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报告单 - 副本 (3)
- 格式:docx
- 大小:17.42 KB
- 文档页数:2
科学实验报告单科学实验报告篇一一、目的要求认识各大类岩浆岩的主要代表岩石,学习肉眼鉴定岩浆岩的方法。
了解岩浆岩的结构、构造和它们在地壳中的产出状态。
学习沉积岩的肉眼鉴定方法,加深对沉积作用的理解。
通过鉴定初步认识常见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沉积岩。
通过实验了解变质岩的主要特征;认识一些常见变质矿物和变质岩类型,加深对变质作用的理解。
通过对未知岩石标本的鉴定,达到复习和巩固对三大类岩石特征的认识,了解变质岩、岩浆岩及沉积岩的一些主要区别,进一步掌握肉眼鉴定岩石的步骤和方法。
二、预习要点岩浆岩的常见造岩矿物如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
岩石的结构和构造概念。
岩浆岩的分类依据及其主要代表性岩石。
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及肉眼鉴定方法。
了解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分类;岩石的构造与结构;各沉积岩类具代表性岩石的特征。
变质作用的概念;变质矿物;变质岩的'结构与构造;变质岩的分类及其代表岩石。
三、实验用品标本:岩浆岩:花岗岩、伟晶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辉长岩、橄榄岩、花岗斑岩、流纹岩、金伯利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
沉积岩:砾岩、粗砂岩、细砂岩、豆状灰岩、生物灰岩、粉砂岩、页岩、油页岩、石灰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豆状灰岩、白云岩、波痕、泥裂、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结核等。
变质岩:片岩、千枚岩、板岩、片麻岩、石英岩、大理岩、蛇纹岩、矽卡岩、角岩、混合岩。
工具:小刀,放大镜,稀盐酸等。
四、实验内容,方法与注意事项主要分类及分析(1)岩浆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角闪石、黑云母、辉石、橄榄石。
酸性岩浆岩中前几种矿物居多,而基性岩浆岩中则偏向于后者。
也因此,在岩石的颜色上来说由肉红色--灰白色--黑色变化。
结构上来说,侵入的岩浆岩里面的矿物应该是较均匀的分布,岩石呈现块状。
而喷出的流纹岩中会呈现一些流动构造;以及喷出的安山岩和玄武岩中会有气孔和杏仁状构造,这种特殊的结构构造也是它们的鉴定标志。
科学实验报告科学实验报告单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一今天老师给我们开了演示实验,让我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在这节课里老师给我们演示了好多实验。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锥体上滚。
当我看到这个实验时,眼看着一个椎体从低处滚到高处并且不会在滚回来,感觉好神奇。
这个设备是两根钢管由低到高的固定在一个板子上,低的那边间距小,高的那端间距大,一个锥体架在两杆中间,将椎体移到钢管低的那一端之后,锥体就自动的滚到高处去了。
这个实验一开始让我看的目瞪口呆,还以为有什么奇怪的东西呢。
但是经过仔细分析发现这其实只是一个错觉。
这个轨道一头高一头低,椎就会从低的一端滚向高的一头好像是重心在向上滚,但分析一下就会知道真相不是这样的,如果是那样的话就违背了能量定理。
首先这是一个椎而不是一个圆柱体,其次这不是一个斜面而是两条轨道,而且轨道是成八字形状摆开的,并且高处张得开。
这样的设计会使椎处于高处时重心降低,而在低处时由于轨道变窄使的重心升高且高于在高处时的,这样看来这个实验就变成重心有高处向低处走的正常现象了,也就没有违背能量定理了。
通过椎体上滚这个实验说明了在重力场中的任何物体都具有从势能高的地方向势能低的地方运动的趋势。
从这个实验中我想到了如果能把这个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我们就能节约很多能源。
建筑工地可以用来运东西,医院里可以用来运伤员,游乐园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想到有些东西表面上的东西可以把我们蒙蔽到,但是我们如果认真的去对待就很容易把他们识破,我们不能总相信自己的眼睛。
1 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规律运动。
2 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换。
本实验的核心在于刚体在重力场中的平衡问题,而自由运动的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总是平衡在重力势能极小的位置。
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重力场中势能极小值状态,重力的作用总是使它往势能减小的方向运动。
科学实验报告范文第1篇实验一:实验名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实验过程: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二: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实验过程:(1)铜球穿过铁圈(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三: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实验过程:(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四: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底烧瓶、热水、冷水实验过程:(1)把气球套在*底烧瓶口(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五: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实验材料:水槽、蜡烛、玻璃片、去掉底的饮料瓶、火柴实验过程:(1)把蜡烛放在水槽中点燃,罩上饮料瓶,拧紧瓶塞。
观察现象。
(2)、把水槽内的水加到饮料瓶里的高度。
(3)拧开瓶盖,迅速将火柴插入瓶内,观察现象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燃烧,另一种气体不**燃烧。
科学实验报告范文第2篇一、创意说明:实验是科学之母,才智是实验之子。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学会积极地动手动脑,在实验中学习、体会科学与真理,必定会为孩子的成长之路洒下一片更灿烂的阳光。
我们大家都知道人、动物、鸟类都是用腿走路的,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玻璃杯虽然没有腿也可以走路,你相信吗?二、实验材料:玻璃杯1个、蜡烛1支、火柴1盒、玻璃板1块、厚书2本、自来水少许三、实验步骤;1、首先把玻璃板放在自来水中浸泡一下。
科学实验报告单(3)
科学实验报告单(4)
科学实验报告单(5)
科学实验报告单(6)
科学实验报告单(7)
科学实验报告单(8)
科学实验报告单(9)
科学实验报告单(10)
科学实验报告单(11)
科学实验报告单(12)
科学实验报告单(13)
科学实验报告单(14)
科学实验报告单(15)
科学实验报告单(16)
科学实验报告单(17)
科学实验报告单(18)
科学实验报告单(19)
科学实验报告单(20)
科学实验报告单(21)
实验四:辨别食物的营养成分(10分)
实验材料:花生米、瓜子、馒头、面包、土豆……白纸、碘酒、滴管。
实验步骤:
1、辨别脂肪:(4分)
①去掉花生米的种皮,用它在白纸上挤压、滑动,观察现象。
②去皮的瓜子在白纸上挤压、滑动,观察现象。
③花生米、瓜子在白纸上留下油渍说明含有脂肪。
2、辨别淀粉:(4分)
①掰一小块馒头,在馒头上滴1-2滴碘酒,观察现象。
②将碘酒滴在其他食物上,观察现象。
③淀粉遇碘会变蓝,馒头、土豆等食物变成蓝色,说明这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3、整理实验材料。
(2分)。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植物的生长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
实验材料,小花盆、土壤、水壶、测量尺、种子(小麦或豌豆种子均可)。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小花盆填满土壤,用测量尺测量并记录土壤的深度,然后在土壤中挖一个适当大小的坑,放入种子,并轻轻覆土。
2. 实验组设置,将准备好的小花盆分成三组,分别标注为A组、B组和C组。
3. 实验条件设置:A组,每天给予适量的水,并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B组,每天给予适量的水,但将其放置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C组,不给予任何水分,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4.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并记录每组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植物的高度、叶片的数量和颜色等。
5. 实验时间,连续观察记录7天。
实验结果:经过7天的观察记录,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A组,在充足的水分和阳光下,植物生长良好,叶片翠绿,高度增长明显。
B组,在充足的水分但缺乏阳光的条件下,植物生长缓慢,叶片呈现黄绿色,高度增长较少。
C组,在缺乏水分但充足的阳光下,植物生长停滞,叶片逐渐枯萎。
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发现植物的生长受到水分和阳光的影响很大。
充足的水分和阳光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而缺乏其中一项条件都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甚至停滞。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给植物提供适量的水分和阳光,才能让它们茁壮成长。
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勇于探索,勇于实践,让我们的知识之树茁壮成长。
四年级科学试验汇报单五年级科学试验汇报单1、唾液能消化淀粉旳验证试验:试验仪器:碘酒,滴管,试管,淀粉液、馒头等。
试验过程: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旳淀粉液,在其中一种试管中加入少许唾液,并摇摆,使其均匀混合。
将两个试管放入温度为40摄氏度左右旳温水中。
过一会儿,分别往两个试管中放入一滴碘酒,观测现象。
试验现象:加入唾液旳淀粉液没有变化,没有加入唾液旳淀粉变蓝了。
试验结论:淀粉碰到碘酒会变成蓝色.2、吸进旳气体与呼出旳气体与否相似旳试验试验仪器:水槽、玻璃吸管、集气瓶、烧杯、蜡烛、澄清旳石灰水、火柴等。
试验一环节:1、用排水法搜集呼出旳气体,在水中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严,然后将瓶子从水中取出;2 把瓶盖声上旳玻璃片打开一种小口,将燃烧着旳火柴慢慢放入瓶内,看到什么现象?这阐明什么?试验一现象:燃烧旳火柴熄灭了。
试验一结论:呼出旳气体是不支持燃烧旳气体。
试验二环节:1、按书本中旳装置,通过弯玻璃管吸气,让瓶外空气经石灰水进入人体,石灰水有变化吗?(没有变化)2通过直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有变化吗?(有变化)这阐明什么?试验二结论:呼出旳气体能使澄清旳石灰水变浑浊。
概括出呼出旳气体中含氧气少、二氧化碳多。
推想出人体需要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3、凸透镜成像试验仪器: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
试验环节:1、将点燃旳蜡烛放于凸透镜和纸屏中间,立在桌上,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镜面、纸屏旳中心高度大体相似。
2、合适调整凸透镜与纸屏旳距离,在纸屏上可以看到蜡烛旳像吗?像是什么样旳?3、研究像旳大小与成像旳规律是怎样旳?试验结论:运用凸透镜形成旳像都是倒立旳。
1、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形成旳是缩小旳像。
2、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形成旳是放大旳像。
3、当凸透镜距纸屏和距蜡烛相等时,形成旳是相等旳像。
4、种子发芽条件旳对比试验方案通过验证试验,观测记录种子发芽旳过程。
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营养等条件;影响种子萌发旳重要原因是阳光、水分、空气、温度等。
精品文档科学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实验结论: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2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实验过程:实验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科学实验报告单3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科学实验报告单4实验名称造一艘小船实验目的比较哪种船载物多实验材料水槽、若干橡皮泥、若干垫子、玻璃弹子、有关图片实验过程一、准备1.决定造一艘什么船;2.准备需要的材料。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第一篇: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目的:食盐能否在水中溶解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观察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2.实验名称: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目的:面粉能否在水中溶解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3.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1、折叠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2、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
3、分别倾倒食盐溶液、沙和水的混合物、面粉和水的混合物过滤 4观察比较滤纸。
实验结果:过滤后,食盐没有出现颗粒,沙留在滤纸上,面粉留在滤纸上。
4.实验名称: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目的: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吗实验器材:烧杯、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水。
实验步骤:1、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2、用搅拌棒搅拌,再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实验结果: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5实验名称: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实验目的: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实验器材:烧杯2个、钥匙、搅拌棒2根、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胶水或洗发液,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
2、先轻轻搅拌,观察有什么现象,再充分搅拌,继续观察。
实验结果: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6实验名称: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实验目的: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实验器材:试管3个、醋、酒精、食用油、三支滴管、水。
实验步骤:1、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15毫升的水。
分别用滴管往试管中加入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
充分震荡后,静置一会儿。
2、观察实验结果:醋和酒精在水中溶解了,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科学实验是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的奥妙,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六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中,我们进行了许多有趣的实验,下面是我对其中几个实验的报告。
实验一:水的凝固点实验目的:观察水的凝固点,并了解凝固点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实验步骤:我们将水倒入不同大小的容器中,然后放入冰箱中冷冻。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我们发现,不同容器中的水在不同的温度下凝固。
较小容器中的水比较大容器中的水更容易凝固。
这是因为较小容器中的水与外界的接触面积较大,散热速度较快,从而使水的温度降低到凝固点。
实验结论:水的凝固点与环境因素有关,较小容器中的水更容易凝固。
实验二:光的折射实验目的: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并了解折射的规律。
实验步骤:我们在一个透明容器中倒入水,并在容器中放置一支笔。
然后,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光线,观察光线在水中的折射情况。
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当光线垂直射入水中时,几乎不会发生折射。
但是,当光线以斜角射入水中时,光线会发生折射,并且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有关。
实验结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实验三: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目的:观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并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
实验步骤:我们将一片绿色的植物叶子放置在一个透明的袋子中,并将袋子封好。
然后,我们将袋子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并观察袋子内的变化。
实验结果:我们发现,袋子内的空气逐渐变得潮湿,而袋子内的水滴也逐渐增多。
这是因为植物叶子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能量,并释放出氧气。
实验结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
通过这些实验,我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实验不仅能够让我们亲身体验科学的奥妙,还能够激发我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科学实验报告科学试验报告(精选12篇)科学试验报告篇1试验目的1.把握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量原理和电位差计的操作技术2.学会几种电极和盐桥的制备方法3.学会测定原电池电动势并计算相关的电极电势试验原理凡是能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都称之为电池(或原电池)。
可逆电池应满意如下条件:(1)电池反应可逆,亦即电池电极反应可逆;(2)电池中不允许存在任何不行逆的液接界;(3)电池必需在可逆的状况下工作,即充放电过程必需在平衡态下进行,即测量时通过电池的电流应为无限小。
因此在制备可逆电池、测定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时应符合上述条件,在精确度不高的测量中,用正负离子迁移数比较接近的盐类构成"盐桥'来消退液接电位;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可满意通过电池电流为无限小的条件。
电位差计测定电动势的原理称为对消法,可使测定时流过电池的电流接近无限小,从而可以精确地测定电池的电动势。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可看作正、负两个电极的电势之差。
设正极电势为+,负极电势为 -,则电池电动势 E = + - - 。
电极电势的肯定值无法测定,手册上所列的电极电势均为相对电极电势,即以标准氢电极作为标准,规定其电极电势为零。
将标准氢电极与待测电极组成电池,所测电池电动势就是待测电极的电极电势。
由于氢电极使用不便,常用另外一些易制备、电极电势稳定的电极作为参比电极。
常用的参比电极有甘汞电极、银-氯化银电极等。
这些电极与标准氢电极比较而得的电势已精确测出,详细的电极电位可参考相关文献资料。
以饱和甘汞电极与铜/硫酸铜电极或锌/硫酸锌电极组成电池,测定电池的电动势,依据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可推得这两个电极的电极电势。
仪器和试剂SDC-II型数字式电子电位差计,铜电极,锌电极,饱和甘汞电极,0.1 mol?L-1 CuSO4 溶液,0.1 mol?L-1 ZnSO4 溶液,饱和 KCl 溶液。
试验步骤1. 记录室温,打开SDC-II型数字式电子电位差计预热 5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