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88362A】一种鱼菜共生系统【专利】
- 格式:pdf
- 大小:276.57 KB
- 文档页数:6
一种鱼菜共生整合系统的制作方法一种鱼菜共生整合系统的制作方法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鱼菜共生整合系统,包括有养殖系统以及种植系统;该养殖系统包括有养殖水槽、水质转换槽体以及用于过滤鱼虾排泄物的物理及生物过滤槽体;该种植系统包括有种植层架、养液回收过滤槽、养液活化槽以及养液调配监控装置;藉此,将水产养殖以及蔬菜生产通过生态设计结合在一起,通过物理及微生物分解养殖水槽排泄物中的有机物为蔬菜提供营养物质,节约植物养液使用量,种植系统又对养殖用水起到净化作用,并提供鱼虾所需的饵料,节省饵料使用量,增加产业效益;藻类可作为植物养液以及鱼虾的养料,节省养液使用量以及鱼虾饵料的使用量,且可净化水质,达到生态平衡,节省水资源的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鱼菜共生整合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产养殖以及蔬菜种植系统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鱼菜共生整合系统。
【背景技术】[0002]在传统的水产养殖中,由于随着鱼的排泄物积累,水体的氨氮增加,毒性逐步增大,不利于鱼的存活,产生的排泄物又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且在生产过程中受环境影响大,不易人工控制,水资源浪费大。
针对这个问题,出现了一种鱼菜共生的复合耕作系统,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而在鱼菜共生系统中,水产养殖的水被输送到水耕栽培系统,由微生物细菌将水中的氨氮分解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进而被植物作为营养吸收利用。
鱼菜共生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是未来可持续循环型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更是有效解决农业生态危机的最有效方法。
[0003]目前鱼菜共生耕作体系大部分采用的是开环模式,即养鱼池与水培池通过水管相连,由养鱼池排放的水作为一次性灌溉用水直接供应水培池而不形成返还回流,对养鱼池补充新水,而水培池多余的水则排出至废水池,这种模式不能充分利用水资源,大大增加其成本,同时对于水培池里的废水没有加以利用,使得处理废水的方式较为麻烦。
专利名称:一种鱼和蔬菜共生系统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吴永琼,李玉洪,熊俏,谭海文,赵晓美,潘玲华,莫豪葵,覃柳兰,杨建明,邹虎成,李刚,滕献有,秦晓燕,秦莉,阳
筠,田玉娟
申请号:CN201921141621.6
申请日:20190719
公开号:CN210352461U
公开日:
2020042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和蔬菜共生系统,属于绿色种养技术领域。
所述鱼和蔬菜共生系统包括田埂、进水口、出水口、截流装置、多个用于种植蔬菜的水田畦、用于蔬菜攀援的平棚架、沟渠、鱼坑和多个人行桥。
本实用新型的鱼和蔬菜共生系统,能充分利用空间,实现全田水陆空全覆盖增收,有效利用水流,减少农药的施用量,增加土壤肥力,控制病虫草害,保护生态环境,节省生产成本,对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均十分有利,适合推广使用。
申请人:桂林市蔬菜研究所
地址:541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环城北二路97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解丽丽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专利名称:一种鱼菜共生系统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王广军,谢骏,李志斐,郁二蒙,余德光,龚望宝,王海英,夏耘,魏南
申请号:CN201320669926.0
申请日:20131028
公开号:CN203538040U
公开日:
2014041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菜共生系统,该系统包括鱼池和蔬菜无土栽培区,蔬菜无土栽培区设置在鱼池的邻侧,池底中设置有水泵,鱼池中培育有生物絮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计和构建的鱼菜共生系统,不仅可实现养殖水体环境生物调控、污染物降解和生态自我修复,而且可大幅度提高养殖的效率,具有防病性、环保性和高效性等优点,最终达到低投入、高产出、养殖废物和废水“零排放”的目的。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地址:510380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芳村西塱兴渔路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广州弘邦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钇斌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592487.X(22)申请日 2019.07.03(71)申请人 天津现代晨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地址 301802 天津市宝坻区大白街道天宝路2号31室(72)发明人 曲木 暴丽梅 张洪竹 段霁航 翟胜利 (74)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市新天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104代理人 张永芬(51)Int.Cl.A01K 61/10(2017.01)A01G 31/00(2018.01)A23K 50/80(2016.01)A23K 20/22(2016.01)A23K 20/24(2016.01)A23K 20/20(2016.01)C02F 1/66(2006.01)C02F 103/20(2006.01)C05D 9/02(2006.01)C05D 11/00(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鱼菜共生系统中铁、钙及钾元素的补充方法(57)摘要一种鱼菜共生系统中铁、钙及钾元素的补充方法,其步骤为:(1)配制螯合铁肥:(2)铁元素的补充方法;(3)钙元素和钾元素的添加形式及添加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自行配制铁肥来补充鱼菜共生系统中的铁元素,不仅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成本,免去了外购螯合铁试剂而产生的价格昂贵和效果不佳的问题,而且所使用的铁肥包括柠檬酸亚铁和酵素-亚铁溶液适应的pH范围较广,且稳定性高,更有利于植物对铁元素的吸收利用;本发明中的钙元素和钾元素的添加形式和方法不但有利于植物根系对它们的吸收,而且对稳定养殖水体pH,使其维持弱碱性环境具有显著作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CN 110352875 A 2019.10.22C N 110352875A1.一种鱼菜共生系统中铁、钙及钾元素的补充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1)配制螯合铁肥:取2.8-3.2g的铁钉2-3根,加入适量纯净水将铁钉泡至生锈,然后取市售食品级一水柠檬酸,或取市售酵素粉加入50g -100g纯净水至完全溶解,把生锈后的铁钉放入柠檬酸溶液或酵素水中充分反应,过滤去除沉淀,所得的柠檬酸亚铁溶液或酵素与生锈铁反应后的液体即为螯合铁肥;(2)铁元素的补充方法:用胶头滴管吸取配制好的螯合铁肥,每升养殖水体中添加1-2滴,每21天添加一次;(3)钙元素和钾元素的添加形式及添加方法:每天测量养殖水体中的pH值,使用pH试纸测定水体酸碱度,当pH低于6.5时,向水中滴入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钾溶液将pH提升到最佳值范围区间,同时游离的钙离子与钾离子通过水体被植物吸收。
专利名称:一种鱼菜共生生态循环养殖系统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张龙岗,杨玲,朱树人,孙福岳,安丽,孟庆磊,于振海,朱永安
申请号:CN202210056225.3
申请日:20220118
公开号:CN114208758A
公开日:
2022032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鱼菜共生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包括养鱼池和栽培箱,所述养鱼池的顶端开设有养鱼槽,所述养鱼池的底部处开设有回收水腔,所述养鱼槽的左侧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靠近养鱼槽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刮板,所述刮板的刮除端与养鱼槽的内壁相贴合,所述栽培箱的内部开设有种植槽,所述栽培箱的顶端处设置有喷洒组件,本方案,通过养鱼池和栽培箱的分离设置,能够分别进行鱼类养殖工作和蔬菜种植工作,使得后续的培养维护工作更加方便,同时,在进行鱼类打捞工作时,方便快捷,工作效率高,提高了实用性。
申请人: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山东省淡水渔业监测中心)
地址:250013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解放路162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盛凡佳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程文栋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专利名称:一种鱼菜共生系统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蒋业林,陈祝,王芬,宋光同,周翔,侯冠军,季索菲,王佳佳,徐斌,李杰,张晔,苏友凤,吴育春,方国侠,朱成骏,陈
瑶湖,泰·索莫尼,李孟州,菲桑迪,伊萨加尼·安吉利斯,
范国宏,克里希纳·萨林,莫哈德迪什·穆萨维,穆罕默德
·萨利姆·张
申请号:CN202011483871.5
申请日:20201216
公开号:CN112655636A
公开日:
2021041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鱼菜共生系统。
鱼菜共生系统,包括:鱼鳖龟虾蟹等特种水产动物养殖模块,特种水产动物养殖模块设置于养殖棚的底部;菜类栽培模块,菜类栽培模块设置于特种水产动物养殖模块的上侧;水体循环净化模块,水体循环净化模块连接于菜类栽培模块的输入端和特种水产动物养殖模块的输出端之间;温控模块,温控模块包括温控箱。
本发明提供的鱼菜共生系统通过在第一连接管和输气管内部均设置调节密封装置,可以使气流均匀通过排气孔排出,可以使气流迅速充满整个种植环境,可以快速调节种植环境的温度,且通过设置多个传导管和若干传导组件可以增大与液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传导效率,可以快速调节水温。
申请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地址: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余成俊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专利名称:一种鱼菜共生系统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陈知雨
申请号:CN201820776684.8申请日:20180523
公开号:CN208317943U
公开日:
2019010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包括水产养殖池和潮汐种植槽,还包括设置于水产养殖池和潮汐种植槽之间的菌肥调控系统,水产养殖池的底壁为倾斜的缓坡结构,水产养殖池内的两端分别设置高度不同的两个推水混氧装置;菌肥调控系统包括生态培养池和生物菌肥调控站,生态培养池设置有与潮汐种植槽的出水口连通的进水端以及与水产养殖池的循环水入口连通的出水端,生物菌肥调控站具有用于向生态培养池内加入生物菌肥的菌肥添加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于两个不同端、不同深度处推水混氧装置的推水作用,使水产养殖池内形成立体内循环水流,通过生物培养提供较为平衡的生态水体,为养殖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提升水产养殖效益。
申请人:陈知雨
地址:311200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围镇新华村13组27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赵芳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1825204.6(22)申请日 2020.08.27(73)专利权人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610093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588号通威国际中心专利权人 天津通威饲料有限公司(72)发明人 米海峰 张璐 王武刚 文远红 尹恒 孙瑞健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代理人 黄为 马赟斋(51)Int.Cl.A01K 63/00(2017.01)A01K 63/04(2006.01)A01G 9/02(2018.01)A01G 7/04(2006.01)A01C 23/00(2006.01)(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鱼菜共生生态养殖装置(57)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菜共生生态养殖装置,涉及生态养殖,主要解决的是现有鱼菜共生生态养殖设备存在控制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所述装置包括底座,底座顶部设有养殖箱,养殖箱上方设有固定架,固定架内设有至少一层种植箱,养殖箱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各种植箱两侧的进水管、出水管,养殖箱的内腔底部设有连接进水管的水泵,出水管上设有排水阀,各种植箱的上方设有日照灯。
本实用新型通过水泵将养殖箱内包含有鱼类粪便的污水抽到种植箱,并通过排水阀控制经种植箱净化后的净化水流回到养殖箱,通过日照灯对种植箱内的植物补充光能,控制简单方便,实用性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CN 213187703 U 2021.05.14C N 213187703U1.一种鱼菜共生生态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部设有养殖箱(2),所述养殖箱(2)上方设有固定架(3),所述固定架(3)内设有至少一层种植箱(4),所述养殖箱(2)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各所述种植箱(4)两侧的进水管(5)、出水管(6),所述养殖箱(2)的内腔底部设有连接所述进水管(5)的水泵(7),所述出水管(6)上设有排水阀(8),各所述种植箱(4)的上方设有日照灯(9)。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413639.3(22)申请日 2016.12.20(73)专利权人 王立地址 529100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东侯东山寺2座新会林科所(72)发明人 王立 (51)Int.Cl.A01K 63/00(2017.01)A01K 63/04(2006.01)A01G 31/02(2006.01)A01G 9/02(2006.01)(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鱼菜共生系统(57)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包括养殖系统和种植系统,紫外杀菌室一侧连接有自动调节阀,养殖腔内部设有浮筏,浮筏上设有水培盒,养殖腔顶部设有喷头,种植系统包括种植架,种植架两侧分别设有夹装块,夹装块之间夹设有种殖盒,种植盒底部设有回水伸缩管,养殖腔底部侧端设有回水过滤槽。
本实用新型夹装块和种植盒等上下设置有多组,上层可种植喜光作物,下层可种植喜阴作物,提高空间利用率,设置有浮筏和水培盒,可在养殖腔内种植水生植物,在设备故障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养殖腔中含氧量,以及为鱼类等提供遮阳,本实用新型结构布置合理,有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有效保证养殖腔中含氧量。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CN 206284145 U 2017.06.30C N 206284145U1.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包括养殖系统和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养殖系统包括养殖腔(1),养殖腔(1)底部开有抽水口,抽水口上部为防护滤板(2),抽水口处设有水泵(3),水泵(3)出水口设有涡流分离器(4),涡流分离器(4)一侧为矿化池(5),涡流分离器(4)另一侧为生物过滤器(6),生物过滤器(6)一侧为紫外线杀菌室(7),紫外杀菌室(7)一侧连接有自动调节阀(8),养殖腔(1)内部设有浮筏(9),浮筏(9)上设有水培盒(10),养殖腔(1)顶部设有喷头(11),种植系统包括种植架(12),种植架(12)两侧分别设有夹装块,夹装块之间夹设有种殖盒,种植盒底部设有回水伸缩管(20),养殖腔底部侧端设有回水过滤槽(21)。
专利名称:一种鱼菜共生系统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柳军
申请号:CN201910120294.4申请日:20190218
公开号:CN109588362A
公开日:
2019040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包括:鱼类养殖池,所述鱼类养殖池通过第一管体与3个并列连接的物理级生物过滤池相连接,所述物理及生物过滤池通过第二管体与水质转化槽体相连接,所述水质转化槽体通过第三管体与营养活化池相连接,所述营养活化池通过第四管体与蔬菜种植池相连接,所述蔬菜种植池上还连接有种植养夜调配槽和氧液回收过滤槽相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是一种鱼菜共生系统结构新颖,设计合理,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节约水资源,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鱼菜共生系统中,由微生物细菌将水中的氨氮分解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进而被植物作为营养吸收利用。
申请人:正丰源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地址: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开发区兵希吴淞江南路9号11号房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20294.4
(22)申请日 2019.02.18
(71)申请人 正丰源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地址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开发区
兵希吴淞江南路9号11号房
(72)发明人 柳军
(51)Int.Cl.
A01K 63/00(2017.01)
A01K 63/04(2006.01)
A01G 31/02(2006.01)
(54)发明名称一种鱼菜共生系统(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包括:鱼类养殖池,所述鱼类养殖池通过第一管体与3个并列连接的物理级生物过滤池相连接,所述物理及生物过滤池通过第二管体与水质转化槽体相连接,所述水质转化槽体通过第三管体与营养活化池相连接,所述营养活化池通过第四管体与蔬菜种植池相连接,所述蔬菜种植池上还连接有种植养夜调配槽和氧液回收过滤槽相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是一种鱼菜共生系统结构新颖,设计合理,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节约水资源,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鱼菜共生系统中,由微生物细菌将水中的氨氮分解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进而被植物作为营养吸收利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CN 109588362 A 2019.04.09
C N 109588362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588362 A
1.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鱼类养殖池(1),所述鱼类养殖池(1)通过第一管体(2)与3个并列连接的物理级生物过滤池(3)相连接,所述物理及生物过滤池(3)通过第二管体(4)与水质转化槽体(5)相连接,所述水质转化槽体(5)通过第三管体(6)与营养活化池(7)相连接,所述营养活化池(7)通过第四管体(8)与蔬菜种植池(9)相连接,所述蔬菜种植池(9)上还连接有种植养夜调配槽(10)和氧液回收过滤槽(1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类养殖池(1)上还连接有水循环设备(12),所述水循环设备(12)上连接有备用水槽(13),所述备用水槽(13)上连接有净水设备(14)。
3.根据权利要求1 -2所述的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液回收过滤槽(11)和净水设备(14)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类养殖池内设有营养探测仪(15)、水温探测器(16)、氨氮探测仪(17)和硫化氢探测仪(18)。
5.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鱼菜共生系统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鱼类养殖池(1)进行清洁整理,用20mg/L高锰酸钾或者50-100mg/L漂白粉溶液刷洗池底池壁,并用净水进行多次冲洗,直至冲洗干净;放养鱼苗及虾苗前对水质进行毒性测试,毒性消失后进行投放;
S2、设备布置:将鱼池分为两部分,两部分的面积比为1:1,在这两部分之间布置一张可拆卸的网;在两部分鱼池内投放养殖环境、习性相似的多种鱼类,在鱼塘内壁上固定静音的曝气机;
S3、蔬菜种植池(9)种植处理:在种植池内上设置好复合填料层,同时在复合填料层上种植水生蔬菜,复合填料层自上而下依次为多孔玻璃陶瓷、机制颗粒活性炭、火山石;
S4、鱼类养殖池(1)养殖处理:水中投放微生物细菌;水温调控,利用热管及循环热泵对鱼类养殖池(1)内的水体温度进行调控,控制水体温度为24-26℃,利用增氧泵和分氧器对鱼类养殖池的鱼苗进行增氧;增氧鱼苗的投喂量为每天每千尾投喂100-150g,每天分两次投喂,上午8-9点,下午4-5点各投喂一半数量,投饵应投放均匀;四月份的时候,将筛选好的体质健壮、规格相似、游速相近的鱼苗投放到面积较大的鱼塘之中进行养殖,并及时补充水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