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灸的制作操作及临床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10.11 KB
- 文档页数:4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目录1.刮痧技术2.拔罐技术3.麦粒灸技术4.隔物灸技术5.悬灸技术6.蜡疗技术7.穴位敷贴技术8.中药泡洗技术9.中药冷敷技术10.中药湿热敷技术11.中药涂药技术12.中药熏蒸技术13.中药热熨敷技术14.中药离子导入技术15.穴位注射技术16.耳穴贴压技术17.经穴推拿技术18.中药灌肠技术刮痧技术刮痧技术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类、砭石类等刮板或匙,蘸上刮痧油、水或润滑剂等介质,在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出现瘀斑,通过其疏通腠理,驱邪外出;疏通经络,通调营卫,和谐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技术。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外感性疾病所致的不适,如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各类骨关节病引起的疼痛,如腰腿痛、肩关节疼痛等症状。
二、评估1.病室环境,室温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有出血性疾病、妊娠或月经期。
3.体质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刮痧部位皮肤情况。
三、告知1.刮痧的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及局部感觉。
2.刮痧部位的皮肤有轻微疼痛、灼热感,刮痧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告知护士。
3.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为正常表现,数日可消除。
4.刮痧结束后最好饮用一杯温水,不宜即刻食用生冷食物,出痧后30分钟内不宜洗冷水澡。
5.冬季应避免感受风寒;夏季避免风扇、空调直吹刮痧部位。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刮痧板(牛角类、砭石类等刮痧类板或匙),介质(刮痧油、清水、润肤乳等),毛巾、卷纸、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
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遵照医嘱确定刮痧部位,排空二便,做好解释。
2.检查刮具边缘有无缺损。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4.用刮痧板蘸取适量介质涂抹于刮痧部位。
5.单手握板,将刮痧板放置掌心,用拇指和食指、中指夹住刮痧板,无名指小指紧贴刮痧板边角,从三个角度固定刮痧板。
麦粒灸操作流程
首先,进行准备工作。
在进行麦粒灸前,需要准备好麦粒灸工具和艾草,确保环境安全整洁,避免有易燃物品在附近,以免发生火灾事故。
同时,还需要准备好一些清水和消毒酒精,以备不时之需。
接下来是穴位选择。
根据个人需要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麦粒灸。
一般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气海等,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症状进行选择。
在选择穴位时,需要注意穴位的准确位置,避免出现错误的灸治效果。
然后是燃灸过程。
将艾草点燃后,用夹子夹住麦粒灸工具,然后将燃烧的艾草放置在选定的穴位上,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烫伤皮肤。
在燃灸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火候和时间,一般每个穴位燃灸10-15分钟左右即可。
最后是注意事项。
在进行麦粒灸时,需要注意避免风力过大的环境,以免艾草燃烧不稳定或者引起火灾。
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通风,避免烟雾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在燃灸后,需要注意保持穴位的清洁,避免感染和皮肤损伤。
总的来说,麦粒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对穴位进行刺激,可以起到调理身体、缓解症状的作用。
在进行麦粒灸时,需要注意准备工作、穴位选择、燃灸过程和注意事项,保证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希望大家在使用麦粒灸时,能够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操作,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XXX医院护理部目录1.刮痧技术 (2)2.拔罐技术 (4)3.麦粒灸技术 (6)4.隔物灸技术 (8)5.悬灸技术 (10)6.蜡疗技术 (12)7.穴位敷贴技术 (14)8.中药泡洗技术 (16)9.中药冷敷技术 (18)10.中药湿热敷技术 (20)11.中药涂药技术 (22)12.中药熏蒸技术 (24)13.中药热熨敷技术 (26)14.中药离子导入技术 (28)15.穴位注射技术 (30)16.耳穴贴压技术 (32)17.经穴推拿技术 (34)18.中药灌肠技术 (36)一、刮痧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年月日2018年3月制定刮痧技术操作流程图二、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2、操作时间为5分钟。
从取罐开始计时至最后一个罐吸附住结束。
每超时10秒扣1分。
3、根据病情选3个主穴,双侧穴位,算作一个。
监考老师 考核时间 年 月 日2014年8月修订拔罐技术操作流程图三、麦粒灸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监考老师考核时间年月日2018年3月制定麦粒灸技术操作流程图四、隔物灸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2、操作时间为5分钟,从取姜片开始计时至艾灰全部倒入储物缸结束。
每超时10秒扣1分。
3、根据病情选3个主穴,双侧穴位,算作一个。
监考老师 考核时间 年 月 日2014年8月修订隔物灸技术操作流程图五、悬灸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年月日2017年10制定悬灸技术操作流程图六、蜡疗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得分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年月日2018年3月制定蜡疗技术操作流程图七、穴位贴敷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操作时间成绩监考老师签名:考核时间 年 月 日2018年3月制定穴位敷贴技术操作流程图八、中药泡洗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核时间年月日监考人2018年3月制定中药泡洗技术操作流程图九、中药冷敷技术操作流程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核者签名:年月日2018年3月制定中药冷敷技术操作流程图十、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核者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2018年3月制定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图_十一、中药涂药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核者签名: 考核时间:年 月 日2018年3月 制定中药涂药技术操作流程图十二、中药熏蒸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核时间 年 月 日 考核者签名: 2018年3月制定中药熏蒸技术操作流程十三、中药热熨敷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得分考核时间年月日监考人2018年3月制定中药热熨敷技术流程图十四、中药离子导入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考核时间:年月日考核者签名:2018年3月制定中药离子导入操作流程图十五、穴位注射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监考老师考核时间年月日2018年3月制定穴位注射操作流程图十六、耳穴压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注:1、操作时间为1分钟,从消毒皮肤开始计时至压豆完成结束。
麦粒灸技术(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
目录
一、适用范围 (2)
二、评估 (2)
三、告知 (2)
四、物品准备 (2)
五、基本操作方法 (2)
六、注意事项 (3)
附: (4)
麦粒灸技术操作流程图 (4)
麦粒灸是将艾绒搓成如麦粒样大小,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通过其温经散寒、扶助阳气、消瘀散结作用,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艾灸技术范畴。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虚寒性疾病引起的症状,如肺痨所致的咳嗽、咳血;慢性腹泻所致的排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脾胃虚弱所致的纳差,呕吐;尪痹所致的晨僵、小关节疼痛等症状。
二、评估
1.病室环境及温度。
2.主要症状、既往史及是否妊娠。
3.有无出血病史或出血倾向、哮喘病史或艾绒过敏史。
4.对热、气味的耐受程度。
5.施灸部位皮肤情况。
三、告知
1.施灸过程中出现头昏、眼花、恶心、颜面苍白、心慌出汗等不适现象,及时告知护士。
2.施灸过程中不宜随便改变体位以免烫伤。
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泡。
4.灸后注意保暖,饮食宜清淡。
四、物品准备
艾粒、油膏或凡士林、弯盘、消毒棉球、无菌敷料、镊子、胶布、线香、打火机或火柴、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一次性垫布、屏风。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0年12月第35卷第12期CJTCMR December2020, Vo丨.35, No.12•6395 ••研究报告•临床实用艾灸疗法操作及应用比较杨瑜\潘路平、岳艳王正元2C绍兴市中医院,绍兴312000;2新昌市中医院,绍兴312500)摘要:艾灸疗法作为针灸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的防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杨兆民教授主编的《刺法灸法学》对于艾灸疗法的分类,笔者选取B前临床上常用的几种艾灸方法:麦粒灸、隔药饼灸、热敏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等,归纳总结并加以比较,以期在临床中可以更好地选择运用。
关键词:艾灸疗法;麦粒灸;隔药饼灸;热敏灸;温针灸基金资助:绍兴市卫生计生科技计划青年科技项目(N〇.2017Q N0I9),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科研基金项目(1\〇.2〇1928128),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培训项0(1^〇.国中医药人教函〔2〇丨9〕36号)Comparison of clinical practical moxibustion therapy operation and applicationYANG Yu1,PAN Lu-ping1,YUE Yan2,WANG Zheng-yuan2('Shaox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 e d i c i n e,S h a o x i n g 312000,C h i n a;2X i n c h a n g Conutry Hospital ofT C M,S h a o x i n g 312500,C h i n a )A bstract! A s an important part of acupuncture a n d m o x i b u s t i o n therapy,m o x i b u s t i o n therapy plays an importantrole in the prevention a n d treatment of diseases.A c c o r d i n g to the classification o f m o x i b u s t i o n therapy in the Subject o f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echnique edited b y professor Y A N G Z h a o-m i n,the author selected several c o m m o n l y usedclinical m o x i b u s t i o n m e t h o d s,including m o x i b u s t i o n with seed-sized m o x a c o n e,herb cake-separated m o x i b u s t i o n,heat-sensitive m o x i b u s t i o n, w a r m needle m o x i b u s t i o n,a n d etc.. M o x i b u s t i o n with seed-sized m o x a c o n e, high efficiency, highstimulation.H e r b cake-separated m o x i b u s t i o n,synergistic m e d i c i n e c a k e,a c u p u n c t u r e point,m o x i b u s t i o n three curativeeffects,m i l d fire p o w e r,w i d e range of effects.Heat-sensitive m o x i b u s t i o n,m o x a h a n g i n g m o x i b u s t i o n o n heat-sensitivepoint,the a m o u n t of sensitive elimination sufficient,targeted.W a r m needle m o x i b u s t i o n,a c u p u n c t u r e plus m o x i b u s t i o n,the heat c o n d u c t i o n is d e e p e r a n d c a n penetrate to the lesion.In addition,there are w a r m m o x i b u s t i o n tool m o x i b u s t i o n,s i m p l e oper a t i o n.T h e c o n c l u s i o n a n d c o m p a r i s o n of the a b o v e m o x i b u s t i o n are e x p e c t e d to m a k e better selection a n dapplication in clinic.K e y W o r d s I M o x i b u s t i o n therapy;Moxibustion with seed-sized m o x a c o n e;H e r b cake-separated m o x i b u s t i o n;H e a t- sensitive m o xibustion;W a r m needle moxibustionFunding. Y o u t h P r o g r a m of S h a oxing Health a n d Family Planning Scienc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FVoject(N〇.2017Q N019), R e s e a r c h F u n d Project o f Z h e j i a n g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Pla n of Traditiona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N〇.2019Z B 128),National Training P r o g r a m for K e y Talents o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 T e c h n o l o g y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h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N o.[2019]36)灸法历史源远流长,古人在用火的生活实践中发现温热刺激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并逐渐运用,历经沿革,形成了多种施灸形式和手法,并逐渐把“艾”列为较好的艾灸材料。
2020年12月第27卷第23期麦粒灸联合项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观察楼 晨 邹 艳颈椎病是由于颈椎关节增生、退行性改变导致椎间盘、韧带、神经根、血管等受压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颈项部疼痛、进行性肢体感觉障碍及运动障碍,多数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缓解临床症状。
我科门诊采用麦粒灸联合项八针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操作简单、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与分组 我科门诊2019年5—10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60例,年龄18~65岁;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并经DR、CT、MR确诊,临床症状如颈部疼痛、僵硬、手臂麻痹或疼痛、肌力及肌张力下降、头晕、头痛等;神志清楚,能够坚持治疗;近1个月未接受任何其他治疗。
排除颈椎畸形及颈椎病术后,具有严重骨质疏松,伴有严重心脑肾等原发病,皮肤有破损、溃疡、结痂不易愈合,哺乳期、孕期妇女。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2.1±11.0)岁,病程(3.2±1.0)年。
对照组中男、女各15例,年龄(41.3±9.8)岁,病程(3.1±1.0)年。
两组一般资料接近。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取端坐位,采用颈椎牵引机(L Z X-100E型)牵引治疗,牵引力7kg,间歇时间5s,牵引角度15~20°,牵引时间20分钟,隔日1次。
1.2.1 观察组 ① 项八针方法:取患者颈项部两侧第2、4、6颈椎棘突后正中下旁开2寸的阿是穴,项部后发际正作者单位:321300 浙江永康市中医院针灸科通信作者:邹艳,中直上0.5寸第1颈椎旁下的哑门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的大椎穴。
患者端坐位常规消毒后,使用0.25mm×40mm 无菌针灸针双手进针法沿颈椎方向斜刺45°至椎体横突,进针0.5~0.8寸,平补平泻捻转手法,患者得气即可。
患者针刺时静留针30分钟,隔日1次,每周3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麦粒灸治疗感冒经验探讨【摘要】五行针灸的麦粒灸操作既较传统麦粒灸痛苦小、易被患者接受,又较悬灸效果好。
临床实践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病症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麦粒灸;改良;感冒前言:我在跟从诺娜老师学习五行针灸之后,发现该针法的麦粒灸操作既较传统的麦粒化脓灸痛苦小、易为患者接受,又比悬灸效果好,故广泛用于临床治病实践中,收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疗效,兹将该操作方法治疗感冒经验作一介绍探讨,希望能抛砖引玉,对大家有所帮助,为全民健康事业助力。
1 五行针灸的麦粒灸操作方法材料:选用优质3年陈细艾绒,治疗时搓成麦粒大小艾柱备用。
另备打火机、优质线香适量及清水半杯,艾精油或万花油一小瓶。
操作方法:患者根据治疗需要取坐位、仰卧或俯卧位,医者以点灸笔取穴后做局部消毒处理,涂上艾精油或万花油,没有油也可用清水,以能固定艾柱为度。
用手或镊子将搓制好的小艾柱粘在穴位上并点燃,当艾柱燃烧至患者感觉灼痛时即可取下,然后换下一柱,用同法施灸第2壮、第3壮……我在临床操作的时候一般最多可以做到至五六十壮。
治疗第二天可能会出现水泡,是好现象,一般不用处理可自行吸收,水泡大的可以从底部刺破,注意保持施灸处干燥,避免感染即可。
治疗期间注意饮食清淡,忌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慎房事。
2 麦粒灸治疗感冒经验探讨学习五行针灸至今不到一年,我在门诊遇到的感冒病人基本上都属于外感风寒感冒,病人临床表现多为恶寒、头痛、全身酸痛、鼻塞流清涕打喷嚏,脉浮紧等症状。
2.1 取穴(1)基本穴位:一般选双侧足三里、外关。
(2)随症加减:头痛或鼻塞加合谷,咳嗽加列缺。
2.2 讨论(1)疗效:用此法前后共治风寒感冒疗数十例,能接受这种治疗方法的患者一般症状一次就能基本缓解,病人普遍反应轻松舒服了很多,精神也有明显改善,而不会有乏力嗜睡等副作用表现。
(2)一次不能痊愈的可以继续用同法治疗,每天一次,连续治疗7次为一个疗程。
(3)如果出现水泡,该穴位无需再灸,一般都属于浅二度烧伤,故须提前跟患者说明,以免造成恐慌。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目录1.刮痧技术2.拔罐技术3.麦粒灸技术4.隔物灸技术5.悬灸技术6.蜡疗技术7.穴位敷贴技术8.中药泡洗技术9.中药冷敷技术10.中药湿热敷技术11.中药涂药技术12.中药熏蒸技术13.中药热熨敷技术14.中药离子导入技术15.穴位注射技术—2 —16.耳穴贴压技术17.经穴推拿技术18.中药灌肠技术刮痧技术刮痧技术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类、砭石类等刮板或匙,蘸上刮痧油、水或润滑剂等介质,在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出现瘀斑,通过其疏通腠理,驱邪外出;疏通经络,通调营卫,和谐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技术。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外感性疾病所致的不适,如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各类骨关节病引起的疼痛,如腰腿痛、肩关节疼痛等症状。
二、评估1.病室环境,室温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有出血性疾病、妊娠或月经期。
3.体质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刮痧部位皮肤情况。
三、告知1.刮痧的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及局部感觉。
2.刮痧部位的皮肤有轻微疼痛、灼热感,刮痧过程中如有不—3 —适及时告知护士。
3.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为正常表现,数日可消除。
4.刮痧结束后最好饮用一杯温水,不宜即刻食用生冷食物,出痧后30分钟内不宜洗冷水澡。
5.冬季应避免感受风寒;夏季避免风扇、空调直吹刮痧部位。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刮痧板(牛角类、砭石类等刮痧类板或匙),介质(刮痧油、清水、润肤乳等),毛巾、卷纸、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
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遵照医嘱确定刮痧部位,排空二便,做好解释。
2.检查刮具边缘有无缺损。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4.用刮痧板蘸取适量介质涂抹于刮痧部位。
5.单手握板,将刮痧板放置掌心,用拇指和食指、中指夹住刮痧板,无名指小指紧贴刮痧板边角,从三个角度固定刮痧板。
2022年甘肃省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师资培训考卷1. 以下关于穴位注射疗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婴幼儿及体弱多病者禁用○B、穴位局部感染或有较严重皮肤病者局部穴位禁用○C、诊断尚不明确的意识障碍患者○D、孕妇的下腹、腰骶部,可以作穴位注射2. 下列不是寒湿腰痛特点的是() [单选题] *○A、腰部冷痛重着○B、腰痛如刺○C、静卧痛不减○D、寒冷阴雨天气加重3. 以下病症不可以采用药罐法的是() [单选题] *○A、风湿痹痛○B、失眠○C、痛经○D、癫痫发作时4. 药罐技术操作中,煮罐法经常使用的罐具为() [单选题] *○A、陶罐○B、玻璃罐○D、牛角罐5. 腧穴可分为哪三大类() [单选题] *○A.经穴,奇穴,阿是穴○B.经穴,奇穴,特定穴○C.十二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D.经穴,络穴,奇穴6. 根据头痛部位不同分经辨证,巅顶痛属于() [单选题] *○A.太阳头痛○B.少阳头痛○C.阳明头痛○D.厥阴头痛7. 拔罐法的作用是() [单选题] *○A、行气活血○B、祛风逐寒○C、疏通经络○D8. 火针疗法中散刺法常用于() [单选题] *○A、头晕○B、心悸○C、呕吐9. 火针疗法中细火针的直径() [单选题] *○A、0.5mm○B、0.8mm○C、1.1mm○D、1.5mm10. 以下关于导引技术的注意事项论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导引技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B、运动强度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C、导引训练前要充分做好热身活动○D、练功过程中要应用腹式呼吸11. 耳穴埋豆疗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A、耳穴埋豆可提高免疫力用于治疗皮肤过敏○B、耳部皮肤破溃、耳部炎症、冻伤者禁用○C、有保胎作用可用于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D、适用于任何人群12. 现存最早、最系统的针灸学专著是() [单选题] *○A.《黄帝内经》○B.《灵枢经》○C.《针灸经》○D.《针灸甲乙经》13. 小儿推拿中,哪种方法可醒神开窍() [单选题] *○A.掐人中○B.揉太阳○C.开天门○D.揉迎香14. 穴位贴敷时,下列哪种药物刺激性大() [单选题] *○A、丁香○B、白芥子○C、细辛○D、五倍子15. 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最常用的耳穴疗法是() [单选题] *○A、耳穴针刺○B、耳穴水针○C、耳穴贴压○D、耳穴灸法16. 耳穴贴压疗法中肝对应的耳部位置是() [单选题] *○A、耳轮○B、耳甲艇后下部○C、三角窝○D、耳甲腔17. 患有()症状的人群不适合练习掌托天门势 [单选题] *○A、贫血○B、高血压○C、缺血性心脏病○D、低血压18. 痤疮的发生下列哪些脏腑有关() [多选题] *□A、肺、脾、胃□B、肺、肝、胃□C、肺、脾、大肠□D、心、肺、脾19. 据文献记载,我国第一部按摩专著是() [单选题] *○A.《小儿按摩经》○B.《黄帝歧伯按摩十卷》○C.《黄帝内经》○D.《小儿推拿秘诀》20. 针灸学的理论核心() [单选题] *○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脏腑学说○D.经络学说21. 下列关于摇踝关节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A、患者仰卧床上,下肢自然伸直,足踝放松○B、施术者站于其足后侧,一手托其足跟,另一手握足趾部○C、先适度拔伸使踝关节松动○D、在拔伸牵引的基础上作顺、逆时针方向的环转摇动22. 针刺治疗头痛,在主穴治疗时根据症状可随证配穴,血虚头痛加() [单选题] *○A.太冲○B.中脘、丰隆○C.肾俞、太溪○D.血海、足三里23. 刮痧法治疗中暑轻症主穴应该选用() [单选题] *○A、太阳、曲池、尺泽、委中○B、大椎、曲池、尺泽、委中○C、大椎、血海、尺泽、委中○D、百会、水沟、十宣、曲泽24. 刮痧法用于治疗感冒,哪个穴位是错误的() [单选题] *○A、风池○B、阳陵泉○C、大椎○D、风门25. 下列选项中,()不是运动推拿技术手法的主要作用 [单选题] *○A、滑利关节○B、活血止痛○C、松解粘连○D、健脾和胃26. 运动推拿技术主要是指哪一种手法() [单选题] *○A、按法○B、滚法○C、点法○D、摇法27. 穴位贴敷禁忌证有() [单选题] *○A、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皮疹处○B、皮肤过敏者○C、妊娠○D、以上均包括28. 拔罐疗法古称() [单选题] *○A、罐法○B、陶罐法○C、瓷罐法○D、角法29. 拔罐法可用于诊断疾病的() [单选题] *○A、寒热○B、虚实○C、病位○D、以上都是30. 耳穴贴压疗法中胃对应的耳部位置是() [单选题] *○A、耳轮脚消失处○B、三角窝○C、对耳屏○D、耳垂31. 临床常用的耳穴方法() [单选题] *○A、耳穴放血法○B、耳穴贴压法○C、针刺法○D、推揉法32. 耳穴的作用() [单选题] *○A、疏通经络○B、调和气血○C、解毒消炎○D、以上均是33.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耳针法治疗头痛的常用穴() [单选题] *○A.额○B.枕○C.神门○D.屏尖34. 耳针法治疗头痛常用穴包括() [单选题] *○A.神门○B.风池○C.风府○D.百会35. 位于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的穴位是() [单选题] *○A.胃经○B.六腑○C.天河水○D.天柱骨36. 手掌面,位于小指顶端的穴位是() [单选题] *○A.肾顶○B.肾纹○C.乳旁○D.老龙37. 以下关于麦粒灸的描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麦粒灸艾炷可分大、中、小三种○B.麦粒灸操作过程中,宜采取卧位或坐位○C.关节肌腱部用化脓性麦粒灸○D.根据艾炷松紧可分为硬丸、中等硬丸、软丸38. 下列不属于隔物灸的是() [单选题] *○A.隔姜灸○B.隔蒜灸○C.瘢痕灸○D.隔盐灸39. 下列介质中,面部刮痧可以选用的刮痧油是() [单选题] *○A、刮痧润肤油○B、紫草油○C、驱风油○D、橄榄油40. 以舒筋活络、点穴刺激为主,活血止痛、激发经气的手法是指() [单选题] *○A、海派推拿技术○B、关节调整推拿技术○C、皮部经筋推拿技术○D、经穴推拿技术41. 中风半身不遂患者伴有便秘,在针刺主穴治疗的基础上可以配合() [单选题] *○A、丘墟○B、照海○C、天枢○D、廉泉42. 肾虚头痛的特点是() [单选题] *○A、头痛且胀○B、头痛且晕○C、头痛且空○D、头痛昏蒙43. 以下不属于皮部经筋推拿技术的手法是() [单选题] *○A、一指禅推法○B、揉法○C、点法○D、摇法44. 反复感冒的小儿预防可按摩穴位() [单选题] *○A、大椎○B、合谷○C、迎香○D、足三里45. 点法不常采用的施术部位是() [单选题] *○A、拇指端○B、屈拇指端○C、屈示指端○D、足尖部46. 对神阙穴拔罐用法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单选题] *○A、用连续闪火法拔罐○B、针刺后拔罐○C、5分钟为一回○D、拔2~3回为1次,每日2次或1次47. 下列不属于穴位贴敷法治疗咳嗽的常用穴是() [单选题] *○A、肺俞○B、太渊○C、风门○D、膻中48. 下列对拔罐时间宜长的描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病情重、病灶深及疼痛性疾患○B、拔罐部位肌肉薄,如头部、胸部○C、气候炎热○D、血管浅显处49. 拔罐法治疗眩晕的主穴为() [单选题] *○A、肝俞、曲池、风池○B、肾俞、曲池、风池○C、肾俞、曲池、风府○D、肝俞、曲泽、风池50. 在小儿哮喘缓解期,采用穴位贴敷治疗,可减缓和预防哮喘的发作,在什么时候进行最佳() [单选题] *○A、三伏天○B、立春○C、冬至○D、立夏。
中医医疗技术目录2013年普及版2013年普及版中医医疗技术目录第一篇针刺类技术第一章毫针技术毫针技术,是指利用毫针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机体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毫针技术的适应证广泛,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等科的多种常见病、多发病。
第二章头针技术头针技术是指在头皮特定部位针刺的一种治疗技术,适用于脑源性疾病(如中风、呆病等)及痛证等病症的治疗。
第三章耳针技术耳针技术是用特定针具或丸状物在耳郭相应穴位实施刺激以诊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技术。
本技术依据中医学中耳郭与人体各部存在着一定联系的理论,以及望耳的形态、色泽可以辅助诊断疾病等原理,通过刺激耳部穴位来防治疾病。
其治疗范围较广,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及某些功能紊乱性病症。
第四章腹针技术腹针技术是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
该技术根据以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先天经络系统理论(图1),寻找与全身部位相关的反应点,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轻微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临床主要适用于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疾病。
第五章眼针技术眼针技术是在眼眶周围的特定穴区进行针刺的一种微针技术,具有用针小、取穴少、针刺浅、手法轻、操作简、安全无痛的特点,凡用于针灸治疗的疾病都可用眼针治疗,特别适用于中风、眩晕、头痛、不寐、郁证、痿证及痛证。
第六章手针技术手针技术是指针刺手部的特定区域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技术。
该技术的产生,是以生物全息理论为基础,即把内部脏腑组织器官缩影投射于手部特定区域,通过刺激相应反应区,达到调整脏腑、治病防病的目的。
临床上常用以治疗各类急性痛症(如急性腰扭伤、头痛、胃痛、痛经、坐骨神经痛等),对产后缺乳、小儿遗尿、支气管炎、哮喘、心律失常、皮肤瘙痒症等,亦有较好的效果。
第七章腕踝针技术腕踝针技术是以针刺人体的腕部及踝部区域来治疗疾病的针刺操作技术。
其理论依据为将脏腑与体表不同区域相关联,再将不同体表区域与腕踝部各个区域相对应,然后通过刺激腕踝部特定区域,达到治疗相应脏腑疾病的目的。
浅议米粒灸疗法米粒灸又称麦粒灸,因此疗法具有灼痛感、持续炎症、治疗双向性等临床特性较间接灸难以被广大患者接受。
然其作用面积小、渗透力强,效果反而优于其他艾灸疗法,并且更适宜用于病理复杂、病位广泛、免疫功能失调的顽疾。
标签:米粒灸;特性;适应症灸法按照与皮肤的距离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大类。
米粒灸便是直接灸的一种,是指将绒质细腻的金艾绒捏成米粒大小直接放穴位上灸,每次三到五壮。
以下就米粒灸的临床应用特性和适应症结合案例展开讨论。
1 米粒灸的临床应用特性1.1 短暂灼痛感米粒灸给人最直接最主要的感受便是短暂灼痛感,由于艾绒较小,燃烧时间快不似艾柱那么久而难以忍受。
野史曾有记载,古代有一个九十岁的将军白日战场杀敌,夜间御十女而不休。
后战死,人们都好奇他是不是天神转世,便检查他的尸体,才发现他小腹关元穴的位置发黑且硬。
古人多用艾柱直接灸,灸完了有疮疤也不治疗,仍然在灸疮上艾灸,而且每次都灸几百壮,而今人每次采用间接灸15分钟至30分钟皮肤微微发红就停止了,所以疗效没有米粒灸好。
以史为镜,我们应当提高自己的痛阈,相信米粒灸短暂灼痛感还是能够克服的。
1.2 持续炎症甚至化脓米粒灸除了带来短暂灼痛感,还导致局部皮肤产生持续的炎症甚至化脓。
轻度米粒灸仅有极其短暂的痛感及畅快感,一般在数小时后消失,但若增强壮数,施灸的局部组织就会变性坏死,宏观可见组织变暗。
这种无菌性炎症会持续数天,随着施灸次数增加甚至持续数周、数月。
想要通过米粒灸使皮肤发炎化脓就要将艾粒搓得紧实,施灸时可逐渐增加艾粒的大小。
此外,适当增加施灸壮数,每壮都要烧尽为止。
若觉发炎化脓程度不够,可多次施灸、外贴灸疮膏来促进化脓以提高疗效。
米粒灸又称麦粒灸。
麦粒灸造成的穴位异体蛋白的刺激,其持续时间之长是其他针灸疗法的穴位刺激不能比拟的。
与短暂灼痛刺激性质不同,麦粒灸穴位炎症刺激虽无任何感觉,但局部炎症化脓所蕴含的“天然疫苗”意义却十分值得关注[1]。
1.3 治疗双向性众周知,穴位具有双向性,米粒灸疗法也具有显著双向性,寒热虚实皆可治之。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目录1.刮痧技术----------------------P3-92.拔罐技术----------------------P10-143.麦粒灸技术--------------------P15-174.隔物灸技术--------------------P18-215.悬灸技术----------------------P22-256.蜡疗技术----------------------P26-297.穴位敷贴技术------------------P30-338.中药泡洗技术------------------P34-369.中药冷敷技术------------------P37-3910.中药湿热敷技术---------------P40-4211.中药涂药技术-----------------P43-4612.中药熏蒸技术-----------------P47-4913.中药热熨敷技术---------------P50-5314.中药离子导入技术-------------P54-5615.穴位注射技术-----------------P57-5916.耳穴贴压技术-----------------P60-6317.经穴推拿技术-----------------P64-6918.中药灌肠技术-----------------P70-73刮痧技术刮痧技术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类、砭石类等刮板或匙,蘸上刮痧油、水或润滑剂等介质,在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出现瘀斑,通过其疏通腠理,驱邪外出;疏通经络,通调营卫,和谐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技术。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外感性疾病所致的不适,如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各类骨关节病引起的疼痛,如腰腿痛、肩关节疼痛等症状。
二、评估1.病室环境,室温适宜。
麦粒灸的制作、操作及临床应用 [复制链接]
周大夫周大夫当前离线
注册时间2011-10-31最后登录2012-3-11阅读权限100积分455精华1帖子79 版主
串个门加好友打招呼发消息鲜花(13) 鸡蛋(0) 电梯直达楼主
发表于 2012-2-26 20:16: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黄迪君教授麦粒灸的制作、操作及临床应用
罗荣金荣疆韩哲林指导: 黄迪君
(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四川 610075)
[ 摘要] 从艾绒制备、麦粒灸的操作、操作注意事项、麦粒灸适应证及临床特点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黄迪君教授麦粒灸的操作技法及其临床应用,为临床推广应用麦粒灸疗法提供参考。
[ 主题词] 雀啄灸;灸用材料
艾灸疗法作为针灸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疾病的防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显著的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益气固脱、防病保健作用对多种虚证、寒证、痰证、瘀证有很好的疗效。
麦粒灸,属于艾灸疗法中小艾炷灸的范围, 是用小如麦粒大小的艾炷在穴位上施灸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黄迪君教授多年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有相当丰富的针灸临床经验, 尤其擅长运用以麦粒灸为核心的综合疗法治疗疑难病症,疗效颇佳,现将其麦粒灸的制法及临床操作方法详述如下。
艾绒制备
麦粒灸所用艾绒应为精绒,可以通过几种方式获得。
艾条艾绒
将清艾条( 纯艾,无其他成分) 或药艾条拆散, 因艾条所用艾绒为粗绒, 须将其中的艾叶梗和粉尘颗粒反复仔细地挑除, 所得的艾绒即可为麦粒灸所用。
但此种艾绒
较为粗糙,成团性不好,不是做麦粒灸的理想材料。
如果无法获得精绒,可作为临时代用品。
自制艾绒
自制艾绒即自己采集生长良好、叶片肥厚的艾叶,在阳光下曝晒1 小时后,用木棒杵、手搓或药碾碾等方式将艾叶弄碎、弄细, 即为粗绒, 可作艾条制作之用。
再将粗绒除梗后再晒、再杵、再搓碾除梗后即成精绒。
精绒制成后, 艾绒柔软, 成团性好,没有任何细颗粒, 是进行麦粒灸的上好之品。
特别是在不发达的地方,此法是获得精绒的很好方式。
购买精绒
在市面上购买已经制备好的精绒, 这种艾绒制作精细,质地柔软均匀, 价格便宜, 可省却自制艾绒的繁琐,而且麦粒灸本身比较省材料,一袋精绒可用较长时间。
条件许可, 建议采用。
不管用哪种方式都尽可能让艾绒精细柔软一些,以便于麦粒灸艾炷的制作。
艾绒的后期制备
精绒准备好之后, 为了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还需将艾绒进行后期加工,即酒醉和加芳香药物。
艾绒酒醉
将艾绒平铺于塑料纸或玻璃板上, 厚约 1 ~2 cm,用牙刷或毛笔蘸 75%酒精或白酒, 轻轻洒于艾绒上,见艾
绒表层微润即可,不可太多。
洒完后将艾绒用塑料袋包好,反复揉匀,再放于玻璃或陶瓷罐中,旋紧盖子密封或加蜡密闭1 周备用。
加芳香走窜药
在临用前将酒醉好的艾绒取出少许, 不要太多,用多少取多少,加少许麝香粉或丁桂散(丁香、肉桂末)或冰片粉(冰片与艾绒的比例为1 [1]100) ,以加强艾绒的芳香走窜作用。
注意不要加太多,否则,不但浪费药物,还会影响艾绒的成团性,使艾炷制作难度加大。
麦粒灸的其他辅助用品
( 1)无齿小镊:镊子在麦粒灸中的作用主要有2个,一是将小艾炷固定于穴位上;二
是将正在燃烧的艾炷移去。
在操作过程中, 为了避免艾绒粘着在镊子上而影响操作,必须使用无齿镊。
( 2) 垃圾缸: 准备一个小缸子, 将移去的未燃尽的艾炷弃于其中, 不要乱丢,以防引起火灾。
( 3)火源:准备一盏酒精灯或者一根蜡烛, 点燃备用。
( 4)棉球:准备一块棉球,饱蘸水备用。
麦粒灸的操作
将艾绒少许置于左手食、中指之间,用拇、食、中三指将艾绒揉匀,形成适当大
小的艾团,然后将艾团置于拇、食二指之间,大拇指向前, 用力将艾团搓紧,艾团即成纺锤形,如麦粒大。
左手捏住艾团, 露出大部分;右手用无齿镊尖端紧紧夹住艾团露出部分根部,横向用力扯下,即形成圆锥形艾炷。
将扯下的艾炷尖端置于火焰上点燃, 再用右手中指在棉球上蘸水后涂擦于穴位皮肤,使皮肤上沾上少许水后,迅速将燃烧着的艾炷用镊子按压于穴位上, 艾炷即能稳稳地粘附于穴位皮肤上, 即使晃动肢体也不易掉落。
待患者觉局部温热感明显时, 用镊子取下未燃尽的艾炷,置于垃
圾缸中。
麦粒灸操作注意事项
( 1)艾炷要紧: 艾炷不能松散,松散的艾炷一是不易粘于皮肤上,容易掉落,发生意外; 二是燃烧快,热力不易渗透入皮肤。
相反, 搓得紧的艾炷燃烧缓慢,热力可徐徐透入穴位深部,治疗效果明显。
( 2)关于粘附材料: 将艾炷粘附于皮肤上,习惯上多用蒜泥、凡士林等,但操作繁琐, 且用凡士林作麦粒灸的粘附材料,会弄脏局部皮肤,而用水作粘附剂, 不但局部清洁,且粘附效果很好。
( 3)将艾炷粘于皮肤上时镊子要用力平压, 以确保艾炷稳稳地粘于皮肤上,如果艾炷掉落, 容易引起意外。
( 4)关于移除艾炷的时机:在施灸时,患者先会感到温和的热力渗透到穴位深处, 再后会感到烫、甚至痛。
即使患者感到痛,也不一定会起泡。
如果给患者轻的偏补的刺激, 当患者有温热感时即可移去艾炷; 如要加大刺激量,可以待患者呼痛时数 1、 2、3,再准确无误地移去艾炷。
( 5)麦粒灸的壮数:一般 2、 3 壮, 多则5~ 7 壮。
麦
粒灸多以多穴治疗, 重视整体治疗效果,故每穴并不重灸,但总的刺激量较大, 故效果也好。
( 6) 患
者的密切配合:在施灸的过程中, 患者的治神很重要,意义
有三:一是意守病所,加强疗效; 二是及时反馈艾灸感觉,以便医生控制刺激量;三是患者在施灸过程中要精神集中,切不可随意移动肢体,如果因移动肢体而医生不能及时将艾炷取下,易烫伤局部皮肤, 特别是初次接受麦粒灸治疗或在头面部施灸时更
要注意。
如果医生在情急时不能拿镊子去除艾炷,可以用手拈除,但动作要快,以防
烫伤。
麦粒灸的适应证
麦粒灸临床主要适用于虚、寒、痰、瘀等证。
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落枕、肩周炎、面瘫、失眠、痿证、阳萎、头痛、痛经、月经不调、胃下垂、子宫脱垂、遗尿等症。
麦粒灸的临床应用特点
麦粒灸属艾炷灸范畴,与普通灸法相比有如下优点。
( 1)节省材料:麦粒灸艾炷小, 制作艾炷所需用的艾绒少,节省原料; ( 2) 定位准确:因艾炷小, 施灸时作用部位
小而精确, 有利于提高疗效; ( 3)灸疗效率高:因麦粒灸艾炷小, 每一壮燃烧需时少,可以在较少时间内施灸多次,增大刺激量; ( 4) 作用深透:制作合格的艾炷燃烧缓慢, 作用徐缓而深透,临床疗效好; ( 5)易于在头面和四肢远端施灸: 麦粒灸因
艾炷小,可以在全身各处施灸,特别是在普通艾炷不适合或不能操作的头面部和四肢远端, 必要时甚至可以在眼睑痉挛的眼睑局部施灸。
另外, 麦粒灸用水作为粘附剂, 使艾炷很容易粘附于皮肤, 不容易掉落,也增加了其适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