德育处、团队组织具体组织实施“讲规范、促养成、树精魂”的育人工程,塑造“为人求真、为学求实”的校风,特别是在建设班级文化、校园精神文化中,让国学经典诵读行动始终在其中,并重在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
3.课内外结合。
以国学活动课为主,各学科有机结合、点滴交叉为辅,充分运用校园广播站等阵地,通过课内外等途径,采取诵唱练习等形式,形成国学经典诵读推进体系。
4.师生共同成长。
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始终树立一个理念,即“教师与学生同为发展主体,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发展”。
孔子作文600字【推荐】孔子作文600字(通用58篇)孔子作文600字篇1大家应该都知道孔子吧?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还创立了儒家思想。
孔子从小就十分聪明,可是,他从小就父母双亡。
孔子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但他不向困难低头,勇敢的向前走去。
胸怀大志的孔子一心想改变社会,让天下太平,他继续虚心的学习,奋发进取,最终成为了政治家。
后来,孔子的名声传了开来,很多人都想拜孔子为师。
孔子在30岁左右时收了第一批弟子,因此,他成为了我国第一个以私人身份公开教学的教育家。
孔子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整理编订的六经已成为中国珍贵的文学遗产。
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还根据他平时的教诲和生活行为,整理出《论语》一书。
后来,清圣祖康熙还把孔子尊称为“万世师表”。
孔子与现在的人类恰恰相反。
孔子一生不求回报的奉献着。
而我们现在呢?就等天上掉下的大馅饼,自己却奉献的微乎其微。
对这些事我是真的深有感触。
有一次,我和爸爸去修车,只见在一张“老板椅”上,坐着一个有“水桶腰”和“将军肚”的人,那人带着一个黑墨镜。
一看就是这里的老板。
爸爸和人家谈好之后,那位老板指着身边的一个人凶巴巴的说:“你,去把那台车修好,快去。
”那个人急匆匆的跑了过去,把车开向修理车间。
几个小时过去了,我心里还在想这件事。
修好之后,爸爸准备付钱给那位修车的叔叔,可谁知爸爸刚把钱给了叔叔,那位老板对我们说:“嘿!给错认了,我是老板。
”说着走过去便从叔叔手里夺走了钱。
又坐在了老板椅上。
手还不停的在数钱。
马上数完了,嘴里抽着根烟对我们说:“正好”我和爸爸开车走了。
人类,醒醒吧!只有我为人人,才有人人为我的时候。
孔子作文600字篇2一批诺贝尔得主开会讨论,得出了21世纪人类的生存必须要汲取孔子的智慧的结论,这在别人看来似乎是一件非常正确的事,但我想说的是,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最起码并非全部正确。
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但在创立之初,就不被任何统治者所认同和接受。
一生必读国学书籍(实用)一生必读国学书籍国学经典《论语》推荐:倘使要找一部比《论语》更重要,可以用来了解中国文化,又是人人可读的,我想这不容易。
在中国没有一个读书人不读《论语》。
国学经典《孟子》推荐:既然要读《论语》,便连带要读《孟子》。
讲孔子讲得最好的,莫过于孟子。
读了《论语》有不懂,再读《孟子》,容易帮我们懂孔子。
国学经典《大学》推荐:《大学》把中国学术重要之点全包在内,使一个初学的人,开始就可知道我们做学问的大规模。
国学经典《中庸》推荐:《中庸》中有些话讲得深微奥妙。
朱子说《四书》的顺序,该最后才读《中庸》。
国学经典《老子》推荐:讲中国文化,也不是儒家一家就可代表得尽。
《老子》、《庄子》道家一派的思想,从秦开始到清也历两千载。
国学经典《庄子》推荐:我想介绍一本注《庄子》的书,清代末年的王先谦,有一部《庄子集解》,一是注得简单,二是他把《庄子》原文分成一章一节,更易读。
国学经典《六祖坛经》推荐:中国唐代以后,中国佛教中最盛行的是禅宗。
唐代禅宗开山的第一部书,就是《六祖坛经》。
这是在中国第一部用白话文来写的书。
国学经典《近思录》推荐:这书把北宋理学家周濂溪、程明道、程伊川、张恒渠四位的话分类编集。
这样一来,宋朝理学大体也就在这里了。
国学经典《传习录》推荐:王阳明自己是一个大学者,但他讲的道理,却说不读书人也能懂,他的话不一定是讲给读书人听,不读书人也能听。
值得阅读的10本国学经典著作第一部《道德经》作者:老子(春秋时期,生卒年不详)《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第二部《论语》作者:孔子(春秋时期,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