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合流制排水体系改造的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210.44 KB
- 文档页数:2
合流制截流式排水系统截留倍数的探讨合流制截流式排水系统是一种用于减少城市雨水径流量的系统,它通过将雨水截留在城市内部的截流设施中,延缓雨水的排放时间,从而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冲击。
截留倍数是指排水系统截留雨水的能力,即系统所能承载的雨水量与实际降雨量之比。
截流倍数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排水系统的有效性和性能。
较大的截流倍数可以减少雨水排放的速度和量,从而减小排水系统的负荷,降低雨水排放对水环境的冲击。
而截流倍数较小,则无法有效地截留雨水,容易导致排水系统的负荷过大,可能引发洪水等问题。
要确定合适的截流倍数,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当地降雨情况:不同地区的降雨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需要根据当地的降雨情况来确定截流倍数的大小。
一般来说,降雨强度较大的地区需要较大的截流倍数,以便更好地减少雨水的冲击。
2.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截流倍数还需要根据城市的规划和土地利用情况来确定。
如果城市周边有大片的绿地或湖泊等自然截留设施,可以适当降低截流倍数的大小。
3.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容量: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容量也是确定截流倍数的重要因素。
如果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容量较大,可以考虑适当增加截流倍数,以提高排水系统的利用率。
4.经济和可行性考虑:确定截流倍数还需要考虑经济和可行性因素。
较大的截流倍数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资金,需要评估其经济可行性和社会效益。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以上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合适的截流倍数。
此外,还可以考虑采用可调节截流设施,使截留倍数可以根据不同降雨情况进行调节,以提高排水系统的适应性和效率。
综上所述,合流制截流式排水系统的截留倍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可以通过综合考虑当地降雨情况、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排水系统设计和容量、经济和可行性等因素来确定。
合适的截流倍数可以减少雨水排放对排水系统的冲击,降低洪水等水环境问题的发生。
因此,在设计和建设合流制截流式排水系统时,应该注意合理确定截流倍数,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益。
合流制排水系统雨天溢流污染控制及优化探究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城市雨水排放的一种常见方式,但在雨天时可能出现溢流和污染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合流制排水系统在雨天溢流污染控制及优化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和优化措施。
一、合流制排水系统简介合流制排水系统是指将雨水和污水排放合并到同一管道中,通过公共管网将雨水和污水一起排放到处理设施或水体中。
合流制排水系统相比分流制排水系统在工程建设和维护上更为简单便捷,因此在城市建设中较为常见。
二、雨天溢流污染问题1. 洪水风险增加在雨天,由于大量雨水冲刷道路和建筑物,同时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容量有限,可能导致管道溢流,增加了城市洪水风险。
2. 污染物冲入水体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包括道路上的油污、化学品残留以及建筑物上的尘埃等,当这些雨水进入合流制排水系统后,很容易导致污染物冲入水体,对水质造成影响。
三、合流制排水系统雨天溢流污染控制方法1. 建设雨水花园在城市道路和人行道等区域,可以通过建设雨水花园、绿化带等方式,增加雨水渗漏地点,减少雨水进入排水系统的流量,从而减轻合流制排水系统雨天溢流的压力。
2. 完善储存设施合流制排水系统在设计时可以增加雨水集中储存设施,如雨水花园、蓄水池等,用于暂时储存雨水,等雨势减弱后再排放,可以有效减少溢流发生的可能性。
3. 提高排水管道容量合流制排水系统中的排水管道容量对于排水效果起着关键作用,可以通过合理设计排水管道的截面积和配置,提高排水管道的容量,从而减少溢流的风险。
1. 推广雨水回收利用在合流制排水系统中,可以加装雨水回收设备,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景观灌溉、建筑冲洗等用途,减少雨水进入排水系统的流量,同时也节约了自来水资源。
2.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为了减少合流制排水系统中污水对水体的污染,可以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和效果,确保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水符合相关的排放标准。
3. 完善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合流制排水系统运行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对于可能发生的溢流和污染情况进行预警和应急处理,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
浅谈旧合流制排水管渠系统的改造杨根权 崔丽琴 提要 分析和论述了国内旧合流制排水管渠系统的主要改造方式,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其中较为常用的截流式合流制排水体系,从截流倍数及溢流井形式选用、截流量控制等方面,着重阐述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旧合流制 改造措施 截流式合流制 截流倍数 溢流井 截流量0 概述目前我国众多城市已经兴建或正着手筹建集中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收集系统。
这些城市,除开发区及一些新建区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外,其余地区大都采用旧合流制排水管渠系统,通过直排式合流管渠,直接将雨水和生活污水就近排入城市水体。
污水直排造成水体严重污染,并由此影响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因此,要兴建城市污水治理工程,必须对老城区旧合流制排水管渠系统进行改造。
我国大多数城市的旧有排水管渠系统的设计基本沿用前苏联规范,而由于两国在气候、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设计过水断面普遍偏小,雨季时街面溢水、积水现象严重;在管渠材料及施工技术方面,由于受到城市发展水平的制约,也存在众多缺陷,如管材质量差、管道坡度控制不严格、接口不密实、渗水严重等;另外由于缺少城市统一规划,排水管渠的布置杂乱无章。
以上诸多因素给城市旧合流制排水管渠系统的改造增加了一定难度。
1 旧合流制排水管渠系统改造的原则旧合流制排水管渠系统的改造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
改造措施应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综合考虑污水水质、水量、水文、气象条件、资金条件、现场施工条件等因素,结合城市排水规划,在确保水体尽可能减少污染的同时,充分利用原有管渠,实现保护环境和节约投资的双重目标。
2 旧合流制排水管渠系统改造的措施现阶段,我国对旧合流制排水管渠系统改造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分述如下。
211 改旧合流制为分流制将旧合流制改为分流制,是一种彻底的改造方法,由于实施雨、污分流,可以将污水全部引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从根本上杜绝了污水直接排放对水体的污染。
同时,由于雨水不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水的水质水量可维持较小的变化范围,保证出水水质的相对稳定,容易做到达标外排。
2010年 第4期第36卷 总第156期S ichuan B uilding M aterials2010年8月对合流制排水体系改造的探讨彭 鹤(蒙城县环境保护局,安徽蒙城 233500)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排水体制现状和各种排水体制的优缺点的进行了比较得出如下结论:在排水体制的选择上,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决定。
鉴于我国当前管网系统不合理、经济底子薄这一实际情况,大部分地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应采用截流式合流制体系,并将提高污水的处理率作为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排水体制;截流式合流制;污水处理 中图分类号:T U99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011(2010)04-0101-020 前 言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径流汇集在一个管渠内予以输送、处理和排放。
按照其产生的次序及对污水处理的程度不同,合流制排水系统可分为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和全处理式合流制[1]。
城市污水与雨水径流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水体的合流制称为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
国内外老城区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均属于此类[2]。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
污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必须对污水进行适当的处理才能够减轻城市污水和雨水径流对水环境造成的污染,为此产生了截流式合流制。
截流式合流制[3]是在直排式合流制的基础上,修建沿河截流干管,并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溢流井,在截流主干管(渠)的末端修建污水处理厂。
该系统可以保证晴天的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雨季时,通过截流设施,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可以汇集部分雨水(尤其是污染重的初期雨水径流)至污水处理厂。
但另一方面雨量过大,混合污水量超过了截流管的设计流量,超出部分将溢流到城市河道,不可避免会对水体造成局部和短期污染。
并且,进入处理厂的污水,由于混有大量雨水,使原水水质、水量波动较大,势必对污水厂各处理单元产生冲击,这就对污水厂处理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雨量较小且对水体水质要求较高的地区,可以采用全处理式合流制[4]。
合流制排水系统雨天溢流污染控制及优化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城市雨污分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在城市排水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
雨天溢流污染却成为了影响城市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前,城市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挑战,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局面。
研究者们逐渐意识到,合流制排水系统雨天溢流污染控制是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关键之一。
在城市化进程中,排水系统的重要性愈发突出。
合流制排水系统雨天溢流污染问题却成为阻碍城市水环境改善的重要障碍。
城市污水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和细菌等,这些物质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危害水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
研究合流制排水系统雨天溢流污染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如何优化控制合流制排水系统雨天溢流污染,对于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保障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合流制排水系统雨天溢流污染控制及优化进行探究,力求为解决城市排水系统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城市排水系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挑战。
合流制排水系统在城市雨污分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雨天溢流污染问题却时常困扰着城市水环境管理者。
对合流制排水系统雨天溢流污染进行控制和优化研究,不仅可以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减少污染物对自然水体的影响,也有助于保护水资源、维护城市生态平衡。
研究合流制排水系统雨天溢流污染控制的意义在于探索有效的污染管理策略,减少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风险,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水质净化能力。
通过研究优化技术,可以更好地保护城市水资源,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深入研究合流制排水系统雨天溢流污染控制及优化,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合流制排水系统雨天溢流污染控制的有效方法,解决当前存在的雨水流入排水系统后造成的水质污染问题。
通过分析合流制排水系统的特点以及雨天溢流污染的影响因素,我们将探讨现有的控制措施并提出优化技术方案,以实现对污染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浅谈天津市合流制地区排水改造摘要:天津市部分地区仍为合流制地区,合流管道的排水出路为海河及其它河道,为提升海河水环境,结合天津市合流制地区的现状,在合流制地区的改造中根据排水系统特点不同,采用不同的改造方法。
关键词:合流制改造调蓄Abstract: Tianjin city area still is combined area, confluent pipe drainage outlet for the Haihe River and other rivers, to enhance the sea water environment, combined with the city of Tianjin combin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rea, at the confluence of area transform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drainage systems, using different reconstruction methods.Key words: the combined system; reform; storage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一个管渠内排除的系统。
最早出现的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排除的混合污水不经处理直接就近排入水体。
但由于污水未经无害化处理就排放,使受纳水体遭受严重污染。
随着人们对保护水资源观念的不断增强,常采用截流式合流排水系统。
这种系统是在临河岸边建造一条截流干管,同时在合流干管与截流干管相交前或相交处设置溢流井,并在截流干管下游设置污水处理厂。
截流制合流排水系统虽较前一种方式前进了一大步,但仍有部分混合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成为水体的污染源而使水体遭受污染。
天津市的部分老城区仍在沿用这种排水体制,排水出路为海河及其它河道,近年来海河作为天津市的备用水源,海河水质越来越得到重视,随着海河两岸开发改造的不断进行,对海河的景观要求也越来越高。
广西城镇建设28 -完善合流制的改造探讨□ 郭锐敏[摘 要] 合流制溢流污染是合流制应用的最大阻碍。
从国内排水体制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国内分流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发达国家合流制的应用情况,梳理国内推进完善合流制的难点,最终提出完善合流制的改造思路。
通过一系列的探讨,厘清推进合流制的难点及其解决方案,指出支撑合流制的法规标准急需完善,以期为降低合流制溢流污染和推进完善合流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 合流制溢流污染;完善合流制;改造措施1 国内排水体制的发展历程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排水体制经历了三次主要变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受城市规模及居民生活习惯的影响,排水采用直排式合流制。
城市区域的雨水、污水混合纳入同一个根排水管道,就近直接排放进入自然水体。
简洁的管道系统有效解决了城市积水的问题,但是直排污水未经处理,对自然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1980—1990年间,为解决直排污染问题,多个城市对排水管道系统进行截污改造。
旱流污水通过截流干管全部引至污水处理厂,解决晴天污水排放问题。
但雨天时,由于污水处理厂能力有限,大量掺混了污水的雨水只能从截流井溢流到水体中,造成了污染。
同时,由于溢流井连通了水系和城市排水管道,水系高水位条件下存在倒灌风险。
1987年,《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 14—87)的发布,正式提出城市新建城区宜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分流制开始成为发展的主流。
雨污水采用两套独立的排水系统,污水无论晴雨天,均可完整收入污水处理厂,解决了污水溢流污染水体的问题。
2 分流制改造的难题许多城市的排水规划都提出要将原有的合流制系统逐步改造成分流制。
但各城市在改造过程中,均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难题。
技术条件方面:老城区地下空间有限,各种已建管线缺乏规划,重力流管道的改造难度特别大;改造工作难以推进,管网只进行了部分改造,或因各种原因中途停止,这些不完整的分流改造,又引发了新的污染问题;分流后的雨水管网,存在初雨污染问题;管网体系存在错接、混接的风险。
对我国合流制排水系统及其溢流污染控制的思考及措施探讨摘要]:我国在快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排水系统,这些排水系统除了排水体制有所不同,在持续、高速、剧烈的城市建设和改造过程中,部分排水系统由于本身就不完善,又加上后来不断组合、叠加、异化等作用,形成与真正意义上的分流制、合流制不同的排水系统类型。
各城市所处建设阶段和发展水平不同,建设管理中的人为因素与当地自然条件共同作用,进一步强化了我国城市不同排水系统复杂的多样化状态。
有些相对完善,有些处于过渡阶段,有些由于大范围混接等既成事实已经转化为不同特征的排水系统,有些则破损严重甚至处于“废弃状态”。
[关键词]: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措施引言我国城市合流制及相关排水系统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复杂性、差异性等特征,制定控制策略时,如果缺乏对城市排水系统的系统摸排和全面评估,缺乏对排水系统自身特征和外部条件造成影响的深入分析,就容易将不同情况下的污染问题与CSO污染混为一谈或区分不清,陷入顾此失彼的混乱或各持所见的窘境,难以取得共识,从而影响重大决策和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
本质上,不同类型“雨污合流污水”面临的决策难题、控制策略、系统衔接关系及规律等,与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具有较多共性且原理基本相通,以“雨污水混流、溢流、截流”为基本特征的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代表了相对较完整、典型的合流污水处置方式,而且也是未来合流制区域排水系统更新和完善的重点。
1我国城市合流制排水系统概况①对比合流制排水系统,分流制排水系统排放的污染总量是否有所减少,以及削减的污染总量与“合改分”所付出的巨额工程投资和社会影响是否匹配;②逐一改造建筑与小区排水系统的巨大工程量、巨额投资和实施难度;③市政道路地上与地下空间极为紧张,管线错综复杂;④城市历史遗产需要衡量改造带来的长期影响与代价;⑤基础设施大规模改造带来严重社会影响和阻碍;⑥社区改造与改造后移交涉及的相关物权、管理权等部门责权和司法问题;⑦改造后的持续性违规混接和排放问题及其监管等。
探究我国城市合流管网雨污分流改造的思考与对策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我国旧城改造的大范围实施,如何在基建工程改造中融入工程现代化建设技术和环保、节能等理念,以满足现代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的实际需求,正在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文参考国内外城市排水管网雨污排放方面的研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解决我国城市合流管网雨污分流改造的對策和具体措施。
标签:城市;合流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对策一、城市排水管网系统现状(1)城市排水管网系统的新旧层次突出排水管网的质量和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城市排水系统的工作效率及其使用年限。
现在仍有部分城市使用明清时期、解放前的排水设施,如故宫的排水系统为明清时期修建的排水明沟和暗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污水管线,历经将近600年,许多地下管网仍在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不否认这套设施的可取之处,但面对城市化的发展,有些设施已经存在超负荷工作的情况,当然城市的相关主管部门也对管道进行了更换,这便造成了城市排水管网系统新旧层次突出的问题。
城市排水管网系统新旧层次突出的现状在满足排水量需求的同时,对新管道的施工、旧管道的维护、新旧管道接口处理、城市排水网系统整体规划设计、与其他城市设施的协调工作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亟待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2)城市排水管网系统的低效管理我国的大部分城市仍然沿用传统的、依靠设计图纸和工程经验的管理模式,管理水平较低,相关的技术法规不够完善,缺少城市排水管网系统数字化管理的技术规范。
城市的排水管网数据资料的管理方式也因存储方式的多样化,既分散又不系统化,而且这些数据资料因缺乏有效的处理方法,对排水管网的流量特征、分流合流和上下流关系等问题无法进行更为可靠的分析,只能通过主观判断和简单推理。
除此之外,城市排水管网系统管理对应急事故的调度手段过于苍白无力。
2012年7月21日下午,北京遭遇61年来最大暴雨,整个北京市的交通瘫痪,79人遇难,城区95处道路因积水断路,莲花桥下积水齐胸,平均降雨量达164毫米,虽然当日上午工作人员已对个别容易发生积水的路段进行抽水,降低水位,却依然发生了严重的积水问题。
研究合流制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策略在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中,各个城市对于基础设施建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满足基本城市运行需求外,往往还需要体现出更强的现代化以及节能效益,这也就需要围绕着一些传统滞后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优化。
目前,我国城镇现有的排水体制有两种:分流制和合流制。
合流制排水系统是最常见的一种排水系统,因为拥有了太多的合流性质的排水系统导致众多污水与河道水体融为一体,使得水环境变得越发恶劣。
针对以往国内城市合流排水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改造也就显得极为必要,成为未来解决雨污混合问题的主要思路。
标签:合流制;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城市的主要排水系统目前有两种模式,一种为合流制排水系统,即通过同一管渠来收集雨水、污水和废水,统一输送。
就近的污水处理厂对这些通过管网的混合污水采取净化处理,超过管网的最大负荷的污水排入附近的水体。
第二种为分流制排水系统,雨水、生活废水及生产废水通过多个不同的管道进行收集与运输。
当前国内很多城市在排水系统方面依然采取合流管网模式,为了适应新的城市发展要求,针对合流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极为必要,也是未来研究发展趋势,本文重点围绕当下国内城市合流管网雨污分流改造面临的问题及其改造思路进行了简要分析论述。
1、合流制排水管网的现状和特点所谓合流制排水管网,就是污水和雨水共用同一个收集、输送和处理系统。
我国大部分城市由于规划设计与经济上的原因,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比较多。
现状合流管道存在问题:一是过水断面的设计普遍偏小,街面溢水现象在雨季常有发生;二是因为城市发展水平的制约,导致在管网材料和施工技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材料质量差、管道的坡度不合格、管道衔接不密实、严重渗水等;三是城市未统一规划,导致排水管网分布杂乱,污水厂及污水管建设滞后,部分地块虽建成分流制排水管道,但由于污水没有出路,最终仍将污水接入周边水体,造成水体严重污染,并影响居民的生存环境;四是很多工地泥沙、城市垃圾直接排入合流管,致使渠道堵塞,积水现象较严重。
合流制管(渠)系统改造的实例分析摘要: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市政给排水设计工作,结合实例,针对丘陵地区城市内河自身特点对截留制系统进行研究,提出一系列技术措施.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合流制;管渠系统;设计;敷设当前,污水管网的设计和建设中存在很多难题,最大的难题就是对丘陵地区现状合流制管渠系统的改造。
丘陵地区城市大多依河而建,地势高低起伏,高差较大,由于历史原因,城区内并无完整的排水系统,大多通过合流制管渠将雨水和污水就近排入城市内河水体,对内河造成严重污染。
合流制管渠内的污水能否大部分进入污水处理厂,从根本上决定了城市污水厂的正常运行和城市水环境的改善效果。
因此,要改善城市的水环境,必须对老城区合流制管渠系统进行改造。
合流制管(渠)系统的改造方案采取截留式合流制,即保留老城区大部分合流制管渠,对合流污水实施截留,晴天时,截留干管以非满流将污水送往污水处理厂;雨天时,随着雨水量的增加.截流干管以满流将污水和雨水的混合污水送往污水厂处理。
当雨水径流量增加到混合污水量超过截留干管的设计输水能力时,溢流井开始溢流至水体。
这种排水体制,由于工程量相对小、节约投资、易于施工、见效快等优点,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下面将以某工程合流制管(渠)系统改造为例进行实例分析:1、工程概述某工程建成区面积7.4km2,内河小潢河自西向东贯穿建成区,本城区地形特点为西高东低的整体走向,南部、北部高,中部小潢河较低,并且地形起伏不平。
现有人口8.2万人,除新建工业区内有完善的污、雨水管道外,其余老城区均为直排式合流制,且污水几乎全部通过合流制管渠排入小潢河,污水排放量约为30000m3/d。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口的增长,城区的污水排放量越来越大,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城市排水管网直接排人小潢河、经竹竿河流人淮河,对地表水的水质有直接影响。
而地表水对地下水有着补给关系,沿河的地下水也因此受到污染。
城生活及工业用水部分均取自地下潜水层,受污染的地下水已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迫在眉睫。
2018年10月合流制排水系统理想排水模式探讨隧道股份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1.1 现状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很多城市中心城区仍为合流制排水体制,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中心城区基本以合流制系统为主,共有79个合流制排水系统,防汛泵流量776.05 m3/s,总面积116.68km2,主要集中在中环线以内,约占中环线内面积的30%,其中内环线范围内有56个合流制排水系统,总面积86.15 km2,约占内环线范围内面积的72%。
合流制泵站雨天放江量约1.0亿m3/年,平均放江水质COD浓度约250mg/L,COD负荷达到2.5万吨/年,防汛泵站雨天溢流放江污染是上海市市区河道主要污染原因。
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一是合流制系统面积大上海市市中心共有79个合流制排水系统,合流制系统总面积116.68km 2,内环浦西片基本均为合流制。
1.2 上海合流制排水系统特征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二是系统有截流倍数但偏低,污水厂没有处理合流污水能力竹园厂片区合流制系统截流倍数1.5~3.0,白龙港厂片区合流制系统截流倍数1.5,两个厂均没有对雨天截流的合流污水进行二级处理的能力,雨天超出污水厂二级处理量的合流污水经一级加强处理后排放。
1.2 上海合流制排水系统特征竹园厂系统布局白龙港厂系统布局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三是初期雨水效应不明显上海市合流制排水系统排江水质以COD为例,仅具有微弱的初期雨水效应,即随着雨水泵开泵时间的延长,溢流水质并未出现明显下降趋势,仍接近或高于旱流污水水质。
占总排江量20%的初期流量携带的污染负荷约占整个排江污染负荷的30%;依次为30%的初期流量对应约40%的污染负荷,40%的初期流量对应约50%的污染负荷,50%的初期流量对应约60%的污染负荷;检测溢流混合样水质,江西北泵站排江水质COD范围113~528mg/L,中间值265 mg/L;成都北泵站排江水质COD范围132~514 mg/L,中间值243mg/L。
旧城区合流制排水系统改造策略分析摘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同样使得城市水资源的污染问题频繁出现。
对合流制排水系统进出水口在雨季对水环境影响巨大。
当入河口污染负荷超过水环境容量时,会形成黑臭水体,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
基于此,本文以某县城排水系统的改造项目为例,展开分析讨论。
关键词:旧城区;排水系统;合流制;改造方案1、工程概况某县位于福州东北部,温度温和。
一年中最高温度出现在 7 月,最低温度出现在 1 月。
老城区产生的污水主要来自居民生活、公共建筑、工业和医疗等。
不同类型的污水有相应的排放标准。
目前,某县某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指标偏低。
可以粗略推断,南溪等水系截流管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截流不彻底。
60%以上的城市污水外溢到内河水体,一方面造成进厂污水浓度低,南溪等水系水质黑臭污染。
1.旧城区排水现状2.1水污染某县的整个河网的水系较密集,通常,溪流的水量小、水流缓慢,水资源的存储量较小。
因城市居住环境的变化,使得污水问题严重,导致城内河南溪、护城河、中溪、溪尾的溪水质量不高,出现枯水期的现象较为严峻,这也使得城市居民生活出现问题。
当前,相关部门对于污水处理工作还没有正式启动,所以整体改造处理工作停滞不前,因为老城区的污水排水不畅的现象尤为严重,所以消耗的时间较大,改造过程也较为困难。
所以,现阶段,有关部门要将旧城区排水系统的改造方案设为主要工作任务,保障旧城区的排水正常。
2.2现状排水管沟系统市区雨水系统从起步溪和南溪分为三个区域,即南溪北部、南溪南部和起步溪东部。
其中,南溪北部是市区的大部分,主要包括:西围溪流域、东环路流域、祁阳流域站流域。
本文以西围溪地区为例,重点分析如下:(1)西围溪承担了司前路以西市区的大部分排水功能,以及向北排山洪流,西。
主要路线为:洛溪路→后丈路→西围环路→东大路→穿井社区,汇入南溪,其中一条支流(护城河)在职业中学分流,向南流入南溪。
关于截流式合流制排水设计的思考论文首先介绍了城市排水管道系统的体制,分析了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管网系统的运行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该排水系统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从管理和设计上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和建议。
标签:截流式合流制市政管网注意事项在排水体制方面,有些人士一直认为污水管道采用分流制是先进的、合理的,而合流制是落后的和不合理的。
实际上,在我国乃至全世界没有一个大城市真正实现了完全的排水分流制。
通过对全国中小城市特别是老城区的调查研究不难发现,多数排水系统采用的是雨水与污水合流的处理方式。
而雨污合流这类排水系统最大的弊端,不利于二次水源的利用。
外加生活垃圾的不合理堆放与倾倒,对该传统的合流制排水系统的直接后果是极易使排水断面减小进而造成溪段堵塞,在将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改造成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的过程中,对简单溢流井进行了改进,由此改善了溢流井的水流状态,降低了混合污水浓度且减少了污水的排放量,并最终减少了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水对水体的污染,同时为系统的维修、养护、管理以及实现微机自动控制创造了良好条件。
1 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管网系统的运行特点1)排水系统网管在处理非满流的状态时,比如晴天,该系统的充满度和流速相对较小。
在不加设底流槽有大颗粒沉积于管底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将全部污水送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2)小雨或者降雨初期,当流量未超过截流干管和污水厂的处理能力,截流干管在非满流或满流条件下运行,可以满足全部污水和雨水进行处理;3)当荷载超过干管的截流输水能力时,由于截流井的容量不足,导致污水外溢引发水体再次污染。
从以上几点不难发现,对于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其不足在于在超荷载时,不能杜绝污水对水体的污染,针对该缺陷,可以在合流管道和截流管道的交接处,设置截流井以完成截流(晴天)和溢流(雨天)的作用。
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防止雨天污水溢流造成水污染。
当然,截流式合流制这种方法本身、截流的设计、运行等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谈城市旧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改造提要:分析旧合流排水系统的主要改造方式,结合开封市工程实例,对其中较为常见的截流式合流制排水体系,从截流倍数及溢流井选用进行了阐述,着重介绍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旧合流制改造措施截流式合流制截流倍数溢流井一、概述目前,开封市城市排水管网系统已基本上实现了雨、污水分流。
开封市城区现状共有两个污水处理厂,西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12万吨/天,东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15万吨/天,正在建设的马家河污水处理厂规划污水处理规模为20万吨/天。
开封市现状仅古城区为雨、污合流排水体制,即通过直排式合流管渠,直接将雨水和生活污水就近排入城市水体。
这样尚未经过处理的初降雨水和生活污水都会对城市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并对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开封市古城区旧有排水管道绝大部分为修建于八、九十年代的DN300-DN500的钢筋砼管道,部分街巷排水管道甚至是陶土管道,管道设计过水断面普遍偏小,且部分管道发生破损、塌陷现象,雨季时街巷积水严重;另外,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排水管渠布置位置无序,这给旧城合流制系统的改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综上所述,针对开封市古城区旧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改造刻不容缓。
二、旧合流制系统改造的原则1.参考《开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开封市古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合理规划布局;2.充分考虑污水水质、水量、气象等条件合理设计;3.结合工程实际,在充分利用即有管道的基础上,与工程资金投入、现场施工条件等相结合。
三、旧合流制系统改造的措施1.将现状雨、污合流制改造为分流制改合流制为分流制是一种彻底的改造方式,它将雨、污水完全分开、自成体系。
污水通过管道收集、泵站提升,直接接入污水处理厂,雨水则由雨水管渠收集后就近排入城市水体。
这种方式能够彻底避免城市污水对水体的污染,同时可使污水处理水质相对稳定,是一种理想的改造方式。
但是,要实现雨、污水彻底分流,要求城市道路必须有足够的位置空间,同时住宅小区及工矿企业的内部管线必须是雨、污水分流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