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_薛香
- 格式:pdf
- 大小:100.75 KB
- 文档页数:2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策及路径探索【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策及路径探索。
在背景介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研究意义在于探讨如何利用积极心理学来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
在首先介绍了积极心理学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然后分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接着探讨了在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策,最后对路径进行了探索。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提供实用的建议和指导,促进大学生的职业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策、路径探索、现状分析、结论总结、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关注不断增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成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掘潜能、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并最终实现个人职业目标。
探索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策及路径,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而通过应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知和规划能力,促进他们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职业和个人发展的有序、持续和个性化。
积极心理学注重个体的优势和积极特质的发展,强调积极心态、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
将其运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兴趣,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制定职业发展目标和规划路线。
这对于大学生提升自我价值感、更好地适应社会竞争和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索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策及路径探索,旨在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具个性化和有效性的指导,推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和个人成长。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性研究作者:李晓洁周焕彬袁逸佳来源:《科教导刊》2018年第05期摘要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思潮,将积极的人格特点、社会环境和情绪体验作为基本研究对象。
文章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分析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探讨积极心理学研究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契合点。
高校可从帮助学生改善职业自我效能感、发现个人优势与潜能,从而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切实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心理学实效性职业自我效能职业生涯不确定性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8.02.078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1997年由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lvi提出一个概念,随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研究目光放在了这一问题上。
它借助了当下心理学领域较为完善高效的测算与实验方式,对人类美德、力量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理论进行研究。
因此,该学说出现后便迅速得到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关注,与多个学科交叉发展。
1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支离破碎以及身心都受到极大创伤的人们,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治愈战争创伤,以精神分析学派为代表的主流心理学界把心理障碍的治疗和矫正作为研究重点。
这种学说便是当下传统意义的心理学,或称为消极心理学与病理心理学。
然而,就像Seligman认为的:“当一个国家或民族被饥饿和战争所困扰的时候,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是抵御和治疗创伤;但在没有社会混乱的和平时期,致力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则成为他们的主要使命。
”截至上世纪后期,心理学研究者开始关注心理疾病的预防。
研究发现,人类的力量和美德可以有效地对心理疾患起缓冲作用,如勇气、乐观、信仰、希望、忠诚、社交技能等。
基于上述理论背景,1998年,Seligman开始对积极心理学进行探索,从而使社会大众过上更加健康积极的生活。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策及路径探索夏菲彭璐陆梦瑶毛吕雯(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325)摘要现在各大高校都开始逐渐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陆续开设了相关课程,但还是存在很多值得改进之处。
为了让大学生们更自信、更积极地去面对职业生涯,本文将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路径探索并提供建议。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图分类号:G643.1文献标识码:A1将积极心理学引入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具体对策1.1注重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20世纪80年代,Hackett和Betz根据Bandura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提出职业自我效能感理论。
主要体现在人们对达成某些业务目标的坚持性与明确性,或对自己职业行为能力的认知。
研究表明,大学生对于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会随着职业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而不断加强,反之,效能感低的大学生,比如因经验不足或者职业定位不清,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处处碰壁。
这种状况通常会被归咎于学生自身的问题,认为是学生不自信导致的低职业自我效能感。
但是,积极心理学强调人与问题的分离,即问题大部分是可以改变的,并不能将人与问题一概而论。
因此,高校对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迫在眉睫,高校需以多元化多沟通的方式,帮助学生客观地评估自我进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促使学生尽早确定职业方向。
1.2培养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塑造积极的独立人格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理论,认为人作为主动的个体,对周围环境不应该被动地接受,而是与环境交互作用成长着。
新生刚进象牙塔,其对人际关系的适应远比对学习的适应难得多,不少新生由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导致性格孤僻,严重者甚至出现抑郁倾向,不得不求助于心理咨询。
因此,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培养,积极主动地创造健康、舒适的人际关系环境。
1.3关注大学生的思维健康,引入思辨的教学模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致力于帮助学生保持正确的发展决策能力、形成独立自主的信息收集能力和问题解决技能,因此,必须关注学生的思维成长与健康,结合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帮助他们提高思考、推理、论证、逻辑推敲等思辨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职业决策观。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策及路径探索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意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在职业规划的道路上,许多大学生常常感到迷茫和困惑。
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本文将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对策及路径探索。
一、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心理健康、幸福和优势的心理学科。
它强调积极心理特征的培养和发展,注重个体的潜能和成长。
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拓展职业选择的视野,并培养积极的职业心态。
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心态的培养。
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大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具备坚韧的意志和积极的心态。
通过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信心,保持乐观心态,面对职业发展中的各种挑战。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策1. 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辅导服务。
这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置、职业规划咨询服务的开展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认清就业市场,有效规划职业生涯。
2. 强化个性特征和优势的培养。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训练,帮助学生挖掘和发展自己的个性特征和优势,激发他们的潜能,为职业生涯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培养学生的职业择业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模拟招聘、职业素质培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面试技巧、沟通能力、职业素养等,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4. 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学会应对职业生涯中的挑战和困难。
1. 自我认知和定位。
大学生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对自己进行深入的认知,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职业优势,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
2. 职业信息的获取和分析。
大学生应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职业信息,了解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和趋势,做好职业选择的前期准备。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薛香
【期刊名称】《琼州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6
【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注重学生的体验式学习,强化学校的教育支持效能和引导作用。
【总页数】2页(P39-40)
【关键词】高校;积极心理学;体验学习;学生职业规划
【作者】薛香
【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3.1
【相关文献】
1.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性研究 [J], 李晓洁;周焕彬;袁逸佳
2.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方案设计 [J], 邓彩艳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新契机--积极心理学--试论积极心理学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启示 [J], 邰炜; 都兴芳
4.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析 [J], 侯萍萍
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析 [J], 侯萍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策及路径探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将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积极心理学的视阈下,如何更好地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过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以职业指导和规划为主,往往是以外在因素作为主要考量,比如社会需求、薪水水平等。
这种传统的方法往往容易让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产生焦虑和迷茫,也容易让他们忽略自身的特长和兴趣爱好。
对于这种现状,需要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寻求更好的教育对策和路径。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关注人类优点和幸福的心理学,它主张通过发掘个体的优势、价值观和兴趣爱好,找到个体内在的动力和动机,从而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实现自我价值。
在积极心理学的视阈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要注重个体的优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而这些优势和特长往往是决定个体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个人优势,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要注重个体的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是个体内在的驱动力,也是个体对某项工作或职业的投入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要注重个体的人格特征和价值观。
个体的人格特征和价值观往往决定了他们所选择的职业。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应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和价值观,并通过相关教育措施引导他们做出符合自己价值观和人格特征的职业选择。
要注重个体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
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来自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各种压力,这些压力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职业选择和决策。
积极心理学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实际应用摘要:利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来指导高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有助于大学生明晰个人职业能力,避免其出现职业不决,提升自我职业价值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一、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开设职业生涯课程的意义(一)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对未来定位不清,自我需求不明等现状是目前很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之后发现的共同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高校传统的做法是帮助学生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力求使其消除,这样的做法虽然没有大错,但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个人的积极特质的正向作用,仅仅去分析个体的不足与缺点,却忽略了将个人的优势加以发挥,这样的生涯规划指导的结果往往缺乏能动性,大学生离开教师的帮助后很难自主而有效地选择和规划自我生涯。
这样的课程定位注定使得该课程的开设效果平平。
(二)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开设职业生涯课程的意义积极心理学提倡重视个人的积极特质,并加以开发。
生涯学家舒伯提出:职业生涯是个体扮演的与工作有关的角色或者胜任的职业。
在人的一生之中,或许会从事多种工作,那么,个体所扮演的有关的职业角色也是多样化的。
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注定了在其倡导下的职业生涯课程不再仅仅是发现个体缺点,找出失败原因,避免问题出现的职业指导,它更加注重个人的潜能与全面发挥,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强调个人特质与环境相结合的规划方式,拓宽了职业生涯课程的指导范围,也有了更加全面的视角去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二、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若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导人,引导课程设置,可以促使该门课程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一)着眼于发现和激发个人的优势与潜能心理学家霍兰德提出了职业兴趣理论,将人的兴趣爱好分为六种类别,并将这些兴趣和相应适合的职业匹配起来,为个人择业提供正确的建议。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关注个体的优势、能力和积极情绪的心理学领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目标,并为实现个人和职业发展设定目标的过程。
结合积极心理学理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旨在激发人们的潜能,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行为方式,帮助他们实现职业成功和个人满足。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关注个体的优势和能力。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我们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并了解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优势。
通过评估个体的兴趣、技能和价值观,我们可以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且能够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积极心理学强调培养积极的情绪和心态。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我们应该关注个体的积极情绪,鼓励他们培养乐观和自信的心态。
积极情绪和心态有助于个体克服困难和挑战,保持对职业发展的积极态度,同时也增加了个体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积极心理学提倡积极的行为方式。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我们应该鼓励个体积极主动地面对职业发展的问题和挑战,采取实际的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个体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在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可以采取以下的教育方法和策略:1. 提供相关的信息和资源。
为学生提供有关不同职业、行业和市场需求的信息,帮助他们了解职业发展的机会和挑战。
提供职业规划的工具和资源,帮助个体进行自我评估和目标设定。
2. 鼓励自我探索和发现。
通过实践活动、反思和讨论,鼓励个体探索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目标,并了解如何将这些因素与职业发展相结合。
帮助个体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并为其提供发展自身能力的机会。
3. 提供积极情绪的培养。
通过思维方式的培养,帮助个体培养积极的心态和情绪,鼓励他们看到挑战背后的机会和成长。
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管理的技巧,帮助个体应对职业发展中的压力和困难。
4. 培养实际的行动能力。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制定实际的行动计划,帮助个体采取行动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智库时代·194·智库理论分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张雪琪(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400715)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各高校均开设相关课程,并设置就业指导中心,但就应届生的就业现状来看,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工作质量有待提高。
职业生涯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发现自身潜能,据此选择相应职业,并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这一理念与积极心理学强调的发展个体潜力存在一定重合性。
因此,本文将从积极心理学的三大研究方向出发,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分析,并提出意见。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职业生涯教育;大学生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9)06-000194-002从1999年我国实行大学扩招政策以来,应届毕业生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而随着毕业人数的增加,岗位竞争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
据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短期离职率高达88.7%,2011年则进一步上升到了91%[1]。
应届毕业生短期离职率高居不下,跟当前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质量不佳不无关系。
职业生涯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发现自身潜能,据此选择相应职业,并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当前,造成职业生涯教育质量不佳的原因较多,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学生自身对职业生涯规划不积极。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强调挖掘个人潜能,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等,以增强人的积极性。
这一点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不谋而合,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积极的问题。
因此,本文将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分析。
一、职业生涯教育的作用(一)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古希腊阿波罗神庙的门楣上刻着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
由此可见,从古至今,认识自我都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从个体的自我意识发展以来,人们就不停地进行着自我探索。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正是帮助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并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分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发布时间:2021-08-16T15:12:59.290Z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1期作者:彭艳丽[导读]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知识的迭代更新速度加快,而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标准彭艳丽广州英赛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410000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知识的迭代更新速度加快,而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标准,对教育的要求有了新的变化。
现今许多高校不仅调整部分专业,且开设了职业生涯的教育。
如何帮助大学生提升能力、调整心理,既不内卷又不平躺,平稳的过渡步入社会,职业生涯教育变得日益重要。
职业生涯教育为挖掘学生本身的潜能,根据自身长处选择职业,认清自身擅长的方向,了解自身兴趣所在,给自己职业生涯奠定一个美好的开端,这是很有必要的,这种选择与积极心理学相呼应。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近年来教育普及程度的加大,大学生逐年递增,因此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
在这种情况下,应届毕业生辞职率也是高居不下,与当前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职业生涯教育的作用1.帮助学生认识自我首先要进行对自己自身的认知,认识自己古往今来都是一个重要环节,人生就是一个对自己不断探索的过程,每个阶段的自我拥有着不同的观念和魅力,而高校对待职业生涯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认知自我,然后熟知自己的能力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对性格,兴趣和自我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进行约束从合适的职业点出发做一个初步定位。
2.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目标及方案每个大学毕业生又要制定属于自己的就业目标,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
这样一步一步会让大学生逐步接近自己制定的目标,最终实现人生目的。
刚接触职业规划的学生不能够完成目标的制定,因为他们还不能认清符合社会的种种机遇情况。
因此,高校制定符合学生自己的生涯教育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种课程上,老师会将学生的目标进行细化,从他们的想法出发,如果学生不清楚以后要干什么,就可安排他们到就业指导中心进行咨询或参加一些社会实践。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注重学生的体验式学习,强化学校的教育支持效能和引导作用。
关键词:高校;积极心理学;体验学习;学生职业规划中图分类号:G643.1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72(2010)06—0039—02薛香(常州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02)收稿日期:2010-11-13作者简介:薛香(1976-),女,山东潍坊人,常州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讲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
一、积极心理学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一)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等人倡导的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其目的是研究人类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开发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促进人的能力与创造力,并以此获得美好的生活。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等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积极心理学的力量就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并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主观层面,主要研究个体的主观体验,包括主观幸福感和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快乐和充盈等,重点是对人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未来;二是个体层面,主要研究个体的人格特质,包括乐观、爱的能力、交往技巧、美德、工作能力、感受力、创造力、天赋、灵性、宽容、毅力、勇气、防御机制、智慧、关注未来等;三是群体层面,主要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包括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积极的组织系统,以培养公民的美德,使公民具有责任感、有利他主义、有礼貌、有职业道德。
(二)职业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尽其可能地规划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考虑个人的能力、兴趣、价值,以及阻力、助力,做好妥善的安排,期望自己能适得其所,而不是一颗摆错位置的棋子。
刍议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和创新,在研究重点、研究思路等多方面均有别于传统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的提出为人格品质做出了全新的诠释,本文主要介绍该理念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首先对大学生职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述,进而介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思路,最后,阐述积极心理学理念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以提高大学生的主观体验意识,构建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积极心理学是一项心理学领域上的革命,为我们揭示了区别于传统心理学的心理状态。
积极心理学利用心理学为主要研究手段,对人类道德和力量的积极心理学思潮进行研究。
积极心理学自提出以来在多种领域广泛应用,将该理念应用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可让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基于积极心理学,不断改善自身理念上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1.职业规划意识薄弱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象进行调查,发现只有58%-60%的学生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而其余的40%-42%的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甚至没有规划。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职业规划意识薄弱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究其根本原因,首先是在校大学生不能对自身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不能明确就业方向和主观就业途径。
其次是大学生尚未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未来发展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最后,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教育力度上存在欠缺,一些高校的职业规划课程虚而不实,没有实际应用价值。
2.职业规划存在方向错误当前大学生在价值判断和价值标准上更趋向于现实主义,而所谓的现实主义就是一份“好工作”。
在职业去向上,多数大学生均希望去大城市的政府、机关、大企业工作,希望就业单位能够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策及路径探索积极心理学不仅仅关注人的问题和痛苦,更加关注人类的优点和积极的一面,它试图帮助人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意味着要重视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能,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价值取向等因素,帮助他们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并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1. 关注个体差异和发展潜能:每个大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和发展潜能。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充分关注这些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2. 强化心理素质和自我认知能力: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选择一个职业,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认知能力,这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至关重要。
教育者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3. 鼓励尝试和探索: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尝试和探索各种职业选择,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职业决策观念和行为模式。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世界,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及路径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注重引导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世界,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和路径:1. 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学校和社会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包括课程设置、教育资源、专业辅导等多方面的支持。
这样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2. 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咨询和指导服务:针对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能,应该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咨询和指导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世界,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大学生在心理学领域的职业生涯规划策略在大学生涯的发展过程中,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机会。
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学科,心理学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那么,作为大学生,如何规划自己在心理学领域的职业生涯呢?下面将为你介绍一些实用的策略和建议。
首先,大学生在心理学领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应该注重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
心理学是一个广泛而深奥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在大学期间,学生可以通过修读心理学专业的相关课程,包括心理学概论、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来建立自己的知识基础。
此外,还可以参加心理学实验室或研究团队的实习或助研工作,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研究技巧。
第二,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
心理学是一个实证科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必须建立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
因此,大学生可以利用暑期或寒假参与相关的科研项目或实践活动,如心理咨询、心理测量和心理治疗等。
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拓宽视野,了解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三,大学生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心理学领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是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学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遵守职业准则和道德规范,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同时,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学科,所以与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必须得到发展。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社团组织、实习或志愿者活动等方式,拓宽自己的人脉圈,并积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第四,要继续学习和提升自己。
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起点,心理学领域的知识和理论在不断发展变化。
因此,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和消化课堂上的知识,还要自我学习和不断提升。
可以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研究论坛等活动,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并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流和互动。
同时,积极参加培训和进修课程,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最后,大学生在心理学领域职业生涯规划中,要注重实际操作和经验积累。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幸福和成功的科学。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旨在帮助个体实现个人发展和职业成功,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心理资源,以更好地适应职业
生涯的挑战和变化。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强调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
个体需要了解
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优势,并能够清晰地定位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通过自我了解,个体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并做出更明智的职业决策。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注重培养个体的积极心态和心理资源。
职业生涯
中常常伴随着挑战和困难,个体需要具备积极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
通过培养乐观情绪、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技能,个体可以更好地应对职业生涯中的困难,保持积极的心态,并取
得更好的职业成就。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强调个体的自我成长和追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个
体不仅仅追求金钱和地位,还追求事业成就和满足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鼓励个体根
据自身价值观和兴趣去寻找具有意义的职业,并提供支持和资源以促进个体的职业发展和
成长。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强调个体的持续学习和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应该鼓励个体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保持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还应该提供适当的资
源和支持,帮助个体克服职业生涯中的障碍,实现个人和职业的持续发展。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作者:夏菲陆梦瑶毛吕雯彭璐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28期关键词积极心理职业生涯规划中圖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A1概念界定1.1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积极的情绪,它主张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情绪体验,如幸福、满足、乐观等积极情绪;二是积极的人格特质,通过分析积极的人格特点如勇气、创造力、人际交往水平等,来使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三是积极的社会环境,通过分析如何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氛围、工作制度等积极的社会环境,来使个体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1.2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通过个人与组织的结合,对自身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综合的评定和权衡自身的职业兴趣、优势和能力等因素,从而使个体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作出科学、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安排。
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而中国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推行时间较晚,一直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才开始盛行。
高校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和选择,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进而减少就业压力。
1.3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这一概念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中提出的。
Hackett和Betz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基础上,融会了职业成熟度的理论,他们认为自我效能感可以加强个体从事某种职业的信心,加强个体对职业生涯规划探索的自主性;同时,他们还将职业预期界定为个体为了更好地实现职业目标而作出与职业相关的行动、教诲和任务等的持续性的信心。
自我效能感是心理学引用最广泛的一个概念,也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2.1高校及大学生本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现在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但都没有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和制度,学校对这门课的考核不够严谨,重视程度也不够,无法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所以这门课的实施其实并不尽如人意。
职业指导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裴利华[摘要]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它对二战后心理学中出现的病理学研究倾向提出了异议,主张心理学应对人类价值判断功利化、师资队伍薄弱、教育片面化倾向自身拥有的正向品质加以研究。
文章在分析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的基础上,提出在积极心理学启发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树立积极预防意识;注重积极的主观体验;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健全学校的组织系统,构建积极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湖南株洲4120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3-0091-02提出积极预防的观点。
积极心理学认为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对心理疾病的积极预防,而预防的关键则在于对人内部积极潜力的塑造或唤醒。
它还指出人类自身存在着可以抵御精神疾病的力量,它们是勇气、关注未来、乐观主义、人际技巧、信仰、职业道德、希望、诚实、毅力和洞察力等。
通过发掘并专注于处于困境中的人自身的力量,培植人身上的积极品质,就可以做到有效预防。
强调从正面界定和研究心理问题。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问题本身尽管不能为人增添力量或优秀品质,但问题的出现过程也是应对和消解心理问题的过程,是为人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优秀品质和潜在能力的机会。
它主张从两个方面来寻求问题的积极意义:一是探寻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二是从问题本身去获得积极的体验,从相反的角度对问题作出新的解读。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职业生涯规划是生涯规划的主体与重点,它是指个体对自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己的兴趣、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并且把目标进行分解,然后设计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图,并且付诸行动,并根据变化而做出相应调整,达到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具体包括知己、知彼、抉择、目标、行动和评价六个要素。
从2005年后,全国各高校陆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尤其是2008年教育部要求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校有了蓬勃发展。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注重学生的体验式学习,强化学校的教育支持效能和引导作用。
关键词:高校;积极心理学;体验学习;学生职业规划中图分类号:G643.1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72(2010)06—0039—02薛香(常州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02)收稿日期:2010-11-13作者简介:薛香(1976-),女,山东潍坊人,常州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讲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
一、积极心理学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一)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等人倡导的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其目的是研究人类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开发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促进人的能力与创造力,并以此获得美好的生活。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等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积极心理学的力量就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并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主观层面,主要研究个体的主观体验,包括主观幸福感和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快乐和充盈等,重点是对人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未来;二是个体层面,主要研究个体的人格特质,包括乐观、爱的能力、交往技巧、美德、工作能力、感受力、创造力、天赋、灵性、宽容、毅力、勇气、防御机制、智慧、关注未来等;三是群体层面,主要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包括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积极的组织系统,以培养公民的美德,使公民具有责任感、有利他主义、有礼貌、有职业道德。
(二)职业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尽其可能地规划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考虑个人的能力、兴趣、价值,以及阻力、助力,做好妥善的安排,期望自己能适得其所,而不是一颗摆错位置的棋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名大学生通过学习职业发展及职业规划的有关概念、基本理论,通过对自我与工作世界的初步探索,了解自己将来适合从事的职业及发展方向,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从而对大学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它是大学生进行自我职业发展准备的战略行为,是针对大学生涯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它立足于对未来的展望,从整体上来安排自己的整个大学学习和生活,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知识和能力的准备,是整个大学阶段的行动指南。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从学生角度看,职业生涯规划关乎一个人一生能否顺利成功成才,同时也关乎个人是否能够幸福享受自己的生活,唯有在积极认知的基础上,养成正确的职业自我意识,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生涯规划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理念,最终达到“工作着,快乐着,美丽着”的生活状态。
(一)强化积极的职业生涯自我认知,建立合理的职业价值体系。
职业生涯自我是自我概念在职业生涯选择和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反映,它是主体的我对涉及与自己职业生涯选择和职业生涯发展有关因素的认识,具体包括自身因素、自己所处的职业生涯环境、以及社会资源因素。
了解职业生涯自我、接纳职业生涯自我、发展职业生涯自我,是个人职业生涯通向成功之路的前提。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不同的职业能满足人的不同价值需求。
职业生涯辅导专家舒伯将职业价值观分为15种,即利他主义、美感、创造力、智力刺激、成就感、独立性、声望、管理、经济报酬、安全感、工作环境、与上级的关系、社会交际、生活方式和变化性。
积极的职业生涯自我认知就是要积极进行自我探索,发现自身的优势、兴趣、爱好,了解自我的性格与能力,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掌握社会相关的职业资讯,建立合理的职业价值体系,从而找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为自我价值的最终实现作出积极的探求与准备。
(二)形成正确的职业自我意识,提升生涯规划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
职业自我意识指的是个体对自身的评价以及对自身与职业之间关系的认识。
首先是自我评价。
主要包括大学生对自己的需要、兴趣、性格、能力、学识、特长、价值观等的了解和评价。
自我评价既包括对优点的肯定,也包括对缺点的正视。
正确的自我评价有利于大学生发掘自身的职业倾向性和适应性,从而进行准确的职业目标定位。
其次是对职业匹配性的评价。
即大学生对自己与某些职业适合与否、匹配与否的认识。
对职业匹配性的正确评价有利于大学生实现“我想干什么”的理想职业自我与“我能干什么”的现实职业自我之间的统一。
再次是自信心。
即大学生对自身现有能力和潜能的客观认识和正确评价。
拥有良好的自信心,能够帮助大学生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寻找机会,敢于接受挑战,勇于克服困难,有利第17卷第6期2010年12月琼州学院学报J ournal of Qiongzhou University Vol.17.No.6D ecember.2010于培养更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推动自己以出色的胆识和才智就业、创业,成功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
(三)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培养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理念。
学校每年都会开设以活动形式为主体的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通过预先设计好的团体活动、讨论及课后作业,让学生明了自己在每一阶段中可能遭遇的困难及如何达成发展任务,并且在困境挫折时,能够明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在团体生活中,有能力澄清自己的价值观,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限制,并能结合周围各种人力和物力资源,发挥个人潜能,规划个人近程和远程的人生蓝图,以实现自我理想,经营美好的人生。
作为活动的参与者,更确切地应该是活动的主体,我们唯有主动积极参与进去,用心体验和思考,不断地的反省、发掘自己的长处、明了自己的兴趣,才能定出人生的方向,拥有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涯规划设计;这一过程,也是自己的职业生涯理念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
三、强化学校的教育支持和提高环境支持效能(一)拓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形式,以体验式学习形式为主,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成功心理体验。
生涯规划中的体验学习意指个体身体力行地参与到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去亲身体验,在体验中领悟,进而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获得“生涯智慧”,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的过程。
而积极心理学也非常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活动与体验,注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关心自己的心理发展。
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探索,各种可利用的方式开展体验学习,比如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工作、课外活动和实地实习进行体验学习,在活动、体验、反思和领悟的过程中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涯智慧,进而发展出自我生长的调节机制。
为了让学生具有愉快的心理体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可以采用自助式的教育方式。
如就如何加强自己的职业生涯认知、如何提高自己的生涯规划能力、如何应对主考官、如何让自己在应聘中脱颖而出等等专题进行自助式心理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获取心理知识、掌握心理方法、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发展,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集体演讲、游戏、心理拓展训练法等增加学生的心理体验,在这些形式多样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认识、接纳、欣赏、肯定、鼓励,彼此施加心理影响,给取得成绩的同学赞赏、表扬,给遇到困难和挫折的同学理解、尊重和鼓励等;当然活动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组织者或者指导者,他(她)必须使这些教育活动自始至终朝着一个正向的方向发展,那就是让学生最终感受到的是信心和成功的心理体验。
(二)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制度,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支持效能。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需要制度保证,要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制度,形成从大一到大四的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完整体系,使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与完成学业同步进行。
一年级时通过入学导航教育讲座等形式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初步了解职业内容,尽可能了解自己的特长、爱好;我校学工处连续两年来在新生班级中开展大学生生涯规划征文及演讲比赛,旨在尽早帮助他们掌握正确认知自我和了解社会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职业选择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三年级时,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课、邀请社会上不同行业的人士来校介绍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要求等途径,力争使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情况,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利用多种渠道收集有关生涯发展领域的信息,初步确定自己长期发展的职业目标,并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四年级时,根据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进一步开展职业培训,学校通过讲座、比赛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求职技能和职业技能,使毕业生在就业中达到人职匹配的目标。
(三)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为大学生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支持。
高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外部环境支持体系,应为大学生的职业心理辅导提供重要的保障。
学校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要密切关注大学生职业发展趋势,为大学生做好信息服务工作,争取更多的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就业机会;要与专业的职业生涯服务机构合作,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和系统性,避免应试型的临时指导;在职业指导中注重引导和疏通,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就业困难和压力,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为主要目标,促进大学生的职业心理健康发展。
高校应当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辅导机构,结合原有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为大学生提供更为系统的职业指导和服务。
参考文献:[1]赵北平,雷五明.大学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86,91.[2]张倩,郑涌.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J].心理学探新,2003,23(3):7-10.[3]俞国良,曾盼盼.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J].教育研究,2008,245(10):65.[4]刘晓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因素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78(6):50-51.On Career Management from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PerspectiveXue Xiang(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2)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ir positive consciousness and experiential learning of career management.The university should reinforce its education support and guide effectiveness on career management.Key words :Universities ;Positive Psychology ;Experiential Learning ;Career Management琼州学院学报2010年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