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火煤业公司梁北矿(西轨道揭煤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91.00 KB
- 文档页数:24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梁北二井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矿通评报字[2018]第079号摘要(公示稿)评估机构:北京矿通资源开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评估委托人:河南省国土资源厅。
评估对象: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梁北二井采矿权。
评估目的: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拟办理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梁北二井采矿权采矿许可证之事宜,按国家现行法律法规规定,需征收采矿权出让收益,本次评估即为实现上述目的而为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提供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梁北二井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价值参考意见。
评估基准日:2006年6月30日。
评估日期:本评估报告起止日期为2018年7月6日至2018年9月18日,本评估报告提交日期为2018年9月18日。
评估方法:折现现金流量法。
评估主要参数: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矿划字[2005]009号《国土资源部划定矿区矿围批复》及国土资矿划字[2017]015号关于同意延缓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梁北二井划定矿区范围预留期的函。
采矿权申请人为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山名称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梁北二井,划定矿区范围由20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为25.7620平方公里,开采深度-300米至-1100米标高,规划生产能力90万吨/年,划定矿区范围预留期至2019年5月31日。
依据《河南省禹洲煤田梁北二井勘探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截止2006年6月30日梁北二井划定矿区范围内(-300~-1100米标高)勘探提交并经评审通过的二1、二3、四6、七2号煤层查明资源储量(331+332+333)21758万吨,其中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2897万吨,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6354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2507万吨。
按煤类划分,瘦煤(SM)14293万吨,焦煤(JM)6948万吨,肥煤(FM)517万吨。
根据《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平禹九矿初步设计说明书》,(333)可信度系数取0.8,设计矿井工业储量19257.00万吨,设计永久煤柱损失4424.00万吨,工业广场等保护煤柱2860万吨,采区回采率75%、80%,储量备用系数1.4,设计可采储量9105.00万吨,生产规模120万吨/年,矿山服务年限54.20年。
关于梁北煤矿冰冷低温辐射降温系统的设计摘要:通过对梁北煤矿采掘条件的分析,指出导致该矿热害的热源主要是地温和水害。
基于该矿井地温、水害的影响,及不同热源及其散热量的大小采取,结合矿方的有关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采取“分源治理”和“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方针,做到局部机械降温和集中制冷相结合,提出了冰冷低温辐射降温系统,并详细介绍了该方案的实施过程及进行了运行费用测算。
关键词:煤矿矿井高温热害防治冰冷低温辐射降温目前河南许昌新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梁北煤矿受到热害的困扰,矿内高温严重地影响着井下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尤其是随着开采深度和日产量的增加,矿井热害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该矿井安全生产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大障碍。
因此,为了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保护矿工的身体健康,提高矿井的生产水平,就必须有一套合理的降温措施予以控制。
结合当前国内外高温矿井热害防治的方法,本文针对梁北煤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降温工程设计。
1矿井概况与矿山热害分析1.1矿井简介梁北矿设计生产能力90万t/年,服务年限53年,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矿井开采二叠纪山西组底部二1煤层,赋存标高为300m,-800m,地质储量2.56亿t,工业储量1. 85亿t,可采储量0.67亿t,煤层走向196。
,倾角12.5。
煤层瓦斯含量4.9:-13. 97m3/t,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属III类不易自燃煤层。
矿井采用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方式,现有主井、副井、风井3个井筒,其中主、副井井口标高+130m,落底标高550m,为进风井,风井井口标高+112m,落底标高287m,为回风井,首采区为11采区,采区巷道均布置在煤层底板岩层中,煤巷沿煤层顶板掘进,机巷断面11.8 3m z、风巷断面11.04m z。
回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采煤工作面均采用全风压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压入式通风,现有通风系统能够保证各作业地点稳定可靠供风,且满足需风量要求。
梁北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河南神火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梁北煤矿二O一O年元月河南神火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梁北煤矿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有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水灾、火灾、冒顶、火工品、机电运输。
为了加强对这些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和监控,防止事故的发生,促进矿井的安全生产,特制定以下重大危险源的检测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一、重大危险源的检测我矿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对矿井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情况进行了鉴定,并报省煤炭行业管理局批准。
梁北矿正常涌水量2000 m3/h,最大涌水量3000 m3/h.目前矿井实际涌水量1300 m3/h.矿井共有三套(1号、2号、3号)排水系统。
其中1号、2号泵房共有12台PJ150型水泵,扬程为713米,流量为300 m3/h,配套电机功率900KW;3号泵房共有8台PJ200型水泵,扬程为720米,流量为420 m3/h,配套电机功率1250KW。
矿井实际排水高度688米。
1号排水系统的排水管路为三趟直径273mm钢管,水仓总容量4820 m3;2号排水系统的排水管路为三趟,直径325mm,水仓总容量4450 m3;3号排水系统排水管路为两趟,直径377mm钢管,水仓总容量4410 m3.最大总排水量为4200 m3/h。
火工品等易爆物品由永城市公安局定期进行检查,火灾、冒顶、机电运输矿定期进行检查并且实现了24小时专人检查,对井上下个作业活动场所及设备容器等进行定期检验、试验、检查,对于检查的各类问题,要求各业务部门及时整改,不能及时整改的列出详细的整改计划报矿领导的审阅。
二、重点危险源的监控措施(一)、为预防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防止事态扩大,我们在日常安全管理中遵守如下安全技术措施:1、与禹州市矿山救护队签订有救护协议,一旦发生事故,由矿调度室统一联系,30分钟内可及时到达矿井,同矿井密切配合进行救灾。
2、严格坚持自救器和便携式瓦检仪使用管理制度,保证仪器完好,自救器随身携带以备灾变时自救互救脱险使用。
神火煤业公司梁北煤矿2015年度机电运输管理工作总结单位:神火煤业公司梁北煤矿日期: 2016年1月2015年度梁北矿机电运输管理工作总结2015年,梁北矿在公司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安全转”的思想不动摇,机电管理以狠抓机电质量标准化建设作为工作基础,以提高机电运输管理水平和综合自动化水平为目标,通过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投入力度、开展各类机电运输专项治理活动和加强现场管理,较好地完成了全年机电运输管理各项目标,杜绝了人身事故及三级以上机电运输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煤矿机电运输的综合管理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现将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一、主要机电工作完成情况:(一)加强现场管理,实现设备管理“9051”标准由机电科牵头有计划的组织开展机电运输专项检查活动。
截止目前组织全矿范围内的机电运输专项检查11余次,通过对井上、下不同地点的固定、移动设备设施,进行全面的拉网式检查,共查处典型机电隐患及问题1400余条,问题整改落实率达到100%。
通过查问题找隐患,监督整改落实,提高了机电设备的安全系数,有效的避免了各类机电运输事故的发生,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在每次专项检查中,要求打开不少于3台及以上电气设备(重点移动设备和五小电器),开关腔内必须有检修标签,标签上有检修日期和检修人,便于加强日常机电检修管理。
根据机电运输专项检查情况,将所查隐患分别归纳分类整理,分析隐患出现的深层次原因,从源头上查找原因并进行考核,有效的避免了隐患的重复出现,保证了专项检查活动的力度和效果。
并结合矿井各区队机电运输日常管理情况,进行月度综合评比,根据考核排名奖优罚差,促进了区队机电管理,提高了矿井整体机电管理水平。
2015年,全矿固定设备完好率95%以上,移动设备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设备待修率在5%以下,事故率在1%以下,达到了设备管理“9051”标准。
(二)积极开展机电专项治理活动,加强大系统管理。
矿井按照煤业公司机电部文件要求,结合矿井实际积极开展机电运输系统专项治理活动。
梁北煤矿21采区水害防治措施探讨摘要:我国是个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在安全高效地进行煤炭开采过程中,矿井水害始终是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针对梁北矿21采区突水恢复后的特殊条件,提出了梁北煤矿21采区水害防治的措施,这对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梁北煤矿;21采区;突水恢复;水害防治;措施许昌新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梁北煤矿,隶属于河南省神火集团,位于河南省许昌禹州市境。
矿井始建于1992年8月,2003年9月底建成投产。
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服务年限52.9年,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开采水平-550米。
21采区为梁北矿首采区,自投产以来,矿井一直受主采煤层二1煤下伏的寒武系灰岩含水层突水威胁。
曾在2003-2006年间发生六次大于60 m3/h的突水事故,其中,2005年2月24日在21031工作面回采期间,发生了水量高达1100m3/h的突水事故,造成21采区淹没。
随后矿井被迫转入11采区进行生产,同时对21采区进行追水并于2008年9月完成追水工作。
目前梁北矿正常矿井涌水量约为1000 m3/h,主要由11、32及21采区寒武系灰岩水构成。
21采区原突水点现在仍有100 m3/h的涌水量。
按照目前矿井的采掘接替情况,在未来的5年里,21采区将取代11采区成为矿井主采区,21采区水害防治也将成为梁北矿当前的重大课题。
笔者对梁北矿21采区近年来的水文地质资料等进行了整理,通过分析,针对21采区突水恢复后的水害防治工作提出以下几项措施:一、进行21采区底板水疏放21采区自当年多次突水后,21031工作面寒武系灰岩含水层水压由突水前的5Mpa以上持续降至2Mpa左右,并从2008年基本稳定至今,而突水点的涌水量由2008年的200 m3/h降至目前的100 m3/h,可见水压并未随着水量的减小而继续降低。
同时近期于该工作面底抽巷施工的寒灰水文观测钻孔的水压观测值显示2.1Mpa也证明了这一点。
神火集团泉店煤矿21采区轨道下山采用EBZ280悬臂式大坡度掘进机施工经验神火泉店煤矿2020年11月中旬购置一台EBZ280悬臂式大坡度掘进机,用于21采区轨道下山掘进。
通过现场调试、试运行、局部改造等阶段后,于2020年11月21日正式投用,实现了大坡度下山岩巷掘进月进尺百米的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工程概况1.设计概况21采区轨道下山位于井田东翼21采区,通过21采区轨道下山运输联巷与-540m东翼轨道大巷相连。
巷道位于二1煤层底板下,受DF19断层影响,巷道随着往深部延深,需要穿越二1煤层。
详见巷道平、剖面图。
2.设计长度、坡度、工程量(1)设计长度:设计总长度961.14m(斜距)。
(2)坡度及工程量:3.巷道设计断面及支护形式(1)设计断面:巷道断面为直墙半圆拱型,设计净宽×净高=5000mm×4300mm,墙高1800mm。
(2)支护形式:采用“锚网索喷+注浆”支护,如图。
支护断面图及材料消耗特征表二、工程地质概况1.顶底板岩性21采区轨道下山为穿层巷道,依次穿过L7-8灰岩、泥岩、细粒砂岩、泥岩、二1煤层、泥岩、细粒砂岩、二3煤层(局部缺失)、细粒砂岩、泥岩、细粒砂岩、泥岩、中粒砂岩、细粒砂岩。
21采区轨道下山地质综合柱状图2.水文地质根据我矿的实际开采情况、临近巷道与勘探结果分析,有直接影响的含水层为:山西组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顶板砂岩裂隙水)、石炭系太原群上段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底板灰岩水)。
(1)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该含水层是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厚度在3.2~21.7m左右,q=0.0110~0.0119L/s•m,K=0.038~0.0828m/d,水化学类型:HCO3·SO4~K+Na及HCO3·SO4~Ca·Mg,矿化度:0.618~0.663g/L,永久硬度:0~117.58mg/L,PH值:7.72~8.27,由于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富水性弱,属富水性弱的裂隙承压水。
32采区轨道暗斜井揭穿二1煤层专项防突设计第一章编制依据1、《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3、《32采区轨道暗斜井施工作业规程》4、《32采区轨道暗斜井探煤成果图》第二章概况一、巷道概况32采区轨道暗斜井位于西翼-390m水平轨道石门(XG19点向北38.4m即X=3775604.816,Y=38449976.842)点处,向北施工,巷道方位17°57′15″(与轨道上山中心线距25m)。
巷道向北施工,坡度为-12°,巷道断面为半圆拱形,规格:净宽×净高=4m×3.8m, S掘 =13.22m2、S净=12.86m2,采用锚网喷联合支护方式。
32采区轨道暗斜井现已构成独立的通风系统,根据《32采区轨道暗斜井探煤成果图》资料,现掘进工作面距见煤点(巷道底板与煤层交叉点)还有28m位置,停掘开始进行区域瓦斯抽放钻孔施工。
附图一:32采区轨道暗斜井巷道施工平、剖面图二、瓦斯地质概况32采区轨道暗斜井为穿岩层施工,掘进巷道在二1煤层上部,岩性为砂岩,硬度为6-8,局部为砂质泥岩。
掘进巷道标高-415m,预计二1煤平均厚度约3.9m,倾角12º,埋深515m,底板为砂质泥岩、粉砂岩,赋存稳定,无地质构造。
二1煤无自然发火倾向,有煤尘爆炸危险性。
附图二:32采区轨道暗斜井巷道顶底板预想柱状图第三章 32采区轨道暗斜井揭穿二1煤层作业程序根据《32采区轨道暗斜井探煤成果图》资料(地测科提供)及《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确定揭煤程序许下:1、在32采区轨道暗斜井掘进工作面距二1煤层最小法向距离10m位置前,在工作面位置采用井下探测手段进一步探明巷道底板二1煤层的位置及产状。
2、在32采区轨道暗斜井掘进工作面距二1煤层最小法向距离10m位置前,对巷道底板二1煤层原始瓦斯压力及瓦斯含量进行测定,以及对二1煤层进行取芯测定煤层的突出危险性综合指标D、K值。
3、在32采区轨道暗斜井掘进工作面距二1煤层最小法向距离7m位置前(现停掘工作面距二1煤层的最小法向距离为8.5m),在巷道掘进工作面进行石门揭煤区域综合防突措施预抽煤层瓦斯钻孔施工(在工作面的上部、中部和两帮各取1个措施孔作为本次区域措施的预测孔),并进行区域综合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直到措施有效。
4、在32采区轨道暗斜井掘进工作面距煤层最小法向距离5m位置时,用工作面预测的方法进行区域验证。
(该部分既属于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区域验证内容,也属于局部综合防突措施的工作面预测内容)若在32采区轨道暗斜井掘进工作面距煤层最小法向距离5m岩柱位置区域验证有突出危险,则实施工作面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并进行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直到措施有效。
若在掘进工作面距二1煤层最小法向距离5m岩柱位置区域验证无突出危险或采取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并经效果检验有效时,则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采用前探孔或物探法边探边掘,直至到掘进工作面距煤层3m位置,即远距离放震动炮位置前。
5、32采区轨道暗斜井掘进工作面距二1煤层最小法向距离3m位置,即远距离震动放炮位置前,采用工作面预测的方法进行最后验证。
若最后验证无突出危险,则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条件下掘进距见煤点(巷道底板与煤层顶板交叉点)2.0-1.8m位置再掘导硐后,采用远距离爆破揭露二1煤层。
若经最后验证仍为突出危险工作面时,则再次实施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直到验证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6、经验证无突出危险性后,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采用远距离爆破揭开煤层;如果首次执行远距离爆破未能一次揭穿煤层,则继续按照揭煤的安全技术措施要求“过煤门”,直到掘进巷道进入煤层顶板或揭露煤层厚度达到1.8-2.0m。
7、在掘进工作面进入煤层后,沿煤层顶板倾向(即轨道暗斜井掘进方向)施工掏煤措施巷,掏煤措施巷施工至32采区皮带暗斜井距二1煤层底板7m岩柱位置,设计施工长度约20m。
在二1煤层内施工掏煤措施巷时,要严格执行条带预抽区域综合防突措施,保证20米超前距,经检验合格后,进一步采取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掘进。
8、在轨道暗斜井掘进施工前对掏煤措施巷进行充填,充填要求严实,防止出现“瓦斯罐”现象,当32采区轨道暗斜井掘进施工至二1煤层底板7m岩柱位置,即全部完成揭煤作业。
第四章揭煤防突设计1、距二1煤层顶板10m岩柱位置原始煤层瓦斯参数测定依据中国矿业大学提供的《梁北矿西翼皮带突出参数测定》报告,西轨道探测地点与西皮带探测地点同为二1煤层且两条巷道相距25m,参照煤层参数(32采区皮带暗斜井二1煤层参数)如下:一)测定结果梁北矿西翼二1煤层煤样的坚固性系数的测定结果汇总如表一:表一梁北矿西翼二1煤层煤样坚固性系数的测定结果梁北矿西翼二1煤层煤样的放散初速度的测定结果汇总如表二:表二 梁北矿西翼二1煤层煤样P ∆测定数据表梁北矿西翼二1煤层煤样的吸附常数a 、b 值的测定结果a=22.93;b=0.61;梁北矿西翼二1煤层煤样瓦斯压力的测定结果P=0.04MPa.二)突出危险性判断(1)突出危险性预测采用煤层瓦斯压力P 值、综合指标D 、K 值法。
具体的预测方法为:钻孔施工过程中,由钻机施工人员从钻孔分别取二1煤煤样各三份,煤样每份重量不少于3.5Kg ,送专业通风实验室化验各煤样的Δp 、f 、a 、b 值,采用下列方法计算综合指标D 、K 值:由地测部门提供准确的煤层埋藏深度,根据综合指标法预测公式:D=(0.0075H/f-3)(P-0.74)=(0.0075*645/0.38-3) (P-0.74)=-6.81K=ΔP/ f=16.3/0.38=43式中:D- 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D 综合指标;K- 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K 综合指标;H- 煤层埋藏深度,m ;P- 煤层残余瓦斯压力,取各个测压钻孔实测残余瓦斯压力最大值,MPa ;ΔP-软分层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f- 软分层煤的坚固性系数。
参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表2及表3中临界值预测突出危险性,各项指标临界值,见表三。
表三突出危险性综合指标D、K及煤层残余瓦斯压力P及残余瓦斯含量W临界值(2)当D、K、P和W值都小于临界值或者K、P和W值小于临界值且D值计算公式中两括号内的计算值都为负值时,若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则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否则,判定为突出危险工作面。
(3)前探、预测等各类钻孔施工过程中有吸钻、顶钻、喷孔等动力现象视为有突出危险。
根据D、K值计算结果,判定该区域具有突出危险性。
2、第一阶段(距二1煤层顶板8.5m岩柱)区域防突措施在32采区轨道暗斜井掘进工作面距煤层顶板法向距离8.5m位置,进行石门揭煤第一阶段区域综合防突措施钻孔施工,区域综合措施钻孔终孔位置控制在揭煤巷道轮廓线左、右、上、下各15m,效检钻孔终孔位置至少有一个控制在巷道轮廓线13m以外(距措施钻孔边缘不大于2m),其他效检钻孔均匀布置在区域内,超前钻孔控制超前距和效检超前距均20m。
如瓦斯喷孔严重必须辅助采用补孔、延长钻孔瓦斯抽放等措施。
1)区域预测在施工区域综合防突措施时,首先施工4个措施孔作为本次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预测孔,分布在巷道的上部、中部和两帮,分别为7#、66#、78#、98#、;分别在钻进煤层2m、4m、6m、8m采区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测定每米钻屑量及每2m测定一次钻屑量解吸值△h2,在4m、8m段取煤样(根据穿煤长度一次增加取样点进行测定)测定残余瓦斯含量W,作为本次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依据。
2)区域综合防突措施钻孔设计当32采区轨道暗斜井掘进工作面距煤层顶板8.5m位置时,施工区域综合预抽瓦斯钻孔,措施钻孔设计8排共104个,钻孔间、排距400×300mm,钻孔孔径Φ94mm,钻孔深度以打至煤层底板0.5m为准(钻孔不能穿透煤层时,要保证20m措施超前距)。
3)钻孔抽放区域综合防突措施钻孔施工后应在4小时内进行封孔连抽。
钻孔采用树脂封孔材料进行封孔,封孔管选用Ф32mm聚乙烯封孔管,9m/根,距集气孔300-500mm以外1.0-1.2m使用聚胺脂进行封孔,其余区段使用水泥浆或黄泥进行封孔。
封孔前必须用压风吹孔,保证钻孔畅通。
根据封孔质量及参数测定情况,如有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4)区域综合防突措施效果检验防突措施效果检验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h2和残余瓦斯含量指标W。
检验方法及要求如下:效检钻孔设计12个,分别布置于第一至七排措施孔之间,与措施孔错开布置,钻孔孔径Φ94mm,效检孔深度以打至煤层底板0.5m为准(钻孔不能穿透煤层时,要保证20m效检超前距)。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效果检验采用钻屑解吸指标△h2和残余瓦斯含量W,其临界值定分别为200Pa和6m3/t。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效果检验钻孔见煤后按2m、4m、6m、8m等,依次类推每两米取煤样,分别测定自接煤粉开始3min至5min所取煤样的瓦斯解吸值,按4m、8m、16m和24m位置取煤样进行区域综合防突措施残余瓦斯含量的检验指标。
如检验指标△h2<200Pa且W<6m3/t时,区域综合防突措施有效,控制范围内的煤体消除突出危险性,由矿总工程师决定允许掘进进尺,并严格控制,严禁超掘。
如检验指标△h2≥200Pa或W≥6m3/t时,区域综合防突措施无效,控制范围内的煤体仍有突出危险性,必须补打措施钻孔或延长抽放时间等措施,直至效检指标不超限。
施工的效果检验孔不得与其他钻孔串孔,若出现串孔必须重新补打效检孔。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钻孔施工应由下向上逐排施工,岩孔及煤孔段全部使用水力排粉,钻孔参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否则应重新施工。
施工工艺及钻孔参数如有调整应经矿总工程师同意或批准。
钻孔施工应打一个、封一个、联抽一个,以使煤层充分卸压、释放瓦斯,达到较好的消突效果。
在区域综合防突措施钻孔施工过程中,应认真执行现场监孔验收制度,认真记录钻孔见煤位置、终孔位置,并估算单孔施工瓦斯喷孔、排煤粉量等情况。
由矿通防区安排专人负责防突钻孔验收签证,瓦斯检查员现场监督签字。
签证表及时送交通风科。
由通风科负责整理保存,并及时上图,指导防突措施施工。
对于未经允许改变钻孔设计参数或钻孔参数与设计超过偏差±50mm、倾角±1º的,均计为废孔。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指标临界值,见表四。
如效果检验指标均在突出危险临界值以下,则认为措施有效。
表四区域综合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指标临界值5)若任一效果检验指标超过临界值,或发现钻孔施工过程中有顶钻、喷孔、夹钻、响煤炮等动力现象,则认为措施无效,根据效果检验结果采取补充防突措施钻孔(所补钻孔均相应布置在原钻孔之间,不得套孔)或延长抽放时间等措施,并再次进行效果检验,直到效果检验指标合格,方可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