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9课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练习岳麓版选修3
- 格式:doc
- 大小:98.00 KB
- 文档页数:4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9课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测试题 2019.91,巴黎公社的最基本经验是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B.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C.依靠工人和农民阶级的联盟D.无产阶级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尝试2,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法国无产阶级当时没有本阶级政党的领导B.公社忽视农民的作用,未能建立工农联盟。
C.公社未能及时向凡尔赛进军,使梯也尔的军事力量得以集结D.当时资本主义处在上升阶段,无产阶级尚不具备铲除资本主义制定的条件3,美国内战前南方种植园经济的实质是A.欧洲移民发展的奴隶制经济 B.生产商品的奴隶经济C.使用奴隶从事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经济D.受英国控制的殖民地经济4,林肯在竞选中主张解放黑奴,但1861年他却把宣布解放黑奴的一位将军撤职。
1862年他又发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林肯的这种态度(或策略)的变化表明他在此期间的最高宗旨是A.拯救联邦政府,维护国家统一B.团结黑人奴隶,战胜南方叛军C.放弃废奴主张,向奴隶主妥协D.保护白人利益,坚持种族歧视5,英国干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阻挠德意志统一的相同目的是A.阻止革命运动的蔓延B.乘机扩张领土范围C.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D.转嫁国内社会矛盾6,明治政府推行的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A.废除身份制度实行形式上的平等B.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民族振兴C.用基督教来改造日本宗教D.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7,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最突出的表现是A.掌握政权的是原属统治阶级的武士B.不少垄断资本由日本特权商人脱胎而来C.垄断集团与军阀集团相勾结,推行军国主义政策D.天皇是国家元首兼军队最高统帅,拥有专制权力8,下列有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在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的情况下被迫实施的B.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C.农奴获得份地必须出钱赎买D.由于赎金太高,农奴都没有得到份地9,下列有关美国《宅地法》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是在战争取得胜利情况下实施的②把西部土地分块出售,地价在10年内付清③有利于美国西部的开发④有利于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下列有关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正确评价是①英国和法国都属于小农资本主义经济②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经济规模较大③各国走不同的道路,是由其国情决定的④都促进了该国农业生产快速发展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测试题答案1, D2, D3, C4, A5, C6, D7, A8, D9, B10, B。
1.(1)德、意、日三国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气氛浓厚,民族主义情绪极其强烈,力图摆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2)为笼络群众,提出了限制资本家和地主、保护中下层劳动者等蛊惑人心的口号。
2.表现(1)意大利: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党,并于1922年夺取了政权。
(2)德国:建立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即纳粹党。
(3)日本:兴起以军部为主的法西斯运动。
3.纲领和目标(1)对内:摒弃资产阶级议会民主体制,实行极权统治。
(2)对外:鼓吹民族优越论和进行侵略扩张,企图称霸世界。
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市股价出现暴跌。
2.特点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时间长;破坏性大。
3.影响普通民众渴望改变现状,法西斯势力活跃。
资本主义国家间围绕争夺世界市场展开斗争,矛盾激化。
4.应对危机的不同道路及原因(1)不同道路:①美国和英国分别建立起美元集团、英镑集团等排他性的经济集团。
②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企图用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方法摆脱危机。
(2)原因:英、美经济实力雄厚,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广大,而德国没有殖民地,日本经济实力相对较弱,殖民地较少。
九一八事变。
2.九一八事变的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确立了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
(2)1928年张学良“易帜”后,日本在东北的势力和影响受到很大削弱。
3.九一八事变的经过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出兵中国东北,很快占领东北全境。
4.九一八事变的影响(1)极大地提高了军部在国内的政治地位。
1936年,“二二六”政变后正式建立了法西斯体制。
(2)是日本法西斯势力重新瓜分殖民地、称霸世界道路的开端。
(3)是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严重挑战。
(4)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希特勒的上台。
2.希特勒上台的背景(1)经济危机对德国的严重打击,为纳粹党人夺权创造了客观条件。
(2)希特勒和纳粹党进行蛊惑宣传,骗取了广泛支持。
(3)反对共产主义和侵略扩张的目标得到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9课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知识点练习四十三第1题【单选题】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
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B、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D、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图漫画题为“不会被传染!”左边床上人说:“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呀!我们是分床睡的,我不会被传染!” 右边床上依次是:斯大林瘙痒症、希特勒炎症、闪电战瘟疫、纳粹发热病、法西斯流感。
下列各项是对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此图反映的时间可能在二战前夕或二战初期B、左边床上的人说的话反映了美国当时的心态C、此图反映了当时欧洲危机重重D、此漫画的心态左右了罗斯福政府在二战初期的欧洲政策【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卢沟桥事变后,日本青年大量参军,母送子、妻送郎的场景比比皆是。
此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法西斯主义的狂热和军国主义的煽动B、日本人把参军作为解决失业的选择C、日本利益受到别国威胁,保家卫国D、反击美英的禁运与封锁【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丁·张伯伦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
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导致当时国际局势恶化的主要因素是A、法西斯主义B、第一次世界大战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D、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图是美国20世纪4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
对画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认识到中国是抗日的主力B、国共合作抗日得到美国的肯定C、中美已经结成了反法西同盟D、美国支持国民政府的一党专政【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美国参加二战后,丘吉尔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假如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这个灾难本来永远不会降在我们的头上。
第9课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法西斯的兴起和内外政策;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九一八事变及;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法西斯国家结盟、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大战的爆发、大战初期阶段战况; 记住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时间,认识两次突发事件对二战进程的影响;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情况,理解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概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背景、标志和意义。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希特勒上台及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2、过程与方法:通过世界经济危机的学习,认识德、日法西斯上台的原因及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培养; 自学导读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通过概括导致二战规模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分析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抓住事物矛盾进行分析的能力;通过归纳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必然性及其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认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生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透过历史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理解经济与政治的关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德、日法西斯政权内外政策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法西斯政权的反动本性; 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全面分析二战发生的原因,使学生认识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和反法西斯国家的各自为战是而战发生的重要原因; 通过德国、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有关史实,揭露法西斯侵略的野蛮和疯狂;通过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英勇斗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过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教学难点:绥靖政策;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3教学过程(一)一、法西斯的兴起1、背景⑴历史:①德、日、意三国封建残余严重,某某基础薄弱,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气氛浓厚;②民族主义情绪极其强烈,力图摆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⑵现实:德意日受经济危机的打击,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取得统治阶级的支持。
精选2019-2020年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9课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岳麓版复习特训五十第1题【单选题】1936年,当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买武器时,国联却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
这一事实①表明法西斯国家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②反映了国联的本质特点③表明了英法美的绥靖意图④反映了国际形势不利于埃塞俄比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938年5月,英国外交大臣致电法国外长说:“一旦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未能获得和平解决,法国政府不应对英国政府的态度抱有任何错误的幻想。
”这段话的实质含义是( )A、向法国表示英法共同行动的愿望B、通知法国,丘吉尔将对德采取强硬政策C、英国反对法国与捷克斯洛伐克等结盟D、要求法国在捷克问题上对德妥协【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关于20世纪30年代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没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战后的掠夺性和约给战败国埋下了“复仇”隐患B、战胜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轴心国的侵略气焰C、中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力量弱小,未能制止法西斯侵略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未能协调一致,制裁和制止法西斯侵略【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图是希特勒进行战争宣传的照片,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上台的原因有①较强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②经济危机造成社会动荡③垄断资产阶级对政府当局的不满④《凡尔赛和约》过于苛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丘吉尔在他的《二战回忆录》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
”丘吉尔此话强调(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有其偶然B、“二战”的发生绥靖政策有很大责任C、各国局部反法西斯没有坚定的决心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是法西斯【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有关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的局部侵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九一八事变是世界上最早的法西斯侵略B、国联成为推行绥靖政策的工具C、西班牙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D、法西斯的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英国著名史学家惠勒·贝内特在论述二战期间某一政策时说:“在用和平变革与和平解决的方法解决问题和争端方面,有它合理、适当的地方,但是在对待侵略的时候,是不能允许的。
第九课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一、教材的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课选自历史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三单元(岳麓版),本课内容承接一战后凡尔赛体系开始遭破坏,是二战爆发的背景,学习本课可以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在学习本课时侧重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和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从而认识法西斯政权的反动性。
二、学情分析1、知识方面: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学习过,并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对于二战和法西斯国家政策有初步的认识。
2、能力方面: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经过近两年的的高中历史学习后,搜集、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已有所提高。
3、心理特点:学生对于战争史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对有关知识的了解也比较多,所以应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学生课前多收集相关的资料,便于对本课的学习三、教学目标的确立课程标准: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德、日、意法西斯兴起的背景、法西斯政权建立和对内对外政策以及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引导、互动探究的方式分析德意日法西斯建立的原因,比较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异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认识法西斯扩X是人类文明史中最黑暗的一页,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是时代的主旋律。
四、重、难点确立及依据重点: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确立依据: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应该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是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因此确定该部分是重点。
难点:比较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异同确立依据:学生解决比较问题的方法欠缺,通过此类问题的练习,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1、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出最具探究价值的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设新情境,让学生活化思维、培养能力。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内容的呈现方式,拓展学习内容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六、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根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的国际体系导入新课,并结合国际关系史中国际体系的维系与破裂理论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破裂的原因,导入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设计意图:根据一战的相关知识进行导入,可以形成完整的逻辑关系,宏观认识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背景2、新课探究(1)法西斯的兴起学生从德、意、日法西斯兴起,法西斯运动兴起的表现两个方面进行学习(包括法西斯组织、纲领和目标、欺骗性的宣传)设计意图:本部分主要采用材料分析,进行合作探究,高中历史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史料分析能力,掌握论从史出的学史方法,所以通过阅读课文以及教师补充的材料来引导学生分析,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以及掌握解决一般历史问题的方法。
第9课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许,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并嫁祸于中国军队。
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
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
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
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同胞成了亡国奴。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日本是怎样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本节课我们学习“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教法案例1.“法西斯的兴起”一目,教学中要抓准以下四个要点:(1)法西斯兴起的原因;(2)意、德、日三国法西斯兴起的表现;(3)法西斯的纲领和目标;(4)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本目的重点是法西斯兴起的原因和纲领目标。
讲述时,教师可联系德国、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和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史实重点分析法西斯兴起的原因。
2.“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一目,教学中要抓准以下三个要点:(1)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2)经济危机的特点;(3)经济危机的影响。
本目的重点是分析经济危机对法西斯势力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得出: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导致德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九一八事变”一目是本课的重点,教学中要抓准以下四个要点:(1)“九一八事变”的背景;(2)柳条湖事件及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3)九一八事变的影响;(4)二二六政变,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讲述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时,教师可补充日本明治维新后制定的“大陆政策”内容和张学良东北“易帜”,本目另一个重点和难点是分析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特点:日本法西斯军部的推动。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9课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素材1.墨索里尼是怎么摸索到泥里去的?贝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意大利文全名:Benito Amilcare Andrea Mussolini,1883.7.29—1945.4.28)意大利政治家、独裁者,法西斯主义的创始人。
1883年7月29日,墨索里尼生于意大利弗利省的多维亚蒂·普雷达皮奥一个铁匠的家庭,他的父亲亚历山德罗是一个读过社会主义书籍的铁匠。
他以墨西哥解放者贝尼托·胡阿雷斯德名字为自己的儿子命名。
贝尼托·墨索里尼从小缺乏教养,粗鲁好斗,多次被学校勒令停学。
墨索里尼早年信仰社会主义和无神论,并加入了社会党。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剧烈地改变了墨索里尼,使他在思想上从极左转向极右,转向战争狂热并退出了意大利社会党。
1921年,墨索里尼建立了国家法西斯党,被称为“领袖”。
“法西斯”一词是意大利文,意为“一群”或“一束”。
从前,罗马时代执政官出外巡视,有位侍从在前面引路,手里拿着一束棍棒,嵌上一把象征国家权力的“斧钺”,墨索里尼就以“斧钺”这个标记作为法西斯党徽和纪律的象征。
所以,有人曾把“法西斯主义”译为“棒喝主义”,意指法西斯党徒违犯党纪,即用棍棒子以惩罚。
“战斗法西斯”成员一律身穿黑衫,因此被称为“黑衫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经济极度困难,政局动荡不安。
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宣传得到了军界、工业家和中产阶级的拥护,他们把墨索里尼看成了可以在乱世中建立秩序、保护私有财产的救星。
一些主战者、退伍军人、暴徒、解职军官以及屡立战功的阿尔蒂特手榴弹大刀队,都集合在法西斯的旗帜下。
到1922年11月1日,法西斯的武装党徒已发展到 50万人,普通党员达100万。
另外,在它操纵控制下的工会和其他社团还有250万人。
法西斯分子依靠垄断资产阶级的全力支持,夺取了一个又一个地盘,其势力很快遍布于意大利全国各地。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9课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岳麓版习题精选七十二第1题【单选题】《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评述20世纪30年代某一历史事件: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
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
该历史事件( )A、指《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签署B、《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C、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D、德国吞并奥地利【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935年英德两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
协定规定,德国舰队的总吨位不超过英国吨位总额的45%。
如果形势需要,德国要建立超过这一比例的潜水艇,应事先通知英国政府。
据此规定可以推断( )①华盛顿体系遭到破坏②德国法西斯意图扩军备战③绥靖政策初见端倪④帝国主义国家既争夺又勾结A、②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影响下发生的事件主要有①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②德国赔款问题不了了之③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④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图为一幅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形势图,该图反映出( )A、三国轴心最终形成B、德国即将进攻波兰C、慕尼黑协定的后果D、德国吞并了奥地利【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1938年9月13日,希特勒收到张伯伦一份十万火急的电报。
电文是:“由于局势越来越严重,我有意前来看你,以寻求和平解决的办法。
我想乘飞机前来,并准备明天动身。
”张伯伦解决的办法是( )A、默许德国进入莱茵非军事区B、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C、静观德国吞并奥地利D、签订慕尼黑协定【答案】:【解析】:第6题【问答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20世纪是个极端的年代,“这个世纪激起了人类最伟大的想象,同时也摧毁了所有美好的设想”。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9课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拔高训练第五篇第1题【单选题】德、意、日的勾结是出于共同的利益需要,这种需要主要是指( )A、反共反苏B、信仰法西斯主义C、摆脱凡尔塞-华盛顿体系的束缚D、挽回一战的损失【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936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的根本意图是( )A、欺骗英法等国准备新的战争B、反对共产党C、镇压无产阶级革命D、号召资本主义国家对抗苏联【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938年5月,英国外交大臣致电法国外长说:“一旦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未能获得和平解决,法国政府不应对英国政府的态度抱有任何错误的幻想。
”这段话的实质含义是( )A、向法国表示英法共同行动的愿望B、通知法国,丘吉尔将对德采取强硬政策C、英国反对法国与捷克斯洛伐克等结盟D、要求法国在捷克问题上对德妥协【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卢沟桥事变后,日本青年大量参军,母送子、妻送郎的场景比比皆是。
此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法西斯主义的狂热和军国主义的煽动B、日本人把参军作为解决失业的选择C、日本利益受到别国威胁,保家卫国D、反击美英的禁运与封锁【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
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
”此话表明英国( )A、刻意保持欧陆大国的势力均衡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D、势力逐渐衰落,无力插手欧洲事务【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935年英德两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
协定规定,德国舰队的总吨位不超过英国吨位总额的45%。
如果形势需要,德国要建立超过这一比例的潜水艇,应事先通知英国政府。
据此规定可以推断( )①华盛顿体系遭到破坏②德国法西斯意图扩军备战③绥靖政策初见端倪④帝国主义国家既争夺又勾结A、②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产生的巨大影响有( )①垄断不复存在②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加剧③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④促使法西斯势力抬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9课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复习特训十九第1题【单选题】1938年10月,丘吉尔在下院的一次演说中指出:“我们未经战争就遭到了一次可耻的失败……此地在英法两国的压力下被分割,这无疑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这将使两个国家的处境更为软弱无力……以为把一个小国投入虎口就可以得到安全,实在是致命的谬见。
”丘吉尔的演说针对的是( )A、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B、西班牙内战C、慕尼黑阴谋D、德国吞并奥地利【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二战前夕,法西斯国家以反共作为招牌结盟的主要目的是A、以反共迷惑西方大国,掩盖侵略意图B、以反苏为诱饵,鼓励西方大国执行绥靖政策C、打破共产国际提倡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D、拉拢西方大国加入轴心国军事同盟【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
英国考虑的是( )A、波兰灭亡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B、波兰的灭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C、帮助波兰维持独立会大量消耗英国实力D、波兰保持独立会影响欧洲大陆均势【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1933年,德国国会通过的《授权法》规定:“法律由政府规定,只要不影响国会和参政院的地位,可以与宪法相违背,内阁总理发布的法律于次日生效。
”这项法案( )A、为纳粹党上台执政铺平道路B、使希特勒获得独裁统治的权力C、是针对《凡尔赛和约》有关内容规定的D、是对德国君主立宪制的进一步完善【答案】:【解析】:。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9课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练习题九十第1题【单选题】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里说:“世界经济如不曾大崩溃,希特勒肯定不会出现。
十之八九,也决不会有罗斯福这号人物。
”思格斯在《神圣家族》中说:“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偶然现象。
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有另一个人来扮演的”。
这两则观点都( )A、反对脱离经济背景讨论政治B、认为经济危机催生独裁政治C、认可社会环境影响历史人物D、认同历史人物影响历史进程【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在苏德战争关键时刻的一场战役中,斯大林发表讲话:”今天是我们在严重条件下来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
.......我们暂时失去了一些区域,敌人已经进犯到门前。
“随后战场形势迫使德军进攻重点转向南方。
这次战役是( )A、莫斯科战役B、库尔克斯战役C、斯大林格勒战役D、列宁格勒战役【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在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埃塞俄比亚反法西斯斗争失败的原因中,具有共性的是( )A、武器装备落后B、内部出现叛乱C、缺乏国际援助D、大国纵容侵略【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20世纪30年代的民族解放运动与以往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较,最显著的特点是A、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进行的B、是在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C、具有反封建反殖民主义的性质D、具有反法西斯侵略的性质【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1929年,美国的商业银行所放贷款中流入股市的数额居然超过了流入房地产和普通商务投资的数额,出现了公司产品不断积压、股票行情不断看涨的现象,这一现象A、拉大了社会贫富差距B、刺激了美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C、保证了生产的资金需求D、增加了金融的风险性【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意日等国家走上法西斯主义极权政治道路的根本原因是A、帝国主义之间的激烈竞争和尖锐矛盾B、人民群众不满动荡的局势转而支持极权政治C、三国内部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打击【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20世纪30年代德、日法西斯势力上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过程的相同点是( )A、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B、利用经济危机引发的政治危机C、依靠法西斯政党夺取政权D、取缔纳粹党以外的一切政党,建立独裁统治【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之处是( )A、都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B、战前都建立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C、北非地区都成为战争的主战场D、都使西欧国家遭受到严重削弱【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德、意、日的勾结是出于共同的利益需要,这种需要主要是指A、反共反苏B、摆脱凡尔塞-华盛顿体系的束缚C、信仰法西斯主义D、挽回一战的损失【答案】:【解析】:第10题【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埃塞俄比亚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总人口近一千万,分属于五十多个不同的部落,部落酋长统治着部落,自成一个小王国,实行地方割据。
2019-2020年高中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9课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岳麓版知识点练习四十二第1题【单选题】导致德、意、日法西斯上台的诸因素中,相同的是( )A、政府和议会已瘫痪B、社会生活受到经济危机巨大冲击C、军人占了主导地位D、法西斯政党成为法西斯运动核心【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20世纪30年代埃塞俄比亚被意大利吞并的原因有( )①国家弱小,力量悬殊②社会落后,无先进阶级政党的领导③无国际援助④英法的绥靖政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意日等国家走上法西斯主义极权政治道路的根本原因是A、帝国主义之间的激烈竞争和尖锐矛盾B、人民群众不满动荡的局势转而支持极权政治C、三国内部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打击【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1935年《英德海军协定》规定,德国可以拥有等于英联邦成员国海军总吨位35%的军舰和45%的潜水艇。
该协( )A、违反了《凡尔赛和约》B、突破《五国条约》海军军备的限额C、拉开了绥靖政策的序幕D、推动了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的形成【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歌曲《雅拉玛》中唱道:“西班牙有个山谷叫雅拉玛/人们都在怀念着它/多少个同志倒在山下/雅拉玛开遍了鲜花/国际纵队留在雅拉玛/保卫自由的西班牙/他们宣誓要死守山旁/打败法西斯狗豺狼”。
上述歌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A、19世纪30年代B、20世纪30年代C、19世纪40年代D、20世纪40年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评述某一历史事件: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
第9课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读下表,影响表中数据变化的因素有( )
纳粹党党员及议席变化情况统计表
①“大萧条”的出现②希特勒的煽动性宣传③德国人的民族情绪④国会长期受纳粹党控制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D 表格反映了在1928~1932年间,德国纳粹党人数激增,在国会中的议席越来越多。
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危机便利了纳粹党的扩张,故①正确;希特勒的煽动性宣传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故②正确;一战后对德国的惩罚过于严重,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高涨,故③正确;直到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中的名次才位列第一,并非“长期”,故④错误,D项符合题意。
2.一战后,法西斯运动提出的纲领和目标有( )
①对外侵略扩张②实行极权统治③实行议会民主体制④鼓吹民族优越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B 法西斯运动对内摒弃资产阶级议会民主体制,实行极权统治,对外鼓吹民族优越论和进行侵略扩张,企图称霸世界,故排除含③的选项。
3.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
”这
表明经济大危机时期( )
A.社会矛盾空前激化而陷入动荡
B.贫富悬殊导致工人运动高涨
C.人们对现有社会制度产生怀疑
D.法西斯滋长威胁到民主政治
解析:C 根据材料“社会革命”“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可以知道,材料表明经济大危机时期人们对现有社会制度产生怀疑,所以C项是正确的;A、B、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4.有人认为反法西斯战争是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战开始的,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是九一八事变。
如果这一论点成立,那么支持它的最有力论据是( )
A.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为挑起战争蓄意制造的
B.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在极其不利的环境下,长期孤军奋战
C.日本法西斯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走向世界战争的起点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主要的战场
解析:C 依据所学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蓄意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
之后日本步步紧逼,最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
由此可知,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走向发动世界大战的起点。
分析选项,A、B两项不够充分;C项符合题意;D项表述有误,中国战场只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之一。
5.有人说:“把纳粹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
”此语依据的事实是( )
A.纳粹党通过国会选举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B.纳粹党的对外政策得到德国人普遍支持
C.迫害犹太人迎合了大多数德国人的心理
D.法西斯主义给德国人带来了实际利益
解析:A 德国人自己选择了纳粹的暴政,是因为纳粹党通过正常的国会选举成为德国第一大党,从而确立了统治。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2年5月法国议会选举中上台的“左翼联盟”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付危机,加之在国际事务方面,胡佛的延缓偿付欠款法案以及赔款的取消,都在法国引起了强烈的不满。
在这种形势下,法国的法西斯组织纷纷出现。
1934年初,法国报界披露了白俄侨民斯塔维斯基搞
金融投机的丑闻,涉及大批政界要人、警察和司法部门的头目1 200多人。
“火十字团”等法西斯组织利用这一丑闻事件阴谋夺权。
面对法西斯势力的日益猖獗,法国左翼政党空前团结,组成了以社会党人勃鲁姆为总理的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勃鲁姆政府促使法国雇主协会和法国总工会达成了《马提翁协议》,规定工人有权利与资本家进行集体谈判,协调矛盾;勃鲁姆政府还加强了对法兰西银行的控制,对严重缺少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法国通过了公认带薪休假制度、每周40小时工作制法案。
人民阵线政府对法西斯主义进行了有效的抵制,从而避免了法国成为“下一个德国”。
——据齐世荣等主编《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法西斯势力猖獗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左翼政党为避免法国成为“下一个德国”而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左翼联盟’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付危机,加之在国际事务方面,胡佛的延缓偿付欠款法案以及赔款的取消,都在法国引起了强烈的不满”“丑闻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左翼联盟”无力解决危机,对美国胡佛政府在国际事务方面的做法不满,政府丑闻事件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法国法西斯势力猖獗的背景。
第(2)问,根据材料“组成了以社会党人勃鲁姆为总理的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达成了《马提翁协议》,规定工人有权利与资本家进行集体谈判,协调矛盾;勃鲁姆政府还加强了对法兰西银行的控制,对严重缺少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法国通过了公认带薪休假制度、每周40小时工作制法案”并结合所学知识逐条概括即可。
答案:(1)背景: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左翼联盟”无力解决危机;对美国胡佛政府在国际事务方面的做法不满;政府丑闻事件的影响。
(2)措施:组建人民阵线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通过立法调节劳资关系,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1年9月19日,香港《大公报》上刊登了一条“最后消息”:“据交通方面得到报告,昨夜11时许,有某国兵在沈阳演习夜战,城内炮声突起,居民颇不安。
铁路之老叉道口,亦有某国兵甚多,因此夜半应行通过该处之平吉火车,当时为慎重起见,亦未能开行。
”
材料二《大阪朝日新闻》号外昭和六年9月19日(奉天特电19日发):9月18日晚上10时半,在奉天(今沈阳)北方一角,冒着黑暗,响彻了隆隆大音响,惊醒了奉天在住日本人,这是日中兵冲突的烽火。
在我满铁铁路,文官屯、虎石台中间一点柳条沟处,一地点上,大约300名中国兵安置了强烈的炸弹,爆破了我满铁线的一段。
突发这件大事的同时,受到中国兵猛烈攻击
的我方所属于满铁守备队的监视兵及时报告虎石台驻屯的河岛中队长,因而河岛中队长马上率兵乘军用列车迅速到达现场,这时粗暴的中国兵向守备队猛烈开炮。
于是,向奉天驻扎的全体日兵下达总动员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大公报》和《大阪朝日新闻》对九一八事变报道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有某国兵在沈阳演习夜战,城内炮声突起”,材料二“大约300名中国兵安置了强烈的炸弹,爆破了我满铁线的一段。
突发这件大事的同时,受到中国兵猛烈攻击的我方”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缺乏客观公正报道的角度回答《大公报》和《大阪朝日新闻》对九一八事变报道的相同点,再从前者报道隐晦,后者明显歪曲事实等方面说明不同点。
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对中国、日本、世界三方面分析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答案:(1)同:都对事件缺乏客观公正的报道。
异:前者对事件的报道隐晦,后者详细报道了事件的原因和经过,且报道明显歪曲事实。
(2)影响:日本:助长了日本法西斯侵略气焰,进一步推动其大陆政策的实施;为其后期进一步侵华奠定了基础。
中国: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就此开始。
世界:九一八事变及其引发的一连串侵略事件,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