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当然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手段。把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促动信息文化环境下的数学课程的建设,以便更好的实现基础教育的根本目标。

新课标”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提出课程设计与实施应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稿到现实性、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样将会大大提升教学质量。但是,教学中常常出现盲目使用教学课件实行“电脑灌”的现象,违背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宗旨,与新课程改革极不相符。所以教学中必须强调恰当、适时、灵活地使用多媒体,准确把握好使用的“度”,以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呢?我认为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恰当、适时、灵活地使用多媒体,准确把握好使用的“度”是关键所在,现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观点。

一、准确把握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目的

计算机多媒体是教师教学的辅助手段,是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辅助作用。教学中教师绝不可为了使用教学媒体而使用教学媒体,勿要刻意追求课堂形式上的“繁华”、“热闹”,要分清主次,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及使用教学媒体的目的。同时也不能简单地把计算机多媒体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融合”,突出作为整合主动因素的人的地位,并且以实现人与物化的信息之间、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融合。

二、准确把握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选择与设计的“度”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师网络、校园网、学科网站和Internet等。如何合理的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我认为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多媒体的效果,选择能直观形象的说明问题,最大限度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的课件、网络信息或根据章节内容的实际设计课件、选择信息,一般要把握下面三个原则:

1、实用性原则:教师在选择、设计制作教学课件时,要考虑到学生,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中,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课件,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提出问题,揭示问题的实质,应考虑到学生能否接受,即一切要从学生出发,课件除了一些必要的“润色”加工外,应该做到朴实实用。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原则: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个过程中多媒体课件仅仅一个辅助手段,并不是一节课的全部,通过课件的展示达到激发学生兴趣,促动学生主动探究与思考,而不能用之代替教师的授课活动,所以不必面面俱到。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精心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相互关联的问题,将知识点系统化、网络化,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促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另外,选择、设计制作教学课件时,还应注意课件的个性风格,不能一味地去追求使用固定类型的教学媒体,如一些老师用多媒体课件来代替自己的板书,例题的讲解,知识点的归纳等,显然违背了使用多媒体的初衷,必将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事实上,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更适合于使用在那些现有条件下无法观察到的,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或动态的内容中。如几何体的切割、移动、翻转、重叠;函数图像的变化;极限问题的引入等。

三、准确把握多媒体在教学使用中的“度”

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新课改的热点,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使用“实用性强,效果好的课件、网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科素养,培养创新思维与探究水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创造性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把握好多媒体使用的“度”,及介入教学过程中的最佳时机。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

养学生兴趣,并能点燃学生学习思维的火花。而问题是思维的“体操”,是起点,它孕育着极大的思维潜力和创造性萌芽。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特征,充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巧妙寻找契机,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给课堂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对提升学生数学素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思维受阻,排忧解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出现思维受阻,此时,教师若即时使用多媒体实行点拨、启示、引导将会使学生的思维从“泥潭”走向“光明大道”。

3、揭示概念,再现知识形成过程

数学概念的言词都非常精确严谨,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加之纯理论性的术语,学生有时难以理解,信息技术使数学概念、理论及数学问题容易地用数字的、图形的、符号的、语言的等多种方式表达,适时使用多媒体可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从而达到准确理解概念的目的。如《圆锥曲线—椭圆的定义》一节课,利用《几何画板》先在X轴上找两定点F1、F2 ,M点为平面内的动点,再在数值输入栏中输入一个数值,使定值(该数值),激活坐标系拖动鼠标,让学生观察M点动态过程的轨迹,重新输入数值再让学生观察,条件允许下能够让学生自己操作,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启发,使学生感悟图形形成过程的实质,从而抽象出它们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

4、化静为动,突破重点,分化难点

中学生的思维正在逐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对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教学内容,时间受限时,可适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将点、难点分解后予以突破,达到其高效性的作用。如《函数y=Asin( )的图像》一节,利用〈几何画板〉先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如何变化,动画演示先平移再伸缩和先伸缩再平移两种不同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探求规律得出结论。

5、系统复习,即时小结或练习

提升学生参与水准,是促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复习或练习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教材特点,班级学生的实情等因素综合考虑,找准多媒体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切入点,即时合理的使用以取得较高效益。

6、探求创新,为数学实验提供可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