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言志诗言情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12
唐代的诗歌风格特点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之一,其诗歌更是被誉为“诗歌的黄金时代”,其诗歌以多样的体裁、独特的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独领风骚。
唐代诗歌以清新自然、豪情壮志、宛转雅致、典雅雄浑等多样化的风格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蜚声中外,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洛阳为唐代开启了诗歌繁盛的时期,而王勃创作的《滕王阁序》则是唐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对后人的诗歌意象和诗歌风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统治者崇尚文化、重视诗歌,使得唐代诗歌风格逐渐成熟,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以自由随意为主的风格唐代诗歌不局限于固定的题材、体裁和形式。
它不受传统文学规范和体制的限制,创新性地发展了律诗和绝句的格律体裁,同时提出“诗言志”、“诗言情”等新诗歌理念,使诗歌具有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
唐代诗歌以“一字千金”为创作原则,强调语言的简练、精悍和朴实,以形式丰富、含义深刻而著名,展现了其自由随意的特点。
二、以浪漫抒情为主的风文唐代诗歌通常以浪漫抒情为主要特点。
唐诗以情感传达为目标,表现出作者对世间一切追求及对人生深刻地认识和感悟。
唐诗的主题围绕着喜怒哀乐、风景人物等方面展开,从而拉近诗歌与常人的距离,并造就了唐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魅力。
三、以清新脱俗为主的审美取向唐代诗歌可谓以风景人物为主要表现目标,以栩栩如生地描绘风景和人物的美丽或危险,使整篇诗歌鲜活而真切。
同时诗人注重感性表达,吸取鲜明的美学特征、新颖的彩色和真切的情感,使作品具有清新脱俗之美、层次丰富之美和充满热情之美。
因此,唐代的诗歌被誉为“雅俗共赏,兼收并蓄的艺术品”。
四、以雄浑豪放为主的表现方式唐代诗歌创作散见诗人面对严峻的现实和压力而呈现出的豪迈和不屈精神。
唐代的诗歌既创造性地吸纳了悠久的文学传统,同时也融合了世俗的情感和亲身的体验,使其在表现形式上卓然独立。
其诗歌既恢宏壮丽,又透着激情澎湃,更有使人心肺悸动的雄浑风格,成为唐代诗歌的显著特点之一。
综上,唐代诗歌风格特点博大精深且影响深远。
古代美学著作《尚书》赏析诗言志——《尚书?尧典》节录帝?曰:夔(2)~命女典乐(3),教胄子(4)。
直而温(5),宽而栗(6),刚而无虐(7),简而无傲(8).诗言志(9),歌永言(10),声依永(11),律和声(12)。
八音克谐(13),无相夺伦(14),神人以和(15)。
夔曰:於(16)~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17)。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注释】(1)帝:指舜。
(2)夔:人名,相传是尧舜时掌管音乐的人。
(3)女:汝,你。
典光:主管音乐。
(4)教胄子:胄,长。
这句谓教育子弟,使其成长。
一说,胄子指嫡长子。
《史记?五帝本纪》作《教子》。
(5)直而温:正直而温和。
(6)宽而栗:宽弘而庄严。
栗,坚貌。
(7)刚而无虐:刚毅而不苛刻。
无,不,下句同。
(8)简而无傲:简易而不傲慢。
(9)诗言志:诗是用来表达人的志意的。
《史记?五帝本纪》作“诗言意”。
(10)歌永言:永,长。
这句谓歌是延长诗的语言,徐徐咏唱,以突出诗的意义。
(11)声依永:谓声音的高低又和长言相配合。
声,五声,宫、商、角、徵、羽。
(12)律和声:谓律吕用来调和歌声。
律吕,六律六吕。
六律指黄钟、太簇、姑洗。
宾、夷则、无射。
六吕指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
(13)八音:《周礼?春官?大师》: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这里金指铜钟,石指石磬,木指木制的祝(音祝,形如漆桶)、(音语,形如伏虎),大抵都属体鸣器;革指鼓,属皮乐器;竹指帘,匏(葫芦之属,古代制笙的材料)指笙,属气乐器;土指埙(音勋,陶哨),兼涉于体鸣乐器和气乐器。
这是八音的原始分类法。
后来因乐器所用的材料逐渐复杂,分类也好生变化。
八类乐器不同,所发的音也不同,所以称为八音。
克谐??达到和谐。
(14)无相夺伦:不要搅乱次序。
无,毋。
(15)神人以和:原书以为神和人通过诗歌音乐可以交流思想感情而能协调和谐。
(16)於:音乌,叹词。
(17)击石拊石二句:石,磬。
拊,小击。
中国古诗词中的男欢女爱作者:佚名古人云:诗言志。
但我说诗也言情。
中国的古诗词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其中很多的内容是言及男欢女爱的。
中国和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一开篇就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为以后的诗歌创作开了个好头。
:)但中国的古诗词浩若繁星,很多诗词后面都有动人的故事,我们从哪儿开始呢?(一)庄生晓梦、杜鹃啼血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
李煜本是个温文儒雅的才子,如果不是生在帝王之家,一定会成为一个名动天下的词人。
李煜的父亲李璟是南唐的元宗,善诗词,但声名远不如李煜。
李煜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加之天资聪颖,虽过着奢华的生活,但能诗能画,确是多才多艺。
李煜18岁的时候,遵父命娶了扬州的美女周娥皇为妻。
周娥皇虽比李煜大了一岁,但长得花容月貌,气质高雅;诗画双绝,能歌善舞,可谓慧质兰心。
传说唐明皇最喜欢的《霓裳羽衣曲》至晚唐已经失散,周娥皇搜尽典籍,重按《霓裳谱》,由此可见其才气之一斑。
而李煜知情识趣,更是风月高手。
二人婚后的确过了一段幸福甜美的生活。
李煜曾写了一首〈一斛珠〉来描绘妻子娇艳的风姿。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这首词的大意是:晚妆刚刚理过,唇上再点一抹擅色的红膏。
含笑未唱,露出像丁香花蕾一样的整齐洁白的牙齿,樱桃小口微张,流出了婉转如莺的清歌。
一脸娇憨地用大杯喝着美酒,哪在意污湿罗衣?醉意澜珊时,斜依在绣床之上,嚼着红嫩的草花,向心上人轻轻唾去……娥皇的媚态跃然纸上,看过之后,还有谁不会心动?可惜好景不长,娥皇作了四年的皇后,就生了重病。
为此娥皇年仅十四岁的妹妹女英进宫探视。
女英正值豆蔻年华,天真烂漫、娇柔动人,且〈后唐书〉中说其”警敏有才思,神采端静。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诗词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诗词诗言史、诗言情、诗言志,历史题材的诗词是一部形象的历史教材,其间储存着大量的历史知识。
借助诗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诗入题,展示历史文化的博大和深厚,也使严肃的试题多了些诗情画意的味道。
中近史1.“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清末的这一民谣反映了: A.土地集中 B.闭关锁国 C.吏治腐败 D.男耕女织 2.“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
”(李大钊《圆明园故址》)“两度劫”发生在: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租借东洋驻重兵,保商何必要连营。
可怜卧榻横陈夜,时听旁人鼾睡声。
”这首近代汉口竹枝词(《东洋兵房》)反映了 A.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出现 B.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 C.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4.《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5.“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马尾海战 B.丰岛海战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6.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章》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其写作背景是: A.《北京条约》签订 B.《中法新约》签订 C.《马关条约》签订 D.《辛丑条约》签订 7.清末爱国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 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法战争 B.甲午战争 C.日俄战争 D.抗日战争 8.“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诗歌作者:张雄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由衰而兴的重要转折点。
中国的抗战诗歌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奇观,在世界反法西斯诗歌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1937年7月7日,日本法西斯继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三省之后,又在芦沟桥挑起战争,企图消灭全中国。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号召下,中国各阶级、阶层和集团,迅速行动起来,抗击日寇,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斗争。
就在“七七事变”的前一天,诗人艾青写了《复活的土地》一诗,以他惯有的抒情笔调,唱出了“全国人民的复仇的欢快”。
诗人的预感,在第二天就应验了。
这预感,也成了艾青及其他一些中国诗人“最大的创作雄心”的基调。
在抗日战争初期,首先出现并大量出现的都是反法西斯的短诗、抒情诗,真正起到了匕首、投枪的作用。
接下来涌现出的一批长诗,以抒情长诗为主,这与中国的“诗言志、诗言情”的传统有关,如:艾青的《向太阳》、田间的《给战斗者》、袁永拍的《寄给顿河上的向日葵》、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牛汉的《鄂尔多斯草原》等。
抗日战争时期,鉴于军事、政治上的原因,文艺界客观上分成国统区、上海“孤岛”与沧陷区、解放区等不同区域的几支队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诗歌创作,其区域的差异性、创作水平的不平衡性较大、也较复杂。
何其芳三十年代的诗,表现了一个涉世不深的小资产阶级青年“幼稚的欢欣,幼稚的苦闷”,注意形式美的探求,带有明显的消极悲观情绪和惟美主义的倾向。
抗战的炮声轰毁了他的艺术之宫,使他的思想和诗风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他声称:“我再不歌唱爱情,像夏天的蝉歌唱太阳”,“从此我要叽叽喳喳发议论……不爱云,不爱月亮,也不爱星星”。
他写了叙事诗《一个泥水匠的故事》,歌唱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写了组诗《夜歌》,展示“新我”与“旧我”的矛盾:“我是如此地爱好我自己,/而又痛苦地想突破我自己,/提高我自己。
”戴望舒是30年代出现的“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次北固山下》赏析《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所写作的一首羁旅诗,诗中用精炼而极富艺术价值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所见到的春意盎然、水面壮阔的景致,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南国初春到来时的欢喜,以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通过对该诗的赏析,世人更倾向于此诗是借助景物描写来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把它定为一首写乡愁的诗。
这就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嫌了。
笔者认为,从诗句来看,此诗是一首和乡愁无关的羁旅诗。
作者王湾在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及第,后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优美的山水美景深深倾倒,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山水的优秀诗篇,但不知因何原因,王湾留存于今的诗作很少,现存诗仅有10 首,而《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王湾的诗歌深受当时吴中诗人诗风的影响,有着清新隽秀的飘逸之美,而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也体现了他的这一诗风。
在首联中,“客路”“行舟”两个词语点出作者身份,是一位身在异乡的羁旅客,于是,有人就揣度此时的诗人会对故乡产生思念之情,这就未免有点绝对化了。
难道仅仅凭借这两个词语就能意会出作者因思念家乡而产生愁苦的情绪吗?如果这样分析,那可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
且看一两句的后面三个字各写的是什么:“青山外”“绿水前”。
诗人由楚入吴,沿江乘舟而行来到北固山下,所到之地是一个有着青山绿水的所在。
他为什么停船?是因为眼前所见之景吸引了他。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遣词造句中,是很珍惜用词的。
他会用最恰当的词语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表现出来。
如果诗人的本意是要流露思乡的愁苦之情,它会选择一些更能表达他愁苦之情的意象。
“青山”“绿水”,这些亮丽悦目的景致是足以让诗人产生喜悦之情的,也符合王湾清新隽秀的诗风。
而在颔联部分,作者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这样对仗工整的句子,写出了春季到来,潮水上涨,漫上了堤岸,使河面更加宽阔。
春风柔柔地吹拂着,使船帆高高地悬挂着的景致。
这是身处船上的诗人所见之景。
在读到“潮平两岸阔”一句时,我想起了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两句可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所写的,都是春水上涨,使人眼界开阔,内心顿生旷达之感。
毛诗序读后感首先,毛亨在《毛诗序》中对诗词的定义进行了一番阐述。
他认为诗是文化的基础,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形式,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他说“诗言志,诗言情,诗言志情之极”。
这句话表明了诗的多重功能和价值。
诗不仅表达着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也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精神。
通过阅读诗词,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古人的情感,理解他们的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
其次,毛亨在《毛诗序》中提到了诗的作用和意义。
他认为诗可以陶冶情操,培养人的高尚品格,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他说:“子科有藏无所不燾”,这句话表明了诗词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诗词是一种美的力量,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催生人们的思考,使人们更加向往美好,追求真理。
通过阅读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
再次,毛亨在《毛诗序》中对古代经济文化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描述。
他说:“凡人以事为号令,文以瑚琏瓮牖书之,监以金玉质,食以珪璋”,这句话表明了古代社会经济繁荣和文化繁盛的景象。
古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诗词作为一种文化形式,融入了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展示了古代社会的经济繁荣和文化繁盛。
通过阅读诗词,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从而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最后,毛亨在《毛诗序》中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价值进行了一番赞美。
他说:“乃至鸾俦凤交,箕帚相继,长笛凭鸣。
玄宇宙则磊落充溢,兹穷年代则旧俳谈弥留”。
这句话表明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无限潜力。
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
通过阅读《毛诗序》,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价值,从而更加珍视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
综上所述,《毛诗序》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精华之作。
它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是我们认识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毛诗序》,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增进对古人情感和思想的理解,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诗言志诗言情随处点滴成流随心所欲出情看完往昔看今朝漫漫长路无穷登高山踏云间为赋强作欢诗心化雨无觅处风情一片去慕容天窗外雨蒙蒙是雨不是春但问今昔何时了无人知晓山前云缭缭是雾不是秋只愿破云随风去几人能欤南宫图长相思泪湿巾往事已辛酸今夜忽闻风作雨起身只掩窗前一半对长空哀叹息痴心换泪干雨落尘埃风过后心醉唯有昔日无限卜算子.逗春鸟鸣花枝俏春随绿意动楼山玉阁层林拥心系此山中梅雨点唇露萦萦芳香拢只愿相依白发生万事一人痛沁园春.花好月圆携手共月林森深处夜满西潭至田间迷宫霜露点点花枝烂漫粉蝶翩翩风情意转小虫飞现略感无限景随缘今销魂无憾无语地动心言然沐春色已晚满载小舟入桃源羡月随日转鸟为花鸣午夜沉伦芳香尽染两粒红豆相依相伴乞盼黎明快复还花不谢敢指定千年景色依然追忆田园汗洒西南瘠田边辛勤换得苦中甜暮旦斜阳肩渐宽夜夜东风客自便清风拂身化衣衫雨丝点点伴长眠疑是误入桃花宴寻根觅迹芳草间绝句栏外桃花风情种错落林间无人睹忽来一阵淋漓苦借以悲欢消困楚逍遥歌长歌随风飘花儿分外香满山遍野景色宜人处处引人笑天高任我飞水深独自游走南闯北壮志凌云神仙亦逍遥西江月狂风推云遮日沙戳骤变疯癫满弓撕云射残阳谈笑天上人间鱼儿不奈闲情引得清波涟涟雨打波乱忽惊觉岂能无限缠绵钗头凤豆丝瓣香如醉引香蝶恋花不散情无限景随缘生生世世天上人间愿愿愿春风泪花后落唯有落红寻不见情作恶人磨难一时贪念几曾相见恋恋恋水龙吟.回眸是梦还似非梦竟有人无从思量情引无限相思却道伊人还在月迷影长倦倚眼帘欲睁还休寻梦追去只留轻声笑既无人重入被不恋长厢厮守但求只得再相见晓来仍念何日终极情随逝水乞盼三分一分日月二分情长尽道有些堪恨处怎奈别无他恋触春春江雪月更寒冬风情意志皆触生冰水叮咚化清冽花枝烂漫运水中人间世俗多风雨心存情缘几春秋山虽有情留春客。
诗⾔志,也⾔情诗⾔志,也⾔情张巨龄诗⾔志,也⾔情。
所以,⼤凡喜欢写诗的⼈常常会有⼀种经历,那就是:当风华正茂之时,他会激情洋溢,踌躇满志,于是,他唱着⽣活的美好,唱着青春的美丽,唱爱情,唱友谊,唱事业的蓬勃,唱奋⽃的胜利,唱那⼼中⽆尽的憧憬与追击,情愫与⼼怀随着诗⾏流淌,真可谓“汩汩然来矣”⽽不绝!但,随着年龄的增⼤,阅历的拓宽,澎湃之情,或许要渐渐平复,⾄于不惑与天命的到来,更往往会使诗情逐减,理性渐增,及⾄⽿顺,并能“从⼼所欲”的时候了,有的⼈甚⾄会纯然变成了⼀位侃侃⽽谈的理论家。
诗,早已离他⽽去,去得很远了呢!但,如今的李书华,却不是这样的。
他那⽆论是⽽⽴之年前后的,还是过了40和50岁所写诗,读起来,竟始终如⼀地使⼈感受着青春般激荡的热情,画意般的浪漫,始终如⼀的⿎动得⼈们,甚⾄如我⼀样的,已近⽿顺之年的⼈,都那样的⼼潮起伏,久久地回漾着⽽难于平静……呵,你听:潮⽔吞没礁⽯/猛烈地扑向远⽅/你从容的站在船头/驾驭着强劲的风/鞭策着汹涌的浪/象检阅整装待发的战⼠/⼜象召唤多情奔放的姑娘为每⼀颗枝头都挂满⽢果/每⼀双眼睛都洋溢出春光/⾛吧扬起⽣命的征帆/在花瓣铺就的路上这“伐⽊者”的坚韧,让我震动;⼀幢幢楼房/是你⽆眠的结晶/⼀所所学校/是你开垦的良⽥/为了让⽗辈的脸上/融尽冰霜/为了让孩⼦们/个个扯着太阳/打开城门/⼜铲去⼀道道门槛/你说“有很多的事情/使⾃⼰坐卧不安”/因此你清澈地对待别⼈/也清澈的亮出⾃⼰/你为伤病员慷慨解囊这“弄潮者”的⾟劳,令我敬佩。
“向⽇葵”是那样的执著,你看——她向地⼼/拼命地延伸/寂寂寞寞/寂寂寞寞/撑起苦涩的希望/⽣命沿着层层叠叠/层层叠叠的荆棘路/向上去创造⾦⾊的理想/遥远的沉思/在风⾬中挺直/青春之⽕/把太阳点亮/⼋⽉的黄昏在葵影⾥雀跃/试再想/去创造那/飞天的形象寂寞⽽幽⾹的“梅”⼦,清冽⽽洁⽩着,她抗争不移,并意图撞击和与超越运命的精神,使我们⿎舞。
王维诗歌的三重境界王维诗歌境界高远雅丽,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王维是绚丽多姿的唐代诗苑中的一朵奇葩,无论当时或后世,都享有崇高的声誉。
杜甫《解闷》诗称他为“高人”,说他的诗“最传秀句寰区满”。
王维逝后,殷《河岳英灵集》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很称道王维诗的境界。
苏轼《东坡志林》则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也肯定其诗境界之美。
一、无念无欲的佛老境界后世誉称王维为诗佛,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中说:“王维诗,高者似禅,卑者似僧,奉佛之应哉,人心系则难脱”,这是从佛学角度评价王维诗的价值。
高文在《禅诗鉴赏辞典》中说:“王维是佛教禅宗在文学上的代表人”,这话是十分精当的。
王维生活在佛教氛围浓厚的家庭中,从小接受佛学的濡染。
王维字摩诘,其名和字,均取自佛教《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
他是神会禅师的弟子,神会是禅宗南宗创始人慧能的嫡传。
《旧唐书·王维传》载:“王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
晚年长斋,不衣文。
在京师日饭数十僧,以玄谈为乐。
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王维在诗中描绘着无念无欲的禅境。
《秋夜独坐》写禅悟的过程。
他秋夜独坐似僧人坐禅,深感人生易老,青春难再,如雨中山果之落地,草虫鸣叫也似哀怨生命之匆匆,人生怎样才能消除生老病死的痛苦呢?“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只有学佛静修达到无生的境界,才能除七情六欲,灭功利欲望。
佛教的基本定理是解脱人生痛苦,追求理想的境界。
王维悟到了这一禅理,所以才一心向佛皈依佛教。
王维不同于一般的佛教徒,他是知识阶层中的佼佼者,诗、书、画、音律无所不精,对佛道都有深入的研究。
他将道教的守静去欲、安心坐忘、知止守分等义理和修炼方法,同佛教的修习禅定、色空观念、随缘任运等学说融合在一起,使思想得到新的升华。
他“好读高僧传,时看辟谷方”(《春日上方即事》),“白法调犯象,玄言问老龙”(《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在佛老的交汇中,对禅学研思日深。
龚自珍的爱国心——《己亥杂诗》其五赏析2013年中国最吸引眼球的娱乐新闻莫过于李天一事件。
著名的军旅歌手、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老来得子,对之宠爱有加,但幼子却在其年过古稀的时候,做出了一件让他名声扫地的事,伙同他人轮奸女性。
年迈的李双江在2013年这一整年里倍受舆论的指责,“教子无方”、“危害社会”的帽子将终生戴在他的头上。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红星照我去战斗》、《船工号子》等被广为传唱的歌曲使李双江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但他老了老了,却毁在了他的儿子的手中,这让我想起了“名父之子多败德”这句话。
清代赵翼所言非虚,这是有史为证的。
唐太宗时期的宰相房玄龄、杜如晦被称作“房谋杜断”,是有名的贤相,可是他们的儿子房遗爱和杜荷最后是以谋反的罪名被砍头的。
武则天时期的宰相狄仁杰,多谋善断、政绩卓著,但其子狄景晖却贪婪残暴,弄得民怨四起,迁怒于狄仁杰,把狄仁杰的生祠都捣毁了。
可见,老子英雄儿子不一定是好汉。
在下了“名父之子多败德”这个断语的赵翼去世四十六年后的1 860年,又出现了一个坑爹的人物,他叫龚半伦,带领英法联军洗劫了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又一把火把它烧了。
龚半伦大汉奸的帽子是戴上了,他在九泉之下的老爹也粘上了骂名。
他坑的爹是谁呢?龚自珍。
龚自珍,近代诗人、思想家、文学家,在清政府风雨飘摇的时候,他在诗文里主张“更法”、“改图”,想通过变革来填治清政府的百孔千疮,他敢于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诗文中洋溢着浓烈的爱国热情,被现代的文人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的人物。
为了挽救清政府,他主张改革,为了人民免受鸦片之苦,他支持林则徐虎门销烟,而他的主张在清末是无法实现的,在不断地忤逆长官后,京城已经没有了他的立足之地,于是,在公元1839年,也就是己亥年,龚自珍决定辞官南归,回家乡杭州定居,在两次往返京杭的过程中,有感于清朝现状,在百感交集中写了许多激昂、深刻的忧国忧民的诗歌,共计315首,统称为《己亥杂诗》,流露了他的爱国之心。
SHANGHAI ENTERPRISEOctober 2018诗人有哪些雅称五千年来,文以载道。
诗书礼易乐春秋传承至今,《诗经》为六经之首,以言志、以抒情,七情六欲,彻透天地,天人合一。
诗歌在人生中不可或缺,与生俱来,可以说构成了人的基因。
所以中国人的诗性是在骨子里流淌的。
背对红尘攘攘的世界,面朝明窗净几,可以静慢地写诗,让笔尖灵性缓缓流淌。
皮囊与心灵,出世入世,都如白莲绽开,清明洁净。
人生一世,欲求不断,而诗是我们安顿身心的桃花源。
在柴米油盐的世间生活中,通过诗达成精神超越和心境悠然,更宜于闲适快乐的生活。
儒家言:人生不如意事者,十之八九。
道家认为:万事祸福相倚,故最好一任自然。
诗是人生由苦短而向自然觅得悲悯,豁然而洞照,超然而稳悟,是大隐于市、红尘滚滚、周而复始、永恒绵延的灵性水晶。
中国人天然有着一颗诗心。
诗流淌在我们血液里。
那么你知道诗人有哪些雅称吗?你肯定知道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但你知道为什么吗?除了李白和杜甫,你还知道哪些诗人的雅称呢?诗仙——李白(唐)李白性格潇洒不羁,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
生于唐高宗时期的著名诗人,到了唐玄宗时已经80岁的文坛泰斗,他名叫贺知章,他极度赏识崇拜李白的才华,读了李白的诗后直呼这诗只应天上有。
谪仙人,即从天上贬谪到人间来的仙人。
李白是超凡脱俗的盖世之才,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我们耳熟能详的《望庐山瀑布》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他的作品。
■木一/文诗圣——杜甫(唐)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明代著名诗人、学者杨慎在《词品·序》中首次用“诗圣”来称呼杜甫。
这一称呼被后世沿用。
杜甫心系苍生、心怀国事,他的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
在写作技巧上,他讲求炼字炼句,语言精炼,格律严谨,对唐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论是人格还是文学成就,杜甫被称为“诗圣”当之无愧。
诗词单选诗言史、诗言情、诗言志,历史题材的诗词是一部形象的历史教材,其间储存着大量的历史知识。
借助诗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诗入题,展示历史文化的博大和深厚,也使严肃的试题多了些诗情画意的味道。
中古史1.“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
”这是著名历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1959年视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
下列文物出土于殷墟的是:A.青铜立人像B.司母戊鼎C D2.《诗经》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这种现象出现在: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3.“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该诗反映了奴隶社会何种社会制度A.分封制和井田制 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和宗法制 D.宗法制与井田制4.“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从引文的体裁特征判断,它们出自A.楚辞体《离骚》 B.纪传体《史记》C.编年体《资治通鉴》 D.叙事体《通鉴纪事本末》5.“宣尼若不删订六经,何处觅中华民族文化?杏坛(注:学校)早已昭告天下,此间有东亚炎黄子孙”。
楹联褒扬的是A.黄帝 B.孔子 C.孟子 D.司马迁6.“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唐朝李白的《古风》诗颂扬了秦始皇哪方面的业绩?A.统一中国 B.统一度量衡 C.统一文字 D.统一车轨7.“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朝章碣的诗评价的历史事件是:A.反击匈奴 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 D.灭六国8.“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餔,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秦朝民谣反映了百姓痛恨的是:A.赋税沉重 B.徭役繁重 C.土地集中 D.兵役繁重9.“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的诗高度评价的政策是:A.战争政策 B.和亲政策 C.汉化政策 D.开放政策10.“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是鲁迅先生对哪一部史书的评语?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1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龚自珍的爱国心——《己亥杂诗》其五赏析龚自珍的爱国心——《己亥杂诗》其五赏析中国最吸引眼球的娱乐新闻莫过于李天一事件。
著名的旅歌手、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老来得子,对之宠爱有加,但幼子却在其年过古稀的时候,做出了一件让他名声扫地的事,伙同他人轮奸女性。
年迈的李双江在这一整年里倍受舆论的指责,“教子无方”、“危害社会”的帽子将终生戴在他的头上。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红星照我去战斗》、《船工号子》等被广为传唱的歌曲使李双江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但他老了老了,却毁在了他的儿子的手中,这让我想起了“名父之子多败德”这句话。
清代赵翼所言非虚,这是有史为证的。
唐太宗时期的宰相房玄龄、杜如晦被称作“房谋杜断”,是有名的贤相,可是他们的儿子房遗爱和杜荷最后是以谋反的罪名被砍头的。
武则天时期的宰相狄仁杰,多谋善断、政绩卓著,但其子狄景晖却贪婪残暴,弄得民怨四起,迁怒于狄仁杰,把狄仁杰的生祠都捣毁了。
可见,老子英雄儿子不一定是好汉。
在下了“名父之子多败德”这个断语的赵翼去世四十六年后的1860年,又出现了一个坑爹的人物,他叫龚半伦,带领英法联洗劫了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又一把火把它烧了。
龚半伦大的帽子是戴上了,他在九泉之下的老爹也粘上了骂名。
他坑的爹是谁呢?龚自珍。
龚自珍,近代诗人、思想家、文学家,在清政府风雨飘摇的时候,他在诗文里主张“更法”、“改图”,想通过变革来填治清政府的百孔千疮,他敢于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诗文中洋溢着浓烈的爱国热情,被现代的文人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的人物。
为了挽救清政府,他主张,为了人民免受鸦片之苦,他支持林则徐虎门销烟,而他的主张在清末是无法实现的,在不断地忤逆长官后,京城已经没有了他的立足之地,于是,在公元1839年,也就是己亥年,龚自珍决定辞官南归,回家乡杭州定居,在两次往返京杭的过程中,有感于清朝现状,在百感交集中写了许多激昂、深刻的忧国忧民的诗歌,共计315首,统称为《己亥杂诗》,流露了他的爱国之心。
爱情的优美古诗词爱情向来是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话题,在古代诗词中,也有很多关于爱情的照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爱情的优美古诗词,欢迎阅读。
1《山有扶苏》年代:先秦作者:诗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
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注释】:扶苏:小树隰:音席,洼地狂:狂愚的人。
且:音居,助词2《寄人》年代:唐作者:张泌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注解】:1、小廊句:指梦中所见景物。
2、多情两句:指梦后所见。
【韵译】:离别后梦里依稀来到谢家,徘徊在小回廊阑干畔底下。
醒来只见庭前多情的明月,它还在临照离人临照落花。
【评析】:这是与情人别后的寄怀诗。
诗的首句写梦中重聚,难舍难离;二句写依旧当年环境,往日欢情;三句写明月有情,伊人无义;四句写落花有恨,慰藉无人。
前二句是表明自己思念之深;后两句是埋怨伊人无情,鱼沉雁杳。
以明月有情,寄希望于对方,含蓄深厚,曲折委婉,情真意真。
以诗代柬,来表达自己心里要说的话,这是古代常有的事。
这首题为《寄人》的诗,就是用来代替一封信的。
从这诗深情宛转的内容看来,诗人曾与一女子相爱,后来却彼此分手了。
然而诗人对她始终没有忘怀。
在封建宗法社会的“礼教”阻隔下,既不能直截痛快地倾吐衷肠,只好借用诗的形式,曲折而又隐约地加以表达,希望她到底能够了解自己。
这是题为《寄人》的原因。
诗是从叙述一个梦境开始的。
“谢家”,代指女子的家,盖以东晋才女谢道韫借称其人。
大概诗人曾经在女子家里待过,或者在她家里和她见过面。
曲径回廊,本来都是当年旧游或定情的地方。
因此,诗人在进入梦境以后,就觉得自己飘飘荡荡地进到了她的家里。
这里的环境是这样熟悉:院子里四面走廊,那是两人曾经谈过心的地方;曲折的阑干,也象往常一样,似乎还留着自己抚摸过的手迹,可是,眼前廊阑依旧,独不见所思之人。
他的梦魂绕遍回廊,倚尽阑干,他失望地徘徊着,追忆着,直到连自己也不知道怎样脱出这种难堪的梦境。
诗言志诗言情
随处点滴成流随心所欲出情看完往昔看今朝
漫漫长路无穷
登高山
踏云间
为赋强作欢
诗心化雨无觅处
风情一片去
慕容天
窗外雨蒙蒙
是雨不是春
但问今昔何时了无人知晓
山前云缭缭
是雾不是秋
只愿破云随风去几人能欤
南宫图
长相思
泪湿巾
往事已辛酸
今夜忽闻风作雨起身
只掩窗前一半
对长空
哀叹息
痴心换泪干
雨落尘埃风过后心醉
唯有昔日无限
卜算子.逗春
鸟鸣花枝俏
春随绿意动
楼山玉阁层林拥心系此山中
梅雨点唇露
萦萦芳香拢
只愿相依白发生万事一人痛
沁园春.花好月圆
携手共月林森深处夜满西潭
至田间迷宫
霜露点点
花枝烂漫粉蝶翩翩风情意转小虫飞现略感无限景随缘
今销魂
无憾无语地动心言
然沐春色已晚
满载小舟入桃源
羡月随日转鸟为花鸣午夜沉伦芳香尽染两粒红豆相依相伴乞盼黎明快复还
花不谢
敢指定千年景色依然
追忆田园
汗洒西南瘠田边辛勤换得苦中甜暮旦斜阳肩渐宽夜夜东风客自便清风拂身化衣衫雨丝点点伴长眠疑是误入桃花宴寻根觅迹芳草间
绝句
栏外桃花风情种错落林间无人睹忽来一阵淋漓苦借以悲欢消困楚
逍遥歌
长歌随风飘
花儿分外香
满山遍野景色宜人处处引人笑
天高任我飞
水深独自游
走南闯北壮志凌云神仙亦逍遥
西江月
狂风推云遮日
沙戳骤变疯癫
满弓撕云射残阳谈笑天上人间
鱼儿不奈闲情
引得清波涟涟
雨打波乱忽惊觉岂能无限缠绵
钗头凤
豆丝瓣
香如醉
引香蝶恋花不散情无限
景随缘
生生世世
天上人间
愿愿愿
春风泪
花后落
唯有落红寻不见情作恶
人磨难
一时贪念
几曾相见
恋恋恋
水龙吟.回眸
是梦还似非梦
竟有人无从思量
情引无限相思却道伊人还在
月迷影长
倦倚眼帘
欲睁还休
寻梦追去
只留轻声笑
既无人重入被
不恋长厢厮守
但求只得再相见
晓来仍念何日终极情随逝水
乞盼三分
一分日月
二分情长
尽道有些堪恨处
怎奈别无他恋
触春
春江雪月更寒冬风情意志皆触生冰水叮咚化清冽花枝烂漫运水中人间世俗多风雨心存情缘几春秋山虽有情留春客无可奈何随波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