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三极纪录片拍摄赏析第三极,是指中国西部的高原地区,包括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
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地方,一直以来都吸引着无数探险者和摄影师的目光。
最近,一部名为《第三极》的纪录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部纪录片以其震撼的画面和深刻的故事,让观众们对这片地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手法非常独特。
导演们利用了最先进的拍摄设备,包括无人机、高清摄像机等,来捕捉第三极地区的壮丽景色。
他们不仅在地面上拍摄,还利用无人机在空中进行拍摄,从而呈现出了第三极地区的全貌。
观众们可以通过这部纪录片,仿佛亲临其境,感受到了这片地区的壮美和神秘。
其次,这部纪录片的故事情节也非常引人入胜。
导演们深入第三极地区,记录下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以及他们与自然的关系。
观众们可以在这部纪录片中看到,当地居民是如何依靠自然资源生存的,以及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这些故事不仅让观众们了解到了第三极地区的生活现状,还让他们对自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这部纪录片还涉及到了一些当代社会问题。
导演们在纪录片中展现了第三极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造成的影响。
观众们可以在这部纪录片中看到,第三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而这种破坏又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影响。
这些问题让观众们深思,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然,保护第三极地区这样的宝贵资源。
总的来说,这部纪录片以其震撼的画面和深刻的故事,让观众们对第三极地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这部纪录片,观众们可以了解到第三极地区的壮美景色,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现状。
同时,这部纪录片还让观众们意识到了第三极地区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这片宝贵的资源。
希望这部纪录片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让更多人了解到第三极地区的美丽和脆弱。
人物纪录片赏析
纪录片是一种以真实事件为基础,通过影像和声音的表现手法,向观众展示现实世界的人和事的艺术形式。
近日,一部备受好评的人物纪录片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本篇将对其进行赏析。
这部纪录片详细讲述了一位不平凡人物的一生,以其成长、奋斗、挫折、成功为主线,生动地展现了其在各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
纪录片运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珍贵影像和当事人访谈,使得内容更加真实、立体。
纪录片的一大亮点是表现手法独具匠心。
导演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让观众对其遭遇的困境和挑战感同身受。
同时,纪录片的配乐恰到好处,为观众营造了一种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纪录片背后的故事同样感人至深。
为了还原主人公的一生,摄制团队历时多年,采访了数十位与其有过交往的人士,力求呈现一个全面、真实的人物形象。
这种严谨的态度和对细节的把控,使得纪录片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此外,这部纪录片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们渴望成功、追求梦想的心愈发强烈,而纪录片展示了一位普通人如何通过努力和拼搏,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
这无疑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榜样,激励着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奋发向前。
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深刻体会到人生不易,成功背后往往隐藏着无数艰辛。
同时,也让我认识到,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纪录片《幼儿园》片段分析《幼儿园》是一部中国纪录片,由导演赵宁执导,于2024年上映。
该片记录了中国城市中一个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情况,展现了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以及其中涉及的问题。
该片选取了幼儿园中四个孩子的故事作为主线,通过他们的成长与变化,展现了中国幼儿教育的多个层面。
首先,片中呈现了中国现代家庭所面临的种种压力。
《幼儿园》中的父母都是忙碌的职业人士,他们为了工作而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将他们都托付给了幼儿园。
这种现象反映了家庭与社会之间的脱节,以及工作压力对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
其次,该片着重描述了中国幼儿园教育的系统以及对孩子的影响。
幼儿园以游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为主,鼓励孩子们自主学习和表达。
片中展示了幼儿园老师的耐心和关爱,她们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并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和个性。
此外,片中还展示了中国教育体制中的一些问题。
幼儿园在教育环境上一直面临很大的压力,包括过于强调学习成绩以及家长的过高期望等。
在片中,幼儿园老师们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需要不断与家长沟通,解释教育理念,并努力平衡孩子们的学习和个性发展。
此外,片中也探讨了一些教育现象的深层次问题。
例如,片中提到的“小学化”教育。
在中国,家长普遍希望孩子能够尽早学习基础知识,以便能够在学校拥有更好的表现。
这种趋势导致了幼儿园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游戏和个性的发展。
这种现象引发了对中国教育体制以及教育目标的思考。
总体来说,纪录片《幼儿园》通过选取几个孩子的故事,展示了中国幼儿教育的多个层面,并引发了对中国教育体制中种种问题的思考。
该片展现了幼儿园教育在家庭、社会和学校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关键的教育问题,如过度重视学术成绩、过早学习的趋势等。
通过呈现这些问题,该片旨在引起公众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并促使相关方面进行与探讨。
人物纪录片赏析
【提纲】
一、纪录片概述
近年来,人物纪录片在我国逐渐崛起,通过讲述杰出人物的故事,展现他们的奋斗历程、精神风貌以及为我国做出的卓越贡献。
如《人物纪录片:奋斗者》《人物纪录片:时代楷模》等,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了广泛关注。
二、人物介绍
纪录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迹的杰出人物。
他(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时代的楷模。
纪录片详细描绘了人物的成长背景、奋斗历程以及感人至深的事迹。
三、纪录片亮点
1.真实生动:纪录片以真实事件为基础,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其坚定信念和崇高精神。
2.故事性强:以人物为核心,围绕其一生重要节点,讲述充满悬念和波折的故事。
3.深度剖析:通过对人物的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的描绘,揭示其成功的内在原因和时代背景。
4.影像质感:高品质的影像资料和场景再现,为观众呈现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
四、观赏价值与启示
1.人物纪录片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通过感人至深的故事,激发观众的情
感共鸣。
2.传递了正能量,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对于广大观众而言,纪录片提供了一个了解杰出人物的平台,激励自己勇攀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五、总结
人物纪录片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为我们呈现了一位位时代楷模的生动形象。
《雨》纪录片赏析在一个城市里住了三个月,现在要搬到另一个更热闹的城市去了。
不凑巧搬家的前一天落起雨来。
这雨是从正午开始落的,早晨太阳还从云缝里露过面。
但是报纸上“天气预报”栏里就载了落雨的事情。
一落雨,就显得凄凉了。
虽说这地方是一个大港,每天船舶往来不绝,但是我住在僻静的山上,同热闹的街市和码头都隔得很远。
山上十分清静。
在我的房里只听得见下面滨海街道的电车声,和偶尔响起来的小贩车上的铃声。
电车声也并不显得吵闹,而且不多。
我的房里有两面窗。
打开正面的窗望出去,望得见海,推开侧面的窗,下面就是下山的石级路。
每天经过这石级路的人,除了几个男女学生外,就少到几乎没有。
而且学生是按照一定的时间走过的。
有时我早晨起得较晚,就可以在被窝里听见女学生的清脆的笑声。
山下的房屋大半是平房,就是楼房也只有那么低低的两层。
因此我每天可以在房里望见海上的景象,没有高耸的房顶遮住我的眼光。
轮船开出去,就似乎要经过我的窗下。
在清朗的月夜里,海横在天边就像一根明亮的白带,或者像一片发亮的浅色云彩。
初看,绝不会想到是海。
然而这时的海却是最美丽的。
本来以为今晚还可以看一回,但料不到今晚却下了雨。
雨一下,海就完全看不见了。
我灭了房里的电灯,推开窗户去看外面。
只有星星似的灯光嵌在天空一般的背景里。
灯光因为雨的缘故也显得模糊了。
别的更不用说。
外面风震撼着房屋,雨在洋铁板的屋顶上像滚珠子一般地响。
今晚不会安静了。
但这些声音却使我的心更加寂寞。
我最不喜欢这种好像把一切都埋葬了的环境。
一遇到这个我就不舒服。
这时我的确有点悲哀,但并非怀念过去,也不是忧虑将来,只是因现在的环境引起的悲愤。
这意思很容易明白。
我并不是看见花残月缺就会落泪的人。
虽然明天便要跟一些人、尤其是三个月来和我玩熟了的几个小孩分别,而且以后恐怕不会再来到这个地方,但我也没有多大的留恋。
因为我的心里已经装满了许多许多的事情,似乎再没有空隙容纳个人的哀愁。
明天我就要离开这里。
今天上午我的叫做《点滴》的小书也编成寄回上海去了。
美丽中国记录片赏析(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美丽中国记录片赏析《美丽中国》-自然之美,洁净的精神之前很偶然的在同学的电脑上看见这个片子,我深深的被这部片子呈现的美所迷住。
在老师放完《西藏》这一集后我又重新观赏了其余的五集。
这部影片给观众的震撼是久久不能平静的,是一种心灵上的清洗。
首先说说这部片子的制作团队,是由世界闻名的英国BBC自然历史制作小组和中央电视台合作制作。
影片以高清晰方式,呈现出中国的多彩风光,还包括一些罕见的动物,比如大熊猫和一种珍稀的中国特有的食鱼蝙蝠的珍贵生活记录。
这些镜头有些是第一次面向观众。
在舒缓婉转的传统中国音乐中,伴随着森林草原、戈壁大漠、河湖沼等优美的画面更替,种种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纷纷登场,一个男中音配音,用舒缓的口吻娓娓道来,讲述动物的故事,自然地插入中国历史、文化、人文、宗教、民族、民俗等,比较客观地反映出中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的幅幅画卷。
这些美丽的景色令人神往,恨不得亲自前往观赏。
这也是影片以高清镜头所表现出的效果。
通过观看花很少的时间就能大概的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
这部片子不仅仅表现出中国的美丽景色,也反映出她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人口大国,不仅要生活还要发展,挑战是巨大的。
我们不可能走西方的老路“先发展后治理”,必须要良性循环的发展。
“只要人类有意愿并付诸行动,自然界总会有办法恢复”。
这是影片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
中国面临的不仅仅是环境危机,还有文化危机。
现代的中国很难想象出一个符号来代表她。
我们要感谢BBC摄制组让我们看到了现代的信仰所在,就是那些与自然生活了上千年的村名。
当国家危难时这些人会坚持到最后一刻,他们身后是圣洁的雪山。
整个系列看下来你会更加你所居住的土地,以及生活了几千年的人和生物,虽然他们的习俗,信仰越来越鲜为人知。
好在今天被记录下来,用影片的话说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中国,一个原味的中国,一个数个世纪以来传送着的土地。
中国通史纪录片赏析近年来,随着纪录片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观看纪录片来了解历史。
其中,中国通史纪录片是一部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
本文将对中国通史纪录片进行赏析,并探讨其独特之处。
中国通史纪录片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吸引了观众的关注。
相比于传统的历史书籍,纪录片通过生动的图像、音乐和讲述,使得观众更容易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背后的原因。
通过细腻的画面和精彩的讲述,中国通史纪录片将历史人物的故事娓娓道来,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历历史的沧桑变迁。
中国通史纪录片的制作团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研究和精心呈现也是其独特之处。
纪录片制作团队广泛搜集各种历史资料,进行仔细的编排和剪辑,力求将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呈现给观众。
同时,纪录片还通过采访历史学家、专家和相关人士,获取更多的历史背景和细节,使得观众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内涵。
中国通史纪录片在讲述历史的同时,注重思考历史对现实的影响。
纪录片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分析,探讨历史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警示。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和解读,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历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认识和面对当下的社会问题。
中国通史纪录片还通过多样的形式和角度呈现历史事件。
纪录片采用了多种拍摄手法,如实地拍摄、动画、重现历史场景等,使得观众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感受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复杂性。
同时,纪录片还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重点突出和细节描摹,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背后的故事。
中国通史纪录片的赏析还需要我们对历史的思考和反思。
观众在观看纪录片的同时,应该思考历史对于现实的启示和教训,以及我们个人对于历史的态度和责任。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学习和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更好地把握当下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通史纪录片作为一部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通过其独特的叙事方式、深入研究和精心呈现、思考历史对现实的影响以及多样的形式和角度呈现历史事件,赢得了观众的赞赏和喜爱。
中国通史纪录片赏析摘要:1.纪录片背景及内容概述2.纪录片的观看体验3.对于纪录片内容的评价与反思4.总结与展望正文:中国通史纪录片赏析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有幸观看了《中国通史》这部纪录片,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里,我将从纪录片的背景及内容概述、观看体验、评价与反思以及总结与展望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一、纪录片背景及内容概述《中国通史》是一部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历史题材纪录片,共100 集,时长57 小时以上。
该片从古人类起源开始,一直讲述到宣统帝傅仪退位,涵盖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大框架以及一些重要事件发生背景。
这部纪录片旨在向观众展示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的过去与现在。
二、纪录片的观看体验观看《中国通史》是一次愉悦的学习之旅。
100 集的纪录片涵盖了从远古到现代的各个历史时期,让我得以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历史。
在观看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悠久与丰富,同时也认识到了我们国家的发展与变革。
这部纪录片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使得观众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
三、对于纪录片内容的评价与反思《中国通史》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纪录片,整体来说,它做到了相对客观地展示历史。
当然,只要是人,对于同一事物的认知就肯定会有差别,能够做到相对客观就可以了。
在观看过程中,我并没有过于在意某个采访人物的认知和文案策划的内容。
然而,这部纪录片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例如,某些历史事件的背景和细节没有被充分展现,这让我对这些事件的理解稍显不足。
四、总结与展望总之,《中国通史》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历史题材纪录片。
它以全面、宏观的视角展示了中国的历史,让观众得以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发展历程。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悠久与丰富,同时也认识到了我们国家的发展与变革。
《老头》纪录片赏析《老头》是一部由导演张三执导的纪录片,该片以老人为主题,记录了一些老人的生活状态和故事。
在这部纪录片中,观众可以看到老人们的日常生活、思想感情、家庭关系等方面的真实情况。
这部纪录片在中国上映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观众们纷纷表示,通过这部片子,他们对老人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这部纪录片通过真实的镜头记录了老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老头》中,观众可以看到老人们日常的起居生活,他们的饮食起居、生活环境等方面的真实情况。
通过这些镜头,观众可以感受到老人们的平凡而又真实的生活状态,他们或许并不富裕,但他们依然过得很充实。
这些镜头让观众们对老人的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他们对老人们的生活状态有了更多的关注和关怀。
其次,这部纪录片还通过采访老人们,记录了他们的思想感情。
在《老头》中,导演通过采访的方式,记录了老人们的一些真实的情感故事。
一些老人讲述了自己年轻时的故事,一些老人讲述了自己的家庭生活,一些老人讲述了自己的心情感受等等。
通过这些采访,观众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老人们的内心世界,也可以感受到老人们的坚韧和乐观。
这些采访让观众们对老人的思想感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他们对老人们的精神世界有了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最后,这部纪录片还通过记录老人们的家庭关系,展现了老人们的家庭生活。
在《老头》中,观众可以看到老人们与家人的相处情况,可以感受到老人们对家庭的深厚感情。
一些老人与子女的相处,一些老人与孙辈的互动,一些老人对家庭的期盼等等,都让观众们感受到了老人们对家庭的重视和珍惜。
这些家庭关系的记录,让观众们对老人们的家庭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他们对老人们的家庭情感有了更多的感动和关怀。
总的来说,通过《老头》这部纪录片,观众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老人们的生活状态、思想感情、家庭关系等方面的真实情况。
这部纪录片不仅让观众们对老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让他们对老人们有了更多的关注和关怀。
纪录片赏析
纪录片是一种非虚构的影视作品,它以真实的生活、历史、文化、社会等为题材,通过摄影、录音、剪辑等手段,展现客观事实和真实场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纪录片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主题:纪录片的主题是其灵魂所在,它可以是一个人、一个事件、一个社会现象、一种文化等。
好的主题应该具有深刻的内涵、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时代价值,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2. 内容:纪录片的内容应该真实、客观、详尽,能够全面地展现主题的各个方面。
同时,内容也应该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让观众能够清晰地理解主题。
3. 拍摄手法: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可以多样化,如跟踪拍摄、访谈、实景拍摄等。
好的拍摄手法能够生动地展现主题,让观众身临其境。
4. 剪辑:纪录片的剪辑应该紧凑、流畅,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同时,剪辑也应该能够突出主题,让观众更好地理解。
5. 音乐和音效:音乐和音效在纪录片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营造氛围、增强情感感染力。
总之,纪录片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影视作品,它能够让观众了解到真实的世界,引发观众的思考。
在赏析纪录片时,我们应该从主题、内容、拍摄手法、剪辑、音乐和音效等方面入手,全面地欣赏其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纪录片--《最后的山神》赏析
《最后的山神》故事简介:讲述鄂伦春族一个61岁的老人孟金福,同时也是鄂伦春族最后的一个萨满,他在原始的山林间自由的过着原始而平静自足的生活。
但是,随着对大兴安岭森林的砍伐和动物数量的减少,老人生活受到了极大地冲击。
可是,即使在山下安稳而舒适的定居点生活,老人却难以适应,最终回到山林。
恢复了自己向往却注定孤独的生活。
山上和山下,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的鸿沟在渐渐加深,这一代人在不断地发展中远离了自己原来的家乡,也逐渐失去了自己的信仰,失去赖以身存的山林。
而失去了信仰的民族,靠消费自然资源来发展的民族,又该何去何从。
《最后的山神》这部纪录片,真实的再现了鄂伦春族老人孟金福和妻子的原始并且逐渐窘迫孤独的生活。
借此表达了人与自然和人与信仰的问题。
这种与老百姓同一口气喘气,却又表达宏大的未来寓意的表达方式是典型的京派纪录片。
而纪录片的导演是孙曾田,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任摄影导演,这更是让这部电影打上了“京派”的金漆招牌。
另外,《最后的山神》这部纪录片从时空安排方式上分,以时间结构来描写这位老人的故事。
由一年之暮----冬季开始。
白雪皑皑的大兴安岭,草木枯萎,满眼都是一片萧条的景象。
仿佛也代表孟金福这个鄂伦春族的最后一个萨满现今的处境一般。
夏季,那青山绿水的生机勃勃的大兴安岭突兀的出现在画面中。
孟金福老人用桦树皮制作桦皮船的高超手艺仍在我脑海中深深印记着,但是,如解说员所说,曾经鄂伦春族用桦树皮制作各种生活用品,个个制作技艺高超。
而现在,会做桦树皮船的只有少数的几个老人了。
孟金福老人在这生机勃勃的夏季去捕猎,去一无所获。
看似生机勃勃的夏季,其实正如山下大多数的鄂伦春人,他们生活在山下定居点,生活轻松快乐。
可是在这安逸的生活中,他们远离了自己原来的信仰。
慢慢的,又一个冬天来临。
画面中一个鄂伦春族老人去世了,画面又回到了苍白颓败。
最后,孟金福老人独自骑着他的代表萨满的神马,在一片枯树枯草环绕的雪地上,渐行渐远。
仿佛也预示着世代居住在大兴安岭的大山中的鄂伦春族,他们最后的神灵也已经离去了一样。
以时间结构,完整的抑----扬----抑的表达最后的山神这一主题。
另外,从叙事方式上来看,《最后的山神》又是从故事式按照生活中所存在的矛盾冲突来设置和安排纪录片的结构。
孟金福这个鄂伦春族
最后一个萨满,在大兴安岭森林中过着原始的,信仰山神,火神,月神各种神灵的生活。
但是在一棵画有山神画像的树被砍伐,森林动物不断减少之后,老人受到了极大地打击,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去捕猎和捕鱼。
之后,老人在山下居住点生活了一段时间。
但最终老人还是回到了山上,同行的还有在定居点长大的郭宝林一家,孟金福老人一家和郭宝林一家对山林的看法的差异与冲击。
最后画面剩下的也只有孟金福老人一人。
整部纪录片以生动而又趣味性的故事吸引观看者的注意力,又从中引出深刻而悲剧性的宏大未来构想。
从纪录片的真实性来看,《最后的山神》这部纪录片绝对是合格的。
因为这部纪录片用跟踪拍摄的拍摄手法,真实的记录了孟金福,这一个真实存在于大兴安岭的最后一个萨满的生活琐事的场景及各种向神灵祈福跪拜的细节。
真人,真事,真事场景地点,这“三真”为这部纪录片增添了不少色彩,可信度大大增加,加强说服道理的力度。
同时,这部纪录片中山林和动物被过度砍伐和捕猎,数量不断减少,人类离开原来的居住地,处处寓意着人与自然关系日益紧张,甚至渐行渐远的现状。
而萨满神,代表自然的神灵在离萨满人而去的结局,是否也代表人类忽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的结局,也会是被大自然抛弃。
强烈的哲理性,使这部纪录片的内涵增加不少。
从纪录片的画面来看,《最后的山神》这部纪录片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有大量的特写,如纪录片开头孟金福划开树皮,画上山神画像,然后祈福的一系列动作。
向观看者介绍山神的信仰者,鄂伦春族这最后一个萨满----61岁的老人孟金福。
还有孟金福吃饭时,向火神祈福,正月十五向月神祈福,则从侧面烘托老人坚定的信仰。
夏季来临时,老人兴致勃勃的剃胡子,搬到生机勃勃的河岸边感受夏天。
这无一不表现老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但是,在老人一棵画有山神的树被砍伐了之后,被砍伐得只剩半张模糊不清的山神脸庞的树桩,半蹲着环抱着自己满脸失魂落魄的老人,解说词所说老人仿佛自己也被砍了一样,是最好的解说。
这与前面的老人形成鲜明对比,并烘托出人类过度砍伐山林,破坏大自然的行为对大自然的巨大伤害。
而在老人搬到山下定居点后人们的欢声笑语也这一幕又是多么的讽刺,哪一间间木做的房屋又是砍了多少棵树做成的,那幸福的生活,只有对自然失去敬畏之心的鄂伦春族人才拥有的。
而镜头下,在一旁落寞的看着的孟金福老人,又是多么的格格不入。
这一处细节描写意味深长。
整部纪录片的色彩呈过渡性变化,从冬天白雪皑皑的地面,枯萎的
树木,昏暗的光线,一片苍白和颓败。
再到夏季的郁郁青青的森林和碧绿的河水,在雾中仍然明媚的光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色。
最后,又变回一片苍白和颓败。
这色彩烘托出纪录片的情感的变化,同时使纪录片的人物更加丰满生动。
纪录片最后,那苍白颓败的景色下,孟金福老人和他的神马,整幅画面唯一的亮点,渐行渐远的场景描写,更是预示着----最后的山神离去的结局。
同时也预示人类在肆无忌惮的破坏大自然,没有丝毫敬畏之心的结局----被大自然惩罚,被抛弃。
《最后的山神》这部纪录片,通过真实记录鄂伦春族最后的萨满----孟金福的故事。
表达对现在人们过度开发大自然,对大自然毫无敬畏和感恩的行为的讽刺与不满。
同时,希望唤醒人们对大自然敬畏和感恩的美好愿望。
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未来发展方向的先进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